晶体管电压高于峰点导通?峰点是什么?最大值?不就击穿电压了

电力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
电力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
  1、普通晶闸管内部有 PN结,,外部有三个电极,分别是 极 极和 极。  1、两个、阳极A、阴极K、门极G。 2、晶闸管在其阳极与阴极之间加上 电压的同时,门极上加上 电压,晶闸管就导通。  2、正向、触发。  3、、晶闸管的工作状态有正向 状态,正向 状态和反向 状态。  3、 阻断、导通、阻断。  4、某半导体器件的型号为KP507的,其中KP表示该器件的名称为 ,50表示 ,7  表示 。  4、普通晶闸管、额定电流50A、额定电压100V。 5、只有当阳极电流小于 电流时,晶闸管才会由导通转为截止。  5、维持电流。  6、当增大晶闸管可控整流的控制角α,负载上得到的直流电压平均值 会 。  6、 减小。  7、按负载的性质不同,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的  负载分为 性负载, 性负载和 负载三大类。  7、电阻、电感、反电动势。  8、当晶闸管可控整流的负载为大电感负载时,  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平均值会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负载的两端 接一个 。  8、 减小、并接、续流二极管。  9、工作于反电动势负载的晶闸管在每一个周  期中的导通角 、电流波形不连续、呈 状、电流的平均值 。要求管子的额定电流值要 些。  9、小、脉冲、小、大。  10、单结晶体管的内部一共有 个PN结,外部一共有3个电极,它们分别是 极、 极和 极。  10、一个、发射极E、第一基极B1、第二基  极B2。  11、当单结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高于 电压时就导通;低于 电压时就截止。  11、峰点、谷点。  12、触发电路送出的触发脉冲信号必须与晶闸管阳极电压 ,保证在管子阳极电压每个正半周内以相同的 被触发,才能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  12、同步、时刻。  13、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同步电压一般有 同步电压和 电压。  13、正弦波、锯齿波。  14、正弦波触发电路的同步移相一般都是采用  与一个或几个 的叠加,利用改变 的大小,来实现移相控制。  14、正弦波同步电压、控制电压、控制电压。 15、在晶闸管两端并联的RC回路是用来防止 损坏晶闸管的。  15、关断过电压。  16、为了防止雷电对晶闸管的损坏,可在整流变压器的一次线圈两端并接一个 或 。  16、硒堆、压敏电阻。  16、用来保护晶闸管过电流的熔断器叫 。  16、快速熔断器。  二、 判断题 对的用√表示、错的用×表示(每  小题1分、共10分)  1、 普通晶闸管内部有两个PN结。  (×)  2、 普通晶闸管外部有三个电极,分别是基极、  发射极和集电极。 (×)  3、 型号为KP507的半导体器件,是一个额定  电流为50A的普通晶闸管。()  4、 只要让加在晶闸管两端的电压减小为零,晶  闸管就会关断。 (×)  5、 只要给门极加上触发电压,晶闸管就导通。(×)  6、 晶闸管加上阳极电压后,不给门极加触发电  压,晶闸管也会导通。(√)  13、 雷击过电压可以用RC吸收回路来抑制。  7、 加在晶闸管门极上的触发电压,最高不得超  过100V。 (×)  8、 单向半控桥可控整流电路中,两只晶闸管采  用的是“共阳”接法。(×)  9、 晶闸管采用“共阴”接法或“共阳”接法都  一样。 (×)  10、 增大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控制角α,输出直流电  压的平均值会增大。(×)  11、 在触发电路中采用脉冲变压器可保障人员和  设备的安全。 (√)  12、 为防止“关断过电压”损坏晶闸管,可在管子  两端并接压敏电阻。(×)  (×)  14、 硒堆发生过电压击穿后就不能再使用了。  (×)  15、 晶闸管串联使用须采取“均压措施”。  (√)  16、 为防止过电流,只须在晶闸管电路中接入快速  熔断器即可。 (×)  17、 快速熔断器必须与其它过电流保护措施同时  使用。 (√)  18、 晶闸管并联使用须采取“均压措施”。  (×)  22、在电路中接入单结晶体管时,若把b1、b2  接反了,就会烧坏管子。(×)  23、单结晶体管组成的触发电路也可以用在双向晶闸管电路中。 (√)  24、单结晶体管组成的触发电路输出的脉冲比较窄。 (√)  25、单结晶体管组成的触发电路不能很好地满足  电感性或反电动势负载的要求。 (√)  三、单项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晶闸管内部有(C )PN结。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2、 单结晶体管内部有(A)个PN结。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3、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中的控制角α减小,则  输出的电压平均值会(B)。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4、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等于整流前交流电压的( )倍。  A 1, B 0.5, C 0.45, D 0.9.  5、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等于整流前交流电压的( )倍。  A 1, B 0.5, C 0.45, D  0.9.  7、为了让晶闸管可控整流电感性负载电路正常工作,应在电路中接入(B)。  A 三极管, B 续流二极管, C 保险丝。  8、晶闸管可整流电路中直流端的蓄电池或直流电动机应该属于(C)负载。  A 电阻性, B 电感性, C 反电动势。  9、直流电动机由晶闸管供电与由直流发电机供电相比较,其机械特性(C)。  A 一样, B 要硬一些, C 要软一些。  10、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型可控整流电路适用于(A)负载。  A 大电流, B 高电压, C 电动机。11、晶闸管在电路中的门极正向偏压(B)愈好。A 愈大, B 愈小, C 不变 12、晶闸管两端并联一个RC电路的作用是(C )。A 分流, B 降压, C 过电压保护,D 过电流保护。  13、压敏电阻在晶闸管整流电路中主要是用来C )。  A 分流, B 降压, C 过电压保护,D 过电流保护。  14、变压器一次侧接入压敏电阻的目的是为了防  (  止(C)对晶闸管的损坏。  A 关断过电压, B 交流侧操作过电压, C 交流侧浪涌。  15、晶闸管变流装置的功率因数比较(B )。  A 高, B 低, C 好。 16、晶闸管变流器接直流电动机的拖动系统中,当电动机在轻载状况下,电枢电流较小时,变流器输出电流是(B)的。  A 连续, B 断续, C 不变。 18、普通晶闸管的通态电流(额定电流)是用电流的(C)来表示的。  A 有效值 B 最大赛值 C 平均值  20、普通的单相半控桥可整流装置中一共用了(A)晶闸管。  A 一只, B 二只, C 三只, D 四只。  四、问答题 (每小题6分,共计24分) 答: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现在一般都应用在可控整流、有源逆变、交流调压、逆变器(变频器)、直流斩波和无触点功率静态开关等几个方面。 1、 晶闸管的正常导通条件是什么?晶闸管的关断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当晶闸管阳极上加有正向电压的同时,在门极上施加适当的触发电压,晶闸管就正常导通;当晶闸管的阳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时,就关断。只  要让加在晶闸管两端的阳极电压减小到零或让其反向,就可以让晶闸管关断。  2、 对晶闸管的触发电路有哪些要求? 答:为了让晶闸管变流器准确无误地工作要求触发电路送出的触发信号应有足够大的电压和功率;门极正向偏压愈小愈好;触发脉冲的前沿要陡、宽度应满足要求;要能满足主电路移相范围的要求;触发脉冲必须与晶闸管的阳极电压取得同步。 3、 正确使用晶闸管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由于晶闸管的过电流、过电压承受能力比一般电机电器产品要小的多,使用中除了要采取必要的过电流、过电压等保护措施外,在选择晶闸管额定电压、电流时还应留有足够的安全余量。另外,  使用中的晶闸管时还应严格遵守规定要求。此外,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如清除灰尘、拧紧接触螺钉等。严禁用兆欧表检查晶闸管的绝缘情况。 4、 晶闸管整流电路中的脉冲变压器有什么作用?  答:在晶闸管的触发电路采用脉冲变压器输出,可降低脉冲电压,增大输出的触发电流,还可以使触发电路与主电路在电气上隔离,既安全又可防止干扰,而且还可以通过脉冲变压器多个二次绕组进行脉冲分配,达到同时触发多个晶闸管的目地。 5、 一般在电路中采用哪些措施来防止晶闸管产生误触发?  答:为了防止晶闸管误导通,①晶闸管门极回  路的导线应采用金属屏蔽线,而且金属屏蔽层应接“地”;②控制电路的走线应远离主电路,同时尽可能避开会产生干扰的器件;③触发电路的电源应采用静电屏蔽变压器。同步变压器也应采用有静电屏蔽的,必要时在同步电压输入端加阻容滤波移相环节,以消除电网高频干扰;④应选用触发电流稍大的晶闸管;⑤在晶闸管的门极与阴极之间并接0.01μF~0.1μF的小电容,可以有效地吸收高频干扰;⑥采用触发电流大的晶闸管。 7、 晶闸管的过电流保护常用哪几种保护方式?其中哪一种保护通常是用来作为“最后一道保护”用?  答:晶闸管的过电流保护常用快速熔断器保护;  过电流继电器保护;限流与脉冲移相保护和直流快速开关过电流保护等措施进行。其中快速熔断器过电流保护通常是用来作为“最后一道保护”用的。  8、 对晶闸管的触发电路有哪些要求?  计算题 (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要求输出的直流平均电压为50~92V之间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直流电流为30A,由交流220V供电,求①晶闸管控制角应有的调整范围为多少?②选择晶闸管的型号规格(安全余量取2倍,ITI=1.66)。  d  解:① 单向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  UL=0.45U2  1?COS?  2  当UL=50V时 COSα=  2UL  045U1=2?5012  045?220≈0  则α=90°  当UL=92V时  COSα=  2UL  2?  045?  则α=30°  ∴控制角α的调整范围应为0~90°  ②由  IT  I=1.66知 d  I=1.66Id=1.66×30=50A 为最大值  ∴ IT(AV)=2×ITM50  1.57=2×1.57  =64A 取  又 Uyn=2UTM=2×2×220=624V 取700V 晶闸管的型号为:KP100-7。  2、 一台由220V供电的自动恒温功率为1kW的电炉,采用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通过计算选  择晶闸管和续流二极管的型号。  解:电炉电阻丝的电阻  Rd=U22220?P=220  ≈48Ω  d  1000当α=0°时晶闸管与整流管的电流有效值才  最大为  ITm=IDm=  U21Rd  4?SIn2??  ???2?  =220  481?0  4?2?0?  2?  =3.2A 选择晶闸管和整流管的型号  100A  IT(AV)=(1.5~2)  ITm3.1.57=(1.5~2)2  1.57  =34A 取5A(电流系列值)  UTn=(2~3)UTM=(2~3)2×220=625~936V 所以,晶闸管的型号为KP5-8 同理,整流管的型号为ZP5-8  3、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已知变压器次级  U2=220V,晶闸管控制角α=45°,负载RL=10Ω。计算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平均值、负载中电流平均值和每只晶闸管流过的电流平均值。  4、 某感性负载采用带续流二极管的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已知电感线圈的内电阻Rd=5Ω,输入交  流电压U2=220V,控制角α=60°。试求晶闸管与续流二极管的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  解:首先求整流使出电压的平均值  Ud=0.91?COS?1?COS600  2=0.9×220×2  =149 V  再求负载电流  Id = Ud / Rd = (149 / 5) ≈ 30 A  晶闸管与续流二极管的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分  别为  IdT = ?600  3600 Id = 360  ?30 = 10 A IT =  1800?? Id =   3600360  ×30 = 17.3 A IdD = ?600  1800 Id = 180  0× 30 = 10 A  ID =1800 Id = 600  180  ×30 = 17.3 A 5、 某小型发电机采用的单相半波晶闸管自励励磁电路(见图)。L为励磁绕组,发电机满载时相电  压为220V,要求励磁电压为45V,励磁绕组内阻为4  Ω,电感量为0.2H。试求满足要求时,晶闸管的导通  角及流过晶闸管、续流二极管的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  解:  6、 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对恒温电炉供电,电  炉电热丝电阻为34Ω。直接由220V输入,试选用晶  闸管与计算电炉功率。  解:I = U / R = 220 / 34 = 6.47 A  IT = I / 2 =6.47 / 2 = 4.59 A  7、 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带大电感负载时,若已知U2=220V。负载电阻Rd=10Ω,求α=60°时,电源供给的有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功率因数为多少?  (P=980.1W,S=2.178VA,cosφ=0.45)  (P160)  解:  识、作图题 (10分)  1、 画一个有整流变压器的单结晶体管触发电  路,并指出改变哪些元件的参数,就可以改变输出触  发脉冲的相位角,通常是采用改变什么元件的参数来  实现改变相位角的?  2、 画一个有整流变压器的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并分别画出①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U2波形;②稳压管V1两端的波形;③电容C两端的波形;④该电路输出的电压波形(R1两端)。  3、要让图示电路能正常、可靠地工作,还应在电路中增设哪些元器件?(直接画在图中)  6、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如:⑴晶闸管内部短路,⑵晶闸管内部短开,⑶晶闸管门极不加触发信号。画出上述三种情况晶闸管两端电压uT与负载两  端电压ud的波形。  7、画出单相半控桥可控整流电路,并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  8、画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控制角α=60°  时,下列五种情况的u d、iT、uT波形。①电阻性负载;②大电感负载不接续流二极管;③大电感负载接续流二极管;④反电动势负载不串入平波电抗器;⑤反电动势负载串入平波电抗器还并接续流二极管。  9、画一个具有完整保护措施,能正常工作的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可控整流带大电感负载的主电路。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VDMOS击穿电压与导通电阻的最佳设计--《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VDMOS击穿电压与导通电阻的最佳设计
【摘要】:本文利用场限环理论和消除寄生晶体管效应等措施,提出了保证在原胞区击穿电压不降低的前提下,VDMOS导通电阻R_(on)及其结构参数的最佳设计方法。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具有使BV_(DS)容量和R_(on)值之间获得统筹考虑的优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功率vD MOS版图设计的一个主要出发点,是在给定的面积内得到最低的导通电阻Roo.对于垂直沟道结构的vDMos器件,原胞P阱之间的区域是垂直电流通道区。通常情况下,该区的电阻是导通电阻R.的主要部分。它的表面彩涎大,R,就越小。所以每个原胞中漏极电流通道区面积A‘*在原胞总面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开蒋;沈癸和;;[J];电子测量技术;1980年01期
S.T陈显萼;;[J];微纳电子技术;1981年01期
林新明;;[J];微纳电子技术;1981年06期
孙彦卿;石广元;;[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刘玉书;[J];半导体学报;1982年05期
赵大德;[J];半导体技术;1983年02期
沙炳中;[J];半导体技术;1983年04期
关志海,李义池;[J];广播与电视技术;1983年04期
William R. F李松法;;[J];微纳电子技术;1983年03期
陈统华;[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Proceedings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C[C];1994年
;[A];Proceedings of 1995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C];1995年
周广诚;陈可简;;[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电解加工篇)[C];1986年
张明;;[A];第二届中国北方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王锡南;张清祺;;[A];第八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祁世发;孙雅玲;黎祟彬;;[A];第八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周蓉;胡思福;李肇基;张庆中;;[A];展望新世纪——’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孙可平;赵俊萍;;[A];静电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C];2002年
马天;杨金龙;赵雷;王铁超;黄勇;;[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张福平;贺红亮;杜金梅;王海晏;刘高旻;张毅;;[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科技年报2003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蒋孝平;[N];电子报;2000年
索亚敏;[N];北京电子报;2000年
吴映红;[N];中国电子报;2001年
青山;[N];中国电子报;2001年
祝大卫;[N];电子报;2001年
本报记者 于寅虎;[N];中国电子报;2002年
CCID微电子研究所;[N];中国电子报;2002年
刘福民;[N];电子报;2002年
郑茂欣;[N];电子报;2002年
通讯员 邓长江;[N];科学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蓉;[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韩磊;[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杨洪强;[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廖敏夫;[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郭宇锋;[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邵瑰玮;[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杨文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张远涛;[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黄家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李晓虎;[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立浩;[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李晓光;[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管诗骈;[D];浙江大学;2004年
吴滔;[D];浙江大学;2005年
安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李亚丽;[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崔雪英;[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胡高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5年
武洁;[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杨仕强;[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双向可控硅
我的图书馆
双向可控硅
双向晶闸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16507 更新时间:
同学:老师,双向看起来与单向晶闸管的外形差不多,也有三个电极(图 2 ),它的主要工作特性是什么呢?
教师:双向晶闸管相当于两个单向晶闸管的反向并联(图 3 ),但只有一个控制极。这样,双向晶闸管在正、反两个方向上都能够控制导电,而单向晶闸管却是一种可控的单方向导电器件。给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加正的或负的触发脉冲,都能使管子触发导通。这样,触发电路的设计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触发方式。此外,双向晶闸管的两个主电极不再分为阳极和阴极,而是称为第一电极 T1 和第二电极 T2 。双向晶闸管在电路中不能用作可控整流元件,主要用来进行交流调压、交流开关、可逆直流调速等等。
同学: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图 1 )中,使用了双向触发,我们过去没有听说过这种管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器件呢?老师:双向触发二极管(图 4 )从结构上来说,是一种没有控制极的晶闸管,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个二极管的反向并联。这样,无论在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两极之间外加什么极性的电压,只要电压的数值达到管子的转折电压值,就能使它导通。值得注意的是,双向触发二极管的转折电压较高,一般在 20 ~ 40V 范围。
同学:老师,您给我们讲讲双向触发二极管组成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吧。老师:调压器电路主要由阻容移相电路和双向晶闸管两部分组成。我们单独画出这两部分电路(图 5 ), R5 、 RP 和 C5 构成阻容移相电路。合上电源开关 S ,交流电源电压通过 R5 、 RP 向 C5 充电,当电容器 C5 两端的电压上升到略高于双向触发二极管 ST 的转折电压时, ST 和双向晶闸管 VS 相继导通,负载 RL 得电工作。当交流电源电压过零瞬间,双向晶闸管自行关断,接着 C5 又被电源反向充电,重复上述过程。分析电路时,大家应该意识到,触发电路是工作在交流电路中的,交流电压的正、负半周分别会发出正、负触发脉冲送到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使管子在正、负半周内对称地导通一次。改变 R P 的阻值,就改变了 C5 的充电速度,也就改变了双向晶闸管的导通角,相应地改变了负载 RL 上的交流电压,实现了交流调压。
同学:您刚刚画出的电路图(图 5 )是不是可以直接作交流调压器使用呢?老师:可以。这就是一个简易型调压器,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灯具调光)完全可以使用。这种调压器的缺点有两个:一是负载RL 上的电压不能从零伏起调,最低只能调到 20V 。当 RP 调到最大值时, C5 充电速度变得很慢,以致在交流电压的半个周期时间内, C5 上的电压还来不及上升到双向触发二极管的转折电压,双向晶闸管就不能导通。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增加了由 R4 、 C4 和 R6 组成的另一条阻容移相电路(图 1 )。当 RP 调到极限值以上时, C4 上的电压可经 R6 向 C5 充电,使 C5 上的电压达到双向触发二极管的转折电压,以保证在低输出电压下双向晶闸管仍能导通。适当调节 R4 ,就可以得到较低的起调电压。另一个缺点是双向晶闸管导通瞬间的突变形成的脉冲干扰,会影响调幅收音机和一些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简易型调压器不能抑制这种脉冲干扰。同学:怎么抑制晶闸管导通瞬间产生的电磁干扰呢?老师:可以利用滤波电路。大家再看电路图(图 1 )。电感 L 串联在主电路上,对突变电流呈现很大的阻抗,起到了平滑滤波作用; R1 、 C1 支路并联在电源线上,将高频干扰电流旁路。此外,与负载 R L 并联的 R2 、 C3 支路进一步滤除了负载突变产生的脉冲干扰。这样,由于采用了双重滤波电路,起到了较强的抑制干扰的作用。 老师:由二极管 VD 、氖管 ND 、电容器 C2 和 R3 组成了氖管闪光指示电路,它并联在负载两端,负载 RL 两端的交流电压,经二极管 VD 半波整流后得到的半波脉动直流电压给 C2 充电,当 C2 上的电压达到氖管的导通电压时, C2 通过氖管迅速放电,使氖管闪亮一下。 C2 放电后又继续被充电,氖管就会不停地闪亮。同学:我提个问题。如果手头上没有双向触发二极管,可以用哪些元器件代换呢?老师:问题提得很好。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举几种电路方案供同学们参考。一种是用试电笔里的氖管替换双向触发二极管(图 6 ),当 C5 上的电压上升到氛管的导通电压时,双向晶闸管就会被触发导通。另一种是用两个 NPN 型反向串联(基极开路)代替双向触发二极管(图 7 ),调压效果还不错。再有一种是用 RC 电路取代双向触发二极管(图 8 ),调压效果要差一些,在对调压器性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同学:双向晶闸管能不能也采用单结晶体管张弛振荡器组成的触发电路呢?老师:大家知道,双向晶闸管的特点是不论给它的控制极加上正的或负的触发脉冲都能使它导通,所以,单结晶体管张弛振荡器同样可以作为双向晶闸管的触发电路(图 9 )。这种触发电路调压效果很好,只是电路比较复杂。由于单结晶体管张弛振荡器必须由直流电源供电,所以应用桥式整流电路得到全波脉动直流电压,再经过稳压管 VD 削波成为梯形波电压,为张弛振荡器供电。
同学:为什么使用梯形波电压而不用滤波电容器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呢?老师:一定要用梯形波电压,绝对不能使用平滑的直流电压。这是为了能使触发脉冲与交流电源同步。经过全波整流、稳压管削波后得到的梯形波电压与主电路电压是同步变化的,即二者同时经过零值,同时上升,同时下降。这样,当晶闸管上承受的主电压过零时,与之相应的每一个梯形波电压的前沿都从零值开始上升,电容器 C 在每个梯形波电压作用下的第一次充电都是以 Uc 为零开始,并经过相同的时间充电到使 Uc 等于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 Up ,使单结晶体管导通而放电,正是在这一放电瞬间输出的第一个尖脉冲使晶闸管导通。 总之,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必须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同步电压发生器(产生梯形波同步电压);触发脉冲形成器(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和移相控制器(电位器 RP )。
可控硅(晶闸管)的特性及检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259 更新时间:
(SCR)国际通用名称为Thyyistor,中文简称。它能在高电压、大条件下工作,具有耐压高、容量大、体积小等特点,它是大功率形状型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线路中。一、可控硅的特性  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如BT169,MCR100-6)、双向可控硅(如BT136,MAC 97A6)。单向可控硅有阳极A、阴极K、控制极G三个引脚。双向可控硅有第一阳极A1(T1),第二阳极A2(T2)、控制极G三个引脚。只有当单向可控硅阳极A与阴极K之间加有正向电压,同时控制极G与阴极间加上所需的正向触发电压时,方可被触发导通。此时A、K间呈低阻导通状态,阳极A与阴极K间压降约为1V。单向可控硅导通后,控制极G即使失去触发电压,只要阳极A和阴极K之间仍保持正向电压,单向可控硅继续处于低阻导通状态。只有把阳极A电压撤除或阳极A、阴极K之间电压极性发生改变(交流过零)时,单向可控硅才由低阻导通状态转换为高阻截止状态。单向可控硅一旦截止,即使阳极A和阴极间又重新加上正向电压,仍需在控制极G和阴极K之间重新加上正向触发电压方可导通。单向可控硅的导通与截止状态相当于形状的闭合和断开状态,用它可制成无触点开关。  双向可控硅第一阳极A1与第二阳极A2间,无论所加电压极性是正向还是反向,只要控制极G和第一阳极A1间加有正负极性不同的触发电压,就可触发导通呈低阻状态。此时A1、A2间压降也约1V。双向可控硅一旦导通,即使失去触发电压,也能继续保持导通状态。只有当第一阳极A1、第二阳极A2电流减小,小于维持或A1、A2间当电压极性改变且没有触发电压时,双向可控硅才截断,此时只有重新加触发电压方可导通。二、可控硅的检测  1.单向可控硅的检测  万用表选用R×1档,用红黑两表笔分别测任意两引脚间正反向电阻直至找出读数为数十欧姆的一对引脚,此时黑笔接的引脚为控制极G,红笔接的引脚为阴极K,另一空脚为阳极A。此时将黑表笔接已判断了的阳极A,红表笔仍接阴极K。此时万用表指针应不动。用短接线瞬间短接阳极A和控制极G,此时万用表指针应向右偏转,阻值读数为10欧姆左右。如阳极A接黑表笔,阴极K接红表笔时,万用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单向可控硅已击穿损坏。  2.双向可控硅的检测  用万用表电阻R×1档,用红黑两表笔分别测任意两引脚正反向电阻,结果其中两组读数为无穷大。若一组为数十欧姆时,该组红黑表笔所接的两引脚为第一阳极A1和控制极G,另一空脚即为第二阳极A2。确定A、G极后,再仔细测量A1、G极间正反向电阻,读数相对较小的那次测量的黑表笔所接的引脚为第一阳极A1,红表笔所接引脚为控制极G。将黑表笔接已确定了的第二阳极A2,红表笔接第一阳极A1,此时万用表指针应不发生偏转,阻值为无穷大。再用短接线将A2、G极瞬间短接,给G极加上正向触发电压,A2、A1间阻值约为10欧姆左右。随后断开A2、G极短接线,万用表读数应保持10欧姆左右。互换红黑表笔接线,红表笔接第二阳极A2,黑表笔接第一阳极A1。同样万用表指针应不发生偏转,阻值为无穷大。用短接线将A2、G极间再次瞬间短接,给G极加上负向的触发电压,A1、A2间阻值也是10欧姆左右。随后断开A2、G极间短接线,万用表读数应不变,保持10欧姆左右。符合以上规律,说明被测双向可控硅管未损坏且三个引脚极性判断正确。  检测较大功率可控硅管是地,需要在万用表黑笔中串接一节1.5V干电池,以提高触发电压。
馆藏&6580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晶体管击穿电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