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上知天文地理下一句的东西都是由初中地理这样杂七杂八的科目来教的呢?

  今年走了好些老人吖。  真是可惜了,人才尚未怎么出,前辈倒是走了好些。
  看来大家要向我学习,晚上坚决不熬夜。女生还是要注意一下睡眠时间的,太晚睡对皮肤不好。    大家别跟WT、WSN之类的垃圾致气,哪天海底光缆再断一次,他们还不是就统统现了原形。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深刻认识到,本朝还是很受人民拥戴的。
  大家早,大家好
  看来大家要向我学习,晚上坚决不熬夜。女生还是要注意一下睡眠时间的,太晚睡对皮肤不好。    大家别跟WT、WSN之类的垃圾致气,哪天海底光缆再断一次,他们还不是就统统现了原形。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深刻认识到,本朝还是很受人民拥戴的。
  作者:苦茶一壶 回复日期: 09:46:20 
    看来大家要向我学习,晚上坚决不熬夜。女生还是要注意一下睡眠时间的,太晚睡对皮肤不好。      大家别跟WT、WSN之类的垃圾致气,哪天海底光缆再断一次,他们还不是就统统现了原形。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深刻认识到,本朝还是很受人民拥戴的  =========================================================  嘻嘻,我昨天也早睡了,就没来报道  红花还要绿叶衬嘛  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绿叶  没事浇浇水,施施肥什么的    
  我也报到。  明天就要走了,今天要见缝插针地上来看。
  回个看看能不能上来  
  小令您就是走了,也要见缝插针的来顶贴  宾馆里都有网线的嘛  找个网吧也可以上网的嘛
  fhfhffhh
  我这个吃货,先自pia  我又想歪楼给小令介绍洛阳的小吃了。。。
  听说那个西班牙活佛后来又翻供了,还发表了一份声明。
  喜欢楼主的述事,也佩服楼主的对事对人的态度。  吵架的同志还是换个地吧,阴阳怪气的话调扰乱这一好贴,  谁也有脾气,但别动不动给人扣帽子,平和地,紧扣主题地讨论,让大家来学点知识,补下历史。  谢谢。
  临时性顶帖
  又是几天没上网,先回来报个到,再去干其他的
  还是看打扫干净的楼好啊!不然又忍不住。  
  昨天怎么不能回复?  我跟了四天才到48页呀,继续努力
  几个石窟,我就看了洛阳的。以后又机会还是把其他的补上。  去洛阳,一定要吃水席哈。那个真不错  看来,我也是一个吃货。这辈子就冲着吃而活了
  留个名,好找
  落了几天队,终于赶上来了,    楼主加油,现在天气凉了,千万不能太晚睡,对身体不好,对皮肤更不好了!
  午时,临时性遛弯儿
  跟楼跟了半个月了,很有收获。  那些被称为WT的帖子确实不怎么样,不过骂他们的帖子也没水准,没几个能真正听进去异见的声音。
  广告杀,勿复制广告内容勿发外网链接以免误杀谢谢——如花-- faye0406-- 操作时间: 14:22:26 --
  如花,杀广告了……
  作者:我是爱红姐姐 回复日期: 00:07:07 
    phnll2000 ,这样的名字,我都不知怎么取昵称了。嗯,1000是千,2000就是千千,我来学苏荃给韦双双取名儿,称呼你千千妹妹可好?    鞋底儿蹭够了,真要去睡觉了。小令妹妹,千千妹妹,还有冒了一下泡就潜水的雪妹妹,晚安  ------------    我开始后悔自己没有用中文作ID了,注册时是想着中文可能重名的多,为了一次通过,就用了自己邮箱前面几个字母做ID,呵呵~~  叫我乐乐好了,就是ID里ll的中文,呵~~    我也很喜欢历史的,不过没有研究啊,对文物也是完全不懂的,就是单纯凭自己的喜好,诶~ 我倒是觉得粉彩很漂亮,我喜欢颜色鲜艳的~~  本贴比较早的一个四神图我也觉得好震撼,非常美!好像是在18~20页间,不知有没记错..
  大明主流读书人  
----叶盛的故事    有杜琼那样自在民间逍遥的职业画家  却还不是读书人的主流选择  大部分的读书人还是希望建功立业  叶盛就是这么一位读书人    他没有于谦那样了不起的成就  也没有连中三元  也不是内阁大员  就算在当时,叶盛也只是个高级官员  之所以写到他,原因有二  其一,他写了一本笔记  其二,他是个藏书家  两者都是我所喜欢的,所以打算说说他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  生于永乐十八年  正统十年,  他二十五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四年之后土木堡之变  叶盛从侥幸逃脱回来的将士里选将练兵  准备迎战。    后来朱祁钰即位,按例赏赐叶盛  叶盛认为朱祁镇还在也先部,拒绝了封赏  接下来也先兵临城下,  叶盛协助于谦调集重兵,安置内外事宜  在城外击退瓦剌军,升都给事中    在景泰一朝,叶盛进言奏事  朱祁钰从谏如流,多加采纳  叶盛和于谦各有侧重  叶盛负责后勤军备,粮饷问题,安置流民  他督宣府钱粮并协赞军务,  兴利除弊,大力修饬武备,  并让军士开垦耕稼,  兴办社学,改变边地军弱民贫的局面  而且此人比较耿直  每每上朝议事,叶盛总会先来发言  其他的大臣们不爽,取笑他“你是少保吗?”  并且给他去外号“叶少保”  说笑归说笑  但是他的本事大家还是都比较认同的    后来朱祁镇夺门成功复辟  叶盛那时父亲去世,于是回家丁忧  天顺二年,朱祁镇重新启用叶盛  任命叶盛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    要说这也是个苦差事  当时的瑶人起事,为什么呢  盗贼蜂起,破城杀将  朝廷的兵将竟然不敢应战,杀死平民冒充领功  这下可好,民亦为贼了,不做不行  叶盛就作为救火队员奔赴前线了    叶盛虽然是个读书人  可打仗做事还是很有两把刷子  他和总兵颜彪一起捣毁贼窝七百多个  总算平定了叛乱  不过,颜彪有点滥杀,后来有点牵连叶盛    武力解决部分问题之后  叶盛深知要彻底解决问题,这样是不行的  于是整治当地的土官,  进行盐政改革和推行均瑶之法  这样才算让两广之地安宁下来  土官们也都安分遵守朝纲  百姓终于过上了安身日子    到了成化年间,叶盛回京议事  给事中张宁想推荐叶盛入阁  最终却没成事,大家可能还记得  当时的内阁首辅是为于谦报仇的李贤  李贤理论上该招贤纳士,怎么会不用叶盛呢?  原因说穿了很简单,  叶盛和一个叫丘濬的翰林院编修不对付  丘濬跑去和李贤说,这叶盛嗜杀。。。怎样怎样的  这事儿也就没成    当然叶盛也没有为自己辩解  总不能这时把和自己一起平叛的颜彪可卖了吧  叶盛一句话解释也没有  不过才能是埋没不了的  稍后叶盛还是升迁了  做了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    叶盛对于治理边境  那是真有一套  首先他请求减低边境地域的盐米价格  鼓励商人去经商  其次开垦军田四千余顷  并且改革马政,驯养战马千八百匹  修了大小城堡七百余个,边塞才慢慢安宁繁荣起来    成化三年秋天,叶盛做了礼部右侍郎  带着给事毛弘按事南京,后来要改管吏部  遇到饥荒,他就要出马赈灾  由于之前长期戍边,叶盛对军备非常关注  分养民间种马,广置粮仓,积谷防饥备荒  为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了打算    关于兵事,叶盛也很有见地  当时满都鲁诸部久驻河套,  于是兵部尚书白圭就打算以十万大军驱逐他们  沿河筑城直到东胜,  然后迁内地的百姓过去耕田守地  朱见深觉得这个计划好,于是就采纳了    不过朱见深比较谨慎  成化八年春天,  朱见深让叶盛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徐廷璋详议  一开始的时候,叶盛也比较高兴打算平边  结果往来去了几回,他发现边疆并无良将,  而且那几处的军备也不足。  如果从军备足的地方转运,那又所需费时费力,  因此上奏皇帝,要以守边为主,不可轻言进攻    “如必决战,亦宜坚壁清野,  伺其惰归击之,令一大创,庶可遏再来。  又或乘彼入掠,遣精卒进捣其巢,  令彼反顾,内外夹击,  足以有功。然必守固,而后战可议也。”    朱见深也认为叶盛说得很对  但是兵部尚书白圭比较热血,  一定坚持要出兵收复河套  还是班师而出,可惜无功而返  回过头来,  大家又感叹还是叶盛说的对  两年之后,叶盛病故  只有五十五岁  比起自在文人来,操劳政务比较难以长寿    叶盛其人好学好读书,平时非常勤俭  做了大官,出出进进还是靠自己走路  既不骑马,也不坐轿  他生平的偶像是范仲淹  家里客厅,卧室到处都是范老的头像  他也确实做到了重天下而轻自身    不过,他也不是没爱好  叶盛好书,他做两广巡抚回京  人家是带金银财宝  他带了满满三大箱子碑刻回来  堪称一绝    叶盛常年做救火队员,大部分时候在边镇  这样的读书条件就很是有限了  别说搜集书本了,就是读书都不便  可叶盛很执著,没条件要创造条件    虽然没钱,可下属还是有的,  于是就随身带几个仆人,专门抄书  这几个人几乎跟了他一辈子  每抄成一本书,他就认真的校阅  并且钤上他的官印为记,  原铁琴铜剑楼藏叶盛旧物《论语》上  即有&镇抚燕云关防&、&巡抚宣府关防&印记。    做了几十年的官,  他竟然没有一天放下过书  不论是忙于政务,还是平乱作战  这样到了晚年,  叶盛的藏书达到了四千六百余册  一共二万二千七百多卷,  当时的江南藏书没有比他多的    叶盛打算建楼专门庋藏这些图书,  并取《卫风·淇奥》&学问自修&之义,名其楼曰&菉竹&,  不过最后因为没钱而没能完成心愿  叶盛虽然没有建成藏书楼  可他的子孙很好的继承了他的遗志    到了他孙子叶恭焕那辈  终于建成了菉竹堂  书楼落成后,叶恭焕把祖上遗书移存堂内,  又把以前亲友们从祖父处借走的书收归菉竹堂。  据说直至叶盛死后一百多年,  菉竹堂尚能&扃錀未疏&。后代子孙亦不乏藏书家。    叶盛写的《书橱铭》也有很有趣  &读必谨,锁必牢,收必审,阁必高。  子孙了,惟学斆,借非其人亦不孝。&  最可爱的就是最后一句了  借给不爱书的人书,  那真是最大的错误,结果是非常的惨烈  楼主深有体会。。。。。    除了藏书之外,叶盛还喜欢写书  由于成书于淞水之东,  因此他的书名叫《水东日记》    这书很有意思,  说的有典章制度,也说了军政事务  赋役官制﹑边陲地理﹑  道路远近﹑置备设防。。。娓娓道来,意趣盎然  还说了一些逸闻趣事,  宋人的故事,元人的故事以及碑志  有名人也有没多少名气的人。。。诗文奏议,五花八门  虽然只是个人作品,叶盛却很严谨  所有记载,考证甚为详尽,  固然可以当笔记看,亦可以作史料用了    叶盛是个读书人,却也懂兵法,通战事  在我们古代,就是有那么多文武兼备的才子  读书读成呆子,这不是我们的传统  一会来说说成为才子的条件  叶盛的故事就先到这里了  叶盛的《水东日记》
  月圆前面写商辂的有几段文字,好有那种白话文言文的感觉啊    
  文武兼修,书剑风流……一看到才子,我就又想问一声人家的感情生涯了。。。。    另外,月圆,我发现你讲的故事里,少有讲到主人翁的交友。比方说叶盛有什么好朋友,同本朝哪些知名人士有些什么交情,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之类。
  和大家说个《水东日记》里的小故事吧  短小有趣的一篇    明初有个画家名叫王绂,字孟端  是个才气十足又个性十足的读书人  也参与过编撰《永乐大典》  尤其擅长画墨竹,他的墨竹时人认为是明朝第一    这样一位才子自然是比较清高了。  有一次,他旅居在在京城客栈里,  夜凉风好月明,正诗兴起之际  忽闻有箫声绕梁,  清亮可人,百转千回,意境悠远  王绂倚床而听,发现是隔壁房间传出来的  闭幕听来不觉神思飘逸,继而起身徘徊。    当天晚上,乘兴泼墨,写竹石一幅。  第二天一清早,携画至邻家叩门,以赠吹箫人。  万万没有想到,吹箫人竟然是个富商。  商人见画,大喜过望。    一天后,商人回访王绂,  奉赠一对鹿茸,请求王绂再做一配幅。  王绂再看此人,顿觉俗不可耐  当下懊恼不已,索性向商人要回原幅,当即给撕了个粉碎。    每每想起这个故事  就忍不住发笑  若以箫声论,此人必不是俗人  不过,想起此人拎着鹿茸的样子  。。。。  还不如再赠一曲箫声  或许还可再得一画  -----  相见不如相闻  王绂 《墨竹图》
中国历史上会领兵打仗的太多文人  也不乏大文学家  刘伯温 于谦 王守仁 徐渭   辛弃疾 岳飞 曹操 当朝太祖  铮铮铁骨 浩然正气啊    
  啥时候说唐寅呢    他的人生很感慨啊    本可以世出治世 可惜历史一个玩笑    他只留下风流的背影    不知是他风流了历史 还是历史风留下他一身才华
  商人送上鹿茸  也是以诚相待吧  不过以商人的心思揣度王绂错了位  王绂也真是率性。。。索回旧作撕掉
  苦茶说的对,的确没有更多的展开了  那样可以一人一本小说了  基本都是按比较得到认同的正史故事了  --    另外,叶盛和于谦关系就很好呢  叶盛就写了于谦的“八卦”故事  两袖清风的来历,就是出自叶盛的笔下  就是于谦入京不给王振送礼的那事儿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于谦本人的文集没有收录  倒是叶盛给他录了下来      状元商辂也是于谦一伙的  还同是浙江老乡  当时的人才济济啊  只是大家可能不熟悉,说了也未必觉得有意思  总要了解一些之后再展开说才好玩  不然一次性浮出一大把陌生的名字  很难让人看得下去  先要去除枝节,再找机会说更多  这样比较适合更多人阅读    感兴趣野史故事的童鞋,  要不以后再开一帖  专说这个好了  估计说到我死都说不完  太多了  -----          
  贴一首于谦的诗作    遇旱诣晋祠祷雨  晓行数里未天明,路绕汾河听水声。  斜月带星横远汉,清风传漏振残更。  中心但愿灵祗格,远道何须父老迎。  好挽银潢作甘雨,博沾万物润苍生。        
  每日一MARK,贴着楼主了???
  再来插针说个趣事  也是叶盛的笔记故事    明朝朱八八最恨官员贪腐  所以设置了很多密探  随时监控臣子们的行为  这些“特工”可以是任何人    既可以是文武官员,也可以是锦衣卫检校  特工们的影子无处不在,  无论是青楼酒馆,还是私宅公园  哪儿哪儿都有皇帝大人的眼线    街头巷尾的奇闻趣事,  官吏嫖妓玩牌、吟诗作画、请客送礼,  乃至两口子争执,妻妾纠纷,  晚上发生的事,一大早皇帝便了如指掌。  就这个工作效率  怕是连前苏联的“克格勃”,美国的“中情局”,  也未必能望其项背。    叶盛的笔记里,就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当年钱宰授皇命编写《孟子节文》一书,  夜间在家中想起明日还要早起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早朝有多么早了)    于是心生抱怨,吟诗一首  “四鼓咚咚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翌日上朝后,朱元璋就斥责他:  “钱宰昨夜吟的好诗啊,  不过朕并未‘嫌’啊,改为‘忧’字如何?”  钱宰听后吓得冷汗涔涔,手忙脚乱地叩头认罪。  可怜做官做的这么大了  连睡个懒觉也求不得  自己在家抱怨吧  也被皇上发现了  真是日子不好过哪    当然也不是谁的日子都难过  比如宋濂就还好,  宋濂是朱元璋太子朱标的老师  有一天宋濂与几个朋友饮酒叙旧。  第二天,  朱元璋就作不经意状问宋濂昨天有没出去吃酒?  客人是谁,上得些什么好菜?  宋濂就一五一十的回答了。  朱元璋笑着说:“诚实啊,卿不欺骗朕。”    朱元璋有时问宋濂大臣们的好坏  宋濂是个老实人,  为人厚道,但也忠直,不说谎  因此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朱元璋就问他,怎么都是好人呢?  宋濂回答道:  “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  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看看,老实人也有老实人的策略啊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  不知怎的惹恼了老朱,  于是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落井下石,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  “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老朱问宋濂,  宋濂回答说:  “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  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    后来朱元璋细看茹太素的奏章,  觉得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  “没有景濂,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在明初当官  那还真不易      
  作者:phnll2000 回复日期: 13:58:34 
    本贴比较早的一个四神图我也觉得好震撼,非常美!好像是在18~20页间,不知有没记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亮吧?漂亮吧?  而且很现代很抽象。  我当初也是被震到的,呆在它面前好久好久。
  mark.    
  小令    一路顺风 当心流感
  总觉得在明朝当官很危险……  尤其是朱八八附近,随便说句话貌似都有粉身碎骨的威胁  于是。。。锦衣卫到底是被妖魔化了?  可是他本身弊病也特多。嗯,总归是可怕的。
  lz,昨天熬夜看到12页,今天跳跃到89页来回个帖子,这个帖子是我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帖子:有内容,生动,立意高远。    对lz的学识和付出表示景仰和感谢。    希望这个帖子以及将来可能的成书为中国的历史教育以及国观教育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我也相信,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找到我们中国的振兴和持续发展之路。
  楼上的回复真有书卷气  隽永温暖  看着很舒服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温家宝
  看到上一页的那个青花缠枝纹高足碗,不知道怎么突然让我联想到了小时候在菜场喝的盛豆腐脑的那个青花瓷碗,有点感慨啊,那种瓷碗也仅存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青花碗可能用碟形容更合适,很浅但是很大,那爷爷用很薄的器具薄薄的从豆腐脑的缸里溜出几片盛在碗里,上面倒上一点卤,撒上一点腌好的黄豆,一点榨菜和大蒜碎,一点香菜末,最后淋上香香的麻油,当然对于爱吃辣的人来说,来上几大勺辣椒油,那是人间少有的美味啊,但这永远只是记忆中的片段了,因为,此后无论在小摊小贩或者有门面的早餐店里再也没看到过那种青花碗,转而是那种统一的白色的大海碗,自然,那豆腐脑的美味由此在我心里也大大的打了折扣。喜欢往日的精致生活,透露在生活的细微末节处。    lz,别怪我歪楼啊,只是你这栋高楼的内容太丰富,惹人遐想了:)  
  回绿茶心境  谢谢mm(我应该没猜错吧,呵呵)的夸奖,我这还是第一次回帖有人夸呢,是夸我呢吧,嘿嘿  喜欢月圆还有其他一些mm在这个帖子里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可惜我对史所知不错,只能做个看客了。  今天晚餐的时候,和2个室友介绍这个帖子,其中一个室友,香港人,他说他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觉得世界的历史比中国的历史有趣,真觉得很遗憾啊,不过后来大家讨论,他也承认,不是中国的历史无趣,而是中国的历史实在太长,内容实在太多,几乎所有的事件都无法展开叙述,当然很无趣,这也是我们对以前历史课的印象吧,那根本就是一本流水账嘛。
  是不多,不是不错,差点造成歧义了,羞走
  作者:tenacy 回复日期: 19:53:41    当然是夸你呀,你的回帖很用心,很温暖  小时候不喜欢历史,尤其是近代史  觉得很屈辱,学着就生气  古代史呢教材太枯燥了  如果像楼主这样或者向当年明月一样写  小学生就爱读了  主要是他们的文字让人感觉到未来的希望和历史的美丽  虽然宫廷斗争充斥着阴谋和杀戮  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正义和希望  做个中国人才能深刻的体会这些  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历史
  技术贴      顶!!!!!!!
  接上回复tenacy    就像今时今日  虽然我们只是普通人  在历史的长河里仅仅为一粒尘埃  像月圆这样竭力还原历史  就是为了给更多的人前行的勇气  尽管每个人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但支持我们活着的灵魂  就依附在辉煌的历史上  代代相传......
  作者:绿茶心境 回复日期: 20:01:17 
    作者:tenacy 回复日期: 19:53:41        当然是夸你呀,你的回帖很用心,很温暖    小时候不喜欢历史,尤其是近代史    觉得很屈辱,学着就生气    古代史呢教材太枯燥了    如果像楼主这样或者向当年明月一样写    小学生就爱读了    主要是他们的文字让人感觉到未来的希望和历史的美丽    虽然宫廷斗争充斥着阴谋和杀戮    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正义和希望    做个中国人才能深刻的体会这些    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历史  也是我想说的,大家抱一个。  月圆帖子里强调的还有一点也是我深有体会的,我们自家的东西,在外人的眼里,其实只是消遣和玩具,不会当真的,唯有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他们才会正而八经的重视一下,对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这地的确确是我们这些子孙的责无旁贷的责任。
  李约瑟先生听到这些NC话  会被气到再死一回的
  我们多少先人精心保存的东西  甚至高于生命的东西  在别人的眼里也许只是旅游资源  有多少人爱自己的国家超过爱别人的国家呢
  有句话,说起来很难听  以前朋友们都很不赞成公开讲  俺决心做厚道人其实已很久了  如今又忍不住跳出来犯贱    跺脚痛嚎的 呆若木鸡的 沾沾自喜的   掩耳盗铃的 不可一世的 自大菲薄的   拜托您。。请多读读书罢    闪。。。(抱头鼠窜
  现在有些人看中国强大了  不用看他们脸色了  急得直跳脚  不过没关系  趁他们忙活的时候  我们抓紧时间盖楼是正经  捎带脚译译论文,反正也不用动脑子
  作者:双调小令2 回复日期: 17:32:03 
    作者:phnll2000 回复日期: 13:58:34        本贴比较早的一个四神图我也觉得好震撼,非常美!好像是在18~20页间,不知有没记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亮吧?漂亮吧?    而且很现代很抽象。    我当初也是被震到的,呆在它面前好久好久。  ----------    恩恩,我爱死了呢~~  还贴到自己日志里了~~一起贴进去的还有昭陵6骏的紫飒露~~  也把这贴的地址链接贴进去了,我的好些朋友都有过来看了呢~~  呵呵~~
  作者:phnll2000 回复日期: 20:53:11 
    还贴到自己日志里了~~一起贴进去的还有昭陵6骏的紫飒露~~    也把这贴的地址链接贴进去了,我的好些朋友都有过来看了呢~~    呵呵~~  ===================================================  楼主的传播速度真是几何样增长
    作者:phnll2000 回复日期: 20:53:11   
    作者:双调小令2 回复日期: 17:32:03       作者:phnll2000 回复日期: 13:58:34         本贴比较早的一个四神图我也觉得好震撼,非常美!好像是在18~20页间,不知有没记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亮吧?漂亮吧?      而且很现代很抽象。      我当初也是被震到的,呆在它面前好久好久。    ----------        恩恩,我爱死了呢~~    还贴到自己日志里了~~一起贴进去的还有昭陵6骏的紫飒露~  ---------------------------------------------------------  四神兽第一次看见的时候是瓦当,初中上美术课,老师教众人做石膏像。俺和死党弄的就是这个,印象深刻。  呃。。是飒露紫吧?
  月圆在没?  出来预告一下今天的内容  你不是说要八民间故事多了吗?  
  想想还是讲天葬那天刺激  静静的等着  不知道要出来什么图片  哇咔咔  真是紧张
  作者:xiang123123 回复日期: 20:35:00 
    李约瑟先生听到这些NC话    会被气到再死一回的    ----------    实在被你恶心到了  原来你以西方为尊啊  中国大家很多  用不着西方学者来鉴定中国文史NC标准
  作者:xiang123123 回复日期: 20:47:07 
    有句话,说起来很难听    以前朋友们都很不赞成公开讲    俺决心做厚道人其实已很久了    如今又忍不住跳出来犯贱        跺脚痛嚎的 呆若木鸡的 沾沾自喜的     掩耳盗铃的 不可一世的 自大菲薄的     拜托您。。请多读读书罢      ---------------------  你确实犯贱 还不是一般的贱  不可一世的是你吧  总自以为是 高高在上的样子  可也没见您有多高深的评论和学识  拜托  别侮辱厚道这两个中国字了
  补丁——低调低调  西方的嘛  气死就气死吧  反正和中国人也没什么关系  死几次都可以  死一次不够  可以活过来再死嘛~  
  来继续    
  我顶补丁说的  本来也想说这个意思来的,没想好怎么说  咱们中国和国外完全就不是一个路数的,只要我们过得好过得开心,另外兼顾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凡事以西方为大。  不是要闭关锁国,但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根本就没必要去仿效他人。
  作者:飘散的补丁 回复日期: 21:24:08   
    作者:xiang123123 回复日期: 20:35:00       李约瑟先生听到这些NC话      会被气到再死一回的        ----------        实在被你恶心到了    原来你以西方为尊啊    中国大家很多    用不着西方学者来鉴定中国文史NC标准  ------------------------------------------  原来你真的是外行。。(愕然  好吧,我原谅你口出不逊了
  嘿嘿,被绿茶说的笑死了  月圆很幽默,看这个贴真开心。
  tenacy,你还当真了  这个楼里很有趣的  你接一下我的站短
  本来这帖子内容就不涉及中西方。。之比较  俺也没提这个啊。。  
  古代知识分子的教育课程    
  作者:xiang123123 回复日期: 21:34:54   原来你真的是外行。。(愕然    好吧,我原谅你口出不逊了        废话啊 内行谁泡八卦啊  您真是高尚啊  来八卦就是为了让我这闲人显得多无知啊    抱歉了圆月  水了你的楼
  作者:月圆的马甲 回复日期: 21:41:16 
    古代知识分子的教育课程  =======================================  这个我喜欢!  这个我喜欢!  快八快八  好学生等着上课  我提前半个时辰就来了  我容易吗我?
  我特想知道有没有专门教授算术呀  天文、地理  好像都不是正经课程  被视为雕虫小技的  
  绿茶,不知道我的浏览器有什么问题,反正打开天涯一直有问题,好像目前只能看帖,但是其他功能看不了。我会多试几次。  你也可以给我gmail的信箱发,一样的用户名:)
  作者:飘散的补丁 回复日期: 21:24:08    摸摸,乖~~~~~~~~~  你看我自碎碎念后,可曾再回过那谁的言论?  我管他花招迭出,时而趾高气扬地指责,时而温文尔雅地请教,纸当是变脸的演出。  死活不理就完了。
  作者:tenacy 回复日期: 21:54:15  =======================================  已经发你邮箱了,你查收一下
  我也喜欢这个,我也是好学生呢  今天室友还说中国的古代教育比较功利主义(这是我总结别人的话),比较有用的就重视,比较抽象看似无用的东西就放之一边。  我对这个不了解,所以很希望能多了解一点,看看中国古代的教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对了,补丁,有的人咱就别理了,人家内行,咱不能和她一般见识
一段时间没来,竟然落了那么多
  一个走神,沙花—— 沙花没了!
  中国古代的教育  也不是读死书的应试教育  文章诗书固然要学  其他科目也必不可少  来简单介绍下古来读书人的教育课程  按照儒家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六种基本才能  礼、乐、射、御、书、数。    按照学生年龄大小和程度深浅来说  又分小艺和大艺  先学小艺,再习大艺    何谓小艺呢,书和数,就是小艺  是入门初级课程  何谓大艺呢,礼、乐、射、御  学成小艺再习大艺    先说小艺,何谓“书”?  书,“书”望文思义,书写,识字,书法  更具体的说,连绘画也包含在其中  书法诗作绘画,在古代是可以三位一体的  基本不是独一的一门技艺  而是一门综合的学问  不但是交流心得,沟通思想,寄托愿望的工具  还是修心养性的法宝  古代的文官,或多或少都会寄情书画  是典型的游于艺了    何谓数呢  从字面上看“数”,就是数学的数了,  我国古代数学很早就已经很发达,  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以汉代《九章算术》的出现为重要标志。  古代数学家把数学的起源归于《周易》以及“河图洛书”,  如宋朝时期著名大数学家秦九韶说:  “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  ……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  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  鬼神之情莫能隐矣。”    西方的数学,重点在证定理;  而中国的古代数学,重点在解方程。  为什么解方程呢?  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数学,  着重在解决各式各样的实践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一个具体问题当然会给你数据,  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要求的数据求出来。  在给你的数据和要求的数据之间当然有某种关系,  这个关系是什么?  用现代的话就是一种方程的关系。    已知的和未知的用一个方程联系起来,  这个最简单,可是又是最重要的,  最根本的方程,是多项式方程。  所以,中国的古代数学,  它不考虑定理,不考虑怎么定义公理,  不考虑定理怎么证明,  着重考虑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导致解方程,  特别是解多项式方程。因此解多项式方程,  就变成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主线。    更清楚的说  欧几里得几何怎么推理的呢?  它从公理、定义出发,得出定理来。  我们中国古代的数学就不是这样的。  我们是从经验出发,从实际出发,  建立一些一般原理和一般公式,  然后在这一般的原理、公式得到更广应用的基础上,  回过来再考虑更复杂的问题。  建立原理公式,更广地应用,这是中国的方式。        
  月圆,是从科举前还是科举后开篇  。。难道是从至圣先师说起  这篇幅。。
  御    是不是驾车啊    我一直以为这个驭呢
  应该是骑马吧,或者说骑射  我也是猜的,总之不会是游牧民族那么变态的高度就是了
  数学很烂,条理性很差,  兼毫无幻想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某令,  默默地爬过……    光看定理,原理,公式几个词,  就仿佛回到了打开数学试卷一身冷汗的噩梦里……
    然后在这一般的原理、公式得到更广应用的基础上,    回过来再考虑更复杂的问题。    建立原理公式,更广地应用,这是中国的方式。  ————————————————————————————  是不是因为这样,中国古人才不长于发现未知的东西,而对已知的东西有深刻的了解和应用?  
  说完小艺,再来说大艺  最重要的最后登场  那么首先就要说“御”了    何谓“御”?  御,“御”的范围就是驾驶,  这个驾驶既有他的具体意思,也囊括了他的引申含义  既包括了驾驭车马之术  又包括了政治生活中,领导管理学科里面的“驾驭”    具体的“御”必须做到下面几个要求  “鸣和鸾”、 “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鸾、 鸣指的是车上的铃铛,  车走动时,挂在车上的铃铛要响得谐调。  不但能驾车,还要有点节奏感,韵律感,不是吭哧吭哧向前就完事了  逐水曲就是驾车经过曲折的水道不致坠入水中。  这说的是应变能力    过君表就是驾车要能通过竖立的标竿中间的空隙而不碰倒标竿。    舞交衢即驾车在交道上旋转时,  要合乎节拍,有如舞蹈。    逐禽左即在田猎追逐野兽时,  要把猎物驱向左边,以便坐在车左边的主人射击。    要求是具体的,却也是意味深长的  对读书人的要求,显然不是要做个技术精湛的马车夫  而是要学习技术  并从这个技术中领悟道理  比如“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朝”和“田忌赛马”,  这说明,驾驭之术不仅仅是一种斗勇,  更是一种斗智,一种智与力的结合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田忌赛马,赛的不止是马
  作者:xiang123123 回复日期: 22:22:20 
    应该是骑马吧,或者说骑射    我也是猜的,总之不会是游牧民族那么变态的高度就是了    我以为你内行呢    不懂别装懂      御就是驾马车    古代世家子弟都要学的    百家讲坛讲过
  小令,你说的对了一半吧  古人对未知的东西也有很厉害的了解啊  更准确的说  中国人比较实际  会从更实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人不会为了发现公式和定理去做实验  而会去为了证实一些事情,解决一些事情去做实验  天文地理数学化学,古代科技几乎都是如此  都是为了“用”而做一些考证  不会为了研究而研究  通俗地说,就是这样吧      
  MM。。表激动  都说了是猜的了。。
  作者:飘散的补丁 回复日期: 22:30:12     摸,叫你别理了。  哪怕是纠正。  我虽不知御的正确解释,也知道那个解释荒谬得可笑,不过还是忍住了不理。    我是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其实很简单,六艺是孔子时代的,而那个时代出入靠的是马车不是骑马,战争也是如此。所以御绝不可能是骑马。
    昨晚2点左右,也就是北京时间12点左右,我看帖口渴出去,突然发现客厅电视机矮柜有一边的门是开着的,等我走到食物储藏柜旁边,更发现我放在旁边的椅子上多了样东西,是一个钓鱼用的小工具箱,里面放些鱼钩鱼线之类的东西,而且据我记忆,这个东西原本是扣上的,但是我发现此时是开着的,虽然箱子还是关闭的状态。    我当时第一反应:会不会进贼了,我就赶紧检查食物储藏柜旁边的通往小阳台的门,会不会是我忘了扣起来,有人进来了。但是一切完好,所以这里应该没有问题。    接下来我就在想是不是和我同用一个储藏柜的室友无意弄的。因为很晚了也没办法证实,因此今天下午乘大家都在家做晚饭,我逐一询问了一番。他们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我也很相信他们的话,大家相处也有不短时间了,彼此关系良好,人品也都还不错。而且他们也没有必要做这个事情,更没有必要对我撒谎。我也在想是不是自己做的然后忘了,可是我昨晚除了看帖也没做其他事情,大脑神智也清醒啊,所以也能很确定不是我的问题。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灵异事件,反正以前我是从来没有碰到过,而且我也一直相信凡事都有原因,只是暂时没有找到罢了。联想到昨天看到的说盗墓的人都是有报应的,还能那么神奇,连看这种帖子都会遇到灵异事件?    希望大家帮我分析分析,真的很郁闷也很纳闷。
  小令呀,我也忍得好辛苦  经常忍住呀~忍住呀-忍住不笑!  结果自己憋得笑抽抽了  那也忍住不回帖  ======================  楼上的你也太灵异了吧?  ========================  以前吃过孔府宴,有一道点心叫六艺  就是6块糕点用模子印上礼、乐、射、御、书、数  当时没感觉  现在想想要是懂背景资料就更有趣味了
  何谓“射”?    射,“射”也可以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弓弩技术  《论语》中就有提到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因此,“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  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    中国古代的“射艺”包含两个主要运动:  射箭和弹弓,春秋时期还发明了弩。  它又比弓先进了一步。  其一是比弓射的远,二是命中率比弓高。  到了战国时期弩已增加到四种。  在《吴越春秋》中,详解了关于弩射之法,  当时对弩射研究的深入程度反映了它的重要地位。    而射箭的历史则更加久远  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  出现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头,  这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在开始使用弓箭了。  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度,  在武举制度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  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    而射箭的技术也很有讲究,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所谓“白矢”就是箭穿过鹄的,要用力适当,  正好目标,并且刚刚露出白色箭头。    所谓“参连”就是先发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  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    所谓“剡注”就是箭射出,  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  考教的是对力量的控制    而“襄尺”(这里襄字读音为rang四声),  就是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应退让一尺。    “井仪”就是连中四矢,射在鹄的上的位置,  要上下左右排列像个井字。     再多说个小典故,很早以前在说文解字中看到的了  我们今天的人将“矮”(ai)和“射”(she)搞反了。    大家不信把两个字的读音和意思互换,正好具有会意的意思。  从会意的角度来讲,  “射”字拆开来看,就是身有寸高,  那么推测其意思必然是形容此身很“ai”。  这个是很容易联想的,寸高的身子,怎么会高呢?  必是同“ai(矮)”了,古人造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矮”(ai)其实应该为“she”,  并且还具有“she”的意思。  再根据会意的角度来分析,  把字体拆开为“矢”、“禾”、“女”,  而“矢”本身就是弓箭的意思。  “禾”乃制作工具的材料,“女”可以看做是人。  也就是说,人持着弓箭要发出。    如果把“禾”与“女”拼其一字,是“委”。  “委”本身具有弯曲、聚集的意思。  这样看来,可以解析为弯曲、聚集的弓箭,  蓄势待发,必然是要“she(射)”了。    我们的文字源远流长,错久了习惯了  也便很难改正了  大家不妨琢磨看看  矮和射字,是不是反了呢?  敦煌壁画中的武士射箭图
  tenacy     别紧张,疑邻盗斧的改良版了  心里觉得有,越想越觉得像呢  真要是有鬼有灵异  该去收拾盗墓贼和见死不救,捞尸体要钱的人了  -----  
  以为帖子没有发出去,结果发出去了,但是前面少了段    想让大家伙乘等lz编写教案的空挡帮我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住的房子是一个2层的砖房,所在区也是治安比较好的,从没听说过有入室盗窃之类的事情发生。目前室友除我以外共4人,都是男生。通过相处,人都不错的说。我的卧室就在客厅旁边,如果客厅发生什么事情我应该是能听得到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