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蛩吟留只耳朵听雨声600字细第三个字怎么念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br&&br&这书不一口气读完,难眠。&br&&br&我很难想象已作古的孔飞力教授当年是如何磨穿一国家历史馆地板写出这本明清史研究标杆的书,搜集如此翔实的小人物史料并将其联网成一个整体,运用令人惊叹的文笔讲述一场“莫须有”的群体无意识恐慌和一个“集体性投射游戏”。&br&&br&正如同作者开篇的话“1768年,是中国悲剧性的近代前夜”,疯狂过后,盛世的表象下,整个朝代却在一步步迈向坟墓。&br&&br&孔飞力教授写史不同于诸多学者,擅长从社会现状出发理清事件发酵背后的脉络与痕迹,再不断深入,剖析更深层次的原因,比那些徒于铺陈材料的史书(点名罗布),高明了太多。&br&个人认为在《万历十五年》之上。&br&&br&我倒是一直当悬疑小说看来着,每一次翻都能兴致勃勃,故事简单背后的道理却不简单。&br&具体介绍贴一个大神级豆瓣读书报告&a href=&///?target=https%3A///review/565920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review/&/span&&span class=&invisible&&565920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本来就贴的读书报告你们还问我讲了什么也是……)&br&时代变了,叫魂的戏法也变了,但是依然存在,盛世之下的社会戾气也总不会压抑住。&br&现在,“盛世戾气”愈演愈烈,一如许多人所愿。&br&&br&新版译本两位译者写了札记,拿来结束这个答案,再合适不过:&br&&br&“孔飞力所讨论的全是历史,对于现实并无半点影射,我们之所以在读此书时感到似曾相识,那是因为现实中还常常有历史的影子罢了。”&br&(三联书店两个译者的版本,其他版本不太好)&br&&img src=&/v2-3636cea5855dae2a13355a_b.jpg& data-rawwidth=&957& data-rawheight=&6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7& data-original=&/v2-3636cea5855dae2a13355a_r.jpg&&最近一次回顾是在今年春节,大家忙着走亲访友的时候。&br&&br&更新:&br&大家不休息的呀我十二点睡六点起你们这么多赞……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书。&br&&br&这个答案也能喷起来,醉了醉了。不友善评论直接删。&br&&br&1k赞2k收藏_(:з」∠)_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这书不一口气读完,难眠。 我很难想象已作古的孔飞力教授当年是如何磨穿一国家历史馆地板写出这本明清史研究标杆的书,搜集如此翔实的小人物史料并将其联网成一个整体,运用令人惊叹的文笔讲述一场“莫须有”的群体无意识…
&img src=&/v2-40fb272a788f2b0da560dd_b.jp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v2-40fb272a788f2b0da560dd_r.jpg&&&p&大家好,我是金醉 &/p&&p&其实,我这人很少列书单,老有人误解我“抠门儿”,还有人说我是”前门楼子搭脚手 -- 好大的架子”,看过挺多书,就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p&&p&我是觉得读书的体验是很私人的,随便去“指导”,很可能会浪费大家的时间。&/p&&p&但是这半年来,我每天整理太爷爷的笔记,写一些北洋时期的夜行者故事&i&(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知乎专栏 &a href=&/mozhou& class=&internal&&魔宙&/a&)&/i&,很多朋友愿意跟着读,有些感受也必定是相通的。&/p&&p&因此,我觉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读过的书,也不算太冒犯。&/p&&p&下面几本,是近一年读过或重读的好书,大多和这几个关键词 — 民国,北京,历史,故事,还有“人性”有关。&/p&&p&这个回答我会持续更新,时不常的就和大家聊聊和书有关的事儿。&/p&&p&另外,我还和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7dbbf2a4cb1dd237d13a79f6b127a23f& data-hash=&7dbbf2a4cb1dd237d13a79f6b127a23f& data-hovercard=&p$b$7dbbf2a4cb1dd237d13a79f6b127a23f&&@夜行者徐浪&/a& 也聊了聊,让他分享了一本喜欢的书。 &/p&&img src=&/v2-bb8f9cbe10ef512e911ba947c61a80a1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b8f9cbe10ef512e911ba947c61a80a1_r.png&&&p&&b&(这些是今天要分享的书(一部分),都是我读过后念念不忘的,有的重读过几遍,有的刚刚读过。)&/b&&/p&&br&&img src=&/v2-690caaaaaad10_b.jp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v2-690caaaaaad10_r.jpg&&&br&&img src=&/v2-d1c56fe5cc463e1ab7dce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1c56fe5cc463e1ab7dce_r.png&&&h2&&b&
《一日谈》(Daytripper)&/b&&/h2&&p&&b&
作者: [巴西]法比奥·穆恩 / 加布里埃尔·巴 &/b&&/p&&p&&b&
译者: 王怡婧 &/b&&/p&&p&&b&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b&&/p&&p&&b&
出版年: 2016 &/b&&/p&&p&&b&
页数: 256&/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这是一本漫画,讲了一个人一生中经历的十天,每天是一个小故事,就像原书名Daytripper的意思:一日旅行。&/p&&p&多明戈斯是个年轻的作家,他希望像父亲一样,成为万人瞩目的大作家。不过,他目前的工作是在报社写讣告专栏,每天关注哪里有人死了。&/p&&p&十个故事截取的是他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老年的十天,时间任意穿插,故事各自独立。故事讲到了成长、爱情、友谊、背叛,有悬疑、灾难和日常小事。&/p&&p&这些故事翻起来非常容易,没有任何难理解的情节。&/p&&p&每段“一日旅程”,却都以多明戈斯戛然而止的死亡为终点:枪杀、猝死、车祸,溺水……都是日常的普通遭遇,谁都有可能遇上。&/p&&p&这样打破常规故事逻辑的魔幻现实,又让这本书有点沉重。&/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在北洋系列的一个故事中,我曾写过一句话:怎样看待过去,决定了如何过现在。&/p&&p&其实这句话有个升级版,就是我读《一日谈》的感受:&b&怎样看待死亡,决定了如何活着。&/b&&/p&&p&书里的十个故事,像十个梦,又像十个假设:如果你今天突然死了呢?这就是这本漫画要说的:向死而生——一个不难理解的,但却轻松不起来的话题。&/p&&p&一旦翻了这本漫画,琢磨了这个问题,你总会弄明白些什么。&/p&&p&除了小时候看日漫,我看过的漫画不多,这本是我看过最好的漫画,国内起了个新名,叫“图像小说”。&/p&&p&能用最易理解的形式,呈现最难以言传的意味,这本书做到了。&/p&&p&另外,这本中文版是来自DC漫画的子公司Vertigo出版的版本,大开本,延续了封面设计和编排体例,硬皮精装,手感非常好,适合睡前捧读。&/p&&img src=&/v2-4fe3ddc08b88dec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4fe3ddc08b88dec_r.png&&&p&&b&(这本书舍不得划线,全书画面台词都很好,也无从划线,分享一页图。 )&/b&&/p&&img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src=&/v2-0edf59a63e70e7ce3b994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0edf59a63e70e7ce3b994_r.png&&&h2&&b&
《侠隐》&/b&&/h2&&p&&b&
作者: 张北海 &/b&&/p&&p&&b&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b&&/p&&p&&b&
出版年: 2007 &/b&&/p&&p&&b&
页数: 413&/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在简短的自序中,张北海把故事说的很透彻:&/p&&p&&i&&b&这里的北京,是没多久的从前,古都改称“北平”那个时代的昨日北京。
故事的历史背景,其事件、人物、市容、生活等等,作者都力求符合史实。
虚构部分则纯属虚构。
抗战烽火前夕,走进这虚实两个世界,是一位现代江湖游侠——越洋归来,替天行道,一了恩仇,穿云而去。&/b&&/i&&/p&&p&故事发生在1936年到1937年,李天然从美国回到北平,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凶手。在调查过程中,京城各色人等出现,在老北京波澜不惊的风韵下,江湖隐事悄然暗涌。&/p&&p&除了老北京、民国、武侠这几个标签,还可以加一个“美食”,因为主人公好吃。&/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从武侠的角度讲,这是个经典武侠模式:复仇。不同的是,《侠隐》传承的是民国武侠小说,打是真打,一种实战的技击,就算飞檐走壁也顶多是燕子李三级别,尊重地心引力,跟跑酷一样。&/p&&p&因为真实,侠士就需要在旧京胡同里穿梭,很多经过的地方如今尚在,前门火车站、东四九条、什刹海、月牙儿胡同、干面胡同、王驸马胡同……故事在空间上重现了一个鲜活的老北京城,时间上则跨越了北京四季时令。&/p&&p&为什么说主人公好吃?因为乡愁是故乡吃食的味道。《侠隐》前三分之一的节奏平缓悠然,慢悠悠地展现旧京风韵,像是一段故都春梦。李天然心怀深仇大恨,在展开追凶任务前,几乎吃遍了北京小吃,其中有一个章节的名字就叫《春饼》。&/p&&p&故事写于1970年代,这个北京是张北海人在纽约,根据童年记忆与历史资料复原的,虚实结合,是一座蕴含了理想和怀乡梦的城市。&/p&&p&张北海曾说,北京的灵魂在于日常:“从胡同,从小户人家,早晨去买菜,外面等着的洋车,隆福寺,雍和宫磕头烧香的,一点一点;然后再加上各种风味的小吃,人们的生活……”&/p&&p&这种日常,大概就是老嬉皮骨子里残留的老北京风韵。&/p&&p&&b&用一种野生的笔法,把市井散文、悬疑武侠与真实历史杂糅一体,却毫不矫作,依仗的就是他对老北京精气神儿精准把握。&/b&&/p&&p&或许,不是他故意写得淡泊,而是老北京的悠然本就如此,哪怕是山雨欲来之际。&/p&&p&另外提一下,《侠隐》就是继《让子弹飞》、《一步之遥》之后的“北洋三部曲”第三部,姜文对好故事的品味值得信赖。
&/p&&p&&i&注:关于北京和北平的称呼,不少人留言提过,问以前的北京不是叫北平吗,为什么《夜行记》里称北京?趁此机会统一回复:元朝时,北京城初建,从古称幽州改名大都。朱元璋灭元建明,改大都为北平。明永乐年间,重建北京城市,改名北京,之后一直沿用。到1928年,国民党北伐攻入北京,设置北平特别市,北京改名北平。1949年,北平解放,改回北京。因此,一般称北平的故事发生在国民党执政的民国时期。&/i&&/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他隐隐有一点儿回家的感觉,虽然北平也不是他的家。可是,他也根本没个家。自从师父一家人一死,他更没家了。但是今天,晒在身上暖乎乎的太阳,一溜溜灰房儿,街边儿的大槐树,洒得满地的落蕊,大院墙头儿上爬出来的蓝蓝白白的喇叭花儿,一阵阵的蝉鸣,胡同口儿上等客人的那些洋车,板凳儿上抽着烟袋锅儿晒太阳的老头儿,路边儿的果子摊儿,刚才后头跟着的那几个小子,秃头流鼻涕的小伙计……他觉得心中冒着一股股温暖。&/b& &/p&&img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src=&/v2-196ee21a5dbb19e8e82cf2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96ee21a5dbb19e8e82cf2_r.png&&&h2&&b&
《再会,老北京:一座转型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b&&/h2&&p&&b&
作者: [美]迈克尔.麦尔&/b&&/p&&p&&b&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b&&/p&&p&&b&
原作名:&/b&&/p&&p&&b&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b&&/p&&p&&b&
译者: 何雨珈&/b&&/p&&p&&b&
出版年: 2013&/b&&/p&&p&&b&
页数: 392&/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侠隐》是对老北京灵魂的画像,那真实的老北京距离我们有多远?&/p&&p&《再会,老北京》提到过一件事,迈克尔在一座老楼拆迁现场看见一条横幅:&b&再现古都&/b&。过了几天,“现”字的左半边掉了,口号变成了:&b&再见古都&/b&。&/p&&p&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一个在北京生活十年的美国作家眼中的北京城变化——城市从老变新,胡同街坊从残留到消亡,传统邻里人情日益淡薄。&/p&&p&在这样一个再建与重生的过程中,迈克尔见证了生机勃勃的变化,和无法理喻的荒唐。&/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迈克尔和冯骥才聊天时,冯说:两种速度在较量,破坏的速度和抢救的速度。&/p&&p&胜出者显然是破坏,&b&一种粗野的逻辑仍在统治这个社会:破坏就是创新。&/b&&/p&&p&若要打破惯常逻辑的强势压力,最快的方法是切换角度和拉开距离。看一个外国人写中国城市,就是这种切换。&/p&&p&虽然迈克尔写了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的事,但他的视角却带来全新的感受。&b&北京人熟视无睹的城市细节,在他的描写里有了荒诞的陌生感。&/b&&/p&&p&比如,他花了一章来写《北京晚报》,将各版面的内容并置排列,令人像看见另一个北京城。&/p&&p&虽然迈克尔懂得中文,但骨子里是英语的思维逻辑。读他写的老北京故事,相当于给大脑装了个外挂系统,换个姿势,重新感受因太熟悉而麻木的世界。&/p&&img src=&/v2-61fc1cfd5baea215ca93a2f24e6a385e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1fc1cfd5baea215ca93a2f24e6a385e_r.png&&&p&&b&(很多年来,我常常经过东大桥的这家医院,见过迈克尔在厕所看到的广告,但却早已熟视无睹。当他写出来,便产生了全新的荒诞感。)&/b&&/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小说家保罗o拉法基想象这位工程师的内心活动,“啊,老城区,你这个老婊子。我将像掰开一个舞女的双腿般拓宽你的道路,将奥斯曼公爵的种子撒播在你所有的古老院落和树荫小巷中。你那些阴暗的角落将不再阴暗,永沐光明之中。”&/b&&/p&&p&&b&我问他,为什么在中国的城市,新与旧之间的冲突表现得这么残酷和彻底,为什么不有选择地对建筑进行改建,而是迅速地毁灭得一干二净。”是时间,“冯骥才回答道,“速度。对于那些负责的领导来说,他们越快地拆掉老建筑,开始新工程,就能越快地向上面汇报,“看我的政绩。”而说“看我抢救的”是无法让你官运亨通,节节高升的,因为重点永远是经济发展。”&/b&&/p&&img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src=&/v2-e1e7cf47ec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1e7cf47ec_r.png&&&h2&&b&
《城记》&/b&&/h2&&p&&b&
作者: 王军 &/b&&/p&&p&&b&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b&&/p&&p&&b&
出版年: 2003&/b&&/p&&p&&b&
页数: 357&/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写《再会,老北京》前,迈克尔开始体验北京胡同生活,他曾采访过研究城建的学者王军,王军建议他去看梁思成的资料。之后,这本《城记》变成了迈克尔的中文阅读理解教材。&/p&&p&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城记》当做迈克尔写北京的师承。《再会,老北京》里有一章叫《拆之简史四:“毛泽东时代”北京的工业浪潮》,而《城记》则用一本书写了这段历史。&/p&&p&1949年,北京有七千多条胡同,到了80年代,还剩下三千九百多条。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每年会消失六百条左右。&/p&&p&建国后,老北京变成新北京,是传统面对现代文明必须要做的调整,但更多是背后多方力量牵扯出的结果。&/p&&p&这本书讲的北京城市建设规划和这背后的力量,重点讲的是“拆哪儿”和“盖哪儿”的问题。&/p&&p&北京的城墙、胡同和牌楼,本可能与水泥森林和谐并存的,北京的道路交通,本也可能不是一摊烂饼的。&/p&&p&王军从1949年讲起,对当年北京城规划的各种方案做了详细解读,附上详尽的数据、图纸和当时的舆论战,把新与旧,行政与科学,哲思与权力之间的博弈写了个透彻。&/p&&p&在试图弄清最终方案成因的过程中,作者追述了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等建筑师的人生故事,读完便心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喟叹。&/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img src=&/v2-c1f895acb9b12db1e6d8fc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1f895acb9b12db1e6d8fc_r.png&&&p&&b&(梁思成当年主导一份北京城市规划,建议保留旧城,在西郊建设行政中心。这种可能性或许带来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北京。)&/b&&/p&&p&书中详解了当年梁思成主导的“梁陈方案”,虽然已经完全成泡影,但却能让你更深入的了解北京城。不管生活在哪座城市,城市每一处变化都与你息息相关,只是并没太在意,或不知从何理解。&/p&&p&梁思成曾提出,城市最重要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旅游,交通。理解一个城市,从这几点出发就足够。&/p&&p&&b&城市最根本的功能是舒适地容纳人,而不是达成政治意图和象征,更不是千篇一律的数字目标。&/b&&/p&&p&城市建设不是打游戏,没有重新来过,一旦跑偏,就要花上几代人的时间为错误买单。&/p&&p&这本书写于2002年,距今已经十五年,新北京早已是新新北京。中国其他城市也都像北京一样越摊越大,面容愈加相近,样板式的CBD,套用一个模子的高铁站,甚至连人文景点的建设都相互抄袭。&/p&&p&我常有这样的经历,从北京地铁站进高铁站,几个小时后到了另一座城市的高铁站,出站后再进地铁站,走上地面打辆车,堵上一小时,到了一座和北京没有两样的商场。&/p&&p&如果城市让生活变得无趣,甚至更糟糕,那还算是文明吗?&/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梁思成在晚年回忆道:“当时彭真给我讲了北京城市建设的方针,‘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为中央服务’……有一次在天安门上毛主席曾指着广场以南一带说,以后要在这里望过去到处都是烟囱。我则心中很不同意。我觉得我们国家这样大,工农业生产不靠北京这一点地方。北京应该是像华盛顿那样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纯粹的行政中心;尤其应该保持它由历史形成的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上的气氛。” &/b&&/p&&img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src=&/v2-8761eab710fab011f23fd0bb345baa3e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8761eab710fab011f23fd0bb345baa3e_r.png&&&h2&&b&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b&&/h2&&p&&b&
作者: [美]柯文&/b&&/p&&p&&b&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b&&/p&&p&&b&
原作名:&/b&&/p&&p&&b&
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b&&/p&&p&&b&
译者: 杜继东 &/b&&/p&&p&&b&
出版年: 2015&/b&&/p&&p&&b&
页数: 572&/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b& &/blockquote&&p&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很关键。History in Three Keys,“Key”是从音乐领域借用的,指乐曲的音调,另一种意思是为某种东西提供导入的设备或方法(钥匙)。&/p&&p&人们回顾一段历史,比如义和团运动,往往有三重不同的“音调”:事件,经历和神话。这是历史叙事中的三种情况,也是最易被忽略的。《历史三调》就是拿义和团运动的例子,讲了这三种情况。&/p&&p&第一种情况,为了说明和解释,历史学家需要将过去整理成“事件”(或故事)来讲述,比如“义和团运动”,或“甲午战争”这种教科书说法。他们不想解释什么,而是解释某段历史和之前之后的关联。&/p&&p&第二种情况,将一段历史变成神话。听起来很奇怪,但却最常见——描述过去,是为解读现在,而且随着自己不断变化的见解或目的,对过去的描述和解读也不断变化。比如,从义和团红灯照里提取的象征,英雄符号。最典型的,就是1960年代流行的义和团宣传画,从历史中“汲取能力”,来实现政治目的。&/p&&p&第三种情况,往往被彻底忽略:历史的直接参与者“经历”了什么?念着避火咒攻打教堂的少年,被困在教堂里的中国人,被烧掉店铺的西药店老板,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是怎样的。&/p&&p&三种讲述角度说的是同一件事儿,却彼此隔绝不通。经历者不可能在亲历时刻以事件总结的方式看待自身;整理事件的历史学家常会统计数据和提取典型,无法描述感受;神话制造者有时近乎变成小说家。&/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有个黑抗日神剧的段子,说剧里有句台词:“&b&同志们,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b&”这就是利用了历史叙事和事件亲历体验的差异效果。&/p&&p&用三种角度去了解一段历史的“真相”,得到什么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过程中,头脑得到的解放。&/p&&p&玩过《纪念碑谷》游戏的都知道,触发某个小小的机关,&b&整个空间结构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所看到的结构和道路焕然一新,豁然开朗。&/b&&/p&&p&读《历史三调》,就是这种感觉,看到精彩之处,“我操”脱口而出。&/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人们并不是自身经历的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积极参与经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他们的经历的含义加以解释,而其含义反过来又受到他们以前的相关经验、他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结构、他们的情感状态、他们每个人当时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b&&/p&&p&&b&我们还常常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保持缄默,或者在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谈过去的亲身经历,而到这时,他很可能因新的环境的压力(更不用说记忆的流失了)而在叙述时对亲身经历的原始含义进行相当大的改动。&/b&&/p&&img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img src=&/v2-9dd3e5a7f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dd3e5a7f_r.png&&&h2&&b&
《晚清之后是民国:年的中国》&/b&&/h2&&p&&b&
作者: 赵焰&/b&&/p&&p&&b&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b&&/p&&p&&b&
出版年: 2014-6&/b&&/p&&p&&b&
页数: 432&/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b&研究历史,最难得的是不以“政治正确”为前提预设结论。&/b&严格来说,这样的历史讲述几乎不存在,但好的历史学家会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这种思维。&/p&&p&这本历史书就有这种警惕心。赵焰讲的是1916年到1928年的中国,也就是《北洋夜行记》故事发生的年代。&/p&&p&讲北洋时期的历史书不算少,这本有个有趣的核心线索:清朝完结,中国走向共和,是如何又陷入了崩溃,最后不得不重新走向集权。&/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写北洋历史的书,常常陷入两种思路:一是带着批判眼光写军阀,民不聊生战乱频繁,所有的黑锅都让军阀背。&/p&&p&对于所谓“军阀混战”,赵焰并未先入为主地定义为“混战”,而是围绕北京政权,写了各个执政派系对统一的努力。虽然这努力最终白费,造成了频繁的政权更迭和派系斗争,但并非为打仗而打仗。&/p&&p&另一种惯常思路,是对北洋时期过度嘲讽和演绎,各个派系和军阀头子戏子一般粉墨登场。这样写固然多出些趣味,却把历史人物过度简化成非黑即白的符号。&/p&&p&赵焰则不同,既正视了历史事件的微妙和复杂,又用小说笔法写出了戏剧感,并挖掘了大量史料原文,展现历史亲历者的观点。&/p&&p&简单说,就是既像宫斗戏一样有看头,又能从新的角度洞察历史。&/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五四常常和新文化运动放在一起谈论,但事实上,五四运动后,当时的文化界究竟反应如何?&/b&&/p&&p&&i&梁实秋:“我当时感觉到大家只是一股愤怒不知向谁发泄,恨政府无能,恨官吏卖国,这股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地发泄了。在这股洪流中没有人能保持冷静,此之谓群众心理……群众心理是可怕的,组织的力量如果滥用也是可怕的。”
胡适:“第一,在学生运动中,有些人自己不敢出面,却躲在人群中呐喊,从而助长了依赖群众的懦夫心理;第二,罢课时间一长,有些人就会养成逃课的习惯;经过这场运动,有些人可能养成盲目从众的行为模式。”
梁漱溟:“我们没有法律、司法的意念,这是我们民族的弊病……中国要永远走上安定的道路,必须要遵守法律,不能用任何理由超越法律之上,只有这样,公民的基本权利才能得到保证。”
街头政治的流行,无政府主义的扩张,也使得众多知识分子对学生运动和街头革命的变形扭曲作了沉痛的反思。鲁迅如此说:“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i&&/p&&img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src=&/v2-39dd0fc708efc2f3f32c21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9dd0fc708efc2f3f32c21_r.png&&&h2&&b&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b& &/h2&&p&&b&
作者: [美] 孔飞力&/b&&/p&&p&&b&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b&&/p&&p&&b&
原作名: &/b&&/p&&p&&b&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b&&/p&&p&&b&
译者: 陈兼 / 刘昶&/b&&/p&&p&&b&
出版年: 2012&/b&&/p&&p&&b&
页数: 368&/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乾隆年间,民间突然出现了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据说,巫师在你的头发、衣服上做法,甚至通过你的名字,都能吸取你的灵魂,让你死掉或控制你。&/p&&p&这种恐慌迅速蔓延,从山野村夫到乾隆皇帝,无不为之惊恐。&/p&&p&这本书讲的是故事背后真正发生了什么——真有妖术吗?是要造反吗?如果是谣言,为何有受害人言之凿凿?如果是真的,又为何抓不到凶手?&/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春节期间,我看了一篇超长的文章《爸妈朋友圈谣言TOP100,每一条我们都帮你较真了》,非常不错。但我并不乐观,因为即使较真了,这些谣言在新的一年仍会流行。&/p&&p&如果乾隆年间有朋友圈,妖术很可能直接颠覆了大清,因为妖术的谣言比养生谣言可怕多了。越是可怕,越易传播并扭曲。&/p&&p&谣言恐慌的发生和传播,乾隆皇帝、大清官员和底层小民都有一份贡献,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底层小民。&/p&&p&看似权力对底层的压迫,细究一下,看到的却是乌合之众的盲目狂热。另一方面,&b&民众容易陷入狂热,恰恰因为对权力或利益极度渴望。&/b&&/p&&p&这本书,可以和经典群体心理研究《乌合之众》、《狂热分子》对读,当然,也可以《北洋夜行记》011和012对读,喜欢电影的则可以看看《浪潮》,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惊悚剧情片。&/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对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嫉妒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b&&/p&&p&&b&当代中国的历史中充满了这种幻觉权力进入社会的例子。我还记得1982年在北京与一个老红卫兵的谈话。他当时是一个低收入的服务工。他感慨地说,毛泽东的文化革命对于像他这样没有正式资格循常规途径在社会上进身的人来说是一个黄金时代。毛号召年轻人起来革命造反。这一来自顶端的突然可得的权力使他的野心得到了满足。他抱怨说,现在的社会样样都要通过考试,他再也没有希望从现在这个最底层的位置爬上去了。&/b&&/p&&img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r&&img src=&/v2-6a022b324ea389e8934bd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a022b324ea389e8934bd_r.png&&&h2&&b&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b&&/h2&&p&&b&
作者: [美] 阿图·葛文德&/b&&/p&&p&&b&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b&&/p&&p&&b&
原作名: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b&&/p&&p&&b&
译者: 彭小华&/b&&/p&&p&&b&
出版年: 2015&/b&&/p&&p&&b&
页数: 248&/b&&/p&&blockquote&&b&讲的什么事儿 &/b&&/blockquote&&p&这是本医生写的书,作者是哈佛医学院教授。他见惯了临终和死亡,在书中讲了一些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是一个即将死去的人。&/p&&p&作者说:“这本书讲述了人类对付自身的生物学约束,以及对抗基因、细胞、血肉、骨骼所设定的种种限制的斗争。”&/p&&p&在故事讲述中,作者分析了医药治疗的局限,批判了医学界对临终病人的“虐待”,推崇“善终服务”、“辅助生活”和“生前预嘱”等医疗养老理念。&/p&&p&和开头分享的《一日谈》一样,讲的也是“向死而生”,不同的是,从医学角度细致真实地讲了最后的时刻。&/p&&p&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关键的问题:&b&医疗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将病人关起来,插满管子、装满化学药剂来维持肉身最后的安全和存活?还是帮助身心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解决更重要的问题:快乐、尊严和期望?&/b&&/p&&blockquote&&b&为什么值得看 &/b&&/blockquote&&p&我很少看畅销书,这是本国外的畅销书。在美国豆瓣goodreads网站,5万多人评价,评分接近9分,中国豆瓣7千多人评价,评分9分。&/p&&p&都说写书、讲故事或做营销要击中人性,死亡的话题就是人性。只要一想到,亲人或你自己的老去必将来临,就值得翻一翻这本书。&/p&&p&有一部德国电影我很喜欢,叫《敲开天堂的门》,两个身患绝症的哥们逃出医院,偷了辆车出去野。原因很简单:其中一个哥们儿这辈子没见过大海,一直念念不忘。&/p&&img src=&/v2-02f810cce7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02f810cce7_r.png&&&p&(&b&德国电影《敲开天堂的门》的剧照,哥俩坐在海边喝酒。这部片子我看过不下五遍。&/b&)&/p&&p&故事结尾,这哥们儿坐在海边死去,心满意足。如果他选择待在医院,按时服药做化疗,可能死去的时候手里捏着张大海的明信片,看海成了遗愿。&/p&&p&更关键的是,统计数据说明,化疗和药物并不能真的延长多少时日。相反,寻找大海的激情可能会延续时日。&/p&&p&临终者的真正愿望常常不是“多活几天”,而是减少疼痛,保有尊严,参加一场婚礼,或写一本小书。&/p&&p&如何让临终者正常表达出真的愿望,评估出最在意的事情,让这些“遗愿”实现,是医疗养老的更高目标。&/p&&p&很多人喜欢我们,是因为夜行故事讲了“真相”。较真点说,人生唯一的真相是死亡。&/p&&p&延续《一日谈》里提的问题,如果你今天就要死了呢?把你最在意的东西排个序。&b&一个人觉得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决定了他会如何使用和感受时间。&/b&你最在意的,随着生命时间的临近结束而改变。&/p&&p&谈论死亡是为更好地活着。&/p&&p&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越来越敢于承认,我怕死,怕摔倒爬不起来,怕生活不能自理,怕当众大小便失禁,更怕一天24小时被护士安排作息。&/p&&p&就像这本书里一个老人说的:“幸福就是能自己上厕所。”&/p&&blockquote&&b&我的划线标记 &/b&&/blockquote&&p&&b&40%的肿瘤医生承认,他们给病人提供他们相信不太可能有效果的治疗。在“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一时代背景下,医患关系越来越错位了,医生尤其不愿摧毁病人的期望,对过于悲观的担忧远远多于过于乐观,而且谈论死亡极其令人忧虑。&/b&&/p&&p&&b&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才有的悲剧,并且已经重演千百万次了。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实际拥有的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我们根本是在缩短、恶化余下的时间,可是这个事实好像并没引起什么注意。&/b&&/p&&p&&b&对于人类来说,生命之所以有意义乃是因为那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具有整体感,其弧度取决于那些有意义的时刻、那些发生了重要事情的时刻。&/b&&/p&&p&&b&我们对待病人和老人方面最残酷的失败,是没有认识到,除了安全和长寿,他们还有优先考虑的事项;建构个人故事的机会是维持人生意义的根本;通过改变每个人生命最后阶段的可能性这一方式,我们有机会重塑我们的养老机构、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对话。&/b&&/p&&img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blockquote&&b&下面这本是徐浪的推荐 &/b&&/blockquote&&p&大家好,我是徐浪。&/p&&p&前两天,老金给我打电话,说要做个书单,让我推荐本书。我让他别扯犊子:“推荐什么啊,平时写故事够累了,多余的我可写不动。”&/p&&p&他说你不用多写,四百字就行,我想想答应了——确实不多,就当我尊老爱幼了。&/p&&p&我喜欢杂文和哲学,但最爱的还是小说,想了十分钟,决定还是推荐本小说吧。&/p&&p&&b&杰克伦敦的《白牙》,也有译成《雪狼》的。&/b&&/p&&p&杰克伦敦的整个人生,几乎就是现实版的印第安纳琼斯,具体我不写了,想知道的自己查吧——由于他的人生经历,他写的小说都很有男人味,充斥着冒险、激情和原始的野性。&/p&&p&我小时候,特流行读世界名著,雨果、大仲马、狄更斯之类的小说。&/p&&p&看他们的书很需要毅力,但看杰克伦敦的小说不需要,对我来说,他的小说就是世界名著里的爽文。&/p&&p&《白牙》是其中最爽的一部,这个故事是关于一只狼,如何激发自己的野性,与自然抗争,最后走向温情人类社会的故事——虽然男一号是只狼,但我看时完全把自己代入进去了,这是种很奇怪的感觉,看这书时我真觉得自己是一只狼,对人类充满了崇拜以及一点痛恨的复杂情感。&/p&&p&所以,如果想找找激情,或者体验一下“狼生”,可以买本读一下——不能再往下写了,都写五百来字了,我还得回去写夜行实录呢。&/p&&img src=&/v2-38eaa7bb7a9864cce7ce8a4754deaa04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8eaa7bb7a9864cce7ce8a4754deaa04_r.png&&&p&&b&( 雪狼,又称梦幻之狼,全身雪白,只有头部和脚呈浅象牙色。据说,目前为止全世界仅中国有七千多只雪狼生活在荒山里,是二级保护动物。 )&/b&&/p&&img src=&/v2-8dd47a64e6ecf0063667f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8dd47a64e6ecf0063667f_r.jpg&&&p&魔宙平时都给大家讲故事,为什么推荐历史理论和医疗话题的书,还有写动物的小说?&/p&&p&这和我们做的事情有关,不管是徐浪的调查,还是我在故纸堆里挖掘,都是希望探求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相信你也一样。&/p&&p&接近真相的方式有很多种,揭示现实、重述历史或找人聊天,任何行业,都有理解人与世界的角度,并无高下之分。&/p&&p&&b&重要的是,要经常换个姿势观察人和事。&/b&&/p&&p&这次分享的几本书,之所以值得看,都是因为作者换了个姿势,对当下、历史或自身重新审视。&/p&&p&前几天,有个女孩微博发消息说,喜欢我们“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之”的气质。如果没记错,这句话原本是罗曼罗兰说的,他称这种态度是世界上唯一的英雄主义。&/p&&p&这样的认可,让我感动很久。&/p&&p&还有些人在微博上问我和徐浪:你们好神秘,我想了解更多,能不能讲讲?或者,更直接:我能不能加入你们?&/p&&p&英文里有经典句式:You are what you do,这一点放在读书上,非常合适:You are what you read。&/p&&p&我们可能没法当面聊聊天,但可以翻翻同样的书,在另一个次元里无限接近。&/p&&p&说得好像很玄乎,但其实看书跟吃饭没差,我们都喜欢好吃的,看书也要看好看的。&/p&&p&夜行者故事里总会有好吃的出现,我还喜欢发微博晒吃的,就有人问在哪吃的,也想尝尝。&/p&&p&你去尝了,可能觉得好吃,也可能觉得难吃。读书也一样,相互分享就多了更多可能性,体验会更丰富。&/p&&p&&b&这个回答我会不定期更新,和大家聊聊最近读过或重读的好书。&/b&&/p&&p&也希望你和更多人分享夜行书单,留言说说你最近读过的书和收获。&/p&&br&&blockquote&&i&大家可以关注我的知乎专栏 &a href=&/mozhou& class=&internal&&魔宙&/a&,每周会发一篇民国北洋时期的夜行者故事,这些故事来自我太爷爷的笔记《北洋夜行记》。&/i& &/blockquote&
大家好,我是金醉 其实,我这人很少列书单,老有人误解我“抠门儿”,还有人说我是”前门楼子搭脚手 -- 好大的架子”,看过挺多书,就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觉得读书的体验是很私人的,随便去“指导”,很可能会浪费大家的时间。但是这半年来,我每天整…
是的,第十次,周云云知道她又回来了,回到了那无限循坏里的高三。&br&每一次,在高考成绩发布的那一天,她就会回到高三的九月3号重新来过。&br&所以在周遭同学看来,她还是和之前暑假补课时一样,只有她自己知道,不一样了。&br&不一样了,周云云趴在桌子上,双臂交叉,将脸深深地埋了下去,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她都浑然不觉。&br&数学老师腋下夹着一套卷子,握着保温水杯信步走进教室上了讲台,将卷子往讲桌上一搁,清了清嗓子连“上课”、“同学们好”之类的开场白都省了,直接就道:“把昨天下课后发的卷子拿出来,简单的就不讲了,着重讲讲后面两道大题。”&br&甚至看也不看一下讲台下的同学们,就开始念选择题的答案,问会不会做,只要下面有个声音说“不会”就讲解几句,在黑板上板书推理。&br&同学们也早已习惯这种模式。&br&窗外阳光扫过,一排排的眼镜反光印亮了在黑板上方“只要读不死就往死里读”的横幅。&br&还有二十分钟就要下课时,就只剩下最后一道大题,数学老师拧开水杯喝了口水,说道:“整张卷子就最后这道大题的第三小问有一定难度,2班一个做对答案的都没有,你们班呢?”&br&“先不论对错,做了的,举个手,我看一下。” &br&数学老师用手指顶了一下眼镜,尖锐犀利的目光向底下一扫,就见中间的二排的课代表一根独苗举起了手,还不时扰头,怯生生地。&br&其余人都审题,不时在草稿纸上写写停停。 &br&“啧、”数学老师摇着头,突然余光一瞥发现左边第一排靠窗的位置居然有个人趴在桌上睡觉。&br&班上的座位是按每月大考的成绩排名自主选择的,左右两边第一排最边上显然不是个好位置,因为看黑板时有一半都处于反光里看不真切,这种位置一般都是留给没得选的同学的。 &br&数学老师气不打一处来,冷眉冷眼道:“有的人,成绩差,做不来题,还不晓得努力!”&br&睡觉的人的同桌赶紧用手肘碰碰她,哪知对方动了两下转过头继续睡。&br&“陈茵茵,把人叫醒!”数学老师脸色很是难看。&br&陈茵茵得令,只好加大摇晃力度,加上声音:“云云,云云快醒醒!”&br&周云云这才不情不愿地抬起头来,还打了个呵欠。瞟了眼她空白的试卷陈茵茵都替她捏把汗,偷偷打量数学老师的脸色,果然老师脸上已经开始发青。&br&“周云云同学,请问课堂上是睡觉的地方吗?”数学老师语气不善,“还是你认为没必要听我的课?卷子上的题都会做?”&br&周云云没有说话,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br&数学老师彻底被激怒了,大声命令道:“把卷子拿上来给我看看!”&br&陈茵茵倒吸一口气,她是知道她同桌一道题也没做的,深知某人要倒大霉了。&br&周云云站了起来,她说:“零蛋。”&br&众人皆是不解,数学老师举起手里的黑板擦就要掷去,却又突然顿住,改口道:“你说什么?”&br&“最后一道大题第三问答案是零。” 她说。&br&数学老师的表情像吞了苍蝇一样,也正是这个表情正好印证了周云云的答案,底下沸腾了。&br&数学老师在短暂的语塞后,笃定道:“你是不是偷我放办公室抽屉里的答案了?”&br&这是个陈述句,而几乎所有同学都认为这个可能性最大,毕竟周云云同学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倒数几位上,数学顶多能考个一百二三,怎么可能做得出连常常数学考满分的课代表都不敢确定的题目呢?&br&一定是因为她有答案!&br&面对种种质疑的目光,周云云本人却面不改色,走到讲台上就开始板书,正是那到题目的解题过程。&br&因为第三小问里还牵扯低一二小问的答案,她将整个大题的解题过程流利地书写在了黑板上,期间位置不够还擦了老师上道题的解题,最后正好写满黑板。&br&将剩下的一小截粉笔头丢进粉笔盒,周云云回到位置上。&br&教室死一样地安静,十分诡异。&br&数学老师又是一声干咳,不知如何收场时下课铃声响了,他一声“下课了”就收拾起卷子拿起水杯几步出了教室。&br&几秒钟后,教室炸开了将周云云的位置围得水泄不通。&br&“周云云,深藏不露,你行啊!”&br&“这道题我是一点头绪也没有,太厉害了你!” &br&“听说老师昨天整个晚自习都在琢磨这道题呢!”&br&“平时怎么没看出来……”&br&“…………” &br&周云云只说了一句:“我之前做过这道题,一模一样。”&br&是的,做过九遍了。 &br&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随便夸几句就回到位置上为下一堂做准备了,只有课代表没有走。&br&数学课代表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子,留着利落的寸发却总油腻腻的,戴一副厚得跟瓶底儿似的的眼睛,斯斯文文的样子,平时也不大说话,属于埋头做题型,成绩能稳定在年级前三。&br&他没有被周云云那一句话给打发,只见他眼神冷峻,语气不平道:“周云云同学你确定你的答案是正确的?我算了一个晚自习得出的答案是1。”&br&“就是0,”周云云懒得跟他啰嗦,“你最开始选择的解题方法就错了,应该用代入而不是替换。”&br&数学课代表站着思考了半晌,又问:“这套卷子是学校数学教研室出的题,这学期是首印,请问周云云同学是怎么在别的地方做过一模一样的?”&br&周云云耸耸肩,“谁知道呢,或许是在梦里。”&br&数学课代表败兴而归。&br&周云云哂笑,她撑着头望向窗外,倒希望是一场梦,别说平时的测试题了,连来年的高考试卷她都做过九次了。&br&她记得有一次,大概是第五次重回高三,她凭记忆彻底还原了高考题目,查阅各种资料得到正确答案,最后轻轻松松地考了745,那5分大概是语文和英语试卷上扣的,毕竟作文得满分不太容易。&br&是谓省理科状元,甩榜眼整整55分,成为历来最高分的状元。&br&可那又怎样,新闻记者都还没到家门口,她头一痛身子一软又回到了高三开学那天第二堂英语课上。&br&于是第六次她努力磨砺作文,因为知道题目,只需要不断精进语言,最后考了748,依旧没有达到满分。&br&她几乎固执地认为考到满分就能破除这循环的“魔咒”,终于在第九次也就是上一次她考了满分750,想必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满分,还未向外公布,当局就提前联系她,调查她是否作弊。&br&周云云的家境一般,父母都是工人,更没有什么关系足以弄到高考试卷。她的成绩是从高三开始突然好转,回回年级第一,在此之前不过六百三四十分。&br&他们甚至调出了周云云所在考场的监考录像,全程一帧一帧地检查都没有发现丝毫作弊的现象,反而每堂考试都还剩了很多时间用以检查,那种速度比抄答案还快,就像是提前已经将答案熟记于心了一样。&br&当局又对周云云进行了智商测试,由于以往缺少了这一环节,她艰难地做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她的智商95分属于正常偏低水平。 &br&之后的事情周云云是不知道了,一阵熟悉的头痛把她带回了头年的9月3号的数学课前夕,望着腋下夹着试卷,端着水杯的数学老师走进教室,语气、手势都一模一样,说的话就像台词一样她都能倒背如流了。&br&周云云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再到高中,每每都能够刚好考进重点,又刚好挤进快班,属于“凤尾”那一类。她不属于聪明的孩子,父母又没有足够的金钱和精力去培养她,一切只能靠自己的勤奋和刻苦去弥补。&br&笨鸟先飞,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花来学习,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改变命运!&br&可现在她开始有些怀疑了,对于她来说这九年她一刻也没放弃过,但不放弃又能怎样呢?在这魔咒下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br&她似乎感到自己被一弯死水淹没,悄无声息地漫过她的脖颈、口鼻、头顶,直至她伸长了的手臂以及那无助而垂下又僵直的指尖。&br&微风都吹不起一丝的漪沦,只有绝望。&br&之后的一个月多,周云云每天都浑浑噩噩,只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打破魔咒,如何冲出那弯死水,全然没再花心思在学习上,也正是这样她第一次发现了除开听课做卷子之外的事。&br&比如同桌陈茵茵的抽屉里永远有一本小说,隔几天就会换,什么饶雪漫、桐华、辛夷坞以及一些周云云连听都没听过的作者,比如什么大风,什么桂圆。 &br&“你很喜欢看小说吗?”周云云问她。&br&陈茵茵像是被抓现行的小偷一样,赶紧用一本题册将小说封面遮住,同时压低声音祈求道:“云云,这是我跟朋友借的,你可千万别跟别人说!”&br&要论以往,周云云一定会大义炳然地说:“都高三了,怎么还看这些没边际的书?耽搁了学习可怎么办?”&br&而现在,周云云叹了口气,慢慢说道:“真羡慕你,还有项自己的爱好。” &br&“什么爱好啊,就是随便看看。”陈茵茵敷衍几句,拿出卷子开始刷题。&br&对于那些做过九次的题,周云云是真的厌倦了,打算再去和周公探讨一下打破魔咒的时,手肘不小心碰掉了陈茵茵桌上的一摞书本卷子。&br&“不好意思。”周云云俯身去捡,无意间发现其间有一册封面纯黑的硬面抄本子,她鬼使神差地翻开,就见扉页上用马克笔书有两个大字“无果”。&br&周云云趁陈茵茵正埋头算题,暗自扣下了黑本子,将其他书本码好放回对方桌上。&br&整整一个晚自习,周云云都在翻看那黑本子,里面的内容原来是抄写的小说,“无果”是小说的名字。&br&除了语文课本上的名著节选和《高考满分作文大全》,周云云从来没有看过其他“杂文”,一时看入了迷。&br&“哎呀!你怎么能随便拿我的东西!”陈茵茵一声惊叫将周云云拉回现实,回过神时就见陈茵茵气红了脸,死死地抱着黑本子。&br&周云云干笑两声,说:“我一时好奇,对不起。”&br&陈茵茵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嘴唇都在发颤。&br&周云云又道:“你是抄的哪位作家的小说?真好看!我都想去买一本了。”&br&听她这么一说,陈茵茵眼睛顿时睁得老大,也忘了“不告而取是为窃”这回事,急切追问:“真的吗?你真的觉得好看?”&br&周云云小鸡啄米似的点头,真诚地说:“真的很好看,我觉得比电视上放的电视剧还好看,我都看得入迷了!”&br&陈茵茵脸愈发红了,只是神情转怒为喜,她问:“那你说,哪里好看,说具体一点?” &br&“唔……”周云云略一思索,便道,“写得很美,形容词和比喻句用得太妙了!”&br&“嗯嗯!还有呢?还有呢?从内容上来讲呢?”陈茵茵也忘了还有道题没做的事,欣喜地追问着。 &br&周云云眼里氤氲着浓雾,她说:“很真实,女主暗恋男主那么多年,从学生时代到职场怎么也说不出口,男主眼里只有他的学业事业,从来都没注意到女主……插叙的手法写得很好,我都把自己代入进去了。”&br&陈茵茵双眼的光芒熠熠生辉,星河灿烂。&br&周云云捧着脸问:“后面呢?女主角会鼓起勇气告白吗?”&br&陈茵茵傻笑几声,“会是会,她在中学的时候曾给男主写过一封情书,细节我还没想好。”&br&周云云“哦哦”两声,一回味,发现不对的地方,一把抓住陈茵茵的胳膊,“你说什么?具体你还没想好?这是你写的呀?”&br&“嘘——”陈茵茵左右张望,压低声音道,“云云小声一点,要是被别人知道了会笑话我的。”&br&“怎么会呢?你写得很好啊!”&br&陈茵茵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她摇头说:“你不知道,大人都会觉得这不是正经事。他们不懂,也没空去弄懂。”&br&周云云点头,深有体会。&br&她想起了上初三的时候想要一双轮滑鞋的事来,那个时候周云云暗恋隔壁班上的男生,男生学习成绩一般,长得很秀气,但穿上轮滑鞋就像变了个人,嚣张又叛逆。&br&当时初中的好些轮滑爱好者常常穿一身黑组在一起刷街,是让老师很头疼的一伙人,周云云也不太喜欢他们,尤其是从他们跟前走过时总会有人起哄吹口哨,余光扫过黑压压一片有些骇人。&br&所以她喜欢那个男生并不是因为他滑轮滑很帅,而是在一次放学回家的时候她看见男生用火腿肠喂流浪小猫……那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周云云的脑海里,要是用陈茵茵的文笔来描绘的话就是——夕阳斜照的巷口,男生蹲下身,在他周围是几只毛色各异的流浪猫“喵喵”地叫着,男生白皙修长的手指抚摸着小猫的脑袋,余晖下将他的发丝渲染成了温暖的橘色。&br&大致就是这样一幅画,心悸就是那么一刻,周云云喜欢上了那个男生,开始打听他的一切,得知男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轮滑,最重要的是男生和周云云楼上那家的李希是铁哥们。他俩是那伙子的“领军”人物。&br&谁的青春没干过几件傻事,为了接近男生,周云云开始每天等李希一起上学,要知道上了五年级后她就再没有和李希一起玩耍了。&br&李希从小就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旷课,开小差,抄作业,甚至和老师顶嘴,周云云的妈妈也叫她别和李希混一堆,还给她讲了稻草和白菜、大闸蟹绑一起的价值观,周云云虽然觉得稻草就算和大闸蟹绑一起也还是稻草,但为了不惹妈妈生气她也断绝了和李希的来往。&br&上了中学的李希倒像是变了个人,从讨人厌的坏小孩变成了翩翩少年,担任篮球队队长率领校队在市里夺魁,还是轮滑组的老大,有好多女生暗恋他,据说每隔几周就会换一个女朋友。&br&这些花边新闻,周云云是不怎么注意的。只是为了接近暗恋的男生而每天早上吃饭慢一点,然后装作碰巧在楼道遇到刚好走下来的李希。&br&“早。”她主动向他打招呼。&br&李希吹个口哨,算是回应。两人一前一后向学校走去,在十分钟的路程里,话也不多。而长此以往的“碰巧”让李希心生警觉。&br&“周云云,你不会喜欢上我了吧?”李希瞥了眼向她打招呼的女生,女生穿着笨笨的校服,扎了个马尾,连刘海都没有一缕,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br&“鬼扯!”周云云气恼地回了一句,先一步下楼。&br&李希跟在后头,满不在乎地说:“那你怎么连续几周都在门口等我?”&br&“我……”周云云停了下来,手捏紧又松开,如此反复再三后,心一横,回头说,“李希,你教我轮滑吧?”&br&这个回答似乎出乎了对方的意料,李希盯着她白净乖巧的脸看了好一会儿才说:“好啊,不过你先买双轮滑鞋,我再教你。”&br&周云云想了想胡乱应答一声,就大步走远了。&br&放学时,周云云专门去店里看了轮滑鞋的价格,她虽然存了点零花钱,但远远不够。&br&周云云从小就属于“别人家的孩子多懂事”这类,从七岁开始家务活全包,也不会耍性子要这要那。&br&她事先在脑海中演练了几十种应答,各种曲径通幽,但话到嘴边却还是变成了开门见山。&br&“妈妈,你可以给我买一双轮滑鞋吗?”&br&“什么?”&br&“买一双轮滑……”她声音越来越小。&br&妈妈也没问原因,直接否定:“买什么轮滑鞋?女孩子家家的就老老实实地在家看书做作业。下学期就要考高中了,还整天都想着玩,怎么这么不懂事?爸爸妈妈挣钱多不容易,供你吃供你住还供你读书,你就是这么报答的?”&br&周云云不说话了,她低着头默默地收了碗筷拿去厨房洗。&br&我就知道,就知道……&br&眼泪不停地往充满洗碟精泡沫的池子里掉,她想她在干什么呀?太不懂事了,为了这种虚无缥缈的感情就对父母提出要求,他们养我多不容易……&br&大颗大颗的泪珠子往下落,她不敢哭出声,那样只会招来更多的谩骂,就像七岁那年吵着要去学音乐一样。妈妈说音乐是富家子弟的消遣,他们穷人只有努力读书这条唯一的出路。&br&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br&这成了周云云的信条。&br&后来几天周云云没有再等李希,甚至故意比以前更早,就是为了躲他。俗语有云: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br&这天周云云一推门出去就见李希站在楼道口,看样子是在等她,&br&周云云装作没看见,直径朝下走,被李希一把拽住。&br&“周云云,你还想不想学轮滑?”&br&她摇头,“不想了。”&br&“阿姨不给买鞋吗?”李希说,“我帮你向朋友借了双,你不用买了。”&br&周云云有一丝动摇,但只有一丝,立马恢复了。她挣脱了李希的手,说道:“我不学了。”&br&“为什么?”&br&“因为我要读书。”&br&说完这句她就跑了下去,就这样结束了暗恋这场成功的哑剧。&br&思绪再次收回,正值高三的周云云苦笑不已,她已经忘记了那个男生的名字,忘记了他的样貌,也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 &br&而李希,不论这九次周云云如何地变动,他都一样,凭体育考到了国内最好的体育学院。&br&现在想来周云云或多或少是羡慕李希的,青春时代该玩的都玩了,打篮球,玩轮滑,学武术,谈恋爱,还拥有一大群铁哥们好朋友,最后考到北京的体院。&br&比起来,她也挺失败的不是吗?全身心投入读书这条路,结果就考了五百多一点,连一本都上不了。她连一周唯一一节体育课也在看书,缺乏运动导致她开始发胖,肥腰、粗腿;再由于熬夜看书,脸上黯淡无光,黑眼圈和粉刺一天比一天多。&br&她还没谈过恋爱,连真正的朋友也没有,无非一些讨论学习的泛泛之交,还暗自较劲。 &br&“真失败!”她再次感慨。&br&于是这周星期天下午的假期她没有再和以往一样待在教室刷题背书,而是出去走走,不知不自觉来到了二中门口,这里奶茶很便宜,以前她也会来这里点两杯,一杯立即喝,一杯带回去晚上喝了补充能量继续熬夜。&br&而现在,她不会熬夜了,所以一杯就够了。 &br&“老板,来杯烧仙草。”&br&两个声音同时发出,周云云一愣,转头看去,顿时傻眼。&br&是那个男生!&br&第二章&br&&br&这么久不见,他脱去了那丝秀气长了个子变得挺拔了,寸头替代了碎发,看上去显得成熟了很多。&br&周云云低着头,付了钱,端了自己的那杯烧仙草,找了个位置坐下。&br&而那男生则坐到了旁边的那桌,那里有个女生在等他,似乎还在抱怨他太慢。&br&周云云托着下巴打量那个女生。女生留着一刀齐刘海,很娇小,真要说漂亮也不是很漂亮,只是皮肤很好,很白很光滑,就真的像白瓷一样,五官倒是一般,周云云觉得还没上初中时的她好看。&br&只是现在的她却是怎么也比不了的了——皮肤暗黄,还有黑头,还有粉刺,还很胖。&br&没来由地,她不想在继续待下去,捧着烧仙草就往外走,而迎面又来了个熟人。&br&“周云云?你怎么在这里?” &br&不是别个,正是李希。&br&周云云手一抖,烧仙草掉在了地上,洒了一地。男生那一桌似乎注意到了这边,走过来跟李希打招呼。&br&周云云自己拿过一旁的扫帚撮箕清扫了。&br&那边李希捧着点的东西走过来,将一杯烧仙草递给周云云,说道:“诺,赔你的。”&br&周云云没有接,只是低着头说:“我已经喝不下了,你自己喝吧。”&br&李希自讨了没趣,塞到男生手里:“夏立,拿去给你女票,女生爱喝这玩意儿。”&br&周云云这才记起男生名字叫做夏立。&br&夏立的女朋友听了这话走过来,嘟着嘴说:“你们就喜欢欺负我,这个吃多了会长胖的!”&br&说着眼神瞟到静默一旁的周云云。&br&周云云彻底地一刻也不想多待,说了声“我有事,先走了。”就大步向外走去。&br&夏立的女朋友还在问:“李哥,她是谁呀?没见过。” &br&李希道:“我邻居家的学霸,在一中的火箭班。” &br&“难怪。”&br&夏立女朋友最后这两个字还是落入了周云云的耳里,她加紧脚步走得更快,而有人比她还快。&br&李希拦了她的去路。&br&“待会儿和一中有场球赛,你要不要去看看?”&br&周云云本能地想要拒绝,抬头却看到天边的一片云,她似乎就是为了寻求改变才来的,于是拒绝的话到嘴边又改成“好”。&br&一中和二中的友谊赛在二中的体育馆举行,周云云找了个不起眼地角落,从头到尾,只看见二中把一中压得死死的,其间李希更是像打了鸡血,满场疯跑,一个人都进了十来颗球。&br&最后一二中以28:62的比分结束。&br&周云云起身就要走,哪知正擦汗的李希直径走到她面前,得意地说:“怎么样?”&br&她听见周遭的纷纷揣测之声,她尽量维持镇定道:“你很厉害。”&br&这句话绝对是真心的,而在李希看来却是敷衍,再次自讨没趣。&br&“时间不早了,我走了。”&br&周云云说着就绕过李希往场外走,直到走到体育馆外她才知道李希还在后面跟着她。&br&“有事吗?”她问。&br&李希说:“周云云,是不是打从心底里你就瞧不起我?”&br&周云云懵了,她没想到这个处处完胜她的人会说出这种话。&br&“怎么这样问?”她说。&br&李希抄着手道:“不是吗?平时见面了招呼都不打一个,看都不看我一眼。”&br&周云云想了想,似乎他说得也有道理,在第十次重生高三之前她确实不大瞧得起他,甚至得知他提前被北京的体院录取都不屑一顾。在那时的她看来只有正儿八经地高考才是王道,什么保送啊、预科啊、艺体生啊、提前批次啊都是歪门邪道。&br&而现在,她已经不知道怎样才是正道了,反正她脚下的是足球场外的跑道,一圈又一圈。&br&“不,是我最近有点不在状态,”周云云说,“我只是很羡慕你,真的,不像我活得这么失败。”&br&这会儿轮到李希发愣了,他说:“你是要考北大清华的,怎么这么说?”&br&北大清华……&br&是了,每次市里能考上北大清华的都出自一中火箭班,自从周云云进了那个火箭班后,她父母逢人便讲她是要上北大清华的,还有老家的爷爷更是传得隔壁村都知道。&br&真好笑,她想。&br&“哪里那么好考?”周云云说着就真的笑了,“李希,其实我不想读书了。”&br&“啊?”李希彻底傻眼了,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一样。&br&周云云换了个说法,她说:“如果你的生命还剩下一年,你是继续读高三参加高考呢,还是好好享受生活?”&br&李希笑道:“我一直都在享受生活呀!是你把高考看得太重了。”&br&“可能是吧,”周云云叹了口气,“李希,你教我享受生活吧。”&br&“这话听着好耳熟,”李希耸耸肩,“你认真的?”&br&周云云知道他说的是“轮滑事件”,便重重地点头,“这次是真的,不骗你。”&br&李希越想越不对劲,问到:“你不会得了癌症吧?”&br&正常的周云云是绝不会说出刚才那种话来。&br&周云云白了他一眼:“你想多了,我又不是苦情剧的女主角。最近压力有点大,想放松一下,”&br&“好吧,”李希似悟非悟地点头,“这一周你回去好好回顾一下,把你这十七年想要的东西写下来。”&br&周云云得了任务,回到学校后也不再思考打破魔咒的方法而是像李希说的那样,然后她第一个写下的是“音乐”。&br&周云云很喜欢唱歌,上不论是幼稚园还是小学,她一直都是领唱的文娱委员,老师说她很有天赋,推荐她去朋友的一家音乐培训机构系统地学习。&br&那家培训机构周云云是知道的,就在回家的路途中一家冰淇淋店的二楼,每次路过都能看到里面飘出一个一个比冰淇淋更有吸引力的音符。&br&周云云满怀希望地回到家里,兴致勃勃地告诉了妈妈,却得到一阵数落,她不依,在地上打滚,妈妈就用铁衣架打她。&br&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提这件事了,连带着再也没光顾过那家冰淇淋店。&br&再后来,她看到李希和单元楼其他小朋友在小区楼下玩轮滑,她在楼上阳台上搭个凳子趴在栏杆上眼巴巴地瞧着,但她相信妈妈说的“就知道玩儿,长大了没什么出息。”&br&可是现实却是李希到哪儿都能吃得开,不像她,每次都默默退到一边,恨不得变成透明人。&br&于是乎,周云云在纸上陆续地写上“漂亮裙子”和“学会滑冰”,想了想,还是把“漂亮裙子”给划掉,加上一则“结交朋友”。&br&第二周,她把清单拿给李希看时,惹来对方捧腹大笑。&br&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转过脸,“别笑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从来都只有看着你们玩的份。”&br&“你这愿望清单也太简单了些,”李希眼珠一转,嘿然笑道,“怎么没有‘谈一场恋爱’,你们女生不都喜欢讨论这个?”&br&周云云脸红得不行,气恼道:“我就不,你管得着?”&br&李希举手投降,“管不着,管不着。”&br&之后,两人就愿望清单商榷了一番,李希问:“你这个‘音乐’是什么意思?学一门乐器?还是别的什么?”&br&周云云神色一黯,摇头慢慢地说:“我也不知道,学乐器是不可能了,我家里人肯定不同意。就想……学唱歌吧,学点乐理知识。”&br&李希“哦”了一声,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我记得你小时候唱歌挺好听的,不管什么歌听一遍就会唱,老师都说你天赋好。”&br&天赋好又有什么用?周云云在心里苦笑。&br&“这样好了,”李希拍拍她的肩头,“我哥们儿女朋友是学音乐的,我介绍你们认识认识,加个QQ什么的,不懂的可以问她。”&br&周云云还来不及作答,就听李希继续说:“放心,那丫头是个热心肠,人很好。”&br&她一时找不出话来拒绝了,于是跟着李希稀里糊涂地进了二中图书馆,到了夏立和她女朋友面前。&br&“李哥,你刚刚打电话说找我什么事呀?”女孩眼里含笑,整张小脸显得很有生气活泼。&br&李希把周云云拉到面前,说道:“这丫头喜欢唱歌,你是学音乐的,可以交个朋友。”&br&女孩立马了然道:“哦~我记得李哥说过你是一中火箭班的。”&br&周云云不敢抬头看人,只是点头。&br&女孩笑着伸过手,落落大方道:“你好,我叫林师语。” &br&林师语,名字真美。 &br&周云云和她握手,轻声道:“我叫周云云,白云的云。”&br&是的,白云的云,天边的云,自在的云。&br&林师语很少跟周云云这类文静内向的女生来往,一时不知道怎么接下去,转头想到李希说她想学唱歌,于是提议道:“我们去唱歌吧!”&br&这是周云云第一次进KTV,十分不适应,林师语还叫上了她音乐班的同学,十来个人包了一个大间。&br&周云云坐在沙发的一个角落兀自嗑瓜子吃零食,看着他们争先点歌,抢麦克风 ,有好几首周云云都会唱,她用连自己都听不清的音量跟唱着,直到坐过来一个人她才闭上嘴巴。&br&因为那个人是夏立。&br&他问:“你怎么不去唱歌?” &br&周云云默不作声地放下手里的瓜子,这才说:“不喜欢这种场合。”&br&夏立笑:“我也不太喜欢,师语爱热闹只好由着她。”&br&周云云“嗯”了一声,以为话题就此终结,哪知对方再次开口:“你和李希是在交往吗?”&br&周云云差点把刚吞进去的瓜子仁给咳出来,当即答道:“没有的事!”&br&末了,又补一句:“怎么会这么认为?太荒诞了!”&br&“荒诞吗?”夏立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认识李希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看得出他对你的事很上心。”&br&“上心只因为是邻居的关系,”周云云都讶于能同夏立说这么多话,“我认识他也不是一两天了,小学的时候李希还追过我们班文艺委员呢,他一向喜欢多才多艺开朗活泼的女孩子。”&br&夏立笑着摇了摇头,像是突然来了兴致般说:“我倒是想起了,李希初中的时候喜欢隔壁班一个女生,名字不知道,长得挺清纯的,他手机壁纸是偷怕的她看书的照片,后面我们兄弟伙见那女生路过都起哄,哈哈。”&br&“那他怎么不去追呀?有李希追不到的女生吗?”在周云云的印象里初中时代的李希是很受欢迎的,身边不乏一些偷抹大人口红的美女。&br&“说是那女生要考一中,不想打扰她。”夏立说着点燃了一根烟,周云云完全被他吞吐的烟雾吸引了,没注意他说的话,她没想到夏立还会抽烟……那个给流浪猫喂火腿肠的男生会抽烟。&br&之前听他们闲聊,从中还推断出夏立和林师语两人已经在校外同居了。&br&这就是人不可貌相吗?&br&周云云默默地端着瓜子盘坐到了一边去,她本以为第一次进KTV就会以傻坐结束,哪知林师语突然拉起她非要跟她合唱,并用麦克风喊话:“大家掌声欢迎来自一中火箭班的超级学霸,我们的朋友周云云大美女!”&br&在欢呼中,周云云并没有得到被赞美的喜悦,反而那“学霸”和“美女”的字眼极其刺耳。&br&麦克风被塞到了周云云手中,大屏幕上放着的是一首英文歌&Whatever will be&,在喧闹中,她只感觉咽喉上附了只水蛭一点点吸干她的血液,再注入到脸上,涨得通红。&br&她的嘴唇颤动,一个音节也发不出来。 &br&将麦克风放到茶几上,她在满场肃静式的注目中出去了。&br&周云云找到厕所,坐在马桶上,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滑。&br&为什么偏偏是这首歌呢?关于这首歌她有太多的回忆,是她最初的有关梦想的起源。&br&她深呼吸几次,擦掉眼泪,努力调整好状态,对着镜子牵强地笑了笑。&br&周云云走出厕所就看到李希背靠着墙,似乎在等他。&br&这一幕是何其地眼熟,还没等周云云有任何动作和言行,李希就道:“你又要逃跑了吗,周云云?”&br&“我果然不太适合,”周云云没有站在他面前,低声说道,“谢谢你肯花时间陪我胡闹,我该回去了。”&br&“回去读书?”他问。&br&“没办法,”她说,“除了读书,我什么都不会。”&br&确切地说,她连书都读不好。&br&李希一言不发,拽住她的手腕就往前走。&br&“我不要去那里!”周云云试图挣脱。&br&“不去那儿,我带你去另一个地方。”&br&李希带周云云去的是溜冰场,他亲自替她调好芭扣,系好绑带。周云云看着他头顶的旋,嗤地一声笑了起来。&br&李希抬起头,“笑什么?”&br&“我想起你初二的时候烫了个爆炸头,周一升旗仪式上被校长点名批评,哈哈哈……”&br&李希倒并未置气,“尽管笑,等会儿就笑不出了!”&br&“等会儿”就是在周云云站起后,她死死地抓着李希的胳膊,两腿颤抖,“你你你,你可千万别松手!” &br&“好好好,打死都不松手!”&br&李希领着周云云才走两步,“啪叽”摔个底朝天还拉了个人垫底。&br&最后,李希拽她起来,叫她先学会原地踏步,再学向前走,到下午五点的时候已经能勉强独立行走了。&br&“李希,李希,你快看,我能自己走了!”&br&周云云嘴角扬得高高的,欣喜之余两胳膊上下晃,像是雏鸟学飞一样。&br&李希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像是被她感染一样也笑了起来,嘴上说道:“不错,还不算太笨。”&br&“我可聪明了呢!”&br&周云云难得俏皮地回了一句,清风拂面,她感觉在滑行中变成了一片薄云,顶上就是作底色的天空蓝,她从来没有这般自在过。&br&回到学校时,周云云还没来得及跟陈茵茵讲了今天的轮滑经历。手里就被塞了个本子,陈茵茵兴奋得眉飞色舞:“今天一下午我又写了好几页,你快看看,快看看。” &br&“噢,好啊!”周云云反应过来,摊开读了起来,将“李希对我那么好是不是喜欢我”抛之脑后。&br&陈茵茵一个下午写了十二页纸,一页纸大概有五百来个字,加起来就有五六千字。&br&真了不起,周云云想。&br&见周云云翻完了,陈茵茵赶紧凑过来迫切问道:“怎么样?怎么样?”&br&“怎么能这样!”周云云皱着眉头,“那封情书居然就这样被尘封到男主的刷过的试卷里去了,他不知道女主喜欢他,女主又以为被拒绝了,怎么可以这样?”&br&“是呀,年轻的时候,男主一心只想奋斗他的事业,等终于有所成就时才发现身边一个贴心人都没有,又被家里逼婚不停地相亲……”陈茵茵转着手里的钢笔,表情带着周云云前所未过的深沉,“这个时候,男主才回忆自己的往昔,无意间翻到了那封粉色情书,他才知道曾经有一个他喜欢过的人也喜欢他,而在他桌上还放着一封结婚的请柬……”&br&“是女主给他的?”&br&陈茵茵点头道:“对,他去参加了女主的婚礼,才发现新郎是一个远不及他优秀的普通男人,而女主笑容是那么地灿烂。”&br&“女主会逃婚吗?他们会在一起对不对?”周云云迫不及待地问。&br&“我写的不是童话,是生活,生活中没有所谓的圆满。”陈茵茵嘴角上扬,“就是要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给人看。”&br&周云云听得不是很明白,却觉得有什么东西牵动了她的心弦,于是她对陈茵茵说:“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大作家!”&br&陈茵茵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哪里那么容易,我写的这些只能随便看看登不了大雅之堂。”&br&“你要有信心,你想,你现在才十七岁就能写出这么好的小说,以后只会越来越好的!”&br&陈茵茵突然抱住了她,低声说道:“云云谢谢你,我一直觉得自己偷着写这些东西都是见不得光的,经常写一行遮一行,就是怕被别人看到……”&br&“你知道吗,云云?”陈茵茵的声音都有些哽咽了,“我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写的小说能受欢迎,我想做一个小说家,很多时候我就是靠这个执念才能支撑着走下去……”&br&最后一句声音已经低得周云云快听不见了,她拍着陈茵茵的背说:“有梦想很好,不像我,什么也没有,不只想着挣钱,连怎么挣都不知道,所以就只有死读书。”&br&“没有,云云你人很好。”陈茵茵偷偷擦了眼泪,嗫嚅道:“真的谢谢你。其实,其实这个小说是我暑假的时候开写的,上高三了,已经打算放弃了的。”&br&她深吸几口气说:“我决定暂时不写了,不是放弃而是拼了老命地考进北大中文系!” &br&周云云记得以往九次能达到北大分数线班上就三四个人,而陈茵茵不在名单之中,她想了想,说:“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两个兄弟家住八十层,有一天电梯出了故障,两兄弟只好背着包爬楼梯。刚开始他们朝气蓬勃很有精神,接过爬呀爬越来越累,终于到了第二十层的时候,他们商量了一下把背包搁下,以后来取。然后两兄弟一身轻松地继续向上,渐渐地又累了起来,走走停停终于他们到了八十层来到家门口,一切似乎都圆满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开门的钥匙还在二十楼那个被丢下的背包里。” &br&“怎么这样?”陈茵茵怒目圆睁,“他们怎么能丢下自己的梦想?”&br&周云云愣了,心里百般不是滋味。&br&为什么陈茵茵第一反应就是“梦想”?因为她心中有梦。&br&当时周云云看到这个故事时体会就是——1到80楼代表着人生,如果在20楼即年轻的时候选择了轻松,老来就会吃苦。&br&而这故事真正的寓意却是像陈茵茵说的那样,梦想。&br&他们怀揣着梦想朝气勃勃地出发,后来发现梦想和现实相悖,便当做包袱丢掉,然而到了他们人生顶峰时才发现真正缺失的东西就是年少时放弃的梦想。&br&——这就是明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目。&br&想来她第一次高考失常,没紧扣题意的作文一定扣了不少分。 &br&上一次高考,周云云用标准又不乏新意的议论文论证了“梦想”的重要性,短短九百一十三个字,她花了一年去琢磨雕刻,终于得了满分。&br&可那又怎样?&br&她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梦想。&br&有关音乐的也不能算,那已经被掐死在萌芽中,扼杀在摇篮里了。&br&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梦想。&br&硬要说,也有,她以往的梦想是不想让含辛茹苦的父母失望,考上清华北大,让妈妈娘家人面前扬眉吐气。&br&周云云的妈妈最常说的就是后悔跟了周治平那个没出息的男人,她本就是城里的小姐,上高中那会儿跟周治平私奔到了这个小城镇,从此跟娘家断绝了一切往来。&br&后来,周云云大了些,她妈妈才跟娘家关系和缓了一些。&br&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是周云云上小学五年级,妈妈的小妹,也就是周云云的三姨,开着宝马来看她二姐。妈妈硬着头皮带三姨一家去大酒店吃了一顿,等三姨走后,妈妈就开始哭,边哭边数落,恰巧那次周云云数学没考好,她妈妈掐着她的胳膊,恶狠狠地说:“考这么点分,周云云,你怎么不去死?” &br&她只有哭喊着保证下一次一定考好,再也不贪玩了。 &br&从那以后,周云云不再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因为她笨,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赶上班上的进度,又要花更多更多的时间去超过那些聪明的同学。&br&而现在,只要“魔咒”存在,不管她如何努力似乎都没了意义。 &br&&br&第三章&br&&br&两天月假,周云云回到家里,妈妈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回来了?现在时间这么紧张,就该好好留在学校复习!”&br&本来周云云想用“我带了书回来”来宽慰妈妈,到嘴边又改成:“妈妈,我想家了。” &br&妈妈一怔,随即道:“回来也好,我去给你买点排骨炖点核桃补补脑。”又问:“带书了吗?”&br&周云云赶紧从书包里摸出一摞书本,“带了的,带了的。”&br&妈妈也没再多说什么,换鞋出门买菜去了。&br&周云云放下手中的书,溜到楼上李希家门前按了门铃,开门的正是李希,见到周云云显得有些诧异:“你怎么回来了?”&br&“怎么?有哪条校规家规上写着‘周云云月假不得回家’?”周云云笑道。&br&李希也是一笑,闪身让道,周云云穿上自带的鞋套走了进去。&br&她都不记得上次来他家世什么时候了,感觉是上辈子的事。&br&李希家里大致格局与周云云家不差,只是相比她家那些繁冗的窗帘和金花壁纸,李希家装潢就简约多了,最大的不同还是他家有好些植物盆栽,尤其是阳台上,在小区门口都能看见上面花团锦簇。&br&李希的妈妈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子,在一处离家很近的街道转角开了一家鲜花店,小时候打那里经过,李希妈妈总会折一只花朵插在周云云头上,还夸着“真漂亮,人比花娇”之类的话。&br&曾经几度,周云云想象过要是李希妈妈是她的妈妈,或者她妈妈能像李希妈妈那样对她温柔地笑夸夸她,该多好。&br&“阿姨没在家吗?”周云云坐在沙发上,看着李希泡茶。&br&“感恩节要到了,花店生意比较忙。”他说着将泡好的茶推到她面前。&br&周云云瞅着手中的白瓷莲花釉的茶杯,想着自家的玻璃杯暗自悻悻。如果选择的话,她会像李希妈妈一样,开一家喜欢的花店,闲来研究茶艺、制香。&br&而不是像她妈妈一样,整天忙碌奔波……周云云突然发现自己不就是和自己妈妈一样? &br&她啄了口茶水,微苦,咽下后又有些回甜。&br&“真好喝!”&br&“好喝,就多喝点,”李希笑道,“你不会就是来找我喝茶的吧?”&br&周云云摇头道:“我就是来看看你在不在,还以为你会留学校打篮球呢!”&br&李希道:“月假当然要回家。”&br&周云云道:“我真想生你这么一个儿子。”&br&李希大笑,“我倒想生你这么一个女儿。”&br&两人你一言我一句谈笑了会儿,周云云就起身告辞了,还没走到自家门口就碰上了买菜归来的妈妈。&br&妈妈见周云云从上面下来,脸色顿时就不好了。&br&“你个小没良心的,还不来帮忙提菜?”&br&周云云赶紧走上前接过妈妈手中的菜篮子,妈妈掏钥匙开门,一进去,门还没关,就开始质问了。&br&“周云云,你刚刚哪儿去了?” &br&周云云知道她要是实话实说又得挨骂,只好扯谎:“我看天快黑了,去楼顶看看有没收的衣服。”&br&妈妈倒也相信了,毕竟是她一手调教出来的好女儿。&br&不过还是补了一句:“你也是个大姑娘了,要懂得避嫌,不要随随便便的。”&br&周云云早已经习惯了母亲的说话方式,随口应承“知道了”。&br&排骨汤端上桌面时,爸爸也刚好回家,见到女儿在家显得很高兴,没洗手就坐上桌问这问那。&br&无非就是学习上的事情,末了还会加上鼓舞的话,比如“爸爸小时候没好好读书吃了文化的亏,你千万要努力,我女儿这么棒,考个好大学绝对没问题!”。&br&周云云早就习惯了父母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事。&br&妈妈就是严厉地要求她,爸爸就是殷切地希望她。&br&白天,父母都去上班了,周云云去找李希,按了几次门铃都没有人应,想来是去花店帮忙去了。&br&周云云在家看了一天的电视,当然是在做完家务的前提下。&br&第二天,爸爸带周云云去乡下老家吃酒席,说是哪个亲戚八十大寿。&br&他们一早就下去,提着水果先去了爷爷家,周云云很不喜欢去爷爷家,不是因为爷爷对她不好,而是对她太好了。&br&这不,趁爸爸上楼的空,赶紧往周云云兜里塞钱。&br&“爷爷,我不能收!”周云云想还回去,爷爷使劲地塞并说,“云儿听话,拿着,非要惹爷爷生气吗?”&br&周云云无奈,只好不再推辞。&br&爷爷已经年过七旬,乡土情节严重不愿住城里去,就跟着大伯住,爸爸每个月也会来看他给些赡养费。&br&大伯的两个儿子都“不争气”,读到初中就辍学出去打工,或者说整个村里外出打工风十分盛行,以至于大学生还比较稀奇。&br&对于周云云这样一中火箭班的“未来之星”全村都十分看好。&br&就像爷爷常对她说的:“云儿,爷爷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考上大学。”&br&或者说:“我还要多吃两碗饭,要亲眼看到云儿考上大学才肯死!”&br&他口中的“大学”,不是北大就是清华。&br&甚至固执地认为“大学毕业包分配,当县委书记”。&br&所以,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周云云都特别不喜欢到爷爷家去。&br&而到了吃酒席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更是指着她说“大学生”“女状元”之类或恭维或讽刺的话。&br&等终于回到学校的时候,周云云才松了一口气。&br&若不是她已经经历过了九次高考,一定会喘不过气来。&br&第四章&br&&br&而后,周云云每周日会跟李希去学滑冰。 &br&到寒假补课的时候,周云云已经能自己在溜冰场自由滑行了,穿上溜冰鞋的她总喜欢张开双臂,那一刻感觉自己好像在飞。&br&这一天,由于李希有事,周云云一个人来到了溜冰场,这里的老板已经认识她了,就笑着问:“妹妹,怎么没跟你男朋友一起?”&br&“男朋友?”周云云知道老板说的是李希,立马红了脸,摆手道,“不是的,他不是我男朋友。”&br&“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老板笑意更浓,“我看那小伙子人不错,要抓紧别被人抢走啊!”&br&“谁会抢他啊?我才不怕呢!”周云云都没发现自己顺口就应了,见老板不说话只是盯着她身后笑,她回过头就看见了李希也正看着她,还在笑。&br&周云云只觉得两靥滚烫,吃吃问道:“你不是说有事来不了吗?”&br&李希说:“事办完就来了。”&br&周云云“哦”了一声,弯腰系绑带,用长发遮住绯红的脸。&br&“云云。”&br&“嗯?”&br&“周云云。”&br&“什么事?”&br&“你今天真好看。”&br&周云云只当李希笑她,闷闷地向前滑远了。或许她自己都没有发现,这半年来,她每天下午放学后去操场跑步,好好上体育课,认真用洗面奶洗脸,做好保湿。现在的她已经不算胖了,脸上虽然还有几颗粉刺,但皮肤却细白了起来。&br&关键是,她整个人都焕发了生机般,不似从前那“活死人”。&br&李希几下赶上周云云,倒滑着跟她讲话:“我记得腊月二十是你的生日,成年礼打算怎么过?”&br&周云云回想之前的九次,都因为在学校补课,九次里有五次爸爸妈妈都忘了她的生日,还是第二天想起了给班主任打电话,代祝一声生日快乐。&br&顺带一提,周云云是有手机的,但每周日晚上班主任都会统一收上去,第二周周日放假前再发下来。&br&一周就只能用半天,总计六个半小时。&br&“不过了,”周云云对李希说,“那天在补课,放假之后再说吧。”&br&李希说:“那怎么行?十八岁的生日一定要过的,那天之后你就成年了。”&br&“成年了又怎样?有差别吗?还不是要读书,还不要听大人的话,还不是要用家里的钱。”周云云是笑着说的,“真要说起来,我身份证上是12月20号,上个月就满十八了。” &br&“你就不想跟朋友们一起热闹一下?”李希问。&br&朋友?要不是因为她成了陈茵茵的书迷,说不定她连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在火箭班里几乎人人都是自己埋头刷题,偶尔讨论一下,但处于人人怀揣着学习秘籍不愿分享的状态。&br&毕竟,全班五十名同学,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也不过相差不了多少。前头的不想被超越,后面的拼命地追赶。&br&哪里来的友谊?或许有,但周云云还没发现有比她和陈茵茵关系更好的存在。&br&李希似乎看出了周云云的顾虑,于是似开玩笑地说:“这样好不好,那天晚上——估计你刚好下晚自习的时间,我在你们学校侧门旁边的花坛那里等你?”&br&周云云也只当个玩笑听听。&br&&br&&br&第五章&br&&br&很快就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周云云自己都忘了这天是她的生日,最后下了晚自习,回到寝室打了热水准备洗脸的时候,她听见室友在问。&br&“还有几天过年呀?”&br&“我看看……今天居然都腊月二十了!”&br&周云云猛地想起今天是她的生日这档子事,想来爸爸妈妈也像她一样搞忘了,如果没搞忘的话中午会给她送满满一食盒吃的过来。&br&周云云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兑好热水,开始洗脸,洁面泡沫都抹到了脸上时,她没来由地想起了那天李希说的话。&br&“他不会真在那里等我吧?”&br&不会的,开玩笑的话,谁当真谁是傻子。&br&所以当周云云穿着呢子大衣,裹着围巾站在夜风中见花坛旁边空空如也的时候就在心里把自己狠狠地骂了一通。&br&周云云,你个傻子,大白痴,蠢货,二百五……这么骂着,她突然想到了一个词——自作多情。&br&自作多情还好,知道自己自作多情就不好了,非常不好,还很难过。&br&周云云发现自己好像哭了,她用围巾擦了眼泪,打算往回走,突然一个人影从花坛里蹿了出来。&br&周云云吓得一叫,立马被对方捂住了嘴巴。&br&“云云,是我。”&br&是李希。&br&周云云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李希松开手发现手上有些水渍。&br&“周云云,你哭了?” &br&“没有,我没有。”周云云重复了两遍。&br&李希问:“你以为我没来?”&br&周云云不说话了。&br&“好了,我在呢。”李希揉揉她的头,把她拉到花坛一边,那里正摆着一个小小的生日蛋糕,上面插了几支蜡烛,已经被风吹熄了,还剩一根独苗。&br&“这可恶的风。”李希掏出打火机边点边说,“你一来我就看到了,这蜡烛点燃了又被吹灭,点燃了又被吹灭……”&br&“嗤——”周云云被逗笑了,蹲下来,仔细看小蛋糕,那是哆啦A梦脑袋的图案,十分可爱。&br&“嘿,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哆啦A梦?”她问。 &br&李希一边护着蜡烛不被风吹着,一边点燃最后一根。&br&“哦,我看你晾楼顶上的被套是这个。”&br&“瞎猫撞上死耗子!”周云云笑着说。&br&李希总算点好了所有被吹灭的蜡烛,两手护住说:“好了,小公主,快许愿吧,一会儿又该被风给灭了。”&br&周云云双手合十作祈祷状,眼睛刚闭上又睁开,“还没唱生日歌呢!”&br&“我五音不全,唱歌就是害命,你自己唱!”&br&周云云不依,“哪儿有生日歌给自己唱的?是要我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悦诗风吟细管唇膏试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