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精品课程学生对军事课的看法

相关资源推荐
作者其它资源推荐
对军事医学类稿件进行保密审查的启事的用户评论
12345678910军事理论军事医学填空题每日一练()
时间:来源:考试资料网
1.填空题 交界黑痣;皮内黑痣;混合黑痣2.填空题 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继发性改变3.填空题 鳞状细胞癌;腺癌;基底细胞癌;移行上皮癌4.填空题 缺氧;感染;中毒;肝;肾;心5.填空题 本质;发生发展的规律;疾病的诊治和预防;理论基础;依据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您好,欢迎来到
中国旅游订阅
财富中文版
科学中国人:为了祖国的军事航空医学——记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生理研究室主任贺登焰研究员
作者:科学中国人 出处:
浏览(1568)
为了祖国的军事航空医学——记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生理研究室主任贺登焰研究员本刊记者:徐秋红军事航空医学研究的重点是解决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中出现的医学问题,以保证飞行员健康、安全、高效、舒适地完成任务。随着军事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飞行作战性能的提...
为了祖国的军事航空医学——记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生理研究室主任贺登焰研究员本刊记者:徐秋红军事航空医学研究的重点是解决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中出现的医学问题,以保证飞行员健康、安全、高效、舒适地完成任务。随着军事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飞行作战性能的提高,特别是高性能歼击机的广泛使用,军事航空医学主要侧重于研究威胁飞行安全的重大问题。经过数十年来我国军事航空医学科学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奋斗,我国军事航空医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贺登焰教授为之付出了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他紧跟时代脉搏、结合实际需求,勤学善思,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攻克了多项科研课题,在我国军事航空医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航空医学结下不解之缘贺登焰研究员出生于四川成都。1951年考入成都市石室中学,这是—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创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该校学风严谨,有很多知名教师,是一所全国重点示范性中学,学生中人才辈出郭沫若,何其芳……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1957年考入华西医科大学医疗系,1960年被国家抽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习宇宙生理,1963年毕业后进入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从此和航空医学结下不解之缘,在这个领域工作奋斗30多年,为空军飞行员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见证中国空军由弱变强,也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壮大的历程。1960年由四川抽调来北京,当时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但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党中央就开始着手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陆定一部长负责选调和组建工作。当时国内无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经验,只能自己摸索着进行,只知道这是—个医工结合的专业,不仅需要医学知识,还要懂工程,组织上为这批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北京哪个学校那个专业好,就去那个学校学习。他们这批人先后去清华大学学习无线电,北京大学学习物理,中国科技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医科院学习生理学,阜外医院学习心脏内科学,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学习工程心理学,北京天文台学习天象学,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学习航空医学。就这样培养出我国第一批宇宙生理专业人才。毕业后分配到部队研究所从事宇航生理研究工作。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是直属军委空军领导的专门从事航空医学研究为空军飞行员安全健康服务专业机构。1963年贺登焰研究员分到航空生理研究室,当时的主任是留美的教授,要求非常严格,每周必须交出—篇外文翻译资料,放在室内供大家参考。当时的组长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把在苏联学习时记录几十本笔记,大量俄文资料和书籍带回中国,是他把苏联KKO-1,KKO-2,KKO-3加压供氧的资料系统的介绍到中国,并且自己作为被试者,穿上代偿服,密闭头盔进行爆炸减压试验,亲自体验上述救生装具的防护性能。那时白天工作,晚上学业务,晚上大家自觉加班,不到11点不回宿舍休息,这已经成为当时的常规,大家只有—个愿望尽快掌握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人们不计名利发表论文都是以集体名义,最多写上XXX执笔。报奖也是以集体名义,在这样环境下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受益匪浅,形成了严谨、踏实、勤奋奉献的科研作风。当时正值战备时期,歼击机主力机种是装备KKO-1救生系统,他们到部队去把KKO-l的有关知识介绍给部队专职人员和飞行员,并直接为他们服务,为他们选配代偿服,进行加压供氧锻炼。记得海军航空兵有一名飞行员,刚刚在他们室改装新机,回去后就参加战斗,打下敌机,贺登焰研究员笑着说:“当时很为自己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1969年空军成立“六号任务”领导小组,他们所也有少部分人被指派参加这项工作,“六号工程”是—项在航空救生领域的重大工程,是航空救生系统从照搬国外的装备,到自行设计研制先进的火箭弹射救生坐椅及其配套防护救生装具,解决飞机起飞、低高度、低速度情况下救生生存问题的系统工程。领导让他负责,跳伞后生存装具的配套和六号座椅如何携带这些装具。接受任务后,贺研究员和几个年轻的同志深入到海洋、沙漠、寒区去搞调研,到全国各地有关工厂去研制和改进装具,多次在极端环境现场亲自作生存试验,检验研制出来的装具防护性能。总之一年相当部分时间在外地度过,夫妇两人均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大女儿出生在外地5岁回京,老二三个月就送往农村姥姥家9岁才回来。他记得曾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420C高温环境,640C地表温度下作生存试验。在东北大兴安岭气温零下400C环境作人体试验,在加格达奇三根河林场附近差点迷路,当时他脱离向导独自骑马返回驻地,在深山密林穿行随时都有迷路和野兽袭击的危险,好在老马识途,终于在天黑之后回到驻地。当时没有害怕,只有完成任务的喜悦。记得有一次作水上试验,施放烟火管,因意外打在救生背心上,若没有救生背心保护,后果不堪设想,很厚的救生背心打了个洞。这期间他成功组织怀柔水库,武汉东湖、无锡太湖、渤海海域的救生演习,进行水上跳伞,空中地面搜索演习和飞行员生存试验。自己作为被试者拍摄宣教片“海上救生”这部拷贝发放部队作为改装教材。这套装具很快列入装备序列,供作战飞行员使用,该项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2年跟随歼击机飞行员进藏执行高原卫勤保障任务,历时半年,参与制定出我军进驻高原地区卫勤保障措施,供部队使用。用信念支撑理想铸就华章1973年空军和航空工业部联合下达任务,由航空医学研究所牵头,会同航空部有关厂、所进行—次大规模人体参数测量工作,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飞机设计尤其是座仓的设计,人体防护装具设计都需要有本国飞行员的人体尺寸数据。他们整个小组十几个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对我军相当部分飞行员每人实施上百项人体尺寸的测量,跑遍祖国大江南北,贺登焰研究员除负责头面部参数的测定工作外,还负责联系安排工作,常常是—个点测量完后,先行到下一个点,联系好测量时间地点和人员,电话通知其他人,大部队—到,就可以马上投入测量,因为飞行员训练任务十分繁重,时间相当宝贵,不能占用他们太多时间,这项工作历时半年,最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应用大型计算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依据这些数据写出了人体测量总结报告。1976年粉碎四人邦,他从牡丹江干校返回北京,组织又安排他回到航空生理研究室担任高空生理组副组长从事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的研究。为了补回文革耽误的时间,他勤奋学习查阅大量的资料,对国产YX-l、YX-2、YX-3、YX-4、YX-5系统进行试验鉴定,对DCF-1、DCF-2、DCF-3高空代偿服对TK-l、TK-4密闭头盔进行试验鉴定。对美国MPU-5P面罩进行分析研究。航空医学研究所高空研究室成为全国航空救生装备重点试验室和鉴定中心,正式承担新机航空救生装备鉴定任务。为了加强飞行员航空生理训练工作,空军准备在全国有条件的疗养院成立航空生理训练科,要求飞行员在疗养期间进行一次航空生理训练,贺研究员参与人员培训,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1982年被上级指定为空军专科进修生指导老师和留学生带教老师,培养了多名留学生和国内进修生。198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担任航空生理研究室副主任。从1982年开始,我国航空工业步入自行设计、研制新型飞机,10号工程开始着手进行。防护救生理念也发生很大改变,苏联的救生装备要求飞机破坏后,还有5-10分钟的时间继续战斗,因此救生装备十分笨重,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旦飞机破坏,赶紧逃生只要求30秒的救生时间就可以,因此,装备轻巧适合人体使用,苏联要求飞机能飞多高,装备就要保证多高,美国则从飞行概率分析,在极限高度上飞机失事的机率很小,不必要为万分之一的概率把装备搞的如此笨重复杂。因此,飞机能飞18000m或20000m只配备16000m的装备就可以了,这就大大减轻飞行员的负荷,更有效的发挥人体的效能,因此西方采用低总压,部分代偿的简化装备,而苏联却采用高总压全身代偿的复杂装备。随着火箭导弹的广泛应用,飞机飞行高度已经不是战争的最重要性能,飞机的机动性才是战争中最重要的性能,这种理念的改变在10号工程的研制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为此他们开展了侧管代偿背心,抗荷裤代偿性能的研究,研究简化装备高空最长停留时间,最佳总压制度研究,新面罩生理卫生学参数,空中测试飞行员肺通气参数,完成某型飞机简化防护装备的试验定型和装机使用,以及民用飞机适航技术的研究等课题,1991年贺登焰晋升为研究员教授,担任航空生理研究室主任,从年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10号工程上,参加10号工程方案论证、制定10号工程供氧防护系统的生理卫生学要求、将生理要求用物理参数的形式向工厂提出作为工业部门设计的依据和产品鉴定标准;样机审查、产品试验、系统定型等大量工作。九十年代某飞机公司出口某国的某型飞机,飞行中飞行员发生呼吸困难吸不上氧的事故,该方下令在全国范围停止这种型号机种飞行,给我国造成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工厂十分着急,请求派专家火速协助工厂,查找原因分析解决这一问题。贺研究员听取工厂情况介绍后,根据他以往的经验,认为出现这一事故的原因,责任不是中方的飞机有质量问题,而是外方没有正确使用氧调器与供氧面罩匹配不当造成的。致使吸气阻力很大造成人体感觉吸不上气、呼吸困难。而且在减压时,峰值压力不能及时泄掉,还会损伤肺脏。贺研究员的这种分析消除了工厂的担忧,他及时将工厂提供的样件带回北京试验,结果和他分析的一致,为国家挽回了影响和损失。1993年贺登焰研究员先后担任空军医科委委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全国科技进步奖空军医学评委、全国科技进步奖空军机载设备评委、中华医学会《航空医学杂志》编委、空军《航空军医》杂志特邀编审、全国低氧放疗副组长、空军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及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被评为空军医药卫生先进个人和航空部先进个人。1988年以后他又带研究室部分同志开创低压缺氧在临床方面应用的研究。他从军事医学资料发现缺氧可减轻放射反应,国外士兵在通过原子幅射污染区吸入低氧,可以减轻放射损伤,航空医学实践告诉他急性缺氧对机体不会带来永久性伤害,关键掌握好缺氧程度,缺氧时间。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专家,他们十分赞同他的想法,共同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利用极谱法测定正常组织,和癌组织吸入低氧后组织氧分压变化,发现存在明显的时间差,正常组织吸入低氧不到一分钟氧分压就降低,而肿瘤组织数分钟氧分压才开始变化,这为低氧放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后在小鼠动物肿瘤模型进行实验,让小鼠吸入低氧后再进行放射。发现低氧对正常组织,小肠、睾丸、血液、粘膜有确切的防护效应,这就为低氧放射奠定基础。开展低氧放疗可以有效防止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不影响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试验结果引起国内广泛的关注,多家医院开始进行低氧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工作,有解放军总医院、307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第—军医大附属医院、武汉,成都军区总医院、湖北湖南江西省肿瘤医院,天津医大附属医院,等十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这种疗法,取得了很好社会经济效益,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这一成果,国内报刊杂志多次报道这项研究成果。他从文献中发现高海拔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比较低,有的支气管哮喘病人去高原后病情得以缓解,这些现象说明低氧环境有可能对机体有好作用,国外资料和他们的试验结果报告低氧可以引起肾上腺激素增加,特别是11羟类固酮的增加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他和他的同事又进行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实验,发现低氧可以缓解支气管哮喘发生,随后和北京儿童医院合作,对患者进行低压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某所利用他们的大型低压仓开展这种疗法,其治疗方法,治疗机理都是贺教授提供的。“回首往事,虽然没有耀眼光环,骄人的成就,但没有虚度,可以说我把青春和智慧都献给热爱的事业,为空军航空医学的发展贡献我的力量。”贺登焰研究员谦虚的说。
科学中国人&2009008期&目录
热门文章标签
最受欢迎文章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医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doc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医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doc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9:50:0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医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doc
官方公共微信赣南医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赣南医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来源:& 作者:
&&&&&&&&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翻转课堂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