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如何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地震灾害

试论我国地震灾害及其防治--《池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试论我国地震灾害及其防治
【摘要】:正 自1月4日至21日短短的十几天时间环太平洋地区连续发生6次6级以上的地震。这一现象表明,环太平洋地震带已进入新一轮地震活跃期。俄罗斯莫多佐夫曾预言:“目前地球上发生的地震具有全球灾难的性质,其高峰将出现在年。”我国历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给我国造成的损失更为深重。面对新的地震活跃期,学习地震知识,掌握救助常识,对于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和危害,尽量减少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分类号】:X315【正文快照】:
自1月4日至21日短短的十几天时间环太平洋地区连续发生6次6级以上的地震。这一现象表明,环太平洋地震带已进入新一轮地震活跃期。俄罗斯莫多佐夫曾预言:“目前地球上发生的地震具有全球灾难的性质,其高峰将出现在年。”我国历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给我国造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廖顺宝,李泽辉;[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赵跃龙,张玲娟;[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赵跃龙,张玲娟;[J];地理科学;1998年01期
原华荣;[J];地理研究;1993年01期
李骏;[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龙世华;许改玲;;[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李国平,范红忠;[J];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陶然;徐志刚;;[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俞万源;[J];开发研究;2003年06期
张善余;彭际作;毛爱华;;[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健;[J];池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程坚;;[J];城市规划通讯;1996年06期
伍钧;孙竹;薛永亮;;[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年04期
孙珍全;刘清珺;;[J];安全;2008年09期
潘静娴;张莹;;[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谷庆宝;林玉锁;王金生;李发生;;[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年04期
赖华;米兴义;苟俊昌;刘云;;[J];西南军医;2008年05期
赖华;米兴义;苟俊昌;刘云;;[J];科技资讯;2008年25期
黄光忠;刘向东;何飞;;[J];四川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张建江;党荣理;任立松;李海龙;刘晓明;;[J];实用预防医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光;;[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赵希锦;张国滨;丁厚灿;邓新华;方自力;;[A];四川省首届环境影响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雁宏;孙占斌;;[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成;张兵;任志远;吕溥;高丽荣;郑明辉;;[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李运彩;杨明金;;[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杨林生;李海蓉;李永华;王五一;;[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李亚农;何涛;谢光武;杨玖贤;张陆良;;[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卢红伟;杨玖贤;李亚农;;[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阎志德;;[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郝东恒;杜汝霖;牛树银;刘亚民;;[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奚文;[N];人民日报;2009年
盛利 朱会伦;[N];科技日报;2009年
舒萍;[N];四川科技报;2008年
韩乐 通讯员
军红;[N];渭南日报;2008年
张桂林;[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陈谦;[N];中国环境报;2008年
何显春;[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本版编辑?记者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凯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肖东岚?杨甦;[N];成都日报;2008年
李飞;[N];中国环境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浩;[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付聪;[D];兰州大学;2009年
李甜甜;[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秦志洲;[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国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筑龙博客
这家伙没有什么简介。
这家伙什么标签都没有呢。
中国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
中国地震灾情的其他特征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地震分布具有广泛性。尽管沿海及西南地区地震威胁大,但在全国范围内却有21个省、市、自治区在二十世纪内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制定的全国地震烈度表,全国处在7度以上地区的面积达3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2.5%。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有136个位于7度以上的地震区,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5%。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36 个,占7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0多个,占50%以上。据统计,自各省有地震记载至1955年,均有不同强度的破坏性地震发生。由此可见,中国的地震灾害并非是极少数地区所特有的灾害,而是一种全国性灾害,其分布广泛的特征表明,全国各地尤其是位于7度以上震区的城市应高度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做到有备无患。(二)主震瞬时突发性虽然地质运动是渐进的、潜在的,但地震灾害却以瞬时突变的形式造成严重损害后果。其突发性特征不仅造成伤亡人员多和财产损失大,而且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心理,给地震的监测、预报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如1976 年四川松潘地震预报后,虽减轻了伤亡,但也出现了政治动乱、社会失控、谣言流传及人的行为失去自制的现象。1976年10月西安市发布了地震短期预报,市民露宿街头,停工停产,结果地震没发生,经济损失却达几亿元,还造成了100多人由于防震棚火灾而半夜跳楼死亡。1981年陕西汉中地区和广东海丰地区均出现地震谣传,1983年甘肃古浪地区,月河北张家口地区,月山东烟台地区,月浙江宁波地区等均出现地震谣传,人们谈震色变,均造成了损失。面对着由自然界地质运动瞬间导演的“屠宰”惨剧和巨额的财富损失,人们畏震、恐震并视地震为第一可惧怕的灾害。(三)余震持续性地震灾害虽然瞬间爆发,但往往主震之后还有余震,且余震持续时间较长。如1976年唐山地震三个月后又发生了6.9 级余震。日21时03分,云南澜沧7.6级地震爆发后12分钟,又在不远的耿马、沧源两县之间发生7.2级地震,截止该年12月12日,共发生余震4160余次,其中1-5级4140次,5-6级12次,6-6.9级6次,仅11月30日发生在澜沧县竹塘乡的6.7级余震就波及10县,造成3人死亡,25人重伤,损毁房屋1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63亿元的严重后果。余震的持续性无疑是雪上加霜,防不胜防,更增加了灾区人民的恐惧心理。(四)灾因牵连性地震灾害本身是自然灾害,却又充当着灾因,带来许多次生灾害。即地震灾害除直接摧毁各种建筑物、导致人畜伤亡等外,还可引起火灾、水灾、滑坡、泥石流、危险品的泄漏、海啸等多种次生灾害以及瘟疫等衍生灾害,有的次生或衍生灾害甚至比地震本身的危害更大,因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很大。例如,日,四川迭溪地震引起山崩,堵塞了岷江,余震引发的水灾淹死2500多人。1966年邢台地震中发生火灾115起。日海城地震中,鞍钢因停电而铁水冻结致使高炉停产,营口市因水电设备遭到严重破坏而使城市陷入瘫痪。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致使开滦煤矿矿井被淹。天津碱厂白灰埝滑坡使30多人丧生,化工厂阀门破坏造成溢气,死亡5人。在旧中国,地震之后瘟疫流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在每次震后均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瘟疫这一地震衍生灾害,但恐震灾害作为地震衍主灾害的一人变种仍然存在。
xijie2009的最新博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同时发布一条微博
$(".zhul_sy_rightBox").popupbox({geturl:ucenterDomain+"openjson/getpopupbox",format:"bigright",cssClass:"zhul_info_rightbox",waithtml:' '});
$().zlidol({geturl:weiboDomain+"userinfo/jsonidol?action=idol"})
})(jQuery);浅谈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地球》2004年01期
浅谈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摘要】:正 近年来,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先后发生了不少强烈地震。如今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6.7级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倒塌、城镇被夷为一片废墟、死亡2250人、受伤1万多人的惨剧;5月26日在日本富城县发生7级地震,房屋未倒一间,没有1人死亡,只有104人受伤,给该地的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短暂影响。人们不禁要问,同样发生大地震,地震灾害的轻重却大不相同?面对这种现象,有人感到困惑,有人积极探讨其缘由。不过,催人猛醒的是,从中认清了地震真正凶残的杀手,确实是房屋的倒塌。一般说,地震烈度的高低,与震级的大小、震源的深浅、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震中在陆地还是在海域等
【关键词】:
【分类号】:P315.9;X43【正文快照】:
近年来,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先后发生了不少强烈地震。如今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6.7级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倒塌、城镇被夷为一片废墟、死亡2250人、受伤l万多人的惨剧;5月26日在日本富城县发生7级地展,房屋未倒一间,没有1人死亡,只有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大众标准化;2001年09期
;[J];青年与社会;2011年03期
;[J];旅游时代;2011年04期
李昱旻;;[J];天津人大;2011年06期
赵芳;;[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9期
许祖华;;[J];瞭望;2010年36期
丘月;;[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1年09期
;[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2年03期
余宪文;;[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8期
琚艳丽;;[J];高中生学习(高一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滕吉文;;[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王国治;;[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郑传华;;[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Oktay E;[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Oktay E;[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帅向华;吕红山;刘爱文;;[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S.C;[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滕吉文;白登海;杨辉;闫雅芬;张洪双;张永谦;阮小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爱平;;[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范桂英;;[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丽云;[N];科技日报;2009年
李玉梅;[N];学习时报;2011年
蔡晨晖;[N];湄洲日报;2008年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08年
于青;[N];人民日报;2007年
;[N];建筑时报;2008年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谭大跃 秦兴梅
李宏伟;[N];深圳商报;2006年
刘志贤?塔娜;[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于青;[N];人民日报;2008年
田毅;[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新燕;[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李文军;[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李亦纲;[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黄静;[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黄静;[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童蕾;[D];河海大学;2005年
赵大江;[D];长安大学;2008年
仲霄;[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6年
张桂芳;[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许建华;[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高晓红;[D];吉林大学;2005年
公茂盛;[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2年
武东坡;[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鲍叶静;[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刘劼;[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的地震灾害概况和减灾对策建议.docx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的地震灾害概况和减灾对策建议 摘要: 中国地处濒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交汇部,活动构造十分发育,有史以来就是世界上地震频发和受地震灾害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本文从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的角度,简要地回顾中国的地震灾害以及为减轻灾害所进行的地震预报、抗震防灾和地震救灾工作,并对未来作一展望。关键词; 地震灾害;减灾对策;建筑震害;地震破坏。Abstract: China, hostorically one of countries with great threat of earthquake disaster where earthquakes take place most frequently ,is situated on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Circum-Pacific and Eurasian seismic zone with very actively developed structures.In view of the Countermearsure for mitiga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authors in this paper briefly looked back and forward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istance ,Prevention and relief in China。Key word: M earthquake
earthquake damage.1中国的地震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区地震最多最密布的国家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200余次,其中的1/10发生在中国。近相年以来,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6次6级以上地震;因地震造成的死亡达27.6万余人,伤约76.3万人;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仅对1949年以来的11次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房屋倒塌600多万间,合1亿平方米,价值逾百亿元。其它工农业生产设施及各种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左右。下面例出了近代其中几次灾害严重的地震损失和伤亡情况。●日,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8.5级的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4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这次地震的破坏程度,比当时确认的8.5级还要强烈,因为破坏最严重的海原干盐池一带的宏观烈度竟达到12度,并且,余震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位置: > 《广东土木与建筑》 > 1995年 > 第01期
来源:  作者:邓新幼
用力学方法减轻地震灾害的论述  前言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虽然都制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但地震这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仍没有彻底得到控制,特别是我国,地震活动分布范围广,位于世界上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地震的震源浅,强度大,强震的重演周期长,是世界上多地震国家之一。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灾害居世界首位。因此,寻求更多的抗震方法非常重要。 一、地震给建筑物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假如在外界条件(距离震源的远近、场地、地基、建筑高度、材料等等)都相同的情况下,地震给建筑物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震波产生的水平推力,使建筑物产生很大的剪切和弯曲变形而造成的破坏,整座房屋单纯拉伸和压缩破坏的情况很少。根据这一情况:如果建筑物节点不仅具有足够的强度,合理的刚度,同时还具有变形能力强,耗能能力的强的活动特点,使地震的能量形成一种无破坏性的损耗,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剪力和弯矩,从而减轻了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二、怎样才能使建筑物的节点内力发生变化 从结构力学可知:计算简图的变化(支座方式的变化)等都可以改变结构的内力,如把曲梁的支座为倾斜方式支承,如下图: 曲梁 拱式结构曲梁~一这一受弯结构就变成了拱式受压结构。根据这一原理,把地震(本文共计3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广东土木与建筑主办: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出版: 广东土木与建筑杂志编辑部出版周期: 月刊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轻社会灾害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