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南半球是处于夏季吗

历法与气候学上的季节差异

先介绍一下四季的成因。

地球在黄道面上绕着太阳公转,且在从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的地轴与黄道面并不垂直,41000年在65.5度至67.9度之间变动一个周期,因为变动周期很长,在短时间内可以认为地轴与黄道面夹角基本恒定,约为66.55的夹角。因为地轴倾斜恒定,总是保持一个方向,且地球总在绕太阳公转,当地球在黄道面上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时,处在地球上的人类观看太阳时,太阳的高度角也就发生了变化,给人类的视觉感是太阳发生了南北移动。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过程中,南北半球接受太阳的辐射及热量在不断发生变化,于是便产生了冷暖交替的循环。


  黄道面被人为分成360度,称为黄经。当地球抵达黄经270度那一刻,北半球的人们正午看到太阳高度降到了一年里的最低点,日影达到最长,视觉感也就认为太阳移到了最南端。这一时刻地轴的南极向太阳倾斜,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得到更多的太阳能量,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北极出现永夜,南极出现永昼。自从阳光直射移往赤道以南的半年里,北半球就成了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晨昏界线以内的地方半年看不到太阳;南半球成了夏半年,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晨昏界线以内的地方,半年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转圈圈。地球每年到达黄经270度那一刻,便被命名为冬至,这一天也就是冬至节气。

相反的情况,当地球移动到隔着太阳与“冬至”那个点相对称的那个位置时,也就是黄经90度那一刻,北半球的人们正午看到太阳高度升到了一年里的最高点,日影达到最短,视觉感也就认为太阳移到了最北端。这一时刻地轴的北极向太阳倾斜,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更多的太阳能量,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极出现永昼,南极出现永夜。自从阳光直射移往赤道以北的半年里,北半球就成了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晨昏界线以内的地方,半年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转圈圈;南半球成了冬半年,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晨昏界线以内的地方半年看不到太阳。地球每年到黄经90那一刻,便被命名为夏至,这一天也就是夏至节气。

当地球移动到“冬至”和“夏至”两个点的中间位置时,也就是黄经0度和180那一刻,南北极都不对着太阳倾斜,阳光直射赤道,两个半球得到的太阳能量相同,南北两极地区成了晨昏状态,南北半球昼夜时间一样长短。由冬到夏,地球抵达黄经0那一刻,被命名为 春分;由夏到冬,地球抵达黄经180那一刻,被命名为秋分。春分、秋分节气的命名是相对于北半球而言的,南半球正好与北半球相反。


  中国历法规定,自黄经0度开始,地球绕太阳公转每移动黄经15度为一个节气。32021,地球位于黄经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南半球为秋分),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所受的光热相等,北半球处于春季;62122日,地球移动到黄经90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多,北半球处于夏季;92224,地球移动到黄经180秋分,太阳光再次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所受的太阳辐射相等,北半球处于秋季;122123,地球移动到黄经270冬至,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受太阳辐射最少,北半球处于冬季。以后太阳光逐渐北移,再次回到黄经0度,如此周而复始。

假设地轴与黄道面是垂直的,地球上是不可能有春夏秋冬之分的,假设只有地轴倾斜,但地球没有绕太阳的公转,也不会有四季的产生,二者缺一不可。太阳系里木星自转轴与公转平面的夹角是8652分,自转轴与公转平面几乎垂直,造成了木星上没有分明的四季变化。有人认为是由于木星没有大气层,所以木星上才没有四季,其实不是这样,假如地轴也是木星自转轴这样的倾斜度,地球虽然有大气层,也会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假设地轴倾斜过大,或者地轴与黄道面没有夹角,地球上更不可能有春夏秋冬之分。太阳系中的天王星自转轴几乎倒在它的轨道平面上,因此当天王星的半个球面是夏季时,它的一个极点几乎直对着太阳,而另外半个球面完全处于黑暗的冬季之中,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太阳系中的金星更是奇怪,它是逆向自转的,所以金星上的太阳是西升东落。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也有远近变化,这种变化使整个地球从太阳接受的总辐射会产生一些微小的差异,但这一微小的差异不足以造成地球上一年的季节变化。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主要是指地球相对于太阳位置的变化,也就是天文气候。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气候,赤道地区只有夏季,两极地区和高原高海拔的雪山上只有冬季,低纬度地区没有冬季,高纬度地区没有夏季,只有中纬度的平原和非高海拔地区才有分明的冬夏春秋四季。

下面说历法与气候学上的季节差异。

由于地轴的倾斜和地球的公转,使得两个半球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不同,且循环往复,从而造成了两个半球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不断地周而复始不过,在北温带和南温带地区,四季的出现正好相反,当北温带的人们正穿着大棉袄的时候,南温带的人们却正在海滨浴场避暑。

人们总有一种感觉,历法上已经立春了,可是天气依然很冷,没有一点儿春天的气息;历法上已经立秋了,可是天气依然很热,没有一点儿秋天的气息。其实,这是因为历法上与气候上的立秋或者立春每年都存在着差异,历法上的立秋或者立春是地球相对于太阳抵达了黄经那个位置,年复一年地重复抵达。

大气环流每年都不会相同,这是历法上的节气与气候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太阳耀斑和黑子的不时活动,太阳辐射并不恒定,时刻都有变化,太阳辐射是地球获得能量源泉,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会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这也是历法上的节气与气候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地球本身也在释放着热量,所释放的热量并不恒定,时刻变化着,这也是历法上的节气与气候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地球每年所抵达的黄经那个立秋或者立春点,相对于太阳每年是同一个位置,但相对于银河系每年却不是同一个位置,相对于河外星系,相对于宇宙空间,那个点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太阳系内情况大致变化不大,但太阳在银河系穿梭,银河系在宇宙间旋转,如果太阳进入了一个冷域,地球也就成了冰河期;如果太阳进入一个热域,地球也会出汗的。

四季的划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季节的划分,根据社会的需要,黄河流域智慧先民历经万年的前赴后继,终于创造发明出来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流域为背景的,地理位置上距黄河流域越远,节气的气候意义越失真。

地球某地气候学意义上的秋季始自当地候平均气温低于摄氏22度,冬季始自当地候平均气温低于摄氏10度,春季始自当地候平均气温高于摄氏10度,夏季始自当地候平均气温高于摄氏22度。按照这一标准,赤道地区只有夏季,两极地区和高原高海拔的雪山上只有冬季,低纬度地区没有冬季,高纬度地区没有夏季,只有中纬度的平原和非高海拔地区才有分明的冬夏春秋四季。而四季分明的中纬度地带,历法上的季节起始和终止不可能与气候学意义上的季节标准相吻合,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差异会更加明显。

再说一下今年的三伏和入秋。

中国历法规定,从夏至后算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621日夏至,从夏至后算起,627日出现第一个庚日,即庚寅日。77日出现第二个庚日,即庚子日。717日出现第三个庚日,即庚戌日。727日出现第四个庚日,即庚申日。

87日立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816日,即庚午日。由此,我们不难得知2018年的三伏具体时间如下:

2018年初伏时间为717日至726日,共10天。

2018年中伏时间为727日至815日,共20天。

2018年末伏时间为816日至825日,共10天。

今年的干支纪日的庚日与夏至日的配置,出现的时间较晚,于是给人的感觉是三伏来得晚了一些。而庚日与立秋日的配置,使得中伏达20天,感觉拉长了暑热的天数,且使得末伏出现的更晚。虽然历法上已经立秋,算是进入天文意义上的秋季,但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候平均气温依然高于摄氏22度,因而气候学意义上依然处在夏季,又因处在三伏期,故至825日,依然属于盛夏季节。

加载中,请稍候......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什么时候 是太阳直射男北回归线的时候吗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后的一个月左右,即7月份.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后的一个月左右,即1月份.这是说的陆地.
海洋的热容量大,受热和放热都比陆地慢一些,所以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的时候是2月份.
答题时一要看清问的是陆地还是海洋.如果没有指明,按陆地回答.二是看清问的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气温都是相反的.
说的太好了 我还想问 南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大的时候是几月
北半球最大的太阳辐射出现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就是在每年6月底前后。
南半球最大的太阳辐射出现在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就是每年12月底前后。
我还是不太明白 你看一下题 当南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时 南北半球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答案是 获得的地面辐射最多 你能解释一下吗
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南北半球获得的地面辐射最多,但这时不是南北半球气温最高的时候,要延迟大约半个月,才是当地气温最高的时候。
其他几个选项是什么?没有更合适的吗?
当然,如果这道题的答案就是这样,那你就这样记着吧。
嗯 是很难解释 答案都没看懂
还是要弄懂才好。否则再遇到这样的题目,又不知道该怎么答了。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6 获赞数:5 LV3

昼长夜短,你若处在赤道,正午太阳高挂北边,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直悬头顶,处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挂南边。

北半球冬季:
夜长昼短,你若处在赤道,太阳高挂南边,处在北回归线太阳高挂南边,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挂南边。
如南半球夏季,夜长昼短
不对,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冬夏怎么都是太阳挂南边
因为地球的地轴有个66度的夹角,而地球的北面刚好处在上面,所以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季直射南回归线,而北回归线以北刚好都处在两回归线之上,所以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太阳都挂在南边
记住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季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处在两线之上,南回归线以南处在两线之下。
太阳直射不会超过两线之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