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乙醇乙醇不完全燃烧烧需要多少液氧

当前位置: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B.生理盐水C.酒精D.液氧-九年级化学-..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B.生理盐水C.酒精D.液氧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A、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B、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酒精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D、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B.生理盐水C.酒精D.液氧-九年级化学-..”主要考查你对&&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悬浊液、乳浊液&&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悬浊液、乳浊液
知识梳理: 1 、固体 + 水 ①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②实验器材:托盘天平 + 药匙(或镊子) ;合适的量筒 + 胶头滴管;烧杯 + 玻璃棒 ③注意事项:计算、称量和量取都要准确,溶解时固体要溶解完全 2 、液体 + 水 ①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②实验器材:合适的量筒 + 胶头滴管;烧杯 + 玻璃棒 ③注意事项:计算、量取都要准确,同时需要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 配制溶液的步骤:(1)用溶质和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①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水→搅拌溶解a.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c.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d.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③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变化的因素a.称量时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放错,如止确称量5.8gNaCl,应在右盘放置5g砝码,再用0.8g游码,若放错位置,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则实际称量NaCl的质量为5g-0.8g=4.2g,这样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b.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读取示数错误,读取示数时仰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理论值,将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读取示数时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将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洒落到外面或未倒净,将导致溶液溶质质最分数偏大;d.所用固体不纯,将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e.计算错误可能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配制溶液时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在配制一定质量和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②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天平读数有问题。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③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④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⑤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 2. 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①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②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综合配制溶液的计算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可选取多种方案配制所需的溶液。如现有KCl固体、蒸馏水、5%的KCl溶液、15%的KCl溶液,配制100g10%的KCl溶液,其方案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1)对于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对于Ca(OH)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饱和石灰水不饱和石灰水概念的理解:(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温度和溶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系。因此在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否则就无意义。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过程中溶液组成的分析: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液的溶剂质量不变,溶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③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剂、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它们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A. 饱和浓溶液B.饱和稀溶液C.不饱和浓溶液D.不饱和稀溶液(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关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剂、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溶解油脂,洒精能够溶解碘等。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对溶液概念的理解:溶液是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溶液属于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同时有多种;(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5)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郡是溶液,如水;(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溶液与液体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指物质的形态之一。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3.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最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5)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如硫酸铜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蔗糖溶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一般为水。 (6)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 Na2O,SO3分别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 NaOH和H2SO4,因此溶质是NaOH和H2SO4,而不是 Na2O和SO3;将足量锌粒溶于稀硫酸中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ZnSO4),若将蓝矾(CuSO4·5H2O) 溶于水,溶质是硫酸铜(CuSO4),而不是蓝矾。溶液的导电性: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实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试验一些物质的导电性。可以养到蒸馏水、乙醉不导电,而盆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能导电。 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酸、碱、盐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带正(或负)电的阳(或阴)离子(如下图所示)。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蒸馏水和乙醇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定义: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说明:固体小颗粒是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也是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故悬浊液和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B.生理盐水C.酒精D.液氧-九年级化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3152382814398614478129639886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B.
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C.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分子之间有间隔D.
氨水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A、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B、液氧转化为氧气,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总数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为您推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扫描下载二维码航发公司进行液氧乙醇反作用控制发动机实验_新浪军事_新浪网
航发公司进行液氧乙醇反作用控制发动机实验
.cn 日 22:37 中国航天信息中心
  [法国《航宇防务》日报道]
航空发动机(Aerojet)公司最近成功进行了一次使用液氧及乙醇作为推进剂的无毒反作用控制(RCE)发动机热点火实验。
  此次发动机实验在稳态及脉冲模式操作下验证了低温液氧-乙醇反作用控制发动机及点火系统的可操作性。这包括达到240秒的长时稳态操作及上升、在轨及再入的多种典型脉冲模式操作。
  此次实验还包括评价发动机燃烧室压力及混合率变化对发动机和燃烧室热响应的影响,以及对从80毫秒到10秒之间6个不同脉冲占空周期进行评价。燃烧室温度符合预先计算情况并且在稳态和脉冲调制期间保持一致,从而证明了Aerojet公司通过使用具有专利权的小板注入器(platelet injector)控制燃料注入和燃烧过程的能力。
  RCE项目经理埃里克称,通过此次实验,Aerojet再一次证明了独特的小板技术的价值,这种技术可以用一种更加统一的方式分配液氧及乙醇,从而达到一种非常均匀的混合率,带来高效均匀的燃烧。
  进行脉冲模式实验的目的是演示使用液氧乙醇的液-液辅助推进系统最小脉冲周期的可操作性需求。此次低温液-液反作用控制发动机稳态及脉冲模式实验的成功演示,为基于液氧的反作用控制系统研发的下一个阶段提供了技术基础。氧基推进系统提供了相对于联氨基系统的诸多优点,包括操作性的改善,对环境影响的减少。
  Aerojet计划于2005年夏在新莫西哥州白沙实验场进行热点火试验,并向NASA交付三台用于系统级实验的发动机。
【】【】【】【
】【】【】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军事频道推荐
军事答疑平台
请输入您的问题...
0510152030405075100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ome/_/友情链接
视频地址复制
Flash地址复制
Html地址复制
离线看更方便
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
http://cache./clientportal/v9_6/main.html?cid=4r1cphm11qwqmf2&vid=h 转载不易。求关注收藏硬币^_^o~ 努力!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248号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6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10417 | 互联网ICP备案:沪ICP备号-3 沪ICP证:沪B2-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转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醇完全燃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