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报忧 文章有讲究读后感

廉洁书读后感-海达范文网
廉洁书读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廉洁图书读后感
中共河源市纪委组织开展的“廉洁读书月”活动,是我们这些年轻的基层职员学习的好机会。在单位的组织下,我以积极诚挚的态度认真阅读《反腐倡廉教育读本》。这本书有四部分的内容:领导讲话篇、制度篇、示范篇、警示篇。不仅向读者阐述了学习党章、营造党风的重要性,还选录九个正面典型的先进事迹材料和五个反面典型的反面材料,既树立了榜样,又鞭策我们该如何做人、做事。犹如一醒世恒言,当头一棒敲醒在人生道路踏上迷途的人。廉洁,看似精辟,做起来却很难。法家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清正廉洁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所共有的传统美德。“廉者,清不滥浊也。”何为廉洁?意为不贪,不苟取不义之财,立身清白。廉洁,在我看来,就是得懂得勤俭节约,洁身自爱,自律自强,永葆本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日子愈来愈红火,社会权利的腐败问题亦为剧烈。现今的腐败现象日趋多样化,惩治腐败的工作也日趋艰难。其实,我国的反腐倡廉已成体系,但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大多只悬在墙上,写在纸上,挂在嘴上,在工作生活中不起实际作用。腐败不是中国的附属品,外国也有。腐败也不是现代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里,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为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者屡见不鲜。难道古人的教训不足以提醒警戒他们,还是“反腐倡廉”已经过时了?
近几年网络上为何频频出现“高官落马”、“官二代”、“拼爹”的字眼,社会上为何时常发生城管人员殴打群众、领导干部肇事逃逸、官员私相授受瞒天过海的事件?究其原因,我觉得这是领导干部的道德缺陷问题。孔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员的道德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治效能,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有广泛的影响。上行下效,若领导干部道德缺失,下层群众是该“跟风”还是“鄙夷”?
廉洁使人坦荡,奢贪使人悲戚。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揩公家油”的道德滑坡现象,以财求官、以官求财的“恶性循环”总有一天会打垮社会主义。纵观中国封建统治政权的最终衰落以及近现代的自我解放和人民自主的一片繁荣富强,外国帝国主义的最终落寞以及民族解放、工业革命的开展,无不启发我们只有从人民中来,熟悉人民生活,并以人民的痛苦为自己痛苦,才能引导国家走向更好的治理之道。
只有法治与德治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建设幸福家园。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是领导干部的“高压线”。 近几年来高官落马,丑态百出。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有的趣味低级、包养情妇??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官员腐败案件,犹如一部连续剧,不断刺激着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其中折射出的官德缺失现象,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不断突破老百姓心理承受的底线。
一些干部面对群众的质疑,张口说谎,故意夸大、编造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一些急需政绩的干部,将升迁希望寄托在政绩工程和数字游戏中。于是乎,“豆腐渣”工程、“烂尾楼”建筑、“偷工减料”的水库桥梁建设一次又一次危害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幸福广东不是口号,是实效。人民的幸福感不是领导干部口中的政绩工程、数字工程就可以实现的。幸福不是GDP,不能用数字来衡量,更无法像解答数学题一样来解析“幸福方程式”。建设幸福广东和幸福河源一定要跟老百姓的实际相交接,不要说空话、喊口号。
在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前夕,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和行政道德及其规范体系的要求,从点滴的小处着手,提升个人的道德和规范为政之道,以此为营造社会良好风气贡献些许力量。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应常有忧患意识,有坚定的反腐意识,应该做到:
1、对人民群众要有同情心。对群众切身关注的事,不论大事琐事,都应事事在心,件件在意,认真去做,尽力去办。尤其是应对社会弱势群体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同时还要改变群众对领导“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看法,不要以“请示”推诿,不要以“调查”敷衍,应该主动切实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尊重人民群众,处理问题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盛气凌人,以免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把人民群众推到党的对立面。
2、创新干部工作机制。按照德才兼备、立德为先的原则育人、选人、用人、管人,保持干部队伍纯洁的战斗力。严格依照程序进行干部选拔,防止个人好恶,防止任人唯亲。防止权力滥用的方法,就是用全力约束权力,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就爱你读、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专门监督和员工监督
有机结合起来。杜绝跑官、买官、卖官、保官以及贪污受贿、“包二奶”等丑恶现象。
历史有四种,一种是印在书上的,一种是存在档案里的,一种是当事人所经历的,另外还有一种是藏在老百姓心里的。我觉得,衡量一个人的伟大并不是他的职位和待遇,而是他为老百姓奔波效劳的汗水和份量。为人民奔波劳累的张思德、孔繁森、任长霞??他们走了,但留在了百姓的心中,与他们接触过的人,阅读过他们故事的人,只要稍微感性的都会感觉到心灵的触动,灵魂的引领。我们的心灵有多久没有被触动了?我们身边的官员、身边的“公仆”怎么了?历史在古代是由史官书写的,政绩跃然纸上,百姓只能将野史流传于茶楼酒肆。而今天的书写历史已是全体人民的心和笔。搜索引擎已经可以将现在的、过去的、将来的历史都存放在硬盘里。今天的新秦桧们将永远的跪在数字化的存储器上,供万世唾弃。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心却越来越复杂了,官场越来越冷酷了,官与民疏远了,官德沦丧的现象令人寒心,加强官德建设,刻不容缓,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必须直面官德缺失之痛,下猛药,治沉疴!篇二:廉政(合集)
读《中国廉政史鉴》有感
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鉴》一书。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非常具有可读性。从而深刻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感到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我觉得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追根朔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辨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廉政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的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出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
其三,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都为倡导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四,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还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阅读后,使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进一步地加强了自我严于律己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告诫自己,要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始、慎微、慎独、慎欲,做到警钟长鸣,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免疫力,切实做到不义之财不谋,不法之事不办,最终使廉政成为一种虔诚信仰、一种热情追求、一种自觉实践。在工作中,进一步纯洁廉洁从政品德。告诫自己,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地位和权力,都是党组织培养的结果,都是人民赋予的,都是家庭支持和个人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应当加倍珍惜,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行事。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个人的廉政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着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反腐倡廉的,带头廉洁自律,廉政勤政,而且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同时,还要敢于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读《中国历史廉洁故事》有感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人物,他们深受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包公不畏权势,创下了流传百世的铡美案;文天祥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于谦为抵入侵者而献生命,留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体现了他的正直与两袖清风。当今的警察局局长任长霞一心为人民的故事更是感动人心。
廉洁,对青少年尤其重要。每一位学生都应廉洁,贪侈会破坏学生的心灵纯洁。如果
一个人失去清廉的品质,他还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学生正是应该从一个个廉洁人物的事迹中学习廉洁正直的品质。每个人的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历史上的一些廉洁人物也曾经有过低潮,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就是因为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坚持了下来,什么是最艰难的时刻,就是人们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所以,应该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下来,这样,才能见到最后的曙光。学生在学习廉洁人物的高尚品格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是廉洁建设的践行者,必须加强廉洁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向社会展示良好的教育形象。通过学习,对廉洁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身正为范,德高为师。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
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有廉洁正直的作风。
二、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点不能仅停留在学习成绩上,应重视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应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自觉做到“常修从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戒
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成为诚实守信、廉洁从业、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表率。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应做到修德、自省、笃行、慎独
《中国廉政史话》读后感
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从而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
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
“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
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就廉政而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理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
第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
第五,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
读《廉吏传》有感 关于廉政思想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反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只有为人民服务,当才有存在的意义,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一代又一代智慧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创建中华文明的历史过程中,涌现了无数各具风姿的历史人物,其中包括历代统治阶级中的清廉官吏。
清廉官吏,是历史统治阶级官僚队伍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史学工作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和立场研究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及官僚统治集团,已经深入到比较细致的阶段。“廉”作为一种美好的品格,作为一种内涵的精神力量,支配了廉史的各种历史活动。表现在廉史的个人生活,则是“志行修洁”、“自奉简约”、“固守清俭”等。表现在廉史的政治生活中,则是“革奢务俭”、“省浮费、去奢靡”、“杜绝苞苴”、“为政宽惠”等。“廉”
和“贪”是对立的。从《廉吏传》中我认识到,在贪欲横流的统治阶级官场上,清官廉吏要想“清廉自守”,必然要受到社会上一切腐朽势力的侵袭,搏击豪强,刚正不阿,勤于职守,执法公民,平反冤狱,为了安定社会,他们极力兴学施教,修整农田水利,千方百计发展生产等。有时他们被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卷入激烈阶段,斗争就深化一层,触及到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制度。有些廉吏则不自觉地迸出反对专政反对特权反对等级制度的民主思想火花,要求对既定不合理的法令制度进行调整,这种斗争就多少涂有改革的色彩。
尽管从《廉吏传》一书中看到他们的斗争和改革都是十分艰难的,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夜空里是很微弱的星火,并且最后的命运总是悲剧的结局,但他们的活动对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或多或少有所改善,在客观上顺应着历史前进的趋势,因而代表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历史时期,中国统治阶级内部要求进步的一部分人物,是中国历史社会上社会政治经济实践中“上下求索”为治国治民做出努力的历史人物。拂去他们身上积淀的历史灰尘,还原他们的历史形象,对于今天社会主义祖国“四代”建设中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来说,也不失为一面历史的镜子。
今天的现实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在变革,中国在变革,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组织和团结了全民族的力量。改革和开放的浪潮不断的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着全国的城市和乡村,引起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我们祖先所追求的许多美好理想以及他们连想也想不到的社会正在一步又一步的建立并日趋完善。
但越是如此,我们越是“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从《廉吏传》一书中,我深刻的了解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国家机器诞生很早,作为国家机器上的零部件,牧尼的官吏也随之很早就派生,随着社会矛盾运动不但发展,统治者的政治经验不断丰富,国家机器逐步健全,并相对 完善,各种官吏都设立起来,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官吏自身管理,逐步总结了对官吏的一般原则要求,凡是代表统治阶级最高利益符合统治阶级最一般原则的要求的官吏是合格的官吏,被称为“廉吏”。
“廉吏”的确定性含义最早见《周礼·天官冢宰·小宰》篇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月廉政,五曰廉法,六曰廉辩。”在这段短文中,“听”,平治的意思;“弊”,判断和考察的意思;“六计”,只六件事,即文中的“六廉”:善、能、敬、正、法、辩。全文明确指出,考察群吏治绩,判断其优劣,以“六廉”为标准,“六廉”的具体含义也有明确的说明。
“廉善”指善于行事,能获得公众的好评;“廉能”指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廉敬”指不屑于位,尽职守责;“廉正”指不倾邪,品行方正;“廉法”指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廉辩”指临事分明,头脑清楚,不疑惑。六条标准都冠以“廉”字,这是强调“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以标准形成以后,一直沿袭流传着。用以规范下级属吏,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里,由于儒家奉为最高信条的“礼”及其中的各种规定,自然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中占主要地位。
回到现今社会,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用,都应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势必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而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以后容易脱离群众的倾向始终有高度的警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的滋长。
因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应时刻保持同人名群众的血肉联系,落实党的国家的制度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
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是非常坚决的,党风正则干群和则社会和,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醋精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而我作为学生预备党员中的一份子,更应号召党的反腐建设端正自身的行为与思想态度,增强自身的宗旨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法,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作为学生预备党员,更应该要努力向上,发扬“廉”的特性,要谦于自身个人生活上志行修洁,衣食住行上自奉简约,固守清俭。学习《廉吏传》中鲁国上卿季孙行父,学习齐景公时期的晏婴居住“近市,湫隘嚣尘”“出门老马旧车”的精神,保持个人生活上的廉风。
另一方面,要不畏强权,不谀上虐下,廉于本职,做好学生群众和老师的联系工作,不徇私弊法,要刚正不阿,力主公道。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廉洁精神,号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活动。争取早日做一名合格正式的优秀党员。篇三:廉洁图书读后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廉洁图书读后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管仲就发出了这一千古警世名言。在管仲看来,廉洁乃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腐败,作为廉洁的对立面,千百年来始终如幽灵一般伴随着各朝各代的政权。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曾说:中国的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贪污史。读罢《从政警戒》,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腐败犹如梦魇,纠缠着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更腐蚀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肌体。
自古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可见,领导者能否廉洁自律,直接关系着领导工作的成败;对于身居要职的领导者来说,更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刘青山和张子善一生在枪林弹雨中未被敌人的枪杆子征服,却在新中国成立后,放松了思想改造,蜕化变质,毛主席含泪批示处决。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吴世明,科研成果丰富,屡获大奖,面对诱惑却无法把握自己,也逃不过“贪”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孙信昌,曾为舟渔公司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在其“贪内助”的怂恿下,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茂名市委书记罗荫国、韶关市委常委、公安局
长叶树养、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原行长叶征,还有慕绥新、胡长清、成克杰等等都欲壑难填,大肆索贿受贿,结果成为人民的罪人。这些原本优秀的领导干部之所以沦为阶下囚,根源之一在于他们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造成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使得“腐败”有机可乘。
反腐难,倡廉更难。如何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廉洁从政,关键在于:
一、要加强学习,提倡自律。刘禹锡的一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代表党员廉洁自律的,只有坚定了这个决心,才能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要求时刻以道德、国法、党纪、党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不要等上了被告席才明白自律的重要性。有鉴于此,当举国上下都在同一切贪污腐败现象作斗争的今天,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协力创造一个风清、民乐、国泰的和平世界。
二、要崇尚道德教育。崇尚德治,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
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德治”传统。我们党也历来重视道德的作用。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全面阐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新型道德观。60年代初期,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蔚然成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纪初,江泽民同志科学总结古今中外国家兴亡废替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
三、要密切联系群众。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本质所在,也是以德从政的核心。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也是新世纪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密切联系群众,不在于要做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而在于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敬业精神,职为民守、责为民尽、利为民谋、益为民求、业为民兴、绩为
民创,以民忧而忧,以民乐而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诚心诚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真诚踏实的办事作风,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消除与群众间的隔阂。
四、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群众的影响很大,在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行政,发挥道德示范的作用,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成为先进思想道德的引导者和模范的实践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精神来恪守“廉洁”二字,不为金钱、美色、权力所羁绊。我们应该牢记“八荣八耻”,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牢记党的纪律,做党领导伟大事业的坚定基石。篇四:廉洁图书读后感
廉洁书籍读后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为了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杨绍华同志撰写的廉政书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于如何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目标,着力构建关住权力的制度铁笼,有了许多新的启发和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制度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的,是实现干部廉政的保证。一直以来,有关党风廉政的制度建设都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部著作就是以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深入研究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价值。 首先,应认真总结和学习廉政制度构建的历史经验。建党90多年来,我们已初步形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取得了重大成就,累积了宝贵经验。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认真总结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经验,同时吸收国外在反腐倡廉方面的先进制度和经验,尤其是立法和执法方面的经验,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应加强新形势下制度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创新。对于当前腐败现象的新特点新趋势,如重点领域和关键部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作案手段、方式日益专业化、隐蔽化等,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杨绍华同志认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把制度建设看作是一个有机系统,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和整体推进。坚持廉政建设的各项原则要求,落实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具体要求,针对目前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例如,当前网络监督已成为反腐败斗争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目前网络反腐存在制度失范等问题,需要政府加
以规范、完善和引导,真正发挥网络预防惩治腐败行为的作用。
再次,应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应抓紧重点突破,在一些重要领域、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上,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只有抓住重点问题,反腐倡廉建章立制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要紧紧围绕重要部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探索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最后,应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任何一个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目标的实现,都是有效执行与落实的结果。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制定和落实了一系列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规划和纲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当前反腐制度存在虚假执行、变通执行、机械执行等突出问题,影响反腐倡廉建设成效。增强制度执行力,首要前提在于制度设计要科学合理,夯实制度执行基础;关键在于加强制度执行过程管理机制,保障制度有效落实;重点在于加强宣传教育和查处力度,营造敬畏制度、遵守制度的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反腐倡廉制度的作用和成效。
我们要认识到制度建设对于廉洁政治的重要性,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笼子要细密结实,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严密、健全;笼子要透明,即推进党务政务司法公开,防止权力暗箱操作;出笼要严惩,即依法严惩腐败行为。总之,如何依靠制度反腐来建设廉洁政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篇五:廉政书籍读后感
廉政书籍读后感
在廉政教育活动月期间,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就廉政而
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理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
第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
第五,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喜不报忧 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