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厂烟气怎么降温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主要成分分析与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主要成分分析与研究
【摘要】:
世界各国在垃圾的处理利用问题上,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为目标,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垃圾焚烧、高温堆肥和回收利用四大技术。焚烧处理法比其它方法更具有减容效果好、资源化好、处理效率高等多种优点,也是垃圾处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省内5座规模较大运行较为稳定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对其排放烟气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冬、夏两季度共8次的现场采样和样品分析,以获得焚烧烟气主要污染物如颗粒物、SO_2、NOx、CO、HCl、Pb、Hg、Cd排放浓度的情况和各污染物浓度在冬、夏季的变化规律。
分析结果显示:A、B、C、D、E焚烧厂在冬、夏季两监测阶段,烟气中颗粒物、SO_2、NOx、HCl、CO、Pb、Cd、Hg的排放浓度范围分别为13.0~50.5mg/m~3、3~62mg/m~3、233~461mg/m~3、14.4~47.5mg/m~3、1mg/m~3~69mg/m~3、0.002~0.485mg/m~3、0.001~0.140mg/m~3、0.5mg/m~3;其排放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8.2mg/m~3、18mg/m~3、353mg/m~3、26.3mg/m~3、15mg/m~3、0.082mg/m~3、0.021mg/m~3、0.0035mg/m~3。
监测数据表明,各焚烧厂烟气颗粒物、SO_2、HCl、CO、Pb、Hg的排放浓度均符合我国现行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GB )的限值要求,达标率均为100%;但是,五焚烧厂烟气中Cd、NOx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各污染物浓度平均值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焚烧烟气污染的标准限值比较发现:五焚烧焚烧厂烟气中SO_2、CO、Hg平浓度值均达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荷兰、欧盟等国的限值要求,部分焚烧厂烟气中颗粒物、HCl浓度季度平均值也达到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的限值要求。
对各焚烧烟气污染物在冬、夏季度排放浓度的比较分析表明,在冬季监测烟气中颗粒物、NOx、HCl、Pb、Hg的浓度高于夏季,在冬监测烟气污染物有SO_2、CO、Cd的浓度低于夏季;从其各烟气污染物的产生机理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展开分析讨论,并提燃料垃圾中水分含量的差异最有可能成为五焚烧厂各烟气污染物浓度出现季节性变化规律合理解释。
最后针对五焚烧厂中烟气污染Cd、NOx存在的不达标排放问题,提出两个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X831【目录】:
ABSTRACT7-11
第一章 绪论11-25
1.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11-13
1.1.1 对水环境的影响11-12
1.1.2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12
1.1.3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2
1.1.4 对全球环境的影响12-13
1.2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概况13-17
1.2.1 卫生填埋14-15
1.2.2 堆肥技术15-16
1.2.3 回收利用16-17
1.2.4 焚烧技术17
1.3 烟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17-20
1.3.1 颗粒物来源及其危害18
1.3.2 SO_2 的来源及其危害18
1.3.3 NOx 的来源及其危害18-19
1.3.4 HCl 的来源及其危害19
1.3.5 重金属(Pb、Cd、Hg)的来源及其危害19-20
1.3.6 CO 的来源及其危害20
1.4 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20-22
1.4.1 国外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20-21
1.4.2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21-22
1.5 垃圾焚烧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22-25
第二章 研究的内容25-28
2.1 研究对象25
2.2 研究的目25-26
2.3 监测项目26
2.4 采样的时间与频次26
2.5 检测方法、使用仪器及方法检出限26-27
2.6 本章小结27-28
第三章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28-39
3.1 采样点的设置28-29
3.2 采样前准备29-31
3.2.1 试剂准备29
3.2.2 大气采样器的流量校准29-30
3.2.3 烟气测量仪的标定30-31
3.3 样品的采集31-33
3.3.1 颗粒物样品的采集31-32
3.3.2 重金属32
3.3.3 HCl 样品的采集32-33
3.4 样品的分析33-37
3.4.1 二氧化硫的现场测定33-34
3.4.2 氮氧化合物的现场测定34-35
3.4.3 一氧化碳的现场测定35
3.4.4 颗粒物样品分析35-36
3.4.5 HCl 样品分析36
3.4.6 重金属样品分析36-37
3.5 空白试验37-38
3.6 本章小结38-39
第四章 焚烧烟气污染物的浓度分析39-60
4.1 颗粒物浓度分析39-41
4.1.1 冬季颗粒物浓度分析39-40
4.1.2 夏季颗粒物浓度分析40
4.1.3 颗粒物在冬、夏季排放浓的比较40-41
4.2 二氧化硫(SO_2)41-44
4.2.1 冬季SO_2 浓度分析41-42
4.2.2 夏季SO_2 浓度分析42-43
4.2.3 SO_2 在冬、夏季排放浓度的比较43-44
4.3 氮氧化合物(NOX)44-46
4.3.1 冬季NOx 浓度分析44
4.3.2 夏季NOx 浓度分析44-45
4.3.3 NOx 在冬、夏季的排放浓度比较45-46
4.4 氯化氢(HCL)46-49
4.4.1 冬季HCl 浓度分析46-47
4.4.2 夏季HCl 浓度分析47-48
4.4.3 HCl 在冬、夏季排放浓度的比较48-49
4.5 一氧化碳(CO)49-51
4.5.1 冬季CO 浓度分析49
4.5.2 夏季CO 浓度分析49-50
4.5.3 CO 在冬、夏季排放浓度的比较50-51
4.6 铅(PB)51-54
4.6.1 冬季Pb 浓度分析51-52
4.6.2 夏季Pb 浓度分析52
4.6.3 Pb 在冬、夏季排放浓度的比较52-54
4.7 镉(CD)54-56
4.7.1 冬季Cd 浓度分析54
4.7.2 夏季Cd 浓度分析54-55
4.7.3 Cd 在冬、夏季排放浓度的比较55-56
4.8 汞(HG)56-59
4.8.1 冬季Hg 浓度分析56-57
4.8.2 夏季Hg 浓度分析57-58
4.8.3 Hg 在冬、夏季排放浓度的比较58-59
4.9 本章小结59-60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60-62
结论与展望62-64
参考文献64-6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清海;李文革;张衍国;蒙爱红;武俊;;[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蒋满元;唐玉斌;;[J];城市问题;2006年07期
李香排,蒋旭光,池涌,严建华,岑可法;[J];电站系统工程;2003年05期
王莹,李红彪,周春林;[J];电站系统工程;2004年03期
高宁博;李爱民;陈茗;;[J];电站系统工程;2006年01期
乔红斌,王华锋,杨宪魁;[J];煤炭工程;2004年07期
陆胜勇,池涌,严建华,李晓东,岑可法;[J];热力发电;2003年03期
张东平,李晓东,严建华,池涌,岑可法;[J];燃料化学学报;2003年04期
宋立杰,赵由才;[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柏杰;;[J];安徽电力;2008年02期
方廷鹤;;[J];安徽化工;2010年02期
茹雷鸣;李胜;张燕雯;;[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姜彬;王琳琳;汤国伟;崔爱君;;[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7期
孙世平;[J];安装;2002年03期
吴克明,陈新丽;[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S1期
范玉宏;陈全明;高永华;黄健;;[J];兵工自动化;2006年04期
吕晓蕾;韦琳;刘阳生;曾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王英彪,张衍国,吴占淞;[J];节能与环保;2002年08期
沈吉敏,张宪生,厉伟,解强;[J];节能与环保;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辉;;[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毛军;;[A];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泽生;杜志丽;;[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孙宏;王力波;;[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徐珍;郭正元;;[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肖成龙;;[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谷岩;;[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鹿存房;刘艺;杨剑;刘清才;杜云贵;;[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邵亮;徐成斌;;[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方红;葛一楠;陈斌;;[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磊;[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郑皎;[D];浙江大学;2009年
杨昌军;[D];武汉大学;2010年
秦宇飞;[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余群舟;[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马龙华;[D];浙江大学;2001年
王国栋;[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赵明举;[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金余其;[D];浙江大学;2002年
彭绪亚;[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莹;[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张雅静;[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王欢益;[D];浙江大学;2011年
费振伟;[D];浙江大学;2010年
屠宏斌;[D];浙江大学;2010年
冯丽;[D];浙江大学;2011年
周宇;[D];浙江大学;2011年
王海涛;[D];浙江大学;2011年
袁永功;[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孙玥;[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强;[J];电站系统工程;2002年05期
许先璧;[J];锅炉技术;1999年07期
曾慕成,张雄文;[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9期
王华,何方,马文会,包桂蓉,姚刚,胡建杭,黄方,吴复忠;[J];工业加热;2001年02期
谢晓峰,汪展文,金涌;[J];化工进展;2001年03期
冯立斌,张衍国,吴占松,郭亮;[J];环境保护;1999年02期
张金成,姚强,吕子安;[J];环境保护;2001年05期
聂永丰,董保澍;[J];环境保护;1998年02期
陈尚兵,金保升,金浩;[J];环境导报;1998年06期
李斌,池涌,李水清,刘树康,严建华,蒋旭光,倪明江,岑可法;[J];环境工程;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耿亮;;[J];老友;2006年05期
殷德洪;[J];硫酸工业;1986年03期
胡初潜;[J];稀有金属;1986年01期
谷崇,韩承辉;[J];江苏环境科技;1997年04期
王红华,李世萍,方绮军,和伟;[J];云南环境科学;1998年04期
徐玉兰;[J];金山油化纤;2001年01期
主智;[J];沿海环境;2001年10期
赵春梅,杨宏颖,齐刚,顾廷富,杨培霞;[J];北方环境;2002年02期
何小军;[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年15期
罗剑勋;;[J];泸天化科技;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存存;郭文斌;;[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下)[C];2007年
刘泽生;;[A];2005全国有色金属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华;;[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韩智强;范多青;王海涛;李荣全;晋宇;龙云红;;[A];云南省烟草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巴月;吴逸明;周小山;;[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方梦祥;晏水平;王金莲;骆仲泱;;[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彭孝容;;[A];2002年全国铜冶炼生产技术及产品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宫梅;葛炯;许建铭;王晔;;[A];上海烟草系统2002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2年
翟尚鹏;辛昌霞;刘静;傅月梅;;[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陈林权;吴兴良;沈建康;刘洪;;[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剑平 摘译;[N];中国冶金报;2009年
郝宏升?王东;[N];国家电网报;2007年
彭展 吴岳飞;[N];中国化工报;2009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曲久辉;[N];中国教育报;2004年
海青;[N];经济参考报;2001年
杨学聪 曾昀;[N];北京日报;2007年
孔桂林;[N];中国化工报;2007年
张庆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本报通讯员
王伟民;[N];苏州日报;2007年
晓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萃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李华;[D];郑州大学;2002年
许绿丝;[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杨晓婷;[D];长安大学;2011年
岑超平;[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高洪亮;[D];浙江大学;2004年
曲虹霞;[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张哲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韩卫清;[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黄文典;[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媛媛;[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
殷志凌;[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姜家宗;[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李薛刚;[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王丽娟;[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刘秀兰;[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李飞宇;[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时小兵;[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范良千;[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党亚丽;[D];长安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环保工程分区
查看: 3787|回复: 9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3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本文介绍了引进的西格斯烟气净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并就采用该技术建设的深圳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排放指标和国家标准及实测值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垃圾焚烧;烟气净化;污染物排放
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产生的烟气中的一些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达到无害化,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这也是垃圾焚烧技术的关键,对污染物控制得好坏关系到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前景。
10:2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85.01 KB, 下载次数: 106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2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谢谢楼主分享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3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谢谢楼主、!对我帮助很大啊~!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48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很好,收藏.....................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3帖子
技术员,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我也收藏一个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7帖子
技术员, 积分 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26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垃圾焚烧炉的烟气净化,据说不是普通除尘就行了,要学习一下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54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2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 积分
值得收藏,谢谢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6834帖子
这么好的资料,收藏了,赞一下,谢谢楼主的无私分享,加油啊。。。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4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学习了解下
8-3(在线教育)
8-4(商易宝会员)
8-5(广告合作)
(非工作时间)Service Unavailable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技术方案的选择_环保_中国百科网
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技术方案的选择
    
摘要:分析比较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技术特点。通过综合考虑进行决策,选出最优的技术方案。给出了烟气净化技术方案选择的方法。
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技术,选择
垃圾焚烧发电厂中烟气净化系统的建设是一次性投资和持续性运行投入均较高的环保项目,约占整个垃圾发电厂工程造价的1/3。因此,如何结合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切合实际的烟气净化技术十分重要。只有选择合适的烟气净化技术,才能用最小的投资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中规定的要求,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从而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几种工艺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垃圾焚烧行业的烟气净化工艺有多种方案,主要为脱酸系统和除尘系统的不同组合。
1.1 脱酸系统比较
垃圾焚烧中产生的酸性气体有HCl、SO2 等,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概括起来可分湿法、半干法、干法三种。它们对HCl 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8%、90%、80%,对SO2 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5%、80%~90%、75%,对吸收剂消耗过量系数为1、2、3。
显然,湿式洗涤法对酸性气体的去除效果较好。但由于湿式洗涤法存在污水处理问题,其系统的投资费用约为半干法系统的1.75倍,同时其操作和维修费用也相应增加。
干式脱酸法投资与半干法接近,但对酸性气体的去除效果较差。
半干法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烟气中的余热,使吸收剂中的水分蒸发,净化反应产物以干态固体的形式排出,避免了湿法净化技术的缺点。其净化过程是将烟气从较高温度降到设定温度,并喷入碱性吸收剂,使之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反应,且同时得到干燥的盐类产物,再用除尘器加以回收。将碱性吸收剂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进行充分的传质传热,不但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可将反应生成物得到干燥,最终得到易处理的干粉状生成物。半干法工艺较成熟,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较低。其优点为:净化效率高,流程简单,设备少;生成物易处理,无二次污染;控制系统温湿度,可避免设备腐蚀;不结垢、不堵塞;对负荷波动适应性好,吸收剂用量可按烟气中污染物浓度进行调节;操作方便,维修量小;水耗量少,占地面积小。
半干法脱酸已具有良好的应用实践,国内外焚烧厂业绩表明其可靠性高,性能良好。
1.2 半干法脱酸塔形式的选择
半干法脱酸塔有多种形式,如喷雾干燥吸收塔、气体悬浮式吸收塔、增湿灰吸收法(即多组份有毒废气治理技术)及循环灰吸收法。
1.2.1 喷雾干燥吸收塔
喷雾干燥吸收塔净化吸收剂采用石灰乳液,烟气一般为下流式,即烟气从喷雾干燥吸收塔的上部进入,下部流出。它的优点为:净化效率高,设备体积小。喷雾干燥吸收塔的喷嘴结构亦有二大类:
(1)机械旋转喷嘴。通过高速电机带动喷嘴旋转(1r/min),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使吸收剂乳液得以雾化。该类喷嘴的缺点是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大,操作中维护管理复杂。
(2)压力雾化喷嘴。靠压缩空气喷吹吸收剂乳液,乳液与压缩空气在喷嘴头处强烈混合后从喷嘴喷出,使吸收剂乳液雾化,设备投资低,操作运行简便,但雾化效果较机械旋转喷嘴稍差。
1.2.2 气体悬浮式吸收塔
气体悬浮式吸收塔吸收剂也采用石灰乳液,它是以循环流化床技术为基础的烟气净化装置,其烟气流向为下进气上流式,采用压力雾化喷嘴。气体悬浮式吸收塔主要由反应器、旋风分离器、再循环箱等部件组成,设备体积较大且复杂。
1.2.3 增湿灰吸收法
增湿灰吸收法,即多组份有毒废气治理技术(M H G T)。M H G T 技术是在喷雾干燥净化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干法吸收剂,水作为吸收剂的增湿用水,使吸收剂的含湿量从2% 增湿到 5%,以提高吸收剂的活性。同时将大量循环灰进入脱酸反应器,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采用高倍率密相循环能有效防止吸收塔内壁结垢。它较原始干法的净化效率高,又无湿法水的二次污染,同时免去了喷雾干燥净化法吸收剂溶液的制备和喷雾过程。全套系统设备简单,操作灵活,脱硫率高、耗水量少,一次性投资较低,操作方便,维修量小,占地面积少。而且工作过程清洁,无废水产生,生成物易于处理。
1.2.4 循环灰吸收法
循环灰吸收法是采用烟气进口段喷水增湿,强化吸收剂活性的烟气脱硫工艺。来自焚烧炉的烟气由底部进入烟气吸收塔,水由烟气吸收塔下部的双流体雾化喷嘴喷入烟气吸收塔,新鲜消石灰和大量的循环灰由流化风机流化后送入吸收塔,它们以很高的传质速率在烟气吸收塔中与烟气和水充分混合,并与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各反应产物。这些干态的反应产物从烟气吸收塔的出口进入布袋除尘器进行分离,布袋除尘器捕集到的物料大部分再循环进入烟气吸收塔。
和MHGT 法一样,循环灰吸收法也免去了喷雾干燥净化法吸收剂溶液的制备和喷雾过程。与MHGT 法相比,它有着MHGT 法的同样优点,并且由于循环灰是干灰,经空气斜槽循环使用,增强了循环灰的流动性,使循环灰的循环过程流畅,循环灰入净化塔时不易堵塞。但同时,由于新鲜消石灰和循环灰是依靠净化塔内下部喷入的水雾来增湿,其增湿活化效果必定较直接用水混合增湿时稍差,因而导致脱酸效率的降低。
1.3 除尘设备比较
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均可达到废气粒状污染物排放标准目标(80mg/m3),但静电除尘器效率再提高的可能性不大,而布袋除尘器如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滤料(PTFE),则粒状污染物可降至10mg/m3 以下。布袋除尘器对微小粒状物的捕集效果良好,对重金属、二恶英、呋喃等毒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脱除效率。国外已发现静电除尘器内有二恶英与呋喃的再合成现象。因此,采用布袋除尘器,排烟中Hg 和Cd 的浓度可达到0.2mg/m3,而静电除尘器一般只能达到1mg/m3。
另外,当排放标准要求较高时,可在系统中添加活性碳,增加对重金属吸附,然后被布袋除尘器捕集,而不需要对系统作重大改动。除尘器的布袋由于采用 PTFE 材料后,既能明显减小压力损失,又能提高对酸性物质控制要求的适应性。所以采用布袋除尘器显然比静电除尘器有利。
其不足之处是滤袋寿命较短、维护工作量较大,致使其日常运行费用略高于静电除尘器。另外,布袋除尘器对进入烟气的温度要求比较严格,烟温过高,滤袋损坏。烟温过低,烟气中的酸气冷凝成酸滴,滤料受腐蚀而损坏。
因此,其上游设备设置半干法脱酸塔比较合适,半干法脱酸塔能有效控制进入布袋除尘器烟气的酸度及温度,同时需设置良好的自控装置及旁通管。两种除尘器的性能比较见表1。
2 烟气净化组合工艺比选
根据烟气成份及污染排放标准,烟气净化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脱酸系统与除尘设备的组合。现行的工艺组合大致有以下四种形式。
(1)静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 湿式洗涤塔;
(2)半干法脱酸塔+ 布袋除尘器;
(3)半干法脱酸塔+ 静电除尘器;
(4)干法脱酸塔+ 袋式(或静电)除尘器。
各种组合的优缺点及性能比较如表2 所示。
3 综合选择
综上所述,在技术选择和经济选择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分析法选择较合理的工艺。焚烧垃圾发电烟气净化技术方案推荐采用半干法脱酸塔加布袋除尘器的组合工艺,如图1 所示。
以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净化系统为例,其采用半干法吸收塔+活性炭喷射系统 +脉冲布袋除尘器的组合工艺。在石灰浆制备系统中,Ca(OH)2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制成浓度约为 20%的石灰浆,然后被送至石灰浆供应槽。石灰浆自供应槽被送至位于半干式吸收塔顶部的旋转喷雾器,旋转喷雾器的雾化轮在12000r/min下工作,将吸收剂雾化成液滴,从而与烟气中的酸气发生化学反应。正常运行情况下,石灰浆给料流量应在700~1000L/ h,给料管道压力应在30~80kPa 范围之内。
在活性炭喷射系统中,采用气力输送,气源由罗茨风机提供,活性炭经计量装置直接吹入吸收塔的烟气出口管道。使用的活性炭为200 目粉体,以保证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烟气净化技术方案的选择是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推荐较合理的技术方案,对工程具体的建设要求和条件,科学而合理的选择烟气净化的技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先勋.环境工程设计手册(修订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张益,赵由才.生活垃圾焚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彭定一,林少宁.大气污染及其控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收录时间:日 20:01:08 来源:谷腾环保网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