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对我国现今的儿童性教育与熟人性侵害事件持有怎样的看法呢?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早上看到篇新闻,一名13岁女孩被55岁校主任性侵十多次,由于性侵者威胁“这事儿不准让第三个人知道,否则你和你父亲都得死“,孩子一直守口如瓶,家人还以为孩子因为不运动长胖了,直到孕30周时父母才发现怀孕。孩子生理方面受到摧残的同时,也留下了可能持续一生的心理阴影。
  有人戏称,我们这一代的性教育,基本靠爱情动作片,而苍老师则是自己的启蒙老师。
  的确,一方面是铺天盖地的无痛人流宣传,与沉默低调的安全套广告;另一方面,则是每年上万起的儿童性侵受害事件,和遮遮掩掩的生理健康教材。
  我们的孩子,值得拥有比爱情动作片更好的性教育。
  恰在此时,一套“惊世骇俗”的性教材曝光,却引得满城风雨,全网吐槽。
  前天,段子手@李铁根转发了一张《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截图,图中李阿姨饰演一位企图猥亵儿童的反面人物,目的是教导小学生识别这种危险,拒绝熟人触摸隐私部位。
  由于李阿姨的对白直呼性器官的名字,让一些成年读者觉得雷人,李铁根就用戏谑的的语气说:“李阿姨你怎么了李阿姨!!!”这条微博随即迅速传播,网友们在转发和评论中大肆调笑,开始了黄段子的狂欢。
  虽然热评里已经有人贴出了全图,但是这条微博造成的影响已经无法挽回。评论和转发里四处可见的黄段子和表情包,依然成为了键盘侠的一次睾丸酮狂欢。
  图/@ _滴滴打笛
  随后有人贴出了性教育读本的其他截图,其中有关生育的科普部分,书中配图直白地展示了性行为和怀孕产子的过程,令网友觉得“尺度太大”,太过露骨。昨天浙江教育厅回应,这套书的内容并无不妥,只要“学校老师尽到指导责任,帮助孩子正确理解书中的内容”。
  杭州萧山一位家长早于2月28日便在网上质疑,认为李阿姨那句话实在不堪入目。从小缺乏性教育而长大的几代人,如今连性器官的学名都不能直视。“博物君”张辰亮在跟帖中透露,他们的杂志曾经刊登了几张河马、长颈鹿、黑猩猩交配的照片,就有家长打电话过去骂编辑无耻。
  由此可见,需要性教育的不只是青少年儿童,还有对性知识闻之色变的广大家长。
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儿童性教育素材
  北师大出版的性教育读本《珍爱生命》。图由@ _滴滴打笛 提供。
  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漫画了解到男女生殖器官的外部和内部构造;(这部分并不仅仅介绍生殖器官,而是把生殖器官和四肢大脑五脏六腑等其他器官一起讲了,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正常化”生殖器官)
  图/@ _滴滴打笛
  在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配图插画就画出了男女性交的过程;
  图/@ _滴滴打笛
  三年级下册的课本就讲解了青春期男孩女孩会出现的遗精、月经等现象;
  而到了五年级下册,教材就会引入性取向的概念,告诉孩子们同性恋也是正常的。
  图/@ _滴滴打笛
  而且每本书都会有保护自己防性侵的章节,里面的配图也不再局限于成年男性对女孩的性侵犯,而是囊括了成年男性对男孩、成年女性对男孩、女孩等多种情况。
  更让人激动不已的是以下这部分内容:
  男孩和女孩同样独立自主,同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优秀的女飞行员有出色的男护士有称职的女警察和敬业的男幼儿教师。
  图/@ _滴滴打笛
  “人生而平等,不因性别不同而不同”
  图/@ _滴滴打笛
  男性和女性都责任担当,都可以勇敢主动,都可以细心体贴。
  图/@ _滴滴打笛
  这个课本不仅是性教育,更是责任教育,性别教育,让孩子成为独立个体的教育。
  在一位老师的经验中,越小接触性教育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越坦然:“我们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就教他们认识生殖器官,而孩子们就会像认识别的人体器官一样看待生殖器官。但是我们给五年级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就会有女孩子不好意思,然后男孩子在偷偷窃笑。”
  对比一下以前的儿童性教育教材,《珍爱生命》这套书的进步不可谓不大。
  去年六月,江西高校出版社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高中生科学性教育》被爆侮辱女性,其部分内容称女孩婚前性行为“下贱”:“女孩因爱献出身体,并不能增加男孩对她的爱,还会被‘征服’她的男孩认为她‘下贱’。” 更认为婚前性行为导致女性堕落,宣称“许多未婚的女孩‘随便’跟好几个男孩发生关系的现象,就是这样造成的”。
  这是一种基于男权思想的“恐吓式教育”。性心理咨询师甄宏丽曾对《新周刊》介绍,到其诊所就医的病人大多存在性生活障碍,其中90%是女性,而且许多已婚多年的女性还是由母亲陪着来就诊的。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被灌输“婚前性行为毁一生,处女膜很宝贵”等思想,成年后依旧难以摆脱那些陈腐观念的危害,甚至以此去教育下一代。
表面上禁欲、暗地里纵欲的病态观念
  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有顾虑,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情况。欧美家庭中,父母常以《小鸟和蜜蜂》的故事来跟孩子解释“我是怎么来的”。在《权力的游戏》中饰演“珊莎&史塔克”的苏菲&特纳,15岁时父母才想起要对她讲这个故事。
  但是在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中,普遍已经建立循序渐进的儿童性教育课程,其中以瑞典的性教育最为典范。
  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从简单的生理学,到复杂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这是国际教育界认可的性教育方案,也是北师大教材《珍爱生命》的课程特点。
  2016年年底,《珍爱生命》主编刘文利在西北地区与数十家幼儿园园长、一百多名幼儿教师及专业学生对“3-6岁幼儿性教育”进行专题研讨。图/玛丽斯特普
  部分家长和网友对这套教材不能接受,根源是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接受过正常的性教育,而社会上流传的性观念也大多存在谬误。
  中国男性的性知识,基本来自网上的色情内容,靠AV作品完成性启蒙;然后他们再把这些不完全正确的性知识,言传身教给女性伴侣。除此外,他们在父母、学校和社会那里,鲜少能接受性健康指导。
  这种遮遮掩掩的性教育观念,是从宋代道学开始的。在那之前,中国人对性的态度大致开放,认为性是天经地义的事;在那之后,性忠诚和性丑恶的禁欲主义观念开始流行,性逐渐被视为可耻的、丑陋的、堕落的。
  在道学家主导的社会中,性逐渐成了一种特权资源,唯有掌握权力的男性能够谈论和享用。20世纪上半叶,性观念有过短暂的开放和发展,随后又陷入停滞。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上的性观念仍受几百年陈腐思想的拖累,很多人迟迟不能正确地认识性和身体。
  香港的儿童性教育课本。
  中国人忌讳谈性,又不能没有性――根据2012年杜蕾斯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幸福调查,中国人性生活频率高于全球平均值――那么就像学者江晓原所说,只有一条路,就是虚伪:“表面上赞成、甚至大力鼓吹禁欲主义的道德标准,行动上则照样追求和享受性爱、欣赏乃至创作色情文艺作品、甚至嫖娼狎妓。”
  虚伪的道学使中国人的性观念变得阴暗而病态,“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迅翁语)。对于年老色衰的老人,则不再把他们当成是具有性别的人。2月15日,苏州一年轻男子在地铁强吻50岁女保洁员,很多媒体的导语竟然是“辣眼睛”,评论里也充满了“重口味”“恶心”之类的评论,毫无意识到这是一起性骚扰事件。
仅仅有儿童性教育是不够的
  《珍爱生命》的出现,说明这些年的儿童性教育发展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近年来在北京的流动儿童学校开设了性教育课程,便以这套书为教材。据其监测与评估,学生们在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也习得了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不过,仅仅有儿童性教育还不够,政府部门和社会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据“女童保护”不完全统计,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受害儿童超过1790人。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估算,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案,其隐案(未报案)比例是1:7。
  以下报告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发布。其中,性侵儿童案件统计部分,数据来源于2016年度媒体公开报道案件(包括各级检察院、法院的官方网站和认证账号公开的案件);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部分,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份的纸质问卷和线上问卷调查。
  “女童保护”发布此报告,旨在呼吁社会各方关注儿童被性侵和防性侵教育缺失的严峻现状,为相关机构提供这一领域的参考资料。此报告为“女童保护”连续第4次发布。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中性侵儿童案件数据仅基于当年公开报道的案件,因此并不等同于全年性侵儿童案件总量。
  1. 2016年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儿童案1.21起,同比增长近三成
  “女童保护”统计,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表述为多人受害但没写具体人数的,按3人计算),平均每天曝光1.21起;2015年这一数据是340起,每天曝光0.95起,同比增长27.35%。2014年全年数据为503起,每天曝光1.38起;2013年全年数据为125起,平均2.92天曝光1起。
  2. 遭遇性侵的女童人数超九成,性侵男童案件同样需重视
  据“女童保护”统计,2016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的778人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数为719人,占92.42%;男童遭遇性侵人数为59人,占比7.58%。男童被性侵现状同样不可忽视,也更具有隐蔽性;同时相关法律也存在缺失情况。在性侵性别中,施害人绝大多数为男性。
  这也提醒社会各界,在做预防性侵害教育时,面向的对象不能只是女童,家长也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认为“高枕无忧”。“女童保护”的儿童防性侵课程一直坚持男女同堂,这也是原因之一。
  3. 7~14岁受害者居多,农村地区曝光案件首次高于城镇
  “女童保护”统计,2016年被公开报道的案件中涉及的778名受害者中,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其中7岁以下的有125人,占比16.07%;7(含)~12岁的有143人,占比18.38%;12(含)~14岁的有449人,占比57.71%;另有61人未提及具体年龄。
  被性侵儿童以7~14岁的中小学生居多,一方面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安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
  4. 熟人作案近七成,易于接触儿童的从业者作案占比高
  “女童保护”统计,在2016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有300起,占总案件的69.28%;陌生人作案的为127起,占比29.33%。其中,有明确表述的熟人关系的300起案件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含辅导班等)27.33%、邻里24.33%、亲戚(含父母朋友)12%、家庭成员10%。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优势,使得性侵案件更易发生。
  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说明在对儿童进行防性侵安全教育时,一定要特别重视针对熟人性侵的防范措施。家长、学校及社会各方面需要不断提升防范意识,不给熟人作案留机会。
  “女童保护”统计,2016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的作案者职业,个体户占23.56%,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含教师)占20.09%,农民(农民工)占17.09%,企业单位人员占4.62%,另有34.64%职业不详。其中,易于接触儿童职业的从业者作案占比高,包含教师、校车司机、学校厨师、幼儿园工作人员、保安、舞蹈团成员等,全年有98起,占总数的22.12%。
  5. 超六成作案者为多次性侵,一人性侵多名儿童案件占14%
  “女童保护”统计发现,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一人对多名儿童实施性侵害的为61起,占14.09%;有269起性侵案件的作案者是多次实施性侵,占比高达62.12%。这一方面说明了性侵儿童案件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此类案件作案人多次实施性侵害的情况严重。性侵犯罪极为隐蔽,且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作案者不会自动终止。“女童保护”建议,家长或其他人一旦发现有人性侵儿童,应及时报警,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选择“私了”或者沉默,有可能纵容施害人多次犯罪。
  6.家庭成员、网友和未成年人实施性侵现象须引起特别重视
  在2016年全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女童保护”特别提示,家庭成员、网友和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须引起特别重视。
  “女童保护”统计,起案件中,家庭成员(例如父亲、哥哥、继父等)性侵30起,占比6.93%。家庭监护是保护儿童安全的最重要方式,但有些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往往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家庭成员的性侵案件情况也更为复杂,涉及到受害儿童的抚养、亲人伦理等问题,受害人往往更难以维权,亟待法律和政策保障方面的完善。
  科学的儿童性教育是一个好的开始,能够接受这种性教育的孩子,无疑比父母当年要幸运。等他们长大后,中国糟糕的性别环境也许已经大为改善。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等下去,等多一分钟,可能就多一个孩子被侵犯。
  还是英国性心理学家蔼理士一百多年前说的那句话:性的启蒙工作应于何时开始,或怎样开始,也许成为问题;但是这种启蒙工作的非做不可,非仔细与谨慎去做不可,是再也不能怀疑的了。
  来源:由社会学了没 (ID:socialor)整合自 新周刊(ID:new-weekly)、@_滴滴打笛、女童保护(ID:nvtongbaohu)
  爱孩子,也要爱自己。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华大基因自产的印加果水润滋养面膜,无添加,孕产妇可用,让你一扫带娃的疲惫,每天都水润透亮。现正在火热预售中,买1盒赠1片,买3盒赠5片,欢迎各位宝妈购买。
  长按二维码,关注“华大母婴”
  获取专业靠谱的母婴知识
  关注后发送“母婴健康”,加入QQ/微信群,与孕产专家和做过无创的妈妈们交流!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我国儿童性侵案去年增四倍 做好性教育仍是主要解决方式-青年人网教育新闻中心
青年人品牌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来源:青年人()& 9:41:37 & 【教育新闻资讯】
青年人网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公益项目日前举办座谈会,发布报告称,2014年性侵儿童事件平均每天曝光1.38起,其中受害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且“熟人犯罪”超过八成,目前全国各地儿童防性侵教育普遍缺失。参会的多名儿童教育专家及法律专家强烈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并入强奸罪”。
案发量为前一年4倍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这份报告基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去年对全国21个省市城乡地区,3482名学生、337名家长和394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据《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称,2014年以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全年被曝光案件高达503起,平均0.73天一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且性侵案件受害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尤以7岁到14岁的孩子居多。“数据非常惊心”,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表示,她和绝大多数家长一样,此前也几乎没有对孩子普及过防性侵教育。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救助管理处处长倪春霞介绍,“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公开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农村受害人群会更多,这些数据都说明关注儿童安全的高度必要性。”近年来民政部门也正致力于推动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建立快速的检测、预防、发现、报告、评估、帮扶体系。
八成以上为熟人犯罪
《报告》还指出,在2014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熟人犯罪有442起,占总数的87.87%,这些熟人包括教师、邻居、亲戚、同村人,因案发前与未成年人认识而更易接近,再凭借体力优势、特殊身份或地位,侵害更易得手。而在监护缺位前提下,施害者临时起意的性侵儿童案件有272起,占总数的54.08%,也使得儿童孤身一人、毫无自我保护意识时,施害者有机可乘。
除上述“两多发”外,近年来我国性侵儿童案件还存在“两薄弱”的现实情况,即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儿童安全监护薄弱、农村地区儿童安全监护薄弱。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受害最大的,主要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群体,主要原因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法治进程存在很大错位,经济发展了,儿童保护的文明意识、法治没有跟进。”
“女童保护”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防性侵教育普遍缺失,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对“防性侵教育进校园”期望强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雪梅也强调,“目前政府部门和社会主要的关注点都放到了事后干预。但实际上,一分的预防比千百分的后期干预都强百倍。”
嫖宿幼女罪并入强奸罪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表示,应建立多重监督体系,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对家长、教师等监护人的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则建议各地妇联、街道办等组织部门加大对社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关注,“比如在其监护人不到位的空白时间段,设立多名成人专人在场管理的社区未成年人临时托管点,由社区自身、行政部门、未成年人监护人三方共同出资维护。”此外,他和张雪梅还强烈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并入强奸罪”。
晨报记者 铁瑾
“女童性侵报告”
性侵儿童案件503起,平均0.73天一起,是2013年的4.06倍。
“两多发”:熟人犯罪占87.87%;施害者临时起意占54.08%。
“两薄弱”:小学阶段儿童安全监护薄弱、农村地区儿童安全监护薄弱。
以7岁到14岁的孩子居多。
49.7%的教师和51.4%的家长从未对孩子开展过性教育。
3482名学生中仅有1/5知道什么是“性教育”。
无业、退休者等社会人员有138人,教师有68人,官员4人(已曝光)。
一人对多名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的案例达78起,占15.51%;一人多次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的累犯案件为135起,占26.84%。
在性教育的渠道选择上,49.9%的孩子希望通过“学校或老师”接受性教育,26.8%希望通过家长,14.6%希望通过画册、书籍等资料,4.4%希望通过伙伴,4.4%希望通过网络。
责任编辑:小草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_网易教育
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2日下午,女童保护2015两会座谈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了《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据调查,2014年性侵儿童事件平均0.73天曝光1起。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span style="font-size:10.5font-family:
'inherit','serif';;;color:#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一、2014年性侵儿童数据1.2014年性侵儿童事件平均0.73天曝光1起根据“女童保护”项目统计,2014年以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媒体曝光数量急剧攀升。日至12月31日,被媒体曝光的案件高达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女童保护项目自日起统计相关曝光数据,日至12月31日被媒体曝光的案件125起,平均2.92天曝光一起。日至日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增至192起,加速到平均1.90天就曝光一起。2014年,首次被曝光案件数量反超全年天数,意味着儿童防性侵的现状依然严峻,也说明了社会各界和舆论对儿童安全的关注度有了大幅度上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统计仅基于公开报道案件,因此并不等同于2014年性侵儿童案件总量比2013年有大幅度增加。社会与学界的共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性侵儿童案件难以被公开报道和统计,因此被公开的案例可能仅为实际发生案件的冰山一角。2.性侵案件受害者最大群体为小学生,小学生安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农村地区仍是监护薄弱之地总结2014全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特点,受害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尤其以7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女童保护项目统计,726名受害者中,0~14岁的女童709名,男童17名。被公开报道年龄的受害者中,0~6岁的有107人,7~10岁的有294人,11~14岁的有308人,后两者合计占总量的84.91%(公开报道未公布受害者年龄的未统计在内)。这一比例较2013年同期(81.15%)上升3.76%。其中值得重视的是,11~14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受害人数不仅不低于小学低年级,反而略微超出,一方面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儿童安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基本知识、防范意识和能力并未随年龄同步增长,使得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成为最易受侵害的弱势群体。在案例中,有的未成年人因接受犯罪嫌疑人给予的金钱、物品而不加防范,有的未成年人初次受害后依然未意识问题严重性、或慑于施害者的恐吓及威逼利诱,产生不敢声张的畏惧心理,未及时告知成年监护人,以致多次受害。有些受害儿童下体出现明显创伤时才被其监护人发现,后果已难以挽回。女童保护项目统计,在公开报道的案例中,农村未成年人有171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42人,城镇未成年人有409人。女童保护项目认为,这并不代表城镇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比农村更为高发,而是充分说明城镇地区未成年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其的监护密度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城镇地区大众媒体的覆盖面、活跃程度均显著超过农村地区,因此相关侵害情形更容易被监护人发现、被司法部门立案,也存在更大的可能性被公开曝光。女童保护项目志愿者在深入山区、乡村地区学校讲课及和相关领域专家广泛座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我国全面城镇化浪潮的影响下,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群体巨大,由于家庭主要成员长年外出打工导致的家庭监护缺失的情况广泛存在,学校及社区的自我保护教育及基础生理教育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空白。有的山区学生快上初中还不知道什么是月经,更不了解如何防性侵、遇到侵害如何应对或如何报案。上述大背景和社区警力及第三方社工的缺位,均导致相关案件更为隐蔽、更难被发现及立案。3.性侵儿童案的“熟人犯罪”超过八成女童保护项目统计,在2014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熟人犯罪有442起(公开报道未提及双方关系的未统计在内),熟人性侵儿童案占87.87%。这些熟人包括教师、邻居、亲戚、同村人等。在案件发生前就与未成年人彼此认识的施害者,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再凭借其体力上的优势和特殊身份,或者凭借其地位,使得侵害容易得手。熟人作案比例如此之高,说明在防性侵安全教育中,一定要特别重视针对熟人性侵的防范措施。女童保护项目的儿童防性侵教案中,设置了儿童防范陌生人和熟人性侵的不同应对措施。统计结果显示,从施害者职业分布来看,无业、退休者等社会人员有138人,教师有68人,官员4人(公开报道未公布施害者职业的未统计在内)。在提及相关情况的公开报道案例中,一人对多名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的案例达78起,占15.51%;一人多次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的累犯案件为135起,占26.84%。值得注意的是,女童保护项目统计发现,2014年公开案例中,在监护缺位前提下,施害者临时起意的性侵儿童案件为272起,占54.08%。这类案件中,受害人都是在孤身一人、监护人缺位、毫无自我保护意识的情况下,给了施害者可乘之机。在女童保护项目的问卷调研中,有北京市相关司法工作人员统计近年来的性侵儿童案件成因显示,绝大多数都是因监护缺失导致的施害者临时起意,而非有计划的蓄意犯罪。有南方省份的相关司法工作人员分析近年来性侵儿童案件成因认为,从家长监护方面看,家长多重视儿童的学习成绩,对性知识多采用回避和隐晦的态度,在防性侵教育方面的亲子交流普遍欠缺;从校方防范上看,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力集中于教学质量,性教育则以卫生教育为主,缺乏相应的防性侵等安全知识教育。4.&性侵儿童案件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女童保护项目2014年对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吉林、湖北、贵州、云南、广东、黑龙江、广西、安徽、福建、甘肃、四川、重庆、河北、辽宁、山西、河南等21个省市城乡地区的3482名学生、337名家长、394名教师进行了防性侵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2014年以来,性侵儿童案件对小学阶段的教师、家长带来巨大影响。女童保护项目访问的337名小学家长中,68.7%很关注2014年以来媒体频繁曝光的儿童遭遇性侵害案件,30.4%听说过,仅有0.9%表示不太了解。在女童保护项目访问的394名小学教师中,74.7%很关注,25.1%听说过,仅有0.3%教师表示不太了解。74.9%受访教师表示会注意周围有人可能对儿童实施性侵害,14.4%受访教师身边发生过儿童遭遇性侵害。这样的性侵儿童案件高发态势,引发全社会的愤怒声讨,也说明儿童防性侵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二、2014年我国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1.调查显示全国多地儿童普遍缺乏科学的防性侵知识女童保护项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防性侵教育存在普遍缺失的问题。2014年,女童保护项目对1346名男生、2136名女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20.0%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48.3%孩子不知道何为性教育,31.7%的孩子选择“似懂非懂(知道一点点)”。受访孩子的父母职业依次为:26.1%是在外打工者,24.8%是个体户或商人,13.0%为农民,6.0%为公务员,4.8%为教师,其他占25.3%。当面对“如果遇到有人不经你和家人允许,要摸你或脱你衣服,你知道该如何求助和自救吗”的问题时,有14.6%的孩子选择了“不知道”;在选择“会”的85.4%的人中,有占总数55.4%的孩子选择了“大声呼喊”。但实际上,“女童保护”防性侵教案及国内外防性侵专家都强调,性侵犯罪可能发生的地域有公众场合和密闭偏僻场所两类,如果儿童在后一种情况下一直大声呼喊,可能会导致犯罪者起意杀害孩子。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授课,儿童这种对防性侵知识粗浅的一知半解,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危及自身安全,造成恶性后果。2.调查显示全国各地儿童防性侵教育普遍缺失在女童保护项目访问的394名教师中,49.7%从没有对学生开展过性教育,开展过一次的占12.6%,两次的占12.6%;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占25.0%。在337名受访家长中,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的未超过半数,占48.6%,没有的达51.4%,32.5%的家长从未向孩子讲过预防性侵害的知识。他们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原因由高到低依次是“认为孩子还小”(85.8%),“想教育但不知如何开口”(8.6%),“认为学校会教育”(2.5%),“怕教坏孩子”(2.5%),“害羞”(0.5%)。46.5%受访家长表示对孩子身边的成年异性角色“不太了解”,3.1%表示不了解。3.绝大多数师生家长对“防性侵教育进校园”的期望强烈女童保护项目的调查显示,97.6%的家长支持学校对孩子进行性教育;81.3%支持公益组织在学校对孩子们开展“性教育”相关讲座;高达99.7%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将“防性侵教育”强制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12%。在性教育的渠道选择上,49.9%的孩子希望通过“学校或老师”接受性教育,26.8%希望通过家长,14.6%希望通过画册、书籍等资料,4.4%希望通过伙伴,4.4%希望通过网络。这一结果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对于没有开展过防性侵教育的原因,64.3%受访教师选择“不知道怎么讲”,32.5%选择“学校没有这样的课程”,选择其他原因(包括“个人不好意思”、“家长会抵触”、“上级没有要求”、“当地接受不了”、“没想过”)的均仅为0.6%。但当问到“如果现在给您‘性教育’或‘预防性侵害知识’的教材,您能给学生讲授吗?”99.7%的教师选择“能”,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8%,仅有0.3%选择“不能”。上述统计结果,可见儿童安全教育在地方的止步不前,并非因为地方政府或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抵制、不赞同儿童安全教育,而正是因为缺少自上而下的权威教案和标准,使得地方试图推进教育部、全国妇联、公安部、团中央等部委的文件落实时却无从着手。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专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亲爱的朋友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