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四声和现代汉语国际音标普遍话四声在调类方面有何异同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华中师大语言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华中师大语言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08:29:0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华中师大语言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导读:◎2000年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2、《中国语言地图集》将现代汉语的方言分为十区,4、古代汉语四声和现代汉语普遍话四声在调类方面有何异同?5、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意,6、联系汉语史,现代有些方言中读为d,请联系汉语语音史对此类现象试作阐释,◎2004年现代汉语部分,现代汉语语法有什么特点?2、义位的划分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三、分析题:,◎2005年现代汉语部分,一、名词解释◎2000年现代汉语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________和_______ 2、《中国语言地图集》将现代汉语的方言分为十区,它们是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赣语区、汀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客家话区、___________区和______区 3、上声在上声前变读为____,在非上声前变读为________ 4、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是__________,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_______ 5、从构词看,“笔谈、游击”是_______式合成词,“照常、依次”是_________式合成词 6、从词义的联系看,“车站”的“站“和“站立”的“站”是_________词,“兵器”的“兵”和“士兵”的“兵”是______词 7、从词义类型看,“打2号位”的宾语是_____宾语,“打短平快”宾语是_____宾语。 8、“朋友之间“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短语,从功能上看__________短语。 9、语用是指__________,语用学是指__________ 10、话语主要的指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语篇指示。 二、选择题 1、南方方言属于:(1)粤语
(4)平语 2、“沉浸”的际音的标音应为: 3、“短平快”是:(1)隐语
(4)简称 4、下面词例中都不是词的一组是: (1)刚刚,漫漫,仅仅,偏偏 (2匆匆,偏偏,潺潺,灿灿
(3)纷纷,漫漫,灿灿,赳赳
(4)刚刚,姐姐,仅仅,偏偏 5、下列各组词中,都是两极关系反义词的一级是: (1)冷-热
完整-殊缺
朋友-敌人 (3)静-动
真实-虚假
正确-错误 6、下列各组词中,都是动词的一组是: (1)厌烦 厌恶
(2)肯定 一定 (3)善于 在于
(4)关心 耐心 7、下面句子中数量短语作补语的一句是: (1)好笔多买几支。
(2)好书多读几遍。 (3)好花多看几眼。
(4)好房多住几天。 8、《语法讲义》讲了“自己”的用法,举了下面的例子: 自己做错了事,要有勇气承认。 小王越想觉得自己做得不对。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1)可有和不可加人称代词的不同 (2)特指和泛指的不同 (3)有省略和没省略的不同
(4)特指和泛指、的省略和没省略的不同 9、军营不远有个理发店,装璜不错,理发员手艺不差,但是很多顾客一看“军人理发店”的招牌就不进去了。从语用上看,这是因为: (1)违反了交际的量原则
(2)违反了交际的质原则 (3)违反了交际的明确原则
(4)没有注意交际的场景要素 10、“后来那屋里吧,我就看见旁边坐着一个女的吧,挺瘦的,那个就是我。我站起来吧,哭呀,人家都告诉我,你已经哭了半天,哭得眼睛红着呢。”这段话属于: (1)口头艺术语体 (2)口头平实语体 (3)书面艺术语体( 4)书面平实语体 三、分析题: 1、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义位:嫁=、娶=、入赘= 2、试析下面三个句子语形、语义上的异同。 如果你们不来,我们就去。 如果你们不来,我们就不去了。 如果你们不来了,我们就不去了。 3、观察下面句子,试分析中“去”的意义。 父亲早年离我们而去。 你去哪里。 这种萝卜要去皮。 走,打球去! 4、观察下面一段话,试从语法上说明例中三处“高尚”各什么词,为什么;从语用上说明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 “我决不像你说的这么可怜……” “当然不是可怜,是高尚!你不他人埋葬了自己的感情,多么高尚啊!你自己去高尚吧! 李晖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了起来。(郑万隆《当代青年三部曲》)
四、简述题: 1、简述义位划分的基本原则。2、简述制约话语交际的主要因素。 3、什么是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请举例说明。 4、古代汉语四声和现代汉语普遍话四声在调类方面有何异同? 5、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意义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6、联系汉语史,谈谈“繁荣市场”、“丰富生活”之类动宾结构的特点。 7、“张”字的声母,现代有些方言中读为d,请联系汉语语音史对此类现象试作阐释。 五、论述题 1、 猛一看,下面三句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其实它们都是能说的。试从语形、语义、使用条件和问句性质等方面,说明这三个句子的异同。 (1)你们喝点什么? (2)你们喝点什么吗? (3)你们喝点什么呢? 2、 下面的句子从格式上看,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了”,但它们表示的意思并不相同。试分析它们不同的意思,并说明原因。 (1) 衣服晾干了。(2)坑儿挖浅了。(3)头发剪短了。 3、 根据言语实际,说明“你”和“您”的使用情况及其制约因素。
◎2004年现代汉语部分 一、名词解释:普通话、调值、语义场、语法单位、合作原则 二、问答题: 1、与印欧语相比,现代汉语语法有什么特点? 2、义位的划分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三、分析题: 1、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面一组词的义素。哥哥
妹妹 2、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复句的关系词语的显示、转化和复现作用。 我想见到他,又怕见到他。 我想见到他,却怕见到他。 我想见到他,却又怕见到他。 四、论述题:比喻离不开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三个方面。“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这个比喻,如果去掉“断了线的”,比喻还能不能成立,为什么?
◎2005年现代汉语部分 一、名词解释:现代汉语、音位、反义词、词类、礼貌原则 二、问答题: 1、现行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试说明汉语的调值和调类的联系和区别。 三、分析题: 1、现代汉语前加式派生词和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角度(如动词的施事、受事、结果、工具等),分析“煮饭”和“煮面条”的差别。 四、论述题:从语序和语用效果两个方面分析下列现象(带下划线的部分): (1)圆圆:爷爷我求您了,您可千万别来,您丢得起这人,我可现不起这眼! 志国:这是怎么说话呢圆圆!爷爷也是关心你们…… (2)小凡:圆圆,这糖可是我特意给你买的,十块钱一斤呢,谁让你七送八送的。
志新:怎么说话呢这是?你买的糖我就不许尝一块啦? (3)傅老:怎么,又哄着我玩儿哪! 和平:您瞧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儿媳年幼无知,说话没有深浅,还望公公海涵。 (以上三例均出自梁左等《我爱我家》里的人物对白。人物关系提示:圆圆是志国的女儿,志新是志国的弟弟,小凡是志国、志新的妹妹,和平是志国的妻子,傅老是志国的父亲。) ◎ 2006年现代汉语部分 一、名词解释:普通话、词重音、派生词、存现句、指示语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办公文档、人文社科、党团工作、文档下载、教学研究、工作范文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古代文学期末试题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华中师范大学年语言所考研真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华中师范大学年语言所考研真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转载:汉语四种声调
转载:汉语四种声调
shēng]
四声的音调相对位置
四声是的四种分类以表示的高低变化,包括、上声、和。平声、上声、又称,则为促声。舒声以或者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除了是一个,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平、上、去、入。时,梁武帝曾经问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hen)子(cix)圣(sjengh)哲(triet)”;这四字正好代表“”四个不同的。根据《悉昙藏》卷五记载:“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稍引、无轻无重。径止、无内无外。平中怒声、与重无别。”现代中的和的潮州方言区分阴阳二类,阴调对应清音,阳调对应。
【名称】:四声
【拼音】:s&
shēng
【注音】:ㄙㄧˋ
◎ 四声
s&shēng
(1) [the four
tones of classical Chinese phonetics]∶古汉语有、上声、、四声
(2) [the four
tones of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中国普通话的有、、上声、四声
(1).汉语字音的。字音的有、上声、去声、四种,总称“四声”。
【出处】:《南史·陆厥传》:“&周顒善识。约(沉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蠭腰、鹤膝。”《新唐书·权德舆传》:“ 德舆 生三岁,知变四声。”
【示例】:《汉语音韵学导论》:“以‘’为四声,自 齐 梁 之际始。”
(2).普通话字音的、、上声、四声是由演变而来的。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谈起。
,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来说,共有四个声调: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 )。这个到后代分化为和。
)上声。这个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
(3 )。这个到后代仍是。
(4 )。这个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内蒙古)保存着。的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已经消失了。北方的,有的变为,有的变为,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就普通话来说,变为的最多。其次是;变为上声的最少。大部分(从湖北到)的一律变成了;但西南官话岷江片、常鹤片、片全片以及黔南片、昆贵片、岑江片一些点还有独立入,岷江片大部分仍有声门关闭不严的结尾。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已无法得知。依照传统的说法。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应该是一个降调,应该是一个短调。《》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分明哀远道,短促急收藏。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中。不同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甚么字归甚么,在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的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多得多。试举一些例子:
骑,,动词,骑马;,名词,坐骑。
思,,动词,思念;,名词,思想,情怀。
誉,,动词,称赞;,名词,名誉。
污,,形容词,污秽;,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名词,数目,命运;(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名词,教化,教育;,动词,使,让。
令,,名词,命令;,动词,使,让。
禁,,名词,禁令,宫禁;,动词,堪,经得起。
杀,,,杀戮;(读如晒),,衰 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的,后来变为,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中已经有读的了,“看”字直到近代中,往往也还读(读如刊)。在里,除“看守”的看读以外,“看”字总是读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一读了。
中古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关系
在普通话中,中古全被清音化,因此中古清音在普通话里变为(普通话第一声),中古浊音平声变为(普通话第二声),中古全浊上声在普通话里变为(普通话第四声)。同时在普通话里消失,中古全浊变为普通话的(普通话第二声),中古次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普通话第四声)。
四声概念的提出
四声可能在中已经存在,但作为的提出则始于的;《》记载他写了一本《四声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同书还载梁武帝问及何谓四声,周舍答:“天子圣哲。”后来的著《》,将四声标为“”。其实“天子圣哲”和“”,用字不同,内涵一致:“天”、“平”同为,“子”、“上”同为,“圣”、“去”同为,“哲”、“入”同为。不过《切韵》一出,流传广远,“”、“上声”、“”、“”遂成为四声的泛称。
中古汉语的
《》久已散佚,但根据陆续发现的残本及该书的增订本《》可以看出它的轮廓。全书按编排,而韵又按声编排,因此一部《》,可以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再参考现代材料,不难得出结论,即有这四个。至于具体,现已难于确考。近代学者在著作《四声三问》中,认为平、上、去“实依据及摹拟中国当日转读佛经之三声”归纳得来。有学者根据梵汉对音,推测应为中平调,上声为高平调,为低平调,为促调。特别应指出,有学者质疑应该归类为,还是一系列以(p,t,k)收尾的的统称。因为只有这类发,相对地,以或收尾的韵母只发平、上、去三声。于是就拿和同部位的相配,组成一个完备的系统。比如说,寒韵收,只有平上去三声(分别为寒、旱、翰),就配以同部位的曷韵,使之四声齐全。
四声的流变
四声在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分阴阳,全浊上变去,消失。
四声根据(开头)的清浊,各分裂为两声,清者为阴,浊者为阳。年代在的《悉昙藏》说:“承和之末,正法师来……声势太奇,四声之中,各有轻重。”可证其时四声已发生了分化。但是分化的程度在不同的现代方言中程度不一,四声都从分不合的有。鹤佬话是平去入分阴阳,上声不分。是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只有分阴阳。全不分阴阳。有些,例如、更根据主元音的长短等因素将进一步细分,于是出现了高阴入、低阴入、高阳入、低阳入等(实质上,无论、、还是,其实有数往往达不到其标称数,因为有些入声调与其他调是相同的,仅不同而已)。举为例。坛,《》徒干切,坛、干同为。但坛今读(|11|),干今读(调值|55|),这就是分化的结果。
全浊上变去
音是指中的浊、浊、浊。全浊上变去就是指以这些开头的上声字,如但、道,转入。全国极少例外。这一音变据考也发生在末年。
有些方言,如、、等至今完整地保存着的系统。但对大多数来说,塞音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原有的p、t、k三个塞音,有些,如、的一些,归并剩两个,有些同时发展出一个喉塞音韵尾ʔ。有些如、等只保留韵尾ʔ。有些如,塞音完全脱落,只作为存在。最后,在大部分中,甚至已归并至其他。如的归入调,的入声派入其他三调。
举为例。屋、曷、乙、没均为《》入,但在则分别作、、上声、去声。
各方言消失的进程并不一致,但总体来说,是先归并,再变成,嗣后喉塞音脱落,最后并入其他调。在中原,这一过程始于或更早,到已经完成。
现代方言对照
主要方言声调对照表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上声、去声
低阴入(中入)3
低阴入(中入)3
东干语以甘肃方言为标准音。
“四声”相关词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汉语语音的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