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水岭与斜坡过渡的低丘缓坡试点地带,残积物是什么?动植物的残留遗迹吗?

事业部群:
您当前的位置: >
流水的地质作用
来源:地大热能
  除气候极端寒冷或极端干燥的地区以外,陆地上几乎到处可见地面流水。地面流水的 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常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是地壳变化、发展的强大地质营力。 地面流水可分为片流、洪流、河流三种类型。天然降水在地面形成径流时,成为薄薄的水 层,或无固定流路的密集网络状细流,称为片流,又叫坡面流。片流汇集于沟谷中,形成 急速流动的水流,称为洪流。片流和洪流仅出现在雨后或冰雪融化后的短暂时间内,因此 他们都是暂时性流水。沿沟谷流动的经常性流水,称为河流。
  三种不同流水形态,是流水不同的发展阶段,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又各有特点,其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不同的。
  一、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1.片流的地质作用及坡积物
  片流的侵蚀作用:片流的侵蚀称做片状侵蚀,分布面广,对坡面进行均匀的侵 蚀,使斜坡均匀,常失去肥沃的表土。片状侵蚀与降雨强度、坡形、坡度、坡向等因素有 关。斜坡侵蚀的强度与降雨强度有关,降雨强度大,径流系数大,则侵蚀作用加强;就坡 形而言,凸形坡一般较直形坡、凹形坡容易遭受侵蚀;坡度也直接影响斜坡水流的深度和 速度,控制着冲刷能力的大小。据统计,当坡度由0&增加到40&时,侵蚀强度随着增加; 当坡度由40&增加到90&时,侵蚀强度就逐渐减小;侵蚀强度也与坡向有关,迎水坡的 侵蚀强度一般较之背水坡大。此外,坡面组成的物质疏松、植被差,也会使侵蚀加强。
  片流的堆积作用及坡积物:片流在进行侵蚀作用的同时,也有堆积作用。当坡 地上端的分水岭以及坡面上受片蚀作用后,被冲刷的碎屑物质搬运到坡脚下沉积下来,就 成为坡积物。坡积物是另外一种松散沉积物,用Qdl表示。它的形成动力以流 水为主,但也有重力的因素。山麓下各处的坡积物常常相连,构成坡积裙。
  坡积层有以下特征:
  坡积层可分为山地坡积层和山麓坡积层两种类型,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是中 下部较厚,向山坡上部逐渐变薄甚至尖灭。
  由于搬运距离较短,故坡积层分选程度差,层理不明显,砂砾的磨圆度不高。
  坡积层多由碎石和黏性土组成,其成分与下伏的基岩无直接联系。山地坡积层 一般以粉质黏土夹碎石为主,而山麓平原坡积层则以粉质黏土为主,夹少量的碎石。在我 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麓平原,坡积层成分以粉土一粉质黏土为主,常具有黄土的某些 特征。
  坡积层与下伏基岩面是倾斜的,沿此面容易产生滑坡,在工程建设中应予重视。 坡积物常与其他类型沉积物相混合。如在分水岭与斜坡过渡的缓坡地带,残积物经过
  一定的重力搬运,向下逐渐与坡积物过渡,形成残积一坡积物Qd+在山麓地带坡积物 与洪积物混合,构成坡积一洪积物Qdl+p1。
  2.洪流的地质作用及洪积物由坡面流集中成沟谷流水后,流水由于水量大、流速高、 谷底坡度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动能,其侵蚀、搬运作用显著增大。
  (1)洪流的侵蚀作用:山洪急流沿沟谷流动时,流速大,动能大,对沟谷的冲刷能 力大。由冲刷作用形成的沟底狭窄、两岸陡峭的沟谷叫冲沟。初始形成的冲沟在洪流的不
  断作用下,可不断加深、拓宽和向沟头方向伸长,并可在冲沟沟壁上形成支沟。
  冲沟的形成与降雨强度、地形和岩性有关。在松散土层覆盖地区,分布在斜坡上的小 冲沟多系顺坡冲刷而成;在岩石性质均一和地形相同的坡面上,冲沟的间距大致相等,其 排列方式主要由坡度所决定,一般在大于30&的坡地上多呈平行排列;在小于30&的坡 地上,由于冲沟之间相互兼并而呈树枝状排列;在基岩裸露地区,冲沟除沿原始凹地发育 外,常沿不同的构造线,如断层带、褶皱轴部和裂隙面发育。因此,冲沟的延伸方向、排 列形式和密度,往往与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特征密切相关。
  在降雨量集中、植被贫乏地区,由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地区,冲沟极易形成。如我国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冲沟的沟头往往形成陡坎。当水流流过时, 在坎底掏空引起顶部崩塌,使陡坎不断后退,冲沟不断伸长,有时每年可延伸数米至十余 米以上。由于强烈的下切作用,冲沟的横剖面呈V形,沟坡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崩 塌时有发生。
  冲沟的形成和发展,使地形遭受强烈的分割,蚕食耕地,破坏道路,同时将大量泥砂 带入河流,成为下游河流和水库淤积的主要来源。
  (2)洪流的堆积作用及洪积物:当山洪夹带大量的泥砂石块流出沟口时,由于沟底 纵坡变缓,地形开阔,流速降低,搬运能力急剧减小,所携带的石块、砂砾等粗大碎屑先 在沟口堆积下来,较细的泥砂继续随水流被搬运,堆积在沟口外围一带。这种由洪流搬运 并堆积的物质,称为洪积物Qpl。经过多次洪水搬运作用,在沟口一带就形成了扇形分布 的堆积体,在地貌上称为洪积扇。洪积扇的规模逐年增大,有时与相邻沟谷的 洪积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规模更大的洪积裙或洪积倾斜平原地貌。
  细碎屑沉积区
  洪积物是第四纪另一种松散堆积物,有以下特征:
  组成物质分选不良,粗细混杂,碎屑物质多带棱角,磨圆度不佳。
  有不规则的交错层理、透镜体、夹层和尖灭层。
  山前洪积层由于周期性的干燥作用,常含有可溶性岩类,在土粒间形成软弱结 晶联结,遇水后结晶联结易受破坏。
  规模较大的洪积扇一般可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单元,靠近沟口为粗碎屑沉积区(I区), 颗粒粒径较大,以漂、卵石为主,孔隙大,地下水埋藏深,地基承载力高,是良好的天然 地基。对于水工建筑物来讲,应注意渗漏问题。洪积扇的边缘地带为细碎屑沉积区(III区), 颗粒的粒径细,主要以粉砂和黏性土为主,如果受到周期性的干燥作用,土中颗粒发生凝 聚并析出可溶性盐类,洪积层结构较牢固,地基承载力也较高;扇的中间为过渡地带(II 区),由于经常有地下水出露,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但对工程不利。
  洪积扇的堆积物结构与水文地质关系密切,雨季大量流水形成洪积扇,旱季断流,地 表水下渗到洪积扇内。
联系电话:027-
传真:027-
鄂ICP备 :号 版权所有 湖北地大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7-/传真 :027- 邮箱:@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缓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