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翻译“在新的公民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条件下”

翻译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翻译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本刊记者 徐豪
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中,翻译始终起着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作为沟通中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翻译协会已经走过了30年。本刊记者获悉,12月6日,中国翻译协会与中国外文局将共同举办“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性的翻译工作会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翻译在推动我国对外传播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
翻译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百余年间,中国的知识精英通过译介西方文化思想和社会经济科学信息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当我们在新世纪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时,作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应更加注重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对外传播翻译工作在向世界说明中国、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翻译行业的发展,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逆差逐年缩小,全国引进与输出出版物版权比例从1999年的15:1下降到2011年的2.1:1,“文化赤字”现象有了明显改观。
中国报道: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必要途径。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处在怎样的阶段?
郭晓勇:说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达成一种共识。文化“走出去”是人类文明相互借鉴的一种体现,是文化交流、交融,甚至交锋的过程,要找相通的东西,而不是刻意地去凸显差异。
中国文化“走出去”欣逢盛世,道路会越来越宽广。这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全世界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二是国家更加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很多扶持政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厚,中国文化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积累了强大的资源,是我们“走出去”的路径越来越宽广的重要保证。
但是这条路又非常漫长,我国的“文化逆差”还很大。据文化部数据显示,2011年世界文化市场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所占的比重依次是43%、34%、10%和5%,而我国仅为4%。其中大部分还是依托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而获得成本优势的“硬件产品”,属于内容和创意的“软件产品”则比例不高。
中国报道: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是第一道关。翻译中,如何才能让外国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
黄友义:作为一名翻译首先要弄清楚原文的意思,然后要考虑到读者接受的程度,再寻找适当的文字;其次要考虑外国人在特定场合下怎么表达,了解对方的话语体系。把外文翻译成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要符合中国的文化和知识背景,才能让中国读者理解。
做翻译工作,表面上看翻译的是文字,实际上是在翻译文化,是翻译文字背后深刻的思想。要想成为合格的翻译者,你就必须要了解翻译对方的文化,这涉及外国人的思维习惯、话语体系等。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过去在贸易谈判中出现的“半斤八两”,在过去的计量单位中,“半斤”和“八两”是同样的重量,但是翻译不了解这个文化知识,把它们翻译成了“0.5公斤和0.8公斤”。如果双方的文化知识了解都不够、对方话语体系也不了解的话,就容易给对方会造成误解,甚至相反的理解。
语言和外语仅仅是做翻译的基础而已,这就要求翻译者了解两种文化背景,掌握两种语言体系,还要有足够的知识面。
文化“走出去”新要求
目前,中国已同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800多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文化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民间和地方,我国与148个国家的458个民间文化团体和组织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影响空前扩大,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渠道和层次更加多样。
现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人们可以读到到新华社播发的多语种的新闻稿件,收看中央电视台多个语种的电视节目,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57种语言的广播,阅读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网站几十个语种的即时信息,今年中国网的英文十八大专题还被BBC、CNN等网站链接,被维基百科英文版作为中国官方信息的唯一渠道。
翻译促进中国在不同的领域和世界更紧密地接触,让世界文化进一步融合。
中国报道:翻译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在新的时期和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对翻译工作有什么新的要求?
郭晓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不仅仅是要简单地关注翻译质量问题,还应该细化为对外国文化、外国读者、外国市场的了解,还要更多地关注中国文化与文明同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关联度,求同存异,重在融合。
如外文局近期推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两本书,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建党90周年、十八大召开这两个关键时间节点,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共产党身上,这两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中国共产党,没有太政治化的术语,让外国读者能看得明白,一下子就赢得了国内外市场。
黄友义:前段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确写得好,另一方面和他的著作翻译有很大的关系。2004年,莫言就已成为中国在海外出版书籍文种最多的作家。他采用西方通行的作家出版做法,聘用了外国文学代理商,这样就能对国外市场、国外读者受众更加有的放矢地翻译、传播作品。这给我们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广义上来说,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不同的形式,承担这个责任的不光是领导部门,也不光是新闻媒体、外宣单位,每一个出国的游客、留学和经商者,以及每一个在国内有机会和外国人接触的中国人,都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来自然而然地传播中国文化。和外国人接触的时候,你的言谈举止,对外国人来说,就代表着中国。这是一种新型的公共外交理念。
培养翻译人才任重道远
当前,对外文化翻译与传播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人才短缺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总体规模、独特发展道路和巨大文化影响力,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中国越是发展,来自国外的了解欲望和关注程度越强,对中译外的需求就越大,所涉及领域也就越广。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翻译专业技术人员不到3万人。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截至2012年10月虽已有20万余人次参加,但考试通过人数也仅2.7万余人。而刚刚开始几年的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迄今为止培养的翻译专业毕业生据估测也就几千人。这样一支有限的专业翻译队伍肯定难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求。
中国翻译协会一直为促进翻译学术交流、繁荣翻译事业、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积极努力。
中国报道:从1982年成立以来,中国翻译协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应对我国翻译人才的缺口巨大、高端翻译者少的现实?
郭晓勇:中国翻译协会建立了“中译外”专家研讨机制,组织专家学者定期举行专门会议,对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新出现的疑难词汇进行讨论,并形成参考译文向社会公布,对改善和提高对外传播中的质量、促进对外交流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译协还举办“中译外”学术研讨活动,开展民间组织国际交流等活动,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例如,2008年举办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在国际译联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
面对人才紧缺的问题,译协也开展了多项举措。在译协的努力和积极倡导下,我国的翻译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发展,截至2012年11月,已经有57所高等院校获准开设翻译本科专业学位课程,159所高等院校获准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译协多次举办翻译师资培训,总计参加者逾2000人次。译协设立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迄今已举办24届,2010年创办的“全国口译大赛”已经成为我国影响最广的口译大赛。译协还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并完善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开展翻译家表彰活动,多方面加强对高素质、专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
此外,译协还计划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一是积极同高等院校和用人单位建立起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进一步完善翻译专业教育体系;二是积极建立全球“中译外”人才库,汇聚国内外翻译资源;三是进一步完善翻译人才评价认证体系;四是争取设立国家翻译奖,激励优秀人才投身翻译事业。
黄友义:和杨宪益等老一辈翻译家比较,大家常说“翻译后继无人”。老一辈翻译家当初翻译的是文学作品,而文学本身具有影响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是翻译介绍中国基本情况的内容。除了这个原因,现在的确存在着翻译者不能像过去老翻译家那样静下心去翻译作品的情况。
怎样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呢?我觉得根本问题是,认识翻译的性质,尊重翻译的劳动,培养真正的职业翻译,这样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进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发展,当然也包括翻译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持。要想让这些人以翻译为生,就应该提高“高精尖”翻译人才的待遇,减少待遇不对等的情况。
责编:徐豪
《中国报道》2012年第12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好多问题都在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XXXX怎样怎样有什么特点”,这个“新的历史条件”是个什么概念呢?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我们在历史答题的时候 往往要从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领域着手因此在我认为 新的历史条件 也就是这个当下 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 结合这三个因素XXXX自然会有不同特点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社会企业家:影响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新力量&(瑞典)安德斯·伦德斯...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351字 数:394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轻型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1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文化翻译与文化走出去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文化翻译与文化走出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0|
上传日期: 17:01:3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文化翻译与文化走出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翻译单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