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共价化合物影响胶体稳定性的因素素有哪些

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类型筛选:
资料ID:7-3670234
第三节 化学键(带解析)【基础演练】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B.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2、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氯化氢溶于水
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C.碘升华
D.氯化钠熔化3、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4、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均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有关的是(
)A.CaO与CO2
B.NaCl与HCl
C.SiC与SiO2
D.Cl2与I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B.H2O2、PCl5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l、HBr、HI的酸性依次增强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6、下列晶体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①硅晶体 ②H2O2 ③CaC2 ④NH4Cl ⑤Na2O2 ⑥苯酚.A.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③⑤================================================压缩包内容:第三节 化学键(带解析).doc
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需要精品点:2个
资料ID:7-2537313
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2、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c•n•j•ywww.21-重点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来源:21•世纪•教育•网】2c•n•j•y〖投影〗科学探究1:物质 物质的量mol 质量21世纪教育网g 密度g•cm-3 体积cm3Fe(固)21世纪教育网 1
7.8 Al(固) 1
2.7 Pb(固) 1
11.3 N2(固) 1
1.026 H2(固) 1
0.0808 O2(固) 1
1.426 F2(固) 1
1.3 Cl2(固) 1
1.9 Ne(固) 1
1.31 Ar(固)21世纪教育网 1
1.65 21世纪教育网N2(液) 1
0.805 H2(液) 1
0.0708 O2(液) 1
1.14 F2(液) 1
1.11 Cl2(液) 1
1.557 Ne(液) 1
1.204 Ar(液) 1
1.402 H2O(液) 1
1.0 H2SO4(液) 1
1.83 科学探究2:温度0°C、压强101 kPa物质 物质的量mol 质量g 密度g•L-1 体积LN2(气) 1
1.2505 H2(气)21世纪教
同步授课教案
资料ID:7-253731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 重点难点重点:离子键,共价键。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预习内容1、化学键与物质变化思考:水变成水蒸气需要什么条件?水变成氧气、氢气需要什么条件?说明了什么问题?(解答: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加热即可;水变成氧气、氢气需要电解;这说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强烈的化学作用。)(1)化学键:相邻的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2、分析HCl和NaCl形成过程1.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从下列几个方面掌握离子键:(1)成键的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2)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3)键的形成条件:(4)成键的主要原因:①原子容易相互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②离子间的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③成键后体系的能量降低。(5)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6)离子键的强弱及其意义:①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有:离子的半径和电荷,即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就越强。②强弱与性质的关系: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例如:r(Na+)<r(K+),所以离子键NaCl较KCl强,熔点NaCl比KCl高;又如Al2O3和MgO,它们均由半径小、高电荷(Al3+、Mg2+、O2-)的离子构成,离子键很强,所以它们均为高熔点物质,常用作耐火材料。================================================压缩包内容: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3 化学键(教案).doc
同步授课教案
资料ID:7-2394888
高一化学导学案:
使用时间: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键编制人:许丰娟
审核人:备课组
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3.认识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重难点: 1.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
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自主学习一、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压缩包内容: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导学案).doc
资料ID:7-2325054
第二课时第三节 化 学 键NaOH Na2O K2S MgBr2 Na2SO4 CO2 HCI H2O NH4Cl N2 温故而知新: 1.指出下列物质哪些是离子化合物?2.用电子式表示NaCl. K2S MgBr 2 的形成过程。写出Cl,H,Ne原子的电子式。小组讨论: 1个氢分子为什么是由2个氢原子组成? 这两个氢原子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是离子键吗?稀有气体为什么是单原子分子而不是双原子分子?氯气为什么是双原子分子而不是三原子分子? 氢分子的形成: H ·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H+→H ·+→ 共用电子对 不同原子 不同 吸引电子能力强 吸引电子能力强 吸引电子能力 弱 偏移 二、共价键H ·+→同种原子 相同 不偏向 不显 H ·+H ·→3、成键的本质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如:H2 HCl 或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如:AlCl3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压缩包内容: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1.3 化学键 (共17张PPT).ppt
资料ID:7-2319055
第三节 化学键 课堂互动讲练探究整合应用知能优化训练第三节课前自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会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3.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学习目标课前自主学案一、离子键 1.离子键 (1)形成 ①实验探究白烟②理论分析(2)定义及其理解 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①成键粒子:________________。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______________元素和 _________________元素。 2.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__________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 ①强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带相反电荷离子阴、阳离子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离子键NaOH、KOH、Ba(OH)2②绝大多数盐:如NaCl、KClO3、K2SO4等。 ③金属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如:Na2O、CaO、K2O原子最外层电子原子:Na:Na×、Mg:__________、Cl: ________ ·、S: ________ 阳离子:Na+:Na+、Mg2+:____________ 阴离子:Cl-:_____________、S2-: _____________×Mg×Mg2+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共价键 1.共价键 (1)形成(以Cl2形成为例)用电子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义及其理解 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①成键粒子:__________。================================================压缩包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件1.3 化学键 复习(共52张PPT).ppt
资料ID:7-2315618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 第一课时)[知识回顾] 1、写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什么叫离子?================================================压缩包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必修二
1.3.1 化学键(公开课)(共27张PPT).ppt
资料ID:7-2315535
第三节 化学键复习提问:2、下列物质中存在离子键的是( ) A.NaCl B.H2 C. HCl D.MgBr21、什么叫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A、DCl2气体分子H2 气体分子共价键的形成(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探究我只有一个电子,太少了我也少一个电子eH 原子Cl 原子你们每人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就象共同分享快乐一样共同拥有.行吗?愿意愿意分 析 H2HClCl2二、共价键 1、定义: 2、成键微粒: 3、成键本质: 4、成键元素: 5、成键原因: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原子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产生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即原子间的静电作用.)一般由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如:HCl O2 CH4 H2O等)通过共用电子对,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能达到饱和,由不稳定变稳定; 非金属单质(H2、 O2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酸、某些离子化合物(NaOH、 NH4Cl)6.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哪些物质含有共价键?思考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在气态单质分子里一定有共价键 错,如 NH4Cl 等铵盐 错,如:NaOH Na2SO4 错,He、Ne等稀有气体判断: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NaOH B、 NaCl C、NH4Cl D、H2S?================================================压缩包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必修二
1.3.2 共价键课件必修2(共45张PPT).ppt
资料ID:7-2309359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2课时 共价键 二、共价键Cl2气体分子H2 气体分子共价键的形成(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分开后,她们为什么不高兴?让我们听听她们说些什么?我只有一个电子,太少了我也少一个电子eH 原子Cl 原子二位好!我有一个好办法.你们每人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就象共同分享快乐一样共同拥有.行吗?愿意H原子,你愿意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吗?Cl原子,你愿意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吗?我给你们点燃之后,你们要结合在一起,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HClH2+Cl2===2HCl点燃分析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2★共价键形成条件:一般是非金属元素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非金属元素可以是同种,也可以是不同种;如:H2、Cl2、HCl、CO2 等分子中均含有共价键。共 价 键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成键微粒: 成键本质: 成键元素: 形成条件: 成键结果: 共价化合物: 键的种类: 共用电子对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注意: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 化合物,如NaOH、Na2SO4 、 NH4Cl等非极性键及极性键非金属元素原子间相互作用形成共价化合物或单质原子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氢分子的形成: H ·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H+→H ·+→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如下)共用电子对不偏移,成键原子不显电性非极性共价键:H﹣H(结构式)H﹣Cl(结构式)知识拓展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氯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键的极性特点非极性键:电子对不偏向任何原子,成键两原子不出现正负两极。================================================压缩包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1.3《化学键》课件
资料ID:7-2307274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离子键 那么是不是任意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都能结合成新的物质呢?大约110种元素问题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Na在Cl2中剧烈燃烧,生成的NaCl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呈白烟状思考与交流: 试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NaCl是怎样形成的。Na+Cl-电子转移1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不稳定较稳定一、离子键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3.相互作用:静电引力静电引力斥力活泼金属元素活泼非金属 哪些元素间易能形成离子键?一、离子键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3.相互作用:静电引力静电引力斥力4.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特殊:AlCl3(共价键) 特殊:NH4+X-(离子键)一、离子键5.离子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例如:NaCl、CaO、K2SO4、KOH等1.定义:凡是含有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就叫做离子化合物2.组成元素:特殊:AlCl3(共价化合物) 特殊:NH4+X-(离子化合物)课堂练习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 D )================================================压缩包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件1.3《化学键第一课时》
(共16张PPT).ppt
中小学教师帮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
 来源:&&   |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合格的期限。在保管药品的过程中,影响药品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量的因素主要为阳光、空气、湿度、温度、时间。具体如下:  (1)日光。日光中所含有的紫外线,对药品变化常起着催化作用,能加速药品的氧化、分解等。  (2)空气。对药品质量影响比较大的为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易使某些药物发生氧化作用而变质;二氧化碳被药品吸收,发生碳酸化而使药品变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湿度。湿度太大或太小均对药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库内的相对湿度在45%~75%.  湿度太大能使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引湿,其结果使药品潮解、液化、稀释、变质或霉败。易引湿的药品如胃蛋白酶、甘油等。  湿度太小,则容易使某些药品风化。风化后的药品,其化学性质一般并未改变,但在使用时剂量难以掌握。特别是毒性药品,可能因超过用量而造成事故。易风化的药品如硫酸阿托品、磷酸可待因、硫酸镁、硫酸钠及明矾等。  (4)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使药品变质。因此,药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贮存时要根据其不同性质选择适宜的温度。例如,青霉素加水溶解后,在25℃放置24小时,即大部分失效;又如脊髓灰质炎疫苗温度过高,会很快失效,而温度过低又易引起冻结或析出沉淀。  (5)时间。有些药品因其性质或效价不稳定,尽管贮存条件适宜,时间过久也会逐渐变质、失效。
2017药学/中药学考试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药学/中药学考试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
特色通关班
精品无忧班
实验无忧班
550元/人 
800元/人 
1500元/人 
600元/人 
850元/人 
1600元/人 
650元/人 
900元/人 
1700元/人 
550元/人 
800元/人 
1500元/人 
600元/人 
850元/人 
1600元/人 
650元/人 
900元/人 
1700元/人 
报名审核不通过,下期免费重学
报名审核或考试不过,下期免费重学
报名审核或考试不过,下期免费重学
40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8次
资料类型:月考/阶段
文档大小:615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2秋o资阳期末)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无关的是(  )
  A. 激光 B. 焰火 C. 核辐射 D. 霓虹灯光
2.(2分)(2013秋o集美区校级期中)第三能层含有的轨道数为(  )
  A. 3 B. 5 C. 7 D. 9
3.(2分)(2012春o莆田期末)以下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 H3O+ B. BF3 C. CCl4 D. PCl5
4.(2分)(2012秋o资阳期末)下列各组分子中,都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
  A. H2O和NH3 B. CCl4和H2S C. C2H2和CO2 D. H2O2和CS2
5.(2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A. 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B. HClO的结构式:H﹣Cl﹣O
  C. 基态26Fe的价电子排布式:3d64s2
  D. 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6.(2分)(2015春o吉林校级期中)下列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分子几何构型不正确的是(  )
  A. PCl3中P原子sp3杂化,为三角锥形
  B. BCl3中B原子sp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
  C. CS2中C原子sp杂化,为直线形
  D. H2S分子中,S为sp杂化,为直线形
7.(2分)(2012春o通许县校级期末)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 N、O、F电负性依次增大
  D. Na、Mg、Al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8.(2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若某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4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中,3d、4s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
  B.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ds区
  C.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IIIB族
  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9.(2分)(2013秋o翠屏区校级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酸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A. HClO4
H3PO4 B. HClO4
  C. H2SO4
H2CO3 D. HClO
10.(2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在以下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微粒半径:O2﹣<F﹣<Na+<K+
  B. 共价键的键能:C﹣C>C﹣Si>Si﹣Si
  C. 分子中的键角:CH4>H2O>CO2
  D. 共价键的键长:H﹣F>H﹣C1>H﹣Br>H﹣I
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3分)(2013春o鹤岗校级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B.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
  C.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
  D. 如果某一基态3p能级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反
12.(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B.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C. [Cu(NH3)4]2+和CH4两个粒子中中心原子Cu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
  D. 中心原子采用sp2,该分子一定是平面三角形
13.(3分)(2012秋o金牛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含氧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B. 含氧酸中有多少个H原子,就属于几元酸
  C. 同一元素的不同含氧酸,非羟基氧越多,该酸的酸性越强
  D. 含氧酸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一定越强
14.(3分)(2014秋o郫县期中)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不能解释的是(  )
  A. I2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HCl易溶于水
  B. 在水中的溶解度:C2H5OH>CH3CH2CH2CH2CH2OH
  C. 不同的烃之间相互溶解
  D. I2易溶于KI溶液中
15.(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列各种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O32﹣
  B.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H4+、SCN﹣、Cl﹣、K+
  C. 在与铝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K+、SO42﹣、HCO3﹣
  D. 在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K+、Fe2+、Cl﹣、NO3﹣
16.(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关于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氨易液化与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有关
  B. 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C. 甲硫醇(CH3SH)比甲醇的熔点低的原因是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D. 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17.(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H3CBr(OH)CH2OH是手性分子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 F2、C1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 邻羟基苯甲醛的熔点比对羟基苯甲醛高
18.(3分)(2012秋o资阳期末)已知:N2+O22NO△H=+180kJ/mol,其中N≡N,O=O键的键能分别是946kJ/mol、498kJ/mol,则NO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
  A. 812 kJ/mol B. 632 kJ/mol C. 1264 kJ/mol D. 1624 kJ/mol
19.(3分)(2014春o新疆校级期末)0.01mol氯化铬(CrCl3o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AgNO3处理,产生0.02mol 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为(  )
  A. [Cr(H2O)6]Cl3 B. [Cr(H2O)5Cl]Cl2oH2O
  C. [Cr(H2O)4Cl2]Clo2H2O D. [Cr(H2O)3Cl3]o3H2O
20.(3分)(2011o江西)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 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1.(4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乙烷分子中有      个σ键      个π键;乙烯分子中有      个σ键      个π键.
22.(5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在①H2O、②HCHO、③SO3、④CS2、⑤CCl4、⑥N2、⑦HCl、⑧C2H2分子中:
(1)全部以非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      .(填序号 下同)
(2)全部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直线型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      .
(3)中心原子为sp3杂化的极性分子      .
(4)中心原子为sp2杂化的极性分子      .
(5)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
23.(4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铍与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又已知氯化铝的熔、沸点较低,易升化.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氢氧化铍与氢氧化镁可用      鉴别,其离子方程式是      .氯化铍属于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24.(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已知砷(As)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 4s24p3.在元素周期表里,砷元素位于第      周期第      族,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18分)
25.(9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B、C、D的最髙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E元索的原子核外共有20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且E的原子序数比D大4.
(1)A、D的电负性较大的是      (填元素名称).
(2)A的常见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为      ,若向A的另一种氢化物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该物质的电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A和D的氢化物中,还原性较强的是      ,沸点较高的是      (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
(4)E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5)B的最髙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溶液与C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9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P、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Z的逐级电离能(KJ/mol)分别为:496、;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P 的价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2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第一电离能:Z      W(填“>”、“<”或“=”);
(2)写出Q的价电子排布图      .
(3)YF3的结构式为:      ,其VSEPR模型为:      .
(4)X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原子轨道呈      形.
(5)XO2和PO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      和      ,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写分子式),理由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16分)
27.(10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⑦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⑥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2)若元素①③⑤形成的某化合物显酸性,经测定这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则其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的类型是      .
(3)请写出由④和⑤两种元素形成的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其VSEPR构型为      .
(4)将①和④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可能的原因有      、      、      .
(5)若⑧的元素符号用R表示,R的一种含氧酸根R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8.(6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超细铜粉主要应用于导电材料、催化剂等领域中.超细铜粉的某制备方法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Cu(NH3)4]SO4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序号)
A.[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B.[Cu(NH3)4]SO4含有NH3分子,其水溶液中也含有NH3分子
C.[Cu(NH3)4]SO4的组成元素中配体是NH3,N原子提供空轨道
D.[Cu(NH3)4]SO4的外界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2)NH4CuSO3中的金属阳离子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向硫酸铜的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溶液至过量可得到[Cu(NH3)4]SO4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2秋o资阳期末)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无关的是(  )
  A. 激光 B. 焰火 C. 核辐射 D. 霓虹灯光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电子跃迁本质上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中电子的一种能量变化.激光、霓虹灯广告、燃烧、节日里燃放的焰火都与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一种能量状态结构或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离子流.
解答: 解: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一种能量状态结构或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离子流,与电子跃迁无关,激光、霓虹灯广告、节日里燃放的焰火是原子的发射光谱,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
点评: 本题考查电子的跃迁,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光的形成与电子的跃迁的关系,学习中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2.(2分)(2013秋o集美区校级期中)第三能层含有的轨道数为(  )
  A. 3 B. 5 C. 7 D. 9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先确定每一能层含有的能级数,再确定每一能级含有的轨道数,从而确定该能层含有的轨道数.
解答: 解:第三能层含有s、p、d三个能级,s能级含有1个轨道,p能级含有3个轨道,d能级含有5个轨道,所以第三能级含有的轨道数=1+3+5=9,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能级的计算,明确每个能层含有能级的个数及每个能级含有的轨道数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3.(2分)(2012春o莆田期末)以下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 H3O+ B. BF3 C. CCl4 D. PCl5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元素化合价|+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则该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微粒中含有H原子,该微粒一定不满足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解答: 解:A、H3O+中含有氢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A不符合;
B、BF3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3+3=6,故B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F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F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B不符合;
C、CCl4中C元素化合价为+4,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4+4=8,C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C符合;
D、PCl5中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5,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5+5=8,故P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1|+7=8,故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D不符合;
点评: 本题考查8电子结构的判断,难度不大,清楚元素化合价绝对值+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8,则该元素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是关键,注意离子化合物不适合.
4.(2分)(2012秋o资阳期末)下列各组分子中,都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
  A. H2O和NH3 B. CCl4和H2S C. C2H2和CO2 D. H2O2和CS2
考点: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根据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则为非极性分子.
解答: 解:A.H2O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V型,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NH3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A正确;
B.CCl4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H2S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v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B错误;
C.C2H2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CO2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
D.H2O2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CS2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键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非极性分子的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来解答.
5.(2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A. 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B. HClO的结构式:H﹣Cl﹣O
  C. 基态26Fe的价电子排布式:3d64s2
  D. 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A、C的原子序数为6,价电子排布为2s22p2;
B、HClO的中心原子为O,结构式为H﹣O﹣Cl;
C、Fe的原子序数为26,电子排布为[Ar]3d64s2;
D、Cu的原子序数为29,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
解答: 解:A、C的原子序数为6,价电子排布为2s22p2,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A错误;
B、HClO的中心原子为O,结构式为H﹣O﹣Cl,故B错误;
C、Fe的原子序数为26,电子排布为[Ar]3d64s2,因此基态26Fe的价电子排布式:3d64s2,故C正确;
D、Cu的原子序数为29,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明确原子序数及价电子排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子排布规律及全满、半满为稳定结构,题目难度中等.
6.(2分)(2015春o吉林校级期中)下列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分子几何构型不正确的是(  )
  A. PCl3中P原子sp3杂化,为三角锥形
  B. BCl3中B原子sp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
  C. CS2中C原子sp杂化,为直线形
  D. H2S分子中,S为sp杂化,为直线形
考点: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首先判断中心原子形成的δ键数目,然后判断孤对电子数目,以此判断杂化类型,结合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可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解答: 解:A.PCl3中P原子形成3个δ键,孤对电子数为=1,则为sp3杂化,为三角锥形,故A正确;
B.BCl3中B原子形成3个δ键,孤对电子数为=0,则为sp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故B正确;
C.CS2中C原子形成2个δ键,孤对电子数为=0,则为sp杂化,为直线形,故C正确;
D.H2S分子中,S原子形成2个δ键,孤对电子数为=2,则为sp3杂化,为V形,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杂化类型以及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的判断方法.
7.(2分)(2012春o通许县校级期末)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 N、O、F电负性依次增大
  D. Na、Mg、Al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B.根据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
D.Mg的第一电离能比Al大.
解答: 解: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A正确;
B.P、S、Cl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6、7,最高正价分别为+5、+6、+7,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则N、O、F电负性依次增大,故C正确,
D.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Mg,因为Mg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比Al的3s23p1稳定,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中等,易错点为D,注意第一电离能的差异性.
8.(2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若某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4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中,3d、4s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
  B.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ds区
  C.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IIIB族
  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4s2,应为Sc元素,其核外有21个电子,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B族,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4s2,应为Sc元素,其核外有21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
A.该原子出现了能级交错现象,3d电子的能量高于4s电子的能量,故A错误;
B.该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4s2,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B族,属于d区,故B错误;
C.该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4s2,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B族,故C正确;
D.该原子最外层为第N层,含有2个电子,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难度中等,注意构造原理写出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根据电子排布式分析.
9.(2分)(2013秋o翠屏区校级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酸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A. HClO4
H3PO4 B. HClO4
  C. H2SO4
H2CO3 D. HClO
考点: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解答: 解:A.P、S、Cl元素处于同一周期,且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且这几种酸都是其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酸性逐渐减弱,故A不选;
B.这几种酸都是氯元素的不同含氧酸,氯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酸性越强,所以这几种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故B不选;
C.硫酸的酸性比亚硫酸强,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所以这几种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故C不选;
D.高溴酸的酸性比高碘酸强,且高溴酸和高碘酸都是强酸,次氯酸是弱酸,所以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BrO4
HClO,故D选;
点评: 本题考查酸性强弱的比较,注意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决定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但不决定其低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易错点.
10.(2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在以下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微粒半径:O2﹣<F﹣<Na+<K+
  B. 共价键的键能:C﹣C>C﹣Si>Si﹣Si
  C. 分子中的键角:CH4>H2O>CO2
  D. 共价键的键长:H﹣F>H﹣C1>H﹣Br>H﹣I
考点: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A.电子层数越大,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
B.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键能越大;
C.根据分子的空间结构分析;
D.原子半径越大,共价键键长越大.
解答: 解:A.电子层数越大,半径越大,K+具有三个电子层,半径最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K+>O2﹣>F﹣>Na+,故A错误;
B.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键能越大,原子半径:C<Si,则共价键的键能:C﹣C>C﹣Si>Si﹣Si,故B正确;
C.CH4为正四面体,键角为109°28′,H2O为V形,键角为105°,CO2为直线形,键角为180°,则分子中的键角:CO2>CH4>H2O,故C错误;
D.原子半径越大,共价键键长越大,原子半径:F<Cl<Br<I,则共价键的键长:H﹣F<H﹣C1<H﹣Br<H﹣I,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微粒性质的比较,涉及离子半径、键能、键角、键长的比较等,涉及知识点较多,注重高频考点的考查,注意归纳规律性知识,题目难度不大.
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3分)(2013春o鹤岗校级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B.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
  C.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
  D. 如果某一基态3p能级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反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菁优网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A、在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填充在不同的能层,能层又分不同的能级,同一能级又有不同的原子轨道,每个轨道中最多可以填充两个电子,自旋相反;
B、每个轨道中最多可以填充两个电子,自旋相反,这两个电子的能量完全相同,另外在等价轨道上填充的电子能量也相同;
C、根据构造原理判断;
D、简并轨道(能级相同的轨道)只有被电子逐一自旋平行地占据后,才能容纳第二个电子.
解答: 解:A、在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填充在不同的能层,能层又分不同的能级,同一能级又有不同的原子轨道,每个轨道中最多可以填充两个电子,自旋相反,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故A错误;
B、每个轨道中最多可以填充两个电子,自旋相反,这两个电子的能量完全相同,另外在等价轨道上填充的电子能量也相同,可能存在能量相同的电子,故B错误;
C、L层只有2s、2p能级,2s、2p能级能量比3s、3p能级低,故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故C正确;
D、某一基态3p能级上仅有2个电子,这2个电子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运动状态,难度不大,注意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描述.
12.(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B. 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C. [Cu(NH3)4]2+和CH4两个粒子中中心原子Cu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
  D. 中心原子采用sp2,该分子一定是平面三角形
考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A.因为δ键是头碰头形成的,两个原子之间能形成一个,原子轨道杂化的对成性很高,一个方向上只可能有一个杂化轨道,所以最多有一个;
B.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
C.[Cu(NH3)4]2+中铜是dsp2杂化;
D.CH2=CH2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但乙烯是平面型结构,不是平面三角形.
解答: 解:A.因为δ键是头碰头形成的,一个方向上只可能有一个杂化轨道,所以最多有一个σ键,故A正确;
B.气体单质中不一定含有σ键,如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只存在范德华力,故B错误;
C.[Cu(NH3)4]2+中的Cu是dsp2杂化,CH4中中心原子C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故C错误;
D.中心原子采用sp2,该分子不一定是平面三角形,如CH2=CH2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但乙烯是平面型结构,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共价键的形成和类别、原子轨道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明确σ键与π键的成键方式和特点是解题关键,注意稀有气体为氮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
13.(3分)(2012秋o金牛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含氧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B. 含氧酸中有多少个H原子,就属于几元酸
  C. 同一元素的不同含氧酸,非羟基氧越多,该酸的酸性越强
  D. 含氧酸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一定越强
考点: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B.酸的元数是根据1分子电离出H+的个数确定;
C.非羟基氧越多,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导致R﹣O﹣H中氧的电子向中心元素R偏移,氧氢键越弱;
D.含氧酸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高,其氧化性不一定强,如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
解答: 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但其氧酸的酸性不一定强,如次氯酸是弱酸,亚硫酸是中强酸,故A错误;
B.酸的元数是根据1分子电离出H+的个数确定,与分子含有H原子数目无关,酸中H原子与氧原子相连,才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故B错误;
C.非羟基氧越多,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导致R﹣O﹣H中氧的电子向中心元素R偏移,氧氢键越弱,酸性越强,故C正确;
D.含氧酸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高,其氧化性不一定强,如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故D错误;
点评: 考查分子结构与性质关系等,涉及含氧酸酸性、氧化性比较等,难度中等,注意理解掌握含氧酸酸性强弱比较规律.
14.(3分)(2014秋o郫县期中)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不能解释的是(  )
  A. I2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HCl易溶于水
  B. 在水中的溶解度:C2H5OH>CH3CH2CH2CH2CH2OH
  C. 不同的烃之间相互溶解
  D. I2易溶于KI溶液中
考点: 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
解答: 解:A.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故A不选;
B.水是极性分子,乙醇中含有乙基,戊醇中含有戊基,乙基对羟基的影响较小,导致乙醇接近于极性分子,而戊基对羟基影响较大,使戊醇接近于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乙醇易溶于水,而戊醇较难溶于水,故B不选;
C.烃都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不同的烃之间相互溶解,故C不选;
D.I2在KI溶液中与I﹣ 互相作用生成I3﹣离子,I2+I﹣=I3﹣,I3﹣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因此碘在KI的溶液中溶解度增大,所以不能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故D选;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相似相溶原理,难度不大,注意相似相溶原理的使用范围.
15.(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列各种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O32﹣
  B.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H4+、SCN﹣、Cl﹣、K+
  C. 在与铝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K+、SO42﹣、HCO3﹣
  D. 在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K+、Fe2+、Cl﹣、NO3﹣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强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Na+、K+、AlO2﹣、CO32﹣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也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B.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
C.在与铝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能够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
D.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解答: 解:A.强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OH﹣,Na+、K+、AlO2﹣、CO32﹣离子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 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Fe3+、SCN﹣之间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在与铝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NH4+、HCO3﹣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HCO3﹣离子与与氢原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K+、Cl﹣、NO3﹣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Fe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等.
16.(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关于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氨易液化与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有关
  B. 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C. 甲硫醇(CH3SH)比甲醇的熔点低的原因是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D. 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考点: 含有氢键的物质.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A.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相对较高;
B.氢键只影响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无关;
C.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故熔沸点相对较高;
D.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解答: 解:A.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相对较高,故氨气容易液化,故A正确;
B.H﹣O键的键能较大,不易断裂,故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故B错误;
C.甲醇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故熔沸点相对较高,故甲醇的熔点比甲硫醇(CH3SH)高,故C正确;
D.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故D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氢键的形成与性质,难度不大.注意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17.(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H3CBr(OH)CH2OH是手性分子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 F2、C1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 邻羟基苯甲醛的熔点比对羟基苯甲醛高
考点: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含有氢键的物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 A.先根据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手性碳原子判断注意:(1)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2)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要是不同的,然后根据手性分子是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
B.HF、HI、HBr、HCl属于共价化合物,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是共价键;
C.F2、Cl2、Br2、I2属于分子晶体,影响熔沸点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D.分子内形成氢键,使熔沸点降低;分子间氢键,使熔沸点升高.
解答: 解:A.CH3CBr(OH)CH2OH中间的碳原子连有的四个不同取代基,该碳原子具有手性,属于手性分子,故A正确;
B.HF、HI、HBr、HCl属于共价化合物,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是共价键,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越稳定,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有关,HF,HC1,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故B正确;
C.F2、Cl2、Br2、I2属于分子晶体,影响熔沸点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无关,故C正确;
D.邻羟基苯甲醛的两个基团靠的很近,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使熔沸点降低;而对羟基苯甲醛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使熔沸点升高,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手性分子、热稳定性、晶体的熔沸点的比较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晶体的类型以及影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的判断.
18.(3分)(2012秋o资阳期末)已知:N2+O22NO△H=+180kJ/mol,其中N≡N,O=O键的键能分别是946kJ/mol、498kJ/mol,则NO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
  A. 812 kJ/mol B. 632 kJ/mol C. 1264 kJ/mol D. 1624 kJ/mol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减去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值即为反应热.
解答: 解:根据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kJomol﹣1、498kJomol﹣1以及反应N2(g)+O2(g)=2NO(g)△H=+180kJomol﹣1,可设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X,则有:946kJomol﹣1+498kJomol﹣1﹣2X=180kJomol﹣1
得:X=632kJomol﹣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难度不大,掌握两者的关系即可解答.
19.(3分)(2014春o新疆校级期末)0.01mol氯化铬(CrCl3o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AgNO3处理,产生0.02mol 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为(  )
  A. [Cr(H2O)6]Cl3 B. [Cr(H2O)5Cl]Cl2oH2O
  C. [Cr(H2O)4Cl2]Clo2H2O D. [Cr(H2O)3Cl3]o3H2O
考点: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氯化铬(CrCl3o6H2O)中的阴离子氯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注意配体中的氯原子不能和银离子反应,根据氯化铬(CrCl3o6H2O)和氯化银物质的量的关系式计算氯离子个数,从而确定氯化铬(CrCl3o6H2O)的化学式.
解答: 解:根据题意知,氯化铬(CrCl3o6H2O)和氯化银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根据氯离子守恒知,一个氯化铬(CrCl3o6H2O)化学式中含有2个氯离子,剩余的1个氯离子是配原子,所以氯化铬(CrCl3o6H2O)的化学式可能为[Cr(H2O)5Cl]Cl2oH2O,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难度不大,注意:该反应中,配合物中配原子不参加反应,只有阴离子参加反应,为易错点.
20.(3分)(2011o江西)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 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首先,根据原子结构的特点,推断出W、X、Y和Z分别是什么元素;然后,根据元素的性质,对照各个选项,判断正误.
解答: 解: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为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是短周期元素,且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为S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是Li元素;
A、W、X的氯化物分别为LiCl和CCl4,则Li+的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错误;
B、元素X与氢形成的化合物有C2H2,C6H6等,故B正确;
C、元素Y为铝,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故C正确;
D、硫和碳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S2,故D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和元素的性质,充分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1.(4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乙烷分子中有 7 个σ键 0 个π键;乙烯分子中有 5 个σ键 1 个π键.
考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根据乙烷、乙烯的结构,结合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分析.
解答: 解:乙烷分子中只有单键,有1个C﹣C和6个C﹣H,所以乙烷分子有7σ键和0个π键;乙烯分子中有1个C=C和4个C﹣H,所以乙烯分子有5σ键和1个π键;
故答案为:7;0;5;1.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类型,难度不大,根据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分析.
22.(5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在①H2O、②HCHO、③SO3、④CS2、⑤CCl4、⑥N2、⑦HCl、⑧C2H2分子中:
(1)全部以非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 ⑥ .(填序号 下同)
(2)全部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直线型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 ④ .
(3)中心原子为sp3杂化的极性分子 ① .
(4)中心原子为sp2杂化的极性分子 ② .
(5)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⑧ .
考点: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1)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非极性键,结构对称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2)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极性键,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
(3)成键数与孤对电子数之和为4的为sp3杂化;
(4)成键数与孤对电子数之和为3的为sp2杂化;
(5)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非极性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极性键.
解答: 解:①H2O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折线型,属于极性分子;
②HCHO中碳原子成2个C﹣Hσ键,1个碳氧双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2+1=3,所以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杂化轨道为平面正三角形,未容纳孤对电子对,全部成键,参与成键的原子不同,所以HCHO为平面三角形,为极性分子;
③SO3中含有极性键,SO3中S原子杂化轨道数为×(6+0)=3,采取 sp2杂化方式,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
④CS2以极性键相结合,碳原子杂化轨道数为×(4+0)=2,采取sp杂化,具有直线型结构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⑤CCl4中含有极性键,C形成4个σ键,无孤电子对,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空间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
⑥N2中含有非极性键,具有直线型结构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⑦HCl中含有极性键,具有直线型结构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⑧乙炔分子中每个C原子含有2个σ键,所以每个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则C原子采用sp杂化,含有极性键,具有直线型结构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1)氮气分子是全部以非极性键氮氮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⑥;
(2)S=C=S全部以极性键碳硫键相结合,具有直线型结构的非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④;
(3)H﹣O﹣H中O﹣H键为极性键,中心原子为sp3杂化的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①;
(4)甲醛的结构式为,甲醛中心原子为sp2杂化的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②;
(5)乙炔的结构简式为CH≡CH,为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⑧.
点评: 本题考查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熟悉常见元素之间的成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化学键、空间构型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来分析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23.(4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铍与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又已知氯化铝的熔、沸点较低,易升化.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e+2OH﹣═BeO22﹣+H2↑ .
(2)氢氧化铍与氢氧化镁可用 NaOH溶液 鉴别,其离子方程式是 Be(OH)2+2OH﹣═BeO22﹣+2H2O .氯化铍属于 共价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1)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则根据铝的单质的性质可推断铍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氢氧化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Mg(OH)2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氯化铍与氯化铝的化学键相似.
解答: 解:(1)铝和铍处于对角线位置,金属铍与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由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铍与氢氧化钠反应Be+2NaOH═Na2BeO2+H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e+2OH﹣═BeO22﹣+H2↑,
故答案为:Be+2OH﹣═BeO22﹣+H2↑;
(2)氢氧化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铝和铍处于对角线位置,性质具有相似性,所以Be(OH)2与氢氧化钠能反应,而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鉴别Be(OH)2与Mg(OH)2,氢氧化铍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e(OH)2+2OH﹣═BeO22﹣+2H2O,氯化铝的熔、沸点较低,易升化,所以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所以BeCl2是共价化合物,
故答案为:NaOH溶液;Be(OH)2+2OH﹣═BeO22﹣+2H2O;共价.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涉及铝及其化合物氯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抓住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对角线规则是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迁移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24.(3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已知砷(As)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 4s24p3.在元素周期表里,砷元素位于第 四 周期第 VA 族,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s2O5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由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4s24p3,电子层数为4,最外层电子数为5,周期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最高正价数,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4s24p3,电子层数为4,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位于第四周期VA族,最高正价数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s2O5,
故答案为:四;ⅤA;As2O5.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结构与位置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四.(本题包括2小题,18分)
25.(9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B、C、D的最髙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E元索的原子核外共有20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且E的原子序数比D大4.
(1)A、D的电负性较大的是 氧 (填元素名称).
(2)A的常见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为 V形 ,若向A的另一种氢化物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该物质的电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3)A和D的氢化物中,还原性较强的是 H2S ,沸点较高的是 H2O (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H2S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
(4)E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64s2 .
(5)B的最髙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溶液与C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E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20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则E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为Ca元素;
E的原子序数比D大4,则D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则D是S元素;
B、C、D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序数都小于S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则B是Na元素,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则C是Al元素;
A、D同主族,且A的原子序数小于D,则为O元素,再结合原子结构、物质结构、物质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 解: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E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20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则E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为Ca元素;
E的原子序数比D大4,则D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则D是S元素;
B、C、D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序数都小于S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则B是Na元素,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则C是Al元素;
A、D同主族,且A的原子序数小于D,则为O元素,
(1)A是O元素,D是S元素,二者同一主族,同一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所以O元素的电负性较大,故答案为:氧;
(2)A是O元素,其常见的氢化物是H2O,为V形分子;若向A的另一种氢化物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该物质是双氧水,其电子式为,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知,该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V形;;2H2O2 2H2O+O2↑;
(3)A是O元素、D是S元素,同一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中,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强,所以还原性较强的是H2S,同一主族元素氢化物中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但含有氢键的氢化物沸点最高,水中含有氢键,所以其沸点最高,
故答案为:H2S,H2O;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H2S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4)E为Ca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4s2;
(5)B的最髙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C单质是Al,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点评: 本题考查铝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氢键、电子式、分子构型等知识点,这些都是高考高频点,熟练掌握构造原理、电子式书写规则、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知道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26.(9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P、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Z的逐级电离能(KJ/mol)分别为:496、;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P 的价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2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第一电离能:Z < W(填“>”、“<”或“=”);
(2)写出Q的价电子排布图  .
(3)YF3的结构式为:  ,其VSEPR模型为: 四面体 .
(4)X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原子轨道呈 纺锤或哑铃 形.
(5)XO2和PO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 直线型 和 V形 ,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SO2 (写分子式),理由是 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P、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Y处于ⅤA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只能为N元素;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2或2s22p4,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只能为C元素,Z的第二电离能剧增,则Z表现+1价,可推知Z为Na;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则W为Al,P 的价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2倍,则P为S元素,故Q为Cl,据此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P、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Y处于ⅤA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只能为N元素;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2或2s22p4,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只能为C元素,Z的第二电离能剧增,则Z表现+1价,可推知Z为Na;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则W为Al,P 的价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2倍,则P为S元素,故Q为Cl,
(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故第一电离能:Na<Al,故答案为:<;
(2)Q为Cl,其价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
(3)NF3的结构式为:,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4,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故答案为:;四面体;
(4)C元素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为2p能级电子,其原子轨道呈纺锤形或哑铃形,故答案为:纺锤或哑铃;
(5)CO2为直线型结构,SO2分子中S原子孤电子对数==1,价层电子对数=1+2=3,为V形,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故答案为:直线型;V形;SO2;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 “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电离能、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结构与性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五.(本题包括2小题,16分)
27.(10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⑦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3d54s1 .⑥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2)若元素①③⑤形成的某化合物显酸性,经测定这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则其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的类型是 sp2 .
(3)请写出由④和⑤两种元素形成的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N2O ,其VSEPR构型为 直线型 .
(4)将①和④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可能的原因有 NH3能与水反应 、 NH3是极性分子 、 NH3与水分子之间还可以形成氢键 .
(5)若⑧的元素符号用R表示,R的一种含氧酸根R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FeO42﹣+20H+═4Fe3++3O2↑+10H2O .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Be、③为C、④为N、⑤为O、⑥为F、⑦为Cr、⑧为Cu.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Cr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F﹣离子质子数为9,核外有10个电子,有2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
(2)H、C、O形成的某化合物显酸性,经测定这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则H、C、O原子数目之比=::=2:1:2,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化合物为HCOOH;
(3)由④和⑤两种元素形成的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N2O,计算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确定VSEPR构型;
(4)根据氨气与水反应、氢键及相似相溶极性判断;
(5)Fe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说明生成Fe3+,且有无色气体产生,则生成O2,配平书写离子方程式.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Be、③为C、④为N、⑤为O、⑥为F、⑦为Cr、⑧为Cu.
(1)Cr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F﹣离子质子数为9,核外有10个电子,有2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3d54s1;;
(2)H、C、O形成的某化合物显酸性,经测定这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则H、C、O原子数目之比=::=2:1:2,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化合物为HCOOH,分子中C原子成3个σ键,C原子采取sp2杂化,故答案为:sp2;
(3)由④和⑤两种元素形成的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N2O,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2+=2,其VSEPR构型为直线型,故答案为:N2O;直线型;
(4)NH3能与水反应,NH3是极性分子,NH3与水分子之间还可以形成氢键,故氨气极易溶于水,
故答案为:NH3能与水反应;NH3是极性分子;NH3与水分子之间还可以形成氢键
(5)FeO42﹣具有强氧化性,在其钠盐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黄色,说明生成Fe3+,且有无色气体产生,则生成O2,离子方程式为:4FeO42﹣+20 H+═4Fe3++3O2↑+10H2O,
故答案为:4FeO42﹣+20 H+═4Fe3++3O2↑+10H2O.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杂化轨道、分子结构与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掌握.
28.(6分)(2013秋o三台县校级月考)超细铜粉主要应用于导电材料、催化剂等领域中.超细铜粉的某制备方法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Cu(NH3)4]SO4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D .(填字母序号)
A.[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B.[Cu(NH3)4]SO4含有NH3分子,其水溶液中也含有NH3分子
C.[Cu(NH3)4]SO4的组成元素中配体是NH3,N原子提供空轨道
D.[Cu(NH3)4]SO4的外界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2)NH4CuSO3中的金属阳离子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10 .
(3)向硫酸铜的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溶液至过量可得到[Cu(NH3)4]SO4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先出现蓝色沉淀,继继续滴加沉淀消失,产生深蓝色溶液 ,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2NH3oH2O=Cu(OH)2↓+2NH4+ ; Cu(OH)2+4NH3oH2O=[Cu(NH3)4]2++2OH﹣+4H2O .
考点: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1)A.阴阳离子存在离子键,非金属元素间易形成共价键,配合物中存在配位键;
B.NH3为配体分子,溶液中不存在NH3;
C.根据配合物的组成及其概念来判断;
D.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离子构型.
(2)NH4CuSO3中Cu的化合价为+1价,基态Cu+核外有28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核外电子排布式;
(3)先生成蓝色沉淀,后氢氧化铜溶解在氨水中生成络离子,得到深蓝色溶液.
解答: 解:(1)A.[Cu(NH3)4]SO4中硫酸根离子和[Cu(NH3)4]2+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铜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NH3中H和N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故A正确;
B.NH3为配体分子,溶液中不存在NH3,故B错误;
C.根据配合物的组成可以判断配体是NH3,但N原子是提高孤对电子,中心原子是提供空轨道,故C错误;
D.SO42﹣离子中价层电子对数为4+×(6+2﹣4×2)=4,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是正四面体体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2)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NH4CuSO3中Cu的化合价为+1价,基态Cu+核外有28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金属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
故答案为:[Ar]3d10;
(3)先生成蓝色沉淀,后氢氧化铜溶解在氨水中生成络离子,得到深蓝色溶液,发生Cu2++2NH3oH2O=Cu(OH)2↓+2NH4+,Cu(OH)2+4NH3oH2O=[Cu(NH3)4]2++2OH﹣+4H2O,
故答案为: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蓝色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Cu2++2NH3oH2O=Cu(OH)2↓+2NH4+;Cu(OH)2+4NH3oH2O=[Cu(NH3)4]2++2OH﹣+4H2O.
点评: 本题较为综合,突出考查配合物知识、核外电子排布、杂化类型、化学键、物质性质、配合物成键状况的了解,综合性较强,全面考查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较大.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胶体稳定性的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