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导师经济学院博士招生 导师决定人选吗

南开大学人事人才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
> 详细新闻
2016年南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文章来源:未知 &&
编辑:张建涛&&
发布日期:
&&& 为促进我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下简称UCLA)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交流合作,并为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提供高水平的科研进修平台,我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签订了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协议。根据此协议,我校每年将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进修培训或合作研究。
&&& 一、选派计划
&&& 1.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访问学者,12个月。
&&& 2.专业领域: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化学、工程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类、法学。
&&& 二、资助标准
&&& 南开大学将为入选该项目的青年教师提供留学期间的生活费(资助标准2000美元/月),资助期限为12个月。
&&& 三、申请条件
&&& 1.申请人应是我校正式在编在职优秀青年专任教师,提出申请时应入校工作满1年以上。
&&& 2.具有中国国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近两年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均为合格及以上。
&&& 3.须为所在单位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或学科重点培养对象,具备较大学术发展潜力和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国家发展急需和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 4.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 5.申请时原则上不超过40岁(截至申请日期)。
&&& 四、选拔办法及程序
&&& 1.培养教师选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个人申报、学院推荐、学校选拔&的方式进行。
&&& 2.选拔程序
&&& (1)申请人对照自身条件向所在学院或单位提出申请,并填写提交《南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项目申报表》(见附件)。
&&& (2)学院汇总申请,组织召开学院(学科)学术委员会会议,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出国研修计划的可行性等进行评审,确定推荐人选。由于选派名额非常有限,各相关学院限报1人,请相关学院从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出发推荐确有竞争力的人选。
&&& (3)学校组织专家对候选人选进行评审,综合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校整体发展需要,最终确定该项目的入选教师。
&&& 五、对外联系与派出管理
&&& 1.学校将录取教师的个人材料(基本资料、研究方向、导师需求等)发送给UCLA,UCLA审核材料确认录取名单。
&&& 2.双方组织入选教师与UCLA相关专业的教授进行导师匹配,确定各自的合作导师。
&&& 理工科:UCLA将根据我方选拔教师的专业方向和研究兴趣组织进行导师匹配,无需个人联系。
&&& 人文社会学科:入选教师需要提前了解UCLA相关教授的研究领域、学术背景等情况,并提交有合作意向的外方教授名单,UCLA将根据该名单联系合作导师,由外方合作导师确定是否给予访学邀请。
&&& 我校评审通过后仍可能发生外方无法匹配到合适导师的个别情况,如遇此情况则该教师在本项目的申报程序自动结束,不影响其继续申报其他出国项目的资格。
&&& 3.确定合作导师后,入选教师自行与外方导师联系,商讨具体研修计划、获取正式邀请信和DS2019表等。
&&& 4.派出教师派出前须与学校签订《南开大学出国(境)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缴存保证金等手续。派出后须遵守国家、学校以及国外当地、UCLA的有关规定,与学校保持联系。
&&& 5.根据派出教师在美的工作情况以及双方的合作意愿(尤其是美方导师的意见),经学校批准,可给予工作突出的派出教师一次申请延期的机会,延期期限为6-12个月。
&&& 六、回国考核
&&& 派出教师回国后向所在学院报到,提交《南开大学回国(境)人员考核表》。学院通过相应程序召开会议听取派出教师的个人述职报告,按照&考察一门专业骨干课程、发表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邀请一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访问&的标准,对照派出教师的出国(境)研修计划,对教师派出期间的工作进行考核。
&&& 七、其他规定
&&& 1.录取资格有效期为6个月,自确定外方合作导师计起,在资格有效期结束前必须派出。
&&& 2.录取教师不得放弃项目资格;未按期派出者不再延期。因放弃项目或未按期派出而影响学校派出计划和指标者,在今后三年内不得申请长期因公出国(三个月以上项目)。
&&& 3.录取教师不得改变留学国别、留学单位和留学身份。
&&& 4.请相关单位于12月25日前将推荐报告及《南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项目申报表》报送人事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八里台校区行政楼611/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414)。联系人樊华(58620),申报表电子版请发送至。
&&& 工作时间安排
申请人向所在学院或单位报名,学院组织评审,确定候选人,并将推荐人选及推荐报告报送人事处。
学校组织评审,确定入选项目教师。
联系外方合作导师
入选教师与UCLA相关专业的教授进行导师匹配,最终确定各自的合作导师。
办理派出手续
联系获得邀请信和DS2019表,办理签证及南开大学校内派出手续。
入选教师派出,进入UCLA合作导师的实验室开始合作研究。
&&&&&&&&&&&&&&&&&&&&&&&&&&&&&&&&&&&&&&&&&&&&&&&&&&&&&&&&&&&&&&&&&&&&&&&&&&&&&&&&&&&&&&&&&&&&&&&&&&&&&&&&&&&&&&& 人事处
&&&&&&&&&&&&&&&&&&&&&&&&&&&&&&&&&&&&&&&&&&&&&&&&&&&&&&&&&&&&&&&&&&&&&&&&&&&&&&&&&&&&&&&&&&&&&&&&&&&&&&&& & 日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中国式博士淘汰制该如何实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国内目前缺少也最为关键的是行之有效的淘汰机制。专家建议,中期考核要加大难度,引入固定比例的淘汰机制。
直博转硕在制度设计上不能想当然地考虑,必须结合社会文化心理。最重要的是保障学生转硕之后的权利、前途发展。
■本报记者 温才妃
在中国跃升为第二博士培养大国之时,就有很多人在讨论一个问题——如此多的博士,质量该如何保证?
作为第一博士大国美国的经验告诉人们,虽然申请博士生资格的学生众多,但入学后约40%的人最终拿不到博士学位。而在中国,无论是通过博士统一考试、各种免推政策入学的博士生,95%以上的人都能拿到博士学位。悬殊的比率背后,直接关乎博士教育质量高下。
不久前,教育部、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三大部委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建议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畅通分流渠道,加大淘汰力度。
尽管意见的初衷、方向无误,但在操作层面上却并不太容易实现。
不顺畅的直博转硕
中国也有博士淘汰。早在2006年,南开大学28名博士生因攻读学位时间超9年被淘汰,打破了我国博士生“零淘汰率”。之后,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也有同样的举动。这些淘汰多是以学习研究时间延期过长为理由,被淘汰者中以在职博士生居多。
放眼国内高校,完全能以学术水平不高之名劝退博士生的情况少之又少。而另一种淘汰方式更为常见,如果学生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博士,在读博期间又无法达到其培养要求,则可以以硕士身份毕业。学术界称之为分流。
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做科研的天赋,北京某“985工程”高校直博生陈意想走直博转硕之路。可当年冲动直博的代价是,此时要求转硕,只能拿到博士肄业证和硕士学位证。
更加让他气恼的是,同是直博转硕,北大、清华、浙大等学校却可以拿到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拿不到毕业证,派遣就可能成为问题,也意味着户口可能需要回到原籍地。”陈意说。
事实上,陈意遇到的情况更多地存在于国内直博制度施行的早年,为了避免博士生大批转硕,高校一般都严禁直博转硕。然而,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立退出机制,开通分流通道,允许试点学院将符合条件的直博生分流转为硕士生培养。很显然,陈意所在的学校要么在试点之外,要么就是缺乏相应的培养理念和制度基础。
从最初的“不允许”到政策上打通,实现直博转硕的过程也并非容易。由于审批直博转硕的程序较长,清华大学直博生小文一直挨到博士毕业,也没有等来转硕申请成功的通知,莫名地以博士身份毕业了。这让他哭笑不得。
遭遇中国式尴尬
美国四个计算机系并列第一的高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没有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的人有两条路:转为硕士,2至3年毕业,进入工业界;也有人主动退学,比如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都是斯坦福大学退学创业的博士生。为什么在西方国家成熟的直博转硕制度,来到中国却有各种问题?
“问题的根本不只是涉及教育,其实教育也是被困在其中。”北京某“985工程”高校教师王军说。当中涉及户口和档案两个因素,这个问题也是中国独有的,需要相关地方管理部门提供有力的支持。
而从教育管理的层面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胡世民表示,当前博转硕的主要难度在于学生的学籍改变在政策上是允许的,但一般学校每年只受理两次,得先报省市教委审批,再报教育部,时间拖得较长。正是由于“麻烦”,很多高校干脆不允许直博转硕。
制度上的不顺畅是影响直博转硕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则来自社会文化心理。
陈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国内高校、研究所很少有博士生淘汰,读博失败在社会认知层面意味着女朋友、家长、求职单位,甚至导师、同门都会用质疑的眼光看待自己。这也是作出直博转硕决定时,他最难克服的心理障碍。
导师也会“受伤”。直博生占博士生招生名额,招一名学术理想不足的学生,等于浪费了另一名学生进取的机会。当然,比起让学生苦熬博士,指标问题还只是一件小事。
如何利用直博转硕建立淘汰制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直博转硕,建立可行的博士生淘汰制度。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举例,国外某大学的做法是设置难度极高的中期考核,难到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得上来,收卷后导师闭门讨论诸位学生的学术前途,会给公认为没有学术前途的学生打低分,这样被淘汰的学生也会服气,因为他本来的分数就不高。
“真正的博士生淘汰机制的核心原则,不是入学年限问题,不是中期考核的考试内容,而是要看这个博士生是否有可能为人类知识宝库增加新内容,学术上能否真正创新。这是唯一的学术标准。”卢晓东说,“创新能力的考查很难用固定的指标、数据量化,虽然上述国外某大学的逻辑听起来有些与常识不一样,但是导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所作出的判断是最准确的。”
国内目前缺少也最为关键的是行之有效的淘汰机制。胡世民、卢晓东建议,中期考核要加大难度,引入固定比例的淘汰机制,如果每个学院规定中期考核的淘汰比例为20%,如招24名直博生,中期考核成绩最后不过关的4人通过直博转硕等方式分流,不仅有助于保证博士生的整体质量,导师在操作时也更容易开展。
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正在试行固定比例的博士生淘汰制,但在全国范围的直博院校尚没有大规模开展。
此外,在直博转硕的过程中,导师也要转变观念。卢晓东表示,博士生研究阶段培养费用加大,让不合格的人参与真正的科研工作,对于导师和国家而言才是真正的浪费——费钱、费力、费时。
“如果后备生源充足,让不合格的学生以硕士生的身份毕业反而可以用活指标。”他解释,淘汰不合格博士以后,指标可以从本校硕士毕业生或者从其他高校硕士毕业生中进行补充,这盘棋就能活起来了。“这些在制度上是可以做得到的。”
王军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如果本学期淘汰3个学生,下一年度教育部给予相应的指标补充,相信导师会愿意考虑淘汰事宜。
淘汰制可行性有多大
然而,在一个“面子治学”的氛围下,利用直博转硕建立起的提高中期考核难度、按比例淘汰制度,可行性又有多大?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指出,博士生淘汰制中师生双方就转硕或退学等选择达成双向选择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在我国,只要学生不答应淘汰就实行不了。
他解释,美国的博士生入学采用审核制,根据学生所提交的文字材料确定他是否有入学资格,入学后修课,然后再通过中期的资格考试选拔最终进入论文阶段的人选;而中国的硕士、博士均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直博生也要参加校内选拔),如果中期再进行一次选拔,“相当于先用筛子、再用一次细筛子挑选,太过复杂”。“在中国的当下,‘拿到学位便是成功,分流就意味失败’的心理盛行,过多的选拔易引发学生产生极端心理,比如学生以自残的方式要求导师不淘汰自己,导师也只能无奈放过。”
事实上,在我国经过选拔而来的生源,教育部门、高校也难以说出“淘汰”二字,而改换成一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制度。卢晓东举例,南开要求博士生毕业必须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北大经济学院引入博士论文匿名评审都曾遭遇过较大的波澜,“但这目前却是中国特色研究生培养制度中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导师、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不好意思说出‘淘汰’和‘不合格’,只能以这样的制度有限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
在别敦荣看来,直博转硕在制度设计上不能想当然地考虑,必须结合社会文化心理。“最重要的是保障学生转硕之后的权利、前途发展。现在直博转硕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意味着一无所有;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他们会认为是一条出路。只有当后者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直博转硕才能顺利地开展起来。”
为此,他建议,更应该注重进入直博通道时生源的甄别,而非等学生入学后,中期再去淘汰、分流。直博选拔对本校学生的学术功底、研究能力、学术兴趣以及学生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要有明确具体的考核;外校生源则可以通过前期的高校夏令营、科研项目等形式,结合该生的科研经历,检验学生的学术基础和创新意识。(部分被采访者系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南开那些事儿】南开大学中层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公示名单 - 南开那些事儿的日志,人人网,南开那些事儿的公共主页
帮转 转自杜扬钦:饭卡丢了(哭)学号1310480 饭卡外面有蓝色的微视卡套 目测中午在二食二楼吃饭时候丢的 求好心人捡到啊!(哭)
【南开那些事儿】南开大学中层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公示名单
经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第八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提名盛斌等同志为南开大学中层领导干部拟任用人选。根据《南开大学中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南党发[2003]2号)的有关规定,现将拟任用人选情况公示如下:盛& 斌,男,汉族,1971年11月出生,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拟任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APEC研究院副院长(兼)(正处级)。牛文利,男,汉族,1975年3月出生,河北定兴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拟任南开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坤望,男,汉族,1968年11月出生,安徽寿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拟任南开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董丽静,女,汉族,1969年4月出生,河北文安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为南开大学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综合管理科科长,拟任南开大学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梁& 琪,男,汉族,1972年11月出生,陕西蒲城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拟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伯伟,男,白族,1969年2月出生,云南洱源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系主任,拟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范小云,女,汉族,1969年10月出生,山西平遥人,民进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拟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万& 俊,男,汉族,1979年11月出生,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助理研究员,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拟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连任)。扶& 磊,男,汉族,1970年1月出生,河南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拟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王志强,男,汉族,1958年5月出生,山东昌邑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拟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承铭,男,汉族,1971年6月出生,山东长岛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拟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元& 青,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拟任南开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沈亚平,男,汉族,1956年7月出生,河北顺平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拟任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兼)。郑& 龙,男,汉族,1979年4月出生,福建仙游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助理研究员,现任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拟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马亚男,女,汉族,1981年5月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讲师,现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团委书记,拟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王& ...
阅读(4112)|
貌似都是党员……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南开大学中层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公示名单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南开大学中层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公示名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10:24:1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南开大学中层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公示名单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