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实训在计算机应用实训报告型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建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建设
|0|0|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自2004年我校招收大学本科学生以来,作为热门专业之一的计算机专业,也成为了我校主要重点专业之一。但面对21世纪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中国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变化,高校扩招后自然出现的就业压力,以及企业的招聘需求与毕业生实际经验水平之间的差距也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就使得原有教学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弊端开始显露。引发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学主体(即在校学生)整体状况的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其主体是被称为“80后”的年轻一代,独生子女占绝对多数。这一代的大学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长,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使他们比以前的大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从小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正规教育,而且思想活跃,接受与学习能力强。但是,这一代的大学生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许多学生从小在比较富足的环境中成长,又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长辈过度的呵护,生活一帆风顺,走的都是父母和老师事先安排好的道路,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自制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自主追求学习的能动性不强等。学生主体状况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与方式的选择。以我校已毕业的2004级和即将进入大四的2005级为例,有许多学生存在有对计算机专业缺乏兴趣的状况,有的学生打算毕业时转行,有的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激烈就业竞争的忧虑。有不少学生抱怨:我们都到了大四年级了,还对计算机的一些实际应用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具体的反映就是实践活动不够,动手能力需要加强。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在我校存在,事实上,其他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情况也大致相同,这种状况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由于我们交大城市学院是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所以这种现状应更加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国高校采用的是通过全国统一进行的高考选拔学生的体制,为了让孩子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家长为此是“不惜花费一切代价”也要让孩子的成绩好。在这种需求的强劲推动下,中国普遍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将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学生在这种强制性的潮流面前,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其心中的反抗心理是不难想象的。从小学到高中,家长和老师几乎为学生“包办”一切,甚至包括为他们选择所读的专业。我是班的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是出于无奈,是由于家长或学校所开专业造成的,自己并不喜欢,但没有办法改变;部分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出于“喜欢计算机”。事实上,说喜欢计算机的学生中,大部分只是喜欢互联网,喜欢游戏,觉得计算机“好玩”,是个热门专业,就业后收入高,真正了解计算机专业内涵的学生是不多的。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学生的专业选择是盲目的。这就为日后出现的问题打下了伏笔。我国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些规范模式。从各门专业课程的设置来看,大都要求对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培养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这种教学体制确实培养出了许多计算机人才。可是针对社会扩招后和我校的现实情况现都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由于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原来可以比较密切的师生交流现在难以为继,出现了基本为上百人的大课,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加之我们交大城市学院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办学宗旨,这种教学模式显现出了它的问题。为了快速地补充师资,各高校大量将计算机专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直接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教师的平均学历指数虽然上升了,但总体平均的水平并未随之有相应的提高。反过来则有下降的趋势。新进的教师中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或没有业界经验,因而在教学中也只能从“理论”到“理论”,难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是“纸上谈兵”,其结果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理论课打掉了很多学生的兴趣。计算机科学与其它传统的学科不太一样,其实践性非常强,许多重大的计算机理论与技术创新都有一定的应用背景,是由实践推动发展的。目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于偏重理论基础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显得比较弱,结果实践能力的匮乏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当他们想到毕业后所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其忧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是可以想见的。由于大多数学生过去的生活一帆风顺,缺乏足够的人生经历,挫折承受能力不强,面对挑战,有些学生就采取了逃避的态度。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IT业是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快速发展的整个行业对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求才若渴”,在招聘上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却痛感要找到一个合乎企业要求的人才是如此地困难。另一方面,每年又有大批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据报道,2008年大学毕业生无法当期就业的比例将还会加大,在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仍非常低的中国,在经济快速成长制造出大量就业机会的时代,在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量很大的IT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居然成为了一个问题。大学应服务于社会,应为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现状表明:我国各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作为当前最大的为IT业提供人才储备的大本营,其教育成效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可渴求。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我国高校计算机本科教育面临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是:大学计算机教育是要培养计算机行业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和科学研究者,还是要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大学计算机本科教育的主体是—大批入学时对计算机专业知之甚少的学生,因此应实事求是,走“大众教育”这条路,以培养业界合格的工程师为主要目标,满足业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之上,给少数优秀的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根据我们的观察,我校的在校生经过几年大学学习,以2004级为例,其真正喜欢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例较低,大多数学生的状况都是“不能说讨厌,但也不是喜欢”,居于一种无奈或茫然的状态。通过与一些成绩不理想学生进行沟通中,发现他们之所以不喜欢计算机,多由于所学理论课程枯燥无味、脱离实际而导致。在现有教育体制之下,这些学生几乎不可能有机会转换专业,他既不喜欢所学的课程,但又不得不学习,教学效果差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这些认为不喜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的相当部分,是不是真的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体系能否帮助学生培养出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在兴趣面前,各种枯燥的理论也都呈现出另一种面貌。培养学生兴趣就是实训。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实训对计算机技术产生兴趣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注重持续性,由浅入深,组建团队协作的学习与实训环境。在整个实训环节中,教师起着一个关键的引导作用。学校是江河湖海,老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小鱼跟着大鱼游,小鱼在游的过程中也成了大鱼。在计算机教学而言,游就是实训。实训包括科研实训与开发实训。对于计算机本科生教育而言,应以开发实训为主。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论课学习与开发实践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好,会顾此失彼。我们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与掌握理论。例如:比较抽象的《软件工程》课程,大部分学生学完了课程之后,对软件工程在一个真正软件项目的的实际应用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这样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不可能透彻,若遇到实际软件项目该如何操作,则可能更是束手无策。我们针对《软件工程》课程,开设项目实训课程,采用实际项目作为实例,使得学生对软件工程在项目中的应用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同时对所学其它课程内容(例如:Sql Server、C#、NET课程)也进行了综合演练,同时加大了团队同学之间合作意识训练,同学对课程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将计算机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训践的关系比喻为“珍珠与项链”关系:可以把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理论课比喻为一颗颗的珍珠,而实训就是那根将珍珠串成项链的丝线。一串项链的价值,大于单个珍珠价值总和。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就是实训。计算机教学实训环节的实施建议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是压缩必修课的数量。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大学二三年级安排的必修课太多,而且许多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并未摆脱高中教学那种满堂灌的方式,加上大量的闭卷考试,这实际上是鼓励学生为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无利于学生培养出真正的能力。学校应减少专业课的闭卷考试,而采用课程设计、上机考试、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增大开放式课程考核的比重。然而,采用开放式课程考核方式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抄袭问题在目前的学生规模之下难以避免,另一个出现的问题是评分主观性强,尺度难于把握。一般来说,对于实际开发能力比较出色的学生,他们是欢迎采用开放的考核方式的,其余的学生则更希望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这一点是我们要注重把握的。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涉及相当广阔的领域,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在课程安排上不能软件硬件课程一起上,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在短时间内安排多门难度较高、抽象复杂的专业课(比如三年级学生一个学期要学七八门计算机专业课程,绝大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大量的知识,其结果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实践去逐步地消化这些知识,将这些课程煮成了“夹生饭”。我们认为应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内在发展规律提供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和教师为学生选课提供足够的指导与帮助。在这点上,国内许多大学都先后实施了本科生的全面选课制。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具体的知识易于掌握,而要掌握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就遵循从简单具体再到抽象复杂的认知规律。那么,应如何安排实训环节,让实践渗透到计算机专业四年本科的教学体系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教师与教育专家共同探索。就我看来,可以采用以下的模式:计算机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实践的内容主要是“用”和扫盲阶段,即让学生使用现成的各种软件工具培养兴趣,并和他们正在学习的理论课程结合起来。比如: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通常都需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这时可以同步开展学用数学工具软件的教学实践。又比如,C语言是许多学生第一门学习的高级语言,这时可以同步安排LINUX操作系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在LINUX这种C语言最适合的“原生环境”中编程,直接拉近学生与现代软件开发技术前沿的距离,并为以后学习《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计算机专业二、三年级,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个主流的开发工具和语言,在目前而言,Java和C#是两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开设Java或C#/Visual Studio等课程,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当前主流的软件开发(或硬件设计)技术,不让其与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脱节,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培养出基本的开发能力,为他们接触到更抽象复杂的课程(比如《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等)时,让给理论有一个落脚点,就不会出现“纸上谈兵”的问题。除了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突出实训,另一个也很有效的教学环节就是促进团体学习环境的形成,可以尝试组建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创新基地、各种专业兴趣小组等,一旦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实践氛围,于正常的课程教学之外,这些组织对学生能力的增长帮助尤大。在创建团队学习与实训环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采用从我国古代历史悠久的书院体制,形成密切的师生关系,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学生,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总之,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高等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进行必要的变革,不进行这种变革,就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不管对国家还是对学生个体,都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而在这一变革中,大力加强实训环节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将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陕西西安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rp应用实训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