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17的补录证明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正确认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进入21世纪后,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政策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均发生了巨大改变,加之部分考生民族身份造假事件,使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受到一些质疑。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并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应继续完善其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而不是简单取消。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ISTICPKUCSSCI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宁青民族地区法律执行和社会稳定研究”(13BMZ005);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三项政策’的实践研究”()。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图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大小:53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到底公不公平?_百度知道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到底公不公平?
公平。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欠发达地区,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育设施都比不上平原地区的孩子。少数民族他们的教育水平比较低, 同时也算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一种安抚手段。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一、往年教育部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教育部的规定从文字看,关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仅仅是一个非强制的指导性意见,具体执行的政策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二、2014年各省区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1.八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省份基本上采纳了教育部规定,本省“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顾。  3.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  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确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数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的复杂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复杂。以广西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规定: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水、三江、龙胜、恭城、隆林、富川、罗城、环江、巴马、都安、大化、金秀等12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县同等待遇的资源、凌云、西林3个县以及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2个区、市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安、灌阳、蒙山、上思、百色市市辖区(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乐业、田林、昭平、河池市市辖区(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凤山、东兰、宜州、忻城、象州、武宣、凭祥、上林、隆安、马山、扶绥、崇左市市辖区(江州区)、大新、天等、宁明、龙州等33个山区和边境县(市、区)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10分。  除上述50个县(市、区)以及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城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外,区内其他市、县的少数民族考生(除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外),总分降低7分。  5.吉林和黑龙江少数民族加分根据高考答卷的民族文字决定  我们还注意到,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更加奇特,不是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是否加分的界限,而是根据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选择的文字来确定加分分值。例如吉林省规定: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不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投档。  6.部分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也加分  我们的常规思维,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是指汉族以外的民族。而在有些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可能反而成了“少数”,他们也能享受加分待遇。例如湖南省规定:  少数民族聚居州、县、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20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城镇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5分。  类似的“汉族加分政策”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也有。  7.新疆只要报考其他民族招生计划就加分  而在新疆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更有点“意思”。看似在民族之间更加“公平”。少数民族报考汉语言招生计划(民考汉)或者汉族报考少数民族语言招生计划(汉考民)都享受加分待遇。新疆规定:  凡参加汉语言统考并报汉语言招生计划或民考汉招生计划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十一个民族的考生(以下称民考汉),在录取时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予以照顾: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父母一方为上述民族者,加10分。  参加民语言统考并报民语言招生计划的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含对民考汉已给予照顾的十一个民族)考生(以下统称汉考民),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8.西藏少数民族只要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就加分  在伟大的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规定更加简单明了:  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这些小事不计较,应该会取缔,多了一份骄傲,少数名族高考也才加5分而已,我们这里,谁叫咱是伟大的孔孟传人,怨言就多。汉族同胞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也不多,其实汉族才是炎黄子孙,我们汉族是肯定要安抚他们的,照顾弱势是我们的本分。首先这种相对于汉族不公平的现象会被国家中央知道的。&quot,这个政策一个上海大学教授也说了;。没有什么好埋怨的,多了许多少数名族没有的文化?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呢,就连“中国”这个名称都是源于汉族文化鼎盛的汉朝时期,汉族考生多,不就是高考多了5分嘛,由于少数名族;有容乃大&quot,汉族多了一个精神的脊骨。给一些优惠的政策无可厚非。不过必须得给少数名族优惠政策这个各有各的看法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