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感言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
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2011年9月,她曾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的女科学家。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臭蒿或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屠呦呦就是从这样一株小草里,萃取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物质,为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不过,做出如此贡献的屠呦呦,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
那么,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
踏实和勤奋,是屠呦呦打小就养成的品质。1930年,她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但是,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她身患结核病,仍然坚持去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实验,从不耽误。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两项生药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
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研究一度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踏实与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夺得诺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每天更新好文章
(责任编辑:kily)
每日重点推荐
《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琅琊榜》优质作品三连发,很多人说,又一个新人走红了。其...
赞助商链接
一周热点文章
点击:1225
乐读随机推荐
朱延嵩【】
乔 叶【】
法布尔【】
和菜头【】
深泽有纪 刘艾【】
[阿根廷]博尔赫斯【】
梁文道【】
钟华波【】
在线阅读专题“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意林》2015年第22期)
&&&&<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2.0000 mso-font-kerning:1.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2011年9月,她曾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的女科学家。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屠呦呦就是从这样一株小草里,萃取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物质,为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不过,作出如此贡献的屠呦呦,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也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
那么,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
踏实和勤奋,是屠呦呦打小就养成的品质。1930年,她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但是,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她身患结核病,仍然坚持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实验,从不耽误。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等两项生药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
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却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研究一度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试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的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够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重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自己的踏实与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夺得诺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意林》2015年第22期)
*********************************************************************
孙建勇联系方式:
438000&&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宝塔大道62号区政府办公楼四楼&&孙建勇
QQ:&&&&邮箱:&&或&&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当前位置: &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综合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聪大村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此次奖项由三人共同获得。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屠呦呦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成为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参与数:122
参与数:12
参与数:33
参与数:62
热门调查榜
热门资讯榜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升,以及移动互联网...“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 孙建勇阅读附答案_九年级_教学资源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孙建勇阅读附答案
&&&&&&&&&&★★★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孙建勇阅读附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9:24:40
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踏实和勤奋的品质最初是在中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B.第⑥段划横线句子中列出的数字充分说明屠呦呦的科研团队走过的弯路是因为对古典医籍的研究不够细致导致的。C.本文主要采用了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刻画屠呦呦的人物形象。D.第⑨段说屠呦呦“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是为了与第⑦段“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相对比,强调了屠呦呦的成功来得太容易。
1.屠呦呦是个勤奋,踏实,勇于探索,不怕失败,不重名利,不怕苦(能吃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务实求真,不服输,不虚假浮夸,实事求是,有领导力和科学精神的三无科学家2.赞美了屠呦呦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虚假浮夸的精神,说明了她的成功决非偶然3.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她为自己的细微发现而惊喜,为看到成功的希望而高兴4.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总领全篇,赞美了屠呦呦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慕名利,踏实勤奋的科学精神;给人以深思和启迪5.围绕中西医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来谈;或者以中国医药学为点生发,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6.C</P&&&&&&[5]&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感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