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英雄成就最高到几级的是谁

贾忠建_百度百科
贾忠健,中国化学会理事,省药学会常务理事,从事天然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研究了百余种西北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得到400多种新化合物,其中12种萜类为新骨架,发现了4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并获德彪-中国癌症基金研究会国际奖。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七五”重大和“六五”、“八五”重点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被SCI引用250余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各三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个人金牛奖,甘肃省高校教书育人奖、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奖等。
贾忠建个人贡献
贾忠建,有机、化学。长期针对中国西北天然资源,开展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出300余种新化合物,发现12种新型的萜类骨架,发掘出40多种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物质。为丰富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学、植物分类学以及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贡献,同时培养了大批有机化学人才。
贾忠建工作经历
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50年9月至1953年7月 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3年9月至1958年7月 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
1958年7月至1959年5月 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
1959年5月至1979年12月 历任兰州大学讲师,有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80年1月至1984年12月 任兰州大学副教授兼天然有机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1月至今 历任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兼天然有机研究室主任。
1990年至今 当选为中国药学会甘肃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1994年至今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二十五届理事会理事。
贾忠建无悔选择
1950年,贾忠建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她发愤读书,常废寝忘食。195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被推荐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当研究生,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邢其毅教授。未名湖畔五年的勤学苦练,她终于掌握了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本领。1958年贾忠建学成之后,导师和校方让她留校任教。可是一年之后,她面临的却是新的选择,因为她的丈夫研究生毕业后先期分配到兰州工作。50年代,兰州、大西北、黄土高原是三个同义语,它告诉人们:这里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北京大学为了解决贾忠建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准备把她的丈夫调到北京。而此时,贾忠建想得却更多、更远:大西北虽然艰苦、落后,但更需要人们去开拓;大西北丰富的植物资源,有待于人们去研究开发。自己是学有机化学的,在那里将更有用武之地。有志青年应当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在创业、开拓中寻求幸福和欢乐。于是,她毅然舍弃了京城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踏上了这片黄土地。她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把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大西北一干就是数十年。
贾忠建诲人不倦
1959年,贾忠建调到兰州。当时兰州的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严冬季节没有暖气供应。但是,为了全面提高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基础课的教学质量,身为教研室主任的贾忠建不畏艰难,带领大家在冰水里清洗堆积多年的旧玻璃器皿,清点和维修仪器;为了编写新的实验讲义,她亲自动手做实验,力求实验数据和结果准确无误;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认真编写教案,并坚持试讲。贾忠建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爱到了师生的交口称誉。
“十年浩劫”之后,贾忠建教学工作的重心转向培养研究生。她认为给研究生授课,教师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应当着重向学生介绍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她经常告诫学生:“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娴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将寸步难行;不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就不可能做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她严格要求学生,不放过任何细节,对论文中的每个数据,她都要仔细核对,每篇论文的修改常达三四个回合;她热情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坚持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发现人才、提携后生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她熟悉每一位同学的特点,今天谈起当年的学生,依然如数家珍……
贾忠建含辛茹苦几十年,培养了大批英才。已经走向社会的34名硕士、25名博士和2名博士后中,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有系主任。他们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科学素养良好,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受到普遍欢迎。1991年贾忠建被评选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贾忠建主要成就
贾忠建成了一个“工作狂”,不停地探索,不断地开拓,没有节假日,常抱病工作,甚至通宵达旦。近20年,她先后承担“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重点项目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数十项研究课题,对中国西北地区特有、丰产、具有重要应用背景的80余种植物的微量和痕量脂溶性、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开创性研究。由于萜、甙、生物碱、黄酮等类化合物往往是植物中的有效(或有毒)成分,贾忠建把它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结合化学反应,分离、鉴定出300余种新化合物,其中12种萜类具有新型的骨架。同时结合药理实验,从天然纯物质中筛选出40多种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物质,解释了部分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理,揭示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主要成果居国际同类工作的先进水平,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
倍半萜、生物碱、黄酮类的研究
研究了菊科风毛菊属、、、垂头菊属等20余种植物(其中有些是或)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了100余种新倍半萜类(分属愈创木型内酯、艾里莫芬烷型内酯、吉马烷型内酯和桉烷型内酯)化合物;首次从自然界发现了2种失碳新骨架二萜内酯。与此同时,运用各种层析(包括手性柱层析)技术和化学反应,成功地拆分了植物体中存在的多种结构极其相似的倍半萜立体异构体,并结合2DNMR技术,确立了它们的立体化学构型;从一种橐吾中分离、鉴定了30多个微量和痕量新倍半萜,取得罕见的分离效果。
研究了大苞雪莲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发现大苞雪莲多糖具有抗衰老、抗疲劳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雪莲生物碱和7种黄酮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其中2种黄酮能明显抑制腹水型肝癌和肉瘤癌细胞的DNA合成,并解释了它们的作用机理。
二萜类的研究
研究了中国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植物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了16个新紫杉烷二萜,确定了它们的立体化学构型。药理实验证实:9种紫杉烷二萜对肝癌、肉瘤、白血病3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构效关系研究揭示了C-13位取代基团的不同决定了该类化合物细胞毒性和抗癌活性的差异。同时发现该类植物中存在一定量的BaccatinⅢ类二萜,为半合成紫杉醇类似物提供了可利用的重要资源。这方面的成果对寻找新的抗癌活性紫杉烷二萜或生物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西北6种大戟属植物中得到了30余种包含多种类型的新二萜酯类,其中4种具有二萜新型骨架;2种属于新型的倍半萜骨架。这种新发现在大戟属植物的研究中实属罕见。生物活性实验显示5种大戟二萜酯类能抑制3种代表性癌细胞的生长。为了研究不同生态环境对化学成分的影响,贾忠建与约旦耶马克大学合作开展地中海地区3种大戟属植物的研究,发现19个新二萜酯,其中1种具有新型碳骨架。
甙类的研究
从棘豆属植物中获得9种新皂甙和1个新甙元;从菝葜中获得9种新甾体皂甙和1个新甙元;从13种马先蒿中获得50余种新甙类(分属苯丙素甙、新木脂素甙、单萜环烯醚甙等)化合物。通过2D NMR、FAB-MS、NOE差谱等分析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结构比较复杂、样品量少且含糖数目较多的甙类的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种甾体皂甙对人宫颈癌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苯丙素甙有较强的抗癌和清除自由基作用,酚羟基数目与抗癌作用和清除自由基能力间有正相关。同时发现苯丙素甙能使损伤的DNA修复,这是非酶性天然产物具有修复能力的首例。中国近期令人点赞的32个成就
导读:1、2000预警机,全世界最先进,领先美国E-3C预警机接近一代
2、最新的北斗差分仪试验成功,精度从10升级到1米,(配合地基增强系统精度将达到厘米级,)拥有短信功能,在这方面超越美国GPS (PS:不是世界第一,但绝对是世界领先)
3、微晶钢(超级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超级钢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其他国家的超级钢尚未走出实验室(性能未必比我们低,但未能实现工业化)。
4、3D打印大型钛合金构件,全世界仅中国一家,中国最近新飞机不断出现,这个功劳很大
5、浙江大学高分
1、2000预警机,全世界最先进,领先美国E-3C预警机接近一代2、最新的北斗差分仪试验成功,精度从10升级到1米,(配合地基增强系统精度将达到厘米级,)拥有短信功能,在这方面超越美国GPS (PS:不是世界第一,但绝对是世界领先)3、微晶钢(超级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超级钢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其他国家的超级钢尚未走出实验室(性能未必比我们低,但未能实现工业化)。4、3D打印大型钛合金构件,全世界仅中国一家,中国最近新飞机不断出现,这个功劳很大5、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制备出了一种0.16毫克/立方厘米的超轻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0.18毫克/立方厘米的纪录,密度小于氢气。6、中国完成世界首次人造生物角膜临床试验7、世界首个存储单光子量子存储器在中国诞生8、中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开放 磁体技术世界顶级9、中国解决量子黑客隐患 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10、中国在世界上首先实现对车辆的雷达三维成像(机载式)11、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12、雷达三维成像技术取得进展 国际上首次实现13、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在沪通过验收 灵感来自章鱼14、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通过验收 中国成唯一能实用化制造国家15、中国JF12激波风洞:试验时间100毫秒三倍于国外16、当然,还有评论中说的量子通讯 ,这量子方面,中国确实走的很快。17、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领导的团队2013年成功使用4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将小鼠的皮肤细胞诱导成全能干细胞并克隆出后代。(邓宏魁团队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替代病毒,大大提高了技术安全性,具有革命性意义。)18、中科大测出量子纠缠速度下限(标志着我国在自由空间量子物理实验领域继续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19、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创造了新世界纪录,这也是目前所有一维纳米材料长度的最高值。20、“天河2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21、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卫教授团队研发出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22、中国首次完成人类单个卵细胞高精度基因组测序可助试管婴儿活产率翻倍23、制成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24、全球首台云计算机“紫云1000”在中国诞生 储存空间85PB25、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看到”氢键26、中国企业发布新一代相变存储芯片 打破美韩核心技术垄断27、中国世界首创制成单原子铱催化剂 用于卫星推进剂28、罗俊院士三十年在山洞搞科研 算出世界最精确万有引力常数29、北京谱仪发现四夸克物质位列美《物理》公布2013年11大成果榜首30、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通过验收 输出功率创国际首例31、中国研制出全球首台商用石墨烯飞秒光纤激光器32、中国实现纳米金属新工艺突破 表层热稳定性提高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2楼3楼6楼5楼传播正能量的好东西啊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全国化学奥赛决赛揭晓 北京队成绩出人意料
栏目:资讯报道 /
编辑:祯儿 /
摘要:近日,2015年第2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出炉,本届化学奥赛决赛,共有6名北京学生拿到金牌,其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大附中、四中等名校,金牌选手有2人来自一所普通中学——北京市育英学校。
12月1日,第2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暨冬令营获奖名单揭晓,北京队的成绩让许多人似乎有些看不懂了。相关内容推荐》》
不是因为总成绩,北京队6金5银1铜的成绩,相比往年不相伯仲,而是因为在北京获奖学生中,出现了让很多人都意料不到的学校面孔。
本届化学奥赛决赛,共有6名北京学生拿到金牌,其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大附中、四中等名校,金牌选手竟有2人来自一所过去很少在这个平台上露脸的普通中学——北京市育英学校。
来自该校的2名参赛同学纪兆延、刘静嘉在本届奥赛决赛中表现非常抢眼,均以特别优异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其中刘静嘉同学是本届国家集训队中唯一的女队员,也是北京队史上首位入围国家集训队的女生,在决赛中,她的实验成绩高居全国第一。两位同学目前均已保送至北京大学,并选择了自己最心仪的专业。据介绍,育英学校入选本届国家集训队的人数并列位居全国第二位。
看到这份成绩单,估计不少人都在琢磨:育英学校的成绩为啥如此突飞猛进?作为一所老牌传统校,曾经一度辉煌的育英学校多年来在中高考和学科竞赛成绩上并不显眼,三年前仍只是一所并不突出的区级示范校。本届化学奥赛决赛成绩,对于这所学校来说,称得上是载入史册的成就,也是一份在全国中学里头都名列前茅的成绩单。
其实,在很多人眼中,育英学校的这份成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当中。过去三年以来,随着北京市特级教师、原十一学校副校长于会祥执掌育校后,在整个管理团队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这所学校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无论从校园环境、硬件资源,还是师资队伍、校风教风和学生社团,都可圈可点。
“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可以改变,而且一定要改变。要让我们相对平凡的学生,获得不平凡的收获。”于会祥校长的这一理念,一定程度可以从该校的中高考成绩得到佐证。
由于实行九年一贯制,育英学校初中校几乎不对外招生,基本上都来自就近入学的学生。如按照中考成绩的学生位次来折算,该校的高考一本率应为40%左右,往年该校一本率长期徘徊在57%左右。然而,去年育校的高考成绩令人刮目相看,高考一本率蹿升至76%,今年再上新台阶,跃升至84%。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年育校中考成绩在原有较好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快速提升,今年该校平均分和优秀率分别位居海淀公办校的第一集团。
除了学生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育英学校的教育能力和加工能力还悄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释放出来。今年全国化学奥赛决赛这份成绩单的确带来了不少“惊艳”之感。
结合高考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育英学校充分利用优势的师资给高一的学生开设创新竞赛类课程:由被誉为“北京化学第一人”的特级教师杨进基执掌化学创新竞赛类课程;由特级教师梁吉锋主持物理创新竞赛课程;由奥赛金牌教练张欣然老师执掌数学创新竞赛类课程;他们带着毕业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著名院校的35名博士、硕士教师共同为学生开发课程并进行专业辅导。
另外,学校依托北大、清华、北师大、首师大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为高一起点的科学实验班的学生量身定做了大学先修理、化、生三个高端实验室。
前几年加盟育英学校的化学特级教师杨进基组建化学兴趣小组,指导竞赛选手,培养青年教师。“不能应试,不要只讲考试题,要把化学学习和竞赛活动作为培养人的途径。”在杨老师的理念引领下,育英学校的化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自主学习、自我规划成为了新的模式,学生在实验室里学化学,在社团活动中学化学。教师惊喜地发现,给学生机会,离开了传统的课堂,学生可以学到的比教师曾经想象的最大程度还要大得多。
今天,育英学校参加化学活动课程的高一学生已经可以轻松地掌握微积分、能斯特方程、解离平衡等一系列大学教材内容,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体系。检测水样硬度、测定电导率、使用光度计这些大学实验项目,对于他们也是拿手好戏。
对于这所在今年化学奥赛中冒出的“黑马”学校,这次或许只是开始,未来更多的“改变”值得期待。
来源:未知 |  | 
北京小升初网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北京小升初领域最具影响力升学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升初网」或「bjxschu」关注
有情怀的小升初生态服务终极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歌坛成就最高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