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李红良教授李玫瑾教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关于马加爵的心理分析报告的帖子。大家看一下!
马加爵心理问卷
( 09:00:59)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前不久,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之后做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的分析报告》。
近日,记者采访了李玫瑾。
他杀人是因为做人太失败
最初我对马加爵的犯罪动机也有错误的判断,也把他归到穷人的自卑上,即由自卑的敏感引发的。但是当我知道他杀害的四个同学当中有三个也是贫困生后,我就觉得用贫困为理由解释不通。
马加爵说,我跟邵瑞杰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想不到他也说我为人不好。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他们在外面宣传我的生活习惯,那么古怪。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
最后一名受害人龚博过生日没请马加爵,别人用此事教育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由此,马才杀害龚。
所以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马加爵自己也讲了,是他做人的失败。
媒体所做的归因是错误的
很多媒体都报道了马加爵说自己做人失败这段话,他最后还说是因为穷,标题几乎都是马加爵的杀人动机,或马加爵的杀人原因。
这个归因是错误的,实际上他做人失败是指他与人交往的失败,而不是贫困导致的失败,但是媒体更多地关注他的贫困背景。
我们与人交往,偶尔和某人不好,这没有关系,如果和大家交往都不好,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自身的问题?而马加爵从不考虑。
他讲道:“他们把我的生活习惯、、隐私都说给别人听,我感觉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可是马加爵这个事发生之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说他有什么怪怪的生活方式。后来警察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穷。
贫穷是一般的社会现象,不能说明个人的行为,马加爵的这个归因也只是他个人认识,并不代表真正客观的结论。
他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
通缉马加爵期间,一位负责追缉的高级警官曾谈道:这个案件的犯罪动机很值得研究。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他既不为财,又很冷静,没有冲动的迹象;从行为方式看,思维逻辑也完全正常。
他的家庭背景基本正常,不属于那种存在明显问题,容易造就“问题少年”的家庭。马加爵智商很高,偏重于理科,他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这意味着,他和某些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
比如,他杀人后居然打开电脑上网,然后睡觉,直到第二天上午,没有害怕与恐惧,没有罪恶感与内疚,之后还做了第二起、第三起,直至第四起。
他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我在问卷中问,你的脾气?他答,多愁善感。我问,你对别人对你的态度是否比较敏感?这个题我设定了5个级别的答案。他选择的是比较敏感。我还问,在上学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是否很紧张?他答,非常紧张。
从他的日记,从他在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内容到他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是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我问他,你心里有事是否愿意找知心朋友说?他答,说不清楚。实际上,他是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这种心理活动内外的不协调,是造成他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他的父亲与母亲在凌晨吵架,15岁的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事件:“……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他平时都是十分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真恨,恨,但我很理智,我控制住杀人的念头,我想无论如何我都很想考上宾中地区班,考上重点大学,迎来新生活,现在毕竟是家事,与我无关。”
从他对父亲的态度中,不难发现导致他现在杀害同学的心理背景。他对吵架极为敏感与愤怒,很容易引起他的杀人冲动。
他的精神一直是孤独的
春节不回家,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在昆明还有一台电脑玩玩,春节是一个人过的,寒假期间也没有出去打工和找工作,直到邵瑞杰他们回来才有人与我交流。”
显然,他不回家并不仅仅是贫困的问题。他认为:即使回家也孤独,不如在学校玩电脑。在他中学的日记扉页上摘抄了一句巴尔扎克的话:“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事实上,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他许多文字或独白留言来看,他即使表述,仍是遮掩的、矛盾的。马加爵的这种言不由衷还表现在最近他写给父亲等亲人的一封信中,一方面他拒绝家属请律师,另一方面他又提到,有辩护他的情况会判无期或减刑的。
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穷,只有在比较的情况下才会痛苦,马加爵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不仅仅他的贫穷不如人家,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理素质不如人家。
他性格内向并不是缺陷,真正决定他缺陷的是他以自我为中心。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他被抓住之后,他要求看看他的通缉令,看的时候他说,没想到我还值20万。显然,在这个时候,他仍然在想,他值20万。他不知道是为谁发的,我们是为那4个那么冤屈的大学生发的。
他是个不吃亏的孩子
马加爵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应该是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家中排行最小,除父母的疼爱外还有两位姐姐的疼爱。加上他学习出色,自小就在家中备受宠爱。我在问卷中问他,小的时候是否经常被人欺负?另外一个问题是,小的时候是否经常欺负别人?他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从没有;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每月一两次。
从这里看出,他是个不吃亏的、基本上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我还问了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做事比较任意,想起来就做?他回答,比较同意。这种家庭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许多心理上存在严重疾病的人,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争吵积累产生仇恨膨胀
我在心理问卷中问他,你与同学的小摩擦多吗?是每天都有?每周都有?还是每个月都有?他回答,一个月要有一两次。至于什么原因他没有说,可见他和同学的摩擦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当与同学为小事争吵积累下来时,就会在他内心产生仇恨的膨胀。这种膨胀被一次激烈的争吵所引爆,在缺乏正确引导,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教育时,他就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实际上这种方式,在他15岁的日记中就已有记载,“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人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也是一致的,于是,以杀人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也就顺理成章。
这个案子从头到尾应该说是个悲剧,如果换一种情境,换一种背景,或者社会对他作出了某种干预,可能就不会发生。
温和外表掩盖心理缺陷
那篇写父母吵架的日记,他用了整整6页纸,他写道,起床之后,本来想和他爸爸打招呼,但他爸爸没理他,于是他写道,“我狠狠地瞪他一眼,但是他没怎么样,我的热血又一次沸腾,都集中到两只手上,力气似乎增强了几十倍,结果我最终没说什么,也不想说什么,只做我的事情,今天的事情真使我难忘,我会报复的。狼的眼光是很吓人的,它代表狼的本性,凶狠,但有时它却不表现出它的本性,到了一定的环境它才表现出来,当这生命即将完结的时候,当它向别人求救的时候,它显得很可怜,很值得同情,但一旦它的性命保住了,它会忘恩负义,它会吃了救命恩人。我也真真正正地遇到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希望人们引以为戒不要上当,不要被误解,被这个外表所迷惑。”
这段话他想说明什么呢?最后他写道,“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地处理掉。”这是他15岁的日记,我觉得他父母吵架的背景,和他打牌与别人吵架的非常相似,虽然不能代表马加爵的全部,但是至少我们不能说他后来杀人的心理问题在以前没有踪影,没有轨迹可寻。相隔9年,这两件事有着完全相同的情绪,都是那种狠的心态。应该说明的是,那个时候,他还不存在因贫困背景导致的自尊问题。
他的人生观是他冷漠的原因
为什么马加爵多愁善感又冷漠生命?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这种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都没有人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
他的大姐在马加爵上中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弟弟心理上有些问题,她问过,但是弟弟没有说。后来马加爵在逃亡期间给姐姐的录音中谈到这个问题。
“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100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老是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这个问题想不通。王菲有一首歌,歌词是:‘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其实,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真的,我现在有些后悔了。以前是钻牛角尖……”
所以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生命的本质原因,这是马加爵犯罪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直到他逃亡,直到他面临通缉与死亡,他才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领悟到人生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还有亲人彼此间的牵挂。
他把钱放在第三位
在云南,我问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他回答,应该成就一番事业。我问,你活着什么东西最重要?他说,第一是快乐,第二是亲情,第三是钱。你看,他把钱放在第三位,这又从一个角度证明贫困不是他的主要犯罪动机,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亲情的重要了。
他只知获取情感不懂付出
既然马加爵情感丰富,他为什么会没有情感体验呢?因为他更多的是获取别人的情感,这个可能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爸爸妈妈非常爱他,他自己也承认,父亲一个指头都没动过他。他还有一些亲戚,都对他非常好,他感受了很多人对他的好,可是他对别人没有做什么,他也没有形成为别人付出的意识和感受。
到了学校之后,他还在敏感地体察别人给了他多少。他总是接受别人的情感,也能记住别人的情感,但他从来没想反过来为别人去做什么,这个心理特点是符合他的家庭背景的。
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我认为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开始有情感反应,知道恐惧了。但是杀人的时候他却连杀三天,第三天还杀了两个人,而且一直睡在那个房间。那个时候他对生命没有一点感觉。
我在问卷中问他,你对你的杀人行为后悔吗?他说,被抓之后尽量不去想后悔,尽量不去想作案的事。他在逃避。
我问,逃亡一生和杀害四个人,二者你认为选择哪个更值得?他回答,我以前没有想过,逃亡的时候想过,觉得自己傻,可以选择吵架就算了,没有必要杀人。
从这点看,他在逃亡期间已经觉得自己错了。只不过他这个认识来得太晚,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他的心理大部分是健康的
我问,谁是你最崇拜的人?他回答,周星驰。这也看出马加爵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通过测试来看,他的心理大部分是健康的,情绪各方面也都正常,只是有些敏感多疑,在公共场合表达是他的弱项。所以现在归结起来,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一个很好的心理指导,或者如果他大姐在他身边,他可能不会犯罪。
我们的教育有一点点失败
我认为这个案件可以揭示出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的缺陷。我在问卷中问他的成功体验。他回答,物理竞赛一等奖,和别人打篮球,考上。我问他个人的爱好有哪些,他说是理科工科。
教育的缺陷在于,我们的教育是不均衡的,只偏重于智力教育,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等方面的教育。
年轻人需要实用的人生知识
我在对他做了和分析以后,真想把这个事情告诉所有和他有同样背景的大学生,一定要好好想想,你活着是什么意义,生命究竟是什么。
我现在很希望把对马加爵心理研究的真相告诉社会,而不要误导,如果把这个问题归到贫困上,不仅仅是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公平,也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而且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一个负面效应。
其次,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独立人生知识课”、“婚姻恋爱课”、“人际交往知识课”、“大学生学习方法课”等,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据中国青年报
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都知道德育重要,但往往做起来往后靠。在教育效果上,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扭转这种现象,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教育部部长日前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都知道德育重要,但往往做起来往后靠。在教育效果上,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较差,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不强。要扭转这种现象,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接受记者专访时,毫不讳言以往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馆藏&11047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她是心理学专家,仅仅是从心里学方面来研究和阐述问题,带有很浓重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的看法。
一个人心理个性的形成,与其所生活的环境和童年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在极度恐惧或其它情况下的自杀心理,也不同于平常。
从事心理分析者,其分析的结论不一定会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就如同弗洛伊德的时代,人们都不理解弗洛伊德一样。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变叫兽的实例,李玫瑾评药加鑫案,成就了一个现实的最好范例。
日本大地震带给的思考
凤凰卫视的新闻,就日本地震提出几个问题:
第一,为何日本能在地震发生前一分钟紧急通知?第二,为何第一时间请求美军援助...
什么叫犯罪?被发现了就叫犯罪;相反,没被发现就不叫犯罪。
不过你有把握没留下丝毫线索么?
如果你没把握,劝你自首,现在满大街都是劝犯罪分子自首的白纸黑字;
...
2011年全国高考的第一天,药家鑫在西安被执行了死刑。三年前的同一天,他也曾站立在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头,为“金榜题名”进行最后的冲刺。同样的时间,同样一座城市,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
我们不妨看看韩国人是怎么保卫独岛的.据一本书上说,日本人在独岛妄图建灯塔等能够证明独岛是日本国土的标志,不料被一群韩国学生赶跑了.后来一位韩国公民独自守卫此岛,...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教授评价中国陆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