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反方观点 s理由如下

辩论赛一直是我们十分喜欢举办的一种大赛,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善意的谎言辩论反方400字作文,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善意的谎言辩论反方400字作文一“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说到谎言,我敢说我们从小到大没有人没说过谎的.是的,人人都说过谎,只是有的谎言是善意的,而有的谎言是恶意的!善意的谎言,它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在撒谎的同时达到善意欺骗时,而不得不编造出来的谎言.善意的谎言辩论反方400字作文二谎言分两种,一种是恶意的,具有欺骗性的,是通过欺骗别人来使自己得到某种利益或弥补某种损失的;而另一种,是善意的,虽然它也同样具有欺骗性,但是,它不会让受骗者蒙受损失,相反,还会使其得到某种东西,可是物质上的,也可是精神上的。我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人物的名字我已经淡忘了,只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医院做体检时发现已经得了白血病,然而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医生和他的家人们一起商量,为了不让这朵刚刚绽开生命之花受到伤害,最终决定还是不告诉他,只说,是一点儿小病,需要住院治疗。还算幸运,不到一个星期就找到了与年轻人骨髓相匹配的人。在骨髓移植手术后,那位小伙子积极治疗,身体一天天康复,终于在两个月后走出了医院。如果当时将病情如实的告诉那个小伙子的话,后果会怎样?他也许会因情绪低落,病情得不到好转而放弃治疗;他也许会受不了严重病情的打击而拒绝治疗;也许&&太多太多的也许证明了医生和他的家人们这么做是对的,同时也证明了世界上正需要这种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让世界变地更加美好!善意的谎言辩论反方400字作文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谎言,我们也常常说“诚实是美德,聪明是财富。”有人说谎言就是谎言没什么善意,恶意之分。但是我们可否想过在中有些善意的谎言比诚实还要美丽的多呢?我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对老夫妇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一直都很快乐。有一天老妇人接到了一封儿子的来信,开心的不得了,急忙叫老伴念给她听,由于这是一封死亡通知书,老爷爷怕老奶奶伤心就编造了一封非常美好的家书,而老爷爷则一直守着这个“不能说的秘密”一直到死的那一天。这个老爷爷的这个善意的谎言给了他老伴幸福快乐的感觉,难道不是吗?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课题叫《唯一的听众》文章里的那个音乐教授在楼后的小树林里与一个音乐白痴偶遇并谎称自己是聋子,每天早晨都准时到树林里等那个音乐白痴,并且默默帮助那个音乐白痴慢慢成长成一个著名小提琴手。你想一想如果音乐教授不撒谎那么那个音乐白痴怎么会有勇气去练习小提琴呢?&&人生中最美丽的谎言,是催人奋进的谎言、是充满善意的谎言、更是诠释着爱的真谛的谎言。说谎的人独自承受着真相所带来的痛苦,却让对方感受着快乐与力量,这善意的谎言难道不是最美丽的谎言吗?善意的谎言辩论反方400字作文四如果在谎言的前面加上善意的,那么我想整个性质都会发生变化。而当我还处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阶段,爸爸给我撒了个善意的谎言,从那一刻起,我发生了变化。记得我5岁那年,爸爸妈妈去外地做生意了,把我寄托在奶奶家。上幼儿园了,奶奶很疼我,天冷,我不想去,奶奶也由着我。所以那时的我很自由。等爸爸妈妈回来,我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习惯了读幼儿班时懒散的我,面对着一下子正规起来的教学方式,就不适应了。老师在上面讲,我却在下面神游。要开了,我爸爸去参加的。回来时,我问爸爸:“老师说我什么了吗?”爸爸说:“老师说我女儿是个认真乖巧的好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我乐了,咦,老师说我有出息呢!第二天,我破天荒地在课堂发言中高高举起了手。从此,胆小的我变得活泼起来了。后来,在爸爸妈妈的谈话中,我才知道那次家长会上,老师是这样说的:“你的孩子胆小,上课老是昏昏欲睡,是不是晚上没睡够,这样下去我怕跟不上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那爸爸不是对我撒了谎吗?可我并不怪爸爸。假如爸爸原原本本把老师的话复述。那当时的我会是这么的呢?我想我会变得更糟吧,所以我要感谢我的爸爸,谢谢您对我的用心。善意的谎言辩论反方400字作文五在我的生活中,有善意的谎言,也有恶意的谎言。最让我难忘的是;煮鸡蛋。记得我10岁生日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很无聊,便叫了几位来家里玩,玩着玩着,我们就玩累了。我脑子一瞬间想了起来;好了,他们都玩了,现在让我大显身手吧。于是我决定煮鸡蛋给同学们吃。我跑去冰箱拿了5个鸡蛋,就去厨房了。我拿起一瓶油往锅里倒,吱吱吱――――,油在锅里跳起舞来了。我把鸡蛋敲碎倒进了锅里。接着,准备放配料,我看到鸡蛋有些白就放了点酱油。又感觉放少了,我就到了半瓶。现在好看多了。我有准备放盐了,我看见盐太小粒了,就换了一个大勺子,捞了3勺。然后我就叫道:“吃鸡蛋了。”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道:“真好吃。”不过表情和他们说的完全相反。我就觉得越来越奇怪了。我也尝了尝。味道简直就像吃.............我也不敢说什么,只是满脸通红。等到爸爸妈妈回来后,我把所有经过告诉了他们爸爸说:“他们只不过是不想让我失望,所以以后,你也要想谈们那样对别人,懂吗?”我和爸爸说:“谢谢,我会这样做的。”现在才让我懂得: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不会对你差。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最近更新: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百科:
48小时热门帖子主题:粟裕是否应该位列元帅之正-反方观点
共&1162&个阅读者&
军号:1456603 工分:15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粟裕是否应该位列元帅之正-反方观点
文章提交者:hxz1199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粟裕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粟裕本该被授予的,后位列之首,许多人为之惋惜,也有人认为理所当然,那么粟裕是否应该位列元帅呢?请看下文,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留下你的观点。正方:1955年军衔的元帅人选,想必各位都知道,原为13人(不算在内,拟为大元帅,与平极)。除了后来的十位元帅外,另三人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后因为众多因素改为10人。元帅的评定,基本在1952年就确定,54年新的军委成员组成实际已经等于公布了元帅名单。如果高岗不出问题,1954年新军委中,很可能有高岗。从元帅的组成来看,资力和渊源是第一位的,如,,,等,战功是第二位的,如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资力相当,再加战功,就涉及到名次先后的问题,如林彪。当然,确定元帅的另一个看不见的因素乃是路线和立场。中国共产党军队成立于1927年。政权建立于1949年。在长达22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军队与前苏共军队最大的区别。列宁则是先有十月革命,先有托洛茨基带着一批不愿打仗的沙皇水兵在彼得堡暴动,隔年2月才有托洛茨基建立的红军和红海军。可后来,在喀琅施塔得造反的恰恰就是十月革命的暴动官兵。因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特点。由此,对党的忠诚(主要是对路线的忠诚),对党内领导人的忠诚,对军衔高低起着的至关重要得因素。军队中高级领导人(元帅级)的个人好恶及感情因素也对下级将领定衔的高低产生了重要影响。粟裕,红军时期的师长,和7军团参谋长(1934年7月),与罗荣桓同级。抗战因战场不同,粟裕先后为支队长,师长。理论上讲,组建新四军。但南方八省健儿东一块,西一块,真要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谈何容易。据说高敬亭被枪毙之前大骂项英,叶挺无耻。加上延安与长江局王明,项英之争,不用说粟裕了,就是叶挺的话,也只能在皖南的新四军军部传达传达,还要看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高兴不高兴。上不了台面,粟大将如何展示才华?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组,八路军部分南下部队归属新四军,粟裕的一师也方开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新四军组建时的约一万人,到抗战后期约十五万人,看似好像新四军有了很大的发展,实际并非如此。在这15万人中,大部分是八路军后来划归新四军系统的。真正的南方八省新四军基本在皖南被消灭。剩余的只有粟裕部(苏中)。其主要将领是叶飞,王必成,陶勇等,而且陶勇本身还是鄂豫皖出来的。1946年以后是粟裕才华横溢的年代。因为历史的原因,华东的部队开始实际由四部分组成:苏中,淮南,鲁中和胶东。粟裕能够调动的只有苏中部队。即便后来中央指定陈,粟统一指挥华东全军时,也多次遭到临沂方面的陈士渠,唐亮(八路军系统),胶东方面的许世友,谭震林(八路军系统)的抵制。以至于陈毅对叶飞说:一纵(叶飞)要是再打不好仗,恐怕在山东连饭都没的吃了。一纵打不好,一则是陈毅瞎指挥;二则,叶飞、向黎玉等人(山东省委)和陈,唐(山东八路兼新四军部)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这点在46年6月至47年初表现的极为突出。整个华东战场初期,真正打得漂亮的只有粟裕从四明山带到华中的部队(王必成陶勇部)和后组建的张震纵队。这期间,叶飞一纵归山东军区负责,几乎捞不到仗打,又受到山东军区的白眼,纵队上下纷纷要求去东北。而陈毅则奔波与临沂和淮南之间,才能有限,指挥又不灵,陈毅的心情可想而知。粟裕在整个华野的威望首建于打掉马励武的整编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这在1947年1月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胜利。也是我军首次基本歼灭国军一个整编师。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无疑是老区,也是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力量最强大的地方。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曾一度想把中国共产党中央从延安迁到淮阴。后由于争夺东北,原由115师发展的山东主力6万部队开到东北,苏北三师黄克城部3万5千亦去东北。(叶飞部原计划也是去东北,后山东军区要求中央将此部留下)。国共在华东争夺的初期,华中部队起了关键作用,这与粟裕的功绩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后来胶东兵团也成了华东的主力。但这是在莱芜战役以后的事。粟裕在华东的威望是一步一步打出来的。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无不惊心动魄。粟裕杰作首推1948年的豫东战役。诚然,粟裕指挥的华东部队也打过几个败仗。尤以南麻战役为代表。但纵观整个解放战争,真正纵横捭阖的大军统帅首当林,粟二人。粟裕没有列为元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说因为粟裕在淮海后期坚持让陈毅担任华野一把手,自己只当代司令,所以没能当上元帅。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我们再看上将中,新四军的比例是如此之少,恐怕原因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粟裕的苏中主力部队中,只有叶飞一人是上将。寻淮洲,粟裕的七军团与方志敏的部队会合后,没能完成任务。方志敏长期是被中央苏区视为流寇式的游击。以后,领导新四军的又是项英。粟裕自1934年至1948年,这14年间与中央领导没有见过一次。可以说粟裕与任何一位中央高级人物都没有密切的关系。这与其军衔的制定和58年遭批而中央无人出头说话也是有关的。58年军委批判粟裕的问题。第一: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期间,对粟裕误解极深。这对55年军衔评定和58年批粟裕有重要影响。第二:彭德怀本身不喜欢粟裕。彭德怀52年回京主持军委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老部下黄克城调来北京,任副总长兼总后部长。以后在54年,黄克城以第三副总长和总后部长身份兼军委秘书长,协助彭总工作,足见彭德怀对粟裕不信任。50年代,军委有四总部:总参,总政,总监和总后。实际上按当时级别,总后比其他三个部低半级。聂荣臻的态度对彭德怀是否有影响,不得而知,但彭德怀不喜欢甚至讨厌粟裕却是事实。58年批粟裕时,彭德怀连什么“你很阴险”诸如此类的话都当着粟裕的面说出来了。第三:58年批军队教条主义。原本是在军委内部,后变成了扩大会议。军委实际负责此事的彭德怀不用说了,还有谭政,黄克城。向林彪汇报会议内容的是黄克城。林彪看到军委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后,才转。实际上,批粟与林无关。第四:文革结束后,军队的冤案都已平反。但唯独58年错批粟裕长期不能平反。为何?批判粟裕的中央小组负责人是邓小平。直到90年代初,张震等粟裕原先的老部下主持军委后,而邓大人此时已淡出政界,聂荣臻,黄克城,谭政都已离世,蒙冤多年的粟裕才得到最终平反。此时粟裕已离开人世10年了。粟裕没能看到这一天。第五:陈毅在批判粟裕时并未替粟裕说公道话。他是在先确定粟裕有错误的前提下,才说粟裕的认错态度较好。这与他对刘伯承的态度有很大区别。军队大多高级将领都有个“山头”,唯独粟裕没有。大致说来,将领可分为三大类型:野战型,参谋型,和野战参谋型。这在中外军史上都有突出的代表。以此来看,林彪,彭德怀,粟裕属于野战型。当然,三人中,客观讲,林,粟更强些。刘伯承,左权当属参谋型。至于说到野战参谋型,大将以上(包括大将)中没有。上将和中将级中有突出代表:刘亚楼上将,李作鹏中将和张震中将。一个优秀的野战型将领未必是个优秀的参谋型将领,反之亦然。说起二战苏军名将,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瓦杜丁等无人不知,他们都是野战型将领。华西列夫斯基则可称为野战参谋型将领。而苏军最优秀的总参谋长却是人们不常提到的安东诺夫大将。此人是典型的参谋将领。1927年至1949年的22年间(除了战死疆场的将领外),军事战术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大浪淘沙,一些20年代,30年代的军队领导除了菜刀,梭镖外依然拿不出新东西,就只能让位与晚辈。这也是很正常的。林彪,粟裕恰恰是大浪淘出的金子。刘亚楼的才能在于将其在苏联所学到的大兵团作战技能完美无缺地用在了辽沈,平津战役。当年东北的一些将领,在林,罗,刘三人中最怕刘亚楼。打不好仗,今天要枪毙这个,明天要处罚那个。进关后,刘亚楼担心以后没有机会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主动向林彪请战。深知刘亚楼的林彪给了他这个机会。天津战役,完美结束。从此,刘亚楼告别陆军。李作鹏在出任四野六纵16师师长前,一直担任参谋工作。一个连也没指挥过。六纵的16师是四野最能打的头等主力师之一,也是最难带的部队。辽西会战,李作鹏(时任六纵副司令兼16师师长),抓住瞬息战机,带领16师和18师堵住廖耀湘兵团。为全歼廖耀湘兵团立下汗马功劳。成为16师历任最受部下拥戴和敬畏的师长。以战绩而言,粟裕理当列位元帅。粟裕不是元帅,但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座丰碑。中立关于粟裕二让司令,似乎没有太多的异议。我来谈谈关于粟当元帅的问题。一、粟迷常为粟不是元帅而不平。我看,粟这个元帅,就是他自己“二让司令”给让掉了。华中军区是1945年10月成立的,1947年1月北撤山东地区后,与山东军区合并。可以说,华中军区司令这个职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标志性职务。1955年授衔时,衡量标准是红军时期职务、抗战时期职务、解放战争时期职务,职务当然以战争结束时算。如果粟1945年接受了华中军区司令员职,他抗战胜利时就是军区司令。但他不接受,只当副司令。华中军区还有一个副司令是张爱萍,换言之,粟裕此时的级别和张爱萍同等。张爱萍因1945年11月破袭津浦路时脑部负重伤,去大连、苏联疗伤,没能参加解放战争。1955年授衔时,有原新四军高级干部向上反映,说张不能授上将,因为没参加解放战争。上面回答:张1945年就是军区副司令了。于是照授上将。可见这个职务很重要。1948年5月,陈毅去中原,毛要粟任司令,粟又让掉了。这样,解放战争结束时,粟仍是一名副司令。如此,他的职务就根本不够元帅了。看看陈毅、刘伯承、林彪、彭德怀,哪个不是正职?如果没有“二让司令”,粟就不一样了。抗战胜利时,他是华中军区司令,解放战争胜利时,他是华东军区司令(有个陈毅怎么摆,再叙),那么,四野有两个元帅,三野也完全可以要求有两个元帅:陈粟。但现在不行了。淮海这么关键性的大战,你华野司令不过是中野副司令,比人家低半级,你有什么话讲?二、粟这“二让司令”,“一让”有文字证据,有粟的电报为证。但二让则只是粟与毛的谈话,并未见任何文字性证据。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毛当时是真的要粟当华野司令,还是看看粟的表态再说?因为陈毅到中原是副司令,明着把陈毅华野司令撤了去中原当副司令,太过分了吧?再说看看当时电报,陈这个中野副司令,在军委电报中一直享受正司令待遇,排在邓政委之前,可见在华东,毛打仗想靠粟,但真正安排职务,还是很费心思。正好粟谦让,解决了毛的一个难题,毛正好让他当“代司令”。但结果粟又丢了一个本钱。如果粟当时说:“蒙主席信任,我一定好好干华野司令政委。”毛还真犯难了呢。但很能毛估计粟会谦让,故和他谈话,等他谦让。三、粟为什么总是谦让?战争年代,谁有本事谁上。上级变下级没什么奇怪。他是因为具有谦虚的美德?还是因为心里无底?觉得自己当正职甩不开?这个我吃不准。但他太谦让了,我真不知是应该赞美还是应该批评才好。-------------------------------------------------------------------------------------------------------------------------------------反方:
没有陈毅,哪来粟裕?陈毅能坐上司令的位置,必有其独到之处。没有陈,就没有粟1.黄桥决战,没得陈毅坐在那里唱空城计稳住韩德勤的各路诸候,别说一个粟裕,十个粟裕,不,十个神仙来也没法打那个仗!用韩德勤的话来说,“他们就是天兵天将,我这么多豆腐渣也把他们撑死了!”换了粟裕作主帅,未必就有这个魄力决定由新四军独立在黄桥打这个仗!其实黄桥决战决胜的重要前提是分化和孤立对手分清主次,战役的具体部署相较而言要退而居其次。而这一点,陈毅的战略眼光、谋略和统战手段是应居主要位置,否则战役具体部署高明与否无从谈起。这种悬殊的力量对比和如此狭窄的战场空间,任何一个军事家都会很为难。可以这么说,没有陈毅,黄桥决战就不成其为黄桥决战,而没有粟裕,这类战役计划还有很多人能够作出来,至少在当时,经历过战役指挥检验的主官能排在粟前面的在新四军就有很多人。而粟独立担当一次战役的军事主官,这是第一次。2.华野解放战争中的好几个大仗是陈毅和作战处的参谋共同策划,尤其是南征北战,是陈最先提出的。打张灵埔是陈粟的共同心愿,粟得到敌情(张冒进)报告陈,陈下的决心,然后和参谋部的人,各纵队首长共同部署的。这些可以见最新出的陈传以及王德(华野作战处副处长,张震是处长)的阵中笔记和和一些老战士回忆录。3.陈是仓促到的山东,手中能够调动的是建制不全的八师,当时陈的想法是集中新四军和山东的部队,集中指挥,但是粟裕的新四军不想到山东,怕吃苦,怕吃面。山东的陈士榘,许世友等不想走。一直到淮阴陷落,战局转化,陈毅才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期间粟裕苏中七战,陈认为是战役胜利,战略不利。4.孟良崮战役陈毅当时身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和党的前委书记,发动孟良崮战役的时候他是出差去了还是养病去了?看看正史上是怎么写的吧:“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45万兵力,组成三个机动兵团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5月11日陈毅获悉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行动突出,遂决定以6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围歼74师。”陈毅还对各主攻纵队司令员说过这句话:“我们打74师是虎口拔牙,好似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孟良崮战役的主帅始终都是陈毅,首功也是算在陈毅头上的,这是官方一贯的说法,粟裕具体的工作是做得比较多,但也不能贪天功为己功(这仅是某些人的说法,粟裕将军可从来没这么看),说孟良崮战役跟陈毅没有关系吧?5.打济南,许不听指挥,还要毛下命令给许。打74师,粟在战役最紧张的时候,竟然指挥不动部下!需要压阵指挥的陈在后方下命令,斥责不听话的战地司令,最后在战争的紧要关头,陈亲上前线。按照叶,王的回忆,这一仗的胜利和陈能够即使鼓舞士气,大气魄有很大的关系。这说明粟是个好参谋,但没有威信,不是统帅人才。6.粟裕打过一些胜仗,但也打过不少败仗,涟水之战胜了吗?南麻,临朐等大败仗是谁指挥的?月埔,金门之战胜了吗?7.陈出题目,放手让粟作战役指挥,叶飞回忆说,陈放手并不是不管,黄桥决战打了两次,陈本来计划一战见分晓,因为粟叶不听陈的战役安排,错过良机,战后陈大发雷霆。鲁南战役的地址选择是陈确定的,这样国民党的机械化部队在泥泞中没法发挥,陈是从地名推测当地历史上是湖泊;南征北战,陈作诗教南线阻击部队传唱以迷惑敌人。.8.战争年代面临生死考验,并非处处按资排辈,陈能坐上司令的位置,必有其独到之处。没有陈,就没有粟。军事指挥员的成长有个过程,粟裕在解放战争有过具有眼光的建议,但也有过短视的时候.比如华中与山东在战略重点问题的争议上,他在战略设计上就很明显地表现出不如陈毅。军事指挥才能并不是单指能够具体策划战役战术行动,否则就不需要司令部分工了。主官的作用就是能够将下属的设想与谋略化为自己的决心,或者指导下属将自己的设想化为具体的军事计划,这本身就是一种军事指挥才能。试问如果黄桥打败了,是陈毅担责任还是粟裕担责任?毫无疑问,胜败的最大责任就在主官陈毅那里!现在有人贬低陈毅,抬高粟裕是对历史的歪曲。实际上以粟裕的才能和资历排在大将首位已经是破格了!粟裕评大将是完全正确的粟派总对粟未挂帅而不平,实际上是因为知识不足,1955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以国家法律的名义,庄严,神圣,明确地规定了国家元帅的授予标准,原文为“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对比这个条件,粟裕显然不够元帅资格。首先,看前一个条件,“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粟不是1927年三大起义的领导者,也不是起义军的高级干部,红军初建时期也不是红军的高级干部,不满足第一个条件,第二,后一个条件,“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这个条件粟也不满足,他只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担任一个战略区的领导,还是代理的,红军时期他只是师长,抗日时期只是新四军的一个师长,都不是独当一面的领导,所以,他评元帅是没有足够法律依据的。关于他的功劳大,应该评帅也是不全面的,评价一个人的功劳不能只看某一个时期,某一方面,应该综合全面的分析,粟的功劳主要集中在解放战争中,抗日战争中的功劳也不小,刘《少》奇说过,“粟的1师是新四军中功劳最大的”,但放在全国比就不是很突出了。更关键的是他在红军时期缺少大功。10帅在红军时期的功劳都是粟根本不能比的。创业时期的功劳含金量是最高的,这是很明白的道理。另一点,粟缺少在改变全局的过程中的决定性,关键性功劳,即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举例说明,徐海东长期休息,也是大将,凭什么,就一个大功,当年和刘志丹会师,巩固并扩大了陕北红军和根据地,要是没有陕北红军和根据地,长征不知要何时结束,可能还是石达开第二,再比如叶帅及时报告张国涛要做掉毛周等人,让毛周等人捡了命,这也是超级功劳,俗话说功高莫过救驾。再比如刘邓进大别山,完全是在蒋的肚脐眼上插了一把刀,蒋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虽然最后是粟把蒋砍的四分五裂,但最重要的还是刘邓那一刀。还有一点,三野的虎头蛇尾也让粟很没面子,上海受挫还好说,金门惨败就无法挽回了,粟辞帅也可能有这个原因。当然,粟不应该评帅,但林更不应该评帅,八年抗日他休息了七年半,就这一条就不能评,更不要说德才均不如粟了,林当帅有一半原因是和毛的私人关系好。10帅中真正得毛信任的只有林罗,罗是唯一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帅,而林是第一个在党内斗争中公开向毛效忠的红军高级领导,那还是在井冈山时。要说10帅谁功劳最大,我说是贺帅,很简单,没贺就没南昌起义,没南昌起义就没有解放军,没解放军就没今天的一切,归根结底是贺帅参加南昌起义,谁要是反对我的说法就请假设一下,贺帅在南昌起义前突然投奔国民党军会怎么样,中国历史就完全改变了。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军队将领为什么只有10个?这究竟是刻意的安排,还是人为的巧合?粟裕是否有资格进入这十人名单,或是格外开恩授予他元帅衔,从而达到十一帅?愚以为有资格被授予元帅衔的有十几人,在其中诸人辞帅后,有资格领元帅衔的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人,而粟裕则不在有可能被授元帅衔的行列。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组成了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任副主席,贺龙、刘伯承、陈毅、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高岗、粟裕、张云逸、邓小平、李先念、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罗瑞卿、萨镇冰、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龙云、刘斐为委员,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机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称不再使用;1951年11月,增补林彪、高岗为副主席。在这份建国后最早的军委名单中,粟裕的排名去到了第15名,除去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不可能被授衔的国民党元老程潜及后来反党的高岗这五人,粟裕排名第十。于是粟派认为依据这份名单,粟裕可授元帅。不过大家可能忽略了罗荣桓,能不能因为罗不在名单于是就说粟裕此时的排名要高于罗呢?其实不然,罗帅未入选的原因无它,唯身体二字:罗由于长期的劳累已于49年赴苏联治疗(据说肝,肾,胃均有问题),党中央为了让其专心养病以暂停其工作及部分职务。罗康复后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参与评衔工作以及元帅排名第7无不说明罗的地位及威望不是粟所能比拟的。二、1952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发出《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以下简称《等级指示》),明令人民解放军全军评定统一的军队级别,建立干部等级制度,以在物质待遇方面实行薪金制度,取代供给制度,亦为其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基础。在《等级指示》确定的共分为23级的军队级别中,最高级别为第1级军委主席副主席级,第2级为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第3级为军委委员级,第4级为正兵团级,……在《部队及领导干部评级幅度》(以下简称《幅度》)中,有正兵团级以下各级别评定标准、幅度,但没有正兵团级以上的军委委员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军委主席副主席级的评定标准;仅有一条标准涉及军委委员级,即"个别资深的(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得评为军委委员级"。与军委发出《等级指示》同时,政务院亦于1952年3月颁发依军队级别而定的军队干部津贴标准,其中2等1级为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2等2级为军委委员,在此,军委委员级实际相当于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级,军委委员级对应的职务是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附军级的1,2,3级名单根据52年评定的等级:一等:军委正副主席1级二等:大军区司令政委1级三等:军委委员1级“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林彪、高岗、程潜,54年加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大军区司令政委级六大军区司令政委是高岗、陈毅、饶漱石、林彪、叶剑英、罗荣桓、彭德怀、习仲勋、贺龙、邓小平、聂荣臻、薄一波。军委委员级前面人员除薄一波外都是军委委员,还有粟裕(总参第二副参谋长)、张云逸、李先念、邓子恢、罗瑞卿、徐海东和张治中、傅作义等起义将领。在这份名单中可看出,粟裕此时的军级只是三等一级,甚至不及高岗,饶漱石,习仲勋,薄一波。地位与49年公布的军委名单来说,下降了一大步,可以说粟被评为元帅的可能性小了很多!三、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从而不再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国防委员会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为副主席(注意后来的10大元帅及可能被授元帅衔的邓小平全部为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由于已经彻底脱离军队转在中央工作故不再在军队挂职),于学忠,粟裕等81人为委员。由于国防委员会是咨询性质的机构,不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为加强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军委(55年授元帅人员名单均是新军委委员),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12人组成,毛泽东任主席。请注意,这次组会周恩来(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刘少奇(时任人大委员长)已不在军委,国民党过来的也已不在列。粟裕也没进军委。而这届军委的排名恰恰是一年后被评为帅的十人的排名(毛邓拿掉),一年后评衔时,中央决定军委主席毛泽东授大元帅军衔,军委委员一律授元帅军衔。毛为大元帅,其余十一人为元帅,由此推看,有传所谓的"预谋"是否在1954年就开始发起,有网友说毛找楚青说话暗示等等,是否在54年就发生了。起码有一条是肯定的:中央没有规定只评十个帅。而是军委委员一律评帅,在这里也许有人要问邓小平入选了54年的军委名单,为什么没有被授元帅衔?事实上日,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等奉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之命,给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正式报告称:"关于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问题,中央已决定现任军委委员之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十一同志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特呈请国务院转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理授予军衔的法律手续。由于毛泽东本人的态度,大元帅军衔后来未授;同时,毛主席建议,至地方或中央工作的同志就不要受军衔了。邓小平时以由西南局第一书记升为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并在不久后被委以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等重任,故邓的元帅衔没有授(其实邓的元帅服已经做好),这是题外话了。至此在被比喻为可授元帅军衔前奏的人员名单中两次落选,粟裕被授元帅衔的希望彻底断送。四、粟裕始终没有被作为可能的元帅人选,那么粟裕是否够的上评元帅的资格呢?评定军衔中规定元帅必需满足:1.军队的创始人缔造者(也就是说必须是南昌起义团以上职务)/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2.红军时期军委委员/军委高级领导人/方面军总指挥,政委。3.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委员/军委高级领导人/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参谋长/新四军军长,副军长/八路军各师师长,政委。4.解放战争时期军委委员/军委高级领导人/五大野战军司令员;政委。对于必需符合的条件粟只与第4条最后一项接近:解放战争五大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粟曾短期的任华野代司令和代政委,可不是解放战争时期军委委员)。在这里粟派也许要说林彪,罗荣桓不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不符合第一条,所以也没有资格入选。其实林罗入选有三大理由:第一个理由是除了第一点存在争议外,林罗完全符合其他三个条件。第二林彪,罗荣桓虽然不是南昌起义领导人,不过却做为主要负责人开创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及大半个东北。第三是林罗的历史地位,林彪从18岁开始到身亡之前在军队系统中除了副统帅从未担任过副职,49年之前也是以职业军人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加上的确战功赫赫,所以他在元帅中排名第几,也就代表了职业军人在毛的心目中排名第几;以此类推,作为军队政工系的代表,罗也注定要在元帅中占一席之地。五、粟裕军事生涯的几点软肋也成为阻挨其有可能被评为元帅的“硬伤”,如从未上过军校,担任过毛的警卫连连长,没有参加长征,14年未与毛泽东党中央见过面,又是唯一一个未能完成战略任务(解放台湾)的野战军司令员。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大将,这才是最合适粟裕的军衔!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粟裕是否应该位列元帅之正-反方观点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16486 头衔:苏北起义党代表 工分:33576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否?分析的较全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7823 工分:80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就战功而言,粟授元帅毫无问题。华西列夫斯基在卫国战争开始时仅是少将,2年即晋升元帅。战争是万物之灵之间的较量,很难想象华野实际统帅不够元帅条件;2。有些华野将领对粟不服气也正常。因为像许世友等红军时期即任军长。实际上毛主席也看出来,所以让粟任主帅。职务一摆正,将军们也立刻摆平了。豫东、济南、淮海连战皆捷;3。有些人对罗帅觉得不服,实际上我觉得罗帅功劳极大。山东根据地和东北野战军的底子都是由抗战时罗帅领导山东军民打下的;4。我觉得55年授勋有点死板,既然授,够资格就授。像周、邓、粟等授个元帅有什么不可。不一定卡在“十”上。再搞个“云台28将”岂不皆大欢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条记录]&分页:
&对粟裕是否应该位列元帅之正-反方观点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说什么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