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活动判断水的多少的课程步骤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精品PPT】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精品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05|
上传日期: 06:42: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精品PPT】
官方公共微信[专家讲座]喻伯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
当前位置:&&&&&&&&&
[专家讲座]喻伯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
发表日期:
&[字体显示:&&]
&[] &[]&&[]
喻伯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回眸
一、关于科学课程标准
以研究的眼光阅读课程标准
l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育理念?
l有哪些值得研讨的问题?
l有哪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过程: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掀开了科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2004年,教育部组织了专家组,对颁布的课标进行修订。
2006年,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重新对各科课标进行修订。
2008年6月,新修订的小学科学课标征求意见,见http://www./
2008年12月,完成课标修订。
(虽然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说了一二年级要恢复科学课,但是有难度,因为没有课时量,)&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1.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3.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生命世界。四、物质世界。五、地球与宇宙。)
4.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五、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六、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
附录:(一、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二、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三、案例)&
小调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你影响最深刻的是哪三个关键词?
本班调查结果:全班共43人。——探究(42人)、合作(18)、科学素养(12)、主体(8)、科学概念(6)、能力(3)、质疑(3)创新(3人)、科学态度(3)、经历(2)、兴趣(2)、评价(2)、思维(1人)、开放性(1)、习惯(1)、
集中关注的三个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自主合作&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现行小学科学标准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修订后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注:“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是同一个意思。地位在逐渐提高)
请讨论:你认为科学素养指的是什么?
本班调查结果:一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一定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思维习惯、质疑的精神、合作的能力……&
了解:米勒的公众科学素养的标准的三个方面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如基本词汇和概念。
(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3)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影响的理解。&
课标给我们留下哪些深刻的思想?
班内学生回答: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多元化的评价;用教材教教;教师的角色;跟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活动。……
给我留下的深刻思想:
(1)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
(2)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5)以探究为核心,进行探究式教学。
(6)“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7)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二、关于科学本质
(一)什么是科学本质?
现在有二十几种说法。原来的《自然》大纲、《常识》纲要为什么不提出让学生领悟科学本质?怎样在课堂上让学生领悟科学本质?
1.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科学是讲求实证的——可证实的、可证伪的、可重复、可检验
(2)科学是符合逻辑的——可推理的
(3)科学是有局限性的——可发展的&
(1)光线能弯曲吗?
●学生的角度:不能弯曲。●爱恩斯坦:光线通过大质量的天体的时候,会发生偏转甚至弯曲。●这个观点正确吗?当时的人们非常怀疑。●怎么办?实证检验!(如:在日食时验证光线是否偏转)&
(2)为什么飞碟得不到科学界的认可?
因为它经不起检验!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3)为什么常温核试验得不到承认?
因为没有第二个科学家做成功实验!&
3. 科学本质中最重要的一条:实证与逻辑是紧密联系的
●证据是事实,提供客观事实非常重要;●要运用好证据,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用逻辑把证据组合起来,才能形成。&
4. 举例:逻辑的力量——重庆公交车燃烧事件
据报道(6月5日):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不排除人为破坏
公交车是自燃吗?(6月7日):●据新华社电成都市交委主任胡庆汉在5日深夜至6日凌晨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结论需要调查组调查论证。●胡庆汉说:“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一是没有发现有明显的油漏在地面的现象;二是事故车发动机里橡皮的传输带还完好无损;三是油箱里还有107升柴油,剩余的柴油和它加油的状况、加油后运行的里程、需要的油耗数字是吻合的。●应该说我们从现场情况初步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现在要说是自燃、机械故障,不能下这个结论。&
后续报道(6月8日):●在公安部消防、交通、刑侦等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对事故现场及车辆进行了多次反复勘验。●在燃烧公交车周围未发现爆炸抛出物,车辆底盘等部位基本完好,车辆未发现有爆炸痕迹;出事车辆拖离现场后,地面无炸点、炸坑。●对车内燃烧残留物进行了检查,未发现雷管、电池等爆炸装置碎片。()
初步结论:●在已完成的检验中,在车厢内残留物中多处检出汽油成分,其它大部分均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乙烯等材料。●同时,进行了试纸擦拭、炸药探测器分析,均未发现有机炸药成分。●何建生说,事故公交车是柴油车,综上所述,有人携带易燃物品——汽油上车,不排除过失或故意引发燃烧,但可以排除爆炸引发燃烧。&
质疑的声音:●装汽油的器物哪去了?汽油的残留物能检出,器物难到就就不能检出?物证呢? ●请解释:汽油燃烧后的残留物和柴油燃烧后的残留物有何区别?●怎么听不到幸存者的描述?●我想知道调查组技术组是怎么调查出来有人携带汽油的,是有物证还是有人证?●回避了公交车改烧液化气的问题。&
5. 质疑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第五公设的启示: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他平行——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有几个人不相信——最后创立了非欧几何学——黎曼几何学&
(二)科学本质与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并不只是传授科学知识;
●很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获取的过程,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领会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思想。
●小学科学课如何体现科学本质的特点?
小学科学课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培养:
&(1)实证意识:讲求证据、实事求是
&(2)逻辑思维:符合逻辑的思考
&(3)质疑精神:能够提出独特的观点
在科学课中,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最终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1.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以证据说话,是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开始。
●证据从何而来?一般来自观察和实验。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蜗牛会吃纸吗?
●具有实证意识的人,不会轻易、贸然下结论。&
理性思维的人注重证据。举例:胳膊比不过大腿?——不见得!&
举例:阿基米德“死光”实验结果无效
●古罗马人驾船大举侵略叙拉古,当时叙拉古城的青壮年们不在,城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大家都吓坏了,于是来找阿基米德,要他想办法把敌人赶跑。阿基米德走上城墙观望,他首先发现今天的阳光格外强烈,照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又看见罗马人的战船越来越近,而船上的风帆好象不久前刚上过油的样子,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于是他灵机一动,高兴地说:“有办法了!”然后阿基米德叫大家都回家拿来镜子,高举过头顶,要大家用千万面镜子把阳光集中反射到一个点--敌船的风帆上.于是就在敌船要靠近西西里岛时,一道光柱从岸边射来,罗马人的船顿时烈焰升腾,罗马人成了太阳能“死光”最早的牺牲品。
●模拟结果: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用铜和玻璃制作一排总面积27平方米的大镜子,进行两次试验。第一次,他们尝试烧毁45米外的渔船,最终却只能够让渔船的木头冒烟,没有火苗。他们接着移动渔船,让它跟这排镜子的距离,拉近至22.5米,结果这次木船燃起小火焰,但是很快就熄灭了。
●结果说明了什么?&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利用重庆公交车燃烧事件,可以出一道题目:给学生事件材料,运用证据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
数学题目中,经常培养、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例题:如果:25 x =2000,80 y =2000;求1/x+1/y的值.&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鼓面、皮筋、钢尺发出声的时候都在振动。
如果这时候就肯定的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就有逻辑上的漏洞。
因为不完全归纳法不能证明全称判断的命题。&
怎样让学生信服?
继续增加证据和逻辑说服力。
感受音叉的振动,观察音叉的振动。
证明一些物体的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如:桌子发声时振动了吗?说话声又是什么在振动?
思考:使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不振动能发出声音吗?&
一个值得思考的笑话
某日,老师想测试一位学生的智商,问:“树上有10只鸟,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是无声手枪打的?不是!
那么声音是很响的了?80—100分贝!
这个城市打鸟不违法吗?不违法!
您肯定打中了?肯定!
师:你只要回答我还剩下几只鸟就可以了,OK?
生:OK!这群鸟是不是聋子?不是!
是不是装在笼子里面?没有!
有没有傻鸟?没有!
有没有饿得飞不动的鸟?也没有!
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的头上冒出了汗水。
学生继续问道:算不算怀孕的小鸟?不算!
会不会一枪打中2只鸟?不会!
那好,学生满怀信心地说,如果打死的鸟挂在树上,那么就剩下一只;如果打死的鸟掉下来了,一只也没剩下。
老师:……
一个思维严密的学生,假如我们真的碰到了这样的学生,会怎样对待?&
3. 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
举例1: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综上所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真的没有冷胀的东西吗?
师:是啊,你举个例子。
生:水结冰后,能把瓶子涨破,说明水会冷胀。
举例2:世界上真的有两片相同的叶吗
书本上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但是学生不相信这样的结论。
学生提出来要找许许多多的叶子来验证!
老师满足了学生的愿望,跟孩子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最后真的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叶。
老师的疑惑:为了得到这个结论,花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值得吗?
这个结论的意义:●这个结论是属于孩子们的真正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所蕴含的价值远远超过知识!●这个结论包含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这个结论保护了孩子的科学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科学本质与理性思维
●理解科学本质,领悟科学本质,会促进一个人的理性思维
●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本质(一位局长的感言:科学课程给我留下的最重要的成果是理性思维的形成。)&
三、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活动。●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
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整理信息→思考结论→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实际上没有一定的程式,有些过程可以省略)&
请讨论:你对探究是怎样理解的?课程标准所附的“鸡瘟的案例”,它属于科学探究吗?&
科学探究案例
去年夏初,我们这里流行鸡瘟,蛋鸡大量死亡。我家一窝鸡突然也有几只染上了鸡瘟。爸爸 到兽医站买回20多元治鸡瘟的药,但给鸡喂后效果不佳,结果我家也死了10只鸡。爸爸妈妈担心一窝鸡都会染上鸡瘟,愁眉不展。
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鸡群中有几只鸡特别有精神,一点儿也不打蔫。(提出问题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暗下决心认真观察其中的究竟。
从这天起,每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寻找这几只鸡,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只是这几 只鸡经常远离鸡群,跑到邻家的菜地去觅食。我发现韭菜畦里的土松松的,并且有些小窝窝,仿佛鸡在那里钻过,而韭菜却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有鸡啄过的痕迹。难道韭菜对预防和治疗鸡瘟有作用?(假设和预测)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做试验。首先选两只病鸡作为试验对象,从菜园里割回一小把韭菜,把韭菜捣烂撮成豌豆般大小、鸡刚好能够吞下的丸,一天分早、中、晚3次定时定量(每次3丸)给两只病鸡喂药。(制定计划)
开始几天,鸡的病状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早上,我又给鸡喂药,发现鸡略微有了一些精神,好像有了食欲,我忙抓来一把小米,它们能啄上十几下,这坚定了我试验的信心。我按前3天的方法继续喂上3天,奇迹果然出现了,病鸡竟活泼起来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的准确程度,我把3 只病鸡和3只无病鸡分别进行笼养试验,并做好了病鸡观察记录:
(搜集整理信息)
我根据鸡的病情定量喂药,结果病鸡痊愈了。这说明韭菜确实能防治鸡瘟。(思考与结论)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晓了,乡亲们都按我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应用并进一步验证)&
科学探究教学的5个要素
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萃取几个典型要素:(1)问题的提出与聚焦。(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与获得证据。(4)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5)交流与表达。这5个要素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
探究式教学是怎样的?
●非灌输式的。●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历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问题和证据建构概念的&
怎样进行探究式教学?——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探究的过程。
探究的时间。
探究的材料。有材料操作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获得预想的结果。
探究的习惯。&
探究教学的材料
教材包括材料。一套好的材料可以促成一节好课。一套好的材料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材料是教材中最重要部分。&
探究教学的时间分配
教师与学生的占用时间分配
理想的分配方式:教师一半,学生一半
教师占少数,学生占多数&
四、处理好一些关系
课堂教学的主体
请讨论:课堂教学中,谁是主体?请用证据说明。 
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处理好一些关系
处理好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
讨论:怎样处理好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
对课程标准的评价
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对你的教学产生了影响?
你认为课程标准对我们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你期望修订的课程标准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
再次阅读课程标准;带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去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
五、上好科学课的几个建议
(一)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从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入手。
阅读科学史的书籍,科学哲学的书籍《大学科学读本》《科学技术史概论》《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探索者丛书》等。
要博学多识,补补初、高中的科学知识。&
书籍很多,博览群书很重要。
我的建议:读透其中一本著作。
(二)落实教学常规,把住底线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
如: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
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内涵;
研读教材,处理好教科书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研读教材,把教材上的实验先做一遍。&
科学课的底线是什么?——开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上研究课(模仿着上好几节课)
深入分析一节课,解剖麻雀;
学习优秀的课例,分析课例的优点;
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
根据自己的学生改进教学;
模仿是一条提高教学水平的捷径。
(四)关注课改动态,积极上网络学习。(畅游网络)
浙江小学科学网
论坛:/bbs/
QQ群:514698,,2684830
与大家共勉:
让我们共同上好科学课:把一件平常的事情做精彩,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摘自浙江小学科学网,赖小平推荐)
&【】&【】&【】
主办:上杭教师进修学校
承办: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号 E-Mail:jsjxxx@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233小学手机客户端下载观看离线课程
客户端二维码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2、扫描二维码,用手机Web看视频课程
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来源:233网校日|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认真、愉快,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尝试。现在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享。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主动学习 :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科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2.、我们应更多的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 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科学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3.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科学课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4.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氛围,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二、要有强烈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有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有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至于原来我们特别关注的知识,它只是用来整理的其中一个目标,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或主要目标。如:科学三上年级的《我的大树》一课教学中不是追求学生对大树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观察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汇报交流等等。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的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法知道大树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大树……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自己观察的大树有了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形成了。 因此,在科学课堂上要有强烈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意识,没有目标意识或目标偏失的课就是没有质量的课。
  三、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要重视教学设计在实施中的合理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活动性特点的比较综合的新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活动化的处理,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关联的活动组合。上课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活动组织和指导工作,根据探究价值的大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并在多向互动中培养学生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素养。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因此,科学课堂教学是一项灵活性比较大的工作,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
  四、要体现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
  针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科学课要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活动的量和质这三对关系是否和谐。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的关系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尊重孩子的学习意愿和教师控制教学进程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孩子做出的回答、选择以及结果、结论,而学生的活动往往非教师所能控制,因此任意性的学生主体作用将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引向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引领必不可少。但引得多了,学生主体就淡化了,引得少了,学习效率就下降了。本人认为:教师在处理这对关系时要承认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即教师是在学生主体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及时介入、及时提炼,做到心中有谱;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的关系表现在:趣味性的活动不一定具有探究性,而探究性的活动也不一定具有趣味性,两者往往不可兼得。本人认为:教师在处理这对关系时要从学生的特点、生活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考虑,允许学生探究生成性的大家都兴趣的又有价值的问题。至于事先考虑好的问题,教师应根据需要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探究。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把课内的多种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延伸到课外,做到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统一;活动的量和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活动的结构及内涵的研究上。科学课就是有一个个有关联的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好的结构不但能使活动达到好的效果。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根据目标和内容,结合小学生对新奇事物具有好探究的心理特征,运用音响、幻灯、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有意指导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致富经》等电视栏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有关植物的根、茎、叶和动物方面的一些内容时,又把这方面的内容制成幻灯片,学生的学习由原来书中的抽象讲解,变得栩栩如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起来也轻松、愉快。
  六、要重实验操作、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强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实验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知识性。做好一个演示实验会比抽象笼统讲解更具体、更有吸引力,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时都精力集中,甚至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如《浮力》的教学,我们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水槽,手中拿一木块,问学生:将木块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呢?学生有不同的说法,都纷纷说出自己的结论。当我们演示时,学生聚精会神地观察,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对或错,这样学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几个学生上来演示,用手向下按木块,说说手有什么感觉,这时我们告诉学生这种向上推的力就是浮力。再让学生想想,如果把铁块放在水中又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沉下水底)是不是下沉的铁块就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学生思考后,我们再演示。用测力计先测出钩码的重量,记录下数据,然后将钩码放入水中,再看此时测力计的数据有什么变化, 得出数据,既真实、又可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由于学生参与其中,记忆深刻,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七、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求知欲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 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动力。好奇心则是求知的大门。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着手,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课前,我们有意把一个乒乓球弄瘪,课堂上,我们向学生求教:“老师刚才打球时,不小心把球弄瘪了,谁能帮老师修复一下。”这时有几个同学说:“老师,你把球放在杯子里,再倒点热水,球就会鼓起来。”有的同学说会不会哟?这时,我就找个同学按他说的方法做。等球鼓起来,教室里一片欢呼声。我们就抓住时机问:这是什么原理呢?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好吗?学生一下子都活跃起来了。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要加以保护,不能因学生的想法幼稚而嘲笑、斥责。教学中,无论学生思维成就的大小,都要给予鼓励。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充分挖掘科学的教育功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资料由编辑整理上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500¥1200
¥500¥1200
¥880¥240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下载 718 次
扫一扫下载APP
微信公众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
湘ICP备号&&|
版权所有(C)3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