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全球灾难,人类有哪些辐射避难所 灾难蔓延可以去

研究的合作者、华盛顿大学的克里斯蒂安·西德尔在南极洲附近采集化石。
  “南极科布尼西亚兽”是一种生活于二叠纪晚期的食草哺乳动物。最近,一些古生物学家从一些南极化石中确认出它们的存在。二叠纪晚期是地球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大灭绝时期,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变绵延了几百万年。而新确认的化石则显示,南极洲在那次气候灾难中充当了动物的最后避难所,保护了将近1/3陆地生物的生存。
  很多座火山一齐爆发,岩浆滚出来,从火山口一直流淌到海边;海啸翻腾,地球上的温度剧烈上升,仿佛一只快要烧开的水壶,马上就要发出那种尖利而急促的巨响来;地表开始崩裂,分散在海洋各处的大陆慢慢向中心合拢;各种有毒气体迅速被释放出来,空气中充满了甲烷和二氧化碳。顷刻间,所有生物走到了灭绝的边缘。
  这是真实发生过的气候灾难。电影《2012》能拍得如此动人心魄,除了高科技特效外,大约也得益于古生物学家和古地质学家为他们提供的“素材”。在地球的历史上,曾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则是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一次。大约70%的陆地生物和90%的海洋生物,在那次气候灾难中灭绝。经过那次大灭绝灾难之后,差不多历经了3000万年,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才得以恢复完全。
  至今研究者还不能说清,那样的生物大灭绝是如何发生的,但是有一点基本已形成共识,根据古地质学家在各处发掘的化石显示,二叠纪末期的气候大灾变,正是发生在一个地球最暖的周期中。
  但是仍有一些动物在那次史前的全球变暖灾难中幸存了下来。没有钢铁诺亚方舟,一些动物凭本能找到了栖息地,保全了生命,直到生机重新在地球上活泛起来。12月,德国权威杂志《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en)上刊登了一项最新的发现:在那次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灾难中,南极洲充当了一些动物的避难所,保护它们,直到生物进化的链条,从它们那里重新接续起来。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30秒后自动关闭
纸质避难所 灾难中送去尊重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Copyright (C)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剧集: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灾难到来 市民是否摇号才能进入避难所_随笔杂谈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灾难到来 市民是否摇号才能进入避难所
  王则楚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所造成的巨大灾难之后,不少广州市民会问,像广州这样一个城市,如果也面临如此巨大的灾难,会如何呢?从现在的资料看,这事还真不让人乐观,起码,最基本的避难场所,就远远不能满足危急时刻的需要。
  根据媒体报道,到现在为止,广州市民可以选择的地震避难场所有5处,分别是海珠的晓港公园、天河的东风公园、荔湾的陈家祠广场、番禺南区公园、增城广场。总共可以容纳20万余人,而在建的还有2个,分别是花都广场和黄埔体育中心,建成后可以容纳30万人避难,也就是说,所有已建在建的避难所加起来,一旦广州遭遇地震,50万人有避难之地。可是今天广州人口是多少呢?1400万。1400万人口的城市,一旦有灾难发生,是不是要摇号来决定究竟谁才能够进入避难所避难呢?
  笔者有在华南建设学院抗震实验室工作的经历,深感整个社会对抗震的认识是远远滞后。实际上,30层以上的楼房都应该进行抗震的模型试验,但是这些呼吁基本没有结果。而广州的建筑密度已经难以让抗震避灾得以实现,设想一下,在高楼林立的天河、珠江新城,在那些猎德、林和一样的空中城中村,一旦来个破坏性大的强烈地震,高楼都来个“楼歪歪”,我们还能找到一块不被高楼压到、可以逃难安身的空地吗?
  频发的地震灾难让日本人民养成了应对地震灾害的理性习惯,是一代又一代的不断进行的抗震救灾教育使他们得到应有的训练,是不断的钻研使他们有了最先进的地震预报,做到了提前一分钟的警报,是他们在建筑设计里不惜工本把抗震的设施附加上去,这些民族的素质培养,这远非一日之工的努力,而对比他们,我们做的实在是不怎么样。曾经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许多的中国家庭是没有买灭火器材的,就像他们的主妇所说的,“呢的是一世都吾用一次”的东西。但她们不知道,就是这要用的一次决不能“没用”它,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没有这个准备而丧失。
  今天,我们在日本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不绝于耳时,听到的却是广州只有5处避难场所,共计可以容纳几十万人,而且许多广州人走在避难场所也不知道这是避难场所,更不要讲避难场所所应有的应急设施是否齐备,标志是否清晰。这样的城市能应对巨大的灾难吗?
  亡羊补牢,我们应该对各种灾害、包括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的发生有足够的忧患意识,要不断从灾难里吸取防灾抗灾的经验,规划出更多的避难场所,持续不断地开展防灾减灾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灾、抗灾素质,以应对万一发生的灾难。
  作者系广东省政府参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1避难所发生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