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赖,没意思,代表说霾有何婚深意动总裁请息怒00

环保部:这次京津冀重霾不赖外地 也不赖风|雾霾|PM2.5|空气污染_新浪新闻
日,北京城被雾霾笼罩,可以看见远处的烟雾扶摇直上,但却看不见下面城市的高楼。(东方IC/图)
 原标题:环保部辟谣京津冀重霾七大误读:不赖外地也不赖风
 24城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响应,超过七分之一国土被霾笼罩。多地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京津冀部分城市监测点PM2.5浓度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12月20日,北京局地能见度不足50米,我国正处于今年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强的霾天气过程中。环保部在19日晚的通报中表示,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重污染天气在未来几天将会持续加重。
  面对浓得化不开的雾霾,面对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发生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社会公众有许多疑惑:是不是京津冀本地没啥污染,都是给周围队友坑了?雾霾加重赖风电?北京雾霾原因究竟是什么?现在什么招都使了,仍然出现严重污染,治理方法是不是有问题?抗霾主要靠风?“煤改气”加剧了北京雾霾污染?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只拿机动车开刀?
  20日,在环保部给包括南方周末在内媒体的通报中,8位权威专家对上述疑问做出解读。
  误读一:京津冀的雾霾,其主要是由内蒙、陕西、山西这三个省区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雾霾最严重的京津冀三地自身产生的污染是次要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积累加上外地传输导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左右。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SO2、NOX、烟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在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主要城市的SO2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NOX和PM10增加20%左右,VOCs增加10%左右。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周边省份的区域传输对京津冀PM2.5污染的贡献约占30%左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内蒙和陕西的排放对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有必要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联防联控。
  误读二:雾霾加重赖风电?内蒙风力发电场和三北防护林使北方风力衰减,这导致了京津冀雾霾严重,雾霾无法被吹散。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发展风电对局地风速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范围非常有限。丹麦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对下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影响,但超过100公里之外,影响可忽略不计。以北京为例,北京距离内蒙古400多公里,距离张家口约200公里。所以内蒙古和张家口地区的风电不会对北京地区风速产生显著影响。
  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沙地、保持水土、减缓风蚀、降低扬沙。它对风场的作用主要是大气边界层以下的近地层影响。而能驱散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的是大范围冷空气来袭或降水“湿清除”效应。冷空气影响范围垂直方向远远超过边界层或1500米以上的,其水平尺度可达百公里以上,三北防护林不可能阻挡冷空气或寒潮,影响下游大范围区域风场。
  京津冀地区重污染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与周边区域污染物排放状况。当然,区域性大地形“背风坡”弱风区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象条件变化特征,以及该区域周边大气污染输送等,在某些时段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误读三:对雾霾成因、组分,专家各说各话,北京雾霾究竟是什么原因,都有哪些成分?
  北京大学谢绍东教授:PM2.5的来源非常复杂,可以分为一次来源与二次来源。一次来源又可分为人为源与自然源。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自然源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土壤和岩石的风化等。二次源是指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研究显示,大气中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质、元素碳、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氯盐、痕量元素等。各地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目前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和生物质燃烧等。各个城市和地区视产业结构各行业排放比例有所不同,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能源生产行业排放较少,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PM2.5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即使是在北京市的不同辖区,组分也不完全相同。
  误读四:“京津冀空气治理停滞不前”,“2016年下半年以来,北京PM2.5浓度改善停滞了”,“现在什么招都使了,仍然要出现严重污染,治理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地针对大气PM2.5污染治理,在多个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主要包括:1)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2)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3)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移动源排放;4)加强扬尘控制,深化面源污染管理;5)创新区域管理机制,提升联防联控管理能力等。
  2013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2014年PM2.5年均浓度为85.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2015年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6.2%。截止到目前,北京市今年的PM2.5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的76微克/立方米下降9.2%,河北省的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的77微克/立方米下降9.1%。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反映了京津冀区域大气PM2.5浓度在逐年下降。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来看,今年北京、天津、河北的优良天都比去年小幅增加。今年春夏时节,大家在朋友圈中“晒蓝天”的频次明显高于前几年,公众也切身感受到了空气质量的改善。
  然而,入冬以后重污染天气频发,大家更强烈地感觉到了反差。这也表明,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强化京津冀区域冬季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把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期间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也降下来。
  误读五:抗霾主要靠风?
  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污染的产生不是一时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难一蹴而就。京津冀区域正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叠加的时期,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处于高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还很艰巨。目前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治理处于第二阶段,即污染的发生发展受自然边界条件的影响显著,比如风速、湿度、边界层高度等这些气象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间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情况下,这个表现就更加突出,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但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还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要彻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天不帮忙的时候,人就要更加努力。我们既要对区域联防联控应对重污染天气有信心,也要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过程有耐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全社会共同减排,重污染天气就会越来越少,环境空气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误读六:“煤改气”加剧了北京雾霾污染?有人认为“煤改气”会造成北京地区“丰富水汽”主要来源,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还有人认为雾霾的主要成份是PM2.5,并且“煤改气”氮氧化物浓度不会明显下降,颗粒物污染依然会很严重。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王自发研究员:按照我国当前的天然气消耗量计算,每年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气态水在3亿吨左右,假如全部转化成液态水(但实际上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液态水),平摊在全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估算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液态水的厚度连0.1毫米/年都不到,仅占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说,“煤改气”不会显著增加北京市大气中的湿度,不是北京地区“丰富水汽”主要来源。
  南开大学冯银厂教授解答:无论是燃煤、燃气还是燃油,都会排放氮氧化物。“煤改气”是否会导致氮氧化物的升高,主要取决于改气之前煤炭的燃烧方式和煤炭品质、改气之后采取的燃烧技术等因素。如果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就会降低。我国脱硝比脱硫的起步晚,近年来大气环境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下降并不像二氧化硫那么显著。氮氧化物浓度的增加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但这是可控的。而且污染成因和机理非常复杂,不能因为氮氧化物浓度没有明显下降,颗粒物污染依然严重,就说是煤改气造成的,这是不科学的。
  误读七: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只拿机动车开刀?
  北京工业大学程水源教授:根据北京市大气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在PM2.5的本地污染源贡献中,机动车排放占比为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18.1%,扬尘占14.3%。可以看到在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点控制机动车污染是十分必要的。但控制机动车排放仅仅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环节,北京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还实施了很多其它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压减燃煤、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等。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市针对大气PM2.5污染治理,全面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持续推进散煤清洁化替代、燃煤小锅炉“清零”工程、“散小乱污”企业关停淘汰任务、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措施,减少燃煤、特别是冬季散煤使用量,提高工业企业治污效率,推进车油一体清洁化和农村生物质清洁利用,降低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取得了积极成效。
  来源: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康云凯
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严峻,在确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一定要以实际的行动和政策举措,稳住各界对中国经济和深化改革的良好预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奋发有为,给企业和实体经济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才能真正求稳求进。
现在大多数网红只是一些匆匆过客,她们很难不朽,甚至根本谈不到不朽,我们看到的反而是速朽。
然而干得越快越好,活儿就越来越多,你越是好脾气,结果是谁都可以欺负你。
有人问基辛格,特朗普当总统,够格吗?基辛格答道: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他已经是总统了。互相赖,没意思! 代表说霾有何深意
我的图书馆
互相赖,没意思! 代表说霾有何深意
互相赖,没意思! 代表说霾有何深意 & &&&“现在一说雾霾,整个中国说华北,整个华北说京津冀,而整个京津冀地区就都赖河北。”河北人大代表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开了话匣子,“空气是大家的空气,如今的污染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积极治理也是每个公民的期望,我觉得互相赖,没意思!”(长城网3月4日)& & 北京两会时间,雾霾依然不肯给面子,“雾霾”成为两会上仅次于“改革”的第二大热词,不少委员代表带来了有关治霾的议案提案。作为河北的代表,被记者一路追着问雾霾的问题,很显然并不怎么光彩,代表尚金锁并没像其他官员代表一样,让记者吃闭门羹,给记者打官腔,而是打开了话匣子说霾,仅这点值得点赞。& & 按说尚金锁代表并不是环保部门的,对环境治理可以说外行,但他的这一通话,却很有嚼头。一是从中读出了一位代表对环境的忧虑和肩上的责任,说实话作为河北人头上顶着个黑帽子,的确走到哪心里都不舒坦,好像见人得矮三分,作为一名代表更是如此。但对敏感话题回避或谈霾色变,是一位代表该有的态度?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尚金锁也许说的不专业但他却敢于面对,可见这顶黑帽子在他心里的压力,当然一些官员代表不愿说或不说的原因,大家都懂得。& & 二是“互相赖,没意思”,话虽糙了点但理并不糙,因为蓝天不是赖出来的。河北去年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129天,达标率35.3%,全国污染最重的10个城市中,每个月至少有5个,也由此河北成了被攻击的对象,而在省内几个重污染城市又成了其他兄弟城市指责和埋怨的对象,大家吵来吵去雾霾也没减轻多少,的确没意思。其实正像他所说的,地域可以人为划分,但空气是流动的,谁能说得清北风刮过来的是你的雾霾,而南风刮过来的是他的雾霾?既然分不清,既然互相赖,赖不来蓝天,那就不如少说多做。& & 三是“互相赖,没意思”的背后,是眼下京津冀如何尽快携手共同治霾,如何让一加二大于三。争论首钢搬到河北是污染外移或究竟谁是罪魁祸首等等这些,显然于事无补,雾霾不会自己走开,因此与其扯这些没用的,不如三邻居一起携手不等不靠共同想办法,一起来打一场治理雾霾的攻坚战。& & 雾霾,是一个环保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积极治理也是每个公民的期望,与其互相赖不如从自己做起,假如每个人肩上都扛起环保责任重担,那么何愁蓝天不重现。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昨天白天持续“爆表”夜间冷风带来好转 昨日在省城经十路,车辆在灰霾中行驶,远处的高架桥若隐若现 记者 王晓峰 摄&&&&&&&&6日开始,山东17市陷入污染,多数现重污染,济南一度排在全国倒数第一。昨日的济南依旧没有摆脱重污染的“头衔”,本以为这回应急预案能启动了,可惜据预报7日晚有股较强冷空气过境,能把霾吹散,让应急预案又“掉空里”了。对此,不少市民建议“预测到有重污染天气到来时,能不能让应急预案的启动更灵活一些。” 记者王晓迪  霾预警一度升为橙色  记者在山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发布平台中发现,中午前后半岛地区部分点位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良好,可济南多数点位还是严重污染,但中午12:00左右,包括山东经济学院点位在内的两个点位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下午2:00左右又变为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冷空气已经开始影响济南,局部地区空气质量会转好,但是由于中午头路上交通比较拥挤,排放的污染物沉积后,到了下午那个时间空气质量又变差了。”到了下午3:00以后,济南15个点位均为严重污染,不过随着冷空气的影响,傍晚AQI逐渐下降。  省气象台副台长杨成芳介绍,下午鲁西北、鲁中地区也开始转北风,冷空气正在逐步南移,晚上全省的霾天气将逐渐结束。  昨天早上由于全省多地能见度较低,因此省气象台将霾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到了下午5:00,受较强冷空气影响,7日夜间我省重度霾天气趋于结束,能见度转好。为此,山东省气象台解除霾橙色预警信号。  水汽不足,雨雪爽约  前几天,气象部门就预测昨日省城有雨雪。被雾霾笼罩了两天的泉城市民“心忧霾重愿天寒”,都希望冷空气和雨雪能早点来。不过,由于水汽条件达不到,所以2014年的第一场雪爽约了。  虽然没有雪,但是有蓝天看也是不错的,据了解今天济南的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大风一吹果然很管用。冷空气来后,口罩虽然摘掉了,别忘了多加一件衣服,因为今天最低气温-5~-3℃,最高气温只有2℃左右。今天夜间到9日晴间多云,北风转南风都是2~3级,最低气温-10~-7℃,最高气温3℃左右。10~11日晴间多云,南风3级,气温有所回升。12日晴间多云,北风3~4级,气温下降。  市民建议  “应急预案别老等风”    连续两天出现雾霾天气,济南的市民都在问,应急预案为何迟迟不发,对此相关部门解释是因为7日夜间冷空气携大风来后空气质量能转好,因此没有达到启动预案的标准。这样一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又“掉空里”了。对此市民张先生建议“应急预案能否更灵活一些,别老卡点儿,如果能预测到未来一两天内都有重污染天,能不能先发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措施,控制霾天持续。”  “部门能否主动点”    在这一轮雾霾天气中,尽管市区能见度一度不足千米,让人喘气都觉得困难,但记者注意到,没一个部门主动公布一些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  市民陈先生表示,上次预案启动之后,各部门还能动起来,这次虽然预案未启动,但是污染却远比上次厉害,这些部门为何就不能主动一点呢。  市民建议,济南战霾,不仅要靠预案的强制约束力,更要靠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呼吸着同样的空气,部门多积极主动一点,既是为市民的健康着想,何尝不是为部门员工的健康而着想呢。”河北代表说雾霾:互相赖,没意思!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河北代表说雾霾:互相赖,没意思!
  “高市长,去年两会期间,您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提到,唐山市要建立空气重污染日应急预案,相关的工作现在怎么样了?”面对记者的一路追问,漂亮的女市长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自己的房门前,“刚才你也听到了,采访我们都要预约的,你可别让我犯错误。”
  在河北团,像这样的闭门羹记者吃了好几个,很多代表闻霾色变:“不好意思,我不方便谈这个话题。”“这个问题我不大了解,你还是问别人吧。”
  尽管记者一再强调,可以以一名普通公民的视角来谈谈如今的空气质量问题,想要采访到一位愿意开口的代表显然并不那么容易。
  “现在一说雾霾,整个中国说华北,整个华北说京津冀,而整个京津冀地区就都赖河北。”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代表开了话匣子,“前两天习总书记不是也说了,京津冀地区要优势互补,一加二也可以大于三嘛。”
  “虽然我也不是专门做环境的,但环境问题和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原本京津冀三地就是人为划分开来的行政区,经济发展相互比较就算了,空气是大家的空气,如今的污染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积极治理也是每个公民的期望,我觉得互相赖,没意思!”
(来源:&记者 刘晓莹)
(责编:教育实习生、马丽)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深意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