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顿和摩尔根在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2).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2).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2基因在染色体上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首先找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科学家是(  )A.孟德尔       B.摩尔根C.萨顿D.克里克[答案] B[解析] 摩尔根首先用果蝇做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现代分子生物学采用的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是(  )A.杂交法B.测交法C.荧光标记法D.X射线衍射法[答案] C[解析] 现在分子生物学可采用荧光标记法,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3.萨顿和摩尔根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选择的研究材料分别是(  )A.蝗虫和果蝇B.果蝇和蝗虫C.蝗虫和蝗虫D.果蝇和果蝇[答案] A[解析] 萨顿的实验材料是蝗虫,而摩尔根的实验材料是果蝇。4.已知蛙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现有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蝌蚪,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最终发育成了一只具有生殖功能的雄蛙。若由该蛙与正常雌蛙抱对,适宜条件下,所得后代的雌、雄性别比应是(  )A.11        B.21C.31 D.10[答案] D[解析] 误认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了性染色体的改变,由XX―→XY,实际上是错解了遗传原理。环境条件只是影响了性别的分化,但并没有改变染色体或遗传物质的种类。所以,这对抱对的雌雄性,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X,因此其后代也应都是XX型,在条件适宜时,发育成的蛙自然只有雌蛙了。5.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豌豆的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在杂种一代形成配子时,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豌豆的高茎基因和矮茎基因都是随染色体向子代传递的A. B.C. D.[答案] D二、非选择题6.摩尔根用纯种的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不论雄果蝇还是雌果蝇都表现为红眼。子一代雌雄果蝇之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有红眼也有白眼,其比例为红眼白眼=31。请根据上面事实回答:(1)果蝇的红眼性状对白眼性状为________性。(2)在子二代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出现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3)在子二代果蝇中,雌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雄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们的等位基因。请根据这一设想写出下列果蝇的基因型:亲代白眼________;子二代红眼雄果蝇________;子二代红眼雌果蝇________。[答案] (1)显 (2)性状分离 (3)全部为红眼 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4)XwY XWY XWXW或XWXw能力拓展一、选择题1.某雄性动物的染色体组成为(2K-2)+XY,则该动物经减数分裂形成遗传信息不同的配子的种数为(  )A.2B.K2C.2kD.(1/2)k[答案] C[解析] 受教材中关于“XX”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XY产生的配子类型有两种”的影响,而容易误选A。其实,说XY型的男性产生精子类型有两种,是没有考虑常染色体遗传。而本题实际是给定了2K个(K对)染色体的遗传,据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配子类型应为2k。2.下列各项中,肯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B.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C.精子和男性口腔上皮细胞D.初级精母细胞和男性小肠上皮细胞[答案] D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杂种后代中性状自由组合B.杂种后代性状比例为93:3:1C.杂种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杂种产生的配子自由组合[答案] C4.果蝇体细胞含有4对(共8条)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杂合的基因,且等位基因间都有显隐性关系。在果蝇形成的卵细胞中,全部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概率是(  )A.1/2B.1/4C.1/8D.1/16[答案] D[解析]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n为等位基因对数),由题意知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类型为24=16种,同时含有全部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的配子只有一种,出现的概率为1/16。5.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eeFf,这些基因位于5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数是(  )A.4种B.8种C.16种D.32种[答案] B[解析] 产生配子时,杂种体内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用n表示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对数,那么杂种产生的配子类型就是2n种。因此此个体配子的种数是23=8种。6.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一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ABaBabB.ABaBAbC.aBaBaBD.AbaBaB[答案]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新人教版
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考纲要求] 伴性遗传(Ⅱ)。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重要程度:★★★☆☆]1. 萨顿假说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2. 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眼色实验P 红眼(?)×白眼(?)→F1,交配F2(1)F1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是红眼。(2)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定律。(3)写出F2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雌性:都是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4)写出实验的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白眼性状的表现,总与性别相联系。实验结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 萨顿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用的方法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证明它所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2. 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的区别 假说―演绎法是建立在假说基础之上的推理,并通过验证得出结论,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而类比推理法是借助已知的事实及事物间的联系推理得出假说。3. 摩尔根作出的假设: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4. 摩尔根所做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如下:15. 摩尔根所做的演绎推理:对F1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后代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为1∶1。易错警示 规避伴性遗传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2个书写误区(1)在基因型的书写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同写出,如XY。一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前,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写在后,如DdXX。(2)在表现型的书写中,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不需要带入性别;对于伴性遗传则既要描述性状的显隐性,又要将性别一同带入。BbB1.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答案 A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和非等位基因均表现自由组合;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数目均减半都说明了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说明染色体缺失后导致了A基因的缺失,也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2.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 ( )2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答案 C解析 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和摩尔根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运用的都是假说―演绎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的是类比推理法。3. 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答案 B解析 白眼基因无论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当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时,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中比例均为1∶1,A、C错误;白眼基因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眼性状应与性别有关,其中B项是最早提出的实验证据,故B正确,D错误。4. 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眼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双选) ( )A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果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1/16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黑身白眼占1/4答案 CD解析 对于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雌、雄都是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正反交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且雌性亲本为红眼时,后代全为红眼,可判定红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组合①中,F1的基因型分别为AaXX和AaXY,它们随机交配,则F2雌果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个体占1/4×1/2=1/8。组合②中,F1的基因型分别为AaXX和AaXY,它们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黑身白眼个体占1/4×1/2 3 BbbBbB=1/8。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1)若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进行判断。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若后代全为显性且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可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判断。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考点二 伴性遗传[重要程度:★★★★★]1. 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2. 类型、特点及实例[连线]3.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ZW型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Z。(2)应用:可根据表现型判断生物的性别,以提高质量,促进生产。1. 根据下面红绿色盲的遗传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子代XX的个体中X来自母亲,X来自父亲。(2)子代XY的个体中X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 BBBbBb4(3)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下图为X、Y染色体不同区段与伴性遗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下表中基因所在区段的有关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基因用B/b表示)。假设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Ⅰ区段,则有: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Ⅰ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仍有关。(3)探究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观察下表中的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并说明判断依据。5 21.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答案 B解析 人类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性染色体的遗传必然与其携带基因相关联。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2. 鸡的性染色体为Z和W,其中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 )A.一般的,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Z或WB.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染色体C.非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D.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出现非芦花鸡一定是公鸡答案 AB解析 一般的,母鸡(ZW)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Z或者W;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ZZ)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4条Z染色体;非芦花公鸡(ZZ)和芦花母鸡(ZW)杂交,后代公鸡全为芦花鸡(ZZ),母鸡全为非芦花鸡(ZW);芦花公鸡(ZZ或ZZ)和芦花母鸡(ZW)杂交,后代出现的非芦花鸡一定是ZW,一定是母鸡。3. 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 ) BbBBBbBBbbbb 6A.③①②④C.①④②③答案 C解析 ①存在“无中生有”的现象,应是隐性遗传,又因为患病的女儿其父亲正常,因此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②代代有患者,患病男性的女儿都有病,且第二代中两患者的后代中出现正常男性,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③存在“无中生有”的现象,是隐性遗传,且“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④存在明显的传男不传女现象,因此最可能是Y染色体遗传。4. 狗色盲性状的遗传基因控制机制尚不清楚。如图为某一品种狗的系谱图,“■”代表狗色盲性状,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可能的是( )A.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C.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答案 B解析 若狗色盲性状的遗传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Ⅰ1的后代中雌性全为色盲,由于Ⅱ5不是色盲,故该色盲性状遗传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5. 如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Ⅰ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非同源部分(图中Ⅱ、Ⅲ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已知控制大麻抗病的显性基因D与不抗病的隐性基因d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不知该对基因是在Ⅰ、Ⅱ片段,还是在Ⅲ片段。若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有一株雌性不抗病和一株雄性抗病(不知其是否为纯合子)的大麻杂交,请推测子代可能的性状表现。①如果D、d位于Ⅱ片段,则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D、d位于Ⅰ片段,则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7(3)若该对基因在Ⅱ片段,请写出上述第①题杂交组合所产生的F1中雌、雄个体交配产生F2的遗传图解(从F1开始写)。答案 (1)XY、XY、XY、XY(缺一不可) (2)①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 ②全为抗病;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 (3)遗传图解如下(图解中F2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要完全正确) DDDddDD解析 (1)当D、d位于Ⅰ片段时,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XY、XY、XY,当D、d位于Ⅱ片段时,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的基因型为XY。(2)当D、d位于Ⅱ片段时,雌性不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XX,雄性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XY,其子代中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当D、d位于Ⅰ片段时,雌性不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XX,雄性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XY、XY、XY,其子代情况为全抗病;雌性全抗病,雄性全不抗病;雌性全不抗病,雄性全抗病。(3)当D、d位于Ⅱ片段时,亲本中雌性不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XX,雄性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XY。书写遗传图解时,注意标出亲代、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相关的比例。1. 判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1)方法: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2.“四步法”分析遗传系谱图ddDddDDDddDddDDddDDDD89(1)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性别在后,可理解为在所有后代中求患病男孩(或女孩)的概率,即在所有后代中考虑,这种情况下需要乘生男生女的概率1/2。 (2)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性别在前,可理解为在男孩(或女孩)中求患病孩子的概率,即在男孩(或女孩)中考虑,这种情况下不用乘生男生女的概率1/2。101.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2. 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3.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呈线性排列。4. 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的特点。5. 伴X显性遗传病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6. 伴Y遗传病表现出全男性遗传特点。高考模拟 提能训练 高考题组1. (2013?海南卷,14)对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答案 D解析 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是建立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萨顿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及摩尔根利用白眼果蝇进行的实验基础上;该结论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即中心法则无关。2. (2013?山东卷,5)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1(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答案 D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黑色的基因型为XX、XY,黄色为XX、XY,玳瑁色为XX。A项中,玳瑁猫不能互交,只有雌性猫具有玳瑁色;B项中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C项中由于只有雌性猫为玳瑁色,淘汰其他体色的猫,将得不到玳瑁猫;D项中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杂交或黑色雄猫与黄色雌猫杂交,子代中雌性猫全为玳瑁色。3. (2013?江苏卷,31)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BBBbbbBb(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________(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________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不是 1、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Bb AABB或AaBB(AABB或AABb) 5/9 解析 (1)根据系谱图中的女儿(Ⅱ-3或Ⅱ-6)患病而父亲(Ⅰ-1或Ⅰ-3)不患病,可排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的可能,该遗传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据题意分析可知,Ⅰ-1与Ⅰ-2家庭带一种致病基因,设为a,不带另一种致病基因,设为B;而Ⅰ-3与Ⅰ-4家庭带另一种致病基因,设为b,不带a致病基因,即为A;也就是说,Ⅰ-1与Ⅰ-2的基因型都为AaBB,Ⅰ-3与Ⅰ-4的基因型都为AABb,这样,Ⅰ-1与Ⅰ-4、Ⅰ-2与Ⅰ-3婚配所生后代的基因型都为A_B_,都表现为不患病。进一步推导可知,Ⅱ-2的基因型是AABB(占1/3)或AaBB(占2/3)(注:两种基因A与B可以交换),Ⅱ-3的基因型是aaBB,Ⅱ-4的基因型是AAbb,Ⅱ-5的基因型是AABB(占1/3)或AABb(占2/3),则Ⅲ-1的基因型是AaBb;Ⅱ-2与Ⅱ-5婚配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交配方式有三种可能, 12即为1/3AABB×2/3AABb、2/3AaBB×1/3AABB、2/3AaBB×2/3AABb,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2/3×1/2+2/3×1/3×1/2+2/3×2/3×3/4=5/9。 模拟题组4.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N,则该市女性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为A.大于M、大于NC.小于M、小于N答案 D解析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男性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则是女性高于男性。5.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答案 B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应高于女性;由于Ⅲ片段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所以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尽管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但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并不相同,有时男性患病并不等于女性也患病,如①XX×XY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②XX×XY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6.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双选)() aaAaaaaA ( ) B.大于M、小于N D.小于M、大于N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13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6答案 BD解析 由系谱图中Ⅱ-4和Ⅱ-5均患甲病,Ⅲ-7不患甲病,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甲、乙两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推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Ⅱ-4和Ⅱ-5不患乙病,生育了患乙病儿子Ⅲ-6,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甲病用A表示,乙病用b表示,Ⅰ-1的基因型为aaXX,Ⅰ-2的基因型为AaXY,Ⅱ-3的基因型为AaXY,X致病基因来自Ⅰ-1;由Ⅱ-2的表现型知基因型为aaXX,由Ⅲ-2患乙病推知Ⅱ-2基因型为aaXX。Ⅱ-4的基因型为AaXX,Ⅱ-5的基因型为AaXY,Ⅲ-8基因型有AaXX、AaXX、AAXX和AAXX四种可能;Ⅲ-4基因型为AaXX,Ⅲ-5基因型为1/3AAXY、2/3AaXY,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3+2/3×3/4=5/6,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5/6×1/2=5/12。bbBBBbBBBbBbBbBbBbbB-BbB一、单项选择题1. 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A.XX×XYC.XX×XY答案 D解析 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雌鱼中不可能会出现基因型为XX的个体,而淘汰A、B两个选项;XY的两种类型的精子都具有受精能力,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2. 从下列某种哺乳动物的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肯定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是( )A.一头直毛雄性个体与一头卷毛雌性个体杂交,产生一对后代,其中雌性卷毛,雄性直毛B.一头长毛雄性个体与多头短毛雌性个体杂交,后代3只长毛(一雄二雌),4只短毛(二雄二雌)C.一头黑毛雄性个体与多头黑毛雌性个体杂交,后代雄性中,黑毛∶白毛=1∶1,雌 性全部黑毛D.一头蓝眼雄性个体与一头棕眼雌性个体杂交,后代全部棕眼雌性答案 C14 dDDDddDDD d ( ) B.XX×XY D.XX×XY ddDDD解析 A、D项中一对雌雄个体杂交,后代数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不能准确作出判断。B项相当于测交,不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均出现长毛、短毛,不能判断基因的位置。C项中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杂交后代出现雌性全部黑毛,而雄性黑毛∶白毛=1∶1的现象;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表现型与性别无关,所以能判断基因的位置。3.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ZW)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ZZ)交配多次,F1中雄性均表现为芦花,雌性均表现为非芦花。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B.自然界中芦花雄鸡的比例比芦花雌鸡的大C.F1自由交配,F2雌、雄鸡中芦花鸡比例不同D.F2中的芦花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答案 C解析 假设由等位基因B、b控制鸡的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由题意可知,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亲本基因型为ZW、ZZ,A正确;由于雄鸡有两条同型的Z染色体,所以自然界中芦花雄鸡(ZZ)的比例比芦花雌鸡的比例大,B正确;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杂交组合为ZW×ZZ,F2雌、雄鸡中芦花鸡所占比例都是1/2,C错误;F2中芦花鸡(ZZ、ZW)自由交配,F3中芦花鸡所占比例为3/4,D正确。4. 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A.1/4答案 D解析 设卷发基因为A,则直发为a;遗传性慢性肾炎基因为X,则正常为X。直发无肾炎的儿子的基因型为aaXY,由此推断出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女人的基因型为AaXX,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的基因型为aaXY。这对夫妇再生育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病孩子的概率为1/2(卷发概率)×3/4(患遗传性慢性肾炎概率)=3/8。5.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BbBbBbBbBbBbB-Bbb ( ) B.3/4 C.1/8 D.3/8 15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X、Y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答案 D解析 若遗传病是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若遗传病由Ⅱ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由于仍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男、女发病率有差别;若该病由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则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X与Y染色体虽然大小、形态、结构不同,但为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联会。6. 基因型为AaX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 B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C.②③答案 A解析 由题意“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产生了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可推知AA型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2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所致;无性染色体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XY染色体未分离所致,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性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7. 下列遗传系谱图中,黑色的为患者,白色的为正常人或携带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①④ D.②④16A.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的携带者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25%答案 B解析 据图判断,家系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A错误;家系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系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家系乙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为后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携带者,C错误;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8,D错误。8. 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X,Ⅳ-1的基因型是XX或XX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答案 D解析 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是血友病患者,则其基因型是XY,根据Ⅲ-3的外祖父是血友病患者可以推知,其母亲Ⅱ-5的基因型是XX,则Ⅲ-3的基因型是1/2XX、1/2XX,则其女儿Ⅳ-1的基因型是XX;Ⅳ-2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Ⅲ-2在形成配子时XY没有分开,也可能是Ⅲ-3在形成配子时X、X或X、XHhHHHhHHHhHhhHhHHHh没有分开;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1/4=1/8;Ⅳ-1的基因型是XX,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Y)婚配,后代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9. 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在该地区的人群中,甲病基因的携带者占健康者的30%,则甲病的遗传方式及S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HhH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5%17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0.625%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25%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5%答案 B解析 由系谱图中正常的双亲生下患甲病的女儿可以判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用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表示色盲基因。S的母亲基因型为AaXX的概率为2/3×1/2=1/3,S的父亲基因型为AaXY的概率为3/10,故S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3×3/10×1/4×1/4×100%=0.625%,B正确。二、双项选择题10.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rBBb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YB.两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bX的配子都占1/4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1/2D.白眼残翅雄果蝇不能形成bbXX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答案 CD解析 由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和白眼长翅果蝇分别是雌性和雄性,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X、BbXY;两个亲本产生的bX配子都占所产生配子的1/4;BbXY与BbXXRrrrrRrrrr杂交,后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白眼残翅雄果蝇可以形成bbXX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11.如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rrA.甲和乙中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B.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为1/4C.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答案 BC18解析 由系谱图可知,甲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中双亲正常,儿子患病,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与甲的遗传方式不同,故A错误;丁中双亲患病,有一个女儿正常,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双亲为杂合子,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为1/4,故B正确;若乙中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C正确;若丙所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丙中的父亲可能携带致病基因,故D错误。12.某对夫妇的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如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 )A.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B.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C.只患甲病的概率是1/4D.不患病的概率为1/4答案 CD解析 由题意可知,父亲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母亲产生Abd和abd两种卵细胞,后代的基因型为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只患甲病)和1/4aaBbdd(不患病)。三、非选择题13.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4(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19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HhXX HHXY或HhXY ②1/36③1/60 000 ④3/5解析 (1)由患病者的父母都正常可以判断,甲乙两病都为隐性遗传病。甲病女患者(Ⅱ-2)的父亲(Ⅰ-1)正常,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多在男性中发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可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①据甲、乙两病的遗传方式可知,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HhXY、HhXX,Ⅱ-5的基因型为HHXY(1/3)或HhXY(2/3)。②同理可知,Ⅱ-6的基因型为HHXX(1/6)、HhXX(1/3)、HHXX(1/6)、HhXX(1/3),如果Ⅱ-5和Ⅱ-6结婚,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hhXY)的前提是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HhXY(2/3)、HhXX(1/3),概率为2/3×1/3×1/4(hh)×1/2(X卵细胞)×1(Y精子)=1/36。③Ⅱ-7的基因型为HH(1/3)、Hh(2/3),她与Ⅱ-8所生的女儿患甲病(hh)的概率为2/3×104-TtttTTTTTTtTtTtTTTTtTT×1/4=1/60 000,此题中性别已经确定,因此不需要再计算性别的概率。④据前面分析,Ⅱ-5为HH(1/3)或Hh(2/3),与h基因携带者(Hh)所生孩子中HH、Hh、hh的概率依次为1/3×1/2+2/3×1/4=1/3、1/3×1/2+2/3×1/2=1/2、2/3×1/4=1/6,因此在正常个体中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1/2)/(1-1/6)=3/5。14.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中F1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实验步骤: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______;②用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20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答案 (1)圆眼 (2)常 (3)X染色体的区段Ⅱ上 X和Y染色体的区段Ⅰ上(顺序可颠倒) (4)实验步骤:①棒眼雌果蝇 ②棒眼雌果蝇 野生型雄果蝇 棒眼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上②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上解析 (1)据图甲可知,双亲中一方是圆眼,一方是棒眼,而F1中全是圆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棒眼是隐性性状。(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眼形的遗传不符合伴性遗传规律,因此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区段Ⅱ或X和Y染色体的区段Ⅰ上。(4)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选取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若子代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上;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上。15.雄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家蚕的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均为显性。(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Z×GGZ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_______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2)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W、GgZW、ggZW、GGZW、GGZZ、ggZZ、ggZZ、GgZZ,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答案 (1)1/2 3/16(2)P: 基因型 ?ggZZ × ?GGZW↓F1: 基因型 GgZZ GgZW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或P: 基因型 ?GgZZ × ?GGZW↓F1: 基因型 GgZZ GgZW GGZZ GGZW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解析 (1)ggZZ×GGZW杂交组合中子代的基因型为GgZW、GgZZ,且比值为1∶1,所以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占1/2。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21占3/4×1/4=3/16。(2)若要通过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于区分的特点,从F1中选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应选择基因型为ZZ的雄性蚕和基因型为ZW的雌性蚕交配;要结天然绿色茧,选取的亲本的基因型应为ggZZ和GGZW(或GgZZTTttTtttt和GGZW),它们的后代全结天然绿色茧,雌性幼蚕全为体色油质透明(淘汰),雄性全为体色正常(保留)。22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