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考研计算机专业要不要考研换专业

2017考研:中途换专业需考虑的两个问题
 每年考研中,中途换专业的同学也有不少,有的是前期目标随意而定,有的是对专业理解不清选错了,还有的就是被某种强烈的想法意志所主导,总之,中途复习再换专业影响很大的,尤其是两个差别很大的专业,且专业课已经复习了的,对于这部分同学,建议大家还是仔细斟酌再说。下面两个方面要认真考虑。
一、技术层面
从可操作性上面来考虑,就是技术层面。是否换专业,这类同学基本上想换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相信很多很换的同学都是热门专业,对于这类同学不要盲目。比如你喜欢学文科,现在突然想考金融,这样就很不可取。因为要知道你增加的不仅仅是专业课方面的复习,可能还要增加你对数学的考察,数学这个时候对你来说增加的内容,可能不是剩下的有限四个月就可以突破的,所以从技术层面来说,现在去考虑换专业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二、心理层面
现在很多同学想换专业的话,从他自己个人心理方面来想的话我觉得无非是两种。第一种觉得自己这样一个专业复习的不是特别好,想换一个稍微简单一些的。
第二个心理,很多同学不甘心,对于自己不甘心,尤其是很多学本专业的同学对于学本专业不甘心。尤其对于相对来说不是热门的专业,比如理工类的一些专业,对于这样的一些同学,可以坚定你这样一份信心。前一个阶段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你准备要考的那样一个专业课的学习,假如你放弃了前一阶段的话,那么你在接下来的时间一定要把前一段的学习时间补回来,都是一样的。所以说我觉得坚定同学们自己的信心,相信到最后一定会收获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本类最新资讯
考研直通车产品,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高端产品,集名师、导师、答疑、资料四位一体。专业辅导,专注考研直通车!只要找准适合自己的,也可以一举成功!考研直通车产品,适合四大考研群体,专注考研。
主讲老师:陈文笠、朱伟、田静、王诚
你可能想看
研究生招生信息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1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看起来你很喜欢这些内容,但是你还没有登录!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收藏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之后如何换专业?
&&&&&&&&进了不喜欢的专业,仍有很多机会去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比如大一后的转专业考试、辅修第二专业、插班生考试、考研究生,等等。但是,这些考试的竞争难度并不亚于高考。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能积极争取,持之以恒,总归会迎来一片光明。&&&&&& 转专业&&&&&& 林雨思:转专业必须提前准备,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转入复旦大学翻译系。&&&& “别害怕竞争,想转就要去争取。”这是林雨思转专业成功之后的经验之谈。&&&&&& 林雨思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复旦大学的,环境科学也是当时她主动填的专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发现自己并不想毕业后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于是萌发了转专业的念头。“翻译挺好的,学好了以后还能翻译环境科学的文章,两全其美。”林雨思这样说。&&&&&& 林雨思也不是没有纠结过,转专业意味着她要留一级。从理工科跨到文科,这种专业跨度大的选择,往往需要付出降级的代价,大学念五年的压力着实不小,“我争取早点修完。”她十分乐观。&&&& “翻译系这届就招收三个转专业的学生,同学们都觉得太困难了,就放弃了。我就想去试试。”说到整个考试到录取经历,林雨思觉得还是相对轻松的,毕竟她的英语底子还不错。笔试内容基本都是英语知识。面试阶段采用全英语对话,林雨思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提问,例如“你为什么要转专业?”、“你对这个专业了解多少?”等等,最后是做一些现场翻译。林雨思说:“面试的时候总有一些固定问题,可以前期做一些准备,这样心里就有点底了。”&&&&&& 林雨思在明确了想要转入翻译系后,就去旁听了翻译专业课,对课程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她建议,在可选公共课的阶段,同学们可以选择想转入的那个专业的选修课,提前熟悉教学环境、老师教学风格;也可以与专业老师沟通自己想转专业的想法,听听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想法,判断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那个专业。&&&&&& 辅修第二专业 &&&&&& 张吟洁:学有余力是辅修的前提,本专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英语系辅修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 张吟洁在大学四年内,分别修完了两个专业的课程,获得双学位,苦和累自然是不必说,但只要是真正兴趣所在,她就决不轻易放弃。&&&&&& 学有余力是考虑辅修的前提。大学一年学习下来,张吟洁成绩不错,本专业的学习也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压力。她说,“高考填志愿时,第一志愿选择会计,大二又有这个机会可以通过辅修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报名去了。”&&&& “二专”与本专业最起冲突的就是考试这个阶段。不仅要复习本专业的课程,还得腾出时间复习“二专”,“二专”考试如果不及格,补考或者重修甚至比本专业课程更麻烦。张吟洁坦言,到了考试阶段就觉得时间不够用,有时候十几门课的考试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她建议,选择辅修的同学要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一些较为简单的课程可以考前突击,但一些更注重理解和积累的课程需要平时一贯地坚持复习。&&&& “平时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上‘二专’,几乎只有星期五晚上有空,真的挺累的。”辅修需要坚持,拿到学位证书时的成就感也是普通学习无法比拟的。现在,张吟洁从事项目与流程改进的工作,“二专”对她来说多少还是有点帮助的。比如,她懂得一些企业运作的基本常识,知道怎样反馈重要的信息给同事,等等。张吟洁说,虽然现在的职业与专业关联不大,但她还是从专业学习中收获很多,而这些收获是可以一辈子受益的。&&&&&& 插班生考试 &&&&&& 秦大廉:考插班生不能盲目跟风,从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考到上海大学国际金融系。&&&&&& 秦大廉作为插班生进入上海大学学习那年,正是插班生最为“时髦”的一年,而他给出的关于插班生最基本的建议就是“不要盲目跟风”。&&&&&& 秦大廉是一名文科生,2006年参加江苏高考,由于当年江苏高考数学特别难,他的高考分数只到了二本线。他希望到上海读书,用他的话说是“以城市、地段选大学”,最后他被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录取。&&&&&& 进入大学学习了行政管理专业后,秦大廉并不讨厌这个专业。他明显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他还结交了不少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也更明确了自己的未来方向——去更大的舞台锻炼自己。&&&&&& 大一结束后,秦大廉通过插班生考试的方式——转学校、转专业,来到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学习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对理科基础要求不高,特别是高等数学,我的英语也有一定优势,这样准备考试的难度就小很多;其次,上大是一所‘211’重点大学,师资力量相对更雄厚,各方面机会也更多。当然,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上大的这个专业也更利于今后的就业。”&&&&&& 秦大廉在准备考试阶段,主要攻克了英语。他回忆说,英语考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等基础部分。他特别提醒未来想考插班生的学生,“不同专业对学科有特定要求,比如理工科对数学要求较高,文科对英语要求较高,在备考阶段,应该对所转专业的学科要求有一定了解,针对性地复习,以免广而不精,真正考试的时候反而不讨巧。”&&&&&& 然而,插班生不是那么好当。“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像狗一样学习。”秦大廉笑着说,为了要补齐第一年没有上过的课,他把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上课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也影响了他与同学间的交流。秦大廉明显感觉到同学们不自主地排外,再加上他本身不苟言笑、喜欢安静的性格,一度使得他在社交方面很沮丧。秦大廉说:“想要克服这样的情况,时间是很关键的,凡事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如今,秦大廉已经毕业从事投行工作两年多,谈及当年做出的“插班生”的选择,他笑着说:“总是利大于弊的。就算选择错了又怎么样,何况选择就没有对错之分。”不久,他将前往全美国排名前20的一家商学院攻读MBA课程。&&&&&& 考研 &&&&&& 汪海:有了兴趣,就没有冷门,从上海外贸学院英语系考到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 作为一名考研大军中的“二跨”(跨学校、专业)学生,汪海这么“费尽周折”就是为了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汪海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本科四年的学习已经足够了。当初,小汪以580多分考进上海外贸学院英语系,他的专业选择有以下考虑,“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较好;本身对文科有偏好,尤其是语言类学科。”大学本科四年的英语学习让他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升,但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技能远不能让他满足。即将本科毕业的他,面临选择。&&&&&& “圈外人的看法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学习研究的东西,圈内人认可就好。”汪海十分自信地说,“20%生计,80%兴趣,这就是我选择这样一个冷门专业作为我未来学习方向的原因”。本科毕业无非就三种选择:出国、工作、考研。“本科毕业就出国的话,得花爸妈的钱,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们压力太大了;我又比较懒,不想这么早工作;剩下的就是考研了。”&&&&&& 起初,他的父母不反对他转专业考研,就是反对他考外国哲学这个专业,担心他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但是,汪海摆事实讲道理,父母还是妥协了。&&&&&& “二跨”考研还是相当困难的。他主要面临两个困境:第一,学校资源、导师资源不足;第二,专业程度不够。为了走出困境,小汪除了拼命学习,还上网搜寻了不少相关导师的资料。“我跟一位复旦法哲学的教授联系过。咨询考研的相关事宜,他也很礼貌地回复了我,但很多信息仍十分模糊。”&&&&&& 汪海说,“‘二跨’考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获取资源的能力,相比考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外校的信息资源是很少的,甚至几乎是没有。想要成功考研,特别是文科,应该多读心仪导师的书、了解圈内学术进展,尽可能地认识导师,与他进行交流。”经过政治、英语、专业课的考试,汪海被录取到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法哲学方向。&&&&&& 今年下半年,汪海将开始法哲学的学习。“我以后要走的就是学术路线”,他很明确地说,硕士毕业后有能力的话他还将出国继续念博,还会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专业。&&&&&& (应被采访人要求,汪海为化名)
馆藏&6570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来人议论要不要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