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业设计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课内外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简单、机械的操练。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联系学生生活,优化作业内容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参与式作业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意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材体系。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设计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练习。例如,认姓氏字和牌匾字等,与生活实践接轨。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鼓励学生认姓氏字,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认识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认识本班同学的姓氏,认识身边最常用的汉字;《语文园地四》鼓励学生认牌匾字,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儿童随时注意生活中的汉字,主动识记生活中的汉字,沟通了课本识字和生活识字两个系统。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材料中,大量地亲身接触语文知识,激发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作业活动。2.结合教材视域,设计专题性作业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综合作业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供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香港,美丽的明珠》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香港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专题性的作业,即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组织学生查找雷锋资料,调查周围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了解新世纪儿童勤俭节约状况,最后写日记,开班会,出小报,讨论交流等。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动画片,学写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经典古诗文,在班上举办诗文朗诵会;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头,查找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另外,还有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3.利用教材载体,设计运用性作业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作业。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增长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如:创作性的作业,学了诗歌《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自己作连环画《我家乡的四季》,并附上解说词。4.结合学生自身,设计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设计。作业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学生自己决定每次作业的题目、数量和时间,并允许学生超前学习教学进度以后的教材。并通过展示性的“暗示”评比,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二、尊重学生差异,优化作业形式每个学生对作业都有着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身心不同,作业的形式也因人而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巧妙地设置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形式,如,画一画、演一演、辩一辩、读一读,课前查阅资料、历史背景等,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为多元的生活化作业。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实践活动。既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生活中学习语文,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接受教育。三、注重主题整合,优化作业目标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态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因人而异、因类而异的弹性作业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作业的批语、谈话、打电话,写信等多种形式来暗示、鼓励他们。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生和优秀生,使得优者更优,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从而对作业充满信心,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使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需要,享受作业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实施生活化的作业,通过综合性的作业活动,使学生的多元智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发展。作业还可以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广告设计等一系列围绕主题进行整合加工的综合性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素养。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即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单一的接受性作业,探索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结合的新型作业;改变单一的个体作业方式,探索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和彰显个性的选择性作业方式。让生活融入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体味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河北省曲阳县晓林乡店头小学073100)
欢迎转载:
推荐: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精心设计作业,提高语文素养(转)
课外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适当布置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认真预习与复习课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简而言之,课外作业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信息通道。  
审视我们的教学现状,学生对语文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或把预习新课的任务置之度外,或敷衍了事地应付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或不假思索地抄袭他人作业与现成参考答案,或甘愿接受老师批评而拖延作业。  
学生为何如此“冷漠”语文作业呢?究其原因,固然与学业负担重、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与习惯差等因素有关,但更与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本身的“顽症”相联。其一,形式老套,缺乏引力。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倒胃口”,试想,面对“抄写、解释”之类在小学时看了六年的“老面孔”,学生能不厌烦吗?其二,题海战术,丧失兴趣。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面对教学质量评估“分数唯上”与升学考试“一分值千金”的现实,为了督促学生记忆,强化学生技能,提高应试本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连续、大量、纯粹的专项训练,且大多是机械的练习,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其思维定势,兴味索然。其三,脱离生活,缺失情感。我们的不少语文作业是纯粹的文字训练,缺少生活气息,缺失应有情感。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将文本材料与“生活”这一“活水”链接起来,使学生意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善于通过作业这一载体在学生心里激起情感的涟漪,从而熏陶学生的心灵。那么,该如何精心设计语文课外练习,让练习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作用呢?本人认为,关键是要真正体现以下六个“性”。  
一、注意一个“精”字,体现合适性。所谓“合适”,是指教师要控制好课外练习的数量与难度。作业过多过难,不仅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做事马虎的坏习惯,挫伤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业过少过易,不仅起不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语文学习的思想。除字词积累、名句赏析、仿句训练外,可以着重布置学生感情朗读教科书范文与课外收集的诗歌,举行主题诗歌朗诵会。因为我觉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朗读是一种眼看、手到、脑思多感官参与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增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而且使人的精神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通过感情朗读,诗歌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深远的意境、饱满的感情在学生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迹。  
二、注意一个“异”字,体现层次性。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一改以往“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设计难度系数呈阶梯状的作业,并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均得到充分发展,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的一般做法是:将每次作业任务分解为“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三类,供学生自主选择,允许优秀生不做基本作业,也鼓励中下水平的学生试做选择作业与超额作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三、注意一个“新”字,体现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变化的刺激物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巴班斯基认为:“教学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干篇一律的现象。”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喜欢新鲜,不好呆板、枯燥,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设计既紧扣教学实际,又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面对作业跃跃欲试,先做为快,不做不快。如学习《孔乙己》前,我请学生小组合作,填写《孔乙己履历表》(内容包括姓名、籍贯、年龄、出生年月、学历、身体状况、特长、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工作生活简历、主要成绩、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总体评价等),以一“表”带动全文预习,学生兴趣浓厚。上完《天上的街市》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画一幅画,以“诗画转换”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味天街生活的情趣和诗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学生兴趣盎然。  
四、注意一个“拓”字,体现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的今天,作业设计更应注重拓展延伸,自主探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首先是向思维拓展,在作业中强化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训练,体现语文教学的学科特色。如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前,我布置了两个有趣的预习题让学生探究:(1)、如果你是公安人员,你抓住哪些证据判人类是罪魁祸首?(实质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1——13节,概括罗布泊消逝的原因)。(2)、如果你是罗布泊的律师,你怎么给人类定罪?(实质是引导学生从文中搜集证据,具体感受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景象)上《山中访友》前,我布置了涵盖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四个探究性问题: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感知内容)这些朋友各自有什么特点?(明确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朋友的?(理解写法)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到山中访友?作者为什么把看这些景物说成是拜访老朋友?(体会感情)。其次是向课外拓展,向生活拓展。“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语文教学一经与生活相联系,必然生动活泼,事半功倍。设计拓展性作业,旨在把学生的视线从课堂、书本引向社会这一大课堂,引向生活这一无字的书本中,从而真正实现“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如学习《孔乙己》后,我让学生假设推断:假如毒打孔乙己的丁举人生活在我们这个法制社会,能逍遥法外吗?假如孔乙己生活在我们这个和谐温馨的社会里,能凭自己的特长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好工作?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进了生活这一活水,语文练习如鱼得水,显得生动活泼。  
五、注意一个“用”字,体现实践性。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正如古诗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平时的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说一说、编一编、演一演、查一查、做一做、听一听”等不同形式的作业。(1)、说一说。根据年级学习特点,坚持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按学号轮流),六年级重在自我介绍、七年级重在说新闻、七年级重在说寓言故事,九年级重在“一事一议”。(2)、编一编。手抄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大展示的一个舞台,因此可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如围绕歌颂母爱主题活动,布置学生参加主题为“悠悠寸草心,孝心献母亲”的手抄报比赛与展览,学生们积极地查询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诗文、名言、歌曲等,满怀深情地给母亲写信,一份份版面清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饱含着浓浓的母子(女)情。(3)、演一演。课本剧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智力因素的综合性学习,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教学《羚羊木雕》等情境式的文章时,让学生编排课本剧,无疑比枯燥的朗读背诵有趣得多……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开心,老师自豪,不亦乐乎!(4)、查一查。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查阅资料的作业。如上《邓稼先》之前,我让学生查阅人类目前探索宇宙奥秘的现状和前景,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从课外书、网上查找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事先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伟大及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对宇宙飞船、火星、外太空、空间站、飞碟及对杨利伟、费俊龙、翟志刚等中国航天英雄等有了比较系统、深入的了解,上课时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5)、做一做。主要包括调查、访问、观察、实验、参观、制作等活动性作业。例如教学完《背影》一课,布置了一道这样的作业:帮爸爸做一件事,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爸爸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他。(6)、听一听或看一看。推荐学生欣赏与课文内容吻合的影片、歌曲、乐曲能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感悟真情,明白真理。如观看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的理解,欣赏莫扎特A大调和巴赫的F大调、D小调、A大调协奏曲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肖复兴的《莫扎特的单簧管,巴赫的双簧管》的主题和内容。 
六、注意一个“情”字,体现人文性。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好的语文课外作业(主要指文学类作品)应该紧扣一个“情”字,延续课文的思想,强化得到的熏陶,升华已有的感情。如上《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要求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不合理的制度下,亲情被金钱奴役,人际关系异化的现实,激发同情、憎恨之情。课后又留下一篇习作《于勒来到我们身边》来对比迁移,使这种情感得到延续和升华。
总之,要使语文课外练习升值,精心设计是关键。布置的作业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做并乐此不疲,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富有情感色彩的成分,是激发学生喜欢作业、主动完成作业的内在动力;设计的作业要有明确而合适的练习目的,目的是否达成是衡量作业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志。当然,从教师工作态度的角度看,还得注意一个“勤”字,若不及时批改并认真讲评学生的作业,或将学生上交的作业本束之高阁,则阻塞了“教”与“学”之间的信息通道,这样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究
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论证书
课& 题& 类& 别&&&&& 教研室课题&&&
课题立项时间&&& 2009年12月&&&&&
课& 题& 名& 称 &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究
课题负责人&&&&& 任&& 玲&&&&&&&&&&&&
负责人所在单位&&&&& 徐州市两山口小学&&&&&&&
开& 题& 时& 间&&&   2010年11月&    
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制
教导副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两山口小学
课题主持人 课题方案设计、协调运作、主持研究并撰写有关作业设计的案例与论文。
小学高级教师
两山口小学
管理实施方案全面工作
小学高级教师
两山口小学
学困生思想健康教育
小学高级教师
两山口小学
档案资料梳理,记录过程中的行为与反思
&二、课题研究具体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作业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江苏省教育厅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作出 &五严规定&,徐州市教育局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条禁令&,这无疑为语文作业的设计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提到语文作业,几乎没有学生不感到头疼的,也几乎没有教师不感到繁琐的。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就这么点作业,他就是不写。&也有学生说:&字词都抄了那么多遍了,我都会默了,怎么还是字词?&是啊,为什么学生不愿写,他们究竟喜欢做什么样的作业?为什么总是这些重复的机械性作业?这就是我今天提出研究课题的出发点。
作业就是课堂的外延,怎样才能学有实效,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北师大肖川博士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文中指出: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它不仅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学业的重视,也可以培养孩子对于学业成效的责任感。因此作业不光是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增强学生学习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完成作业的主要劳动方式不是背诵,而是阅读、思考、分析事实等绝大多数作业,都同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要从作业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业设计与完成中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作业,让他们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让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乐于完成作业,积极思考、阅读,为更好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地基础,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幸福的事情。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美国埃西奥内教授激烈地抨击了以往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把儿童看成机器&&所做的一切在于增加输入量,以从学生那儿获得更大的输出量&。他认为&家庭作业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首先不在于它用大量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于衡量并鼓励学生培养自我管理及有关的良好工作习惯。&
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2)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这些作业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
2、从国内看,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杨艳辉在《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初步尝试》一文中介绍: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包袱,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即&关注学生兴趣,注重作业多样化&、&鼓励学生创新,注重作业分层&、&拓展学生思维,注重课内外作业相结合&。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的实施。
3、从取得的成效看,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学习负担有所减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力求改变这种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的状况。倡导一种开放性的、情趣性的、实践性的、人文性和可行性的语文作业设计方式,在多层次、多形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缩短书面作业的时间,减负增效,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相互合作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通过读写结合,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平台。
语文作业,包括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内作业是指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作业,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课外作业是指在课堂以外完成的的作业。但是在内容上也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再思考、再延伸、再创造,侧重课外的习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有效作业是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应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数量合理、难易恰当,使作业适应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的个体,既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又突出思维的可显性。同时要体现时代要求,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这里所讲的设计是根据教材、教学进度,教师为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发展学生能力,在内容、数量、形式、要求等方面的安排。本课题在通过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设计出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结合教材拓展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结合生活实际抓住读写结合的迁移训练点进行片断练习,以此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是9--11岁,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9--11岁)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孩子各种活动的目的性增强,内在动机开始成为孩子的学习动力,但是外在激励仍然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二)理论依据:
1、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革语文作业,更是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的体现。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著名教育家周天教授经过大量实例研究表明,提高学习成绩能力的核心部分:学习能力的三个部分(或学习能力的三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学习方法。特别强调,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做作业前,先复习再做作业,做作业时要计时,提高效率,做完作业要检查并小结。
三、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课题组人员结构分工
各成员之间分工不分家,相互之间加强交流,团结协作。
资料准备:
1.学校提供教师学习研究用的相关理论书籍。
2.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习题资料库对教师开放,为有效作业设计提供材料。
3.已经收集了不少学生优秀作业集,实行资源共享。
科研手段:
1.调查分析两山口小学四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有关信息,分析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边实践、边反思、边验证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
经费保障:
学校倾全力支持此项科研。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原则、思路、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对我校四年级学生语文作业量的调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统计出其积累记忆生字词、段落等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出各种形式灵活的基础性语文作业,从而缩短书面作业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通过调查了解、谈话及个案分析研究学困生作业倦怠的原因,分别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以家庭距离远近组成合作互助小组,制定出相应的提高举措,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作业习惯,成为语文学习的&小主人&。
3、通过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设计出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结合教材拓展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结合生活实际抓住读写结合的迁移训练点进行片断练习,以此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只是让他们被动机械地抄写,即使作业再多,也没多大实效。布置作业时必须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业要为学生服务。
2、实效性原则。要讲求实效,重视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3、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4、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尝试、实践趣味性作业,不仅善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思路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了解我校四年级学生家庭作业量,了解学困生作业倦怠的原因,然后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借鉴已有成果,有目的的实验、探究,进行理论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设计中去,设计出多层次、多形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缩短书面作业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家庭,融入社会,以家庭距离远近组成互助小组,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去完成作业,做到时时处处学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结合讲读课文,推荐经典之作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抓住读写结合的迁移训练点进行片断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形成大语文观,做到学有实效,从而形成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本课题研究对象和过程
1、研究对象&两山口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四年级学生语文作业的现状。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2)探讨方法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课题组的成员经过讨论,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进行开题论证。
(3)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作业设计方案。
&我的作业我做主,快快乐乐学语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作业设计集锦
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报告:小学生语文作业倦怠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总结反思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究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对我校四年级学生进行语文作业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个案分析法: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调查谈话,分析了解其学困原因,进行心理疏导,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作业方式和内容,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作业设计,研究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有效作业的途径。
五、预期完成成果最终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小学生语文作业倦怠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2010年12月
结题报告:
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究
2011年12月
&我的作业我做主,快快乐乐学语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作业设计集锦
2011年12月
&三、开题论证意见
《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究》选题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结合现实需求,做出可行性分析,对四年级语文教学提供了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本课题可操作性强,目标定位小,思路清晰,内容、方法、步骤明确。
本课题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对四年级学生语文作业量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谈话及个案分析研究学生作业倦怠的原因,通过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设计出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结合教材拓展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结合生活实际抓住读写结合的迁移训练点进行片断练习,以此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提高四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形成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
该课题前期研究准备工作充分,学校领导充分重视,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对研究课题提供经费,保证配套经费的落实。建议课题实施过程中方案详实,对于课题开题报告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内在逻辑性要进一步加强。在研究的成果中,终结性成果目标要更具体地阐述。
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的研讨,对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该课题开题。
&& &&&&&&&&&&&&&&&&&&&
&论证组组长(签字)王建军
&&&&&&&&&&&&&&& &&&2010 年 11 月&5 日&&&
徐州市教研室
徐州市教研室
徐州市教研室
云龙区教研室
云龙区教研室
徐州市两山口小学
? 备案号:苏ICP备号 ? 维护: 徐州市两山口小学 &All Right Reserved 所有权利保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