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实施新课程、实现新跨越的改革浪潮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中心,也势在必行。要聚焦新课堂,把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敢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改变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及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和愿望,有了学习动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不至于按老师的指令机械被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要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激起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因此,课堂上不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是必要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兴趣问题情景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石,在学习活动中,让直接和间接的兴趣情景相互交融,有机结合,贯穿于课堂始终。缺乏兴趣,学生学习就会枯燥乏味,无法长久持续,因此,老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问题转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素材,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本人在教学“十几减几”一课时,利用课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星期天,小强和小红到河边钓鱼,他们把钓到的鱼放在一个水盆里。小强说:“我钓的多!”小红不服气,说:“还是我钓的多!”他们俩争得很厉害,小强说:“这里面一共有15条,我钓了9条,你钓了几条?”可是,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小红怎么数都没有数出来。小朋友们,能不能用你们的知识帮她解决一下呢?这样,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当设置问题情景,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计算蕴含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欲望,又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计算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的活动,不是被动感受,而是主动获取。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对生活有真正的实用价值,这样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形成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使自己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求知之心,从而把自己的极大的热情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有了问题,思维才有目标、方向和强大动力。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至始至终,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精心设置动手操作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适应“趣味课堂”、“形象课堂”,因此,小学课堂不仅要有趣味性,而且还要有形象感。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这与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数学学科相冲突,要避免这个冲突,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直观动手操作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并且能让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迎合儿童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需求。这样,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人人都动手操作实践,人人都积极思考,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参与,全堂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老师要把握合理的操作时机,适时适宜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如:兼于小学生抽象概念比较困难,本人在教学“几分之几”这个分数概念时,就让全体学生参与折正方形纸的操作活动。通过不同折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几分之几这个概念。又如:兼于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并且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在教学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时,让全体学生都用小棒来摆。通过这种具体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人人参与学习活动,直观形象且易于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会了计算方法。    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可知,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动手操作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性的环节之一,因为动手操作实践,既有利于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方法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普遍感到精神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学犹未尽的感觉,以至于达到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效果。    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是新课程新理念下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每个成员都自觉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它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让生生互动占据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良好学习氛围,一个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其他同学及时补充,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相交流、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激活了课堂教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人人参与,就要经常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合作实践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老师也要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或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达到主动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以6人为一小组先对给出的长方形的长与宽进行测量,有不会测量或测量不准的,其他成员就给他解释方法。有些学生把四边都测量出来,而有些学生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通过人人参与讨论交流,后者给前者解释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原因,最后达到共识。通过测量,量得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接下来就是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接着让他们把自己想出的办法写在本子上,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对比各自的做法。有的学生想出6+6+4+4=20(厘米),有的想出6+4+6+4=20(厘米),有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想出(6+4)×2=20(厘米),通过小组内学生间相互对照比较,相互叙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人帮人学、人助人乐的良好学习氛围,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优化课堂各个环节,促使学生全程参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使之优化,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兴趣满堂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导课要新颖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求知若渴想参与。在导入新知时,教师设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新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地乐于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来,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其次,指导学生探究新知时,方法要巧妙得当,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师重点指导学法,通过引导、点拨,明确思考方向,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既掌握了新知,又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再次,在反馈练习拓展延伸时,要精心设计多层次、趣味性习题,达到全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因人而异,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给差生设计一些基础的、带有模仿性的练习题;给中等生设计一些变式的、综合的练习题;给优等生设计一些开拓思维、创新型题目。这样可使所有学生都有题做,都有新知可学,都有所发展,从而达到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    最后,在课堂小结时,让所有学生都畅谈收获,都能达到再次参与,都能感到收获的喜悦。可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谈收获,同一小组内互相谈收获,争先发言在班内说收获等形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全体学生再次参与新知的再现回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备恰当、正确的指导方法,让学生通过良好有效的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不断发展。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高庄小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点滴体验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点滴体验
学习啦【教育理论】 编辑:周文婧
&&&& 一个家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 一、要对学生有信心,相信他们有能力学好。
&&&&&&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更强烈。&要真正地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忙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解放学生的双眼,不要只盯住书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学生的,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在大中寻觅丰富的食粮。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 二、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 给学生设置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角,使他们能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主动地去探索、创造。&&&&
&&&&&&&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讲、少讲,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学习了&观察物体&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四个正方体的不同摆法,以及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形,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摆、去观察、去发现哪些图形从哪一面看到的是相同的图形,从哪一面看到的是不同的图形,加深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体验。
&&&&&&& 其次,要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问题要尽可能大、宽,要有思考的价值,有探索的空间,要避免那种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认识20以内的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试试你能写出多少个?7+□=□&& □+□﹥□+8&& □-7﹤20&& 学生练习时盎然,答案多种多样,既复习了2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又巩固了20以内数的运算。
&&&&&&&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的非常规或具有创新意识思路或解法,要即使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对于学生的非常规的,即使有误,也不要轻易下结论,终止学生的解答或讨论。&
&&&& 三、正确引导,敢于放手。
&&&&&&& 在学生主动学习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出了一个&急转弯&的问题:&一只蚂蚁从上海爬到南京只用了3分钟,这是为什么?&有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这时我告诉他们:学了比例尺,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就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其次,关键之处的引导、设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而且能促进学生迫不及待地自己主动去探索、去验证。再次,当学生完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时,教师要及时知道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总结规律,以得到结论。&
&&&&&&& 四、 强化实践,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做,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 1、画一画,移一移。
&&&&&&& 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后,让学生把学过的平面图形画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练习,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画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有些学生还把一个图形平移了两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平移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和创造力。
&&&&&&& 2、摆一摆,分一分。
&&&&&&& 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后,让学生拿出学具放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共同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才能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本文已影响 人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点滴体验]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34人看了觉得好
1991人看了觉得好
1393人看了觉得好
【教育理论】图文推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就谈不上主体的发展。正如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说的&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不断地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 投入教学过程中昵?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一、重视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参与。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兴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先发给每台学生一张题纰,题纸上画有两个大小很不明显的角(∠1= 40°,∠2= 43°),让学生讨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因这样的两个角肉眼很难分辨出它们的大小,怎样才能正确判断角的大小呢?学生就急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目的。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也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枯燥无味的练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性的练习,如:摘苹果、找朋友、开火车、投信箱、小兔赛跑等等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重视表扬鼓励,促进学生参与。
一个正常的人,当他在工作、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时,都希望得到上级领导或老师肯定和鼓励,而这种肯定和鼓励将促使他今后的工作、学习更加努力。小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一点进步或取得一定成绩,就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各类学生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因材因人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层参与,哪些问题该由哪些学生未回答,都要精心地设计好。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扬鼓励的机会,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目的。
& &三、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 &&&学生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材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例如:在教学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时,让学生先考考老师,任意说出几个最简分数让老师判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很快就回答了这一问题。学生有的觉得很神奇、很佩服,老师没有计算,这么快就能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觉得很疑惑,老师没有通过计算,怎么能很快就说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呢?老师的答案正确吗?老师根据学生的心态马上让学生进行验证,果真如此,学生心服口服。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分数分母的特点,根据分母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 &四、重视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
动手操作,既是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是把客观的“要我学”内化为蒸观的“我要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取,或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新建立,而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他。”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需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自己剪好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教学 时,1、让学生拼图:(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可能会拼出& &&&&&&&&&&&&&&&&&&&&&&&&&&&&等图形,其中就可以拼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也会拼成&&&&&&&&&&&&&&&&&& 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也能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操作,学生就会发现每种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2、让学生观察找出每组的一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他们就不难看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而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从而学生就可以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引导学生操作,既能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会探索知识的本领。
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知识内化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参与中培养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形成过程,最终使学生达到会参与、想参与以及爱参与的目的,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学生有了兴趣、掌握了方法,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录入:bsxxmjp&&&&责任编辑:bsxxmjp&
【】【】【】【】【】
上一条文章:
下一条文章: 没有了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广西百色市教育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百色市城北二路33号 邮编:533000 编辑部电话: 投稿邮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