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和肺动脉对照表弓下方(主肺动脉窗)见条纹高密度影

5)胸椎:第1~4胸椎因有气管的亮透影衬托故可显;2.胸膜X线解剖正常胸膜一般不显示,只有在胸膜反;(1)伴随影:正位片上,第1、2肋骨下缘及腋中下;(2)叶间裂;1)斜裂:侧位片上,左肺斜裂影起于前肋膈角,右肺;2)水平裂:位于右肺叶与中叶之间,正、侧位均可显;3.气管和支气管X线解剖;(1)气管:正位、侧位均可显示,上起第6颈椎下缘;(2)支气管及其分支
5)胸椎:第1~4胸椎因有气管的亮透影衬托故可显示。中部胸椎与纵膈重叠,显示不清,但横突有时突出于纵膈阴影之外,应与肿大的淋巴结相鉴别。
2.胸膜X线解剖
正常胸膜一般不显示,只有在胸膜反折的部位,并与X线的投影方向呈切线位方可以显示。例如,肺尖胸膜反折和叶间胸膜等。
(1)伴随影:正位片上,第1、2肋骨下缘及腋中下部可见到胸膜伴随影,如发丝状高密度影,一般双侧对称。
(2)叶间裂
1)斜裂:侧位片上,左肺斜裂影起于前肋膈角,右肺斜裂影起于角后方3~5cm处,从膈上斜向后上方,上端止于第3~5后肋水平。表现为线条状致密影像,其形态、宽度、曲度等因人而异。鉴别左、右侧斜裂的方法有:① 与横裂交接者为右侧斜裂;② 斜裂前下端的横膈下方有胃泡球气体者为左侧斜裂。③ 右侧斜裂与膈顶成50度角,而左侧斜裂成60度角。④ 左侧斜裂起点靠前,右肺斜裂起点靠后。
2) 水平裂:位于右肺叶与中叶之间,正、侧位均可显示。正位片:水平裂外端在腋缘平第6肋,内端止于肺门角外约1cm处;侧位片上:横裂后端起于斜裂中部,向前倒肺的前缘。
3. 气管和支气管X线解剖
(1)气管:正位、侧位均可显示,上起第6颈椎下缘,下到第4胸椎下缘处,并延续为左、右主支气管。
(2)支气管及其分支在高千伏胸片上可以显示两侧支气管。
4.肺X线解剖
含气多,密度低是胸部X线检查的重点。主要观察以下结构。
(1)肺野:在胸部平片上,两侧肺部表现为透亮的区域称为肺野。肺野可分为上野,中野和下野(以第2、4前肋下缘的水平线为界)。亦分为内、中、外三带(均等分)。
(2)肺纹理
1)定义:肺纹理由肺动、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管构成。以肺动脉及其分支为主,X线表现为清晰的高密度条纹影,伴支气管走形。
2)特点:由肺门分出,向外延伸呈树枝而逐渐变细,一般下肺野较粗而密集。肺纹理与年龄、体位、个体差异和投影条件有关。
(3)肺门:又称肺根的投影是肺与纵膈的通道,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管等结构被被结缔组织包裹所构成,其中以肺动脉、肺静脉为主要成分,而肺动脉更为重要。
1)正位片:肺门影位于中野内带,通常左侧肺门较右侧肺门高1~2cm。①右肺门影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右上肺静脉干、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构成,占肺门影上部约1/3;下部分由右肺下动脉干构成,沿中间段支气管外缘平行向外下方走行,故显影较清晰,正常宽度不超过15mm,占肺门影下1/3,上部和下部之间的夹角为右肺门角,肺门角应锐利,不应出现角顶部圆钝或外凸。②左肺门影亦分上下两部:上部由左肺动脉弓构成,显影清楚,位于左主支气管和上叶支气管之间,呈圆形、半圆形或弧形阴影;下部由左下肺动脉构成,大部分与心影重叠。
2)侧位片:左、右肺门大部分重叠。以气管叉部(变现为上下的环形透亮圈)为中心,右肺门位于前下,左肺门位于后上,左肺门阴影的上缘为左肺动脉弓,它跨过右上叶支气管和左上叶支气管形成的椭圆形透亮影(气管分叉部)的上方
向后下行,形成左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弓表现为与主动脉弓一致的弧形影,左下肺动脉表现为树枝形状阴影;左肺门中的上肺静脉投影于气管分叉部前下部,表现为卵圆形影。右下肺动脉投影于其下方。
(4)肺野和肺段:正常不显示,可结合正侧位片上的叶间胸膜加以判断。
5.膈X线解剖
也称横膈,是一薄层肌腱组织,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分为左、右叶和中央部,两叶各呈弧形向上突起。横隔随呼吸运动而上下行动,平静呼吸上下运动的幅度为1.0~2.5cm,深呼吸时为3~6cm。
(1)正位片:横隔上缘由于肺组织的衬托显示清晰,呈弧形影,右叶下缘与肝脏相邻,不能显示。右叶下缘与胃泡和结肠内的气体相邻,膈肌影像可显示,该结构的厚度为胃膈间隙,一般小于2cm。
观察左右侧膈顶,肋膈角,心膈角。横膈最高的部位称为膈顶,位置靠近心影,膈顶通常位于第5肋前端到第6前肋间平面,与体型,身高,体位等因素都有关。由于心脏的因素,一般情况,右膈顶高于左膈顶,高1~2cm,但是先天性右位心脏者右侧膈顶较左侧低,两侧横隔内侧端与心影边缘构成心膈角,外侧斜向下与胸壁形成的锐角为肋膈角,正常时膈肌角清晰锐利。
(2)侧位片:横膈膈顶位置靠前,前部与前胸壁形成前膈角。后部和后胸壁,构成后肋膈角。两膈影像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影响相互重叠。侧位片上识别膈的方法:①哪侧贴片哪侧膈的位置相对较高;②膈顶下方有胃泡影像者为左侧横膈。
6.纵膈X线解剖
(1)位置:位于肋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上起胸廓入口,下至膈,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谱,食道,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
(2)分区:侧位片上纵膈分为9个区。上纵膈为胸骨角(第2前肋)至第4胸椎下缘的连线的上方,此线以下到第4前肋水平,经肺门下缘至第8胸椎的连线之间为中纵膈,以下至膈底为下纵横。前纵隔为胸骨后方与气管,升主动脉,心脏前方之间的三角形。前纵膈又被上述两条连线划分为前上纵膈,前中纵膈和前下纵膈3个区。中纵膈与后纵膈:食管前缘为中纵膈与后纵膈的分界,食管前缘以后的区域为后纵横,中纵横为食管前的气管,心脏及出入心的血管根部。后纵膈又被上述两条水平线划分为后上纵膈,后中纵膈和后下纵膈3个区,中纵膈也同样被划分为3个区。
(3)X线解剖
1)胸腺:正常成人胸腺不显影,位于前上纵膈内。小儿可见其影像,体积较大,使纵膈阴影变宽。胸腺密度低,可随呼吸运动改变形状。
2)正位片:观察胸椎旁线,前纵膈线,后纵膈线,食管胸膜线和右气管旁线。
3)侧位片:观察气管后带和胸骨后带。
7.心脏的X线解剖
心脏大血管的四位片X先解剖。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胶片;观察肺门及纵横的大体模型,完成胸片上肺门组成的观察及纵膈边界组成的观察。
【思考题】 肺纹理异常包括哪些?结合病例举例说明。
胸部断层影像解剖
【实验目的】
掌握:CT上肺叶、肺段的划分;肺门、肺纹理的组成及肺纹理的特点;纵膈内的血管变化;纵膈间隙的名称,位置。
熟悉:胸壁的断面影像解剖;纵膈内的淋巴分区。
了解:胸部MRI解剖。
【实验材料】
胸部CT、MRI教学片;胸部断层标本、模型;胸部CT、MRI幻灯片;多媒体。
【实验内容】
1.纵膈CT解剖
(1)胸锁关节层面:可称六血管断面:在气管两侧由前向后为锁骨下静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食管位于椎体前方,食管前方的低密度结构为气管,气管两侧可见甲状腺下端,呈高密度。
(2)主动脉弓上层面:又称五血管断面:分别为左、右头臂静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头臂静脉与胸骨后水平向右走行,于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的前面,至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与右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3)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弓呈腊肠状,由右前方向左后方斜行,其前部于上腔静脉的前内侧,气管前方走行,中部转向气管左侧,后部行于食管左侧,与胸主动脉相连续,转折处为主动脉结节,主动脉弓前胸骨后为血管间隙,内部可见胸腺遗迹。上腔静脉与气管右臂之间可见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
(4)主肺动脉窗层面:主肺动脉窗位于主动脉弓下方与肺动脉上方之间,居于气管分叉部的上方,其内多有脂肪填充,可见多个淋巴结。纵膈中央前方显示升主动脉,后方显示气管,脊柱的左前方可见图形血管结构为降主动脉,在同一层面其直径总是小于升主动脉,椎体右前方可见奇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后壁,形成奇静脉弓影响,该影响位于右肺门上方。
(5)左肺动脉层面:左肺动脉位于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之间左侧的血管。此血管为主动脉窗的下界。可见气管分叉,两者之间的间隙为隆突下间隙。
(6)肺动脉分叉层面:肺动脉干向左,向右两侧分出左右肺动脉,三者形似人字。右肺动脉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右上肺静脉位于右肺动脉前方,上腔静脉右侧。左上腔静脉位于肺动脉前方,左肺动脉的后方为左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与降主动脉之间为食管。
(7)主动脉根部层面:相当于主动脉根层面,主动脉根据断面中央,后方为左心房两侧有肺静脉汇入。右侧为右心耳和上腔静脉,左前方为肺动脉干,后方为右肺动脉及转向后外的叶间动脉,其上前方上腔静脉右后方为右上腔静脉。脊柱左侧的图形血管为降主动脉,右前方为食管,左侧支气管分叉处外的血管为左肺动脉下支。
(8)四心腔层面:脊柱前方为左心房,其前方为左心房,右侧为右心房,其左前方为右心室。心腔与心壁不注射造影剂无法区分。
(9)膈脚后层面:为膈脚所围绕间隙,与后纵膈延伸,即与胸膜腔相通。该间隙内有食管、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及脂肪和淋巴管通过。
2.纵膈内重要器官
(1)气管:上起环状软骨下缘下到胸骨角平面,由14~17个“C”字形缺口向后的透明软骨构成,缺口处由膜壁封闭。气管位于上纵膈内食管的前方或稍
右。CT上主要是气管软骨显影,因此气管呈环形或马蹄形。老年人气管软骨可出现钙化。
(2)食管:胸骨角以上各层面食管位于脊柱与气管之间,气管消失后食管越过左主支气管的后方,继续行于左心房后方。通常在上部食管内可见气体影,食管壁的厚度不超过3mm。
(3)胸腺:胸腺位于前纵膈内,其影像同年龄关系密切。幼儿时腺体较大,青春期以后腺组织逐渐被脂肪代替,体积缩小。密度表现为低密度影、软组织密度影或混杂密度影。
(4)纵膈淋巴结
1)前组淋巴结:内乳淋巴结、血管前淋巴结、心旁淋巴结。
2)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肺淋巴结。
3)后组淋巴结:食管旁淋巴结、下肺韧带淋巴结、膈角后淋巴结。
3.纵膈间隙
(1)血管前间隙:位于前纵膈内,胸骨柄后方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之间,两侧为纵膈胸膜,向前通胸骨后隙,其内有胸腺及左头臂静脉。
(2)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位于气管右前方与上腔静脉之间,前内为升主动脉,后为气管,右为主支气管。
(3)隆突下间隙:位于气管分叉前面以下,上为气管分叉(其下2cm的范围),下为左心房上壁,两侧为左、右支气管,内含脂肪及隆突下淋巴结。
(4)膈肌角后间隙:位于两侧膈肌角与脊柱之间,间隙内有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等。
(5)主肺动脉窗:主动脉弓下方与左肺动脉上方之间的空间为主肺动脉窗,内含有多个淋巴结及动脉韧带等。
4.肺CT解剖
(1)肺纹理同X线片。
(2)肺叶:借助斜裂和水平裂划分,其CT表现主要为乏血管带,呈带状影。
(3)肺段:肺段是肺段支气管及分支分布区的肺组织的总称。肺段支气管及肺段动脉位于肺段中心,肺段静脉位于相邻肺段之间,为肺段的分界。
1)胸锁关节层面:右肺为尖段,左肺为尖后段,肺纹理呈点状或逗点状。
2)主动脉弓层面:可见前、后段的血管影,内侧可见尖段支气管。因此,该断面可显示尖段、前段、后段,左肺背段也可见(左肺斜裂起于第3或第4胸椎高度)。
3)右上叶支气管层面:上叶支气管及前、后段支气管同时显示,前后段支气管与上叶支气管相连,并向外成角,角内为尖段静脉,其外侧有后段静脉自外向内注入,此静脉为前后段之间的段间血管。本层尖段消失,有上叶前后段及下叶上段(背段)。
4)左上叶支气管层面:肺野前部出现粗大的无气管伴行的上肺静脉前段静脉段间部,表示前段即将结束,外侧段及上舌段即将出现。斜裂前移。本层面主要为前段、外侧段、上舌段、上段。
5)基底干上方层面:基底干为上段支气管发出后的下叶支气管的主干部分。本层面上段消失,左心缘旁可见粗大的无气管伴行的血管为舌静脉上部,提示下舌段即将出现。
6)两下肺静脉的层面:右肺为中叶外、内侧段,下叶内、前、外、后基底
段;左肺为下舌段、下叶的内、前、外、后基底段。
1)右肺门:观察肺门几个重点层面,进而了解右肺门的组成。
a.右尖段支气管层面(气管隆突水平):确定尖段支气管呈小环状透亮影,其内侧为尖段动脉,外侧为尖段静脉。
b.右上支气管层面:该层面可见右上支气管、前、后段支气管的长轴断面,前支向前外,后支向上后,尖段支气管消失。前、后段支气管向外成角,角内可见为尖段静脉或后段静脉,呈卵圆形或血管长轴。
c.中间支气管层面(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先确定中间支气管,其形态特点为椭圆形透亮影,其前外侧为右叶间动脉。叶间动脉消失后,中间支气管前外侧识别上肺静脉,可见上肺静脉主干即将形成,其属于支正在注入,因此,上肺静脉呈不规则的血管影。观察奇静脉食管隐窝及中叶嵴 ,奇静脉食管隐窝为中间支气管后部肺组织向纵隔内轻度凸起的部分。中叶嵴位于中叶、下叶支气管之间。
d.右中叶支气管层面:观察中支气管、内侧段支气管、外侧段支气管、后两者可见长轴位影像。内侧段支气管显示率较高,向前下走形,外侧段支气管位于其后外侧,在内侧段支气管的前方识别右上肺静脉。
e.右基底支气管层面:下叶支气管、基底干及前、内、后、外基底段支气管的形态为呈圆形或椭圆形,上段支气管为长轴位显影。
a.尖后段支气管层面:尖支呈小环状透亮影,后段支为长轴位,尖支内侧为尖后段动脉,其外侧为尖后段静脉。
b.左主支气管层面:左肺动脉自左主支气管的前方行向其外侧,左肺动脉的前方外侧为左肺上静脉,两者之间外侧可见尖后段支气管的横轴断面。
c.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左主支气管向前外发出左上叶支气管,呈长管状,上一层面与呈长轴位的前段支气管相连。后壁可见其与下支气管相连。左上叶支气管前方为上肺静脉,其后外侧为分叶状的左下肺动脉。
d.左下叶支气管层面:左下叶支气管表现为环形透亮影,自后臂发出上段支气管,呈长轴位。其前方的肺内可见舌叶支气管。下叶支气管与舌叶支气管的夹角内可见呈分叶状的左下肺动脉。下叶支气管发出上段支气管后,易名为基底干。
e.左基底段支气管层面:基底干分出前内底段支气管、外底段支气管、内底段支气管,上述结构形态同右肺,与各底段支气管伴行的动脉位于外侧。
5.胸廓的CT解剖
(1)肋骨:CT上肋骨影仅为某一肋骨的一部分,而且多个肋骨在同一个扫描层面同时出现,进而影响到肋骨的确定。确定肋骨的方法:首先确定第一肋,在同一扫描图像中所见的肋骨段由后向前序数逐渐递增。
(2)胸骨:两侧锁骨头之间为胸骨角,上方的层面显示的为胸骨柄,下方的层面为胸骨体。
(3)腋窝:腋窝内重要的结构为腋动脉、腋静脉、臂丛神经及大量的淋巴链。血管与淋巴需用血管造影来分辨。
6.胸膜的CT解剖
常规CT扫面就可以观察到胸膜,其中胸膜形成的斜裂和水平裂是肺叶划分的标志性结构。
7.胸部MRI解剖
(1)胸壁主要由肌肉、脂肪和骨骼构成,脂肪、骨髓T1 WI及T2 WI像均呈高信号;骨皮质T1 WI及T2 WI像均为低信号;肌肉均呈中等信号。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行业资料、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人体影像解剖学实验03等内容。 
 影像解剖学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2.颅骨缝约在几岁以后逐渐融合 A.18...人体骨数最多的时期为 答案:鼠标置此查看答案 A.新生儿期 解析:查看详细解析 ...  学年 放射线物理学 放射线学概率和实验 RC 经历开发 公共课 教堂 专业用语(4) 必修课 第二学期 人体解剖学 数字影像和实验 专业选择 放射线生物学 影像信息学...  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医学影像专业的断面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 出医学影像专业的断面解剖学教学内容亟待改革。...  X 线影像解剖学概况来源:影像园 作者:admin【讨论-纠错】【举报】 X 线影像解剖学是放射诊断学的基础,熟练人体 X 线解剖有助于影像医师 正确诊断疾病,以下是 ...  力学实验 发酵工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 植物学实验与技术 园林艺术教育 畜牧学通论 医学分子生物学 放射防护学 胎儿发育与生理学 预防医学综合实验学 人体影像解剖学 ...  2004级影像专科人体断面... 7页 免费 医学影像解剖学试卷1 暂无评价 3页 3下载...医学影像解剖学试卷(第 5 套) 三、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  2 4.《正常人体学基础练习题》 (校本教材)主编。 5.《正常人体结构实验指导...病理学:2 学时/周;共 2 届;学生数:2 班×60 人。 影像解剖学:4 学时...  人体断面解剖学习题 暂无评价 41页 2下载券医​学​影​像​解​剖​...医学影像解剖学试卷(第 4 套) 三、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  人体断层解剖学期终考试总复习题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期终考试总复习题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期终考试总复习题 影像一. 名词解释 1. 眦耳线 2. ...您的位置: &
主肺动脉窗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离断患儿诊治分析
优质期刊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主动脉弓离断合并主肺动脉窗超声表现1例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主动脉弓离断合并主肺动脉窗超声表现1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3:51:0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主动脉弓离断合并主肺动脉窗超声表现1例
官方公共微信10岁男孩身藏7种“心”病
发布时间: 05:59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通讯员陈丹侠报道:7种非常罕见的复杂先心病,居然在一个小男孩身上隐藏了10年才被发现。昨日,来自汉川的患儿小诺(化名)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功康复出院。&&&&
据家长介绍,小诺从小就很少生病,智力和生长发育与正常小孩无异,根本就没有任何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今年8月3日,他在骑自行车玩耍后感到乏力,被送入医院。经检查,确诊小诺患有多达7种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最罕见的是主动脉弓离断和主肺动脉窗,病情十分凶险。&&&&
据亚心医院心外科主任陶凉教授介绍,主动脉弓离断和主肺动脉窗极为罕见,绝大多数患儿很难活过1岁,而小诺奇迹般的活到了10岁。8月23日,小诺被推入手术室,经过4个多小时,手术才成功完成。&&&&
编辑:admin
多媒体报纸:
更多关于患儿;亚洲心脏病医院;康复出院的新闻
请进入“”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荆楚网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胎儿主动脉对比肺动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