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一个好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说法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可菌菌总觉得养成那些好习惯好像很难很难诶……比如最近很想养成的习惯是每天早上醒来以后看时事新闻什么能够习惯性地这样做呢(望天)那么你最近想养成或已经养成什么好习惯呢,有什么困难或是心得吗? &#最佳留言得5元红包,明日公布# & &#昨日获奖:TIGER# &#加微信zhubumai233领取#励志菌(lzjhelp)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lzjhelp做你生命中的一束微光,在迷茫的时候给你一点儿温暖热门文章最新文章lzjhelp做你生命中的一束微光,在迷茫的时候给你一点儿温暖&&&&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请别再说教“21天养成一个习惯”,那只是个传说罢了(读《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在一场现场培训会上,我的一位培训同仁慷慨激昂的讲述着关于心态,关于销售的课程内容。培训现场甲方的领导也在,自然学员们多少有些矜持放不开。于是我的同事就开始大放在《TTT课程》中学到的互动技巧来诱发现场气氛的提升。提问!提问!不停的提问!然后指定学员来回答。
培训师:我们都知道好习惯可以成就我们的一生,那多久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呢? &
学员:嗯(面面相觑,大写的尴尬),21天吧~~~~ &
培训师:很棒,就是21天,掌声鼓励。(三三两两的掌声响起)
一点都不夸张,这就是最真实的培训现场。如果你是培训师,你也会出现满脑子的疑问?提的这个问题很难,难道这不是一道常识题?可你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想想,你会有更大的疑问?谁说的一个习惯培养只要21天,我的肥至今没减下去都坚持节食一个月了,老公到现在也没戒烟成功?放在床头的书都快有尘垢了。不禁要问,这理论对吗?凭什么说21天。
带着疑云,查阅了百科、知乎。这句话常被认为是出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可是从来就没有人找到过出处。另一个可能的出处,是美国的一位整容医生麦斯威尔&莫尔茨(Maxwell
Maltz)的一本书Psycho-cybernetics,书里面写到,莫尔茨观察整容后的人,发现他们平均需要21天来习惯他们的新脸孔,而截肢病人具有的“幻肢”体验往往需要21天才消退。需要注意的是,习惯某物与形成一个习惯是不一样的,也许这两个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混淆,才有了今天的这个说法。
人云亦云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当所有人把一件谣言当真理,并且利用优势资源捍卫“真理”时,愚昧就产生了,误解就来了,无谓的争吵也就在所难免。还好,总有人不信邪,在足够窄的领域里研究的足够深,把习惯这事也算清清楚楚的讲明白,说透彻。
日本的古川武士利用自己多年培训指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场人士的经验写作了《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方式娓娓道来习惯之道,并确切的告诉你,想养成不同类型的习惯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和到底该怎么实践操作。
先解决第一个上文中提到的历史遗留问题“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说法对吗?
吉川武士在书中说到一个概念“习惯引力”。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本书称它为“习惯引力”。一旦大脑认定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因为习惯不同,“习惯引力”所产生的抵抗强度依行为程度的变化、身体程度的变化、思考程度的变化而大有不同。所以,培养一个习惯所需时间的长短依照想培养的习惯的种类而定。吉川给出了三种习惯分类大致需要花费的时间。
第二个问题来了,光说不练假把式,那到底我们该如何去培养一个习惯呢?
在培养习惯之前我们要弄明白,习惯养成所需要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做个形象的比喻“培养习惯的过程就类似发射火箭的过程”
发射火箭时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穿过大气层。穿过大气层需要巨大的能量,这是因为火箭会被地心引力拉回地面的缘故。不过,一旦火箭进入太空,脱离了地心引力的影响,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够前进。把这样的现象套用在培养习惯上的话,地心引力就是“习惯引力”,只要有机可趁,“习惯引力”就会让人停止前进。因此突破大气层之前的过程就如同培养习惯的过程。太空就像已经习惯后的状态。
也就是说,一旦形成习惯之后,只需极少的精力就能够让习惯持续进行,这与火箭只许少许的能量就能够在无重力状态的太空前进一样。为了高效率地穿过大气层,火箭的设计必须相当的精密,同样地,培养习惯的过程也需要缜密的设计。如果随便开始行动,极有可能会因为习惯引力的作用而遭到挫败。
根据吉川的实践咨询案例及调研数据,他把习惯(拿需一个月培养的行为习惯为例)养成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阻力不一样,失败的概率不同。第一关最难过,最后一关阻力最小。
第一阶段:反抗期,马上就想放弃(第1天-第7天)42%的人失败
第二阶段:不稳定期,被预定事项或他人影响(第8天-第21天)40%的人失败
第三阶段:倦怠期,逐渐感到厌烦(第22天-30天)18%的人失败
具体来看看每个阶段会遇到的劫数和相对应的破解之道。
反抗期:在暴风雨中前行(42%失败,培养习惯的最大难关)
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分钟热度。最容易出现症状:
& 马上就感觉没劲,只有三分钟热度
& 计划内容太过勉强,导致中途放弃
& 时间一天天过去,变得越来越懒得行动
对策一:以婴儿学步开始(从小地方开始,细分时间,细分步骤)
就算你的行动本身应该做“100分”,但现在只做了“1分”也没关系。从“习惯化”的观点来看,这一分也是很重要的,与什么都不做有很大的差别。在反抗期内,“0与1”的差别远远大于“100与1”的差别。无论你把门槛降到多低,请一定要注意每天都累积一小步。如让自己看书每天只看5分钟开始,写报告从一个封面开始,跑步先自己从慢走开始。
对策二:简单记录(不繁琐 每天记录 展示在看得到地方)可客观分析问题顺势可了解差距。
不稳定期:要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
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全然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我们也无法控制外在的环境这个阶段门槛提高,会出现以下症状
& 在已安排好的时间内插入其他事情而荒废计划
& 因为加班或个人私事导致计划中断
& 因为天气或突发事件导致多日无法持续行动
对策一:行为模式化(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开始做相同的事情)所谓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对策二:设定例外规则(是对不规则发生的事件预先制定应对规则的弹性应对机制)
对策三:设定持续开关(善于培养习惯的人为了能够持续行动所设计的一些巧妙方法)根据心理学的说法,积极行动的动力来源分为“产生快感”与“回避痛苦”两种
倦怠期:“习惯引力”最后的反抗
最后的曙光,离成功差最后一步,出现的症状有:
& 感觉厌烦提不起劲
& 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
& 因一成不变二产生空虚感
对策一:添加变化,改变内容、环境(如改变学习教材,去其他地方看书)或者使用“持续开关”
对策二:计划下一项习惯(思考下一项挑战的习惯,并开始拟定计划)八成左右可以拟定
习惯所产生的效果会通过“复利”而产生惊人的结果。就算是小小的行动,一旦重复累积,成果就会以“等比级数”倍增。假设每天阅读三十分钟,持续三年后,效果会如何?你能够获得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果每天持续阅读30分钟,一个月则为900分钟,等于每个月花15个小时在阅读上。假设读完一本书需要3小时,一个月就能看5本书,三年就是180本。如果你持续钻研某个专业领域(会计、营销、软件工程、财务等)的话,就能够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总之,对于希望养成某些习惯的人们来说,坚持才是王道。“坚持21天”就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固然美好,可终究只是一个传说,要养成好习惯,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力气和努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好习惯早养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好习惯早养成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