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吃胃药可以喝花生红枣黄芪粥粥吗

中药黄芪怎么吃效果好
本文导读:黄芪是常见的中药,它能补气养血,可以泡水喝,可以煲汤喝,那么,中药黄芪怎么吃效果好?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
糖尿病介绍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
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
  黄芪是常见的,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益气补血的作用,很多人喜欢在煲汤的时候加点黄芪,冬天吃点黄芪还可以,那么,黄芪怎么效果好呢?
  黄芪的保健功效主要有益气、固本,敛汗、生肌、利水、消水肿等。
  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黄芪怎么吃效果好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黄芪食疗方
  当归黄芪乌鸡汤
  原料:乌鸡肉250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
  做法:当归黄芪乌鸡汤[1]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吃法:喝汤、吃肉,每天早晚各一小碗。秋冬季节可每日喝一至两次,春夏可每周两三次。
  功效: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注重养生保健的朋友,对当归黄芪乌鸡汤肯定不会陌生。当归的补血,黄芪的补气,再加上乌鸡的滋阴补肾之效,组合之后可谓绝佳!长期服用,可使女人气血调和,皮肤滑润白皙,富有光泽。
  黄芪蒸鸡
  食材:黄芪30克,公鸡1只、料酒、食盐、生姜各适量。
  做法:
  1、黄芪洗净;公鸡宰杀去毛去内脏洗净;姜切片;
  2、将鸡涂抹食盐、料酒,把黄芪放在鸡腹中,装入大碗中,上锅大火蒸30分钟即可。每日1次,每次食肉约100克,常服。
  黄芪山地粥
  黄芪30g,山药100g,生地黄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
  功效:本方黄芪、山药补气益脾,生地黄养阴清热;三者均能降血糖。用于糖尿病,气虚阴亏,口渴口干,尿频。
  黄芪食用禁忌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如何挑到优质黄芪
  黄芪药材参差不齐,挑选时以身干、条粗壮、皱纹少、粉性足、质坚实而绵、不易折断、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质佳。最好能嚼一嚼,有豆腥气更佳。
  食用黄芪有诀窍
  在使用黄芪进补时,一定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用边观察有没有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则应停用或与他药配伍后才能服用。
  黄芪怎么吃效果好?上面的文章为大家做出了介绍,冬季进补煲汤可以加些黄芪,但是要注意黄芪不适宜一次性大量食用,特别是对患病的患者。&
(责任编辑:林小萍)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在吃胃药能用枸杞泡茶喝吗?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643393',
container: s,
size: '99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1123876',
container: s,
size: '990,110',
display: 'inlay-fix'
名医在线回答
每周三下午,邀请广州市三甲医院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在线一小时免费解答网友疑问
千万个答案
已解答网友超过1千万个问题,并有多个医生对同个问题进行不同解答,提供多个解决方案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泡水喝功效禁忌,黄芪怎么吃 - 七丽女性网
黄芪红枣泡水喝有什么功效?黄芪和红枣都是滋补养生的食材,而很多人喜欢将它们制成黄芪红枣茶,其营养价值更加容易被人体吸收。下面小编告诉你黄芪红枣泡水喝的功效啦,赶快来看看吧~
黄芪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药材, 而且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黄芪了。现代医学发现,黄芪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多糖等物质,对于我们的身体有着非常好的调养作用,而且黄芪用来泡水喝养生功效更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黄芪泡水喝的功效,赶快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脱毒排脓、生肌放溃等功能,疗效显著。那黄芪能泡酒吗?黄芪泡酒有什么功效?黄芪泡酒要怎么泡酒呢?接下来让小编来解析下这些问题吧。
黄芪也称黄耆,又名元芪,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证类本草》、《本草备要》等中医学专著中医学专著中均有记载,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脱毒排脓、生肌放溃等功能,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下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吧。
春季到了,我们要如何养生才能跟上季节变换所带来的身体变化,很多人在春季会有疲倦乏力、劳累加重、饮食减少的现象,多喝黄芪粥养胃补血。
很多女生都质疑,黄芪真的有减肥的功效吗?这里面其实存在着一些误区,大家应该搞清楚药理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奥妙。下面分享黄芪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别再走弯路了。
黄芪又名绵芪,是百姓家里很常见的一种中药药材,它有很多保健功能,常被大家运用起来。下面为大家分享黄芪泡水喝有哪些功效,但三种人吃黄芪有副作用哦。
今日热门阅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搜胃胀能喝黄芪泡水吗&&
14:09:07& 浏览次数:16152次& 回复次数:3次
胃胀能喝黄芪泡水吗?炙黄芪加大枣泡水能治胃胀吗?求高人指点!
黄芪吃后易上火,看你体质吧,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人体正气充足,就不会患病。从这一点来讲,只要是生病了,大部分都有正气虚的因素在内。而黄芪的这股气,比较柔和,比较清淡,温香顺畅,与小儿清纯柔和而又生机勃勃的一气尤其相似,所以《神农本草经》讲黄芪主小儿百病。尤其是一些小儿虚证疾病,黄芪确实有不错的治疗效果。有一个小孩患心肌炎久而不愈,一老和尚教以黄芪五百克煎服发汗,连服三天,出了三天汗,这个孩子的心肌炎就好了。这就是正气足则邪气自去,孩子本身生发之气比较盛,得大量黄芪相助,所以效果比较显著。实际上每天用60g左右的生黄芪煎服,长期喝一段时间,对一些单纯虚证的心肌炎患儿,效果也是不错的。
黄芪的这股气比较绵软柔和,力量不是很大,所以在补虚扶正时,要想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大多需要用的量比较大。一般情况下,黄芪至少要用到二三十克以上才会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而气虚明显需要重用黄芪的时候,我们就要有韩信将兵的气魄,多多益善。张锡纯前辈善用黄芪以升举大气,创制以黄芪为主的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之证,是为知人善用者。
临床上有一些中气大虚的慢性疾病,比如内脏脱垂,慢性肠炎等,有时久治不效,可能就是因为自身气虚不能运行药力。你摸他的脉,绵软无力,属于明显的气虚,加用大量黄芪100-300g,往往可以收到扭转乾坤的效果。当然,也有个别时候,黄芪用量太多了,会引起气滞中满,岳美中老先生的经验是服陈皮即愈。因此我在大量使用黄芪时,大多会伍以小量陈皮。
黄芪温香微甘,其气清轻,主补一身之气而又偏于走表,所以又是外科治疗痈疽等皮肤病的要药,常被用来托脓生肌。痈疽等疾病,伤肌损肉,气血耗损,正气大虚,正需黄芪大补一身之气。而黄芪本身之气,类似小儿之气,天然地具有一股缓和生发之性,更有利于创面的生肌长肉。有一个女孩,不慎皮肤感染,导致全身皮下脓肿,诸药久治不效。后来有一老中医,用一味黄芪60g,每日煎服,月余渐愈。
在补气方面,有一个著名的方子——玉屏风散,也是以黄芪为主,配合白术、防风,治疗气虚自汗为主的虚证。有些身体比较虚,经常容易感冒的,一动就容易出汗的,吃上一段时间玉屏风散,体质慢慢就会好起来。动则耗气,耗气则虚,虚到气不自收,就会动则汗出,出现自汗。黄芪把一身之气补足,则一气周流如故,升降回环,不致有升无降而自汗。
所以黄芪止汗,只是用于气虚不敛导致的虚汗效果最好。有些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耗伤气血太过,术后一周内往往稍微一动就全身大汗淋漓,这是气虚自汗比较严重的情况,这时用一味黄芪120g浓煎频服,自汗的症状大多一两剂即可汗止而愈,效果非常理想。
黄芪用量足了,对于单纯的虚证,见效大多非常快。这得益于黄芪这股清轻之气相对流畅通达的特性。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说,黄芪这股气可以随着人体本身的一气周流升已而降,也就是既能升又能降,所以黄芪既可以用来升举大气下陷,治疗内脏脱垂之类疾病,又可以用来敛收一气,治疗气虚自汗等症。
黄芪虽然见效比较快,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黄芪这股气本身比较缓和,药力不猛,流通性又比较好,所以很快就散开了,药效不够持久。所以对于突发的暂时性虚证,比如动则汗出,术后自汗等,重用黄芪的效果最好。
正因为黄芪的这些特性,所以黄芪长于补虚,短于祛邪。对于一些结滞比较重的疾病,黄芪的这股流通之力就显得太弱了,根本不足以除病。尤其是气滞或者气结,需要破气流通的情况,黄芪是禁忌使用的。用上黄芪补气,只是徒然增加一气的郁滞而已。
但是有一种情况,黄芪还是可以用来祛邪的,那就是邪气本身也可以较好流通的时候。这种情况多见于气虚水肿。仲景在“水气病篇”也用黄芪来治疗水肿,正是气虚水肿的情况。在《冷庐医话》中有一个医案,某患肿胀,自顶至踵皆遍,气喘声嘶,大小便不通,先用黄芪而病缓,后更医迭进驱湿猛剂,竟至危殆。仍以前方挽回,用黄芪至数斤,肿胀全消而愈。
其实黄芪治疗汗出与治疗水肿是类似的,汗液与水湿都是可以流通的津液,气行则水行,仲景治水正是着眼于气而收效于水。用黄芪补气行气,一气恢复正常的周流,自然汗止肿消,病随气愈。古人云,黄芪无汗可以发汗,有汗可以止汗,也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种无形的邪气,气虚发热的热邪,用黄芪治疗的效果也非常好。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甘温除大热。这种气虚发热其实也算不上大热,只是大多缠绵难愈,发作有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身周流之气过于虚弱,导致升降不利,郁滞成热。用黄芪把气补足,气行通畅,自然热退病愈。《南方医话》里面记载了一个医案,一名推销员因疲于奔波,生病发热,每下午1时发热至39度,到下午3时渐退,热退则神疲汗出。以气虚发热论治,用补中益气加黄芪45克,数剂而愈。
中药配伍当中,黄芪畏防风,恶鳖甲、白鲜皮。防风柔润善于熄风,不利于黄芪的通行,故欲以黄芪通散者,不宜与防风同用。而玉屏风散中黄芪与防风同用,是取防风之敛润,而助黄芪之敛藏,相辅而相成。鳖甲长于破气,白鲜皮偏于耗气,皆足以消耗黄芪补气之功,一般也不宜同用。但气虚而病结时,亦可同用,借黄芪补益之力以为攻病之后盾,可以收到去病而不伤正的效果,临床上可以灵活斟酌。
黄芪用的是它这股和畅之气,所以临床上我多用生黄芪,一般不用炙黄芪。黄芪用蜜炙过之后,通行之力会大大减弱,而多了明显的柔润之性,就不再适合大剂量使用,因此我在临床上很少使用炙黄芪。如果感觉生黄芪偏于温燥,需要温润一点,可以少佐当归同用,比用炙黄芪更好。
最后来看一下《神农本草经》对黄芪的综述:
黄芪,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摘至药象体会: 黄芪& & 民间中医网
发表回应...
最新话题...
发表于: 11:27
发表于: 11:02
发表于: 08:44
发表于: 22:42
发表于: 20:42
发表于: 19:51
发表于: 08:43
发表于: 14:33
发表于: 09:42
发表于: 09:34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03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芪粥的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