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不与同学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您所在的位置:
家庭教育丨如何看待孩子与其他同学的攀比
&如何看待孩子与其他同学的攀比
薛教授寄语: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预防和及时矫正孩子的虚荣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权力观,克服盲目的攀比心理。
孩子的攀比心理除了与同学比学习成绩、比特长以外,还有很多孩子比穿衣戴帽、比书包、比玩具、比首饰、比电脑、比压岁钱,比下馆子,甚至比父母的职业、职务、收入等。由于攀比心理作怪,不少孩子分散了学习精力,影响了学习,不但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可能养成孩子的虚荣心以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误导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些孩子为了满足虚荣的攀比心理,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道路。对此,很多父母往往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与溺爱的方式,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孩子不健康的攀比心理。
要解决孩子的攀比心理,首先要正确认识攀比心理的产生问题。攀比心理是每个人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人之间互相攀比职业、职务、薪酬、房子,甚至还往往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间的攀比不知不觉就会影响孩子的攀比心理。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小明和小军是同班同学,期末考试小军考了前几名,而小明则考了班里的后几名,小明的爸爸批评小明,说&你吃的、穿的、用的哪样都不比小军差,怎么学习比人家差这么多?&小明想了想,理直气壮地反驳爸爸说:&你怎么不和小军的爸爸比,你俩年龄差不多,人家小军的爸爸是市长,你才是个小科长&。小明的爸爸于是只能无语。
其次,父母要充分认识虚荣心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权力观,引导孩子认识哪些事情可以攀比,哪些事情不能攀比。
孩子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种影响,很容易产生不正确的攀比心理。作为父母来说,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知识、能力比金钱和权力更重要;让孩子认识到,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来说,只有知识和能力才是最重要、最根本和最持久的,而金钱和权力则是外在的,暂时的。
在这方面,尤其是具有一定职务掌握实权的父母,不能让孩子享受干部子女的特权;一些经济比较富裕的父母,则应该杜绝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恣意挥霍;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甚至较差的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努力追求知识和能力,避免盲目与其他孩子攀比,要自觉克服孩子虚荣心的滋长。父母要对孩子的虚荣心因势利导,或者防患于未然,或者把虚荣心矫正于萌芽状态。
再次,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攀比思维,攀比要有一定的可比性。作为父母来说,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天底下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都是在一定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要具有适应家庭和环境的能力。
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许多因素是无法攀比的,比如说,任何人的出生时间、出生地、出生家庭、个人相貌以及亲生父母都是个人无法选择的,孩子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父母要告诉孩子,每个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情况不同,如果别人家庭的收入比较高,又没有其他比较大的花费,可能就会在孩子身上多花费一些;但如果自己家庭收入不高,又有多项较大的支出,那么花费在孩子身上的钱自然就会少一些。
另外,特别应该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家庭的收入高低是一回事,孩子的消费是否合理则是另一回事,不能绝对按照家庭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孩子的花费情况,关键是既要看家庭收入的多少,还要看孩子的花费是否科学合理。正确的方法是:在确定孩子科学合理消费的前提下,如果家庭的经济状况又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父母还是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消费需要。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把孩子的攀比心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父母要牢记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权力观,对孩子的攀比心理因势利导,把孩子的攀比引导到追求学习与成才的道路上来,加强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帮助孩子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孩子们互相比学习,比进步,比成才,在互相比较中彼此取长补短,取得共同的进步。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5719)|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中学生的消费攀比心理',
blogAbstract:'
&&&&&&&& 昨天晚上,因同学孩子升入大学,小聚庆贺于拉芳舍,话题中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 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浮出了水面。在中小学校园里,一股攀比之风在校内刮起。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之心和攀比之行。从校服到日常穿戴比大牌,学生消费攀比心理严重:脚上穿名牌鞋,手里拿流行款式手机,攀比之风已从衣服转到了“脚上”和“手上”。 
&&&&&&&首先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攀比现象,',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4,
publishTime:9,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2,
mainCommentCount:1,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队盲目攀比乱消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