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例2是什么意思 插入一个元素怎么从后往前移动了?不是女生尿完从前往后擦移动?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篇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 幻灯片1 模块一 认识计算机
本模块要点
幻灯片2 本模块要点 知识要点 ◎了解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 技能目标 ◎ 能熟练说出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 幻灯片3 1.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在个人方面的应用: 1、资料查找。通过互联网的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可快速查找信息。 2、信息传递。例如:电子邮件、网络电话、QQ在线聊天等。 3、金融理财。例如:自动柜员机、网上银行等。 4、购物消费。例如:淘宝网。
幻灯片4 1.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在个人方面的应用: 5、休闲娱乐。例如:网上听音乐、听广播、看电影、玩各种游戏。
幻灯片5 1.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在社会方面的应用: 1、电子化政府。例如:政策发布、查询。 2、医疗卫保健。例如:网上挂号、门诊查询。 3、全球定位系统。
幻灯片6 1.1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 三、计算机在工作方面的应用: 1、办公自动化。例如:使用Word软件创建文档等。 2、工厂自动化。例如:使用计算机控制生产线上的机器进行产品的制造。3、仿真训练。例如:飞行员飞行训练。 4、网上。 幻灯片7 1.2
计算机的发展
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认识: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产生于日,英文名字为ENIAC,汉语名字为埃尼阿克,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实验室里诞生的 。 “埃尼阿克”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9米,宽 1.8米,高 2.3米,重约4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500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输出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000个字符。它的耗电量为4500瓦
幻灯片8 1.2
计算机的发展 二、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根据采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分) 1.电子管阶段 2.晶体管阶段 3.集成电路阶段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5.人工智能阶段 幻灯片9 1.2 计算机的发展 1.电子管阶段 时间:1946年到1957年, 该阶段的计算机通常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管(即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主要用于数值计算。由于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大、耗电量大、价格贵等因素,使计算机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电子管阶段的代表机型有ENIAC、EDVAC等。
幻灯片10 1.2
计算机的发展 2.晶体管阶段 时间:1958年到1964年。 该阶段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大量采用了晶体管和印刷电路。晶体管计算机不论是在运算速度和可靠性上都优于电子管计算机,其代表机型有IBM 7000系列、UNIVACⅡ等。
幻灯片11 1.2
计算机的发展 3.集成电路阶段 时间:1965年到1970年。 该阶段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表机型有IBM 360系列。 幻灯片12 1.2
计算机的发展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时间: 1970年以后。 计算机都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进入个人领域的技术障碍已层层突破。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计算机开始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的代表机型有IBM PC系列。 幻灯片13
1.2 计算机的发展 5.人工智能阶段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人们通常把第五代计算机称为人工智能计算机。 人工智能研究的近期目标是使现有的计算机不仅能做一般的数值计算及非数值信息的数据处理,而且能运用知识处理问题,能模拟人类的部分智能行为。参照这一目标,根据现行的计算机的特点,科学家们建立了相应的智能系统,例如目前研究开发的专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模式识别系统、智能学习系统和机器人等。 幻灯片14 1.2 计算机的发展 三、计算机的种类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按大小把 计算机划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 机、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PC)等六类。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常用的计算机进行分类,更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分 类方法把计算机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机、 笔记本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等五大类。 幻灯片15 1.3
计算机的组成 1.3.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3.2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 幻灯片16 1.3.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由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和音箱等设备组成,如图1-1所示。
显示器主机 键盘
鼠标 幻灯片17 1.3.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主板 2.中央处理器 3.内存 4.显卡 5.声卡和音箱 6.硬盘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篇二:电脑基础知识培训ppt电脑基础知识培训ppt时间: 13:06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51自学网电脑基础知识培训ppt制作注意事项 制作课件不是随便拿一些图片、文字资料、音像材料组合到一起就行了,而是要经过精心的选题、搜集整理加工素材、认真编写脚本,然后再制作成课件,才能应用于教学。如果您设计的幻灯片杂乱无章、文本过多,不美观,那么就不
电脑基础知识培训ppt制作注意事项
制作课件不是随便拿一些图片、文字资料、音像材料组合到一起就行了,而是要经过精心的选题、搜集整理加工素材、认真编写脚本,然后再制作成课件,才能应用于教学。如果您设计的幻灯片杂乱无章、文本过多,不美观,那么就不能组成一个吸引人的演示来传递信息。本文提出的这些建议将帮助你开发出专业且引人注目的演示。 1、选题
选题是创作课件关键一步。不是每个单元或每一个课时的内容都适用于(或有心要)制作课件,正确选题是十分重要的。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充分考虑效益 课件制作应考虑效益,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制作课件。 (2)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 课件应该是用来突出一堂课的重点,突破一堂课的难点,对课堂教学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苦学为乐学等作用,决不能为有课件而制作课件,决不能因为为了体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使用课件教学。
( 3)切忌书本的单纯照搬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避免把课件变成单纯的“黑板搬家”或“课本翻牌”,变“人灌”为“机灌”,仍然因循“填鸭式教学”。所以在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
② 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③ 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2、准备素材
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编写脚本
课件的主题选定了,素材搜集、整理和加工完成了,下面就要编写制作课件的脚本了。这就跟拍电影、电视剧要先编写好剧本是一样的道理。设计课件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粗细结合:选择好课件资料后,要紧紧围绕课件主题来设计课件。设计课件时应从整体到局部通盘考虑,逐层深入,在脑子里形成课件的基本框架(即粗的一面),同时还要注意细节的设计(比如每一张幻灯片要显示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做到胸有成竹。
(2)、虚实结合:设计课件时主要画面要突出显示,次要画面可以作为背景或搭配使用,使整个内容排列错落有致,避免形成一种素材的罗列堆砌。
(3)、动静结合:动态画面使课件精彩动人,静态画面能给人更多的思索空间,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注意让动态画面和静态画面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盲目追求某一种形式,都会使课件的形象直观的效果大打折扣,影响教学效果。 4、要容易操作
所谓容易操作,我以为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便于师生上课时使用,要一目了然。二是要便于修改,以适应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思路的教师,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5、要具有美感
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也就是主要画面要突出显示,次要画面可以作为陪衬或背景使用。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要避免或尽量减少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动静结合与虚实结合,注意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也要充分考虑,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干扰学生的感知。 6、合理安排信息量
作为教师在进行时要充分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求,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理解,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创造性的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7、保持简洁
幻灯片本身从来不是演示的主角。(谁是主角?你?当然,观众才是主角。)观众倾听、感受或接受您传达的信息。不要让幻灯片喧宾夺主,所以它们不必过于繁杂或充满图片、图表、动画、声音,您的幻灯片应力求简洁。
您的幻灯片应该留有大量的空白空间,或实体周围的空间。不要被迫用妨碍理解的标识或其它不必要的图形或文本框来填充这些空白区域。幻灯片上的混乱越少,它提供的视觉信息就越直观。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篇三: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图文混排课件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第25~28课次图文混排 【本节要点】 本节主要要求掌握图片的插入、图片格式的设置、图形的绘制、艺术字的使用和文本框的使用。 【老师寄语】 图文混排是WORD的特色功能之一,通过图文混排,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复杂版面往往要用到图文混排。 【基础知识】 一、 插入图片 (一) 插入剪贴画或图片: (1) 置插入点于要插入剪贴画或图片的位置。 (2) 单击“插入/图片/剪贴画”命令,打开“插入剪贴画”对话框。 (3) 单击对话框中“图片”标签,选定图片的某一类别和所喜爱的图片。 (4) 单击选定图片边上工具栏中“插入剪贴”按钮。 注意点: ① 如在第2步中使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则可插入来自其他文件的图片。 ② 所插入图片的默认环绕方式为“嵌入型”。 (二) 图片格式的设置: 单击选定图片,图片周围出现8个黑色(或空心)小方块,并打开“图片”工具栏。利用“图片”工具栏可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大小、位置、边框等格式。 1、 改变图片大小: 单击选定图片,将鼠标指针移到小方块上,待鼠标指针变成水平、垂直或斜对角双向箭头时,拖动指针。 2、 设置环绕方式: 方法一:选定图片,单击“图片”工具栏上“设置图片格式”按钮,并选定“版式”选项卡,从中选定一种环绕方式。 方法二:选定图片,单击“图片”工具栏上“文字环绕”按钮,选定一种环绕方式。 3、 移动图片位置: 选定图片,将鼠标指针移到图片的任意位置,待指针变成十字形箭头时,拖动可移动图片到新位置。 嵌入型图片不能用鼠标拖动来改变位置。应先改变图片环绕方式为非嵌入型。 4、 图片的裁剪: 选定需要裁剪的图片,单击“图片”工具栏上“裁剪”按钮,将鼠标指针移到图片的小方块处,根据指针方向拖动鼠标可裁去图片中不需要部分。
电话:010-Email: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注意点:拖动鼠标时按住CTRL键,可以对称裁去图片。 5、 给图片添加边框: 选定图片,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线型”按钮,打开线型列表,从中选择一种线型。 注意点:用工具按钮只能对图片加黑色框线。如有给图片加其他颜色框线,则可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单击其“颜色与线条”选项卡,在“线条”组中设置颜色、线型与粗细。 6、 重设图片 在对图片格式设置不满意的情况下,可在选定图片后单击“图片”工具栏上“重设图片”按钮,取消前面所做的设置,使图片恢复到插入前的状态。 7、 图片的复制: 选定图片,通过“常用”工具栏上“复制”和“粘贴”按钮来完成图片的复制。 8、 图片的删除: 选定图片,单击“常用”工具栏上“剪切”按钮。 二、 绘制图形 可以用“绘图”工具栏直接绘制出各种开头的图形,并添加上许多特殊效果。 1、 图形的创建: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相应图形按钮,在编辑区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即可创建相应的图形。 注意点: ① 对于直线(包括带箭头的直线),画图时按住SHIFT键可分别画出水平、15、30、45、60、75度、垂直的直线。如不按住SHIFT键,可画出任意角度的直线。 ② 绘制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立方体时,可在拖动鼠标时按住SHIFT键。 ③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自选图形”按钮,可绘制出多种所需的图形。 2、 选定图形: 选中一个图形:光标移到图形上单击,选中的图形四周中出现8个控制点(直线只有2个)。 选中多个图形:选中一个图形后,按住SHIFT键再选其他图形。 框选图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上“选择对象”按钮,在编辑区用矩形框框选图形。 3、 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右击要添加文字的图形,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添加文字”命令。此时插入点移到图形内部,键入文字。 4、 改变图形尺寸: 选择图形,将鼠标指针移到图形的控制点上,待指针改变形状时拖动鼠标指针。拖动控制点时按住SHIFT键可使图形等比例缩放。 5、 调整图形位置: 选定图形后用鼠标拖放到新位置。移动时按住SHIFT键,可使图形只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 6、 旋转与翻转: 可以把图形以任意角度自由旋转,也可把图形翻转到水平或垂直对称的位置。方法如下: 选定要旋转的图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绘图”按钮,选择“放置与翻转”命令,
电话:010-Email: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再从级联菜单中选择进行的旋转或翻转操作。 注意点: ① 图形上一般有一个旋转控制点(绿色的小圆圈),用鼠标拖动这个小圆圈转动可以使图形旋转。 ② 拖动小圆圈旋转时,按住SHIFT键,可分别实现15、30、45、60、75度旋转。 ③ 拖动小圆圈旋转时,按住CTRL键,可以象手柄一样旋转。 7、 改变图形的形状: 部分自选图形具有形状控制点(黄色的小菱形),拖动控制点可改变图形的形状。 8、 设置图形的特殊效果: 选定图形后,通过单击“绘图”工具栏上填充色、线条颜色、字体颜色、线型、虚线线型、箭头式样、阴影、三维效果等按钮,可对图形设置特殊效果。 9、 图形的叠放次序: 当两个或多个图形对象重叠在一起时,最近绘制的图形总是覆盖其他图形,利用“绘图”按钮可调整各图形之间的叠放关系。 选定要确定叠放关系的图形对象,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绘图”按钮,选择“叠放次序”命令,从级联菜单中选择相应命令。 10、 多个图形的组合: 通过组合图形,可以将许多简单的图形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图形对象,以便图形的移动与旋转。组合图形的步骤如下: (1)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选定对象”按钮。 (2) 将鼠标指针移到所要组合图形的左上角,按住左键拖出虚线框,使之包含所有要组合对象。 (3)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绘图”按钮,选择“组合”命令。 注意点: 组合图形可用“绘图”按钮下的“取消组合”命令来取消组合。 11、 图文混排: (1) 选定要图文混排的图形。 (2) 单击鼠标右键打开快捷菜单,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命令。 (3) 在出现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中分别选定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选项卡来设置图形效果。实现图文混排。 三、 插入艺术字 文档中的标题等使用艺术字,可使文档更加美观。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如下: (1) 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 (2) 在出现的“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择一种艺术字式样。 (3) 在出现的“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输入艺术字文字、选择字体、字号等。 注意点: 通过“艺术字”工具栏或右击文档中的艺术字对象弹出的快捷菜单,可以对艺术字进行修饰。 四、 文本框的使用 文本框是一个独立的对象,框中的文字和图片可随文本框移动,它与给文字加边框是不
电话:010-Email: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同的概念。可以把文本框看着一个特殊的图形对象。利用文本框可以使文档编排得更丰富多彩。 1、 绘制文本框: 方法一: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或“竖排文本框”按钮,当指针移到文档中时,鼠标指针变成十字形,按住左键拖动鼠标绘制文本框,当大小适合后放开左键。 方法二:单位“插入/文本框”命令。 2、 改变文本框的位置、大小和环绕方式: 文本框可看着特殊的图形对象,其位置、大小、环绕方式的改变与图形类似。 3、 文本框格式设置: (1) 选定要设置格式的文本框。 (2) 单击“格式/文本框”命令,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 (3) 选定对话框中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文本框等选项卡精确设置文本框格式。 【上机操作】 1、 新建一个文档,取名“图文混排一(你的姓名)”,并按要求完成如下操作: (1)绘制出如下三个图形,并在最后一个图形上输入“组合”二字(要求居中排列)。
(2)移动所绘制的三个图形,制作出一个如下图形。
(3)将星形图形填充黄色,加红色1.5磅实线线条;将椭圆图形填充鲜绿色,加红色2磅虚线线条;将旗帜图形填充粉红色,加2.5磅黄色虚线线条,并将文字“组合”设为华文新魏,黄色字。 (4)将三个图形叠放和进行格式设置后组合成一个图形对象。 2、输入如下一段文字,取名为“图文混排二(你的姓名)”,并按要求完成如下操作: [正文开始] CNAPS的通信载体被命名为中国国家金融网络(CNFN)。它采用X.25和FR(帧中继)规程为CNAPS应用系统提供网络通信支持,同时也为全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信息的通信服务。 中国国家金融网络通过文件和报文传输向应用系统提供服务,使中国国家金融网络的应用系统与网络基础设施相互独立。中国国(本文来自: 教师 联盟 网: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家金融网络的目标是向金融系统用户提供专有的公用数据通信网络,它的网络结构和集成的网络管理系统,使其不仅具有普通公用网的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的特点,而且也具备专用网的封闭性和高效率的特点。中国国家金融网络将提供网络基础设施,以开放的系统结构和选用符合开放系统标准的设备为基础, 使大量用户的各
电话:010-Email: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类计算机处理系统能方便接入中国国家金融网络网络上。 CNFN的网络分为两层,即主干网络和区域子网。主干网络包括网络汇接节点(NP C节点)与普通节点(CCPC节点),其物理线路在试点阶段以卫星网络为主用线路,DDN地面网为备用线路。主用主干网络拓扑结构是两个桥状连接的星型网,利用卫星线路把20个CCP C分别连接到2个NPC上。卫星网络将利用卫星的Ku波段信道,采用单路单载波技术,提供高质量、高速率、高效率的通信线路。区域子网是以CCPC为中心的星状网络,它将CCPC与本区域内的CLB处理中心以及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连接起来。区域子网的物理线路将根据当地的通信状况选用DDN、PSPDN或PSTN。区域子网经由设于CCPC的交换机向主干网汇聚。 [正文结束] (1) 将正文文字设为四号字、楷体。 (2) 将正文所有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3) 设置正文行距为固定值20磅。 (4) 将文章标题“CNAPS试点工程的网络结构”作为艺术字插入文章中,主要格式要求说明:①艺术字标题尽可能放在正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中间,②正文文字应环绕在标题四周。 (5) 从素材库中插入一张图片,把图片置于最后一段的左侧。 【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在当前文档中若需插入windows的图片,应将光标移到插入位置,然后选拔(
) A、&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 B、&插入&菜单中的&图片&命令 C、&编辑&菜单中的&图片&命令 D、&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2、在Word 编辑状态下绘制图形时,文档应处于( )。 A、普通视图 B、主控文档 C、页面视图 D、大纲视图 3、绘制图片首先应该单击( )按键来打开绘图工具栏 A、工具栏B、格式工具栏 C、绘图工具栏
D、页眉页脚 4、Word中选定图形的简单方法是() A、选定图形占有的所有区域
B、单击图形 C、双击图形 D、选定图形所在的任一位置 5、Word中,如果在有文字的区域中绘制图形,文字与图形的重叠部分(
) A、文字不可能被覆盖
B、文字可能被覆盖 C、文字小部分被覆盖
D、文字大部分被覆盖
6、Word在使用绘图工具绘制的图形中( ) A、不能加入文字
B、不能加入英文
电话:010-Email: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相关文章:1184人阅读
Java(25)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数制及其转换
一、二、八、十六进制转十进制的方法:乘权相加法。
例如:()2 = 1×27 + 1×26 + 0×25 + 1×24 + 0×23 + 1×22 + 1×21 + 0×20 = (214)10(2365)8 = 2×83 + 3×82 + 6×81 + 5×80 = (1269)10(4BF)16 = 4×162 + 11×161 + 15×160 = (1215)10
带小数的情况:(110.011)2 = 1×22 + 1×21 + 1×20 + 0×2-1 + 1×2-2 + 1×2-3 = (6.375)10(5.76)8 = 5×80 + 7×8-1 + 6×8-2 = (5.96875)10(D.1C)16 = 13×160 + 1×16-1 + 12*16-2 = (13.109375)10
二、十进制化二进制的方法:整数部分除二取余法,小数部分乘二取整法。
&& 例一:(43)10 = (101011)2&&&&&
&& 例二:(0.375)10 = (0.011)2
三、二进制转八进制的方法
1位数八进制与二进制对应表
转换方法:对二进制以小数点为分隔,往前往后每三位划为一组,不足三位补0,按上表用对应的八进制数字代入即可。
例如:(00111) = 010,111,011.011,001,110 = (273.36)8
三、二进制转十六进制的方法
1位数十六进制与二进制对应表
转换方法:对二进制以小数点为分隔,往前往后每四位划为一组,不足四位补0,按上表用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字代入即可。
例如:(00111) = 10,0111 = (BB.67)16
四、进制的英文表示法:&&& 以上都是用括号加数字的表示方法,另外还有英文表示法,就是以BIN、OCT、HEX、DEC分别代表二、八、十六、十进制。或者只写第一个字母。例如1101B表示是二进制。有些地方为了避免“O”跟“0”混淆,把O写成Q。
第二节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一、二进制的算术运算
1、加法运算规则:&& 0+0=0&& 0+1=1& 1+0=1 1+1=10
2、减法运算规则:&& 0-0=0& 0-1=1(向高位借1) 1-0=1 1-1=0
3、乘法运算规则:&& 0×0=0& 0×1=0& 1×0=0& 1×1=1
二、逻辑运算
1、基本运算&& ① 逻辑乘,也称“与”运算,运算符为“·”或“∧”&&&&& 0·0=0& 0·1=0& 1·0=0& 1·1=1&&&&& 使用逻辑变量时,A·B可以写成AB&& ② 逻辑加,也乘“或”运算,运算符为“+”或“∨”&&&&& 0+0=0&& 0+1=1& 1+0=1 1+1=1&& ③ 逻辑非,也称“反”运算,运算符是在逻辑值或变量符号上加“—”&&&&& &0 = 1& &1 = 0
2、常用运算&& 异或运算:A⊕B = A·B+A·B
2、基本公式
&& ① 0,1律&&&&& A·0=0&&&&& A·1=A&&&&& A+0=A&&&&& A+1=1
&&&② 交换律&&&&& A+B=B+A&&&&& A·B=B·A
&&&③ 结合律&&&&& A+B+C =(A+B)+C = A+(B+C)&&&&& A·B·C =(A·B)·C = A·(B·C)
&& ④ 分配律&&&&& A·(B+C)= A·B + A·C
&& ⑤ 重叠律&&&&& A+A+...+A = A&&&&& A·A·...·A = A
&& ⑥ 互补律&&&&& A + A = 1&&&&& A·A = 0
&& ⑦ 吸收律&&&&& A+A·B = A&&&&&& A·(A+B) = A&&&&& A+A·B = A+B&&&&& A·(A+B) = A·B
&& ⑧ 对合律&&&&& 对一个逻辑变量两次取反仍是它本身
&& ⑨ 德·摩根定理&&&&& A+B = A·B&&&&&&A·B = A+B
三、逻辑代数的应用1、逻辑表达式化简&& 例如: F = A·B+A·B+A·B&&&&&&&&&&&=A·B+A(B+B)&&&& (利用分配律)&&&&&&&&&&=A·B+A&&&&&&&&&&&& (利用互补律以及0,1律)&&&&&&&&&& = A+B&&&&&&&&&&&&&&&(利用吸收律)
2、对指定位进行运算,假设变量A有八位,内容是d7d6d5d4d3d2d1d0&& ① 将变量A的d5位清零&&&&& A·()→A&& ② 将变量A的各位置1&&&&& A+()→A
第三节 原码、反码和补码
计算机中参与运算的数有正负之分,计算机中的数的正负号也是用二进制表示的。用二进制数表示符号的数称为机器码。常用的机器码有原码、反码和补码。
求原码的方法:设X;若X≥0,则符号位(原码最高位)为0,X其余各位取值照抄;若X≤0,则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照抄。【例1】X=+1001001&& [X]原 = 01001001【例2】X=-1001001&& [X]原 = 11001001
求反码的方法:设X;若X≥0,则符号位(原码最高位)为0,X其余各位取值照抄;若X≤0,则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按位取反。【例3】X=+1001001&& [X]反 = 01001001【例4】X=-1001001&& [X]反 = <FONT color=#ff0
求补码的方法:设X;若X≥0,则符号位(原码最高位)为0,X其余各位取值照抄;若X≤0,则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按位取反后,最低位加1。【例5】X=+1001001&& [X]补 = 01001001【例6】X=-1001001&& [X]补 = <FONT color=#ff1
四、补码加减法&& 计算机中实际上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进行,乘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进行,除法运算转换成减法运算进行。用补码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这种运算。
1、补码加法&& [X+Y]补 = [X]补 + [Y]补【例7】X=+0110011,Y=-0101001,求[X+Y]补&&& [X]补=& [Y]补=&&& [X+Y]补 = [X]补 + [Y]补 = 10&&& 注:因为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位长是固定的,上述运算中产生的最高位进位将丢掉,所以结果不是&&&&&&& 1,而是。
2、补码减法&& [X-Y]补 = [X]补 - [Y]补 = [X]补 + [-Y]补&& 其中[-Y]补称为负补,求负补的方法是:对补码的每一位(包括符号位)求反,最后末位加“1”。【例8】X=+0111001,Y=+1001101,求[X-Y]补&&& [X]补=& [Y]补=& [-Y]补 = &&& [X-Y]补 = [X]补 + [-Y]补 = 00
五、数的表示范围&&&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知道计算机如果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整数的时候,如果是无符号数,可以表示0~255共256个数(11111),如果是有符号数则能表示-128~127共256个数(11111)。如果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整数,则共有65536个数可以表示,大部分程序设计语言中整数的范围都是-的原因,可以看出这种整数类型是16位的有符号数,而且是补码表示的。
第四节 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一、浮点数表示
&&& 一个数的浮点形式(设基数是2)可写成:&&&&&&&&&&&&&&&&&&& N = M × 2E&&& 其中:M代表尾数,E代表阶码。
&&& 计算机中浮点数只用尾数和阶码表示,其形式如下:&&&
&&& 浮点数的精度由尾数决定,数的表示范围由阶码的位数决定。
&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精度,尾数采用规格化形式,既1/2≤M&1。采用二进制表示时,若尾数大于零,则规格化数应该是01XXXX的形式;若尾数小于零,则规格化数应为10XXXX的形式。
二、机器零
&&& 当浮点数的尾数为0或阶码为最小值时,计算机通常把该数当作零,因此程序中进行浮点运算时,判断某数是否为零,通常可以用小于某个极小值来代替。
【例1】设X=0.0110×23 ,用补码、浮点数形式表示阶码为Xj=011,尾数为00110,这时由于X尾数不符合01XXXX的形式,因此不是规格化数,必须先进行规格化处理。方法:若尾数小于1/2,把尾数左移一位(不包括符号位),观察结果是否满足规格化条件,满足则在把阶码减1即可,否则继续左移和调整阶码;若尾数大于1,则把尾数右移一位(不包括符号位),观察结果是否满足规格化条件,满足则在把阶码加1即可,否则继续右移和调整阶码。上例中,00110左移一位为01100,符合规则化标准,此时阶码减1,为010即得到浮点表示形式。&&& 这个数具体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要看计算机中规定的阶码和尾数的位数,若阶码和尾数均为16位,则上面的数X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就是 <FONT color=#ff0000 ,不足均用零填充。
第五节 奇偶校验
计算机中数据在进行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类错误,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要进行校验,常用的校验方法就是奇偶校验。&& 奇偶校验能发现一位或奇数位错误,且不能纠正错误。一般以字节(八位二进制)为单位加1位奇偶校验位。奇偶校验分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
一、奇校验:一个字节前面加一位校验位使得“1”的个数保持为奇数,若八位二进制数中“1”的个数为偶数,则校验位为“1”;若八位二进制数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0”。【例1】给1101加奇校验结果为10
二、偶校验:一个字节前面加一位校验位使得“1”的个数保持为偶数,若八位二进制数中“1”的个数为偶数,则校验位为“0”;若八位二进制数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1”。【例2】给1101加偶校验结果为01
第六节 ASCII码表
&&&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西文字符集及其编码是 ASCII 字符集和 ASCII 码( ASCII 是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的缩写),它同时也被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批准为国际标准。
&&& 基本的 ASCII 字符集共有 128 个字符,其中有 96 个可打印字符,包括常用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另外还有 32 个控制字符。标准 ASCII 码使用 7 个二进位对字符进行编码,对应的 ISO 标准为 ISO646 标准。下表展示了基本 ASCII 字符集及其编码:
&&& 字母和数字的 ASCII 码的记忆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只要记住了一个字母或数字的 ASCII 码(例如记住 A 为 65 , 0 的 ASCII 码为 48 ),知道相应的大小写字母之间差 32 ,就可以推算出其余字母、数字的 ASCII 码。
&&& 虽然标准 ASCII 码是 7 位编码,但由于计算机基本处理单位为字节( 1byte = 8bit ),所以一般仍以一个字节来存放一个 ASCII 字符。每一个字节中多余出来的一位(最高位)在计算机内部通常保持为 0 (在数据传输时可用作奇偶校验位)。
&&& 由于标准 ASCII 字符集字符数目有限,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无法满足要求。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又制定了 ISO2022 标准,它规定了在保持与 ISO646 兼容的前提下将 ASCII 字符集扩充为 8 位代码的统一方法。 ISO 陆续制定了一批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扩充 ASCII 字符集,每种扩充 ASCII 字符集分别可以扩充 128 个字符,这些扩充字符的编码均为高位为 1 的 8 位代码(即十进制数 128~255 ),称为扩展 ASCII 码。下表展示的是最流行的一套扩展 ASCII 字符集和编码:
第二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
第一节 中央处理器
一、中央处理器的组成 &&&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由控制器、运算器组成。&&&
&&& 运算器及控制器的基本功能:运算器是计算机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中统一指挥和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进行工作的控制中心。
二、运算器&&& 运算器是负责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状态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等组成。如图:&&&&& &&&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决定了CPU的字长。
三、控制器&&& 是计算机的指令执行部件,其工作是取指令、解释指令以及完成指令的执行。&&& 控制器由指令指针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控制逻辑电路和时钟控制电路等组成。&&& 指令指针寄存器(IP)用于&& 产生及存放一条待取指令的地址。&&& 指令寄存器用于存放指令。指令从内存取出后放入指令寄存器。
四、寄存器&&& 寄存器数量增多可以提高CPU运行速度,但是不能太多,太多会使地址编码和指令长度变长,增加复杂度。由累加器、通用寄存器组、状态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其他寄存器等组成。
五、指令基本格式&&& 单目运算:操作码 地址码&&& 二目运算:操作码 第一地址 第二地址
六、寻址方式:CPU执行指令时寻找数据地址的方式&& 1、立即寻址:ADD AH,78& 其中ADD是操作码,表示做加法;AH是寄存器名;78是个常数;该指令的意思是寄存器AH的值加上78。&& 2、直接寻址:ADD AH,(78)& 78表示操作数的地址&& 3、间接寻址:ADD AH,((78))& 78表示操作数地址的地址&& 4、相对寻址:ADD AH,*78&& *78表示本指令地址+78,78称偏移量&& 5、变址寻址:ADD AH,(DI+78) DI是变址寄存器,存放一个地址,操作数地址是寄存器地址+78&& 6、寄存器直接寻址:ADD AH,78& AH是一个寄存器名,即寄存器直接寻址&& 7、寄存器直接寻址:ADD AH,(BX)& BX是一个寄存器名,存放操作数的地址
七、指令分类&& 1、数据传送指令:MOV AH,BH&&&&&&&&&&&&&&&&&& IN AH,378&& 2、数据处理指令: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比较等&& 3、程序控制指令:转移、调用、返回&& 4、状态管理指令:中断、屏蔽中断
八、指令的执行过程&& 1、CPU发出指令地址&& 2、读取指令&& 3、指令送指令寄存器&& 4、指令译码&& 5、按指令操作码执行&& 6、形成下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九、时钟周期&&& 一个指令执行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 计算机完成一个操作(如读取指令等)所需时间称为总线周期&&& 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时间单位是时钟周期,有CPU的主频决定。
第二节 存储器系统
一、存储器的分类 &&&
按存储介质分
半导体存储器
ROM、RAM(内存)、闪存(优盘)
磁表面存储器
硬盘、软盘、磁带
CD-ROM、DVD-ROM
按工作方式分
随机存储器
RAM(内存)、硬盘、软盘
只读存储器
ROM、CD-ROM
顺序存储器
二、多层次存储体系:如图
三、主存储器&&& 1、特点:容量小、读写速度快、价格高&&& 2、编址方式:存储容量与地址线条数相对应,64M的存储器至少需要26跟地址线(226=64M)&&& 注:我们目前的计算机大都是32位,也就是地址线条数有32条,所以其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为4G&&& 3、分类:&&& ① 随机存储器(RAM):就是我们通常称的内存,主要参数是存储容量和工作频率。&&&&&& 例如:一条64M×8的内存条表示该内存条有64M个单元,每个单元8位。&&& ② 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不能写,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启动所需的最基本程序。&&& ③ 缓冲存储器(Cache):速度最快,一般集成于CPU中。
四、辅助存储器&& 1、磁带:顺序存储,一般只用在小型机以上的计算机中,用作数据备份。&& 2、软盘:目前常见的一般为3.5寸高密盘,容量为1.44MB,软盘结构如图&&&&& 注意:盘面最外层的磁道称为0磁道,0磁道如果损坏,则盘片报废。&& 3、硬盘:硬盘由多个盘面组成一个柱形结构,其原来跟软盘类似,但是磁道更多。&& 4、光盘:利用光信号读取或写入的存储器。&&&&& ① CD-ROM:只读,容量650MB左右,一倍速为150KB/s&&&&& ② DVD-ROM:只读,容量4.7GB左右,一倍速为1200KB/s&&&&& ③ CD-RW、DVD-RW:可擦写的光盘,但必须专门的刻录机。&
第三节 输入输出系统
一、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软件实现,效率低&& 2、中断方式:软硬件结合实现&&&&& 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中断返回&& 3、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DMA):硬件实现&&&&& DMA请求--&CPU响应并把总线控制权交给DMA控制器--&数据交换--&交还总线控制权
二、系统总线&&& 分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总线标准:ISA总线、PCI局部总线、MCA总线
三、I/O接口&&& 1、显卡:分辨率、颜色数决定显示效果和所需显存&&&&&& 例如:显示分辨率为的32位真彩色,所需显卡显存最少为&&&&&&&&&&&&& ×32÷8 = 5MB&&& 2、硬盘接口:&&&&& ① IDE、EIDE&&&&& ② Ultra DMA&&&&& ③ SCSI&&&&& ④ SATA&&& 3、串行口&&& 4、并行口:通常接针式打印机&&& 5、USB接口:通用串行总线
四、显示器的有关知识&&& 1、屏幕尺寸:15寸、17寸、19寸等&&& 2、点间距:屏幕上象素与象素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显示器能显示的最大分辨率。 越小表示能显示的最大分辨率越大。
五、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 激光打印机速度最快,针式打印机可以打印票据。
第三章 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节 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一、网络组成&& 1、通信主体:服务器和工作站&& 2、通信设备:传输介质、网络设备&& 3、通信协议:通常是TCP/IP
二、网络分类&&& 按传输距离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按网络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
三、网络拓扑结构&&&
第二节 网络协议
一、OSI网络协议的层次&&&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协议。 该协议分为七层。如下表
数据链路层
二、网络设备极其作用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第三节 Internet相关知识
一、IP地址&&& 每台与Internet连接的主机都必须有一个IP地址,IP地址采用分段式表示:共分4段,每段用一个字节即八个二进制位表示,实际的IP把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书写。如61.153.238.132,因为每段时一个字节,因此IP每段的数字大小最大为255。&&& IP地址分类如下表:目前32位IP地址资源几近枯竭,有人提出用48位表示IP,即IPV6 。
二进制表示
十进制表示第一段数字
七位网络地址
24位主机地址
14位网络地址
16位主机地址
21位网络地址
8位主机地址
二、域名:Internet的域名系统叫做DNS,DNS是树形结构的。 域名跟IP地址是多对一的关系&&& 1、域名分级系统:一个域名最右边的部分通常叫顶级域名,往前依次为二级域名、三级域名等。 &&& 2、我国域名管理机构:CNNIC&&& 3、常见域名含义:&&& gov 政府 edu 教育 int 国际组织 com 商业组织 mil 军事部门 net 网络运行& org 其他组织&&& cn 中国& hk 香港& tw 台湾& uk 英国 jp 日本
三、一些常见名词解释&&& 1、Intranet:企业内部网&&& 2、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供应商&&& 3、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因特网内容供应商&&& 4、IAP(Internet Acess Provider):因特网接入供应商,目前一般都被ISP包含&&& 5、BBS:电子公告栏,目前通常叫论坛
四、接入Internet的方法&&& 1、PSTN拨号接入:必须设备MODEM,电话线,速度慢 &&& 2、DDN专线接入:速度快,费用高。 &&& 3、ISDN专线接入:利用传统电话网络的综合业务数字网。 &&& 4、分组交换接入 &&& 5、帧中继接入
第四章 其他相关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计算机病毒
一、特点&&& 寄生性、隐蔽性、非法性、传染性、破坏性
二、分类:&&& 1、引导型病毒:寄生在系统引导区,比较容易被清除,现在已经很少见。 &&& 2、文件型病毒:寄生在可执行文件中,感染速度快,较易清除。&&& 3、目录型病毒:寄生在系统目录结构中&&& 4、混合型病毒:多种类型的混合&&& 5、宏病毒:专门感染Microsoft Office 系列文件的病毒&&& 6、蠕虫病毒:感染网络,使网速大大降低。&&& 目前流行的病毒大多集成了黑客技术、木马技术和病毒技术三种,非常难以清除而且很容易中。
三、一些常见危害较大的病毒&&& 1、CIH病毒:文件型病毒,4月26日发作时破坏性最大,首个能破坏硬件系统的病毒。&&& 2、Melissa病毒:宏病毒,邮件传播&&& 3、冲击波、震荡波病毒:利用WINDOWS的漏洞,使计算机自动重启并堵塞网络。
第二节 数据库系统
一、数据库是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目前存储大量数据基本都采用数据库&& 常见的数据库软件有:FoxBase、FoxPro、Access、Sql Server、MySql、Sybase、Oracel等。除了最早的如FoxBase等软件,目前流行的数据库软件都是关系型数据库。
二、数据库数据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结构可以认为是多张二维表,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字段,行存放数据。如下图&&&
二、数据操作&&& 用以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更新(添加、删除、更新等)操作&&
三、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多个表之间的数据可能存在相互关联,必须保证其完整性
四、数据库操作语言SQL&&& 数据库常用的操作语言称为SQL语言,是一种更高级化的语言,只须告诉计算机做什么事情即可。下面例举几条常用的语句。&&& 1、SELECT 语句&&& 语法:select &列名&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功能: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记录列
&&& 2、INSERT 语句&&& 语法:insert into &表名&[(列名表)] values(&值表&)&&& 功能:在表中插入一条新记录。
&&& 3、DELETE 语句&&& 语法:delete *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功能:删除满足条件的记录
&&& 4、UPDATE 语句&&& 语法:update &表名&& set &列名&=&值& where &条件&&&& 功能:修改满足条件的表中某记录某字段的值&&&
第五章 数据结构之线性结构
第一节 线性表
一、概念&&& 线性表是指由有限个类型相同的数据元素组成的集合,它有以下的特点:&&& 1.有唯一的头结点(即第一个数据元素)和尾结点(即最后一个数据元素);&&& 2.除结点外,集合中的每个数据元素均只有一个前驱; &&& 3.除尾结点外,集合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均只有一个后继。
二、线性表的存储结构&&& 1、顺序结构:是通过数组说明分配连续地址的存储区,通过下标引用数组的相应元素。&&& 2、链式结构:通过指引元素类型的变量对线性表中元素进行动态分配存储。
三、顺序存储结构&& 1、一维数组&& ① 数组存储的结构在数组声明时就需要事先分配相应的连续内存空间用来存放数据。&& ② 按首地址(表中第一个元素的地址)的位移来访问数组每一个元素的。 && 若第一个元素的地址是a,每个元素占用的存储空间为L,则数组的第i个元素的地址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 d(i)=a+(i-1)*L&& 2、二维数组&& ① 定义方法:&数组名&:array[1..n,1..m] of &元素类型&&& ② 对于行为n,列为m的二维数组的元素访问方法: 若第一个元素的地址是a,每个元素占用的存储空间为L,则数组的第(i,j)个元素的地址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按行寻址:d(i,j)=a+(i-1)*m*L+(j-1)*L&&&& 按列寻址:d(i,j)=a+(j-1)*n*L+(i-1)*L
四、链式存储结构 &&& 链表是这样一种线性表,它的元素由数据和指针两部分组成,数据部分存放结点的有关信息,指针部分存放下一个结点的位置。&&& 优点:可根据需要分配数据元素的存储区,也可随时撤消链表中数据元素的存储区,插入删除操作只须改变指针,无须移动数据。&&& 缺点:它的数据元素必须在数据项以外至少增加一个指向后继元素的指针类型的数据项,查找其中的某个元素时必须中从第一个元素开始逐个往后找。
一个实例:Type &pointer=^&node=R&&&&&& data:&&&&&& next:&&&&& EVar& head,next:& & 1.Head为表的首指针,指向链表的第一个结点。 & 2.整个链表的存取必须从head指针出发,沿着每个结点的next指针顺序进行,最后个结点的next指针为“空”(nil).
一、栈的概念&& 栈是一种线性表,对它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都限制在表的同一端进行。这一端叫做栈顶,另一个端叫做栈底。 栈又被成为“后进先出表”(LIFO)。&& 定义方法:&& Const &&&& m=栈元素的上限; && Type&&&& stack=array[1..m] of &元素类型& && Var &&&& s: &&&& t:
二、栈的基本运算 & 1.入栈:过程push(x),往栈s中压入一个元素x。
procedure push(x:&元素类型&);& begin&&& if t=m &&&&&& then writeln(‘overflow’)&&&&&& else begin&&&&&&&&&&&& t:=t+1;&&&&&&&&&&&& s[t]:=x;&&&&&&&&&&&&
&&& 2.出栈:函数pop(x),从栈s中弹出一个元素。
function pop:&元素类型&;& begin&&& if t=0&&&&&& then writeln('empty')&&&&&& else begin&&&&&&&&&&&&& pop:=s[t];&&&&&&&&&&&&& t:=t-1;&&&&&&&&&&&&
&&& 3.读栈顶元素:函数top,读取栈s的栈顶元素。
function top:&元素类型&;& begin&&& if t=0&&&&&& then writeln('empty')&&&&&& else top:=s[t];&
第三节 队列
一、栈的概念&& 队列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排队抽象出来的,根据排队的原则“先来先服务”。 所谓队列就是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通常用一个队尾指针r指向队尾元素;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首,通常也用一个队首指针f指向排头元素的前面。初始时,f=r=0。 队列又称为“先进先出(FIFO)”线性表。&& 定义方法:&& Const &&&& m=队列元素上限; && Type &&&& duilie=array[1..m] of &元素类型&; && Var &&&& q: r,f:
二、队列的基本运算 & 1.过程add(x):队列q插入元素x
Procedure add(x:integer);& begin&&& if r=m&&&&&& then writeln(‘overflow’)&&&&&& else begin&&&&&&&&&&&&& r:=r+1;&&&&&&&&&&&&& q[r]:=x;&&&&&&&&&&&&
&&& 2.过程del(x):取出队列q的队首元素y
Procedure del(var y:integer);& begin&&& if f=r&&&&&& then writeln(‘empty’)&&&&&& else begin&&&&&&&&&&&&& f:=f+1;&&&&&&&&&&&&& y:=q[f];&&&&&&&&&&&&
一、树的定义&&& 树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的数据结构。 &&& 树的定义: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这个集合满足以下条件:&&& ⑴ 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没有前驱(父亲结点),该结点称为树的根; &&& ⑵ 除根外,其余的每个结点都有且仅有一个前驱;&&& ⑶ 除根外,每一个结点都通过唯一的路径连到根上。这条路径由根开始,而未端就在该结点上,且除根以外,路径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前一个结点的后驱(儿子结点);
二、结点的分类 &&& 在树中,一个结点包含一个元素以及所有指向其子树的分支。 &&& 结点一般分成三类:&&& ⑴ 根结点:没有前驱的结点。在树中有且仅有一个根结点。如上图(b)中的r; &&& ⑵ 分支结点:除根结点外,有后驱的结点称为分支结点。如上图(b)中的a,b,c,x,t,d,i。分支结点亦是其子树的根; &&& ⑶ 叶结点:没有后驱的结点称为树叶。如上图(b)中的w,h,e,f,s,m,o,n,j,u为叶结点。由树的定义可知,树叶本身也是其父结点的子树。 根结点到每一个分支结点或叶结点的路径是唯一的。例如上图(b)中,从根r到结点i的唯一路径为rcti。
三、有关度的定义&&& ⑴ 结点的度:一个结点的子树数目称为该结点的度。在上图(b)中,结点i度为3,结点t的度为2,结点b的度为1。显然,所有树叶的度为0。 &&& ⑵ 树的度: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称为该树的度。图(b)中的树的度为3。
四、树的深度(高度)&&& 树是分层次的。结点所在的层次是从根算起的。根结点在第一层,根的后件在第二层,其余各层依次类推。即若某个结点在第k层,则该结点的后件均处在第k+1层。&&& 图(b)中的树共有五层。在树中,父结点在同一层的所有结点构成兄弟关系。树中最大的层次称为树的深度,亦称高度。图(b)中树的深度为5。
五、森林&&& 所谓森林,是指若干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 如图(b)去掉根结点r,其原来的三棵子树Ta,Tb,Tc的集合{Ta,Tb,Tc}就为森林,这三棵子树的具体形态如图(c)。&
六、有序树和无序树&&& 按照树中同层结点是否保持有序性,可将树分为有序树和无序树。如果树中同层结点从左而右排列,其次序不容互换,这样的树称为有序树;如果同层结点的次序任意,这样的树称为无序树。
第五节 二叉树的概念
一、二叉树的递归定义和基本形态&&& 1.二叉树是一种很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它的特点是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后继,且其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任意颠倒)。 &&& 2.二叉树是以结点为元素的有限集,它或者为空,或者满足以下条件:&&& ⑴ 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根;&&& ⑵ 余下的结点分为互不相交的子集L和R,其中L是根的左子树;R是根的右子树;L和R又是二叉树;&&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二叉树和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⑴ 树的每一个结点可以有任意多个后继,而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后继不能超过2;&&& ⑵ 树的子树可以不分次序(除有序树外);而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我们称二叉树中结点的左后继为左儿子,右后继为右儿子。 &&& 3.二叉树的五种基本形态
二、二叉树的两个特殊形态&& 1.满二叉树:如果一棵二叉树的任何结点,或者是树叶,或者恰有两棵非空子树,则此二叉树称作满二叉树。(例如下图(a))可以验证具有n个叶结点的满二叉树共有2n-1个结点。 && 2.完全二叉树:如果一棵二叉树最多只有最下面两层结点度数可以小于2,并且最下面一层的结点都集中在该层最左边的若干位置上,则称此二叉树为完全二叉树(例如下图(b)) && 三、二叉树的三个主要性质& &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i(≥1)层上,最多有 2i-1个结点。 && 性质2:在深度为k(k≥1)的二叉树中最多有2k-1个结点。 && 性质3:在任何二叉树中,叶子结点数总比度为2的结点多1。
四、普通有序树转换成二叉树&& 普通树为有序树T,将其转化成二叉树T’的规则如下:&&& ⑴ T中的结点与T’中的结点一一对应,即T中每个结点的序号 和值在T’中保持不变;&&& ⑵ T中某结点v的第一个儿子结点为v1,则在T’中v1为对应结点v的左儿子结点;&&& ⑶ T中结点v的儿子序列,在T’中被依次链接成一条开始于v1的右链;&&& 由上述转化规则可以看出,一棵有序树转化成二叉树的根结点是没有右子树的,并且除保留每个结点的最左分支外,其余分支应去掉,然后从最左的儿子开始沿右儿子方向依次链接该结点的全部儿子。
五、森林转换成二叉树&&& 如果m棵互不相交的普遍有序树组成了森林F={T1,…Tm}。我们可以按下述规则将森林F转换成一棵二叉树b={R,LB,RB}:&&& ⑴ 若F为空(m=0),则b为空树;&&& ⑵ 若F非空(m≠0),则b的根R即为森林中第一棵树的根R(T1);b的左子树LB是从T1的根结点的子树森林F1={T11,T12,…T1k}转换而成的二叉树;其右子树RB是从森林F2={T2,T3,…,Tm}转换成的二叉树。
第六节 二叉树的遍历
一、树的存储结构 & &1.顺序存储结构&&& 将每个结点依次存放在一维数组中,用数组下标指示结点编号,编号的方法是从根结点开始编号1,然后由左而右进行连续编号。每个结点的信息包括&& ⑴ 一个数据域(data);&& ⑵ 三个指针域,其中有父结点编号(prt)、左儿子结点编号(lch)和右儿子结点编号(rch)。 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一般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Const& m=树中结点数上限;Type & node=record{结点类型}&&&&&&& data:&数据类型&;{数据值}&&&&&&& prt,lch,rch:0‥m; {父结点、左儿子、右儿子编号}&&&&&& end;& treetype=array[1‥m] of node;{二叉树的顺序表类型}Var & Tree:treetype;{二叉树}
&& 2.链式存储结构&&& 对于一般的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分配,即用二重链表表示一般的二叉树。这种链式分配即可以采用静态数据结构(数组),又可以采用动态数据结构(指针)。如果二叉树的存储需求量超过64Kb,则采用后者。由于二叉树中每个结点通常包括数据元素和两个分支。因此二叉树对应的二重链表中每个结点应有三个域:&& ⑴ 值域: data&& ⑵ 左指针域:lch&& ⑶ 右指针域:rch& 这种链表也称为二叉链表。二叉链表头指针bt指向二叉树的根结点 
Type& bitrpetr=^node;{结点指针类型}& node=record{结点类型}&&&&&&& data:&数据类型&;{值域}&&&&&&& lch,rch:bitreptr;{左指针域和右指针域}&&&&&& end;Var & bt:bitreptr;{头指针}
二、二叉树的遍历&&& 1.二叉树遍历的定义&&& 按照一定的规律不重复地访问(或取出结点中的信息,或对结点作其它的处理)二叉树中的每一个结点。&&& 2.二叉树遍历的顺序&&& 如果用L、D、R分别表示遍历左子树、访问根结点、遍历右子树,则对二叉树的遍历可以有下列六种(3!=6)组合:LDR、 LRD、 DLR、 DRL、RDL、 RLD。若再限定先左后右的次序,则只剩下三种组合:LDR(中序遍历)、LRD(后序遍历)、DLR(前序遍历)。
&以下遍历以该树为例
三、前序遍历&&& 规则如下:&&& 若二叉树为空,则退出。否则&&&& ⑴ 访问处理根结点; &&&& ⑵ 前序遍历左子树;&&&& ⑶ 前序遍历右子树;&& 如上图的前序遍历结果为 a b d e h i c f g
顺序结构:Procedue preorder(i:integer);&begin& if i&&0 && then begin&&& 访问处理tree[i].&&& preorder(tree[i].lch);{递归遍历左子树}&&& preorder(tree[i].rch);{递归遍历右子树}&&&
链式结构:Procedue preorder(bt:bitreptr);&begin& if bt&&nil&&&& then begin&&&&&&& 访问处理bt^.&&&&&&& preorder(bt^.lch);{递归遍历左子树}&&&&&&& preorder(bt^.rch);{递归遍历右子树}&&&&&& 
四、中序遍历&&& 规则如下:&&& 若二叉树为空,则退出;否则&&& ⑴ 中序遍历左子树;&&& ⑵ 访问处理根结点;&&& ⑶ 中序遍历右子树;
&&& 如上图的中序遍历结果为 d b h e i a f c g
顺序结构:Procedue inorder(i:integer);&begin& if i&&0 && then begin&&& inorder(tree[i].lch);{递归遍历左子树}&&& 访问处理tree[i].&&& inorder(tree[i].rch);{递归遍历右子树}&&&
链式结构:Procedue inorder(bt:bitreptr);&begin& if bt&&nil&&&& then begin&&&&&&& inorder(bt^.lch);{递归遍历左子树}&&&&&&& 访问处理bt^.&&&&&&& inorder(bt^.rch);{递归遍历右子树}&&&&&& 
五、后序遍历&&& 规则如下:&&& 若二叉树为空,则退出;否则&&& ⑴ 后序遍历左子树;&&& ⑵ 后序遍历右子树;&&& ⑶ 访问处理根结点;
&&& 如上图的后序遍历结果为 d h i e b f g c a
顺序结构:Procedue postorder(i:integer);begin&if i&&0 & then begin&& postorder(tree[i].lch);{递归遍历左子树}&& postorder(tree[i].rch);{递归遍历右子树}&& 访问处理tree[i].&
链式结构:Procedue postorder(bt:bitreptr);&begin& if bt&&nil&&&& then begin&&&&&& postorder(bt^.lch);{递归遍历左子树}&&&&&& postorder(bt^.rch);{递归遍历右子树}&&&&&& 访问处理bt^.&&&&&&
二叉排序树是指具有下列性质的非空二叉树&&& ⑴ 若根结点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的所有结点值均小于根结点值;&&& ⑵ 若根结点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的所有结点值均不小于根结点值;&&& ⑶ 根结的左右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显然,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出结点值递增的排序序列。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362061次
积分:3831
积分:3831
排名:第6912名
原创:59篇
转载:97篇
评论:14条
(1)(2)(1)(1)(1)(1)(1)(1)(1)(1)(10)(3)(4)(3)(1)(3)(27)(4)(4)(1)(5)(5)(2)(1)(1)(1)(6)(2)(1)(1)(1)(3)(8)(22)(3)(1)(2)(1)(1)(1)(6)(6)(6)(4)(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尿完从前往后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