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福:当今国人的生育意愿下降究竟有多高

扭转我国低生育率现状,宜放开三孩以上的限制
【按语:本文刊于2016年9月26日《新京报》。由于是发表在报纸上,所以语气比较委婉。最后一段有一句话是“限制生育的前提是生育率过高”,当然,事实上,我认为即使是生育率过高,也不应该限制生育。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使不限制生育,生育率也会自然下降。2015年12月3日,我在人口与未来研讨会上发言时就说过:“我认为,生育限制一开始就是不应该有的。”】
近日,宜昌市卫计委等部门联合发公开信号召生二孩一事引起媒体热议,9月22日《新京报》也发表社论认为:“宜昌的人口生育形势,其实并不具备特殊性,而是可以说,是当前我国低生育率现状的缩影。”
那么,当前我国低生育率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呢?先解释一下生育率(也称为总和生育率)的含义,通俗地说就是平均每位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量。我们知道,一对夫妇是两个人,因此,如果平均一对夫妇终身生两个孩子,这一代人口与下一代人口就可以达到平衡。但由于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之前将有部分死亡的可能性,所以,更替水平的生育率要稍高于2.0。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的生育率分别为1.18、1.04、1.26、1.24、1.28,平均为
1.20。即使考虑到漏报因素,把这5年的生育率数据调高10%,平均生育率也只有1.32,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过低的生育率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从国内来看,近年来东北三省经济减速,其中辽宁省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甚至变为负数,原因之一就是东北的低生育率和人口流失。从国外来看,日本经济近20年来停滞不前,主要原因也是严重的少子化和老龄化危机。
虽然现在日本、德国都已陷入严重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危机,但其实这两个国家近几年的生育率都在1.4左右,略高于我国。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如果出现我国现在这么低的生育率,都会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余省份针对“超生”现象明确了社会抚养费标准。不少地区的标准与超生人群收入、职业等挂钩,对于3胎以上的超生,更是加大征收力度。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是过低而不是过高,那么,育龄夫妇多生孩子,显然有助于扭转我国的低生育率现状。但对生三孩以上的夫妇征收社会抚养费,这不是压抑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吗?
人口学常识是,即使全国平均每对夫妇都生两个孩子,从长远来看,这个国家的人口还是会缓慢减少的。因此,一个国家合理的生育率不应该低于2.0。由于有一部分夫妇不愿意生二孩,甚至还有一部分夫妇连一个孩子也不愿意生,因此,要使生育率达到2.0,就不可避免要有一部分夫妇生三孩以上。
按照全面二孩政策的理想状态,当然是全国所有夫妇都生二孩最好。但事实上,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人们的生育意愿也是千差万别的。有些夫妇愿意多生孩子,有些夫妇愿意只生一个孩子,还有些夫妇连一个孩子也不愿意生。假设一个国家的生育状况如下:10%的夫妇生三孩或三孩以上(平均四孩),70%的夫妇生二孩,10%的夫妇生一孩,10%的夫妇患了不育症或自愿丁克,这样平均每对夫妇所生的孩子数为:10%×4
+ 70%×2 + 10%×1 + 10%×0 =1.9,平均不到两个孩子。可见,如果希望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有两个孩子,那么至少要有10%的夫妇生三孩以上,才能弥补一孩家庭和丁克家庭所导致的孩子欠缺。事实上,在当今社会,由于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大(例如高房价把众多工薪阶层人士压得喘不过气来),愿意生三孩以上的家庭未必会达到10%。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低生育率的情况下,鼓励生育也难以有效地提升生育率。因此,与其鼓励人们生二孩,不如放开对三孩以上的限制。限制生育的前提是生育率过高,但目前我国的生育率实在太低了,已经失去了继续限制生育的理由。打个比方,一个成年男子在体重80公斤时开始减肥,现在体重已降到40公斤,他还有必要继续减肥吗?
阅读数(5742)
 评论数(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经网观点]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何亚福简介:1967年出生于越南,1968年随父母回中国定居。独立人口学者,自主生育倡导者,禅修者。写过大量有关人口与生育问题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发表在《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新周刊》、《领导者》、《人力资源》等报刊上。已有数百家国内外媒体报道过本人观点或转载过本人文章。 邮箱: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何亚福:中国人均寿命究竟是多少
日 17:21来源: 作者:2
8月30日《》报道:人类的正常寿命为120岁,而现在我国居民平均寿命为71岁。据了解,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寿命为76岁。
我对以上数据表示怀疑,因为根据中国网去年12月10日的报道: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李斌在10日的卫生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十一五”中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
《北京晨报》的报道,引用的是301医院国际医学中心主任曾强提供的数据;而中国网的报道,引用的是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提供的数据。那么,哪一个数据更可信呢?
在遇到数据打架的情况下,我总是设法多方查找资料,并进行数据对比,最后以比较权威的、比较合理的数据来源为准。基于这个原则,我查找了以下数据来源:
其一,去年3月3日中新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5年之后,中国的卫生事业应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他正在考虑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的人均期望寿命能否达到75岁。资料显示,到2009年,中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3岁。
其二,根据联合国网站列出的数据,中国在年的人均期望寿命为男性72岁,女性76岁。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在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3岁,这个数据是比较可信的。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本文开头引用的两篇报道中,一篇报道的用词是“平均寿命”,而另一篇报道的用词是“人均期望寿命”。那么,这两个词是不是同义词?我认为,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今年3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刊登的一篇报道可以作为佐证,这篇题为《“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办理”记者会》的报道说:“解放初期,全国的寿命是35岁,现在平均寿命达到73岁,为什么能够达到73岁了?第一是传染病少了,第二是我们社会进步,生活改善了,第三,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有中医和西医,他们外国没有,所以这方面我们人民寿命很快延长了,中国有两种医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明星分析师荐股
41708.39万元
35318.24万元
27080.72万元
26502.71万元
25744.47万元
24895.70万元
24576.87万元
24229.12万元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红头文件号召就能生二胎?国人的生育意愿不是一般的低_网易新闻
红头文件号召就能生二胎?国人的生育意愿不是一般的低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红头文件号召就能生二胎?国人的生育意愿不是一般的低)
宜昌市卫计委网站挂出的公开信。宜昌火了。先是几天前,9月18日,宜昌市卫计委网站挂出一封公开信,呼吁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年轻的同志要从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宣传生育两个子女的好处和一个子女的风险,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第二个子女。网上马上出现吐槽:当初说一个孩子好,现在又说一个孩子有风险,怎么说都有理是吧?不知何故,宜昌卫计委官网上的公开信9月22日上午突然撤下了。一挂一撤之间,折射出三四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也反映出政府、社会对生育问题的复杂心态。其实,30多年前,在提倡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红头文件和公开信的号召对象,也都是首先面向党员和团员,这是政策推行的策略问题。时代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彼时是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现在则要解决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的问题。因此,除去对方式的戏谑和嘲讽,这封公开信背后倒是有深刻的人口和经济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与探讨。小城尴尬多宜昌公开信,背后有心酸。生还是不生,看似是各个家庭的选择,背后却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政府鼓励也好,限制也罢,其实都受制于此。而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三四线城市来说尤其如此。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比如劳动力供给短缺,北上广深作为人口流入地,对此感受并不深。而其他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就有招工比招商难的切肤之痛。人口往外流,当地人又不愿意多生。宜昌公开信中就写道:“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人口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全市呈现超低生育水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子女数不足1人。”事实上,2015年8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成的课题组,就对宜昌的生育现状做过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宜昌育龄妇女人均有 0.72 个孩子,其中城市育龄妇女人均有 0.69 个孩子,农村育龄妇女人均有 0.74 个孩子;2014年,宜昌总和生育率为 0.79 ,按学术界标准属于超低生育水平。数据显示,从 2000 年到 2014 年宜昌市生育水平总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同时,该地生育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已连续 20 年处于 1.0 左右。低生育率的结果是,能挣钱的人越来越少,随着老龄化的深入,花钱的人越来越多,摊上这种事儿的城市当然着急。一线大城市,是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流入地,即便经济大环境不好,就业、投资、创新都有足够的支撑,也能过好自家的小日子。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趋缓的背景下,让马太效应显现得淋淋尽致。今年中国经济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随便拿出一个任务,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都够喝一壶的了。说到底,没有人,发展是万万做不到的。更要命的是,遭遇到低生育率的宜昌,并不孤单,因为,全国都是如此。前述调查组之所以选择宜昌作为样本,就是因为其具有典型意义。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宜昌既包括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县域,也包含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的县域;宜昌所辖各县市地形结构丰富,既有可以生育二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又有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县市——换句话说,对宜昌市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分析,对全国的政策分析都具有参考价值。一家俩娃好虽说在全面两孩政策和“猴年生娃好”观念的双重作用下,今年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产床紧张、建档困难的情况,但若放长远看,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的生育率、生育意愿齐齐下行,才是大势所趋。按照人口学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旦总和生育率在2.1的替代水平下,就意味着进入了低生育率阶段。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人平均的生育子女数。2.1意味着,只有一家两个娃,整个社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才能保持平衡,人口结构才可以保持稳定,就不会走入老龄化社会了。数据显示,现在国人的生育意愿不是一般的低。历史上,解放后到20世纪70年代,总和生育率通常处在5—6的水平上。现在呢?有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算出,全国的总和生育率事实上已经多年低于1.5了。根据联合国统计的数据,年间的总和生育率,世界平均水平为2.6,剔除最不发达国家后,发展中国家为2.5,发达国家为1.6,中国是1.4。所以,低生育率的帽子,中国无可争议地戴上了。黑锅谁来背有人说了,低生育率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事实上,低生育率的锅,不能单让计划生育政策来背,尤其不能主要由它来背。为什么呢?1957年,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做了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是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的因素。马老的观点,放在今天也不算过时。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人均GDP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是中国生育率急剧下降的三大推手。但这三个变量在不同时期,对生育率下降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一方面,生育政策对生育率下降的影响,边际效果渐趋下降。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对生育率下降造成的影响日益增强。——道理很简单,人们要么忙着挣钱,要么忙着上学,读完硕士还要读博士,生孩子的事自然就往后推了。同样,生孩子,可能还要面临抚育成本、买房就业、医疗教育等各种压力,也可能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反过来,贫穷就是最好的接生婆了。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里有句台词说得好:“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穷,越穷越生。”有学者在江苏进行了数年的人口调查,结果发现,在假设不受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平均每对夫妻期望的孩子数大概是1.7个,也就是说还是显著低于2.1的替代水平。这意味着,即使将来不再限制生育子女的数量,生育率回归到高水平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了。少壮不努力生育问题,背后连着经济问题。生育水平高,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比重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劳动力充分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口红利。反过来,就是不少三四线城市今天遇到的情况:光出人,不进人。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快吃干榨净了,怎么延续?第一,充分挖掘现有劳动力的供给潜力,比如清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三四线城市的劳动力不是往大城市流动吗?那么,给三四线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开了排水管,再不开进水管,池子很快就干了。就算进水速度慢于排水速度,也能争取时间——做好第二条。第二,当前这一代年轻人,得成为拥有更充足人力资本的劳动者,不仅能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要求,而且能够在未来具备延长工作时间的能力。延迟退休是未来的必然选择,用陈独秀的话说是:“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但绝不能在当前临近退休的人口身上做文章,因为中国的老人,不像欧美发达国家的老人,具备较长的受教育年限和较高的人力资本,而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脆弱地位,容易产生“沮丧的工人效应”。第三,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都需要提升。如果人们“生不起”,或者生了之后“养不起”,生育率走低的趋势依然不会改变。以宜昌为例,调查组设计了不同的“激励政策”,结果显示,与孩子教育有关的政策最容易得到人们响应。因此,调研报告分析称,“如果公共服务不先行、不到位,即使生育政策放开,很多家庭也不敢轻易生育二胎,生下来就是给社会添堵、然后在社会受苦,成为家庭放弃二孩的重要原因”。因此,未来的政策方向,应当建立二孩抚育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提高相应的财政支持,稳定承接开放性人口政策带来的公共负担。
(原标题:红头文件号召就能生二胎?国人的生育意愿不是一般的低)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神様の修正力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神様の修正力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1cc1eda9_57e8e55',userId:591315,blogListLength:30};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图片展示方式结束---->
何亚福:计划生育为外国人移民中国腾出空间
不久前,我写了一篇文章《如果中国人口降到3亿》认为:如果中国人口降到3亿,并且其他条件基本保持不变,那么中国的人均GDP也基本保持不变,而GDP总量则急剧下降。
当然,所谓&中国人口降到3亿&其实只是一个假设,我之所以要这样假设,是针对一些计生支持者的观点,他们看到美国人口只有3亿,中国人口有13亿,而美国又比中国发达得多,于是他们认为,中国的人均GDP要赶上美国,人口也必须减少到与美国一样的水平。例如,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员李小平说:&中国人口比美国整多出10亿,而且,一年就生出一个澳大利亚,一年半生出一个加拿大。两年净增一个澳大利亚,三年净增一个加拿大。这些简单的数字告诉中国人民,要想在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上追赶这些发达国家,继续降低生育率是多么关键的措施!如果没有人口的绝对降低,要想从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上追赶这些发达国家,只能是白日做梦。&
针对这些计生支持者的观点,我想讲一个故事:有一只骆驼体重1300斤,有一匹小马驹体重300斤。有一天,骆驼看到这匹小马驹跑得这么快,它就想:马儿跑得这么快,是因为体重比较轻,我要想跑得像马儿一样快,就应该减肥,把体重减到300斤,这样我就能和马儿跑得一样快了。于是骆驼开始通过节食来减肥,然而,当它把体重减到700斤时,这只骆驼饿死了。
这个故事是把中国人口比喻成骆驼的体重,把美国人口比喻成马驹的体重。有人认为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实行计划生育是&人口减肥&。然而,一个国家的人口是&胖&还是&瘦&,不能光看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要看生育水平。1970年,中国虽然只有8.3亿人口,但那时的生育率高达5.8,远远高于更替水平,因此可以说那时中国人口比较&胖&;现在中国虽然有13.4亿人口,但生育率已远远低于更替水平了(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原始数据是只有1.18),所以现在中国人口是&瘦&而不是&胖&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骆驼是不可能把体重降低到马驹的体重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事实上,我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人口是不可能降到3亿的。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中国生育率一直保持很低的水平,中国人口总有一天会降到3亿。&如果地球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那么中国人口当然有可能降到3亿,但问题是,地球上除了中国以外,还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国人口不断减少时,老龄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那时会有大量的外国移民涌进中国。这样,减少的只是中国本土人口(主要是汉族人口),而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人口并不会显著减少。下面以德国为例说明这一点。
据日中新网报道:&欧洲国家中生育率最低的德国,2011年的总人口出现正成长,这是过去8年来首次出现正成长。去年(2011年),德国全国的总人口数为8180万人,比2010年多了5万。德国统计局说,这是由于外来移民显著增加的缘故。德国政府在去年放宽限制,允许主要来自波兰等东欧国家人民进入德国就业。德国2011年的外来移民数量总计达24万人,比2010年的12.8万人几乎多了一倍。&如果没有外来移民,德国人口肯定是负增长;但由于有外来移民,德国人口反而出现正增长。现在德国外籍人口达到710万,占人口总数的8.7%,并且这个比例仍在逐年上升。
现在中国之所以没有很多外国移民,是因为老龄化问题还不够严重。现在德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0.3%,而中国65岁以上人口仅占总人口的9.1%。即使如此,现在中国已有一些外籍人口,例如,据日新华网报道:&在广州,约有20万非洲人,并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递增着。&今年6月23日韩国《朝鲜日报》报道:&在明年之前朝鲜将有12万劳动者前往中国以赚取外汇,这些人除了图们、珲春和丹东之外,还将分批前往中国东北三省其它一些城市就业。&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来自非洲、亚洲等地的外籍人口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计划生育的一个后果是给外国人在中国的移民和繁衍腾出生存空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嘉敏]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广州城区再迎强降水,珠江新城一时白昼如夜。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育意愿调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