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示范园武宁绿色照明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地址门号

武宁节能灯为何这么“亮”
[来源:经济晚报&
作者:饶金华&&日期:]
图一:武宁节能灯产业基地广角
图二:武宁一家节能灯生产企业车间一角
图三:造型新颖的梅花型节能灯
  从引进第一家节能灯企业,到上百家企业落户安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九江武宁县节能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发展成了该县支柱产业之一,还在全省甚至全国崭露头角,不仅拿到了“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江西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两块省级金字招牌,还一举成为全国第四大节能灯产业基地。
  近几年来,该省借力国家大力支持高效照明产业发展的东风,果断把节能灯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重中之重,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牌”和“低碳牌”,大力引进发展前景好、生态低碳的节能灯项目,带动了全县开放型经济实现超常发展,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前茅。去年该县利用外资列全省县市区第五位,利用省外资金列全省第15位。
  一个既不靠铁路又不临水运码头,区位条件并无任何明显优势的山区县,在短短的几年内,凭借什么制胜法宝让节能照明产业释放出如此强劲的光芒?
一家企业落户“引领”一个产业发展
  谈到武宁节能灯产业的发展,不得不提到一家企业。2002年,来自全国节能灯之乡的浙江临安农民企业家朱成华,在武宁县工业园区创办了第一家节能灯企业——江西晨阳灯业有限公司,当时恰逢国家大力支持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使用,企业发展迅速,晨阳灯业在武宁的成功创业,为节能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晨阳灯业发展成功经验和高效照明产业发展的前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果断决策,抢抓机遇、把节能灯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围绕打造“低碳牌”,大力引进发展前景好、生态低碳的节能灯项目,几年下来,该县节能灯项目引进的取得了重大突破,节能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蝶变。目前,落户该县工业园区的节能照明企业及其配套企业从2008年的32家,发展到2010年的107家,占全县入园企业总数的57.2%,引进的企业中有中山名派、宝迪、晨阳、润通等国内节能灯十强企业,并且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节能灯产业链,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效应逐步凸现。武宁县也成为了全省单一产业引进企业数过百家并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县区,成为全省惟一的节能灯产业基地、、全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并且被评为全国第四大节能灯产业基地。
  去年,该县节能灯产业产值达到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6亿元,实现税利3.87亿元,走出了一条“小产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动作、小产业大规模”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个产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这个地区主要领导及其政策的支持分不开。近年来,武宁县始终把做大、做强节能照明产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县域经济做大经济总量的头等大事,并明确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坚持县领导带头招商制,无论是县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总是亲力亲为。对签约落户园区的节能照明产业项目,坚持“书记抓督查,县长抓调度”的高位推进机制,并按照“六个一”的服务机制促进项目快节奏推进。把引进节能照明产业项目作为考核一类任务乡镇或县直单位的刚性指标,县四家班子领导带头引进节能照明产业项目,并将任务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班子的重要指标之一。
  与此同时,该县还专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扶持节能照明产业发展,连续3年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出台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将节能照明产业列为优先发展产业,并成立了节能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节能灯专业招商队,组建了照明电器协会。此外,该县还加大了产业扶持奖励力度,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经费,建立节能灯产业发展基金,对企业产品升级、品牌创建、标准化管理等进行扶持奖励;组建信用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加强政银企合作为园区建设和企业经营融资。通过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奖励政策,不仅使已经落户的节能灯企业发展壮大,而且吸引了一批批新企业在武宁工业园区落地生根。
大项目助推大产业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是后劲。武宁县在确定发展节能灯产业后,专门成立了节能灯专业招商队,县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每月至少外出招商一次,并率队分赴浙江临安、宁波,江苏宜兴、建湖,广东中山、东莞,福建厦门等全国节能照明产业聚集区组织了7次专题招商说明会或推介会,瞄准重点地区和龙头企业,矢志不移开展招商引资。
  在该县领导的直接推动下,节能灯项目引进的取得了重大突破。去年该县新引进节能灯照明及其配套产业项目60多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15个。如,投资5亿元的江西祥达光电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0亿元的九江世明玻璃有限公司项目,特别是九江世明玻璃有限公司将全球惟一的一条无铅玻管生产线安装在武宁,填补国际、国内无铅玻管生产技术的空白,有力地提升武宁县节能照明产业的地位和档次,大大加速节能照明产业集聚速度。
  一大批节能灯项目落地生根,极大地推动了武宁节能灯产业的发展。据悉,去年该县节能灯毛管年产量达4亿支,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8%,成为一个集明管、毛管、灯头、整灯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节能灯生产航母。
节能灯“化蝶”&
开放型经济“腾飞”
  节能灯产业的快速集聚,扩大了武宁县的对外影响,也给素有“古艾之称”的小县城里带来巨大变化,不仅山青水秀的美境引人注目,具有特色的产业,也吸引了众多国外客商纷至沓来。
  去年以来,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埃及、港澳台等15个国家和地区60多人次客商先后来武宁参观考察节能灯产业,洽谈对接投资贸易合作,为武宁的开放型经济增添了新的色彩。据统计,去年武宁县实现外贸出口4443万美元,增长262%,其中节能灯产业出口1650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量的36.7%,节能灯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
  与此同时,在这一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武宁县的开放型经济也实现超常发展,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前列。以该县去年1-11月份的数据来说,全县利用外资4028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完成2228万美元,增长824.9%,总量列全省第5位;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完成15亿元,增长35%,总量列全省第15位;外贸出口4443万美元,增长26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山美、水美、城美——生态文明看江西武宁
导读:打造平台,发展产业,积极作为实现绿色崛起武宁本届县委班子上任伊始提出了“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的发展战略,按照“农村园林化,园区城区化,城区景区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区”“全国最美县城”和“全国生态县”。
  日行百岛迷宫,夜游梦幻水城。武宁因山美、水美、城美被誉为“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50个中国最美小城”。
  好山好水、大山大水是上天对武宁的格外厚爱,也赢得了外界的广泛赞誉。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来武宁视察林改工作时夸赞:“像这么好的山水全国已经不多了。”欣然亲笔题赠“山水武宁”。
  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来武宁考察时感叹:“到了武宁,感觉就像到了北欧。”
  香港有关媒体描述:“武宁的生态环境就像天堂中的花园。”
  武宁县委书记沈阳总是这样向客人介绍:“武宁就是一簇深藏在大山林里没被人发现的含苞待放的鲜花,现在有人把这簇鲜花放到大都市奢侈品店里供人欣赏,这就是武宁。”
  品牌在生态,精华在西海,多措并举细心呵护
  武宁的山水是醉人的,空气是甜的。面对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武宁人倍加珍惜。
  沈阳说:“良好的生态就是武宁的品牌,保护好生态,保护好一湖秀水,就是保护武宁发展的生命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宁人深深地懂得这一点。近年来,该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精心呵护这片不可复制的青山绿水。
  在山上,严格实施封山育林,严抓矿山整治,环保不达标的矿山一律禁止开采;在湖区,全面取缔网箱、库湾养殖,实行清水养鱼;在城区,率先在省内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严控各类生活污染;在园区,坚决不上污染项目,努力实现“零排放”。在农村,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面源污染。
  通过各种措施,有效保护了全县一级空气、一类水质。武宁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13年,武宁成功申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县,被评为“首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今年《江西环境状况公报》公布,庐山西海水质为优,在全省湖库河流中水质名列第一。
  打造平台,发展产业,积极作为实现绿色崛起
  武宁本届县委班子上任伊始提出了“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的发展战略,按照“农村园林化,园区城区化,城区景区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区”“全国最美县城”和“全国生态县”,把武宁打造成全球成功人士的第二居所。
  武宁依托生态优势,结合自身特色,精心打造园区、城区、景区三大平台,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
  打造生态园区。按照“园区城区化”的思路,重点完善用地、用电、用工、融资、物流平台,加强管网、路网、美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污染的企业一个都不要。目前,园区企业总数达到217家,是省级开发区、省级民营科技园、省级生态园区、省节能灯产业基地、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
  打造最美县城。武宁县城因水而秀,因水而美。老县城三面环水,新城区通过武宁大桥、西海大桥、环城大道的修建,将庐山西海8万亩的水域围成了城市内湖,“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滨湖风光初步显现。近年来,武宁按照“城区景区化”的理念,把每一个项目当作景点来建,把整个县城当作景区来建,建设景区城市、旅游城市、养生城市和温馨城市。前不久,以县城为核心的西海湾景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武宁县城先后入选省级生态宜居城市、江西省“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县19个乡镇中有7个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乡镇达16个。
  发展生态产业。武宁结合本县生态优势、产业基础和国家政策导向,慎重选择了绿色光电、生物医药、矿业经济、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楼宇和总部经济六大产业,作为支撑武宁绿色崛起的“六根台柱子”。
  工业重点推进绿色光电、生物医药、矿业经济三大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光电高地”、“医药基地”、“矿业航母”。农业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升级,主要走公司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重点开发油茶、山核桃、香榧、蔬菜、花卉苗木等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旅游产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养生度假旅游转型升级,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楼宇经济从单一低档的居住功能向高品位的养生家居升级,加大养生房产和旅游地产的建设和宣传促销力度,当前,武宁休闲房地产业“风景这边独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四方客商纷纷投资武宁,一大批数十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先后落户。投资50亿元的泰国度假村项目、投资90亿元的庐山西海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投资120亿元的中信-庐山西海休闲区项目、投资50亿元的华夏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区项目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一个全国最美的旅游、休闲、养生之城必将耀世恒生。(柯水生 特约记者 王怡荣)
来源:江西文明网-九江新闻网责编:李芳
同地区新闻武宁绿色照明产业为何这么“亮”--江西日报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武宁绿色照明产业为何这么“亮”
大江网―江西日报
【字体:&nbsp
&nbsp 】&【】&
  9月22日,武宁县举办首届绿色照明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有关专家以及省市有关领导、企业家代表、客商代表200余人出席。与会者围绕如何以高新技术作支撑,建立健全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不断推进武宁县节能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提升抵御国内外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促进节能照明产业更新换代,完善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步伐等进行深入探讨。
  武宁县节能照明产业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起步,经过8年多的发展壮大,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不仅拿到了“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江西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两块省级金字招牌,还一举成为全国第四大节能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从玻管到毛管再到整灯生产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显。截至2011年8月底,实现销售收入26.18亿元,利税5.12亿元。
  一个既不靠铁路又不临水运码头,区位条件并无任何明显优势的山区县,在短短的几年内,凭借什么让节能照明产业释放出如此强劲的光芒?
  政府发力培植特色产业
  就资源禀赋来说,武宁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山区县:不沿江、不沿路,区位优势不明显。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直是当地党委和政府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2年,来自“节能灯之乡”――浙江临安的农民企业家朱成华在武宁县工业园区创办了第一家节能灯企业――江西晨阳灯业有限公司,企业于2003年初投产。当时恰逢国家大力支持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使用,企业发展迅速。
  从晨阳灯业发展成功经验和高效照明产业发展的前景,武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果断决策,将发展节能灯产业作为做大做强工业的突破口,把节能灯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大力引进发展前景好、生态低碳的节能灯项目。
  节能灯产业是武宁县的特色经济,也是无中生有的产业。该县注重因地制宜,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集中生产要素,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突出招引产业配套项目,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特色园区、特色产业。
  为引导和鼓励节能灯企业打造产业“航母”,形成产业竞争平台,2008年,武宁县专门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节能灯产业的实施意见》,在用电、用工、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以留住更多的可以带领武宁节能灯产业扶摇直上的企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县节能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节能灯产业链,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效应逐步凸显。来自武宁县工业园区的统计数据:2003年,园区仅有2家节能照明企业。而截至今年8月底,节能照明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已发展到123家,园区节能灯毛管总产量可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5%以上,已成为国内节能灯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环境给力吸引项目落地
  节能灯产业是国家政策扶持的绿色照明产业,也是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武宁县始终把做大、做强节能照明产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县域经济做大经济总量的头等大事,并明确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坚持县领导带头招商制,无论是县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总是亲力亲为。对签约落户园区的节能照明产业项目,坚持“书记抓督查,县长抓调度”的高位推进机制,并按照“六个一”的服务机制促进项目快节奏推进。把引进节能照明产业项目作为考核一类任务乡镇或县直单位的刚性指标,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引进节能照明产业项目,并将任务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班子的重要指标之一。
  与此同时,该县连续3年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出台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将节能照明产业列为优先发展产业,并成立了节能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此外,该县还加大产业扶持奖励力度,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经费,建立节能灯产业发展基金,对企业产品升级、品牌创建、标准化管理等进行扶持奖励;组建信用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加强政银企合作为园区建设和企业经营融资。
  通过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奖励政策,不仅使已经落户的节能灯企业发展壮大,而且吸引了一批批新企业在武宁工业园区落地生根。
  “武宁绿色照明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同行业知名企业的极大兴趣,园区不仅有节能灯的前道产业玻璃直管,更有节能灯具产业的高端产品――以LED为代表的第三代光源。”武宁照明产业协会会长、名派公司董事长程敬远坦言,名派光电将电光源基地全部建设项目落户武宁,是因为武宁有良好产业发展基础、发展前景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务实的工作作风。
  “武宁县委、县政府对我们企业发展支持力度非常大,真心诚意帮助我们发展,我们要是不把企业做大、做强,对不起这里的领导啊。”他说。
  协会合力形成竞争优势
  2008年之前,武宁花了6年时间才招来寥寥十几家节能灯企业,而且企业发展独来独往、单兵作战,既缺乏市场竞争力,也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为改变这一状况,2008年11月,武宁县照明产业协会成立,所有节能灯企业都是协会成员,“龙头企业”的老总担任协会的会长、副会长。
  为了加大产业宣传力度,由协会牵头创办照明产业宣传资料,对外点对点发放,全国400家照明企业都能看到。同时斥资30多万元在园区做了80个广告灯箱和大型宣传牌,在园区设立公交站点24个,由企业出资冠名。
  协会还主动出击,配合县商务局开展产业招商。在各产业招商说明会上,协会会员主动介绍武宁节能灯产业发展情况、规模和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这种“现身说法”式的招商,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来武宁投资办厂。园区节能照明企业2009年发展到了66家,2010年过百家,目前园区节能照明企业总数达到了123家。节能灯企业翻番增加,凸显武宁节能照明产业磁场效应。
  为了避免各企业之间因争抢工人、抢占市场等恶意竞争行为,协会每个月开会1~2次,商讨企业用工、工人工资、产品价格等问题。出台《节能灯企业用工规定》,建立用工网络管理平台,把园区所有工人信息全部输入计算机,建立工人信息库。制订产品销售指导价,避免少数企业为抢占市场而恶意降价,扰乱市场。
  武宁照明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康华公司董事长杨海斌告诉记者,互助、自律、创新、发展,这8个字是武宁照明产业协会的宗旨。协会既是企业的娘家又是政府的助手,不断推动武宁节能照明产业发展壮大。2010年,该县节能灯产业产值达到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53亿元,实现税利4.98亿元。
  根据规划,到2015年该县节能照明产业将发展到30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武宁绿色照明产业必将更加“闪亮”。
  记者点评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抓园区经济必须在抓园区的产业集群上下工夫。近年来,武宁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在节能灯产业上下狠功、出实招,坚持不懈地把工业发展放在第一位,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灯产业集群,把领导和工作力量向节能灯产业集中,优惠政策向节能灯产业倾斜,各种要素资源向节能灯产业汇聚,走出了一条“小产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动作、小产业大规模”的发展路径。在我省加速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大背景下,武宁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曹小武 通讯员柯水生 文/图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5
江南都市报
今日家庭报
&&大江专题您现在的位置:&&
省中小企业局领导来我县调研产业集群工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56
&&&&10月13号,省中小企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治云一行在副市长熊永强等陪同下,来我县调研产业集群工作。县领导董金寿、沈阳、罗文江、雷和波、刘斌等先后陪同调研。
&&&&近年来,我县将节能照明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产业扶持力度、奖励处罚力度和组织领导力度等方面大力扶持,着力打造用地、用电、用工、融资4大平台,加强园区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建立园区政策特区,吸引人才、资金、信息资源向园区集聚,使园区内节能灯企业逐步走上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发展之路,产业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也逐渐凸现,并先后被批准为&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江西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园&。目前,园区内节能灯及其配套企业数过百家,其中投产企业63家。节能照明产业企业数占入园企业总数的58.96%。2009年,园区节能照明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2亿元,实现税利2.53亿元。
&&&&在我县期间,吴治云一行通过深入工业园区实地考察和座谈听汇报等方式,就我县节能照明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对我县大力发展节能照明产业的思路以及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指出,武宁县节能照明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培植和发展,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拓展,产业特色十分显明,希望今后在产业特色、产业升级、产业配套和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再下功夫,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把&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的&金字招牌&叫响、叫亮。同时他表示,省中小企业局将会尽全力扶持武宁的节能照明产业发展。(武宁台蔡聪)
上一篇:[ 01-22 ]
下一篇:没有了!武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动工 – 灯具照明 - 行业新闻 - 建材网
|加入收藏|
武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动工
来源:LED环球在线
  近日,由调光大师照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创办的江西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在江西省产业基地武宁县万福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动工奠基。
  据了解,江西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园于今年8月签约落户武宁。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为3000亩,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和为30亿元人民币。产业园采取统一规划、分期供地、分期出让、滚动开发和分步实施的开发建设模式,计划三至五年时间建成。建成后将入驻绿色照明企业200家,主要生产绿色照明灯、电阻、电感、电容、晶体管、塑料件、彩印包装、绿色照明灯设备制造、整灯、及其他绿色照明灯相关配套产品,预计年产各式节能灯20亿支,出口绿色照明灯具2万个集装箱,年产值近300亿元,将占据全球绿色照明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占据国内市场的二分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绿色照明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收藏】【关闭窗口】
上一篇:下一篇:
············
(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个人看法,并不表示盛丰建材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输入验证码:
最多输入200字符!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武宁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