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团块状钙化颅内较常见的生理钙化于什么病

乳腺颗粒状钙化是什么
乳腺颗粒状钙化是什么
09-03-30 &匿名提问
乳腺钙化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乃至生命,目前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仍是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乳腺区钙化显示率较高,是钼靶X线摄影,尤其是数字化钼靶摄影的一大优势,本文着重探讨不同类型钙化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1  乳腺钙化资料与方法    1.1  乳腺钙化临床资料  2004年10月~2007年1月经本院钼靶X线检查患者3 120例,发现乳腺区钙化144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布:25~34岁21例,35~44岁42例,45~54岁63例,55~64岁15例,65~74岁3例。临床症状多为乳腺区胀痛,经前明显。144例中92例乳腺区可触及明确肿块,31例可疑肿块,15例乳腺皮肤有外观改变。    1.2 乳腺钙化化检查方法  使用设备为GE?Diamond数字化乳腺X线机,投照部位采用双乳上下轴位及外斜位。X线片由2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判断乳腺区有无肿块,分析肿块的形态,重点观察有无钙化。并详细记录钙化的部位、多少、形态、分布。    2 乳腺钙化 结果    144例乳腺钙化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02例,其中纤维腺瘤31例,乳腺增生54例,乳腺炎及其他良性疾病17例。恶性病变42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腺癌12例,特殊类型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中粗大颗粒状钙化56例,蛋壳状空心钙化30例,不规则团块状或爆米花样钙化8例,轨道状钙化5例,针尖状钙化1例,泥沙样钙化2例。恶性病变中针尖状钙化21例,形态不规则小杆状、分叉状钙化14例,泥沙样钙化7例;钙化弥散分布5例,撮状、成簇状分布37例。    3 乳腺钙化  讨论    乳腺钼靶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肿瘤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与超声、CT、MRI等检查手段相比,钼靶摄影在发现钙化方面有绝对的优势[1],尤其采用数字化钼靶摄影,更进一步提高了微小钙化的显示率。    乳腺钙化不同乳腺疾病产生钙化的机制不同,有多种因素可导致乳腺钙化,如组织退变、坏死钙盐沉积,某些肿瘤分泌含钙盐的物质,使血管周围组织钙化。分析钙化的形态、数目、部位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辨别病变的性质有较大的帮助。    3.1  乳腺钙化的形态  钙化形态对辨别病变的良恶性有较大的意义,在观察中发现:(1)粗大颗粒状、蛋壳状、不规则团块状及轨道状钙化多发生于良性病变,本组病例中,发生粗大颗粒状钙化有56例,全部为良性病变,其中呈散在分布的圆形粗大钙化18例,手术切除后证实乳腺增生。蛋壳状空心钙化壁薄常小于1 mm,为球状物边缘沉积的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或囊肿,本组发现30例。爆米花样钙化多见于乳腺纤维瘤,本组有4例;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钙化亦可见于炎性坏死、脂肪变性,本组有4例。轨道状钙化指直径大于1 mm的整齐的长条状,中央可有透亮带,多见于血管栓塞、老年血管硬化及乳腺导管内良性病变,本组有5例。(2)针尖状、小杆状、分叉状及泥沙样钙化多发生于恶性病变,钙化的形式多样、大小差异很大时,恶性的可能性越大[2],单纯出现一种形态的钙化时,成簇的针尖状、分叉状钙化,对诊断恶性病变的意义较大。而单纯出现泥沙样钙化,对病变的良恶性判别则比较困难。本组有9例泥沙样钙化,7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说明泥沙样钙化为不确定性钙化,良恶性有重叠,但如果泥沙样钙化伴有其他钙化形式,提示恶性病变。    3.2  乳腺钙化数目  良性钙化一般数目少,颗粒粗大。恶性病变表现为数目多,甚至无法计数,如泥沙样钙化、成簇的针尖样钙化。但有时也可表现为数量较少,数颗或数十颗,数目少的恶性钙化常见于分叉状、小杆状[3]。1972年Woife提出15~20个/cm2个钙化点,即可判断为恶性钙化。本组42例恶性钙化中,表现为密集的撮状、成簇状钙化有37例。    3.3  乳腺钙化部位  了解钙化部位应强调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良性钙化灶,多发生在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大汗腺、皮肤等乳腺间质内,乳腺实质内少见。恶性钙化则多发生于乳腺实质内,泥沙样钙化多发生在乳腺小叶腺泡内,小杆状钙化多发生在导管内,小叉状钙化则多位于末支小导管内。    3.4  乳腺钙化与肿块的关系  钙化可与肿块并存[4],也可独立存在;既可发生在病变内,也可独立于肿块之外。102例良性病变中,钙化均在病变区内,多表现为粗大、空心、团块状钙化,极少数为泥沙样钙化。42例恶性病变中31例钙化位于肿块内部、肿块周围或位于与肿块相连的淋巴导管内,表现为泥沙样或混合样钙化。导管内钙化多表现为杆状,当癌肿位于较大导管时,钙化多位于外周下一级导管并以泥沙样多见,可能为癌细胞异常代谢产物沉积于导管和腺泡所致。有11例恶性钙化未发现肿块,表现为针尖状、小叉状、小杆状等形态。经手术证实均为导管癌。90%的导管原位癌是通过X线钼靶照片发现的,且仅以乳腺内钙化作为惟一的表现形式。这是由于原位癌中央发生不规则坏死引起的钙盐在导管内沉积或肿瘤细胞分泌而呈形态各异的的表现。    综上所述,钼靶X摄影是发现乳腺钙化的重要手段[5],仔细分析钙化的表现形式,对判定病变性质有重要价值。良性钙化颗粒粗、数目少、密度高、分布局限。恶性钙化颗粒细、数目多、密度低,有时钙化可为乳腺癌惟一的表现形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乳腺钙化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乃至生命,目前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仍是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乳腺区钙化显示率较高,是钼靶X线摄影,尤其是数字化钼靶摄影的一大优势,本文着重探讨不同类型钙化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1  乳腺钙化资料与方法   1.1  乳腺钙化临床资料  2004年10月~2007年1月经本院钼靶X线检查患者3 120例,发现乳腺区钙化144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布:25~34岁21例,35~44岁42例,45~54岁63例,55~64岁15例,65~74岁3例。临床症状多为乳腺区胀痛,经前明显。144例中92例乳腺区可触及明确肿块,31例可疑肿块,15例乳腺皮肤有外观改变。   1.2 乳腺钙化化检查方法  使用设备为GE?Diamond数字化乳腺X线机,投照部位采用双乳上下轴位及外斜位。X线片由2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判断乳腺区有无肿块,分析肿块的形态,重点观察有无钙化。并详细记录钙化的部位、多少、形态、分布。   2 乳腺钙化 结果   144例乳腺钙化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02例,其中纤维腺瘤31例,乳腺增生54例,乳腺炎及其他良性疾病17例。恶性病变42例,其中导管内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腺癌12例,特殊类型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中粗大颗粒状钙化56例,蛋壳状空心钙化30例,不规则团块状或爆米花样钙化8例,轨道状钙化5例,针尖状钙化1例,泥沙样钙化2例。恶性病变中针尖状钙化21例,形态不规则小杆状、分叉状钙化14例,泥沙样钙化7例;钙化弥散分布5例,撮状、成簇状分布37例。   3 乳腺钙化  讨论   乳腺钼靶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肿瘤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与超声、CT、MRI等检查手段相比,钼靶摄影在发现钙化方面有绝对的优势[1],尤其采用数字化钼靶摄影,更进一步提高了微小钙化的显示率。   乳腺钙化不同乳腺疾病产生钙化的机制不同,有多种因素可导致乳腺钙化,如组织退变、坏死钙盐沉积,某些肿瘤分泌含钙盐的物质,使血管周围组织钙化。分析钙化的形态、数目、部位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辨别病变的性质有较大的帮助。   3.1  乳腺钙化的形态  钙化形态对辨别病变的良恶性有较大的意义,在观察中发现:(1)粗大颗粒状、蛋壳状、不规则团块状及轨道状钙化多发生于良性病变,本组病例中,发生粗大颗粒状钙化有56例,全部为良性病变,其中呈散在分布的圆形粗大钙化18例,手术切除后证实乳腺增生。蛋壳状空心钙化壁薄常小于1 mm,为球状物边缘沉积的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或囊肿,本组发现30例。爆米花样钙化多见于乳腺纤维瘤,本组有4例;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钙化亦可见于炎性坏死、脂肪变性,本组有4例。轨道状钙化指直径大于1 mm的整齐的长条状,中央可有透亮带,多见于血管栓塞、老年血管硬化及乳腺导管内良性病变,本组有5例。(2)针尖状、小杆状、分叉状及泥沙样钙化多发生于恶性病变,钙化的形式多样、大小差异很大时,恶性的可能性越大[2],单纯出现一种形态的钙化时,成簇的针尖状、分叉状钙化,对诊断恶性病变的意义较大。而单纯出现泥沙样钙化,对病变的良恶性判别则比较困难。本组有9例泥沙样钙化,7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说明泥沙样钙化为不确定性钙化,良恶性有重叠,但如果泥沙样钙化伴有其他钙化形式,提示恶性病变。   3.2  乳腺钙化数目  良性钙化一般数目少,颗粒粗大。恶性病变表现为数目多,甚至无法计数,如泥沙样钙化、成簇的针尖样钙化。但有时也可表现为数量较少,数颗或数十颗,数目少的恶性钙化常见于分叉状、小杆状[3]。1972年Woife提出15~20个/cm2个钙化点,即可判断为恶性钙化。本组42例恶性钙化中,表现为密集的撮状、成簇状钙化有37例。   3.3  乳腺钙化部位  了解钙化部位应强调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良性钙化灶,多发生在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大汗腺、皮肤等乳腺间质内,乳腺实质内少见。恶性钙化则多发生于乳腺实质内,泥沙样钙化多发生在乳腺小叶腺泡内,小杆状钙化多发生在导管内,小叉状钙化则多位于末支小导管内。   3.4  乳腺钙化与肿块的关系  钙化可与肿块并存[4],也可独立存在;既可发生在病变内,也可独立于肿块之外。102例良性病变中,钙化均在病变区内,多表现为粗大、空心、团块状钙化,极少数为泥沙样钙化。42例恶性病变中31例钙化位于肿块内部、肿块周围或位于与肿块相连的淋巴导管内,表现为泥沙样或混合样钙化。导管内钙化多表现为杆状,当癌肿位于较大导管时,钙化多位于外周下一级导管并以泥沙样多见,可能为癌细胞异常代谢产物沉积于导管和腺泡所致。有11例恶性钙化未发现肿块,表现为针尖状、小叉状、小杆状等形态。经手术证实均为导管癌。90%的导管原位癌是通过X线钼靶照片发现的,且仅以乳腺内钙化作为惟一的表现形式。这是由于原位癌中央发生不规则坏死引起的钙盐在导管内沉积或肿瘤细胞分泌而呈形态各异的的表现。   综上所述,钼靶X摄影是发现乳腺钙化的重要手段[5],仔细分析钙化的表现形式,对判定病变性质有重要价值。良性钙化颗粒粗、数目少、密度高、分布局限。恶性钙化颗粒细、数目多、密度低,有时钙化可为乳腺癌惟一的表现形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乳腺内出现钙化点一般多是 长期的乳腺增生导致的纤维化密度较高所有出现钙化影象钙化是乳腺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某些特异形态的钙化是乳癌的危险因素,统计资料表明65%的乳腺癌有钙化,其中70%为恶性钙化。乳腺钙化的发现随着高清晰度高频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技术的日益成熟,对越来越多临床未触及肿块的无症状妇女、有各种不同症状及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妇女,在检查的过程中除发现乳腺疾病各种表现外,其中约2/3的妇女乳腺内可以有钙化影。 钙化发生在癌细胞的表现:乳腺钙化常发生与癌细胞变性坏死区,表现为成堆的砂粒样钙化,在肿块边缘可见砂粒样钙化。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坏死后的钙化发生在浸润性肿块边缘的坏死残屑中。所以,病变周围的钙化同样有着临床意义。未见肿块影显示,但可见成簇的微粒细小钙化,并在钙化群中出现不规则钙化,可考虑有恶性诊断价值。 结合临床,如乳腺增加了微小钙化灶的显示,对早期检出乳腺癌有一定的意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神经外科选择题 - 神经外科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 爱爱医医学网
神经外科选择题97.鼻咽部恶性肿瘤有何X线表现?;鼻咽部恶性肿瘤常见者有淋巴上皮癌、鳞癌和未分化癌;X线表现:鼻咽部结节状肿块伴有溃疡者多为鳞癌;软;98.喉癌分为哪几型?各型X线表现如何?;通常将喉室、声带和声门下区的肿瘤归为喉内型,其上;(1)喉内型:起自声带的肿瘤可见声带增厚变形,声;(2)喉外型:喉前庭可见菜花样肿块,梨状窝变窄或;(3)混合型:肿瘤广泛侵犯,形成
97.鼻咽部恶性肿瘤有何X线表现?
鼻咽部恶性肿瘤常见者有淋巴上皮癌、鳞癌和未分化癌等,少见的恶性肿瘤为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和腺癌。
X线表现:鼻咽部结节状肿块伴有溃疡者多为鳞癌;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增厚多为未分化癌;巨块型肿瘤在青少年多为淋巴肉瘤,在成人多为未分化癌。鼻咽部恶性肿瘤常侵犯颅底转移颅内,或经血行转移至骨骼、肝、肺、脑等处。
98.喉癌分为哪几型?各型X线表现如何?
通常将喉室、声带和声门下区的肿瘤归为喉内型,其上部肿瘤为喉外型,晚期广泛侵犯的肿瘤称为混合型。
(1)喉内型:起自声带的肿瘤可见声带增厚变形,声门裂移位或闭塞,声带功能障碍;声门下区肿瘤可见软组织肿块。
(2)喉外型:喉前庭可见菜花样肿块,梨状窝变窄或闭塞,甲状软骨破坏。
(3)混合型:肿瘤广泛侵犯,形成巨大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正常喉结构消失。
99.如何诊断颞颌关节脱位?
正常颞颌关节在张口位时,髁状突沿关节凹向前滑动,位于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闭口位时髁状突自动回复至关节凹内。如果髁状突活动范围过大,且不能自动回复关节凹内,称为颞颌关节脱位。按脱位情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性脱位:张口位髁状突超越关节结节之前甚至达于颧弓下;闭口位髁状突停留在原位,不能还纳人关节凹。由外伤引起者可见骨折;先天性者见关节凹浅,髁状突和关节结节细小。
(2)部分性(半)脱位:张口位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前方,闭口位髁状突部分回复。
(3)习惯性脱位:张口位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前方,闭口位自动回复于关节凹内。
, 100.颞颌关节强直分哪几种?有何X线表现?
(1)骨性强直:颞颌关节破坏后骨质增生修复,关节骨性融合。X线上可见部分或全部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张、闭口位关节活动消失。
(2)纤维强直:关节软骨破坏,关节内及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X线上关节间隙变窄、模糊,张、闭口位髁状突固定无活动。
(3)假性强直: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增生,限制父节的活动,此乃由于软组织损伤或慢性溃疡愈合后瘢痕挛缩所致。X线上显示关节间隙和骨质结构正常,张、闭口位关节活动受限。 101.根周病有哪些?有何X线表现?
根周病系指牙髓炎侵人齿根,引起根尖周围组织的疾病。
(1)根周炎:可见根周间隙增宽、模糊、不连续或中断。
(2)根周脓肿:根周牙槽骨质破坏,形成边缘模糊的透亮区。
(3)根周肉芽肿:根周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小透亮区,无硬化带。
(4)根周囊肿:根周可见边缘光滑锐利的透亮区,可有硬化圈,伴残根牙、龋洞或齿根骨质吸收。
(5)根周致密骨炎:根尖周围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小梁增粗,牙髓腔狭窄或闭塞。 102.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有何x线表现?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可经导管或血行感染引起,X线上有阻塞或非阻塞性之分。
(1)阻塞性:平片上可见结石;造影显示主导管和分支导管均明显扩张,腺泡常不充盈。
(2)非阻塞性:平片上可见钙化;造影可见小导管弥漫性扩张,晚期主导管和分支导管亦扩张,小导管扩张更显著,呈3~4mm小囊,腺泡多不充盈。
103.腮腺癌和腮腺混合瘤造影上有何改变?
(1)腮腺癌:除显示导管受压移位外,尚可见导管破坏中断,碘油溢入瘤组织内,呈“小湖&样充盈区。较大肿瘤出现不规则肿块,边缘模糊。
(2)腮腺混合瘤:系良性肿瘤,生长慢。导管系充盈,显示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除受压移位外,无破坏、中断或“小湖&样充填区。
104.下颌骨囊肿样病变x线上如何鉴别?
常见下颌骨囊肿样病变的鉴别要点
造釉细胞瘤 齿源性囊肿 巨细胞瘤 骨化纤维瘤
形状 类圆形,多囊性 圆形 类圆形,泡沫状 类圆形
密度 不均匀,砂粒状或蜂窝状透亮区,大小数目不一,有钙化 均匀,多房者囊腔大小一致 透亮,有纤细分隔 呈磨砂玻璃状,有时见骨分隔
边缘 分叶状,有切迹及硬化带 ,有时边缘缺损 光滑硬化带完整 无分叶、切迹或硬化带 清晰,硬化带不完整
与牙齿关系 囊内可见牙齿,邻近牙根骨质吸收 局部牙齿缺失,囊内牙可有可无 无关系 无关系
105.神经系统疾病常用哪些x线检查方法?
(1)颅骨平片:主要用于颅骨病变的诊断,对颅内病变亦有一定的诊断作用。
(2)脑室造影:显示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情况,作出颅内占位病变的定位诊断,因系创伤性检查方法,现已少用。
(3)脑血管造影:对颅内疾病有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以及了解颅内病变的供血情况。
(4)脑CT扫描:能直观地显示颅内各种疾病,例如外伤、出血、梗塞、肿瘤、炎症、变性、萎缩、脱髓鞘病以及先天性畸形,是当前颅内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5)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全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效果比CT更佳,是CT扫描的有力补充。
106.颅内肿瘤钙化颅骨平片有何特征?
颅内肿瘤钙化的发生率,依颅咽管瘤、少支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脑膜瘤、松果体瘤、垂体腺瘤和听神经瘤而递减。钙化形状不一,呈零星小点、斑片、弧形或团块状,单从钙化形态上不能判断肿块的性质,若结合肿块部位和其他一些特点,可对某些肿瘤作出病理性质的推断。
颅咽管瘤钙化大都零星浅淡,或呈壳样钙化,出现于鞍上区;少支胶质瘤的钙化多实密粗大呈条带状;脑膜瘤钙化多位于脑周围或颅底区,形态不一,整个瘤体可呈团块状钙化;此外,松果体瘤、垂体瘤和听神经瘤等虽无恒定的钙化形态,但其钙化部位可协助 诊断。
107.何谓颅底凹陷症?如何进行X线测量?
颅底凹陷症是指枕骨大孔区颅底向后颅窝内凹人,引起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缩小,斜坡升高和环枕重叠等一系列畸形,X线测量后颅方法如下:
(1)Chamberlain线:自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唇作一连线,正常时枢椎齿状突的顶点不超过此线3~5mm。
(2)MeGregor线:自硬腭后缘至后颅窝底最低点颅骨外板作一连线,正常时枢椎齿状突的顶点不超过此线6mm。
(3)Klaus高度指数:鞍结节与枕内粗隆作一连线,正常时枢椎齿状突至此线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30mm。
(4)外耳孔高度指数:外耳孔中心至枕骨大孔前后唇连线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不应小于12mm。
(5)二腹肌沟线:颅骨正位上,两侧乳突内侧缘与颅底交界点的连线,正常枢椎齿状突的
顶点不超过此线2mm。
108.颅高压颅骨平片上有何表现?
颅高压可由颅内占位病变、脑水肿和脑积水等原因引起,主要临床症状是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等。X线改变有:
(1)颅缝分离:年龄愈小愈明显,儿童以冠状缝分离明显,伴有囟门增宽或闭合延迟。
(2)脑回压迹增多:多见于慢性颅高压,时间愈长愈明显。
(3)颅骨改变:头颅增大,颅板变薄,骨质密度减低,以婴幼儿改变明显。
(4)蝶鞍改变:早期鞍背和后床突骨质疏松,随后鞍底变模糊,严重者蝶鞍破坏扩大。蝶鞍改变主要见于成人慢性颅高压。
109.何谓蝶鞍定位征?
蝶鞍定位征是指根据蝶鞍的形态改变来推断鞍区占位病变的所在位置。
(1)鞍内型:鞍背变薄伸长并后突,鞍底下陷,前床突变尖上翘,蝶鞍膨大呈气球形,见于鞍内肿瘤。
(2)鞍上型:后床突骨质吸收,鞍背缩短,蝶鞍前后径增宽呈扁平形,见于鞍上肿瘤。
(3)鞍旁型:一侧前床突变尖并抬高,鞍底下陷呈双鞍底,见于鞍旁肿瘤。
(4)鞍下型:鞍底局部骨质破坏,蝶鞍大小形状正常,见于鞍底肿瘤。
110.何谓颅窄畸形?
颅窄畸形或称狭颅症,系因颅缝早期闭合所致颅骨畸形。
(1)尖颅畸形:冠状缝和矢状缝早闭?颅骨前后径和横径生长受限,高径增加,形成尖颅畸形。
(2)短颅畸形:冠状缝或伴有人字缝早闭,颅骨前后径缩短,形成短颅畸形。
(3)舟状颅畸形:矢状缝或伴有颞顶或蝶枕缝早闭,颅骨横径生长受限,前后径生长过度,头颅窄而长,呈舟状颅畸形。
(4)偏斜颅畸形:一侧颅缝早闭,对侧颅生长过度,颅骨两侧不对称,向患侧偏斜。
(5)小颅畸形:全部颅缝早闭,头颅对称性缩小,形成小颅畸形,经常伴有颅高压和智力发育障碍。
111.颅骨骨折有哪些常见类型?
颅骨骨折以顶骨和颞骨常见,骨折类型有:
(1)线形骨折:表现为锐利的线形透亮影,行走不定,粗细长短不一。骨折线若横过血管沟应考虑合并颅内血肿的可能。
(2)凹陷骨折:骨折块向颅内凹入,切线位骨折块向颅内凹入的深度超过1cm,应行手术复位。
(3)粉碎骨折:骨折自一个中心点伸向四周,并有碎骨分离,重叠或陷入颅内。
(4)穿通骨折:火器或锐器伤引起,可见颅骨缺损、颅内碎骨片或气颅,并发颅内损伤出血和感染机会多。
112.如何诊断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不少是颅顶骨折线向颅底延伸所致,单纯颅底骨折的诊断较困难,宜注意颅底骨折的间接征象。
(1)鼻旁窦混浊或积液:额窦和筛窦混浊积液提示前颅底骨折;蝶窦混浊积液提示中颅窝底骨折;乳突气房混浊提示岩骨骨折。
(2)颅内积气和脑脊液漏:提示颅底鼻旁窦和乳突部位骨折伴有局部脑膜撕裂损伤。
(3)鼻咽腔顶部软组织肿胀增厚:提示中颅窝底骨折。
但需注意,上述征象缺乏时,并不能删除颅底骨折的可能性。
113.何谓额极征?何谓大脑镰征?
额极征是指脑血管造影上,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由于额极动脉牵拉,使侧移位的大脑前动脉呈反“3”字征变形,称为额极征。除了额极区病变外,其他任何脑部占位病变均可出现此征。额极区占位病变推额极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一起移向对侧,故额极征为阴性。
大脑镰征则是指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时,其远侧分支胼缘支因受大脑镰阻挡不能移位,折曲而形成钩形,称为大脑镰征。除大脑镰旁占位病变外,其他任何脑部病变均可出现此征;大脑镰旁病变因推胼缘支及大脑前动脉一起移向对侧,故大脑镰征为阴性。
114.常见脑血管病血管造影上有何表现?
(1)脑动脉瘤: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脑底动脉环及其分支附近,呈与血管相连的囊袋状影。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见占位病变和脑血管痉挛表现。
(2)动一静脉畸形:可见畸形血管团,扩大扭曲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局部循环加快,静脉早显,脑部其他血管充盈显影不佳。
(3)脑血管闭塞:多见于颈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显示血流突然中断和侧支循环形成。
115.何谓烟雾(M0yamoya)病?
烟雾病由日本铃木于1 9 6 6年首先报道,以脑底部异常毛细血管网形成如同烟雾升起而命名,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血管造影表现如下:
(1)颈内动脉虹吸部和大脑前、中动脉近端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常累及双侧。
(2)脑底部异常毛细血管网形成,初期异常丰富,以后逐渐减少乃至完全消失。
(3)广泛性侧支吻合建立,经过颈外动脉脑膜支与大脑皮质支吻合;大脑后动脉末梢支与大脑前、中动脉末梢支吻合供血。
116.脊髓造影如何诊断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按发生部位分为髓内、髓外硬膜内和硬膜外肿瘤,其造影表现如表2―9。
髓内肿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硬膜外肿瘤肿瘤
发病率 10%,胶质瘤为主 60%,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 30%,主要为转移瘤,肉芽肿
阻塞程度 多为部分性 多为完全性 部分或完全性
阻塞面形态 对称分流或大杯口状压迹 偏侧小杯口状压迹 斜坡或梳齿状
脊髓情况 膨大,无移位 受压变窄,对侧移位 受压变窄,对侧移位
蛛网膜下腔
改变 两侧变窄,外移
并张开 两侧撑开,对侧变窄 两侧变窄,并向对侧移位
油柱外缘与
椎弓根间距 &1.5mm &1.5mm &1.5mm
神经根鞘 无变化 移位或闭塞 移位或闭塞
117.蛛网膜炎有何造影表现?
蛛网膜炎性粘连由感染、外伤和手术等原因所致,脊髓腔造影表现如下:
(1)碘油流动缓慢,走行不规则。
(2)碘油分散,不易集中,呈斑片或索条状,形态固定不变。
(3)部分或完全性阻塞,阻塞面形态不定,可见充盈缺损。
(4)脊髓无受压移位。
118.正常乳腺分哪几型?各型X线表现如何?
(1)青春型:乳腺未充分发育,呈均匀无结构的实密阴影。
(2)腺体型:成人后在片状脂肪内可见增殖的腺体,呈结节状致密影。
(3)退化型:绝经期乳腺腺体减少,结缔组织和脂肪成分增加,乳腺内出现索条状致密影
或不规则的网状结构。
(4)萎缩型:绝经期后,腺体组织萎缩,为脂肪组织所取代,乳腺透亮度增加,其间可见稀疏的索条状影向乳头集中。
119.何谓乳腺小叶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是指腺泡和腺管末端上皮的增生过度,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多发于卵巢功能不全、未婚、生育未哺乳、绝经前期妇女。主要症状是乳痛和硬块,故称乳痛症,乳痛在月经前加剧,月经后减轻或消失。
X线表现:呈大小和数目不一、边界不清的结节影,广泛者整个乳腺受累,乳腺密度增加,腺体结构不清。伴有导管扩张时,可见自乳头向四周放射分布索条状影。乳腺导管造影可明确导管扩张的范围和程度。
120.乳腺癌可见哪些X线改变?
(1)肿块:呈结节、团块或不规则形影,边缘模糊,伴长短毛刺,代表癌浸润,内部密度不均匀,X线上所见肿块比临床触诊为小,因后者包含肿块周围水肿和癌周浸润在内。
(2)钙化:针尖大小钙化呈沙粒状是导管癌的早期诊断特征,此时肿块可不很明显。
(3)血管改变:乳腺静脉数目增多,管径增粗。
(4)乳头和皮肤改变:皮肤增厚,乳头下陷,肿块和下陷乳头间有条带状影相连。 §2.3放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放 射 学97等内容。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组​的​框​架​结​构学组及工作组 神经学组(中枢、头颈) 分子成像工作组 腹部学组(消化、泌尿、...  南​昌​大​学​放​射​学​复​习​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南​昌​大​学​放​射​学​复​习​...  原生放射性核素(即天然放射性核素) :外照射:0.46mSv,内照射(Rn 除外) :0.23Rn 人工辐射源人均年有效剂量:医学 X 射线诊断:0.4mSv 大气层核试验:0.005mSv ...  放​射​学​习​题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放射学习题第 1 题 脂肪组织的 CT 值是() A、10~20Hu B、20~50Hu C、100Hu 左右 D...  名词解释: 根治性放射治疗(剂量一致) :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病变在治疗 区域内永久消除,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姑息性放射治疗(剂量不固定) :姑息性...  尿中放射性核素检查正常 4.属于中度电离辐射敏感组织 abcd A.角膜 B.晶状体 C.结膜 D.内皮细胞 E.肌肉组织 5.按效应规律分类,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分为 ab A...  放射学试题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放射学试题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特征性 X 线表现( B ) A.骨质破坏 B...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如 X 线、CT、MRI 或 B 超)的监控导向下,经皮或经腔插入导丝、导管和各种介入 器械进行...  (ILO) 国际电工学委员会(IEC) 核能机构(NEA) ▲我国放射防护标准的发展历程 , 《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被批准 1974 年,发布了《放射防护规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颅底骨质破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