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周期三制剂二重3×3拉丁方变压器预防性试验周期设计我是一个

您的位置: &
& 下载全文
可以使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维普网:
常见问题:管理学研究方法 【范文十篇】
管理学研究方法
范文一:【摘 要】本文探讨了学校管理的一般问题及相关方法研究。学校管理是以学校如何利用校内外资源,科学地进行组织策划,充分发挥学校内部人、才、物、时空、信息的最佳组合效能,以保证最优的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服务。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勤工俭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管理。   【关键词】目标;原则;方法;制度;人性化   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如何让学校成为孕育人才的地方,学校管理就至关重要.学校管理工作的恰当与否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经营状况优良关系到后勤的稳定,学校的品牌经营战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未来.   一、学校管理的目标   目标是构成管理活动的前提,有了目标,管理活动才能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而学校管理包括针对培养人的教育目标和针对各项工作的管理目标,这两个目标在各个层次与各个方面的具体化,就构成学校的目标系统。   (一)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4)培养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管理目标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目标的主观性。目标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理论与客观事实,制定的未来的要达到的状态、标准、结果。目标的制定是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目标是观念地存在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种预想,是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趋势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所以目标具有主观性。目标按照是否反映客观规律可区分为:必能实现目标、可能实现目标、不可能实现目标三种。   (2)目标的现实性。目标既是一种成果或结果,就都是具有客观标准、有价值的。目标实现与否都是可以直接或间接计量的;目标的实现都是有意义的。以目标的实现的程度可以分为全部实现、部分实现和没实现三种目标。   (3)目标的实践性。目标一旦确定,就能对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同时目标又必须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不需经过人的主观努力就能自然实现的预想结果,不能称为目标。目标的实现,实践行动是关键。   二、学校管理的原则   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在办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行为准则,它是办学思想的反映,也是学校管理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校管理中坚持一定的原则,既能保持学校办学的正确方向,同时又能服务于现代化教育。学校管理原则中我们要正确兼顾教学的任务性和方向性,即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成绩的取得,这是针对学生层面的。同时又要兼顾教职工的利益,让广大教职工在办学的过程中同时又实现自身的利益。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学校内部领导与上级的关系维护。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远的关系。谋求内部利益的整合。   三、学校管理的方法   (1)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实行管理。在管理中必须树立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管理的目的,也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育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因此,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实行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两大要素,教和学是教学工作的两个基本方面,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决定,因此,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学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教好教会 学好学会”。   (2)建立竞争机制,处理好“督导”、“考核”、“奖励”的关系。平时通过考查、检查、评估、总结,了解涉及评估标准的个人表现,量化评分,为考核的鉴定提供信服的依据,结合群众评议,使考核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另一方面,我们采取平时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个人评定群众评议与领导小组的鉴定相结合,并把考核的鉴定发给教师过目,征求意见的方法,使考核具在激励功能。“考核”和“奖励”相结合,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建立了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通过表彰、经验介绍,树立榜样等精神激励,高度评价教师的奉献精神,克服了事事向钱的不良倾向。   四、民主管理确立教师主人翁的地位   学校的教职工即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实行民主管理,能切实保障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力,才能把学校办好,为此,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重视学校班子和教大会的作用,学校重大决策、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教师的权益保护的决策,均由班子成员讨论、通过方能实施。   (2)提高办事透明度,对评定职称,评选先进等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实地把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决策,交给教大会或全体教师反复征询意见。   (3)开拓沟通渠道,如家访老师,个别征询意见,召开座谈会,学校领导与教师交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情况,把民主管理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上。   (4)在校长用权制的建设上,形成层级负责和民主管理的机制,焕发了学校的活力,在领导班子优化组合的建设上,形成纵横结合,各当一面,各负其责而又起互补和优化作用的领导班子模式,做到优化管理。   (5)我们要通过健全制度,按章治校,科学管理,提高了效益。使学校管理很明快地趋向标准论、规范化、科学化。我们才能科学地管理学校,把学校办成一所名校   五、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解决生源和资金问题,作为学校领导者,需要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因为:“成功的学校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学校却各有各的失败。”   (1)苦练内功引生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源的多少取决于毕业生的素质,毕业生素质取决于学校的办学质量,而办学质量又取决于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在学校内部建设上下功夫,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2)争取政策开生源。要办好学校但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支持是难以想像的。但在如何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其中包括政策方面的支持上,各校领导的做法不一。而这种支持又无不建立在学校自身奋发图强的基础上。   (3)开源节流。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所表现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一所薄弱学校只要苦练内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各种资源就会自动向学校聚拢。同时,邀请当地具有爱心的企业家、老板、历届校友参加校庆、慈善公益活动,给学校捐资,改善办学条件。也可以采用市场化运作。   【参考文献】   [1]孙灿成.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成达如.学校管理的人本意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范文二:东里中学2014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导航
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编写: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
一、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
199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指出:“一是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一般说来,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称为历史。历史就是存在与过去空间的一切客观事实,所以大家不要认为历史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秒钟你所做的事,在下一秒钟后也就成为历史了。而历史学(通常也简称为历史)则是指人们对历史比较系统的认识、记录和解释。
二、有没有真实的历史存在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情,人们无法对它亲身体验。因此,我们借以发现、了解历史的惟一途径就是史料。
但是,由于文献史料,即通常看到的史书,是由人撰写的,由于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修养、感情等许多复杂的因素,致使史书并不能完全反映历史的真实。
由于以上因素,特别是由于文献史料只能部分地记录过去,反映局部的历史,所谓历史记载“纯粹”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纹丝不差地重现历史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所读到的历史都不是真实的。历史工作者虽然不能求得有关过去的全部的真,但通过严格遵守求真求实的职业道德,依靠历史唯物论的科学指导,还是可以求得部分的真。
历史认识论:通俗来理解,包含三种流派:①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客观真实的,须回到历史的现场,追求真相。历史无需解释与分析。②历史侧重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分析与阐述,寻找历史规律,以古鉴今。③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历史的语言、词汇、概念会发生变化,同一个词汇、概念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其含义会有显著变化,该流派专门研究历史语言、词汇、概念的变化,为后人准确理解历史搭桥。
三、史料类型——历史藏在那里
(一)从甲骨文到书籍——文献史料
一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以及各方面的书籍和近代以来出现的报刊、杂志等,都属于文献史料。今天,除了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资料以外,还有大量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文献资料。
(二)洛阳铲下——实物史料
除了文献资料,实物——即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证据。由于文献资料多半是人们在事后记录、整理的,往往会加人他们自己的判断和解释,通常不如实物资料可信, 因此实物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三)从田野中来——口述史料
自从文字产生之后,文献成为最受重视的史料。但对于某些民族来说,他们曾长期生活在无文字的状态中,要了解他们的历史,口述史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信息来源。
口述史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其记录的方式有笔录、录音、录像等多种。这些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以及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口述史料主要来自于调查采访,这种通过实地调查以获取各种史料的方法,被称为“田野调查”。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艺术创造和虚构的情节;即使是当事人的回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因此,对待口述资料一定要非常慎重,应该尽量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结合使用。
(四)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
以上各类材料大体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一般说来,第一手史料是指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是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历史越久远,第一手史料越不易得,越要依赖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而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四、史学研究方法
(一)读史征信
在有悠久文字历史的中国,文献是史学家依赖的主要史料依据。要判断史料真伪,既可分析其中有无自相矛盾之处和其他漏洞、疑点,也可把它与其他史料相互比较分辨。除以上方法外,前人还总结出许多判断史实的原则。如通常年代早的史料更有价值;又如不能依据孤证定论,孤证在没有反证时可以暂时保留,但如有有力的反证就要放弃,以上这些概括起来,就是“孤证不立”、“无征不信”。
(二)“二重证据法”
文献资料并非惟一的史料,文献学的方法也并非惟一的认识历史的方法。由于文献资料和文献学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历史问题,王国维提出了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
(三)跨学科研究
任何事件、任何现象都不仅发生在一定的时间里,也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中。如果说历史学是一门以时间为特征的学科,地理学就是以空间为特征的学科。在历史研究中,地理学的视角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和转变,都与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存在密切联系。在研究历史上的个人和集体心理的时候,心理学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许多学科对历史研究有积极作用,如通过文学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特征,社会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统计学在经济史研究中的应用等,包括自然科学等都会给历史研究以很大帮助。
五、史学研究观念
从史学理论来看,中国古代影响较大的史观主要有天命观、天朝史观、循环史观,圣人史观、民生史观;而近代以来影响较大的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包括阶级斗争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西方史观的发展概势是:中世纪时主要是基督教史观;14世纪—19世纪主要经历了人文主义史观,理性主义史观,浪漫主义史观,客观主义史观,实证主义史观;20世纪主要有心理分析、文化生态、历史相对论、唯物论、唯心论和后现代主义史观等。
(一)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二)文明史观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三)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
“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四)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五)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认为奴隶社会分为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他们之间矛盾的激化就致使奴隶社会的崩溃;封建社会也是同样的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总而言之,阶级史观就是把阶级矛盾看做社会的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
六、历史哲学
讲政治史须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史须联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文化史须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的Histria,其本意为“征问”、“问而知之”。下列对“历史”一词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历史是史学记录
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
C.历史可任意评说
D.应“实事”而“求是”
2.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3.章实斋云:“盈天地问,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李鸿章的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4.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B.二手史料往往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
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小试牛刀
5.历史学家布洛赫指出:“即使是那些看来明白无误而又极具价值的文献或考古资料,也只有当人们适时地向它提出问题时,它才会开口说话。”他在此强调历史研究应(
A.带着问题去发掘资料的价值
B.搜集足够的资料并进行确证
C.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依据已有的资料确定研究方向
6.“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是站在今天来看过去的,这就容易犯两个错误:第一,拿今天的标准来要求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难,再一个由于是从后往前看,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很容易做‘事后诸葛亮’,去苛责前人。”材料表明历史研究(
A.要从后往前看,与时俱进
B.要注重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真相
C.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考察
D.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
7.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
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
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
近代化史观
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时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史学体例“纪事本末体”。“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留,体圆用神……”
——摘编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
欲“寻求政术”,必须“历览前史”,“历史”不是单纯的“褒贬人物,胪叙事状”,而应“发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历史不是“颂古非今”,引导人向后看,而是“鼓舞民气,启导方来”,引导人向前看。
一一摘编自《章太炎历史思想杂谈》
【材料二】不断冲破教会的束缚,个人主义得到伸扬,在神面前不再像以前谦卑、恭顺,而是强调人是万物之灵长,“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自信在历史观念上的表现就是,自18世纪以来,历史进步的观点、今胜与日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中国文明有历史吗——中国史研究存西方的缘起变化及新潮》
【材料三】史观是史学研究的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包括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
一一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几种新史观》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史书有哪几种体例?(3分)章太炎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他的 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分析18世纪以前,欧洲冲破教会束缚,使历史观念发生变化的社会思潮及基本内涵。 (6分)
(3)请任选材料三中的两种史观,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分)
(4)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一般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试以这种史学范 式,各举一事件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进步。(8分)
东里中学2014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导航
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8.(1)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3分)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等(4分,任答两点)
(2)思潮及内涵: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强调了人的价值;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强调了人的
独立思考(6分)
(3)革命史观: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全球史观: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化史观:客观上使中国出现近代工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文明史观:中国的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4分,每点2分,任选两种史观作答即可)
(4)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
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
思想理性化:新文化运动
(6分,归纳条理化2分)
范文三:[06059]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考试大纲
自学用书:《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2版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
(一)识记
1.科学研究的特点2.科学研究的目的3.定性研究方法(1)个案分析法(2)文献综合法
4.信息论的定义5.控制论的定义6.系统和系统方法7.早期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和研究方法
(二)领会
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大样本范式(2)小样本范式
4.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5.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用途
(三)应用
1.举例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举例说明大样本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举例说明小样本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4.举例说明系统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路
(一)识记
1.传统心理学研究中主要采取的三种理论思路2.项目反应理论3.理论的两种功能
4.外源变量5.一般递归系统6.自抑式函数方程7.理论边界
(二)领会
1.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5种理论2.心理学研究中因果关系分析的基本原则
3.相互作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4.心理学理论构建的类型与方式
(1)归纳理论(2)演绎理论(3)机能理论(4)模型
5.心理学理论评价中采用的标准6.因果模型的条件7.构建因果模型的基本步骤
(三)应用
1.举例说明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2.举例说明理论思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如何构建因果模型。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评价
(一) 识记
1.自然观察2.个案研究3.抽样调查4.相关研究5.实验和准实验6.发展研究的三种类型
7.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变(1)自变量(2)因变量(3)中介变量(4)干涉变量
8.变量的操作定义9.元分析的特点
1.对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的评价2.进行相关分析应注意的事项3.实验的主要特点
4.发展研究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5.研究的方法和过程6.作出研究结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7.元分析的步骤
(三)应用
1.举例说明纵向研究。2.举例说明横切面研究。3.举例说明趋势研究。
4.举例说明元分析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一) 第四章 研究的取样
(一)识记
1.总体2.样本的代表性3.置换取样和非置换取样4.样本空间
5.随机化6.样本均值的分布7.均值的标准差误
(二)领会
1.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法(3)系统取样法(4)聚类取样法(5)
非随机取样(6)方便取样
2.取样的一般程序3.样本的大小与影响因素
(三)应用
1.说明几种主要取样方法的特点和缺点。2.如何减少均值的标准差误。
3.如何推算所需样本的大小。
研究的效度
(一)识记
1.研究效度的概念2.内部效度的定义和条件3.外部效度的定义和条件4.统计结论效度的定义和条件5.构思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二)领会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3.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4.影响构思效度的因素5.四种研究效度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
1.说明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在这一设计中的A、B、C、D四个组分别起什么作用?
2.提高统计结论效度的关键是什么?3.说明研究的构思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关系。
第六章 实验和准实验
(一) 识记
1.准实验的特点2.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需要满足的基本假设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
4.实验室实验的形式5.实验室实验的程序6.因子式实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因子与水平的组合(2)随机化
7.小N实验设计的三种类型
(1)反转型设计(2)扩展式反转设计(3)多重基线设计
(二) 领会
1.现场背景的特点(1)边界特点(2)结构特点
2.现场研究的条件和局限(1)现场研究的情景效应
(2)研究的代表性(3)现场研究中的因果关系
3.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4.回归间断点设计5.不等同对照组设计6.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7.被试间设计8.被试内设计9.因子式实验设计
(1)被试间因子式实验设计(2)被试内因子式实验设计
10.小N实验设计11.平衡式拉丁方设计12.希腊拉丁方设计
(三)应用
1.设计一项因子式实验。2.举例说明被试间设计。3.举例说明被试内设计。
第七章 心理测验理论与测量方法
(一) 识记
1.斯皮尔曼的分数模型2.潜特征测验理论的三个重要概3.测量信度的概念
4.测量效度的概念5.心理测验的几种主要类型
(1)一般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2)标准成就测验(3)兴趣测验(4)个性测验
(5)情感和态度测验6.项目分析的概念7.经典心理物理法的三种方法
(1)最小变化法的特点(2)恒定刺激法的特点(3)平均差误法的特点
8.比较判断定律9.幂函数定律10.接受者操作特点曲线
(二)领会
1.项目反应理论的主要特征2.评定测量信度的四种方法
(1)重测信度(2)等同信度(3)折半信度(4)内部一致信度
3.评定测量效度的五种方法
(1)内容效度(2)预测效度(3)同时效度(4)构思效度(5)聚合效度和辨别效度
4.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5.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6.项目分析的基本步骤
7.信号检测法的两个指标(β和d’)
(三)应用
1.举例说明心理测量常用的四种量表。2.举例说明心理测验的应用。3.如何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
4.举例说明恒定刺激法。5.如何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
第八章 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
(一)识记
1.访谈法的定义2.访谈法的优缺点3.问卷法的性质4.访谈的信度及其计算公式
5.访谈设计中经常采用的问题形式6.访谈问题设计时应注意的组织与编排方面的问题
7.问卷量表设计包含的四个层次8.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的五个方面的特点9.观察法的类型
(二)领会
1.访谈法的类型2.问卷法的类型3.问卷法一般采用的五种项目方式4.成功访谈的条件
5.访谈人的特征和行为方面的因素对访谈效果的影响6.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
7.问卷设计的一般步骤8.常用问卷量表的设计
(1)总加量表法(2)累积量表法(3)一致定位量表法(4)语义区分量表法
9.观察的特点10.观察评级中的反应偏向11.混合标准评级量表的设计12.行为评定量表的设计程序
(三)应用
1.如何提高访谈的信度和效度2.举例说明总加量表法3.举例说明累积量表法
4.举例说明一致定位量表法
第九章 口语报告法、社会测量和Q分类法
(一)识记
1.口语报告法的概念2.社会测量法的概念3.Q技术的性质4.Q技术的优缺点
(二)领会
1.口语报告法的理论假设2.口语报告法的基本程序3.口语报告法与传统内省法的区别
4.口语报告的编码和结果处理5.口语报告数据的运用6.社会测量的标准7.社会测量法的几种常用形式(1)社会测量图(2)靶式社会图(3)“猜测”技术
8.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1)社会测量矩阵分析(2)社会测量的图解分析(3)社会测量指数分析
9.社会测量法的评价10.Q技术的程序11.Q技术的类型12.Q技术的评价
(三)应用
1.如何对口语报告进行编码。2.如何设计和实施社会测量法。3.举例说明社会测量的矩阵分析法。
4.举例说明社会测量的图解分析法。
第十章 研究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报告
(一)识记
1.度量分数集中趋势的常用指标2.度量分数离散程度的常用指标3.标准分数
4.标准九分数5.统计功效6.相关的概念7.偏相关的概念8.决定性系数
(一) 领会
1.相关的统计度量2.相关类型与变量性质3.回归效应和回归分析的假设
4.回归方程5.最佳直线拟合和预测差误6.回归和相关的比较7.方差分析和它的基本成分
8.因子方差分析的基本特点
(二) 应用
1. 如何运用标准九分数2.如何提高统计功效?3.回归分析对心理学研究有何意义
4.在回归分析中如何决定预测误差?
非参数统计、贝叶斯统计和统计决策理论
(一) 识记
1.非参数统计的一般概念2.单一样本情况下常用的非参数统计检验法
3.对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统计检验常用的方法4.对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统计检验常用的方法
5.在包含多个相关或独立样本的研究中常用的非参数相关指标
6.决策的损失和效用
(二)领会
1.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假设2.条件概率3.贝叶斯定理4.对策论
(三)应用
1.举例说明在心理学研究中如何运用贝叶斯定理
2.说明统计决策理论对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多元分析方法
(二) 识记
1.多元分析的基本概念(1)连续数据(2)离散数据(3)正交性(4)标准分析(5)层次分析
2.因素分析的基本概念
(1)因素与因素荷重(2)变异(3)因素的数目(4)因素分析的三种基本类型(5)因素分析的主要方法
(6)多元回归的一般概念
(二)领会
1.多元分析技术的分类2.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
(1)多元回归(2)典型相关(3)多元方差分析(4)判别函数分析(5)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6)聚类分析
3.因素分析方法发展中的重要研究与理论4.因素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5.因素分析的基本步骤
6.重心法因素分析7.多元回归运算与方法8.因径分析
(三)应用
1.因素分析对心理学研究有何意义2.如何用重心法进行因素分析3.回归系数的计算(对两个自变量的情况)
计算机统计分析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识记
1.SPSS软件包2.SAS软件包3.推论法4.演绎法5.归纳法
(二)领会
1.统计软件包的使用2.结果解释的原则与方法3.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要求4.研究报告和论文的组织
(三)应用
1.在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时应重视的主要问题。2.说明评价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八个标准。
3.说明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范文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师资格考试普通心理学笔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文字大小:【大】【中】【小】第2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获取数据的方式来看 ...第2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获取数据的方式来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包括观察法、个案研究、调查、实验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可偏颇。
02. 良好的心理学研究一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理论框架(理论和假设)、标准化过程(混淆变量、控制组、单盲和双盲研究)、普遍性(取样代表性)、客观可观察(信度和效度)。
03. 理论,是组织和解释观察的系统方式,它包括一系列有关各种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假设,是一种尝试的信念或有根据的推测,目的在于预测或解释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指随情境和个体而变化的现象。变量分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两种。
04. 实验研究要经历一系列步骤:提出假设、使变量操作化、指定标准的程序、选择被试、检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得出结论。操作化,指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由某种行动或操作所界定的具体变量。 05. 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改变情境的某些方面,检验这种操作对被试反应方式的影响,以评定因果关系。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为检测操作效果而观察测量的被试反应即为因变量。 06.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淆的变量。
07. 控制组,不接受实验的操作,代而经历一个中性的条件。研究者常常进行“盲研究”,即被试不知道或意识不到研究的重要方面。单盲研究,只有被试对研究的重要方面茫然无知;双盲研究,被试和研究者一样都不清楚研究的重要方面。
08. 实验研究的局限包括:很难将复杂的现象带进实验室,存在外部效度(结果是否适用于实际世界)的问题,无视现象对个人的意义。
09. 测量,是评估变量的具体方式。好的测量必须既可信又有效。信度,指一个测量产生一致结果的能力。测量的效度,指评价测量想要测的结构的能力。
10. 样本,是人群中的一个亚群体,它可能能够代表整个人群。普遍性,指基于一个样本的研究发现是否可应用于研究者感兴
趣的整个人群。
11. 与实验研究不同,描述法不能清晰地揭示因果关系。它描述业已存在的现象而不是操作变量以观察其效果。描述法包括案例研究,自然观察,调查研究(问卷和访谈),相关法。
12. 案例研究,是深入地观察一个被试或一小组被试。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情景中深入地观察一个现象。案例研究和自然观察,都容易受研究者的偏见的影响,研究者倾向于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或访谈法,询问大量的代表性问题,通常是关于态度或行为。
13. 心理学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属基础类。教育、临床咨询、工业组织、消费、法律、健康、广告、人事、环境心理学等属应用类。美国40年代70%的心理学博士从事实验心理学工作,而从8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专家大多在诊所、学校和企业当中工作。关键字:教师资格 考试
范文五:陈戈科学的管理研究方法
o“我们如果在手里拿起一本书来,例如神学书或经院哲学书,那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论么?没有。其中包含关于实在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么?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投在烈火里,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休谟《人类理解研究》
科学的管理研究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框架
研究过程与设计(问卷调查)
如何读、写论文?
统计在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结构方程方法
结构方程应用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应用
51.2.3.4.5.6.7.8.9.10.11.
科学的哲学基础:
Logical positivism
oPositivism is a philosophy that holds that the only authentic knowledge is that which is based on actual sense experience.
oLogical positivism is a school of philosophy that combines empiricism, the idea that observational evidence is indispensable for knowledge of the world, with a version of rationalism incorporating mathematical and logical-linguistic constructs and deductions in epistemology.
oThere are only two types of meaningful statements:
1. Logical or mathematical statements (rationalism)
2. Factual statements that can be validated. (empiricism)
psychoanalysis,communism.oevolution, evolution, psychoanalysis,communismpsychoanalysis,communism.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o现代管理学的知识,主要是以科学的方法,即透过有系统的研究或观察及分析现代的工商机构,从而累积而来的。
o在一九八零年代初期,所有的标准课本都有一章是讨论到底管理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但后来的课本却逐渐取消了这章节。
o清楚科学角度对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对真正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了解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和某一程度的艺术性,也是很重要的。就实质的管理工作而言,科学和艺术很可能是互补和相辅相成的。
真实案例11
现象还是本质?科学训练的分野为什么小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12
科学的定义和本质
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始于以语言文字及抽象概念,描述人生活动中所接触之事物,而描述的内容主要是这些事物的共同普遍性及相互关系」—— 唐君毅唐君毅
人生人生::社会社会
抽象世界(形与数)?知识如何获得?
……)oo(神话oo
科学的定义和本质
科学是描述事物的共同普遍性及相互关系(为什么很多商学院老师赚不到大钱?)科学的核心是理论科学的核心是理论(E=MC(E=MC2; SAT?PERF)知识是否正确知识是否正确??
–有一个内在的标准
–也有一个外在的标准(核爆与调查)ooo
科学理论的标准
–清晰及合符逻辑(Logical and Clear)清晰及合符逻辑(Logical and Clear)我们提出的概念(构念)一定要有清楚的定义和范围,而这些概念之间的我们提出的概念(构念)关系也是合符理性和逻辑推论的原则的;
–(Internal Consistent)内部一致内部一致(Internal Consistent)(构念)的定义和范围在整个理论的架构中都必须一致,而在推论它概念概念(构念)
们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要有系统;
–(Testable Hypotheses Can be Deduced)提供可验证的假说提供可验证的假说(Testable Hypotheses Can be Deduced)可被推翻和否定的(Can be Disconfirmed or Falsified)可被推翻和否定的(Can be Disconfirmed or Falsified) 它是否正确是可以由真实的现象加以推翻和否定它是否正确是可以由真实的现象加以推翻和否定
–(Generalizability)通则性通则性(Generalizability)愈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仍准确地描述现象的理论则愈佳(牛顿定律)o
–(Parsimonious)简约的简约的(Parsimonious)愈能以简单易明及数目更少的概念和关系来准确描述现象的理论是更好 的。的。 17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别o自然科学要描述的对象是没有自由意志的。o第一,社会科学的理论是「机率性」,而不是「绝对性」的。
–「在一定的外在条件下,当人身体的某部分遇到痛楚时,他退缩的机会是与所承受的痛苦成正比的」 正比的」
o第二,要验证社会科学的理论,我们需要反复地对不同的样本进行。
–以更多元的研究方法来验证同一理论
前现代观点:只
有一个客观事实
现代观点:既有
客观事实,也有
多种主观经验
后现代观点:现
实只存在个人的
主观经验之中
当A出现时,出现时,BB必然出现。每次都是如此,是否可以说“A-BA-B构成因果关系构成因果关系”?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o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搜集证据来验证及修正科学理论o“Scientific research is systematic, controlled, empirical, and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phenomena guided by theory and hypotheses about the presumed relations among such phenomena.”
, 1986, pp.10)(KerlingerKerlinger, 1986, pp.10)
X是导致Y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三方面的证据o如果要证明如果要证明X是导致Y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和Y有共变的关系o(1) X(1) X和
一定是先改变(或发生)了,Y才随之而变化(或发生)o(2) X(2) X一定是先改变一定是先改变(或发生)了,Y才随之而变化(或发生)排除其它影响Y的因素之证据o(3) (3) 排除其它影响排除其它影响Y
(Survey),即测量了X及Y,然后看他们的共变关系,o调查调查(Survey)(Survey),即测量了,即测量了XY的因素,以逻辑推理或统计分析的同时测量其它可能影响同时测量其它可能影响Y22方法来排除这些因素的可能性也是常见的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的评鉴
其逻辑推论是否合理其逻辑推论是否合理??
它测量它测量((即量化即量化))其概念其概念((例如例如XX及Y)Y)时,是时,是否可信否可信(reliable)(reliable)(reliable)和有效和有效和有效(valid) ?(valid) ?研究的对象是否有代表性研究的对象是否有代表性
研究所用的统计方法是否恰当研究所用的统计方法是否恰当
科学研究过程(Wallace,1971)Wallace,1971)
从理论开始的研究:检验假设的演绎型研究从观察开始的研究:建立理论的归纳型研究
价格 需求组织公民行为(OCB)
现象与问题
o为什么老人家会不记得刚刚发生的事情,却记得以前发生的事情?
o为什么人退休之后,老得更快?
研究基本思路
第一,当我们接触某一现象(例如企业面对的现实第一,当我们接触某一现象(
) ,把相关文献收集及阅读后,把可尝试:问题问题) ) ,把相关文献收集及阅读后,把可尝试:
1.这些研究用不同的准则来分类
2.试看一下有那些问题是尚未为它们所回答的
(Research Question)3.提出你的「研究问题」提出你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o
–提出来的研究问题必须是可以形成构念间的关系o第二,如果你收集到的文献中,竟然完全没有来
自顶尖期刊的,那你便要小心一点,因为这些期刊的审稿较严,对研究是否在知识领域中作出了较重要贡献的要求较高,所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较具参考价值40
研究基本思路
第三,在提出了「研究问题」后,我们可重新审视已收集的文献,看它们与这研究问题的相关地方o如果有需要,可再找数据,但却是在这「研究问题」的框架中寻找与判断新资料是否相关,而不是漫无目的。
o判别那些过往的研究是与这一问题相关及如何相关
o要审视是否有不同的理论可以帮助预测此问题的答案
o确定我们会采用或建构的构念,它们的定义及范围是否清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和符合我们要应用的理论等等。
理论的重要性
(OBHR)的科如果你真的有兴趣从事组织行为及人力资源管理如果你真的有兴趣从事组织行为及人力资源管理(OBHR)(OBHR)的科
学研究,那么必须紧记的是:
⑴真正的科学研究必由理论出发,以验证与改良理论为终⑵如果尚未建构清楚的理论模型及假说,不应以「碰运气」的方式从实证的数据中看那些变项呈相关,然后撰写报告,我们称这样的做法为「在数据中采矿」(data 告,我们称这样的做法为「在数据中采矿」(data
,是不应该的,因为这与科学研究的本意相违背mining)mining),是不应该的,因为这与科学研究的本意相违背
⑶如果我们真的在验证理论时,从数据中发现意外的现象,那也不可马上改变完来报告的理论和假说,而是作为日后进一步验证、新的假说的基础。这样先有理论假说,然后透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及提出改良理论的假说,从而再验证经改良的理论假说,是正常的科学工作
OBHR及与亚洲管理有关的研究之OBHR及与亚洲管理有关的研究之
重要文献重要文献-1-1
⑴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MJ)⑵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MR)⑶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AP)⑷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ASQ)⑸Organization Science (Org Science)
⑹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OBHDP)
⑺Personnel Psychology (Personnel Psychology (PPsyPPsyPPsy))
⑻Journal of Management (JOM)
OBHR及与亚洲管理有关的研究之OBHR及与亚洲管理有关的研究之
-2重要文献重要文献-2
(9)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JOOP)
(10)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IBS)
(11)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JCCP)
(12)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JWB)
(13)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MIR)
(14)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JMS)
(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JHRM)
(16)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APJM)
本课件参考了罗胜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黄炽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与陈宏辉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相关课件,在此致谢!
范文六:管理学研究方法?
指出“有三类因素可以用来激发组织的创新,它们是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因素”。请你设计一个实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来定量分析这一理论是否成立。
1、文献回顾
通过文献研究分别理清国内外学者关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以期为本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理论构建与研究假设
2.1相关概念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明确界定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以及组织创新四个概念。
2.2研究架构
根据文献探讨与相关概念的界定,结合研究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探讨四者的划分维度,弄清三大影响因素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是否需要中介变量),建立本实证研究的研究架构,以便于后期量表的选取、问卷的设计以及统计分析。
2.3变量衡量指标
在上述维度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及人力资源等三大因素的变量衡量指标。如:针对组织结构特性的描述,一般文献认为, 组织集权化程度越高(或低)、 组织正式化程度越高(或低) , 组织机械化程度越高(或有机化程度越高)。
2.3研究假设的提出
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合自身理解以及实际情况,分别提出相应的假设。如:组织创新文献通常认为, 组织集权化对组织知识创新行为有消极影响,并被组织知识创新文献的后续研究所支持。可提出假设 H1: 组织集权化程度高, 不利于组织创新,其他依次类推。
3、问卷设计
3.1测量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特性、组织文化氛围、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创新以及组织背景和个人背景资料六个
部分。另外,待问卷回收之后,通过使用SPSS等相关计算机软件协助统计分析,以期验证相关假设。
3.2量表选取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可优先考虑国内外已开发并成熟应用的量表,如组织人力资源实践调查问卷可借鉴Jaw&Liu(2003)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测量量表,然后根据本实证研究的特点,做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如若某些部分国内外并没有成熟的量表,则应自己开发,此时必须注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3.3问卷设计
量表选取之后,接着即为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特性、组织文化氛围、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创新以及组织背景和个人背景资料六个部分。
3.4问卷预测试及修订
在明确相关构思的基础上,测量问卷经管理学专家和若干位管理学博士生专家效度检验和问卷修正后,通过小范围预测试,按照项目分析与信度、效度检验方法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并使用 SPSS和 LISREL分别对分半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最终形成了正式问卷调查中使用的测量题项。
3.5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本实证研究需要,结合自身人际关系现状,选取一定的调查对象。为保证较高的问卷回收率和填答问卷有效性,样本公司内部的问卷调查可考虑寻求与课题组或研究者具有良好社会关系的参与对象。
4、研究数据分析
4.1量表信度、效度分析
调查问卷的信度指的是一份量表所具有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本研究通过使用SPSS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将以Cronbach α系数来检验变量的信度。在组织研究领域,一般而言,Cronbach α系数在0.6以上即可接受。
一份量表的有效程度即效度,包括内容效度、构造效度和准则效度三种形态。前面为了保证量表的效度,特选取过去的权威期刊的文献,很多学者都曾使用这些量表测量相关变量,本研究在在最终确认问卷之前,通过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预试并修正问卷的部分提法、内容,因此问卷具有相当的内容效度,也应该能够符合构建效度的要求。当然,实证研究中还可以以验证性因子分析来验证本研究各量表的建构效度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构造效度,提取公因子采用
主成分方法,因子旋转采用方差最大旋转。在因子分析前采用KMO样本测度和Baetlet球形检验来检验量表中指标间的相关性,用以反映样本是否适宜做因子分析。
4.2研究变量的描述分析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主要用来描述回收有效问卷中各测量指标的一些基本的统计量,例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斜度、峰度等基本信息相关性分析。
4.3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用于研究变量之间密切程度的统计方法,主要通过相关系数来进行描述。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来考察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与组织创新之间的相关性。
4.4回归分析
针对组织结构与组织创新之间、组织文化与组织创新之间、人力资源与组织创新之间分别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进一步讨论前述假设是否成立。
4.5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以上分析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忽略了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接下来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和组织创新四者关系作进一步分析。
4.6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根据前面相关假设及上述分析,将所有假设及验证结果汇总
5、研究结论与讨论
阐述研究结论,提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后续研究
范文七:论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有这样一个道理,一流的管理加上二流的人才要远远好过二流的管理配上一流的人才。管理学,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学科;要研究好这门学科必须了解它所涉及的主要方面,主要分为四大版块。第一,计划;第二,组织;第三,领导;第四,控制。克雷纳说过“管理只有永久的问题,没有终究的答案。”所以,研究管理学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孜孜不倦的、深入的对以上四大版块进行探讨。
但在这之前我们还必须对管理学的科学性做一深入的了解,以便于我们能以一种科学的姿态,理性的思维去研究管理的有关方法。说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管理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差异与联系,这就需要我们为管理科学进行学科定位,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了解到管理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但又同社会科学研究有所差异,其核心差异就是对人的研究方面。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而不涉及人类活动本身的意义。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系统。它是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提炼和概括,是关于对有组织活动的管理的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管理科学是在对多种不同性质学科的理论兼容并蓄的基础上经
过不断创新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不同学科理论及方法系统集成的结果。一般地说,管理科学的成长要综合运用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这四个学科构成管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手段的创新以及经营方法的革命。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仍要依赖多个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依靠相关学科的支撑。
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实际存在的一般性的管理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由现象而本质,由具体而一般,抽象出科学问题并形成研究目标。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毫无科学价值。同时,在管理科学研究中还应注意规范研究方法,多运用实证的、实验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而少使用科学性不强的思辨的、归纳的、定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价值。
计划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它通常先于组织、领导、控制、活动,而处于管理职能工作的首位。对计划的研究主要要把握好计划是对未来活动的安排,与人们的行动相关,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关。在这里,我们还必须要家借鉴国外常用的“5W1H”理论,即what to do it——做什么?why to do it——为什么做?who to do it——谁去做? Where to do it——何地做?when to do it——何时做?how to do it——怎么做?这种理论是从风险意识出发,提前考虑好要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问题出现之前进行规避,从而保证整个计划的顺利进行。然而,未来总是不确定的,这种方法固然效果较好但成本较大、效率也低,这就要求我们同时运用其他计划理论。所以,
我们必须要从广义上理解计划的概念,广义的计划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一个好的计划可以为企业指明方向,减小不确定性,高效的实现目标,提供控制标准。但从经济因素方面考虑,还必须保证计划的统一性,灵活性,精确性,经济性。一个好的计划制定者必须要具备,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积极性和勇气,领导人员的稳定,专业能力和一般业务知识。具备这些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计划编制过程,那就是确定管理目标,提前预测,制定和选择计划,量化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将以个完美的计划提炼出来。
因为计划中包含有目标这一职能,那就不得不提到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MBO)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在管理制度或方法。传统的管理方法都是“自上而下”即由上级分派给对应的下级,但只要你仔细观察、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很难给企业带来新奇的观念,而且运作慢,员工对企业难以得到完整的了解,企业文化更是难以发展;而目标管理就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让每个员工了解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让每个员工参与制定发展计划,这样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也大大的激发的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了工作效率,凝聚了企业内部力量,发展了企业文化。所以,不得不说目标管理是管理学界一大核心观点,是研究管理学必须依赖并发展的经典理论。
决策理论又是计划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方法,决策通俗的说就是寻
找“满意解”的过程,于是这就出现了灵活决策,主要包括博弈论和混沌理论。博弈论就是根据别人的选择而做出选择的研究方法,这与中国的“以静制动,敌若动我必动,见招拆招”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但是,博弈论仅仅适合小范围的研究,不能针对整个过程进行操作。然而,混沌理论就刚好又填补了这一不足之处,它是专门研究大的社会结构中的动态模式的,是系统论的产物,呈三种状态的形式,即平衡、非平衡和有限的不稳定状态。就是通过这种不同的形式能把整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加以囊括进去,并作出预见性的决策。再者,定性分析法中的专家意见法,头脑风暴法;定量分析法中的期望值法,决策树法,边际成本法和现值分析法都是做好决策的必备技术手段,是制定好计划的前提,是研究管理学的“公式”。这就是研究管理学第一大版块必须具备的方法了。
组织职能的目的是通过任务结构和权力的关系的设计来协调各种努力。在这里我们必须着重掌握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正式组织就是显而易见的组织机构;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产生的,是正式组织中的一些成员,由工作性质的相近,对一些具体问题认识基本一致,在性格、业余爱好以及情感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的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建立在员工感情的基础上,这种组织更能联系整个企业的员工,确保整个组织上上下下协调一致。所以,一个有能力的组织者不仅不能打击非正式组织,更应该加以引导发展,这才是明智之举。组织结
构分为三大类,集权组织结构,分权组织结构和现代组织结构。当然,这三大类并不是孤立分开的,在一次组织活动中可能涉及多种组织结构,这就要求我们把三大组织结构融会贯通,协调运用。组织结构的设计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因事设职,因职用人的原则;有职有权,权责对等的原则;统一指挥,精简机构的原则。当然,这些一般原则只是个大方向大框架,我们在实际组织结构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现在我们以美的公司的发展历程做具体分析,美的从开始建立到成熟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1,单一产品的创业阶段;2,培育主导产品时期和直线职能结构;3,家电业全面发展时期与事业部结构的创建;4,家电产品专门化时期与事业部拆分阶段;5,多元化发展时期与集团化控股型结构。美的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从职能制到事业部制来概括,这也是国内外众多企业的成长轨迹。美的在全面进入家电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选择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且在战略与结构的不断适配中寻找最佳的匹配模式。从美的的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其实就是结构与战略的相互适配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企业都在追求做强做大,但实现的方式只有两种:专业化和多元化。在市场机会众多的环境中,多元化扩张的速度要比专业化发展得更快,因此企业在具备了一定基础后更倾向于选择多元化。由于市场交易的内部化,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以防止由于行政协调机制无效而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分权化的事业部制结构较好地解决了统一配置资源与自主经营的关系,促进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是众多
企业选择事业部制结构的原因。因此,在对管理学进行研究时,掌握好组织的正确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领导学是研究领导工作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是一门融领导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新兴学科。领导是在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有影响力的一种关系———理查德L.达夫特。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领导学产生以前的领导实践及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朴素领导思想,没有发展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却成为领导学的思想源头,并为领导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资源。领导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领导系统以及这个系统本身运动的一般规律。它要从领导系统的整体上研究领导的产生和发展、领导观念特别是现代领导观念,以及领导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它要研究一般领导的模式、过程及其活动规律;它要研究作为领导系统诸要素的领导、被领导、作用对象和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和领导者个人的素质与修养等;它还要研究影响领导效用的各种因素,诸如决策、用人、激励下级、信息沟通、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等对领导系统的整体特征、领导系统本身的功能及其规律及影响领导效能的各种因素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构成了领导学的完整体系。这个对象的客观性和研究这个对象的必要性,是领导科学产生和得以发展的依据,它决定了领导学研究的专门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对领导学研究掌握好的方法:第一,辩证研究方法。辩证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领导科学中的具体运用。唯物辩证法对领导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
法论意义;第二,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又称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收集大量资料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与研究;第三,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用历史的观点对领导活动进行观察与研究,注重考察领导和领导科学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及这一过程对社会影响与作用,以期以史为镜,借鉴历史经验服务于现代领导实践与领导理论发展;第四,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一组具有可比性的领导问题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或差异性;第五,案例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第三者的立场与态度,通过广泛收集各种可能的资料,对已经发生的真实而典型的领导事件进行分析与研究,作为此后可资借鉴的经验或教训;第六,系统研究方法。从系统观出发,领导活动是一个由领导活动的主体、结构与过程等要素组成的系统,它本身包括了大量的次级系统,同时它又处于社会环境的大系统中。因此,需要运用系统研究方法,兼顾局部需要与整体利益、当前效益与长远目标,推动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良性发展。当然,作为一名好的领导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提高领导团队的素质。运用好领导这一环节的研究方法对管理学的研究起着整体协调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控制的方法是对管理学研究的最后把关。为了达到有效的控制,控制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进行,并且应该伴随着奖惩——法约尔。在管理学中,控制的定义是,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三点,1,确立标准;2,衡量绩效;3,纠正偏差。通过这些内容的规范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从而有效的对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领导职能进行监督。掌握必要的手段也是控制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主要有预算控制和非预算控制两种手段。对一项任务进行控制时,我们主要才用三种控制类型,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由于管理活动的预见性和不确定行,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及时采取措施预先防止问题的发生;现场控制以一是指主管人员深入现场检查和指导下属的活动,二是指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常自我控制,控制的对象就是自我操作的工作的过程;反馈控制是指主管人员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想比较,发现偏差及所在的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在下一次的工作中出现。在控制过程中,管理当局必须首先根据计划阶段形成的目标制定行为的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实际的工作绩效。如果标准与实际之间有偏差产生,那么管理当局必须根据情况选择调整实际工作,或调整标准,或什么也不调整。控制是监督工作活动的过程,用来保证按计划完成并纠正任何出现的超常偏差,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在确保组织活动实现预期的计划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管理活动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就决定于控制质量好的好坏。
说到研究管理学的方法那就必须要说到马斯洛需求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
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这一理论,将人们的自身需求与管理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很好的把握了主观需求和客观要求的关系。这是研究管理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方法,对我们研究管理学起着支撑作用。
研究管理学的方法简言之就是研究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我坚信只要努力研究好上述各方面的内容,一定会在管理学的研究中感悟颇多,收获颇多。
范文八:.随机分组 B.随机取样
C.干预 D.设对照组 月
7.类试验性研究必须具备的内容是(C)
8.在观察法中,研究者的哪一类观察者的角色最易触犯伦理问题?(B)
A.完全的参与者 B.完全的观察者
C.观察的参与者 D.参与的观察者
9.研究者不可使用威胁或利诱的方式要求研究对象参与研究,否则就是侵犯了研究对象
的哪一项基本权利?(B)
A.保护隐私的权利
B.自决的权利
C.知情的权利
D.避免伤害的权利
10.评价研究方法和结果时,主要是评价其(C)
11.KR-20值常用来反映研究工具信度的哪一方面的特征?(D)
D.内在一致性
12.下列哪一种分组方法属于数量分组?(D)
A.按文化程度分组 B.按疾病类别分组
C.按性别分组 D.按工作年限的时间分组
13.某大学人事部门对各学院教师的职称构成情况进行调查并获得了相应数据,欲用统
计图的形式表示出各职称的构成比,应最好选用以下哪一种图形?(C)
A.单式直条图 B.复式直条图
C.百分条图 D.线图
14.某社区医院对该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有关高血压病的筛查,获得了 男性、女性老年人患有该病的人数,请问这些资料属于何种类型的资料?(A )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半计量资料
15.护理综述论文属于(D)
A.议论文 B.经验论文
C.科研工作书面总结 D.专题性学术论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选题过程是科技工作者下列哪些方面的综合体现( BC)
A.临床工作 B.科研能力
C.理论水平 D.学历背景
E.工龄长短
2.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BCD )
A.回收率高 B.适用于各种研究设计
C.样本弹性大 D.收集资料方式多
E.收集资料范围广
3.质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 ACD)
A.现象学研究 B.试验性研究
C.人种学研究 D.田野研究
E.类试验性研究
4.进行预试验的目的是(CD)
A.确认变量 B.确定研究问题
C.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 D.检查课题设计中的问题
E.加速科研工作的进度
5.下列有关“效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E)
A.效度是指某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B.当研究工具越能准确反映被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时,其效度就越高
C.效度大于0.5时,则认为研究工具的质量较好
D.稳定性,内在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是效度的3个主要特征
E.效度是用来反映研究工具好坏的一个指标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个案研究属于质性研究的一种,针对_个案护理__的资料进行研究。
2.研究课题的选择主要来自护理实践___。
3.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应包括提出问题、查阅文献、_假设形成__和问
题的陈述等步骤。
4.量性研究在各学科中运用普遍,它具有一定的___客观性____和代表性。 5.外变量是指某些能干扰_研究成果__的因素。
6.设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的影响,使结果具有
7.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相差称为_抽样误差__。
8.信度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稳定性、_内在一致性__和等同性。
9.文献检索的原理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文献的检索和存储过程所采用的
_特征标识__达到高度一致。
10.科研论文前言部分主要叙述内容是选题背景和_预期目的(假设)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非实验性研究:研究设计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究,研究结果可用来描述和比较各变量的状况。
2.随机分组:是按机遇原则来进行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目的是排除干扰因素,使所有干扰因素能均匀分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内,这样可使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或其他方面误差的影响,并使所抽取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3.变量:是指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变量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出来的。在研究中变量可分为自变量、依变量和外变量等。
4.护理研究:用科学方法有系统地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5.参考文献:指文章最后列出的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目录,它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明论文写作是言之有据的。也是论文科学性的表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研究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的实用性;(2)立足创新;(3)选题范围不可太大;(4)避免完全重复别人工作;(5)最好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
2.量性研究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量性研究应先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该研究方法认为获得数字的研究可达到测量精确,并能较客观地描述问题和现象,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和设对照组可以避免研究中的偏差。
3.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只要是研究工具,就必有它的信度和效度;
(2)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程度上“高”或“低”的问题。 (3)信度高的工具,其效度可能高,也可能低。 (4)信度低的工具,其效度肯定不高。 4.简述研究设计中选择样本的注意事项。
.(1)严格规定样本条件;
(2)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3)规定有足够的样本数;
5.研究课题的选择原则。
选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根据连续三届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我认为,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需要性原则。对初中生,我们应适当降低要求,着眼于学生个人实践的需要。我校初2009级刘颖乔同学的选题《成都城区私家车空车率调查及建议》,既贴近她的日常生活,又对其生活状态进行了更细致更深入的思考。在这个选题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走上街道,亲自调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查阅资料,思考道路使用、城市污染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思辨性。这样的选题,既切合初中学生实际,又符合社会的需要。创造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初中生来说,教师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思想,支持他们的创新见解,协助他们去动手发明创造。《肖家河整治方案》、《屋顶花园绿化方案》、《人性化教室设计方案》、《易开启瓶盖设计》和《盆栽植物智能浇灌系统》等选题,都因其突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体现
出选题的自身价值。科学性原则。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或完成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缺少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在进行到较难的环节时就会产生懈怠心理,随意在......( :
范文九: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研究心理问题所采用的各种具体途径和手段,包括仪器和工具的利用。有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档案法等等。
所包含的内容:选择研究的问题——选择实验的方法——数据的分析与解释——研究报告与撰写
步骤:①提出问题;②查阅文献;③形成假设;④制订研究方案;⑤搜集数据和资料;⑥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处理;⑦结果分析;⑧作出结论。
目的:科学的回答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增加实验所获得信息量。
研究问题的选择:
1.研究问题的来源
2.社会文化背景对问题的影响
3心理学伦理道德对问题的影响
所用方法:描述——解释——预测——应用
描述性方法:
2.调查研究
3.行为的掩蔽研究
即通过对某些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系统的操纵某操纵某些
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研究:
1.独立组设计
2.重复测量设计
3.复合设计
应用研究:
1.个案研究法
2.准实验设计和项目评估
1.依据实验场所分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
2.依据实验的精确度(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分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3.依据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程度分探索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后者具有明确假设)
4.依据因变量的个数分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操纵研究这想要研究的变量;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外来变量的干扰;实施便利性,成本较其他方法占优势;可以利用不同组当被试,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重复同一实验,了解操纵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缺点:人工环境,外部效率低;使用于研究现在或未来的事情。不是
和研究过去的事情;若以人为研究主题,设计了伦理和道德问题。 举例:
眼动实验法:其原理是通过加工来自瞳孔摄像机的眼睛视屏信息,来识别和确定瞳孔中心和酵母反射之间距离的变化。得到各注视点的坐标竟而获得眼动精确测量值。
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特点: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试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做调查,也可以想熟悉被调查的人做调查,调查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例如:问卷调查法即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题卷格,有调查对象做自填式回答。收集笔答资料进而了解研究对象有关心理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广义:实验设计指整个研究的各个环节周密的计划,这些环节包括问题的提出、把问题转换为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假设的形成、变量的操纵、观测和控制、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从数据得到推理的过程。 狭义:实验设计指实验所包含的各种条件的合乎逻辑的配置或安排,这种安排使得研究者能够将因变量上的变化归于自变量的变化。(心理学研究报告中,方法部分的内容所反映的是狭义的实验设计) 有关开发儿童智力的实验设计
题目描述:某种游戏使用三个月,可以提高6岁儿童的阅读能力。
实验对象:兰州市某小学30名6岁儿童,男女比例 1:1 试验时间:3个月
实验步骤:
1.30名被试同时进行阅读能力测试,根据此成绩对被试进行分配,,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2.实验组使用此种游戏,控制组不使用游戏;
3.三个月后再次对全部被使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实验结果:
如果实验组被试的阅读能力在后测显中著高于控制组被试的阅读能力,那么游戏使用3个月能够提高6岁儿童的阅读能力;
如果实验组被试的阅读能力在后测与控制组被试的阅读能力无显著差异,那么游戏使用3个月,不能提高儿6岁童的阅读能力。 注意事项
1.阅读能力测试材料应对所有被试保持一致
2所有被试在一天相同的时间接受测试,前后测试时间保持一致
范文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专业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心理学研究方法》 期末考试属于目标参照考试。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大纲的制定是为了更有利 于确保《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要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掌握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常见的几种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了解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组织与撰写要求。 三、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为论述题 四、参考书目 董奇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五、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与原则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和原则。 (二)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与分类。 (三)重点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一、考核知识点 考核知识点 (一)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二)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 (三)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四)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五)研究结果的数学化 (六)研究思路的生态化 (七)研究方式的跨文化特点 (八)研究过程的计算机化 二、考核要求 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第三章 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考核知识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的策略 研究假设的提出 研究课题的论证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课题选择的意义和原则。 (二)理解课题选择的策略。 (三)了解研究假设的特征与方法。 (四)了解研究课题的论证。
第四章 研究文献的查阅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研究文献的类别与特点 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第四节
研究文献的阅读与记录 研究文献的综述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研究文献的类别与特点。 (二)了解文献搜集的原则、方法。 (三)理解研究文献的综述
第五章 研究的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研究设计的标准 研究对象取样的设计 研究变量的确定与研究指标的设计 无关变量控制方法的选择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标准。 (二)掌握研究取样的常见方法。 (三)理解研究变量的确定与研究指标设计的方法。 (四)理
解常见的无关变量控制方法。
第六章 观察法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第二节 主要观察策略 第三节 观察代码系统的制定 第四节 观察法的评价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观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二)掌握观察法的常见技术与方法 (三)理解观察法的评价。
第七章 访谈法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访谈法概述 第二节 访谈法的设计 第三节 访谈法实施过程与技巧 第四节 访谈法的评价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访谈的类型、特点和程序。 (二)掌握访谈的实施过程与基本技巧。 (三)理解访谈法的评价
第八章 问卷法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问卷法概述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 第三节 问卷法的实施 第四节 问卷法的评价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 (二)重点理解问卷法的设计。 (三)了解问卷实施的程序。 (四)理解问卷法的评价。
第九章 现场研究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现场研究概述 现场观察研究 现场实验研究 现场研究的评价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现场研究的特点和类型。 (二)掌握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 (三)理解现场研究的评价。
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 研究资料的编码 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研究数据整理、编码的方法。 (二)掌握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方法。 (三)掌握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 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研究报告的解释和总结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二、考核要求 (一)了解研究报告的解释与程序。 (二)重点理解研究论文的撰写格式与行文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物制剂试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