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参考文献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参考文献

延安教育网 &&论文中心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日期: 11:51:18&&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者:ya_libin
&& 点击量:69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子长县杨家园则镇中心小学教师 刘英英
【内容摘要】:
想象力的高低是评价儿童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把鼓励、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解脱学生思维定式的束缚,为他们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意驰骋。
【关键 词】: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低年级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难以深入领会。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学生入情入景,才能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广阔天空里。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地底。如何挖掘这些宝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1、引入情境。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是情景交融的,教师可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再配上合适的音乐,接着让学生想象说话。如在教学小学
2、画想象画。在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中,还可以让学生画想象画。不仅可以帮学生将课堂上刚学的知识内容复习巩固一下,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在《望星空》的第二课时中,我让每个学生自由想象画一张星空图,题目是《我想&&》,让学生在画面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3、编演动画剧。低年级的课文中童话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一些童话题材的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如《大象博士请助手》一课,可让学生先进行忠实于课文的表演,通过小猴&冲进门&、小兔&从椅子上跳过去&、小熊&把椅子踢到一边&和小猫&轻轻推开门,先把椅子扶起来,再走到大象博士面前,鞠了个躬向他问好&等行为的对比表演,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和想象能力。接着再让学生进行想象表演,教师启发学生:小猴、小熊和小兔听了大象博士的话后,他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会有些怎么样的变化呢?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同桌表演。
二、激活思维,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和形象性等品质。思维与想象是相辅相成的。想象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思维越活跃,想象力也就越强。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1、脑筋急转弯训练。利用课前三分钟,出示一些脑筋急转弯或开发智力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开拓思维。如:&&&&& & 、&&&&& &、&&&&&&&& &像什么?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再编一个小故事说说; &&&&& &想一想用一笔连结这九个点有几种方法?
2、编字谜。在教学生字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字音、字形或字义想象编字谜,猜谜。如:学生在记&灿&时就说:火山爆发;用&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上方,中间秃宝盖,几字在下方&记住了&亮&。
3、听故事。让学生听一些发明发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如给学生讲19世纪著名的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如何发明炸药的故事;告诉学生由于爱迪生坚忍不拔,后来终于发明白炽灯泡的故事。还可以在课中或课余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小发明:如盲人用的自控饮水桶、定位墨水瓶、无泪蜡烛、新型方便卫生的胶水瓶等等,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
三、编童话讲故事,提高学生想象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童话,童话使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童话使孩子们热爱生活,童话使孩子们的心灵变得纯洁。通过编童话讲故事,让学生生活在童话里,想象在童话里,使学生们爱编童话爱讲故事。
1、续编童话性课文的结尾。经过合理想象续编课文的结尾,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后,再让学生想想如果乌鸦第二次找到肉时,它和狐狸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它的肉还会不会被骗走?并让学生以《上了一次当的乌鸦》为题编个故事。又如《坐井观天》,可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结尾:想想青蛙最后有没有跳出井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跳出去了,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如果它不肯跳出去,还会发生什么事?
2、看图说童话写故事。教师在课外找些既生动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图片,来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神奇的蘑菇伞》、《出租一块晴天》、《小猴学电脑》、《一朵三色花》等。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图意,再对图进行分步观察、想象说话,接着发挥想象编一个自己的童话故事,最后把自己想象出来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四、鼓励学生学会提问,大胆猜想。
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1、教学生提问的方法。用&为什么&提问:可以放在句子的中间,也可以放在句子的前面。如: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地球为什么有吸引力?教学生学会了用&为什么&提问后,再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能对一些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如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焰火有各种美丽的颜色&&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如在上小学
五、课外阅读找&典范&,拓宽想象思路
多读书,读好书,为学生想象提供广泛的物质基础。从书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增加其感性认识,为想象创造条件。安徒生的童话,唐代李白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当代伟人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弛蜡象&等名篇名句,都有赖于作者博览群书,大胆想象,因此老师经常推荐好书给孩子们看,如《顶呱呱童话》、《太阳之子》、《国王和肥皂泡泡》、《你说对不对》等有益、有趣的课外书,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典范,给学生以极大的启发,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为了使学生的心灵从小得到美的陶冶、熏染,
总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加强小学
【参考文献】:
1、安东尼.罗宾 《激发无限的潜力》
2、 秦岚昕《信念的力量,激发潜力的十大秘密》
3、魏娜《成长维生素》
4、葛忠丽 《充分激发潜能的1234个思维游戏》
5、禹田 《智商启蒙古事》
6、亚当斯 《一切皆有可能》
将此篇文章分享到:
=======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延安 陕西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教育网=====
中央电化教育馆资源库 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国教师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网 中国网络教育电视台 中国基础教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省市教育网=====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延安大学 大连教育 北京教育网 无锡教育网 江苏教育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教育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海淀教育网 杨陵教育网 商洛教育网 安康教育 汉中教育网 榆林林教育网 渭南市教育局 铜川市教育局 咸阳教育网 宝鸡教育网 西安市教育局 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 陕西语言文字网 陕西职成教网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陕西教育资源网 陕西教育网 陕西教育厅
=====本市教育网=====
延长县初级中学 延安枣园小学 延安实验小学 延安市第一中学 延安实验中学 延安中学 黄龙教育网 子长教育网 延川教育网 宜川教育网 黄陵教育信息网 洛川教育信息网 富县教育网 甘泉教育网 吴起教育网 安塞教育信息网 志丹教育网 宝塔教育网
======媒体网======
中关村在线 延安广播电视台 陕西广播电视台 延安日报 陕西日报 华商网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求事网 国际在线 中国青年报 人民日报 中青在线 中青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中学生频道 央视网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我的图书馆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营造方法
  正&& 文: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微笑的方式授课,感染学生的情绪。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大家都知道“亲 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二、赞扬欣赏,激起学生的情趣。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动手操作,活跃课堂的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的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营造课堂的气氛。
  课堂气氛很重要,良好融洽的课堂气氛于师于生都是一种享受,教师要有意识地想办法搞好课堂气氛。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校外教育&
 (2)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井冈山医专学报&
(3)杨慧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现代中小学教育
(4)白金声《关于构建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序列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
发表评论:
馆藏&1003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欢迎您的到来!
郴州市四十一完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郴州市第四十一完小 肖瑾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材、学生心理、学习上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都是可能的。可以凭借绘画、求异法、填补课文空白、续编故事等方法进行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想象力时要求鼓励创造性学习,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建立新颖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丰富学生生活,积蓄表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想象能力 可能 方法 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目标,给小学语文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所谓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将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感性的飞跃,是思维的创造,是自由飞驰的朵朵白云,是展叶的翠竹绽放的红花,是四季常青的松柏。[1]爱因斯坦说得好:&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如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可见想象是多么重要。因此,怎样创造出新形象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
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想象力的可能性
(一)从教材上看,小学语文学科所选用的课文,是世世代代中国人集体创作出来的最优秀的作品
一篇优秀文章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情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章大多选自名家名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很多作品语言生动、意象鲜明、意境优美、结构清晰、表现手法独特巧妙,为学生学习、鉴赏提供了很好的典范。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是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它是无极限的,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语文教材借助于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往往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内容。如《月光曲》中&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描述是皮鞋匠听到《月光曲》时展开的联想,这亦文亦曲、亦诗亦画,构成的多重意境,美妙极了!它给学生联想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可谓&文已止而意无穷&。教学中教师通过绘声绘色地朗读,再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整个课堂气氛就会被渲染起来,这样的氛围很好地调动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进行忘我地朗读。这样即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展,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小学语文中的识字、看图说话、造句、阅读、作文等活动,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极大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二) 从学生的心理上看,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小学生入学后在教师影响下,想象力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儿童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增多,而且以创造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2] 比如低年级学生听了一篇故事,让他们再复述一遍时,他们往往是一字不漏地复述;而中高年级学生,一般能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加进一些新的、别出心裁的故事情节,并且他们的故事情节往往能够吸引班上学生极浓厚的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生动。因此,想象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接受思想教育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
(三)从学生的学习上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了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从基础的语言文字开始
想象力被誉为是思维的翅膀,创造的前奏没有想象,思维就无法在创造的田地里翱翔,任何创造性活动也就无法生产。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想象力,他听故事看课文就会无动于衷,不能随着任务的遭遇而产生各处内心体验。[3]孩子如果缺乏想象,他在学习中就会呆板,不能进入角色;一个学生如果缺乏想象,就不能想象出书中所描述的情景,不能身临其境,只能在字面上转来转去,就无法学好功课,即使是一篇极简短的作文,没有想象力也写不出来。因此必须注意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画一些想象画。如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画出与之相似的物体;给学生一幅星星月亮图,让学生画出一些像月亮的物体,像星星的事物;在上课时让学生画出文中所写景物的样子。这种绘画练习,不仅刺激着儿童去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有了这些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题材就丰富多了。这样,勾起学生的回忆,激发了想象,开拓了思路。
(二)通过运用求异法,培养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掉以往&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的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己主动参与,自愿合作探讨,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提问题 :你读了课文后想知道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法等。然后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内容及那些读不懂的内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出结论。学生只有认真地读了课文,仔细地进行了思考,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的争议才会出现活跃的气氛,这样,才能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例如在《太阳》一课教学中,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提出有关问题。这时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到了很好的导引作用。学生不仅认真的去读书,还要仔细进行思考。讨论交流时,对于难度大的问题,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即培养了学生一边读一边思的良好习惯,又注重了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通过填补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填补课文空白,进行创造想象,既训练语言,又发展思维。如《赵州桥》一课,从课文中已看出三种龙的姿态美,学生对赵州桥的美有着初步的认识。此时,我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之外,展开大胆想象,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加以描述龙的其它姿态,充实了课文内容,丰富了美的形象。然后,又从具体到抽象加以概括,让学生调动词语积累,用词形容龙的美。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使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美&的乐趣,培养了想象力。
(四)通过续编故事,培养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安排的命题作文训练外,还应注意发挥课文的作用。有些课文结尾意味深长,教师可利用这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如《狼和小羊》一课,结尾写到:&狼说着往小羊身上扑去。&在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把故事说下去,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结果。有的说:&有一个猎人正好走来,把狼打死了。&有的说:&小羊被狼吃掉了。&有的说:&小羊知道不是狼的对手,就装出听放的样子来讨好狼,再想办法逃走。&又如《穷人》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续编故事:桑娜和渔夫今后的生活怎样?西蒙的孩子和桑娜的孩子相处得怎样?在议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穷人》进行续写。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要求
(一)鼓励创造性学习,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
儿童的主体能动性是指每个儿童都具有对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基础。传统语文学习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儿童则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阻碍了其创造性学习。[4]现代教育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强调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对于具体教学而言,就是要使儿童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敢想,包括想象、联想、幻想、甚至&想入非非&,会想(多方面、多角度、独立地想)。
(二)建立新颖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
传统语文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第一位,师生间关系是以教导与服从为特征的,儿童多处在被接受的位置,这样教学中与儿童交流,鼓励儿童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说起。皮格马利学习效应证明了教师对儿童的期待,关注具有激励作用。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采取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的态度。使学生敢问,养成好问的习惯。
(三)丰富学生生活,积蓄表象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威力。&一个人想象力发展水平如何是以他记忆表旬储存数量为基础的,有关统计表明中国儿童的创造能力主要来自&学习&和&生活&而源于日常生活的创造设想又居于首位。[5]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感知的重要手段;还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浏览、野炊、调查等,孩子只有脑中有更多的表象储存,其想象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四)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情感是创造想象的动因,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的活动,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6]由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是深刻影响和调节认识过程的重要条件和精神力量。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具有丰富的情感,这对于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正如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曾比喻为池塘与水的关系。他指出:&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总之,想象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是指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学生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才能探取到智慧的明珠。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企图,都会给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实践是衡量创造价值的唯一标准,也是创造想象的唯一源泉。
参考文献:
[1]郁玉雅.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14年03期,37
[2]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91页
[3]谭容培.论想象[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51-56
[4]谭丽萍.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M],语文教学与研究[J]2015年16期
[5]黄良.论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44-48
[6]余柏民.心理学教程[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 第130页
Power byYOZOSOFT
上一篇:[ 07-03 ]
下一篇:[ 07-03 ]
没有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