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那利群岛旅游为什么不独立

特内里费空难:你所不知的背后真相
特内里费空难(英语:Tenerife Disaster,荷兰语:Vliegtuigramp van
Tenerife)是一宗发生于日傍晚的空难。两架波音747客机在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如今的“北特内里费机场”)的跑道上高速相撞,导致两机上多达583名的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的惨剧。如果不计地面人员的伤亡,这场空难至今还是死伤最惨重的空难,也是在911事件发生前总伤亡人数最多的航空事故。
事件起因:&炸弹恐怖攻击案
虽然特内里费空难的发生地点位于群岛中的特内里费岛,但整件事的起因却是一宗发生于加那利群岛自治区首府、位于大加那利岛上拉斯帕尔马斯的炸弹恐怖攻击案。
当天当地时间午后1:15时,拉斯帕尔马斯国际机场(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de
Las Palmas -
Gando,现称大加那利机场)大厅的花店发生爆炸,不过因为爆炸的小型炸弹在被引爆之前机场方面曾收到警告而进行疏散,因此仅有8人在事件中受伤,其中一人伤势较重。炸弹的爆炸不仅造成机场建筑物受损,在爆炸后一个加那利群岛自决独立运动组织(Movimiento
para la Autodeterminaci&n e Independencia del Archipi&lago
Canario,MPAIAC)的发言人又从阿尔及利亚去电西班牙航空主管单位,声明他们就是爆炸事件的主谋,而且机场里还有另外一颗炸弹。这情况逼迫航管当局与当地警察被迫将机场封闭疏散,并且进行全面性的搜查,航管单位只得将前往此处的国际班机全部转降到隔邻的特内里费岛北端之洛司罗迪欧机场。这个机场是一个地区性的小型机场,仅有一条跑道,停机坪容量亦十分有限。转降来的班机大量涌入后,顿时一片混乱,停机坪和滑行道上都挤满等待主岛机场重新开放的飞机。
&事故双方:荷兰皇家航空
VS&美国泛美航空
事故其中一方的荷兰皇家航空(航空代号KL/KLM,下简称荷航)4805号班机(下称KL4805)是一架波音747-206B型广体客机,注册编号PH-BUF,使用普惠JT9D-7W引擎。KL4805是一班荷航替荷兰国际旅行集团所开的包机航班,当天早上9时31分由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普机场起飞,载着235名旅客由荷兰飞抵加那利群岛。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组员由雅各·维格胡岑·凡·赞顿机长率领,他是荷航旗下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机师,拥有超过12,000小时的飞行经验并且长年担任新进飞行员的训练官。在经过四小时的飞行后,KL4805班机在当地时间下午1:10降落在洛司罗迪欧机场,并且与许多早已被转降在此处的飞机一样,挤在由机场主停机坪与主滑行道(7号滑行道)所构成的暂时停机区内,等待拉斯帕尔马斯机场重新开场。荷兰皇家航空有一项规定,严格限制一次飞行任务中机组人员的执勤时间。如果超时,会遭受严厉处分,并需要更换一组机组人员执飞航班。因为这次转降,4805号班机上的机组人员十分接近时间上限,机长凡·赞顿因此十分焦躁。为了节省一些时间,他决定在等待时将飞机加满油,以便在余下的航程中不再需要加油。
另外一方隶属于美国泛美航空(Pan
Am,航空代号PA/PAA)1736号班机(下称PA1736)则是在下午1时45分降落在洛司罗迪欧机场。这是一架注册编号N736PA的波音747-121型客机,使用普惠JT9D-7A引擎,由洛杉矶国际机场(LAX/KLAX)起飞后,中途降落肯尼迪国际机场(JFK/KJFK)加油并更换组员,再飞抵加那利群岛。该班机离开洛杉矶时有364名乘客,但在纽约时又有14人上机,PA1736也是一个包机航班,机上载了很多是要到大加那利岛搭乘皇家邮轮公司(Royal
Cruise Line)所属豪华邮轮“黄金奥德赛号”(Golden
Odyssey)畅游地中海的退休年龄乘客。泛美航空的机长是拥有21,000飞行时数的维克多·格鲁布、,他虽然曾一度要求地面航管让他们直接在天上盘旋等待拉斯帕尔马斯机场重新开场而不要转降后再起飞、降落到目的地,但还是被指挥降落在洛司罗迪欧机场,加入地面几乎塞得满满的大小机群中。
不该发生的事故
空难现场相对位置与两班机动线图,红色圆点为两机撞击处。
&当天下午4时左右,洛司罗迪欧的塔台收到拉斯帕尔马斯方面的讯息,后者即将重新开场,因此各班机的组员也开始准备再次起飞的工作,但也在这同时,机场渐渐被大雾笼罩视线逐渐变差。由于PA1736班机上的乘客原本就没有下机而是在原地等待,因此当目的机场重开时,他们理应拥有先起飞离场的优先顺位。但是,就在飞机滑行到一半想要进入通往12号跑道的滑行道时,泛美的飞行员发现他们被体积巨大的KL4805挡住去路,在剩余路宽不足的情况下他们被迫得等待乘客都下机在机场中休息的KL4805重新进行登机手续准备妥当并离开等候区后,再尾随升空。
KL时呼叫塔台请求滑行的允许,塔台照准,除了KL4805外,塔台方面也准许PA1736离开等候区,跟随着前面的荷航客机在主跑道上滑行,并且指示他们在主跑道左边第3个出口处转弯离开主跑道。而此时PA1736号班机已经滑行至C1(一号出口)和C2(二号出口)之间,泛美航班机组通过查看机场地图得知C3(三号出口)是一个向左的135°弯,而这对波音747这种大型飞机来说要在如此小型的机场转135°的弯是很困难的。通过事后对PA1736班机黑匣子的录音分析得知,当时机组成员试图联系塔台,确认是否确实是C3出口。塔台强调了确实是“左边第三个出口”。机组成员困惑不已,但没有向塔台详细报告C3出口的转弯困难。经过一些分析后,他们认为塔台在第一次发出转弯路径的指示时,他们已经过了C1出口,塔台方面所说的“左边第三个出口”应当指的是再往前数三个的C4(四号出口),因为以泛美班机的滑行方向而言C4出口与主跑道间的转向角只有45°,这条路径显得比较合理。最终机组人员没有向塔台报告,自行决定继续前进至C4出口后再转弯离开跑道。
另外一方KL4805在快滑行到30号跑道起点附近的等待区过程中曾和塔台联络,当时塔台给予的指令是“好的,请在跑道末端180度回转,并且回报准备已就绪,等待航空交通管制许可”(O.K.,
at the end of the runway make one eighty and report ready for ATC
clearance),事发当时该机场的雾非常重,能见度只有300米,无论是机场塔台还是泛美与荷航的飞行员,三方之间都无法看见对方的动态,再加上该机场的跑道中央灯故障,又缺乏地面雷达显示飞机位置,无疑令混乱的局面雪上加霜。
事发当日无线电通讯记录,来自事发当日荷航班机黑匣子的原始纪录。
&KL4805在抵达30号跑道的起跑点后不久,机长便松开刹车推动油门杆准备起飞,但副机长立即以并未收到塔台的起飞航管许可为由及时制止,然后向塔台请求起飞。塔台发出一个关于起飞后航线的航管许可(ATC
clearance for certain route after take-off),但并没有发布起飞的航管许可(ATC
clearance for
take-off)。荷航机长却误以为他们已被授权起飞。当荷航开始起飞前加速时,副机长曾用无线电通知塔台他们正在起飞,当时塔台人员没听清楚副机长浓厚的荷兰口音英文到底是说“我们在起飞点”(We
are at take off)还是“我们正在起飞”(We are taking
off),因此回答“好的,待命起飞,我们会通知你!”(OK .... Standby for takeoff .... We will
call you!)却不料无线电讯的后半段正好被泛美机长回报“我们还在跑道上滑行!”(We are still taxiing
runway!)的讯号给盖台,结果荷航机组人员只听到塔台说的“OK”却没听到后半段的对话。虽然荷航的飞航工程师曾质疑过这是否是塔台方面已经授权起飞,但机长知道如果再不起飞,必将超过执勤时限,且早已因好几个小时的延误而弄得非常焦躁,便武断作出肯定答复。当时有大雾笼罩,能见度仅有300米,机组并不知道PA1736正在跑道滑行,因而强行加油起飞。
17:03时泛美的机长最后一次与塔台回报他们正在跑道上滑行后不久,在他们经过三号出口正打算弯进四号滑行道前往起飞等候区的瞬间,副机长突然注意到跑道远方有荷航客机的降落灯。起初他们以为那时荷航正在静止状态等候起飞,但仔细一看却发现降落灯正在晃动并离他们越来越近,KL4805其实在奔驰状态。此时距碰撞发生只有9秒钟,泛美的副机长大声呼叫机长将飞机驶离主跑道,机长也立刻全速推进让飞机冲进跑道旁的草皮上,但毕竟为时已晚。同一时间,荷航的机组仍未发现泛美客机,于是副机长呼叫机长做出起飞动作:“V1”。到了相撞前4秒,荷航机组终于发现在跑道上拚命躲避的泛美客机。
意外发生前一刻的电脑模拟图像(为了显示两架客机,部分大雾被消去)
虽然荷航的机长在见到前方横在跑道上的泛美客机后,很尽力地让飞机侧翻爬升,起飞攻角之大甚至让机尾在跑道地面上刮出一条20米长的深沟,但因为机身加满燃油十分沉重,难以提前拉起,无法挽救大局,飞机刚刚离地便与泛美客机相撞。荷航客机的右侧两台引擎撞上泛美客机的机身中段,左侧引擎随即被扯落。荷航燃油外泄,右机翼爆炸,在30米的空中失控,并坠落在150米外的地面上,爆炸焚毁。而被剧烈撞击的泛美客机则在瞬间爆出大火,整架飞机断成好几块,只有左翼与机尾在事件后保留大致的模样。事故发生后,机场塔台的空管人员一度只听见爆炸声却不知道发生何故,以为机场遇到炸弹袭击。直到另一架在机场上方盘旋的班机通知塔台称他们隐约发现跑道上有火光和浓烟时,空管人员才得知事件的严重。同样由于浓雾,消防人员在发现荷航客机时一度不知道几百米外就有另一架飞机也在燃烧,直到20分钟后才过去抢救。由于当时整架荷航客机都困于火海中猛烈燃烧,消防队难于扑救加上认为机上有生还者幸存的机会渺茫,因此立即将抢救工作集中在泛美客机身上。最后,这场因两架客机相撞引发的大火直至第二天下午才被扑灭。
伤亡统计:&583人死亡
 荷航机上乘客无人幸免
在这件举世震惊的惨剧中,两架飞机相撞造成583人死亡,以当时史无前例的惨重程度而登上民航史上第一名的位置。纵使是日发生的日本航空123号班机坠机事故中,520人的死亡人数打破了单一一架飞机上的死亡人数纪录,但在总受害人数上仍未超过加那利空难。日发生的911事件中,共有2752人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事故现场死亡,是史上因为飞机引发的灾难中死伤人数最惨重者,但该事件中有2595人是大楼中的地面受害者,因搭乘美国航空11号班机与联合航空175号班机而丧生的乘客与机组人员,实际上仅有157人。
KL4805班机:事故当时该班机上共有234名乘客与14名机组员,其中大部分的乘客是荷兰人,另有2名澳洲人,4名德国人,与2名美国人,在事件中机上无人幸免(机上原有一名乘客因住在特内里费岛,趁飞机让旅客下机休息时脱团而逃过一劫[1])。
PA1736班机:在事故发生时,该班机上共有382名乘客与14名机组员,其中326个乘客与9个组员死亡,大部分都是死于满载油料的飞机爆炸后的大火。但位在该机机首与机尾部分仍然有不少幸存者,包括56名乘客与5名组员,其中泛美的机长,副机长以及飞航工程师亦逃过一劫。
事故调查:&荷航机组“对通讯内容的错误解读”和泛美机组“错误认定”
共约70名来自西班牙、荷兰、美国的事故调查员,以及事故双方航空公司的代表参加了整个调查过程。经调查表明,荷航机组“对通讯内容的错误解读”和泛美机组“错误认定”塔台要求他们进入的是C4出口是造成灾难的主要原因。事后对黑匣子的通话记录分析表明,事发时机场塔台让荷航班机在出发点等待的通知被后者错误的理解成授权起飞。
尽管仍存在很多争议,但以下是得到普遍认同的导致此次事故的几个主要原因:
① 荷航的机长在没得到空中交通管制许可确认的情况下强行起飞。
② 荷航的机长在听到泛美机组报告还在跑道上滑行时,没有及时中止起飞操作。
当荷航的飞航工程师对泛美航班是否已经让出主跑道而向机长提出质疑时,荷航的机长贸然作出了肯定的判断。
④ 无线电通讯问题(当一机组同另一机组以及塔台同时通话时,发生通讯中断现象)。
⑤ 荷航航班副机长在同塔台的通话中使用了不标准的用词方法。
⑥ 天候问题,大雾影响视线,以致两架客机的驾驶反应时间受到影响。
来源:维基百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西班牙批准加那利群岛石油勘探项目|西班牙|加那利_凤凰财经
西班牙批准加那利群岛石油勘探项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金融时报8月13日报道:西班牙政府日前批准了饱受争议的加那利群岛石油勘探项目,希望提高西班牙能源独立性。西班牙能源公司雷普索尔已获得在群岛设立钻井平台的授权,估计项目建成后日原油产量会达到10万桶,即西班牙石油消耗的10%,创造人直接和间接就业。目前西班牙99%的原油都需进口,每年需要支付400亿欧元账单。西班牙政府在2012年已经批准了加那利群岛石油勘探许可证,但后因环保问题搁浅。西班牙工业、能源和旅游大臣何塞表示政府已经对所有环境影响问题做了研究,开采项目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将会在可
时报8月13日报道:西班牙政府日前批准了饱受争议的加那利群岛石油勘探项目,希望提高西班牙能源独立性。西班牙能源公司雷普索尔已获得在群岛设立钻井平台的授权,估计项目建成后日产量会达到10万桶,即西班牙石油消耗的10%,创造人直接和间接就业。目前西班牙99%的原油都需进口,每年需要支付400亿账单。西班牙政府在2012年已经批准了加那利群岛石油勘探许可证,但后因环保问题搁浅。西班牙工业、能源和大臣何塞表示政府已经对所有环境影响问题做了研究,开采项目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将会在可控范围内。但加那利群岛地方政府和商业团体担心石油开采会对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2013年外国游客为群岛贡献了117亿欧元的产出,旅游业是加那利群岛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为什么英国殖民造就了富裕国家,而西班牙殖民南美却没有?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英国殖民造就了富裕国家,而西班牙殖民南美却没有?
【利孝和的回答(82票)】:
都给我让开放着我来答!!!!学术干货在这里!!!!!
我上学期在上《新》这门专业课的课堂展示的论文与题主的问题非常贴切。如果题主没看过那篇文论的话,那么题主的问题意识真是一流,有学术的潜力的。这篇文章是D. Acemoglu 等人的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 (《财富的逆转:现代世界收入分布的地理与机制研究》)发表在《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贴了地址好像要注册,大家可以自行谷歌学术一下)
这篇文章的提出的问题与题主的问题有所契合。它首先观察得到:
Among countries colonized by European powers during the past 500 years, those that were relatively rich in 1500 are now relatively poor.
在过去五百年被欧洲列强殖民的国家中,在1500年相对富裕的国家现在都相对贫穷。这和题主的观察有所契合,我觉得题主的意思就是文章的意思。1500年代,最富裕的欧洲殖民地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殖民地,如现在的巴西,阿根廷等一批拉美国家,甚至有强大的印加帝国等等。但当时的英属殖民地(当然,有的地方在1500年还不是英国殖民地,如香港)都相对贫瘠,如今天的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洲等。虽然原文的意思不是”英属殖民地更繁荣“,而是”500年前贫穷的殖民地现在更繁荣“,但大致的观察和题主是一样的。可以见下图:
图是抄来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图是抄来的,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图横轴是1500年各地的城市化水平,纵轴是1995年各地人均GDP的对数。
虽然这张图会被知乎理科生嘲笑,但还是告诉我们,一个地区1500年的城市化水平和1995年的GDP是呈反比的。所以,题主的观察在一定范围内是对的,但有很多例外,如印度。(因为1500年的GDP无从考证,所以用城市化水平代替,当然,作者通过计量也考察了成熟化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有兴趣的可以看原文)。
作者之后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多种计量,引入的变量有殖民地的宗主国的宗教信仰、所在大洲、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这些变量都不显著====》 也就是说,在500年内是否发生财富逆转与上述因素基本无关。计量结果太复杂了我就不搬运了。
然后作者考察了这种财富逆转发生的时间点(timming):
由此图可见,发生逆转的时刻大致在1800年之后。而且是一个跳跃式的逆袭。由此图可见,发生逆转的时刻大致在1800年之后。而且是一个跳跃式的逆袭。
---------------------------------------------------
然后作者给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
(1)地理决定论假说(Gepgraphy Hypothesis)
简单地,就是认为,英国占的殖民地的地理位置的特点使得它们在500年内超越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
The geography hypothesis claims that differences in economicperformance reflect differences in geographic, climatic, and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cross countries. 比如地处热带的西葡殖民地有疟疾啊之类的毛病。
还有一种是temperature drift hypothesis.这个假设的论点是,初始时热带气候更加利于经济发展,毕竟人类都起源于热带。但当欧洲殖民者来带这里时,他们带来了农业技术,那么温带比热带更适合于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农业。
For example, one can argue that tropical areasprovided the best environment for early civilizations—after all,humans evolved in the tropics, and the required calorie intake islower in warmer areas. But with the arrival of "appropriate"technologies, temperate areas became more productive. The technologiesthat were crucial for progress in temperate areas includethe heavy plow, systems of crop rotation, domesticated animalssuch as cattle and sheep, and some of the high productivityEuropean crops, including wheat and barley.
但是作者是反对地理决定论的。因为他坚信”制度决定论“(一切都是制度的错LOL)
----------------------------------------------------------
(2)制度决定论( The Institutions Hypothesis)
作者反对地理决定论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前面的计量的结果。
制度决定论一句话说就是:英国殖民地的制度比西葡殖民地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作者并不拘泥于”封建制度“”奴隶制度“:民主制度”之类的概念,他提出了两个新概念:一个是 institutions of privateproperty,即保护私有产权的制度;另一个是 extractive institutions,即劫掠制度。个制度无需我赘述,大家都可以知道其含义了。作者认为,英国殖民地(或者说逆袭的殖民内地,用英国殖民地不精确,印度是例外)大多采用了保护私有产权的制度,而那些在1500年很富裕的殖民地则大多采用了劫掠的制度。这是导致财富逆转的直接原因。
那么为什么它们采取了不同的制度呢?
(1)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 或 The economic profitability of alternative policies
键盘虾才分对错,殖民者只看利弊。一个总督对一块殖民地进行统治,采取什么制度,当然要进行利弊分析(当然宗主国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是印度总督,我一看,艾玛这地方本来就很富裕,人口也多,本来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制度(比如种姓制)和宗教体系,我如果毁掉这套制度,为他们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印度,圆印度梦,固然是好的,但是这个成本太大了,受到的阻力也太大了!况且我一个印度总督,怎么就跑去做改革了?本来印度各邦有自己的收税制度,我就把那些税收上来就好了!excited!所意我就钦点不改了,还是以前那一套“劫掠制度”,大家说吼不吼啊!(印度各王公:吼啊!姿瓷!)
比如我是大英帝国的加拿大总督。我一看艾玛大家都是大英帝国的总督,怎么隔壁的汤姆就派到印度去,我就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了呢?这个地方本来就没啥人,那么要建立新的制度,就按照宗主国的那套办吧,我也熟悉这一套理论。大家说吼不吼啊?(无人回应。。。根本没人。。。)
(2)本地有没有大量欧洲人 或 Whether Europeans could settle or not.
如果本地居民都只老家来的移民,当然还采取老家那套保护产权的制度啦。什么?这里都是土著?那就烧杀抢掠我不管咯~
比如我是葡萄牙帝国的巴西总督,我一看,艾玛这里都是土著奴隶和非洲黑奴啊,全巴西就几个从老家来的土财主,开着甘蔗园的。那我和几个土财主一商量,就“劫掠制度”吧。谁敢反对?
比如我是大英帝国北美总督,我一看,艾玛这里全是老家那群臭脾气的清教徒啊~~~!!!要是对他们实行劫掠制度,那我估计自己也活不多久啦XD。
但是,我觉得,以上两个原因和地理还是有关系的:
(1)英国是殖民大赛的后起之秀,英国人开始在美洲(谢
指正)找殖民地的时候,拉美的大片肥沃的、人口多的土地被伊比利亚强盗占走了!那英国只好占一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咯。既然鸟不拉屎,那么必然没有一套原有的制度,那么建立保护私有产权制度的成本就小得多。既然鸟不拉屎,那么居民必然以欧洲移民居多,那么建立劫掠制度的成本就高得多。
(2)伊比利亚强盗们占的是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地区,必然要求大量的奴隶,那么就不太可能推行保护(奴隶的)私有产权的制度。
这两点想法要感谢我的童鞋@不到的RYAN(见回复)(不知道是不是我想艾特的那个何老板2333)
----------------------------
作者的观点大体是如此,它还有很多计量和实证,那才是本文的亮点。但我就不搬运啦~~~
虽然我读过本文,也做过展示,但估计有的地方理解的还是不到位,如果有读过此文的童鞋还望指正~BOW~
------------------------
-----------------------
另外,我觉得
的回答和这篇文章的精神差不多。
--------------------
此外,我只是个搬运工XD。我要说明一下,原文不CARE你是英国殖民地还是葡西殖民地,只CARE你在1500年是屌丝还是土豪,我的描述中可能会发生混乱,估计是受到题主的引导了XD
---------------------
总结一句:
题主所说的“英国殖民地更富裕”是不成立的。首先要明确时间,其次也不是说英国殖民地就比葡西的好。这个现象应该是:1500年富裕的殖民地现在相对贫穷,1500年贫穷的殖民地现在相对富裕~
【张景文的回答(98票)】:
。。。大英殖民地包括:南非、津巴布韦、赞比亚、尼日利亚、南苏丹、苏丹、埃及、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东巴)、尼泊尔、缅甸、马拉西亚…… 还要再列么?
原西班牙殖民地的阿根廷,19世纪末人均收入超过英、法,远抛日本N条街。虽是靠卖资源卖肉为生,但现在澳大利亚走的不也是这条道么
【唐临的回答(33票)】:
楼上一大群装模作样解释的……你们在解释一个根本没多大关系的问题好么……问题本来就是一个一拍脑袋信口开河的问题,底下更多什么都能扯上的……
首先……盎格鲁撒克逊五兄弟(英美加澳新),共同特点是基本上把原住民杀光了或者干脆没几个原住民,人家本来就是英国分部,和“当地人受到高大上的英国熏陶”(妄测的题主意思以及可以确定的很多答主意思)没啥关系。
然后英国本来就是殖民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当然能抢到相对来说最好最重要的地,这种相对位置好物产多的国家更容易发展也不算什么怪事吧?
非要逼我一个个列举么……
英国殖民地“成功案例”: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好再加上新加坡 香港……如你所愿把巴哈马 马尔代夫 马耳他 塞浦路斯也算上
“失败案例”:津巴布韦 马拉维 乌干达 塞拉利昂 博茨瓦纳(顺带一提,博茨瓦纳是非洲奇葩,政治稳定得不像话……) 坦桑尼亚 肯尼亚 南苏丹 北苏丹 尼日利亚 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 缅甸……
啥你说尼日利亚挺好的?我还以为你连阿根廷智利都看不上不是发达国家根本入不了您法眼呢……
再看西班牙……西班牙的确没搞出什么自家分部,拉美混血居多,危地马拉、玻利维亚等国印第安人还是大多数呢。
但西班牙的殖民地真的过得差?拉美的前西班牙殖民地人家日子都过得不算差,完爆非洲和一部分后发都没赶上的亚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名单拉美就一个海地(海地还是法国殖民地,据地摊文学说,海地是被魔鬼诅咒的国家,就这么一说,当个段子听就是了)。阿根廷曾经几乎是一个发达国家,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古巴等国根本不穷,过去能鄙视中国的(80年代以前)。
【迷你木西卡的回答(2票)】:
有两个概念。与。南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界限划分的。拉丁美洲是以墨西哥为界限划分的以拉丁语系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题中提到的经济发展欠缺的指的是拉丁美洲。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难道真的是人种的问题吗?其实早在殖民争霸,就为如今的经济发展差异埋下了种子了吧。当年可是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共同占据着美国。或许英国人早看出来北美才是值得发展的,于是从法国人手中买下一大块土地,又把西班牙人赶向南边。
西班牙是天主教国家,因此拉丁美洲大多数也是天主教国家。西班牙政治腐败,因此拉丁美洲更甚。制度是硬伤。
并不能武断是自然因素。曾经也是黄金白银遍地的国家。没落后的繁华,如今他们就像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一样。听世界新闻,他们总是不被报道,即使报道,也是一带而过。
他们没有多少摩天大楼,没有多少工业化产区,没有多少高速公路。但是他们有凛冽清新的空气,有APEC blue, 有颜色真的是蓝色的海水,有绿得发亮的森林…
【Chinito超强的回答(7票)】:
不是西语国家没有富裕的,而是人家已经富过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拉美是当时的发达地区,一百年前就有地铁了,但是总有兴衰枯荣。
【曾柯的回答(16票)】:
先占个坑,晚上复习完之后来回答。
想分析的是,如果题主理论成立,可能原因和目的大概会是什么。
————————————————————————————————————————
在此论证的是:英国所拥有的成功富裕的殖民地,从母国中获得了什么?而西班牙殖民地并没有获得的。
————————————————————————————————————————
先上结论,我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母国行为(也可以说是制度)的不同使得殖民地发展的不一样。
我们先来理顺一下殖民地发展和成熟的历史。
首先先让我来看看最早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
这时候,共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各国参与并瓜分了整个世界。
旧帝国(西葡篇)
最早进行向新世界(这里指的新世界是指除了欧洲大陆外的其他板块)进行海上探索的国家是葡萄牙。
“15世纪初,/恩里克王子派遣船队探索了/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就是这货,非常具有远见的(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但其实,我觉得这人只不过是口味比较挑,比较缺胡椒香料什么的(误)就是这货,非常具有远见的(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但其实,我觉得这人只不过是口味比较挑,比较缺胡椒香料什么的(误)
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个学经济类的学生,必然告诉你经济的答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东部设立的关卡直接导致之前意大利城邦国控制的东方香料贸易成本大大上涨,也直接导致了一系列意大利国家的衰败。
(这个因果链展开非常复杂,与本位币、货币交换、货币制度有关与题目无关在此不做展开
总而言之,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是因为经济。
在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之后,在教皇大人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以
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大约位于西经46°37'的南北经线,为两国的势力分界线: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
上图大概就是进行“地球第一次分割并且殖民”之后的大致势力图。上图大概就是进行“地球第一次分割并且殖民”之后的大致势力图。
而在1494年两国(其实是三个国家,西班牙那时候还没有实体,葡萄牙、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签订这个条约的时候,英国在干嘛?
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英国丧失除加莱外的全部法国领地。
这场战争的结束直接导致英国放弃欧洲大陆的土地角逐,其实是再也竞争不过一个统一君权的法国了。
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进行/玫瑰战争,以兰卡斯特亨利VII与约克伊丽莎白联姻开启都铎王朝结束。英格兰自此进入统一发展的快车道。
自此,我们岛上的腐国开启了开挂的过程。都铎王朝自上往下五位君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但是这段时间对英国的振兴是举世瞩目的。
视角转回西葡,我们伊比利亚牛也不是吃素的。
葡萄牙的东边
1512年,葡萄牙人登录摩鹿加群岛(马六甲群岛),这个行为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They have been known as the Spice Islands due to the nutmeg, mace and cloves that were originally found only there, and the presence of these sparked colonial interest from Europe in the 16th century.
摩鹿加群岛以盛产肉豆蔻等一系列香料而著名,又被称为香料群岛。肉豆蔻Nutmeg,在当时是相当名贵的香料,比金子要有价值多了。
In 1760, the price of nutmeg in London was 85 to 90 shillings per pound.
请注意,那时候的先令是银先令,直接用银铸造的;一船肉桂就足以支付一次航行的所有费用而绰绰有余。
西班牙的西边
继哥伦布首次航行抵达美洲后,西班牙向美洲的殖民便开始了。囿于之前所述的条约限制,南美大部分所属地方是葡萄牙的。西班牙主要开拓的区域是东印度群岛和北美洲(墨西哥)。
in 1546, after the discovery of one of the world’s richest silver veins.
1546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中部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银矿——银矿。
早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后不久丰富的矿藏已得到重视,当中部分矿坑全国闻名,而且可追溯至1546年。其中一个名为Alvarado的银矿在年之间开采的银价值高达8亿美元。因为这里的矿藏,墨西哥曾经是世上最大的银生产国。
还记得中国古玩市场里面非常闻名的鹰洋吧,鹰值得就是墨西哥的国徽——。
同时,在南美现在的玻利维亚,好运的西班牙又发现了一个大银矿。
Located in the Bolivian Tin Belt, Cerro Rico de Potosi is the world's largest silver deposit and has been mined since the sixteenth century, producing up to 60,000 tonnes by 1996, and estimates are that much silver still remains. Potosi became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and the site of the first mint, in the Americas.
At peak production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the ore contained up to 40% silver.
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矿储藏地之一……在高峰时期——也就是十六到十七世纪,矿石银含量达到40%。
总而言之,西班牙(现在应该称作西班牙帝国)和葡萄牙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各自找到了自己经济的一大支柱。
但是,这两个败家国家在这段时间(15世纪-16世纪)在干嘛呢?
打仗,打打打打打打,整个欧洲大陆就打成了一锅粥。
十五世纪初期,在完成了收复国土运动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大王国——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在两位君主联姻之后结成了共主邦联,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西班牙。
但是,在共主邦联两位君主逝世之后,阿拉贡王国的继任国王卡洛斯一世(阿拉贡)/查理五世(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继任者(当然卡斯蒂利亚也有君主胡安娜一世,这货是个疯子,基本属于虚设)。此时,整个欧洲除了法国和一些其他的小领地,基本都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地盘。
中间一个法国,被哈布斯堡夹得实在是惨。中间一个法国,被哈布斯堡夹得实在是惨。
自此,西班牙,也即是哈布斯堡帝国,开始了在欧洲南征北战的历史。
查理五世在位期间,发动了针对周边国家的许多战争:
查理五世1527年再度派军侵入意大利,包围罗马。西班牙军队劫走了教皇——罗马之劫。直接导致教皇无法批准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离弃查理的姨母阿拉贡的凯瑟琳,逼使亨利八世在1533年发动宗教改革。(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与低地国家(尼德兰):
与英国(英格兰):
与奥斯曼土耳其:
与德意志新教国家……
总之,一个世纪内,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包括神圣罗马帝国)不断地在于欧洲上的各个实体进行碰撞。
你可能会问了,战争要花钱的啊,哪来那么多钱啊?
没错,这些钱的来源就是在美洲的金银矿、砂糖、烟草等得收入。此时的哈布斯堡王室,只关心每个月定期在塞维利亚靠港交货的运输船,以及在欧洲大陆上驰骋的大方阵。
殖民地建设?跟我有啥关系。
要说是哈布斯堡王室不想管么,其实应该是哈布斯堡王室维持大陆上的庞大帝国而疲于奔命。更深入的,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运作效率无法掌控一个庞大多民族帝国暴露出的的问题。
整个16世纪,英国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如上所述,1533年亨利八世强制与他的第二个王后结婚,并宣布与第一个王后离婚。
1534年,英格兰国会通过上诉法案,禁止英国教会上诉至教皇。任命法案将任免权交给了国王。至尊法案(艾玛Supremacy)承认了国王在英格兰宗教界至高无上的地位。至此,英国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成为又一个新教宗派。
日,玛丽一世(血腥玛丽)登基,此王是天主教女王。获得了教皇的青睐并以此获得了爱尔兰王国的正统继承权。但其人对于新教徒的暴政为后来伊丽莎白一世的受到接纳的执政铺垫了基础。
日,伊丽莎白一世Virgin登基,开启了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
在低地国家对抗哈布斯堡西班牙的独立战争中,伊丽莎白为橙子公爵奥兰治提供军队对抗哈布斯堡的军队。此举遭到了哈布斯堡西班牙的强烈抵触,引发了盎格鲁—西班牙战争()(又称英西战争)。
图为维哥湾海战图为维哥湾海战。
在英西战争后,西班牙实力一蹶不振;此次战争标志着旧帝国退出了海上舞台,西班牙再也没有实力与英国竞争。自此,西班牙在世界上各地的殖民地,要么被英国抢夺或被其他国家瓜分,要么再也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绕了这么大一圈,讲了那么久历史,为的就是表明:西班牙的殖民地从头(地理大发现的目的)到尾(提供欧洲大陆战争提供军费)都是以为母国提供生产资料为目的的,从来没有任何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西班牙殖民地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而设立的。而当地的人,在黑奴贸易并不庞大的时代,也主要是以本国国民为殖民化的主力,除了基本的生产资料生产,并没有对本地进行发展的必要动力。
回归制度,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未展开,各个殖民地母国(以君主制为主)最大的需求还是对于生产资料/消费品的需求,更多需要的是殖民地的资源而非向殖民地倾销本国的商品,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程度(需求/市场大小)与母国经济目的不甚相关。
讲完了西班牙篇,准备睡觉。明天继续讲英国殖民地的发展。——
——————————————————————————————————————
借以此答缅怀当年在大航海时代OL驰骋的那些日子,虽然只是樱桃小小的一名货币铸造商,也为伦敦以及英伦三岛上的发展投下了不少的资金。怀念那时候与核桃抢夺汉堡和哥本哈根的日子。
【温兴兵的回答(11票)】:
我的一家之言
---------------------
欧洲大体分为三个种族
日耳曼人,即 英、德、瑞士
拉丁人, 即 西、葡、意
斯拉夫人, 俄,南斯拉夫原各国、东欧
----------------------
各有各的性格。拉丁人散漫、懒惰、热爱生活、富于激情, 日耳曼人上进、死板,富于纪律。
大航海时代是一个富于激情的年代,只有富于激情和罗曼蒂克的人,才会不顾一切地探险,发现新世界,探索财富,因为那时就像远古的采集年代,更重要的是采集。所以,西葡称霸世界。
后来工业化的时代,需要纪律、合作、勤奋,这时就像农耕时代,更多的是需要深耕细作的经营,所以才是日耳曼人的天下。
------------------
法国是日耳曼和拉丁人混起来的,不能算拉丁 ,也不能算日耳曼,但拉丁血统居多
----------------
至于楼里其他人说的,
尼日利亚等国家,的确我忘了这个茬,只说道盎格鲁萨克逊自己造就,自己人组成的国家。
南美洲有一些国家有印第安人,但除了玻利维亚和危地马拉,印第安人站的比率很低很低,绝大部分都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后裔,也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本地土著所占比率很低,完全可以看作是殖民者在一块空地上建立起来的新的国家,可以忽略土著的影响。
但,尼日利亚、印度、南非等等,也包括香港,也包括西班牙的菲律宾,葡萄牙的澳门,法国的海地,等等等等,虽然经过殖民者的一些年改造,但毕竟还是本地人建立的国家,依然是本地人。
【李然的回答(1票)】:
因为西班牙葡萄牙又没杀光原住民……
英国发展成发达国家的殖民地美加澳新,都是原住民差不多杀光了,英国人移民过去的……
英国没有办法靠枪炮钢铁细菌屠光的殖民地,比如印度、孟加拉等国,发展的还不如原拉丁美的西系殖民地呢……
【通吃岛岛主的回答(1票)】:
看看《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吧。
【苏昕的回答(0票)】:
其实是有的,
童鞋,你听说过门罗主义嘛?
美国的后院呢?
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具体来讲,南美诸国由勃兴到中衰,主要有三点原因:
政治上的军政府独裁(嗯,我是不会说有北方某国的影子哒~)
风向上的民粹主义(嗯,被忽悠瘸啦条件完全没法比还大搞逆城市化和环保主义神马哒~)
经济上的(请参链接第五点,因为民间作死上层动荡所以死在坎儿上了~)
【刘龟兹的回答(0票)】:
之前有杂志上说是:造成两者差别的原因主要是西班牙人信仰天主教,英国人信仰的是基督教,而基督教相对天主教等级制度较为淡化,所以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建立了较为森严的制度,当地人地位地下,只是将殖民地作为原材料产地造成当地经济畸形发展。小弟第一次答题,深感与众大神差距明显,权当抛砖引玉,为各有识之士提供线索
【HuangXinyi的回答(0票)】:
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最早摆脱君主专制进入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当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其殖民地也开始了工业化 而此时西班牙殖民地还在搞种植业和开矿= =西班牙的国力此时也没落了。
【高大宝的回答(0票)】:
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来的钱全被皇室造没了,而英国拿来搞技术革新,发展海军,根据这两点,两国怎么花钱什么的想一想也知道了。
俩富二代,一个拿钱吃喝嫖赌,另一个花钱修为自身,健身,看书,旅行,哪个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也就高下立判了。
【扶焰的回答(0票)】:
西班牙用的是最正确的殖民方法,英国不正确,所以是这样:
每个国家殖民风格是不同的,荷兰是商人、英国是企业主、葡萄牙是旅行家,板鸭是抢劫犯。
板鸭殖民的方法就是把当地的资源(主要就是金银贵金属)全部抢完,当地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运回本国享受,不发展任何工业,限制农业,所有必需的工农产品从本土运过去,所以当地对母国严重依赖,根本无法独立,独立了也发展不起来。
英国后期以资本输出在当地因地制宜建立工厂铁路发展工业农业等设施攫取利润。当然这种殖民方法比板鸭获得的利润要多得多,所以打败了板鸭,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当地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当地人完全可以脱离你的统治跑路了,你国家如果顺风顺水那人家还继续跟你混,你如果打打仗缺钱想从殖民地多榨点的 时候,对不起,我趁火打劫正好独立。
所以站在母国的角度,英国的殖民方法是没有远见的。以上也解释了你的问题。
【强光头的回答(0票)】:
西班牙国内工业落后,需要大量进口西欧和北欧的工业品,长期出超。另外参加欧洲大陆争霸,消耗国立力。一句话,生产力低下又想当庄家,作死。西班牙的海员素质不如荷兰,英国,丹麦等国家,另外大量金银从美洲输入又造成国内通胀,进一步打压工业。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我觉得因为英国本身具有先进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比如议会民主制,首先爆发工业革命,这些先进的因素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殖民地,比如说中国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发展(不知这个例子合适不)而在其影响下的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也和西班牙不同,西班牙经济政治落后于英国,在殖民地上仅仅是赤裸裸的掠夺金银,劳动力,而没有能使南美发展起来。当然这和殖民地当地各自的条件也有很大关系。比如美加大量的欧洲移民等也是重要的方面
【啦啦的回答(0票)】:
阿根廷曾经是发达国家!
【她的世界的回答(0票)】:
高晓松在《晓说》里面的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那一集里面说,是因为西班牙裔的人太懒了。
【李建业的回答(0票)】:
人种是不一样的,英国人就是比西班牙人优秀一些,现在也是。
我是相信风水轮流转的。
在当时那个,显然先发有优势--西班牙,后发也可能有优势--英国。
英国人喜欢搞贸易,还喜欢搞生产,让殖民地出产原材料,运回本国,利用科技优势,加工成商品,搞国际大循环, 卖到世界各地挣大钱。。。
而西班牙的同志们呢。。。南美直接产白银,货币,那还搞个啥的生产了,直接去中国海淘就得了。。。茶叶,瓷器,香料。。。
勤劳的民族才会蒸蒸日上,大英帝国风光了那么多年,当资本流出海外投机的时候,国力就开始下降了,加上战争,终于把老大的位置交给了美国。
额,扯远了,之所以两个国家殖民结果不同,就是因为英国有工业有商品贸易,而西班牙那个叫做纯掠夺。。
【杜森林的回答(0票)】:
这就好比 西班牙的鼎盛时期,根本比不了英美的鼎盛时期。
发表评论:
馆藏&5880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那利群岛旅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