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医学科学仪器直接诊查躁狂症发作的抽搐表现发作有5年的病史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发作期躁狂症患者就诊治疗知情同意的临床分析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发作期躁狂症患者就诊治疗知情同意的临床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7:49:0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发作期躁狂症患者就诊治疗知情同意的临床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精神病综合征
篇一:六大类精神病的诊治 第一章
六大类精神疾病概述
1、精神分裂症 2、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 4、偏执性精神障碍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6、精神发育迟滞 第二章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一、流行病学 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在1%左右。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成年早期这一年龄段:男性为15~25岁,女性稍晚。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可能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子宫内感染与产伤;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社会心理因素等。 三、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或评论性的,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
妄想的荒谬性往往显而易见。 (2)被动体验
患者常常会出现精神与躯体活动自主性方面的问题。被动体验常常会与被害妄想联系起来。患者对这种完全陌生的被动体验赋予种种妄想性的解释,如“受到某种射线影响”、“被骗服了某种药物”、“身上被安装了仪器”等等。 (3)思维联想障碍
直觉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交谈“费劲”。患者在交谈时经常游移于主题之外,尤其是在回答医生的问题时,句句说不到点子上,但句句似乎又都沾点儿边,令听者抓不住要点(思维散漫)。病情严重者言语支离破碎,根本无法交谈(思维破裂)。 (4)思维贫乏 根据患者言语的量和言语内容加以判断。语量贫乏,缺乏主动言语,在回答问题时异常简短,多为“是”“否”,很少加以发挥。同时患者在每次应答问题时总要延迟很长时间。即使患者在回答问题时语量足够,内容却含糊、过于概括,传达的信息量十分有限。 3、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 4、意志与行为障碍 (1)意志减退
患者在坚持工作、完成学业、料理家务方面有很大困难,往往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打算。(2)紧张征
以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两者可交替出现,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典型表现。木僵时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或缺失以及精神运动无反应为特征。木僵病人有时可以突然出现冲动行为,即紧张性兴奋。 四、临床分型 1.偏执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其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起病多在30岁以后。这类病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长期保留。 2.紧张型
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的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典型表现是病人出现紧张综合征。 3.青春型
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多在2周之内达到高峰。以情感改变为突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有时面带微笑,却给人傻气的感觉;有时又态度高傲,显得不可一世;或喜怒无常、扮鬼脸、恶作剧,不分场合与对象,开一些幼稚的玩笑。思维破裂,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令人费解,有时会伴有片断的幻觉、妄想。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欠佳。 4.单纯型
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主观的疲劳感、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疾病初期,常不引起重视,甚至会误认为患者“不求上进”、“性格不够开朗”或“受到打击后意志消沉”等等,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就诊。治疗效果较差。 5.未分化型
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无法被归入上述分型中的任一类别,临床上有时会将其放到“未分化型”中,表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具备一种以上亚型的特点,但没有明显的分组特征。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1.起病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的年龄在青春期至30岁之间。起病多较隐袭,急性起病者较少。 2.前驱期症状
患者常常伴有不寻常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较缓慢,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多在在回溯病史时才能发现。前驱期症状包括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紧张性疼痛、敏感、孤僻、回避社交、胆怯、情绪不好、执拗、难于接近、对抗性增强、与亲人好友关系冷淡疏远等,有些出现不可理解的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3.症状学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一级症状有:①争论性幻听;②评论性幻听;③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④思维被扩散;⑤思维被撤走;⑥思维阻塞;⑦思维插入;⑧躯体被动体验;⑨情感被动体验;⑩冲动被动体验及妄想知觉。 (二)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 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 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 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六、 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第一代药物与第二代药物两类。第一代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针剂有哈利多等;第二代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哌西酮、阿立哌唑、氯氮平等。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必须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部分。 第三章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与其它心境障碍相比,本病在男女性中的发病率较为接近。 (一)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情感高涨
患者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能力是最强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但内容并不荒谬。 2.思维奔逸
表现为联想过程明显加快,自觉思维非常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讲话的内容较肤浅,且凌乱不切实际,常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有的患者可出现音联和意联。 3.活动增多
表现精力旺盛,兴趣范围广,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注重打扮装饰,但并不得体。社交动多,随便请客,经常去娱乐场所,行为轻浮,且好接近异性。自觉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劲,不知疲倦。4.躯体症状
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格检查可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且有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如便秘。因患者极度兴奋,体力过度消耗,容易引起失水,体重减轻等。患者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睡眠需要减少。 5.其他症状
躁狂发作时患者的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所吸引。在急性发作期这种随境转移的症状最为明显。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 (二)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临床上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感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典型的病例其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患者自我评价低,自感一切都不如人,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伴有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回避社交等。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六、躯体症状很常见,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诊断要点 1.临床诊断特征 (1)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表现;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伴有思维奔逸及意志活动的增多;抑郁发作时,情感低落,伴有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少。 (2)可伴有躯体不适症状。躁狂发作时常伴有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睡眠需要减少;抑郁发作时,躯体症状更为多见,若出现早醒、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及抑郁心境表现为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有助于诊断。 2.病程特点
大多都具有发作性病程,而在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既往有类似的发作,或病程中出现躁狂与抑郁的交替发作,对诊断均有帮助。 3.家族中特别是一级亲属有较高的同类疾病的阳性家族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脑影像学检查和精神生化检查结果可供参考。
4.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精神障碍;
单相躁狂或抑郁等。 (四)双相障碍的治疗双相障碍应遵循长期治疗的原则,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生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主要用心境稳定剂治疗。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
包括碳酸锂及抗癫G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其他一些抗癫G药,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以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等,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心境稳定剂作用。 2.电抽搐治疗和改良电抽搐治疗 (五)预防复发 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障碍患者,若在过去的两年中,双相患者每年均有一次以上的发作者,主张应长期服用锂盐预防性治疗。 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双相障碍的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 病因学 本病原因不明。起病年龄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病前性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 【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逐渐发展为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妄想,内容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妄想多持久,有时持续终生。很少出现幻觉,也不出现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如被控制感、思维被广播等。 被害妄想往往与诉讼妄想相伴随。病人认为社会中存在针对他的恶势力,有计划地迫害他,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惜代价。病人不断扩大自己的对立面,从最初的对手扩展到一个部门乃至整个社会,谁不相信他讲的话,谁就是被敌人收买了。为此患者会一次次、一级级上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他们无端怀疑配偶的忠贞,千方百计搜集所谓证据,逼迫配偶“招供”、写“保证书”,但所有这一切只会令情况更加恶化。有时患者会在妄想支配下产生伤害行为。 钟情妄想多见于未婚中年女性。她所认定的爱人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名声,也有妻室。患者坚信对方通过各种暗示传达爱意,并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给对方带来真正的幸福。 二、 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持续三个月以上,并排除相关疾病即可诊断。 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要应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三、 治疗和预后篇二:神经病综合征重点整理 总论综合征整理 一、丘脑损害的特征: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深感觉障碍更重2、对侧躯干肢体自发性疼痛3、对侧肢体一过性或持久性轻偏瘫4、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可伴舞蹈样动作或舞蹈样手足徐动症。 二、交叉性瘫痪:即病变同侧的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三、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偏身感觉障碍 四、脑干损害的定位是根据脑神经的平面来决定 五、中脑腹侧部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大脑脚底损害,影响锥体束及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交叉性瘫:主要表现为患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瘫。 六、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去传出状态,系双侧脑桥基底部损害,出现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害而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感觉和意识正常,只能以眨眼或眼球垂直性运动示意。 七、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眩晕、恶心、呕吐、眼震 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3、病灶侧共济失调4、霍纳综合征5、交叉性感觉障碍 八、霍纳综合征:眼交感神经受损,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可伴同侧额面部面部少汗或无汗 九、脊髓半切综合征: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十、三叉神经损害表现及定位:1、三叉神经损害可出现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咀嚼肌麻痹、张口下颌偏向患侧 2、三叉神经核性损害可仅有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如面部葱皮样分布特征3、三叉神经脊束核部分损害可引起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存在4、三叉神经刺激性病灶可引起三叉神经痛 十一、感觉障碍定位诊断:1、后根型: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2、后角型: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3、前连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4、传导束型: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同侧深感觉丧失,上运动神经元瘫痪。5、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全部感觉障碍,截瘫或四肢瘫,尿便障碍,见于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后期。6、交叉型:同侧面部、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伴其它结构损害症状和体征,如小脑后下动脉闭塞(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累及三叉神经脊束、脊束核,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脑侧束。7、偏身型:脑桥、中脑、丘脑及内囊等。8、单肢型:大脑皮质感觉区分布较广,局灶病变仅损及部分感觉。 十二、TIA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的一般表现:单瘫、轻偏瘫、面瘫、舌瘫,可伴偏身感觉障碍,双侧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出现空间定向障碍椎--基底动脉的一般表现: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正常,复视,可有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出现或伴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症
我们的考点:1、脑血管病变都很重要,TIA,脑梗,脑出血 2、癫痫的治疗原则或癫痫的持续状态 2、总论病损定位
3、多发性硬化定义、特点、急性期治疗 4、肝豆状核变性定义、特征、诊断标准4、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定义、分类和相应的处理,一般处理 考的原题: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2、癫痫的治疗原则 3、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定义和处理 4、TIA的特征的病理 5、案例:单纯疱疹性脑膜炎 6、案例:脑栓塞篇三:精神病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临床症状、病程转归、诊断治疗以及防治的临床医学科学mental disorder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下所导致的精神活动的失调或异常情况的总称 精神活动包括①人的三个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觉&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②人格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社会的行为者,临床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
第二章 一套规律原则称为一个“分类系统” 2.组成分类系统的诊断标准具有的两个基本功能:①定义精神障碍②对具体的疾病进行诊断诊断系统的特性:良好的信度、内在稳定性、特异性、效度、实用性 3.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有定性分析和量表评价两种方式
①精神症状的性质②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③精神症状的出现频率 ②③--定量 4.常见的精神障碍综合征: ①心境障碍综合征:包括抑郁综合征、躁狂综合征 ②精神病性综合征:包括精神分裂综合征、妄想 ③物质依赖综合征 ④急性脑病综合征 ⑤慢性脑病综合征 ⑥应激反应综合征 ⑦神经症性综合征:包括焦虑、惊恐、强迫、恐怖、疑病、癔症、衰弱等综合征 ⑧心理生理综合征:包括厌食、贪食、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综合征 ⑨性心理综合征:包括各种性心理变态 ⑩人格综合征:包括原发人格障碍和继发人格改变 此外,还可有一些特殊的综合征,如紧张综合征、科萨科夫综合征等 5.精神科的基本技能:①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和技能②接谈技能③病史采集的要点和内容 ④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⑤精神检查⑥精神科住院病历的书写 6.精神科相关的治疗技术:①药物治疗②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③心理治疗 7. 法医精神病学(forensic
psychiatry )以精神医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法学理论为指导,以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相关的法律问题为研究内容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8.精神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并因此导致了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9.严重精神障碍:由于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 10.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①精神分裂症②分裂样情感障碍③偏执性精神病 ④双相(情感)障碍⑤癫痫所致精神障碍⑥精神发育迟滞11.强制医疗与强制住院:国家政法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实施的对患者强行送入精神病院进行强行治疗的行为,可不征得患者及监护人的同意 强制医疗的对象是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并经法定程序鉴定认为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者 12.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知情权、选择权、同意权、拒绝权
补充: 精神检查:是精神科医生对患者精神状况的横断面认识,是对精神障碍患者做出正确确诊的重要环节 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 【1】一般情况:①患者的一般状态②接触情况③意识状态④日常生活情况 【2】认知活动: (1)感知障碍:错觉、幻觉---真假性、感知觉综合障碍 (2)思维障碍:①思维形式障碍:对答是否切题,有无思维松弛散漫、思维破裂、 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奔逸、 思维迟缓 ②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妄想 ③思维逻辑障碍:有无逻辑倒错性、病理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诡辩症、 其他病理性思维逻辑障碍 (3)注意力障碍:注意力是否集中,主动注意、被动注意的情况,有无注意减退或注意涣散,有无病理性注意增强、注意转移等 (4)记忆力障碍:即刻记忆、近事记忆、远事记忆,是否存在遗忘、错构、虚构等症状 (5)智能障碍: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6)自知力障碍:患者是否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变化;是否承认这些表现是异常的病态的;是否愿意接受意识对她/他的处理方式,是否能配合治疗 【3】情感活动: ①客观患者的外在表现---面部表情、语气语调内容、行为举止的姿势变化,自主神经反应 ②主观体验患者的内心体验:根据情感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性质来确定占优势的情感是什么,包括情感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情感淡漠等,对社会功能的影响③情感的诱发是否正常,如易激惹;情感是否易于起伏变化,有无情感脆弱;有无与环境不适应的情感---情感倒错;抑郁情绪--是否有自杀观念,以便进行危机干预 【4】意志与行为活动:主要了解患者意志活动有无减退或病理性增强,本能活动(如食欲和性欲)有无亢进和减弱,是否存在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是否存在冲动、怪异的动作或行为 不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①意识状态②定向力③姿态④言语⑤面部表情与情感反应⑥动作和行为⑦日常生活
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的等发面的详细情况,应按时间顺序书写。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⑤描述起病的形式---急性、慢性、隐匿起病②出现症状的可能原因 ③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详细的描述疾病的起始直至入院时的临床表现以及症状的演变和发展过程④入院以前的诊疗经过---就诊的医疗机构、诊断情况、用药情况、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⑤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精神、饮食、睡眠、工作、学习情况,病程中有无消极厌世、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和冲动行为第三章
精神科相关治疗技术 1.精神障碍的治疗技术:①药物治疗②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无抽搐的电休克治疗③心理治疗 2.精神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 3.精神药物的分类: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认知改善药物 4.精神药物的用药原则:①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②靶症状和药物选择③剂量滴定、有效剂量判定和最低有效量的维持治疗④用药方式及剂型选择⑤疗效与安全性的综合评估 【抗精神病药】 5.传统抗精神病药----抑制D2①低效价---D2受体的选择性较低;临床治疗剂量大;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大;抗胆碱能作用强;锥体外系副作用相对较轻 ②高效价---D2受体的选择性较高;临床治疗剂量小;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作用突出;镇静作用不强;心血管和肝脏毒性作用较小;锥体外系副作用相对较重 6.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的一般原则:①早诊断早治疗②药物的选择③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④剂量选择⑤疗程 7.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①锥体外系副反应②过度镇静③心血管方面副反应④内分泌改变⑤体重增加和糖脂代谢异常⑥胆碱能改变有关的副反应⑦肝脏损害⑧癫痫发作⑨恶性综合征⑩粒细胞缺乏症 【抗抑郁药】 8.抗抑郁药---提高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浓度 9.抗抑郁药用药原则:①适应症---抑郁症及焦虑②早诊断早治疗③全程治疗④靶症状和药物选择⑤剂量滴定和治疗剂量的选择⑥合并用药问题⑦安全性问题 10.抗抑郁的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心境稳定剂】 11.心境稳定剂:也称为抗躁狂药,这类药物基本上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包括对躁狂相和抑郁相的治疗及预防复发 12.心境稳定剂的分类:①锂盐②抗癫痫药类心境稳定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加巴喷丁③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尼莫地平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13.心境稳定剂的适应症:①主要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包括躁狂相、抑郁相的治疗、快速循环型、混合型的治疗②预防复发③难治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类型也可以加用情感稳定剂 【抗焦虑药】 14.抗焦虑药:消除或减轻紧张、焦虑、惊恐、稳定情绪和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治疗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 15.抗焦虑药的分类:①苯二氮卓类---氯硝西泮、地西泮、阿普唑仑 ②5-HT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 【认知改善药物】 16.认知改善药:分两类--一为改善注意力的药物,主要为精神激活药;另一类为记忆改善药,主要为胆碱酯酶抑制剂。认知改善药还包括其他药物如新型抗抑郁药和不典型抗精神病药 17.认知改善药物---精神激活药物------哌醋甲酯、托莫西汀使用原则:①适应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作性睡病②禁忌证---三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三警惕药物依赖和药物滥用 18.改善记忆药:①胆碱脂酶抑制剂(安理申、他克林)②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③自由基清除剂④神经营养因子⑤代谢增强剂:喜得镇⑥其它:碳酸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19.改善记忆药物使用原则: ①适应症: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痴呆以及其他疾病伴发的痴呆 ②疗效:可以延缓但不能逆转痴呆
精神分裂症
是临床最常见、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
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认知功能损害。本病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而部分患者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2.精神分裂症:是临床最常见、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本病多在青壮年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呈慢性病程,晚期有发生精神衰退的可能性-----一般无意识障碍 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障碍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感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的常见精神疾病。该病主要见于青壮年,患病率为1?-11?。其临床表现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三方面 4.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①个性改变②不明原因的焦虑、抑郁,不典型的强迫③不可理解的行为
④敏感多疑⑤对自身某个部位的不合理关注 【核心症状】: (一)阳性症状:所谓阳性症状主要是指正常心理功能的偏移,涉及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听幻觉----将患者作为第二人称的听幻觉称为第二人称幻听,即命令性幻听 ----将患者作为第三人称的听幻觉称为第三人称幻听,即评论性幻听 第二人称幻听和第三人称幻听是精神分裂症具有的特征性幻听常诉‘声音’或‘映像’存在于脑中,不用感官而感觉到 真性幻觉:具有幻觉的一般特征,即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的情况下能在相应的感觉器官获得清晰、生动、完整的知觉体验。知觉体验来源于外界,具有鲜明的定位,患者的知觉体验是通过感官而感觉到的 功能性幻觉:又称机械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是当某种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感官的幻觉如果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则称为反射性幻觉 偏差,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①视物变形症②空间知觉障碍③非真实感 ④人格解体⑤时间知觉改变 2.思维障碍---主要 (1)思维联想障碍: ①联想结构障碍----思维散漫和思维破裂 思维散漫:是思维联想结构不紧凑以及联想主题不突出,表现为患者无论进行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时,各层内容间以及段落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给人的印象是‘有点东拉西扯’,中心思想不突出,使人不易理解他/她到底要向别人传递什么信息 思维破裂:是思维联想结构出现障碍更明显的一种情况,表现为患者无论在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表达中出现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的现象 ②联系的自主性障碍:包括思维云集、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取等表现 (2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特点:①所产生的信念无事实根据,但患者坚信不疑,无法纠正 ②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 ③妄想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 ④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即:对象泛华、内容荒谬、脱离现实、不系统、不固定 原发性妄想:特点---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逻辑荒谬,无系统性 包括妄想性知觉/心境/回忆 继发性妄想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 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被害妄想是患者坚信某人或某些集团对她/他或其最亲密的人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 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关系妄想是患者将环境中与他/她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她有关,如别人讲话、咳嗽、一举一动都与他/她有关,常于被害妄想交织在一起 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被控制妄想是指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动作和行为被某种力量或作用所取代,不受自己意识的控制。被控制妄想的患者具有被动性、异己性和被强加的体验,与其心境不协调 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影响妄想是指患者感到身体不舒适,或有思维插入等其他病态体验时,毫无根据地坚信是由于外界的影响所致 ⑤夸大妄想: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夸大妄想是指患者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能力的夸大),或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权势(地位的夸大),或很多的财富(财富的夸大),或认为自己是名人的后裔(血统的夸大)等,具有以上情况表现之一者均为夸大妄想 ⑥罪恶妄想: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躁狂症发作的抽搐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