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性看静脉炎的好医生看静脉炎的好医生有没有好医生

容易被忽视的血栓性浅静脉炎_好大夫在线
容易被忽视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全网发布: 07:59:36
发表者:朱筱吟
(访问人次:1772)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一、血栓性浅静脉炎会有什么表现?&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症状非常明显:表现为浅静脉分布区的红斑和触痛,以及可触及的条索样血栓,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皮温高,可能会有肿胀。症状常会反复出现。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病情并且判断浅静脉血栓的范围。&二、为什么会发生浅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易感因素很多,通常可以归纳为Virchow三联症:即静脉内膜损伤、血液液滞缓慢和高凝状态。通常由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发静脉血栓。&(一) 静脉内膜损伤&浅静脉内置管、刺激性药物、、外伤等都可能造成的浅静脉内膜损伤,从而引发血栓性浅静脉炎;&(二)血流缓慢&下肢静脉曲张,制动(如骨科手术后的卧床)等情况下血液淤滞,容易发生静脉血栓。&(三) 可造成血液高凝状态的情况,包括:大手术后或者较大的创伤后&先天性凝血物质异常,如抗凝血酶III、蛋白c和蛋白s异常&妊娠和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患者&三、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一)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因素,常发生在下肢曲张的浅静脉腔内。 其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治疗:1、浅静脉炎为无菌性炎症,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可使用一些抗药物。2、较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局部使用喜辽妥。下床活动时,应穿医用弹力袜。&3、 静脉曲张引起的浅静脉血栓往往会反复发作,并可能有蔓延到深静脉引起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同时施行浅静脉血栓取出术是最好的方法。&(图片来自网络)(二)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住院或者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往往与静脉内置管和刺激性注射剂有关,尤其是长期留置的导管。 开始时通常表现为穿刺部位或者输注区域的疼痛、触痛和红斑。&治疗:停止输液、移除置管,并加以局部热敷。症状通常持续数天或数周,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图片来自ADAM)(三) 细菌性和化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通常与静脉内置管有关,如果发生,甚至有致命的风险。 通常表现为静脉穿刺部位的脓肿、严重的疼痛,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升高。&治疗:拔除导管,进行细菌培养,静脉应用合适的抗生素。极少情况下需要切开清除。&(四)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不同位置反复发作的浅静脉血栓反复发生在不同的部位,最常见在下肢。&这种病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或可与一些伴发,如白塞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等。&治疗:对症治疗,同时寻找病因。应注意抗凝血酶III、蛋白质s或蛋白质c的异常。&(五)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图片来自网络)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系指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的浅静脉有血栓形成,并继发炎症改变。 其特征为局部体栓时发生触痛、条索样结构,拉紧皮肤或抬高上肢时更为明显。目前病因尚未明了,除上肢骤然用力而静脉受牵拉遭受损伤,构成本病发病因素外,也可能与高凝状态或乳腺癌有关。&治疗: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热敷和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时寻找病因。
发表于: 07:59:36
朱筱吟大夫的信息
擅长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尤其是静脉疾病诊疗,包括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复发性静脉曲...
朱筱吟,张强医生集团血管外科Attending(主诊)医生,上海禾新国际医院、上海沃德国际...
朱筱吟的咨询范围:您的位置: &
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优质期刊推荐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门诊输液室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
作者:朱丽敏 &&&&作者单位:200060 上海,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门急诊补液室
静脉炎是门诊输液室常见的护理并发症,既损害机体又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文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及护理,为临床静脉输液提供护理路径。
【关键词】& 静脉输液;静脉炎;预防;护理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治疗的重要科室之一,作为全院&窗口&,每天接纳着不同年龄、病种各异的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基本工作,有创性使其存在潜在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有研究表明[1],80%的静脉输液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炎症局部可因治疗不善而出现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后综合征,甚至形成溃疡[2],既造成了再次穿刺的困难和对药物输注的影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又为患者造成痛苦,甚至成为护患矛盾的源头。因此,分析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护和治疗措施,能确保门诊输液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疗效,有效降低护理风险。
  1 危险因素
  1.1 化学因素
  药物性质:(1)药物刺激性和毒性:有报道显示[3],输入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总的发生率为57.65%,个别药物对血管有较大刺激,静脉输液几乎100% 发生静脉炎。(2)药物pH值:正常血液pH值是7.35~7.45,在此范围以外的溶液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血小板聚集和继发的血栓性静脉炎的链式反应[4],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3)药物渗透压。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mol/L,上升趋势与药物渗透性成正比。高渗药物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药物外渗,累及血管周围组织,加重血管的炎性刺激,造成静脉炎[5]。研究表明[2],采用静脉套管针输注20%甘露醇,2天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天后静脉炎发生率达100%。
  1.2 物理因素
  1.2.1 机械性损伤
  静脉输液是有创治疗,针头穿破表皮后,针身与血管产生瞬间摩擦,破坏血管壁的组织细胞,造成穿刺静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一血管反复穿刺,破坏管壁内膜,炎性因子包裹,血栓形成,静脉炎发生;钢针较之留置针硬度大、固定难、易滑脱,损伤血管,造成静脉炎。进针深度及针头的型号与静脉炎相互关系。贺国华[6]等对 500例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试验证明: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选择5 号半型号的穿刺针头,能达到输液的目的,局部血管组织损伤小。研究表明[5]:进入血管内针头越长,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大,对血管壁的损伤程度越严重,渗出增多,静脉炎可能越大。
  1.2.2 非人为微粒污染物输入
  操作过程中,输液工具和大气内的微粒污染造成血管栓塞,局部循环障碍,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
  1.2.3 液体温度对血管的影响
  多数学者认为,输入液体低温状态易使静脉痉挛,血管内血液流速减慢,药物易附血管壁,增加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引起局部炎性递质释放的同时也使得血管壁本身的供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静脉炎发生。
  1.3 人为因素
  1.3.1 专业知识掌握欠佳
  (1)药理学知识及药物配伍:部分医院患者输液过程均由输液室护士完成,因此要求护士具有专业的药物知识。熟悉药物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情况。很多药物禁忌并非肉眼可见,显微镜下可能形成的结晶输液后造成静脉损伤。(2)静脉穿刺技术:由于医院护士年龄结构和科室职能的差异,并非每位护理人员都具有&一针见血&的能力。同一根血管短时间内穿刺2~3次,对血管损伤极大,淤血和静脉炎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1.3.2 规范操作观念淡漠
  输液所用的药液从配置到操作都是人为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污染,即便是无菌操作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针管、针头消毒不严。当体内输入了致热、致敏物质,如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就可能发生反应。
  1.3.3 身体素质与病情差异
  静脉输液室患者年龄层次、病情及体质不尽相同,年龄大、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是发生静脉炎的重要因素。如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和年龄增长成正比;下肢静脉瓣多加之血流慢增加了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营养状况差,天气炎热也是静脉炎发生原因之一。
  1.3.4 依从性差
  患者不配合治疗、为赶时间擅自加快输液滴数、自行拔针等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形成静脉炎。
  2 预防
  2.1 掌握药物性质
  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溶媒, 避免发生理化反应。了解药物配伍禁忌,稀释药物,改变pH值。两瓶以上输液患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高渗药物和刺激性药物应选择粗直的血管,输液前0.9%氯化钠冲管,确保钢针在血管内再进行输液。浅静脉由于管腔小,管壁薄,流速慢,血液回流不能满足药物稀释要求,细胞内失水,细胞降低防御能力, 内膜易受损,导致静脉炎、渗漏和血栓形成。因此,长期输高渗药物者可中心置管,病房输注,避免门诊输液室钢针输液造成的不良反应。
  2.2 控制机械损伤
  熟练操作技术,避免短时间多次穿刺同一静脉,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根据输液室患者年龄和病情,合理的选择输液工具,在输液目的能达到的前提下,以最细、最短的针头为佳。如:老人、幼儿及血管脆性大的患者若不输注特殊药液,可选用5.5或6号头皮针保护血管。此类患者输液时减少进针深度,见回血即可,无需深部进针,穿透静脉。进行输液穿刺时,切忌钢针在组织中探找静脉,破坏组织细胞,造成炎症损害。成功穿刺后,妥善固定,告知患者携带输液如厕或调换座位时无需大幅度牵拉手臂及输液皮条,造成针头滑脱。并向患者说明输液外渗或感觉穿刺点疼痛,不要自行揭去输液贴,以免针头失去固定,损伤血管。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并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尽量限制液体入量在每日1000ml以内。静脉推注采用推泵,保持匀速推注速度,防治药液对静脉冲击。
  2.3 保证规范操作
  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从配置到输液完毕,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使用污染容器放置消毒棉签及棉球、注射药液配置4h后应立即弃去。做好患者输液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节输液滴数,并嘱咐患者不要自行调节。使用终端过滤器,减少空气中的微粒、脱落的胶塞颗粒以及玻璃微粒等都造成污染导致静脉炎。增强责任心,保证1h巡视1次,及时发现静脉炎形成征兆,采取预防措施。
  2.4 保持环境整洁
  门诊输液室应有通风窗口,可调节光线的窗帘及舒适的温度。使患者置身其中可以安心输液,缓解疲惫、焦躁情绪。每天定时清扫室内垃圾,治疗室和配置台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减少病原体。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发生静脉炎如果属于一般输液针应即刻拔出,更换输液器,更换穿刺部位,拔针后压迫针眼3~5min,用无菌输液贴保护。炎症部位可根据药物毒性、刺激性等选择冷敷或热敷。症状会有所改善, 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生评估是否细菌感染。若疑细菌感染,需进行导管针与血培养。应从其他静脉及导管内分别抽取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若疑似化学反应,需作记录并报告。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3.2 局部冷热疗法
  发现患者输液外渗后,拔出针头,充分按压止血后,除血管收缩药物外,用冷毛巾间断湿敷48h后转换热毛巾湿热敷。若因血管收缩造成静脉疼痛红肿,可当即用热毛巾湿热敷。杨艳[7]的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热水袋(40℃~50℃)热敷穿刺局部,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缩短甘露醇在局部的停留时间,从而减轻局部淤血。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优于50%硫酸镁湿敷。
  3.3 药物外敷
  3.3.1 西药湿敷
  轻度静脉炎局部用50%硫酸镁热敷,因硫酸镁具有镇静和改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痉挛,Mg2+可激活细胞的蛋白激活酶及三磷酸腺苷酶,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稳定膜电位,消除黏膜水肿,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明显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8]。郝建红等[9]将75%乙醇纱条沿静脉走向湿敷于注射静脉上,直至输液完毕。乙醇挥发带走机体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经60例临床观察,湿敷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3.2%,常规组为92.3%。此法既有局部止痛效果,又利用乙醇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于金华等[10]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镁。其主要成分是粘性材料和水胶体(羧基纤维素钠)以及人造弹性体等,起到局部润滑和隔离作用,削弱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保持敷料下皮肤干燥,减少菌落生长,为高分子特殊材料,很少有皮肤过敏反应。人造弹性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粘贴后成为闭合环境,形成低氧张力,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
  3.3.2 中药外敷
  中医认为静脉炎系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宜清热、化瘀血、散结为主。史祥平[11]等采用海带湿敷穿刺处,治疗输液性静脉炎总有效率达100%。张广清等[12]用红花与当归比例为3:1,洗净湿润后,浸于20 倍剂量的55%乙醇中,浸泡1个月,过滤药液,检测调试加入透皮剂防腐剂,分装在100ml /瓶备用。用法:在已发生静脉炎的血管外用红归酊湿敷1h,每日4次,2~4h 1次。结果显示红花醇治疗静脉炎有效,特别对红肿型和硬结型有效率达100%,但对于坏死型与闭锁型疗效较差且与病损程度及范围有关,但总体疗效仍令人满意。祝爱娥[13]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优于硫酸镁。王素梅等[14]用马铃薯外敷静脉输液渗漏处,效果好。
  3.4 物理干预
  红外线照射能使局部组织逐渐升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松弛肌肉,消除病患处疼痛症状;同时加速代谢过程,有利于代谢物和病理产物消除,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具有消肿、消炎、镇痛的作用,使局部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15]。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对静脉炎的不同分度可有不同的护理。Ⅰ度静脉炎采用红外线灯照射疗法每日2次,每次20~30min。红外线的热作用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而止痛。Ⅱ度和Ⅲ度静脉炎需要药物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
  4 小结
  静脉炎是门诊输液室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疼痛阈和体质不同,表现症状也有差异。在日常输液工作中,护理人员按时巡回,耐心认真的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发现症状,将静脉炎的发生扼杀于&摇篮&中。对于已经确认的输液性静脉炎,短期输液,血管条件好的静脉炎患者可采用硫酸镁、酒精等外敷法,既能达到疗效又十分便捷。长期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年老体弱和输注特殊药物患者可选取光波+中药外敷+西药外敷的组合方法,治疗静脉炎的同时也可达到缓解后遗症的目的。国外护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形成相当成熟的静脉输液护理小组、专职静脉输液护士以及资格考核体系,目前正向更细化的静脉输液分科发展。在国内,专业静脉输液队伍初见雏形,但国情决定现有阶段许多医院不重视专职静脉输液护士队伍的建立,且静脉输液资格认证系统并不完善。然而,专业静脉输液治疗护士可以更好地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减少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在国外已是事实。输液护士如何更好地预防输液性静脉炎,减少发生,降低患者痛苦与各大医院成立专业输液护理队伍,完善输液护士资格认证息息相关,这也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蒋冬梅,王曙红,李亚平.复方七叶皂苷防治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B):40-41.
  2 桑丽清,朱曙东.产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72-74.
  3 张丽娜,雷国峰,余江天,等.复方氟尿嘧啶乳剂中氟尿嘧啶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及制剂的安全性评价.中国药剂学杂志,):1-6.
  4 Frank Ge,崔晶晶.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2):36-38.
  5 常雪芹.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护.中国实用医药,):211-212.
  6 贺国华.51/2号和7号静脉输液针输液对病人影响的观察.2007,(6):82-83.
  7 杨艳.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针时间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46.
  8 左惠平.硫酸镁湿敷防止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观察.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533.
  9 杨丽红.输液性静脉炎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治分析.临床合理用药,A):158-160.
  10 曹岚,唐春炫,罗庚求.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39.
  11 史祥平,王晓翠,俞 玲,等.海带湿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江苏医药杂志,):76.
  12 刘秀芬,张晓梅,李春霞.输液性静脉炎的中药治疗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92-93.
  13 祝爱娥.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472.
  14 王素梅,白艳凌.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护理学杂志,):25.
  15 宋宝英.红外线照射加外敷止痛消炎膏治疗药源性静脉炎的观察和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625-626.
  (本文编辑:张 犁)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患者来信问:朋友因骨折术后水肿,输液了一周。水肿消退,10天前,双手背沿着血管出现红色的条索,疼痛难忍,查询资料,觉得是输液性静脉炎。想请问朱医生,这个严重吗,应该如何治疗?
  回复:您好,这是典型的输液性浅静脉炎。这通常发生在住院或者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身上,尤其是长期留置导管的情况。开始时通常表现为穿刺部位或者输注区域的疼痛、触痛和红斑。&
  主要原因是静脉内置管造成血管内膜受损,加上输入刺激性注射剂,从而引发了静脉的血栓和炎症。
  如何处理?
  一、停止输液就不会继续有症状产生;
  二、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静脉炎的位置;
  三、静脉炎的症状往往要一段时间慢慢消退,有时长达一个月。
  -―――
  张强血管团队是由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Dr.Smile)创办的国内首个国际化血管专科团队,旨在打造国内最高水准的静脉疾病诊疗平台。从2014年初开始,张强血管团队开通在线医疗咨询,免费服务了上万名患者,帮助许多患者提供了第三方的诊疗意见。
  血管120系列是我从上万条咨询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完善回答做的专题,希望可能帮到更多人。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张强医生集团
血管外科医生朱筱吟输液静脉炎 怎么治疗静脉炎
核心提示:输液静脉炎,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输液静脉炎,治疗静脉炎的方法有很多,最基础的治疗方案之一就是输液治疗,当然,治疗静脉炎也还有其他方法,比如,中医中药治疗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持续性正规治疗的情况下,治疗效果也是相对比较理想的,除此之外,静脉炎疾病的患者在接受临床上专业正规治疗的同时,也还应该注重自我护理,比如,要注意避免劳累,并且,在饮食上也最好是能控制刺激性食物等。
输液静脉炎
1、中医中药治疗脉管炎
应用中草药熏洗治疗肢体血管病,可以温阳化瘀,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能使肢体发热,疼痛减轻,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改变活恢复,并有清洁伤面,局部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吴主任根据临床应用,总结出不同类型及不同阶段之熏洗方剂。虚寒性症状多见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同时伴有疲乏感,局部胀紧压迫感,间歇性跛行,治宜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止痛。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独活、桂枝、防风、透骨草、艾叶、川椒、细辛、红花等适量。水煎熏洗患肢。有溃疡者不得使用。
2、手术治疗
局部血栓性静脉炎可在炎症期消退后,如仍有条索状硬物伴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如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成浅静脉炎,可于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外用类肝素软膏、抗炎药物软膏,内服促进静脉回流等活血化瘀药物。对于位于大腿根部及膝关节周围的病变,需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根据感染细菌类型对应使用抗生素。
3、护理措施
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静脉炎相关资讯
静脉炎问答
答:你好,请你说一下具体的症状表现,你上面的描述不清,我无法确定你的问题[]
答:静脉炎与高脂血症没有直接关系,静脉炎多见于受凉导致,高脂血症容易导致血栓[]
答: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注意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出现肺栓塞,必要时在下腔静脉...[]
答:腌制 菜可净化血管、促进血 液循环、稳定血压。[]
主治医师科室: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科室: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科室: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科室:外科
副主任医师科室:外科
副主任医师科室:外科
主任医师科室:血管外科
住院医师科室:血管外科
住院医师科室: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热门疾病
疾病精彩推荐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液后静脉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