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赞美诸葛亮的诗句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诸葛亮诗句 【范文十篇】
诸葛亮诗句
范文一:有关诸葛亮的经典诗句、对联
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筹笔驿》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经五丈原》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阴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八阵图》[晋]桓温
望古识其真,临源爱往迹.恐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
三,[陈]陆琼
《梁甫吟》
临淄佳丽地,年少习名倡.似笑唇朱动,非愁眉翠扬.
掩映随竿转,和柔会瑟张.轻扇屡回指,飞尘亟绕梁.
寄言诸葛相,此曲作难忘.
赞颂诸葛亮才能的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对联: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定军山武候祠对联: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出自三国演义的诗句】 :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三顾茅庐 ( 37 、 38 回)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火烧博望坡( 39 回)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 ( 46 回)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七星坛祭风 ( 49 回)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智取华容 ( 50 回)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三气周公瑾 ( 51 、 55 、 56 回)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巧布八阵图 ( 84 回)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七擒孟获( 90 回)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空城计( 95 回)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挥泪斩马谡( 96 回)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造木牛流马( 102 回)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上方谷困司马( 103 回)
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死诸葛走活仲达( 104 回)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预伏锦囊计( 105 回)
范文二: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关于诸葛亮的俗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
范文三:和诸葛亮有关的诗句对联集锦
1、成都武侯祠联
上: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令土木金刚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
排八阵: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 六出七擒:六出祈山,七擒猛获。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
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 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2、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同志撰书)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4、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郭沫若同志撰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5、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6、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
7、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8、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近人冯玉祥撰书)。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9、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10、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清末权四川盐茶使者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11、沁园春·春秋阁
环境清幽,绿树浓荫,碧水细澜。看朱槽翠瓦,光辉灿烂,雕栏画栋,色彩斑谰。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婀娜多姿饰石栏。游人众,把关公武圣,凭吊一番。
春秋不离身边,夜秉烛潜心反复研。惜居功自傲,荆州失守,穷途遗恨,魂魄归天。气杀张飞,痛亡刘备,不慎一着输满盘。前车鉴,应千秋万代,铭刻心田。
12、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范文四:和诸葛亮有关的诗句对联集锦
1、成都武侯祠联
上: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令土木金刚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
排八阵: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 六出七擒:六出祈山,七擒猛获。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
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 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2、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同志撰书)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4、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郭沫若同志撰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5、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6、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
7、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8、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近人冯玉祥撰书)。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9、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10、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清末权四川盐茶使者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11、沁园春·春秋阁
环境清幽,绿树浓荫,碧水细澜。看朱槽翠瓦,光辉灿烂,雕栏画栋,色彩斑谰。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婀娜多姿饰石栏。游人众,把关公武圣,凭吊一番。
春秋不离身边,夜秉烛潜心反复研。惜居功自傲,荆州失守,穷途遗恨,魂魄归天。气杀张飞,痛亡刘备,不慎一着输满盘。前车鉴,应千秋万代,铭刻心田。
12、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范文五: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对联: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定军山武候祠对联: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忠昭玉宇,义薄云夭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岂可成器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淫漫不能励精,险躁何以怡情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出师两表堪王佐,隆中一对乃相才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奉命于危难之际,受任于存亡之秋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鞠躬尽瘁铭后世,公忠体国厉儿孙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兰溪一日风云会,国中千里草木香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琅琊有幸承宗祧,睿智无尘毓后人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劝刘禅亲贤远佞,为社稷激浊扬清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英灵常照天地永,妙韬时昭日月明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神机妙算七擒孟获,亮节孤忠六出祈山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诸葛先祖名垂宇宙,阳都后裔声蜚中华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一片丹心《出师表》,万斛深情《诫子书》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大贤高鉴奉公守法必赏,公烛无私作奸犯科定罚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鞠躬尽瘁酬三顾隆恩食不甘味,敬礼竭忠做两朝宰寝不安辅席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临溪修建忠武祠遗后代祭祖厉志,傍山营造诸葛庙教来者瞻容思功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三江汇合人杰地灵八卦村居诸葛后裔,七省通衢物阜民丰兰溪水沐武侯遗徽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先生为千古名臣呈两表拼六出殚精竭虑创汉室辉煌伟业,
兰溪乃一方宝地通七省汇三江延祀承宗育诸葛大好儿孙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成都:郭沫若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成都:赵藩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成都:刘咸荥题武侯祠诸葛亮殿。陈庶子。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格亮,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
——诸格亮为诸葛亮之谐音,白居易,字乐天。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格亮,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
——诸格亮为诸葛亮之谐音,白居易,字乐天。
罩子笼灯诸角亮,长棚隔烛无大光
——谐音:赵子龙蹬诸葛亮;张鹏翮触吴大光。
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古今绝艺,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雾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宇宙奇观
——(共64字)襄阳隆中诸葛亮故居。
罩子笼灯诸角亮,长棚隔烛无大光
——谐音:赵子龙蹬诸葛亮;张鹏翮触吴大光。
评价诸葛亮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拨乱扶危主 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 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 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 应叹古今无
文天祥诗 怀孔明
斜谷事不济 将星殒营中 至今出师表 读之泪沾胸
汉贼明大义 赤心贯苍穹 世以成败论 操懿真英雄
蜀相阶前柏 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 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 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 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 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 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 梁父吟成恨有余
先生晦迹卧山林 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 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 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 令人一览泪沾襟
胡曾诗 咏史.南阳
乱世英雄经百战 孔明方此耕作乐 若垂蜀王三顾来 争得先生出草庐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遗庙丹青落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窥吴向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赞颂诸葛亮的诗句或对联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塑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长星昨夜坠前营 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 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 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 于今无复雅歌声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
孔明庙前有老柏 柯如青铜根如石 双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 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 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 先主武侯同地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 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 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元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 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 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 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 古来材大难为用
范文六:此句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经时济世,可悲地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却哪里来得及!
澹(音zhan1)泊:恬淡,淡泊。
yin慢:放纵、懒散。
//网上转载或有以“yin慢”为“yin漫”者,谬矣。
//“险躁”之“险”并非“危险”,盖奇正之辨,正者端然正大,稳厚,而成其功时日旷久,故有奇者,求一时之速,求一弃万,行之其道,有如履薄冰之危,即“险”,文中便是求速冒进而不顾全面之意,故以偏狭片面为解。
46|评论(3)
词条】沟通从心开始
【拼音】gōu tōng cóng xīn kāi shǐ
【解释】“沟通”代表人相互之间理解和信任。“从心开始”表明用真心和真诚筑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从心开始”是沟通的基石和最高境界,只有用真心、用真诚去传情达意,才能使彼此的交流更为顺畅、更为精彩。表明真心真诚的沟通将延续不断、永无止境。每一次心灵的交流和理解,都将打破心与心之间的隔阂,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为下一步更高境界的心灵之旅做好铺垫。沟通是从心与心的交流开始的。 做人要用心,用心去感受别人做的事,用心去对待他人,当然是别人也肯对你用心的时候,用心也就是指真心诚意。也许,在你幼小的时候,当你看到你的伙伴孤独地坐在一个角落里的时候,你会走过去,把你手里的苹果分给他一半,与他一起游戏;也许,在你初中的时候,当你看到你的同学正在埋头苦思一道题的时候,你会走过去帮她分析题的思路;也许,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看到你的朋友产生误解的时候,你也许会走上前去把误会解除,,,,当别人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沟通的时候,你伸出了援助之手,然而,你可曾想过,如果一个陌生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怎样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就是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沟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别人最需要帮助时,你会伸出援助之手,你可曾想到,你的帮助将会影响那个人的一生,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里是那么的高大,因为他知道,是你帮助了他,人与人之间,就是要从心开始沟通,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都是自己份内所应做的事,这时使我想起了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了一片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范文七: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
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
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这就是“隆中对”。隆中对力主联孙抗曹,但其能够得以施行的基本前提就是取得刘表治下的荆州。
同样的一块土地,什么时候夺取,从谁手上夺取,就战略价值而言是完全是不一样的。当时,曹操尚未进兵,孙权与刘表相持不下。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从刘表手中得了荆州,就是自家独立的地盘,和外界不会有领土纠纷。这样,曹操不能见刘备坐大,也会前来攻打。此时,联孙抗曹,就顺理成章。击败曹操之后,东吴也不可能提出荆州归属的疑问。这样,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实施。
而这个最好的时机错过之后,荆州的归属就有了很大的争议。现在,诸葛亮靠着阴谋诡计,借着东吴之力,取了荆襄,但也为双方今后的领土纠纷留下来隐患。这一刻,诸葛亮虽然靠“借荆州”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此后,他再三抵赖不还荆州,在道义的对立面上越走越远。当关羽镇守荆州后,其实已经不能心平气和地与东吴建立联盟了。道理很简单,你刘备是得利一方,当然是想维持现状,保持和平合作的。但东吴这方连续吃亏,心理怎么能平衡呢?必然要想方设法,夺回荆州的。所以,关羽与东吴的交恶,其罪责也不能全部归结于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没能合理合法地早早夺取荆州。
也许有人会说,并不是诸葛亮不想早取荆州。他多次劝刘备趁早下手,只是刘备囿于道德约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说而不服,说而不从,正是诸葛亮的缺陷与失败。刘备并不是不能违背道德,只是你必须给他一个足以违背道德的理由。诸葛亮没有找到这个理由,所以,错失良机。而另外一个与他齐名的庞统,就帮刘备找到了这样的理由,让刘备克服了道德障碍,直取西川。
所以,责任还是要归结到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对刘备说的那句“早晚让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座。”看似自信自得,其实却是错误可笑的。早晚有别,领地的战略意义是必须考虑时间价值的。
范文八::
b  移   国   :  
晒 b  移 0     论 国
口 相  云 
诸葛亮 ,  
时杰 出的政 治 家 、 事 家 、 略家 、 交家  军 战 外 字孔 
明, 号卧龙。早年 , 他隐居隆中, 过着耕读生活 。这期间 , 他博览经 
史 , 心钻 研 , 潜 不但 熟知 天 文地 理 , 而且精 通 战术兵 法  建安  二 年 (0 27年 )诸 葛 亮 2 , 7岁 时, 备 “ t 茅庐 ” 问 以  刘 二顾 . 统 一 天下 大计 。 渚葛亮 精辟 地分 析 了 当时 的形 势 , 提 m 了具有 远  并 见卓 识 的战略 方针 , “ 足鼎立 ” 绘 出宏 伟 的蓝 图  此后 . 跟  为 i 描 他 随刘 备南 征北 战 , 为蜀 汉的建 立立 下 了赫赫 战功  诸 葛亮 干 百年来 已成为 智 慧 的化 身 ,他 的传 奇性 故事 广 为世 
人传颂 , r 到 家喻户晓 、 妇孺皆知的程度  、   在《_ 一 困演 义》 作者更将  二 巾, 诸葛亮加 以神化 .除 了大篇幅的 
文字 描 写之 外 , 义多次 赋诗 赞颂 .  
请看 :  
隆 中歌 ( 一 ) 之  
苍 天如 圆盖 , 地 似棋 局 . 陆 .  
世人 黑 白分 , 来争 荣辱 。 往   荣 者 自安 安 , 辱者 定碌 碌 
南阳有 隐居 , 眠 卧不足 ! 高  
刘备初访茅庐时,听到耕 田   农夫唱这首歌 , 一问, 知是诸葛亮  所作 , 虽还没有见到诸葛亮本人 ,   却已感受到他卓尔不群的智慧和 
0 。   F瑶 墨等誊 。 * 强麓旗   ~   带 | 爱努    
雯  -  
~= ; .  
一  一 ~盈 一 ~       
~豆-   - -  
超 令 备 叹 已 此 先 天 如 盘含 古 天 地   岛  脱,刘 嗟 不 。 诗 写 地 棋 ,有 人 圆 方
的观点 , 再写世人争名逐利 , 成者王败者寇 的现象 。最后写 自己隐 
居与世 无 争 , 自得其 乐 的情操 。  
卧 龙 居 处 
襄 阳城 西二 十 里 , 带 高冈枕流 水 。 一  
高 冈 屈 曲压 云 根 , 水 潺 渡 飞 石 髓 。 流  
势 若 困龙石 上蟠 , 形如 单凤 松 阴里 。  
这六 句诗写 出了诸 葛亮居住 地  的风貌 : 山不高而秀雅 , 不深而澄  水 清; 地不广而平坦 , 林不大而茂盛 ; 猿鹤相亲 , 松篁交翠。这真是高 
人雅士的栖息地啊! 云根” “ 是云脚的意思 ;石髓”据《 “ , 神仙传》 , 说 
是从岩石 中流 出的液体 , 服用可成仙。 这是极言诸葛亮所住环境的 
超凡 脱 俗 。  
柴 门半掩 闭茅庐 , 中有 高人 睡 未起 。  
修 竹 交加 列翠屏 , 时 篱落野 花馨 。 四  
这 四句诗 是描 写诸 葛亮 居住 环境 幽雅  生活 悠 闲舒适 : 门半  柴
掩, 高卧未起 , 翠竹如
屏 , 野花馨香。  
床 头堆 积 皆黄卷 . 座上 往 来无 白丁。  
扣 户苍 猿 时献果 , 门老鹤 夜 听经 。 守  
囊里名 琴 藏古锦 , 悬 宝剑挂 七 星。 壁  
镑   岛   岛 : 镑  既耕又读 抚琴舞剑 铮 0  ̄   谈  辔 q  这八句诗描绘出诸葛亮的 日常生活 , 岛   , : ,   岛  
笑有 鸿 儒 , 来无 白丁 , 近大 自然 , 猿猴 、 鸟为 友 , 密 和谐   往 亲 与 禽 亲
庐 中先 生独 幽雅 , 闲来亲 自勤耕稼 。  
相处。“ 黄卷” 指书籍 ;七星” “ 指宝剑 。  
专待春 雷 惊梦 回 , 声长 啸安 天 下。 一  
最后两句是说诸葛亮如同一条卧龙 , 只待一声春雷 , 他便呼啸  而起 、 腾空而去 , 去干一番治 国安邦、 平治天下的伟业。  
。 。| 镰    
毒    j
范文九:ㄧ、關於梁父吟
三國志本傳言「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所謂梁父吟,又叫梁甫吟,是一首古歌謠。 全詩是: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二、歷代詠諸葛亮之詩
1.唐杜甫詠懷古跡二首
蜀主征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裡,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2.唐杜甫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圖陣。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3.晚唐李商隱籌筆驛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4.明楊慎題武侯廟
錦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5.可託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與?君子人也;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吾見其人。
范文十: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3、有文事必有武备。——诸葛亮 4、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 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6、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7、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 8、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 9、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1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11、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4、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9、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2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2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2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6、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2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28、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29、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诸葛亮
30、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轼称赞诸葛亮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