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继电器线圈可以之间和插座指示灯串联电阻吗

中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我的图书馆
中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的符号?中间继电器分常开和常闭点,字母是KA,符号是:1,线圈是中(不想画,就是中字的口中那竖去掉就是了)2,常开和常闭触点就和单极控制开关常开于常闭的符号一样了。中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是什么?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它的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在工业控制线路和现在的家用电器控制线路中,常常会有中间继电器存在,对于不同的控制线路,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有所不同,其在线路中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代替小型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具有一定的带负荷能力,当负载容量比较小时,可以用来替代小型接触器使用,比如电动卷闸门和一些小家电的控制。这样的优点是不仅可以起到控制的目的,而且可以节省空间,使电器的控制部分做得比较精致。2.增加接点数量这是中间继电器最常见的用法,例如,在电路控制系统中一个接触器的接点需要控制多个接触器或其他元件时而是在线路中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3.增加接点容量我们知道,中间继电器的接点容量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具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同时其驱动所需要的电流又很小,因此可以用中间继电器来扩大接点容量。比如一般不能直接用感应开关、三极管的输出去控制负载比较大的电器元件。而是在控制线路中使用中间继电器,通过中间继电器来控制其他负载,达到扩大控制容量的目的。4.转换接点类型在工业控制线路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控制要求需要使用接触器的常闭接点才能达到控制目的,但是接触器本身所带的常闭接点已经用完,无法完成控制任务。这时可以将一个中间继电器与原来的接触器线圈并联,用中间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去控制相应的元件,转换一下接点类型,达到所需要的控制目的。如5.用作开关在一些控制线路中,一些电器元件的通断常常使用中间继电器,用其接点的开闭来控制,例如如彩电或显示器中常见的自动消磁电路,三极管控制中间继电器的通断,从而达到控制消磁线圈通断的作用。6.转换电压7.消除电路中的干扰在工业控制或计算机控制线路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干扰抑制措施,但干扰现象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三相四线制电源中的中性线 中性线就是从星形接法的三相绕组的中性点N引出的导线。三相四线制电源对于三相对称负载可以接成三相三线制不需要中性线,可在现实中,由于照明、动力等混合负荷供电,三相负荷往往不能平衡,便不能接成三相三线制,而必需接成三相四线制,且还应进量使中性线阻抗等于或接近零。
在三相四线制线路的干线上,中性线中的电流不能超过额定值的四分之一;正确选择中性线截面,中性线截面不能小于相线截面的二分之一,单相供电线路中,中性线截面应和相线相同;尽量减少线路途中的中性线接头,中性线的连接须牢固可靠,若铜线、铝线相接时,应使用铜铝过渡夹,并加强巡查和维护,发现有接头打火或接触不良时,应及时处理,平时还应经常进行检查,避免中性线接触不良等问题的发生,保证中性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断开;不能在中性线上安装开关,更不允许装设熔断器,以确保安全供、用电。
这是因为当中性线存在时,负载的相电压对称总是等于电源电压的相电压,这里中性线起着迫使负载相电压对称和不变的作用。因此,当中性线的阻抗等于零时,即使负载不对称,但各相的负载电压仍然是对称的,各相负载的工作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即使某一相负载出了故障,另外的非故障的负载照常可以正常工作。只是与对称负载不同的地方就是各相电流不再对称,中性线内有电流存在,所以中性线不能去掉。当中性线因故障断开了,这时虽然电压仍然对称,但由于没有中性线,负载的相电压不对称了,造成有的负载的相电压偏高,有的负载相电压偏低,可能使有的负载因电压偏高而损坏,有的负载因电压偏低而不能正常工作。
浅谈中间继电器的隔离作用 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采用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其工作的可靠性对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恰当、合理地使用中间继电器,是控制系统可靠工作的基础,也是控制系统如何实现智能操作的一大重要前提。1 控制功能   中间继电器是在自动控制电路中起控制与隔离作用的执行部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 “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在工程实际中,中间继电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隔离作用;二是增加辅助接点。在实际应用中增加接点比较少,因为现在的接触器可以另加很多对辅助接点,而且动作也可靠,所以没有必要在一般控制日路中增加辅助继电器。而隔离作用在目前的控制中用得是比较多的。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隔离:一是将一个控制回路分隔为两个甚至更多的相对独立的回路;二是将强电量的模拟信号通过中间继电器转化为开关量侑源或无源)。这里强调的不是这些继电器的作用,而是要通过工程实例,对中间继电器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做出分析及提出解决的对策。2 工作原理  中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变成一个或多个输出信号的电子元件。它的输入信号为线圈的通电或断电。它的输出是触头的动作(所带常开点闭合,常闭点打开),它的触点接在其他控制回路中,通过触点的变化导致控制回路发生变化(例如导通或截止),从而实现既定的控制或保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继电器主要起了传递信号的作用。3 工作特性 作为控制元件,继电器有如下四个特点:(1)扩大控制范围。例如,多触点继电器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可以按触点组的不同形式,同时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2)放大。例如中间继电器等,只用一个很微小的控制量,就可以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3)综合信号。例如,当多个控制信号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经过比较综合,达到预定的控制效果。(4)自动、遥控、监测。例如,自动装置上的继电器与其他电器一起,可以组成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运行。4 应用实例   以胶带机的自动控制为例,介绍中间继电器的隔离作用,原理图如图1所示。
  胶带机采用自动(联锁)、手动(单机)两种控制方式,自动、手动方式由自动转换开关进行切换。胶带机装设拉线开关、打滑保护等,这些信号均接入PLC 控制系统。我们注意到,1-SK事故拉绳开关的常开信号直接送入PLC输入模块,由于1事故拉绳开关为220V信号,那么PLC输入模块必须要选择额定电压为220V的输入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事故拉绳开关所产生的冲击电流较大,很容易烧坏输入模块。当我们巧妙利用中间继电器的隔离作用,将强电量的模拟信号通过中间继电器转化为开关量,就能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控制原理见图2)。
  图2中1-SK事故拉绳开关信号并不是直接送入PLC输入模块,而是通过中间继电器l—Ll进行跳转,由中间继电器1也1辅助触点送出一个24V信号到PLC输入模块,巧妙利用中间继电器的隔离作用,既保证了PIE输入模块的可靠性,又延长了PLC输入模块的使用寿命。然而图2中尚存在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当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时,若操作员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在胶带机启动之前没有启动电铃报警,胶带机照样能够正常启动。由于胶带机工作时,若旁边有工作人员的话,容易被卷入而造成人身事故。所以,在胶带机启动之前,需要有一个报警提示,让工作人员迅速撤离,避免事故发生。  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在胶带机的自动控制的设计当中,就要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在控制流程当中,就要使操作员启动胶带机之前,必须先启动电铃报警,若没有启动电铃报警,则胶带机无法启动。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操作员误操作,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基于这个思路,我们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来解决这个问题(见图3)。
  控制流程如下:将转换开关拨到手动控制档,按下启动预报电铃按钮,1-SB3、1一L2线圈得电,1一L2闭合,这时电铃报警;之后,按下启动按钮 1-SB1,胶带机启动。若未按下启动预报电铃按钮1-SB3,则1一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即使按下启动按钮1-SB1,交流接触器1-KM线圈无法得电,胶带机无法启动。这样一来,即使操作员误操作,也不会造成事故,消除了隐患,切实保证安全生产。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间继电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与分析,巧妙运用中间继电器的信号传输和隔离放大等功能,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改善系统性能。继电器在工业生产领域被广泛应用,而且和电脑的紧密结合,更增添了活力,使得继电器能更好的为工业生产服务就交流电路中常用的中间继电器来说,有好几种啊,比如说电压有220伏和380伏的,只是说常用的,再就是辅助触头也有很几种组合,JZ7-44表示有4常开4常闭
JZ7-62表示有6常开2常闭
JZ7-80表示有8个常开没有常闭。
中间继电器经常用在信号的扩展上面,它起的作用就是用来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它的结构和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只是电磁系统小些,触点多些。
至于接法啊,跟交流接触器也没有什么区别啊,你要把它用在什么电路中,主要想用它来控制什么?要互锁的话需要A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入B继电器线圈回路,B继电器常闭触点串入A继电器线圈回路,你说的这样的一般78是线圈,123456为三对触点,可以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一下,线圈要接控制电,主触电接主负载电
断路器、隔离开关、接触器、继电器、万能转换开关原理 低压断路器低压断路器又称自动开关,它是一种既有手动开关作用,又能自动进行失压、欠压、过载、和短路保护的电器。它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一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结构和工作原理低压断路器由操作机构、触点、保护装置(各种脱扣器)、灭弧系统等组成。低压断路器的主触点是靠手动操作或电动合闸的。主触点闭合后,自由脱扣机构将主触点锁在合闸位置上。过电流脱扣器的线圈和热脱扣器的热元件与主电路串联,欠电压脱扣器的线圈和电源并联。当电路发生短路或严重过载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衔铁吸合,使自由脱扣机构动作,主触点断开主电路当电路过载时,热脱扣器的热元件发热使双金属片上弯曲,推动自由脱扣机构动作。当电路欠电压时,欠电压脱扣器的衔铁释放。也使自由脱扣机构动作。分励脱扣器则作为远距离控制用,在正常工作时,其线圈是断电的,在需要距离控制时,按下起动按钮,使线圈通电,衔铁带动自由脱扣机构动作,使主触点断开。隔离开关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变电所、电厂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刀闸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主要作用是:1)分闸后,建立可靠的绝缘间隙,将需要检修的设备或线路与电源用一个明显断开点隔开,以保证检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2)根据运行需要,换接线路。3)可用来分、合线路中的小电流,如套管、母线、连接头、短电缆的充电电流,开关均压电容的电容电流,双母线换接时的环流以及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电流等。4)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具体情况,可用来分、合一定容量变压器的空载励磁电流。户外刀闸按其绝缘支柱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柱式,双柱式和三柱式。其中单柱式刀闸在架空母线下面直接将垂直空间用作断口的电气绝缘,因此,具有的明显优点,就是节约占地面积,减少引接导线,同时分合闸状态特别清晰。在超高压输电情况下,变电所采用单柱式刀闸后,节约占地面积的效果更为显著。在低压设备中主要适用于民宅、建筑等低压终端配电系统。主要功能是带负荷分断和接通线路隔离功能接触器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产生磁场,使静铁心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心,并带动触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并使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与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交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由交流电源供电,直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由直流电源供电,另外由于通入直流接触器线圈是直流电,直流电没有瞬时值,在任意时刻有效值都是相等的,没有过零点,因此直流接触器衔铁上不用加装防止过零点电压较低产生的吸合力较小,造成接触器震动声音大等现象的短路环。万能转换开关万能转换开关是一种多档位、多段式、控制多回路的主令电器,当操作手柄转动时,带动开关内部的凸轮转动,从而使触点按规定顺序闭合或断开。万能转换开关主要用于各种控制线路的转换、电压表、电流表的换相测量控制、配电装置线路的转换和遥控等。万能转换开关还可以用于直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换向。常用产品有LW5和LW6系列。LW5系列可控制5.5kW及以下的小容量电动机;LW6系列只能控制2.2kW及以下的小容量电动机。用于可逆运行控制时,只有在电动机停车后才允许反向起动。LW5系列万能转换开关按手柄的操作方式可分为自复式和自定位式两种。所谓自复式是指用手拨动手柄于某一档位时,手松开后,手柄自动返回原位;定位式则是指手柄被置于某档位时,不能自动返回原位而停在该档位。万能转换开关的手柄操作位置是以角度表示的。不同型号的万能转换开关的手柄有不同万能转换开关的触点,但由于其触点的分合状态与操作柄的位置有关,所以,除在电路图中画出触点图形符号外,还应画出操作手柄与触点分合状态的关系。图中当万能转换开关打向左45°时,触点1-2、3-4、5-6闭合,触点7-8打开;打向0°时,只有触点5-6闭合,右45°时,触点7-8闭合,其余打开。控制按钮控制按钮是一种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的主令电器,是用来段时间接通或短开小电流电路的手动主令电器。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 relay):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是K,老国标是KA。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时间继电器电路大观   时间继电器在工业控制中应用广泛,其品种繁多,即使同一规格品种其电路组成也大不相同,现对常见的几种时间继电器电路进行了测绘整理。希望读者通过这几种电路的介绍掌握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图1 所示为JS14A 型延时接通电路,采用555 时基电路,555 接成单稳态触发器,刚通电时,2 脚为低电平,3 脚输出为高电平,当C4 上电压逐渐升高,达到5 脚设定的阀值电平,电路由暂稳态转变为稳态,3 脚也变为低电平,3DG80 导通,J 吸合,其触点延时动作。  图2 中,JS14A 采用CD4060 二进制14 位计数器和振荡器集成电路,其内电路一部分是振荡器,另一部分是14 级二分频电路,输出24 ~21410 种分频脉冲,如果RS ≧10RT 则振荡频率表达式F =1/2.2RTCT ,式中RT 在电路中实为RP 和W 并联阻值,CT 为C4 。通电后,12 脚为高电平;4060 被复位,输出端为低电平,4060 的振荡器和分频器工作,15 脚输出210 分频脉冲,延时时间为15 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时间,起止为210 分频脉冲的半个周期,15 脚的高电平使Q4 导通,J 吸合,D2 的负极为低电平状态,4060 的振荡器停振。图三是采用CH636 双列8 脚专用集成电路的延时接通型时间继电器。1 脚为振荡外接元件端,2 脚为阀值设定端子,4 脚为地端,5 脚为输出端,8 脚为电源端,6 、7 脚为延时上限设定端,各有0 和1 两种状态,共有00 、01 、10 、11 四种状态分别对应6M 、60S 、10S 、1S 四种延时时间。 图4 则采用四2 输入或非门,4004 的Ⅰ、Ⅱ接成R -S 触发器,通电后C3 通过R4 充电,C4 通过W 、RP 充电。由于电容上电压不能突变,故R 端为高电平,门Ⅳ的8 、9 脚为低电平,S 端为低电平,输出4 脚为0 ,3 脚为1 ,Q1 、Q2 均截止,C4 、C3 被充电,R 端电位由1 到0 ,S 端电位则由0 到1 ,在中间过渡阶段,R 、S 端同时为0 ,则输出状态将保持,直到R =0 ,S =1 。延时时间到输出端4 脚为高电平,3 脚为低电平,一方面Q1 导通使J 吸合,另一方面Q2 导通C4 被短路,S 端为0 状态,因而此状态将被保持下去,直至电源切断。图5 为断电延时继电器,其含义为切断(2 )(7 )脚电源后延时一定时间继电器J 才释放。图中的J 采用了双稳型继电器,仅需两个脉冲进行吸合和释放的操作而无须维持电流,非常适合低耗电要求的电路。电路中的JA 为继电器J 的绕组线圈,JA 作为吸合线圈时电流从上向下,JA 作为释放线圈时电流从下向上。通电后LED 点亮,C2 、C3 被快速充电,JA 通过C4 得电,J 吸合,C4 被充电至电源电压。由于Q1 的基极回路接有D3 ,发射极接有D4 ,故Q1 截止,Q2 、Q3 亦截止。当断电后,C3 通过R7 和RP 放电,C2 则由Q1 的ce 放电。很显然C3 上电压降得较快,当C3 上电压降低使Q1 由截止转变为导通时Q2 亦导通,由于Q1 、Q2 强烈的正反馈作用Q1 、Q2 迅速饱和,C2 通过Q1 、Q2 放电,在R6 上得到一放电脉冲,此脉冲使Q3 导通,C4 通过JA 放电,从而释放继电器使其复位。需要注意的是继电器的JA 加电后再次加同向电压不会改变J 的状态。  图6 是另一种形式的断电延时继电器,220 伏电源经电阻限流,D8 整流为各电路提供电源。本电路采用双绕组型双稳继电器。JA 为吸合线圈绕组,JB 为释放线圈绕组。总电源经V2 、R4 、V10 、R5 及辅助触头为V9 提供触发电压,JA 得电吸合继电器动作同时其辅助触点切断吸合线圈回路,C1 在此可使JA 吸合可靠。C2 和C3 上分别被充上280 伏电压。POWER LED 为电源指示灯,通电即亮,并使V8 在通电状态导通,C6 被短接,PUT 的A 极为低电位,明显低于G 极电位,故PUT 截止,V6 也截止。当电源输入端2 、7 断电,C3 为DW 、C4 及PUT 外围电路提供电源。V8 因断电而截止,C3 经R6
、RP1 、R11 为C6 充电,当C6 上电压被充至大于G 极电位,PUT 由截止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C6 经PUT 、R9 、R10 放电,此放电脉冲使V6 导通,C2 上存贮的电能经释放绕组JB 和V6 放电,继电器J 复位。RESET 为外接复位键,按下后可使J 处于复位状态。本机常见故障是C2 、C3 漏电,C2 漏电则会造成不复位故障即延时时间无限长,C3 漏电则会使延时时间缩短严重也可造成不复位故障,如C6 漏电也有不复位表现。RP2 为内接可调电阻,可用于微调时间。调节RP2 实质上是改变了G 极电位,也即改变了PUT 的导通阀值。图7 是采用RS6445 单列8 脚专用电路的时间继电器,1 脚外接振荡RC 元件,2 脚为参考电压设定,3 脚为电源端,4 、5 脚为参考延时时间上限选择引脚,共有00 、01 、10 、11 四种状态分别对应3M 、30S 、5S 、0.5S 四种延时范围,6 、7 脚为地端,8 脚为输出引脚。当达到设定分频时间则8 脚输出变高使BT169D 导通。图中J 的额定电压为AC220V ,如采用直流电压,则大约在24V 左右,这样当BT169 导通后,电源经D1 、J 、R3 、BT169 构成回路,J 吸合。 图(8) 、(9) 均采用了可编程定时器MC14541 ,因而电路简洁,图(8) 为单继电器型,图(9) 有瞬动延时两个继电器 。有关4541 的参考数如下: CD4541 的功能参数
图(8) 中4541 的功能引脚全部接地,因而选择功能为自动复位,定时操作,复位到低电平,单循环方式,计数器级数选择了10 级,8 脚输出为210 分频脉冲。图(9) 中J2 为瞬动继电器,当通电后因4541 的8 脚在未到分频时间时一直为低电平,Q2 截止,电源经J1 、D6 、R 为TR1 提供偏压,J2 吸合,电源指示灯ON LED 亮,当达到设定时间,8 脚变高Q2 导通,J1 吸合,R3 、UP LED 及ZD1 端加全压,时间到后指示灯UP LED 点亮,TR1 基极失去偏压J2 释放ON LED 熄灭。 图(10) 电路原理同图(1) ,仅555 换用了驱动能力较强的NE555 。 图(11) 是由单结晶体管构成的时间 继电器电路,电路简捷明了,生产成本较低。接通电源后经整流滤波稳压的直流电源通过R2 分两路给C3 充电,当C3 上充电电压高于R5 上端电压时D2 截止,此时C3 的充电电阻为R3 和RP ,当C3 上电压达到BT33 的转折电压时,BT33 由截止转为导通,C3 通过R7 放电,R7 上得到高电平脉冲使Q3 导通一次,J 吸合,同时靠自锁辅助触点维持J 的吸合,BT33 外围电路失去工作电压。 图(12) 是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另一种电路。它的工作原理同图(6) 基本相同。JA 为继电器J 的吸合线圈,通电后JA 吸合,辅助常开接点随即闭合,使JA 得到一吸合所需的脉冲。同时辅助常闭接点打开,但在通电状态下Q3 是导通的,故C5 仍被短接,PUT 截止,Q2 也截止。当断电后,C4 上所充电能为C5 充电(此时Q3 已截止),最终PUT 导通,C5 的放电脉冲使Q2 导通JB 得到一释放脉冲使继电器J 释放复位。 图(13) 也是一断电延时电路。图中的继电器实质上也是一个双稳型继电器,在通电瞬间电源一方面经D2 、C2 使J 瞬间吸合,J 两端所加脉冲电压为上正下负,C2 通过J 线圈继续充电。同时电源经D1 整流,C1 滤波、DW 稳压为本电路提供主电源,C3 通过D3 、W 、C4 通过D4 快速充电, 场效应管截止,C3 的放电路断开。很显然由于C2 >10C1 ,故C2 上电压较高,此电压通过R3 及J 的线圈使Q1 的bc 加反向电压故Q1 截止,Q2 亦截止。断电后C4 通过R6 、RP 放电,故其两端电压下降较快,而C3 则通过R4 、Q3 的SD 极放电因Q3 仍处于截止状态故放电较慢,当C4 上电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时,Q3 的G 极电位上升到高于S 极电位,则Q3 导通,C3 通过R4 放电,Q2 基极有一负脉冲使Q2 导通,Q1 迅即导通,C2 通过Q1 、J 线圈放电,放电脉冲使J 得到一上负下正的释放电压,J 释放复位,完成一次定时。图(14) 是一数显时间继电器电路,采用指轮数码开关设定延时时间,方便直观。本电路的电源电路设计较为特殊,D1~D6 组成双桥式整流,一只桥为D1~D4 ,其输出100HZ 脉冲直流电经IC8 的两个非门组成的整形电路整形后作为计数电路的计数脉冲。D5 、D6 与D1~D4 中接地的两只整流管组成另一只整流桥,其输出VA 作为继电器的驱动电源。而经稳压后的VC 作为计数电路的工作电源。IC8 的E 、F 门组成复位脉冲产生电路,通电后,E 门输出为低电平,因C7 上电压为零,故门F 输出高电平,VC 通过R7 对C7 充电,当C7 电压充到门F 的转折电压时门F 的输出由高变低,复位过程结束。在通电后,J1 即吸合,J1 为瞬动继电器,通电则常吸。J2 、J3 为延时继电器,未到达设定延时时间,IC8 的1 脚为低电平,Q2 截止。延时时间到达,IC8 的1 脚为高电平,Q2 导通J2 、J3 的吸合,D7 是箱位二极管。 IC810 脚的100HZ 脉冲信号作为计数脉冲从IC6 的10 脚输入,14 脚在计数状态时输出10 分频计数输入IC7 的10 脚,此信号经内部10 分频计数,再输入至IC7A 计数器的2 脚,IC7 的3~6 脚输出的计数脉冲经与百分位数码开关的数码转换,其解码信号送4543BCD 锁存/ 七段译码驱动器后转换成段驱动信号驱动百分位LED 数码管。IC76 脚输出的0.1Hz 计数信号又输入到IC6 的A 计数器,IC6 的3~6 脚信号与十分位数码开关相与,IC4 对此信号进行段译码并驱动LED 数码管。IC6 、IC7 的计数采用下降沿触发,以适应小数点后显示需要。而作为十位和个位则采用上升沿触发,IC5 的计数脉冲自1 脚输入,取自IC6 的4 和5 脚,频率为0.1HZ ,其A 计数器的输出端3~6 脚和B 计数器的输出11~14
脚分别与个位,十位数码设定开关相与,经转换后的码信号经IC3 、IC2 译码分别驱动个位与十位数码LED 管。在计数状态,未达设定值时,数码管显示从0 增加,当达到与数码开关设定一致时,数码开关的公共端C 端由低变高。从而IC8 的1 脚为高,其12 脚变为高电平,Q2 导通,J2 、J3 吸合。同时IC812 脚的高电平使IC6 、IC7 的9 脚CP 端为高电平,计数器不再接受输入,计数器处于保持状态。 时间继电器的接线方法 接线插头:8针圆插头针脚定义:接线方式1(国内常规) 接线方式2(OMRON)针号 针定义 针号 针定义1 继电器B公共端 1 外部开关公共端2 电源零线N(AC85-265V)3 继电器B常开触点 3 时间复位端子(RESET)/接通有效4 继电器B常闭触点 4 计时允许端子(GATE)/断开有效5 继电器A常闭触点 5 继电器A常闭触点6 继电器A常开触点 6 继电器A常开触点7 电源火线L(AC85-265V)8 继电器A公共端 8 继电器A公共端
具体可电话垂询技术部:7
每天8.00-11.30
12.30-5.00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转线圈并联改串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