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行为那么容易影响我的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我喜欢这份工作但我的老板真昰让我抓狂!

你个熊孩子快把我逼疯了!

她老是这样,恨得我牙根痒痒!

一个惹人讨厌的同事一个过分挑剔的上司,一个吃不得一点亏嘚下属一个不听话的小孩,一个漠不关心的配偶一个满腹牢骚的朋友,一个服务不到位的服务生一个老跟你过不去的亲戚......

是不是这些情况经常惹得你发狂?

除了人有些事情也会惹得你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失控。比如买房子、换工作、相亲、公共演讲、无聊的会议、电腦故障了......

有时候是这些人在故意操纵我们的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有时候,他们是无心的但我们还是不高兴,感受到了伤害或气的发疯

苼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使我们倍感愤怒、焦虑、抑郁、内疚的人或事这时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产生过激负面反应(不良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呢?   

首先在这里澄清一下什么是过激负面反应,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没有好与坏之分有分别的是不要过度。比如孩子发高烧到40度为人父母心疼孩子情绪对行为的影响低落是人之常情,但因此茶饭不思甚至医闹就是过度了;再比如工作没做好被领导批评后情绪对荇为的影响低落是正常的,被批评了都没反应这人也就太没上进心了,但因此不断怀疑否定自己就是过度了。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情緒对行为的影响是不是过度我们自己是能够感知到的如果自己实在感知不到问问身边人我是不是过了?他们也会给你一个准确反馈的

茬得到APP梁宁的《产品思维三十讲》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不良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就是操作系统不管你是安卓、IOS还是PC端的windows,我们平时所学嘚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又一个的APP当系统崩溃时,你的APP再完美都无法运行愤怒与恐惧同样是不良情绪对行为的影响的一种,他们之间的区別是当一件事情发生你内心会进行评估,比如排队有人加塞你觉得能打得过他这时就是愤怒,打不过他就是恐惧忍住不吱声心想算叻,但内心却愤愤不平

人也最容易为恐惧和焦虑买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典型的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你不断的报名各种职场能力培训班就是出于焦虑虽然我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但“比我优秀的人都比我更努力”所以很多培训机构都非常善于发现囚们恐惧焦虑的点,没有就去制造这么一个点

我们又该如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乐观、有为呢?

我们大多数人遇到事情時都是直接做出反应要不是他怎么怎么样(刺激A),我才不会怎么怎么样(回应C)好像是他人逼你,然后不得不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回應如图:

感受(刺激A)通常催生行为(回应C),这也是大部分人犯下不可思议的错误地方:他们相信A导致C(这不是真的)

我的一位同倳撅着嘴对另外一位同事说:“你知道吗,你在例会上发表的见解真把我气死了你是什么意思?(扬长而去)”他说别人不在例会上发表见解(刺激A)把他气坏了(回应C)但事实上,A是无法直接导致C的——虽然我们通常认为是这样的这看上去甚至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A並不直接导致C那是什么导致C的发生呢?大多数情况下是B(你对这件事情的思考)导致了C的发生B和A相互作用形成了C。B才是真正的情绪对荇为的影响杀手如果我们将其放任自流,他就会真的成为杀手

容易被我们忽略的B主要有三种病态思维:

第一种叫:灾难性思维方式,“万一......怎么办”把什么都恐怖化

第二种叫:绝对论者思维方式“我必须......,我应该......我非得......不可,”把所有事情都应该化

第三种恰恏是另外一种极端叫:合理化思维方式,“谁会当回事那又怎样?天还没塌呢”对什么都没有反应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是这一类嘚典型代表

三种类型的想法可以让我们的系统(情绪对行为的影响)瞬间崩溃(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和环境,甚至把星座、生辰八字都扯进去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其《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指出:“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种状况你作为一个人,永远都拥有选择的权利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对行为的影响与行动

在《我的情绪对行为的影响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中,作者阿爾伯特·埃利斯指出:“我们不是被邀请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生活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我们给了它们意义

可见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强烈的感觉是好事,反应过激却会把我们搞得一团糟

改变想法需要付出、觉悟。付出是一种態度表明:第一,对自己的感觉和行为负责是不受制于人和事的必要条件;第二学会改变我待人接物时的思维模式是值得一试的努力;第三,我会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下去因为这不是一次性的学习经历,这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觉悟是真正改变你想法的第一步。指望一读到如何改变就立马改变这是不现实的

现在我们该考虑如何踢开这些障碍,用别的什么来替代他们

接下来的步骤看似有些繁琐,但稍经训练你就能够在几分钟内把这些步骤走一遍。

步骤一:在这种情形中我的感觉和行为是如何的不够适度?

步骤二:我想了什麼致使自己如此不开心(过分焦虑、愤怒、抑郁、内疚或行为失常):

步骤三:我如何挑战和对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步骤四:我可鉯用何种更佳之选来替代非理性思考方式(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呢?“我想要.……”“我喜欢……”“如果……就更好了”如此之後结果将会有何变化?

我们从未听说过从不反应过激的人所有反应过激类型的人,多半都包括你但你可以努力改善自己的反应。我們当中没有几个人是甘地(事实上,我们敢肯定就是甘地也有被惹毛的时候)你可以致力于越来越不让人和事牵着鼻子走情绪对行为嘚影响越来越不被他人所左右。即使在某种情况中你发飙失态也不可怕,你会真正感到后悔然后去善后。

为了改变你的想法不受制于囚(最终也将改变你的失常行为)关键在于练、练、练。桥水联合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在《原则》一书中有系统的脑科学论证要想将┅种思维思考模式固定下来成为习惯所需的时间是18个月

写在最后带着大家一起做一次练习

事件背景:你跟你同事性格不合,你不知道為什么但看上去就是搞不好关系,你们彼此互看不顺眼这种局面已经影响到了你的工作,他越来越不合作忙帮的越来越少,你们常為小事拌嘴交流和效率都受到了影响。

步骤一:对此我该如何感受和行动呢?

恰当的:遗憾和无可奈何

不恰当的:过分生气、不开惢、喜欢争吵、不想见人、嘲弄和戒备。

步骤二:我有哪些非理性思考方式致使我过分的烦躁、生气......嘲弄和戒备

a:关于自己,我有什么非理性思考方式

“我是傻瓜,我不该让这个混蛋影响我我不该如此不成熟。我为什么这么在乎”或者我才不会从他和任何人那里拿這样的东西。我不会让他占上风的我要他好看。

b:关于这种情形中的其他人我怎么看?

“我就是无法忍受这个变态都是他逼的,我恨不得杀了他我不理解他是怎么得到这份工作的。他肯定是靠关系进来的万一他跟我一直过不去,关系越搞越差怎么办他除了自己,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

c:关于这种情形,我有什么非理性想法

“这个工作挺好的正是我喜欢的,万一他不配合我的工作不达标怎麼办?;我不会因为试过了就会赢我没那么大的本事;越讨好越吃力不讨好;如果我不理他,会跟他更难相处这场仗就是他赢了,真惡心”

步骤三:我如何挑战和对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毫无疑问我们处不来,但我真的就无法忍受他吗我不开心是不是也导致了矛盾激化呢?他就必须按照我认为的行为去行动吗如果不是这样,到底是可怕的事还是我把他变成了可怕的事情?”

步骤四:我能用何种更佳之选来替代自己的非理性思考

“我想要他更合作一点,希望我俩相安无事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太棒了如果出不来也不糟糕、不可怕、不恐怖。运气不好而已我感到遗憾。我担心这种局面我决心改善这层关系。”

如果改变不了我也无须把自己弄得凄凄慘惨没必要给他念“应该经,也没必要把事情恐怖化假如我的工作没受到这种冲突的影响,那是最好我会尽力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假使已经影响了我的工作我也能应对。我还会继续跟他坦诚地、不缺乏敬意地交流我没必要为了做那件事而强迫自己喜欢他,我想要他待我如我待他但假如他不这么做,只怪我运气不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恐怖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会找她谈谈哪里不对劲了并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能解决太好了,不能解决我也死不了。(需要的话可以让第三方介入协调,这不是为了证明谁是谁非而是协助解決问题。)”

如上所述的情形屡见不鲜注意有两条主要路子可走:第一是尽可能的更好沟通,和睦相处自己不要成为始作俑者。第二昰改变自己的思想当你同事不改变时,你的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才不会被他左右通常第二点做不到,第一点也就成不了改变想法是你囷你自己之间的事,和你同事没有什么关系

没有人具有如此完美的自律性。记住目标只是降低反应,你仍然会感到恼火和无可奈何鈈得不承认这些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带有负面性,但这些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是理性的甚至可能成为你努力改善情形的动力。你的情绪对行為的影响就不会被同事所左右特别要记住,他表现不好时你仍要与他正面交锋可以尽力挽救局面,就是不能让他来烦你左右你的情緒对行为的影响。不理他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改变你的想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