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的为什么发展中国家配额反而少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排放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建立,制度,法律,碳排放,碳排放交易,背景下的,交易法律,论气候变化,法律构建,背景的排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排放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现在的位置:
付费的午餐:碳配额
付费的午餐:碳配额
字号: T|T &&&
按照是否进行“总量控制”划分,碳交易可分为碳配额与碳补偿两种体系,前者在当今发达国家市场中占据主流,后者在发展中国家逐渐风靡。
“配额”是与“总量控制”相伴生的一对概念:只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行业)的碳排放总量被量化限制后,碳排放权才能变成一种稀缺的商品进行交易。我们知道,一种物品只有在供给稀缺时才会产生交易价值,否则即使像阳光、空气这样的生活必需品,由于它们的供给是无限量的,故也无法产生交易价值。碳排放权也是如此,没有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是没价钱的。
当一个区域的碳排放总量被限定后,比如前文提到的欧洲航空业,那么这时业内的碳配额(碳排放权)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一家航空公司如果只分配到10万吨的排放配额,而它要有12万吨的排放,那么多出的2万吨排放权就要花高价到市场中去买,否则就要受罚,这无疑会提升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为了保持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致于因亏损而被淘汰出局,它就不得不在减排上下功夫——至此碳交易在促进减排上的巨大威力就显现出来。
所以碳配额交易的实质,就是在一个原本是自由排放的领域,通过对排放上限的封顶,从而把不受约束的排放权,人为地改造成一种稀缺的配额的过程。配额的价值也与其稀缺的具体程度有关,市场中能够流动的配额越少,其价格也就越高。这就如同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一样,粮、肉、布、油等日用品的消费在当时都属于配额市场,每家每户分到手的相应粮票、肉票、布票、油票数量,就是政府给予各家的基本配额,而越是在市场中紧俏的商品,其票证的交易价值也就越高。
作为一种减排机制,碳配额交易方式与单纯的行政手段相比,其优势极为明显的,该交易机制下的企业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企业可以按照相对成本的比较,来自行决定是投资于减排设施,还是到市场上去购买所需的排放额度,从而实现以成本效益模式来管理企业碳排放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最重要是控制整个区域的碳排放总量,个别企业的实际排放量其实是无关宏旨,通过这种办法,就可以让市场的力量来进行调节,避免对单个企业的硬性管制,逐步达成降低排放量的目标。
当然,碳配额交易模式也有其不足,尤其是起步阶段,由于政府对市场的不熟悉,在配额分配上可能冷热不均,造成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仍拿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来说,尽管自正式开始碳排放权交易的运作以来,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覆盖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到欧盟总排放量的近50%,成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学习的楷模,但在实际排放权交易操作过程中,欧盟也的确遇到了很多麻烦。
欧盟的碳配额每年都要分配给各国,再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到各大排放企业。对那些排放大户而言,这些分到手的配额原则上是不够用的,这样才能刺激它们采取减排措施。但近几年来,由于欧盟各国普遍遭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慢,很多过去的排放大户如能源、钢铁、发电、水泥等行业的企业,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原来预测的排放量要降低很多,以至于它们甚至没有开始减排,就拥有了多余的碳排放配额,这无疑是天下掉下的馅饼!企业此时不但不用加大对减排设施的投入,还可以直接把这些配额拿到市场中去卖——欧盟各国辛苦劳作制定出的如意算盘失效了!
根据国外媒体的报告,欧洲的碳配额交易体系已经使一些最大的碳排放企业受惠,仅2008年,就有十家企业额外获得了总价值为5亿欧元的碳交易配额:欧洲钢铁业巨头安赛乐.米塔尔获得了超过40%的多余配额;法国水泥巨头拉法基也获得了大约12%的多余碳配额,其他如瑞典钢铁公司等企业也都有10%的多余碳配额,这些盈余配额都是由于过多发放免费配额造成的。它的后果是欧盟的碳交易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碳配额价格急剧下降。二氧化碳价格在2008年中曾飙升到峰值,接近30欧元,目前二氧化碳的交易价格掉到了10几欧元。
实际上,早在欧盟交易体系刚刚建立的初期,碳配额价格就曾发生过巨大波动,究其原因,也都是因为配额分配量掌握不好的缘故所致,这些都可以看做欧盟发展碳交易所付出的学费。这也为后来者做了提醒——美国在向欧盟学习过程中,就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规避措施。
据报,美国的RGGI(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区域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组织)在3月10日组织了一场碳排放配额的拍卖,以每吨2.07美元的价格,拍卖了年第一个排放控制期内4061万吨的配额;年的第二个控制期总配额2138万吨中的98%也以每吨1.87美元卖出。
RGGI在美国主要立足于削减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已经有十个州加入了该组织,RGGI提出的目标是在2019年前,将目标区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0年的排放水准上减少10%。而减排的具体办法,就是在区域内实行排放许可权配额交易。
RGGI在具体实践中,就充分借鉴了欧盟碳交易体系的经验教训,制定了相当比例的“付费午餐”额度——现阶段的协议规定:在RGGI体系中,美国各州至少要将25%的排放配额进行拍卖,这就有效避免了像欧盟出现的那种因供应过剩而引发的碳配额价格暴跌。
在中国,由于目前还未发展到对碳排放进行总量控制的阶段,因而也就不存在对企业实施“碳配额”的问题,但中国企业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减排,那就是“碳补偿”。
&&&&京ICP证040220号【中国碳排放交易网】全国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额每年将达40亿-50亿_碳排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贴子: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全国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额每年将达40亿-50亿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全国碳市场渐行渐近、框架初显。在昨日召开的第七届低碳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进一步透露了明年即将启动的全国碳市场的整体规划。对于目前业界存争议的碳配额是否应向经济发展压力相对较大地区倾斜问题,蒋兆理明确,西部等地区要发展但应是通过转移和其他方式扶持,就碳市场来说,一定是全国统一标准,否则这个市场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对于全国碳市场的整体规模,蒋兆理透露,根据初步预计,明年启动后碳市场设置碳排放额将达到每年40亿-50亿吨。  按照中央部署,明年我国将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全国碳市场启动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莫过于各地碳配额的分配了。此前有知情人士表示,确实有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此前没有参与碳交易的地方政府表达过希望前期多分配一些配额的意愿,因为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压力都很大的城市来说,大多数高碳排放企业对地方GDP、财政贡献都不小,如果全国按照统一标准发放配额,企业会在短时间内增加较大的成本负担,影响投资项目落地。  对此,蒋兆理表示,按照这个思路去设计全国碳市场,发放的配额将不具备投资性、合理性,无法唤起投资人的积极性,也不能带来稳定和可靠的收益及预期,“对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要经过其他方式解决,碳市场要追求公平性、透明性、均衡性和一致性”。蒋兆理强调,碳市场一定是全国统一标准,相信未来全球市场也应统一标准。  事实上,公开消息显示,在部分试行碳交易省份,“有倾向性”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制度早已出现,比如2013年广东省公布《碳排放权配额首席分配及工作方案(试行)》后,当地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明确表示,广东省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全省区域发展不协调,粤东西北发展任务仍较重,因此,主管部门根据广东省减排目标,结合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预留新建项目碳排放空间,通过配额发放,将新增配额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  而且,此前在北京与河北承德市试行跨区域碳交易时,也有专家表示,北京和河北可以参考《京都议定书》中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对待原则,向河北多倾斜一些,而为北京分配的指标更紧张一些,令北京的企业产生更多的购买配额需求,甚至可以根据河北现有的碳排放量确定配额,让企业但凡出现减排就可以出售配额,变成可以赚钱的生意。【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欧洲碳排放交易的发展进程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欧洲碳排放交易的发展进程
  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我们不承担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但是我国政府仍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年8月份在北京启动国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这是近期我国政府运用市场手段逐步推进碳减排的重要举措。
  当前,承担低碳试点工作的主要省市为: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
  对碳交易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目前,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中具有示范作用。
  以排放配额为核心的交易体系
  EU-ETS属于限量和交易(Cap-and-Trade)计划。该计划对成员国设置排放限额,各国排放限额之和不超过《议定书》承诺的排量。排放配额的分配综合考虑成员国的历史排放、预测排放和排放标准等因素。
  按照欧盟规定,在每一个交易阶段开始之前,每个成员国应当按照Directive2003/87/EC附件Ⅲ的要求,把本国的排放控制总量及各排放实体分配的排放配额,以国家分配方案(NAP)的形式报给欧盟委员会。
  制定国家分配方案考虑的主要原则各国分配总量必须与《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相一致,必须考虑减排的技术潜力,以单位产品排放的平均值为基础;如果欧盟通过了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规,必须予以考虑;对不同企业或产业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必须包含有对新参加者的规定;必须考虑“提前行动”产业的贡献;“排放标杆”的制定必须采用最佳适用技术,以保障这些产业的权益;必须考虑能效技术的作用;制定分配计划前必须听取公众意见;必须列出所有参与分配的企业名单及其配额;必须包括竞争力变化情况的分析内容。
  制定国家分配方案的步骤
  首先是确定所有可能参加排污权交易的企业名单;其次是确定将排放许可总量分配给所有参与排污权交易的部门;再次是确定各产业部门所分配到的排放许可,分配过程必须透明,且考虑以往的实际排放量;最后是确定各企业可能分配到的排放许可。
  欧盟委员会在接到成员国国家分配方案3个月内要完成对分配方案的评估,评价其是否符合ETS指令规定的标准,若不符合将退回并要求全部或部分修改。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通过欧盟独立交易登记系统(The Community Independent Transaction Log,CITL)对每一个排放实体配额的发放、转移、取消、作废和库存等进行记录和管理。采用CITL电子信息系统对排放配额进行管理,每一个欧盟成员国都有一个国家配额登记账户,各国政府的碳排放事务管理机构均与CITL电子信息系统连接。每一个纳入EU-ETS的排放实体也均有配额登记账户。
  震荡的阶段运行模式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市场交易的标的主要是国家计划分配的欧盟排放配额(EUA)。同时被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排放实体在一定限度内允许使用欧盟外的减排信用。目前只允许使用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核证减排量(CERs)和联合履行(jI)项目减排单位(ERUs)。
  2005~2007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试验阶段
  该阶段排放量的上限被设定在6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均免费分配;每年剩余的EUA可以用于下一年度的交易,但不能带入第二阶段。该阶段允许使用的CER和ERU的数量平均为总体配额的13%,各国情况略有不同。第一阶段暴露的主要问题是配额分配经验不足,有的排放实体分配到的排放额度远远大于该阶段其实际排放量,配额供给出现过剩现象。但是由于不少企业为以防万一并不会把所有多出来的EUA拿去卖,所以市场并不至于崩溃,但是还是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现货EUA价格从2006年3月最高的30欧元跌到2007年初最低的3欧元。
  2008~2012年,《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承诺期
  在这个阶段里,欧盟吸取了第一阶段配额分配过松的教训,最终将EUAA的最大排放量控制在了每年20.98亿吨,对各个国家上报的排放额度仍是以免费分配为主。在这一阶段,开始引入排放配额有偿分配机制,即从配额总额中拿出一部分,以拍卖方式分配,排放实体根据需要到市场中参与竞拍,有偿购买这部分配额(例如,德国就拿出10%的排放配额进行拍卖)。同样,第二阶段里排放实体每年剩余的EUA可用于下一年度的交易,但也不能带入下一阶段。
  从2013年开始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三阶段据了解欧盟将会对第三阶段的交易机制进行大幅度改革,以避免内部市场失灵。同时还要扩大纳入排放体系的行业范围,强化价格信号作用以引导投资,创造新的减排空间,减少总的减排成本,提高系统效率。此外,以拍卖方式分配的配额比例将逐步提高。
  波动的配额交易经历
  2006年5月前,EUA价格上涨很快,一度曾上涨到30欧元/吨。2007年的价格开始下降,在EU-ETS运行的第一阶段临近结束的约六个月时间内,价格在0欧元附近一直持续。到了2007年年底价格一度上升到22欧元/吨。2008年上半年价格也居高不下,日更是创下了28.73欧元/吨的历史最高纪录。直到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价格才开始下滑。此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现货价格一路下降,2009年2月触底反弹,目前维持震荡整理态势。2009年12月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无功而
  返进一步加重了现货价格的盘整趋势。(文稿:中国电力报 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研究所 杨鸿宾)
【】【】【】【】【】【一键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碳排放配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