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古诗词鉴赏复习课

诗词鉴赏复习与训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Z1期
诗词鉴赏复习与训练
【摘要】:正 【教学方略】分点训练融会贯通在高考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诗词鉴赏的复习,可以按照先分后总、从分解到综合的教学思路,突出分点训练,后期适当综合。无论从高考对诗词鉴赏的要求看,还是从高考试卷诗词鉴赏常见题型看,诗歌鉴赏都应该突出分点训练。建议安排如下七个专题:(1)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2)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3)诗歌字词的鉴赏;(4)诗歌警句的鉴赏;(5)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6)诗歌的比较鉴赏;(7)诗歌的综合鉴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3【正文快照】:
【教学方略】 分点训练融会贯通 在高考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诗词鉴赏的复习,可以按照先分后总、从分解到综合的教学思路,突出分点训练,后期适当综合。 无论从高考对诗词鉴赏的要求看,还是从高考试卷诗词鉴赏常见题型看,诗歌鉴赏都应该突出分点训练。建议,安排如下七个专题:(l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里甫罕·阿布达里;;[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吴礼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田晶;;[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张红花;张小丽;;[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张超显;刘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移星;;[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曾莉;;[J];中学语文;2010年06期
刘蓓;;[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01期
於德甫;;[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年01期
谈胜轶;;[J];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1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彦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王颖;;[A];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陈安;;[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清华;;[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蒋登科;;[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霍俊明;;[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林莽;;[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立群;;[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聂国艳;;[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韦珺;;[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重阳;[N];山西日报;2010年
南方日报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
杨冰;[N];南方日报;2010年
殷晓光 赵春雨;[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记者 陈猛;[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枫文;[N];潮州日报;2010年
记者郭庆权;[N];锦州日报;2010年
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
研究员、文艺评论家
白长青;[N];沈阳日报;2010年
叶廷芳;[N];中华读书报;2010年
;[N];延边日报;2010年
临川区孝桥中学 艾志萍;[N];抚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蔚;[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亚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王香;[D];苏州大学;2009年
曾进兴;[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刘学飞;[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危福平;[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周晓曦;[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翟琳;[D];山西大学;2004年
李彩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袁继锋;[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梁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请使用支持脚本的浏览器!
该日志尚未公开,你暂时不能查看。博主可在此
不如去逛逛吧。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语文教学:古典诗歌鉴赏复习——《如何读懂诗歌》教学案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
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
2、领会深层意思
&&&用了什么手法?&&&&&&&&&&&&&&&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4分)
答:“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
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解读】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即干谒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因而得名。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对象)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达情感&&
刘长卿的《喜李翰自越至》这个题目中的“喜”点明了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之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4:&&&&&&&&&&&&&&&&&&&&&&&&&&&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他生活在北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而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因此感情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这首诗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例5:&&&&&&&&&&&&&&&&&&&&&&&&&&&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解读】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例6:&&&&&&&&&&&&&
(韦应物)&&&&&&&&&&&&&&&
寒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思考: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解答: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5、明典故&&&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例7:&&&&&&&&&&&&&&&&&&&&&&&&&&&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6、抓尾句(抓情语)&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另外抓住诗歌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字、句,也能帮助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如愁、苦、怨、恨、羡、忆、怀、喜、泪……
例8:&&&&&&&&&&&&&&&&&&&&&&&&&
壬辰寒食&&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三、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1、看题目和作者;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好,欢迎来到北京新东方学校!报名咨询热线:010-;官方微信咨询:VBJXDF
& 您的位置:
>> 备考指导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考什么
时间:  作者:  来源:学习方法网
  首先明确诗歌鉴赏题考什么: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情感、观点、态度),第二就是对他考查的不同内容我们在解答题时应答出哪些信息(即阅卷者的采分点)
  ⒈形象:指叙事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的物与景。对形象的鉴赏在解答时应具备的信息采集点:
  ①写了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给人物形象定位或用一句话概括景物内容);
  ②形象特点(人的神态特点、思想性格、物的特点、景的特点、意境的恬淡或幽静或萧条或清冷……)
  ③作用或效果(主要从主题、意境氛闻和效果三个角度解答)。
  【例4-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曲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越调]凭栏人?金陵倒中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答案】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个游子(定性)的形象,他风尘仆仆,苍老疲惫(特点),走在荒郊野到上(氛围)。
  ⒉.语言
  对语言的鉴赏包括两个方面。语言风格和炼字、词、句、章。语言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如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朴素,用典诗和咏史怀古诗的委婉含蓄、蕰籍、耐人寻味,边塞诗峻伟奔腾、雄浑豪迈;李白的豪放俊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平实、直白。对字、此、句、章的鉴赏在解答时应具备的信息采集点:
  ①字面的意思;
  ②是否运用了表达技巧(先说术语,然后用诗歌的内容来解说技巧);
  ③作用或表达效果[抒发了……情;营造了……氛围;更生动(含蓄)地……]。
  【例4-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清代著名诗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其中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如下评价;“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但同时代的著名文论家李渔却在《窥词管见》里说;“此语殊难索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不认为哪位名家的评论更符合审美法则呢?
  【答案】王国维的评价更好。‘闹’确有喧闹、热闹之意(字意),这里运用了化静为动(表达技巧)的手法,把红杏花开、春意盎然的景色描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效果)。
  ⒊表达技巧
  ⑴修辞: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互文、双关等。
  ⑵表达:描写、议论、说明、记叙……
  描写角度:形态、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形、色、声、态;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远景、近景;动、静细节描写、工笔描写、概括描写、白描……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人或物言志、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⑶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乐景写哀、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托物言志、抑扬结合、借古讽今、渲染烘托、化用典故、主客倒置……解答时应具备的信息采集点:
  ①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②用内容解说技巧;
  ③作用(从主题、意境角度来说明)或表达效果
  【例4-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击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表达技巧)的手法,通过对石灰的吟咏,表现出作者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崇尚品格(用内容解说技巧),体现了诗人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志趣节操(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4.思想内容
  一首诗的主题基本上可以从诗歌的题材上判断出来,比较隐晦的可以通过注释和对两个层面的分析归纳出来。信息采集点:分值不多的题目,直接说出思想内容的内涵即可,分值多的题目还要答出是怎么传达出这种思想感情。语言模式;通过(概括景物画面或主要事件)……表达了(感情)。
  【例4-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本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叹?
  【答案】本诗前两句极写豪贵们争赏紫牡丹的热闹场面,与后两句写白牡丹空对明月,承着冷露而无人观看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裴给事人格高洁而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
  推荐课程:
  (责任编辑:李远航)
版权及免责声明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有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来电与北京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高考数学暑假班,抢位报名中!
国际: 国内:
高考:    高二:    高一:    单项:  营地:特色: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