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智障儿童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实施智障儿童生活化教学
日 09:30: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苗波
  智障儿童因其智力上的缺陷,导致生活技能相对较差,因此,如何使他们通过教学能够走进生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便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贯穿和实施“生活教育”的理念呢?
  教学内容生活化
  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以衣、食、住、行为主的各相关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走上社会后尽可能独立地适应家庭和社区生活。为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目前我们学校主要使用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等教材,对程度较轻、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主要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并有选择地使用普教教材。即使这样,各班内的学生残疾程度、接受能力差距仍然很大,我们又在每个班里实行分类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每个教师手里至少有二至三套教材供教师根据学生需要选择使用。为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我们编写了以生活化为主旋律的综合康复训练校本教材。教材分为《新同学》和《小学生》两大主体部分,主要包括能力形成和能力提升两大主板块。
  教学语言生活化
  智障学生由于脑功能发育障碍,认知能力较差,生活经验缺乏,普遍缺少沟通的动机,交往能力比较差。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沟通和交往能力更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较强的沟通与交往能力更能够帮助他们较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立足社会。因此,我们就要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源,创设生活化的课堂语言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教师在使用生活语言时要了解他们的语言基础和语言特征,同时生活化的语言语句要简短,语速要适中,要突出质朴、直白、常用,甚至要口语化,或者借助生活中地方性的语言。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听的能力、理解能力方面降低难度,让学生感到亲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交流的基础。
  教室环境生活化
  中重度智障学生认识事物主要靠形象思维,对于他们来说,熟悉的、具体直观的材料比较容易领会掌握。教室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是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一个美丽幽雅、充满知识情趣的教室环境布置,不但能给智障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知识范畴,提高学习积极性。构建生活化校园,布置与学科教学、与生活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室环境,是培智课堂教学面向生活的需要,要考虑培智学生的特点,结合课堂实际,用教学积累的字词卡片、生活用具、标签等来装点教室,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能够进行巩固,激发沟通交流的激情。
  教育实践生活化
  智障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差,怎样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从而达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目的呢?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来模拟,但是效果并不好。现在,我们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进行实践。
  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智障孩子走出校园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特殊教育学校)
( 网站编辑:崔伟 )许萍娥 福建省泉州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 362241
&&&&&&&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老师永远的追求。《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而有效的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中,从而激活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2、20、200&后,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这三个数相等?&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思索,并想出&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等。教师又问:&如果用同一个单位,有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一听,情绪高涨,思维更加积极,终于想到&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等。这样的趣味情境,启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了探求知识的活动中。
&&&&&&& 二、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 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教学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致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而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的认识。通过操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赋予学生丰富的内容、多变的情形,他就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如,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们先让学生购买不同重量的物品,再用手掂一掂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重量。
学生对&重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很容易地解决了&千克&有多重的问题。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组织学生在校门口记录来往车辆,然后加以统计,并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动手和实践操作,兴趣很高,知识也在娱乐中得到了巩固和应用。再如梯形的面积计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不仅探索出了教材上所示的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推导方法,还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多种推导途径。这种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三、巧用评价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情感。教师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根本任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秒的认识》,让孩子们感受10秒的长短时,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活动。老师在小结时,对用舞蹈表现的孩子们说:&你真能干,你一定认真地学过舞蹈!&对用拍手的孩子们说:&你很有节奏感,你的音乐学得真棒!&对全班孩子说:&你们真是天才,在10秒中,能想到这么多的方式体会到10秒的长短!&课堂中这样的赞扬伴随着活动中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而恰到好处,自然而不夸张,真实地表达了老师对孩子们由衷的希望和祝福。又如,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会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
&&&&&&&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作为孩子心灵的启蒙者,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遗憾就没有成长。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老师永远的追求,要让课堂教学像一颗明珠,照耀着每一位老师,引导着孩子们奔向理想的天堂!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智障儿童中开展数学教学的几点心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智障儿童中开展数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暂无简介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博客群
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博客群
&浅谈如何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浏览次数:49749)
楼主(dhtxtang)
回复请先,游客请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