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断断续续的吃利培酮副作用和安坦会怎样

正常人吃了两年利培酮,安坦会怎么样_精神分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5,860贴子:
正常人吃了两年利培酮,安坦会怎么样收藏
现在早晚各 半粒利培酮 1粒安坦
精神病药不能长期吃,到时候医生就会给你换一种药吃,而安坦也不能长期吃,吃一段时间手不抖了就要停
点亮12星座印记,
关注武炼巅峰吧, 并捧场5000及以上T豆,
没什么大副作用咯?哎。。吃吧吃吧
你有记忆下降吗
换可以换阿立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都很高,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观察青少年精分患者,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发病和家庭及学校环境有很大关系。二是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三是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大多存在安全、爱与归属需求的缺失。四是药物治疗瓦解人格衰退意志,多数病人终生服药,终生颓废。五是疾病转归最终取决于人格的完善。  遭遇精神分裂,病人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下面是我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也许有些意义,供大家参考。
楼主发言:26次 发图: | 更多
  一、药物治疗的优缺点  精神医学有两个轮子,一是自然科学,二是心理科学。药物治疗是自然科学的主要手段,优点是可以很快控制症状,可以标准量化,现在病人只要去医院,基本都是用药物控制。药物的缺点是会强化症状,退化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药物耐受和毒副作用,会使病人陷入用药-难忍停药-复发加药更难忍—再停药复发的恶性循环。病人反复发病,自主能力退化,家人陷入无止境的照顾和负担中,几乎成了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当前的精神医学,强调症状的控制,追求所谓的降低复发率,对首次发病患者,常规性地二、三个月大剂量用药+长期服用维持量,漠视病人心理、生理功能的退化,降低了他们自我修复的难度。  精神科医生应该反思,临床上把药物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否合理,是否疏忽了病人作为生命的意义。对于精神疾病,药物只应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急性期控制病人的症状,不应该大量和长期地滥用。
  二、心理矫治的无奈  心病还由心药医,精神医学的另一只轮子心理科学,本应担当大梁,通过心理上的矫正和训练,让精神疾病得到根治。但是当前的心理科学,未能斟破心理内核的奥秘,只配做自然科学的侏儒跟班,难以独当一面,或者与自然科学很好地融合。病人接受心理治疗和咨询,感觉自己被当小孩一样唬弄,而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理论学习却很艰难,工作上也很无助,都源于心理科学对心理本质认识的缺失。精神医学一路走来,从未有哪只轮子跨入过精神世界的大门。  我们应该如何打破精神医学的困境呢?
  三、精神分裂完全康复的条件与技术  我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初发精神分裂症比较容易矫正,慢性患者也可以完全康复,但有一个前提条件,是病人了解病情,并且希望改变自己。  理论上,我用自创的心理行为抉择三因素模型,把影响心理行为的因素,在心理上精准定位到“环境影响、心理倾向、人生信念”三个方面,在生理上对应于“输入信号、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图式、神经网络逻辑运算模式”三个实体内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病理和临床,都可以用这个模型加以解释,药物治疗和心理矫正,也可以用这个模型无缝对接,形成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心身康复矫正技术。  根据这个模型和技术,今年以来,我先后矫正训练了几个病人。第一例患者耗子,09年读初一时发病,诊断精神分裂症,七年来不间断服用各种精神药物,之后伴发“躁郁、强迫、人格分裂”,上海、南京、长沙的专家都束手无策。2月11日,耗子接受矫正训练,4月7日完全停药,4月15日精神症状完全消失。因家庭原因,耗子5月14日开始自行训练,目前无需服药,人格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
  第二例患者哲丰,2014年读高二时发病,三年来每年住太原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一次,断断续续服用利培酮、安坦、丙戊酸钠等药物,中间服用中药半年余,逐渐出现人格障碍,在家打骂父母,情感淡漠,对自己未来漠不关心,懒散,不喜欢刷牙、洗澡,身上散发一股气味。7月4日哲丰来到我处,按医嘱每天服用利培酮5片、安坦2片、丙戊酸钠2片。7月5日哲丰开始矫正训练,因为太胖,哲丰的腿不能盘起,只得蹲坐着练习。7月16日上午,哲丰训练完忽然跟我说:“我现在感觉自己完全变了。一是训练从被动变为主动,不训练就像没吃饭,心里少了什么一样。二是原先心里总是很沉重,像背着一块大石头,笼罩着一片阴云,现在一经放下,身心觉得特别舒服,内心感受与以前完全不同,充满活力,原先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没意思的感觉,和烦躁的情绪,现在都没有了。刚来的时候,我并不相信您能治好我的病,现在完全信服您了。”7月17日下午训练结束,哲丰居然说体验到了道家“玄”的感觉。吃晚饭时,哲丰慎重其事地跟我老婆说:“阿姨你也应该来训练,真的很神奇,对身体大有好处,还可以防癌呢!”进步之快,大大超出我的预期,这跟他初中时练过冥想,也许有一定关系吧。  8月初,哲丰已经可以在意守部位及全身产生温热感觉。有一次他忽然跟我说:“师父,我感觉精神分裂症已经完全好了。生病这三年来,我的头脑一直很乱,思维很迟钝,身体那儿都觉得不对劲,现在这些感觉都没有了,人完全恢复了正常,甚至比正常时候的感觉还要好。”我告诉他:“让精神症状消失并不困难,但精神症状背后,常常存在人格的问题,如果不找出人格的缺陷加以克服,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精神症状有可能还会复发。所以不能松懈,要在以后的静修中,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的不足加以克服,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8月11日,哲丰完全停药,精神症状完全消失。12日早饭时,哲丰又开心地告诉我:“师父我现在躁狂抑郁也没有了。以前自己的情绪就像温度计,上上下下极不稳定,看东西都觉得在晃动,现在一点情绪都没了,完全恢复正常。”  虽然这样,哲丰性格中的很多问题,比如自大、自我、缺乏安全感、偏激和极端等问题还比较明显,需要在后面的训练中不断矫正。
  下面是哲丰家人和我的微信截屏,交流哲丰的改变情况。          
  第三例患者若晨,因“双相情感障碍”曾住院二次,学习生活受到极大干扰。7月初其父母以旅游为名,哄他来到我处,但每天出去游玩,坚决不接受矫正训练,性格十分偏执,自我中心,父母十分无奈,只得由他回了杭州。
  第四例患者沐枫是个女孩,前年十四岁时出国读书,与寄宿家庭发生一些矛盾,精神渐渐出现问题。今年回国,在河北某医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医生建议服用大剂量氨磺必利二、三个月,然后服用维持量几年,可以减少复发概率。沐枫父母害怕药物伤害身心,住了十多天就出院来到我处。沐枫聪明好动,从小不受拘束,国外学习更养成了自由独立的习惯,否认自己有病,不愿意接受矫正训练。好在她发病时间不长,通过几天的聊天疏导,她的幻听基本消失,但人格上带有偏执、妄想的特征,一不开心,就会小小的发作一下。根据我的经验,人格塑造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在禅定进入虚空的特定状态下,可以慢慢地得到重塑。沐枫不接受训练,人格重塑就比较困难。
  从这几个病例来看,精神分裂症的控制和停药并不困难,只要病人愿意接受训练,一般二个月之内就可完全停用药物,达到临床痊愈的状态。尤其是初次发病患者,根本不需要担心复发,不应该大剂量用药,以免造成心身伤害。不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伴有较为明显的人格缺陷,如果人格不能得到矫正和完善,疾病就难以断根。所以应该认真接受标准时程的矫正训练,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情绪、行为控制力,恢复记忆力和体能,不断完善人格,减少家庭困扰,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四、耗子的曲折经历(其父亲整理,稍有删节)  耗子,男,2009年读初一,7月7日因“疑被跟踪、被监视月余,耳闻人语2周”,被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以精神分裂症收治儿童病区。8月6日以“显进”出院转住南京脑科医院,8月28日以临床治愈出院。10月29日又有幻听,要自杀,11月9日入住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每天服利培酮口服液4ml、安坦4mg、左洛复50mg,思诺思每晚10mg治疗。12月23日出院,每天维思通4ml维持。  日至2月13日在温州每周一次心理咨询,2月14日出现幻听,对白色轿车敏感。2月25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嘱加服奋乃近每日4 mg,病情未见好转。3月1日出现6次幻听,认为大脑受外星人控制。当地专家认为利培酮已难以控制病情,3月3日渐停利培酮,改服奥氮平,3月10日起每晚服奥氮平15 mg。3月12日幻听消失,对周围不再敏感,但常诉“心理难受”,甚至乱喊乱叫,经常迁怒他人。加服丙戊酸钠、安定、劳拉西泮,没有好转。5月5日开始,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迁怒他人、乱喊乱叫、要自杀。  日,按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医嘱,奥氮平增加到20mg,停丙戊酸钠,服用瑞泼西酊(每日两次,每次4mg)。5月25再次发病,27日晚发脾气哭闹并动手打母亲,怨恨医生。6月14日奥氮平增至每日30mg,瑞波西酊量不变。6月27日出现两声模糊幻听。因情绪无法控制伴有敏感和偶有幻听,按当地专家医嘱,日起减奥氮平、换服氯氮平。9月18日停奥氮平,12月31日氯氮平增至每日600mg。上述症状消失,偶有生气。  日开始第一轮减药,12月17日减至475mg,过程顺利。日第二轮减药,11月13日减至325mg,过程顺利。日自述家有摄像头监控,氯氮平加至350mg,后未提及此事。日第三轮减药,11月21日减至200mg,过程顺利。同年7月初中毕业,成绩全市中等水平,期间阿喜自己或请老师一对一辅导,付出了极大的努力。12月出现强迫性担心多虑且反复求证,氯氮平增至350mg。2014年3月情况好转,6月第四轮减药,至8月24日减为300mg。9月又出现担忧和强迫行为,很痛苦,医生考虑与药物副作用有关,于23日加用碳酸锂,减氯氮平至275mg,效果不佳,日停碳酸锂,氯氮平加至325mg,症状无好转,担忧逐渐增多和严重,并且相信真有其事,需要反复查看、求证。1月21日起加氨磺必利减氯氮平,症状一度好转。2月7日开始,氨磺必利每日1000mg,氯氮平每日200 mg,还是每日都要担心。3月3日起用MECT(电抽搐)联合治疗共10次,疗效不明显。3月23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颜主任认为此症状为氯氮平引起的强迫症状,而非精神分裂症未愈表现。3月26日氨磺必利加到1200mg,加服氟西汀40mg、安坦2片,减用氯氮平(5月13日停用)。4月29日起每日氟西汀60mg,安坦4片,“担心”有所减轻,但仍持续存在,并出现入睡困难。6月3日起每2周减氨磺必利200mg,每日加服五氟利多5mg,继续服氟西汀60mg、安坦4片。6月20日双腿不停抖动且逐渐加剧,“担心”减轻,偶发难以抑制的自笑。7月20日安坦每日6片,双腿抖动仍加剧,十分痛苦。7月23日减少五氟利多,27日停用,安坦减为每日4片,双腿抖动剧烈时服用奥沙西泮与心得安,症状没有改善。8月2日停用安坦,双腿抖动剧烈时用东莨胆碱0.3mg肌注/0.6mg静滴。13日出现上肢与颈部僵硬、颈与眼球难以转动现象, 23日起经常发怒,憎恨老师、同学、父母、奶奶,情绪失控时会打父母、扔东西,多次声称要杀人。9月27日开始加奎硫平(最大剂量为每日500mg,持续5天,因拒绝服药,后逐渐减量,10月19日减为200 mg,现为100 mg),氨磺必利减为400mg。  因腿抖、担心、易怒等问题难以解决,10月19日起接受湘雅二院赵主任门诊,认为是非精神病性症状,嘱每日加服丙戊酸镁2片,28日加舍曲林100 mg,12月16日减为50mg,腿抖消失,担心基本减轻,但易怒加剧。想法十分变态,向女同学表白,被拒绝,有强烈的自罪感;很幼稚,要经常向父母倾诉,并且一定要全部认同他的观点;期望值脱离实际,学习能力已很差,但总认为能力很强,要从高一开始复读,将来能考上一本,能出人头地,追自己喜欢的女同学。12月下旬,耗子因暴力倾向和行为,入住当地精神病院,后转至浙江省第七人民医院,服用氨磺必利1000mg,奎硫平100 mg,丙戊酸镁4片,安坦4片,舍曲林50 mg。目前住院将近一月,话多,易冲动,人格问题越来越严重。其父亲去医院探望,俩人言语不合,被耗子掐住脖子摁在墙上二十来分钟,差点喘不过气来。2月10日,耗子从七院出院来到我处,接受系统的矫正训练。
  五、哲丰的不安全感  哲丰对父母怨气很大,说他们不是好人,对自己不好,还说别人也说父母不是好人,所以他有时会恨他们。我用十二分的耐心,让他明白人的一生,10%取决于外界,90%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与人相处,应该多看他人长处,少计较不足,对父母尤其如此,否则自己的人生就不会快乐。  哲丰问我为什么他会得精神分裂症。我帮他分析,应该跟他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有关。  哲丰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家庭。从他和母亲的描述知道,父亲精神存在问题,母亲对父亲一直不满意,哲丰从小在争吵中长大,得不到关爱,也没有安全感。他睡觉一定要关门,被子盖得严严实实,怕蚊子,怕被蛇咬,怕一个人在家里会进贼,怕这个社会太不安全,怕自己会得肿瘤等等。在他第一次减药后的第二、三个晚上,我都从睡梦中醒来,听到他发出惊悚抽泣的喘息声。他自己也说晚上睡眠不敢睡深,因为睡深了容易发作心脏病猝死。有一个晚上我没和他睡一个房间,中间我去他房间看了一下,早晨他竟说:“昨晚做梦,梦见门开了一下。”以他这个年龄,睡眠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安全焦虑的泛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很有意思,安全、爱和归属及尊重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诱发精神疾病。哲丰所有的表现,包括对父母的生气和怨恨,是安全及爱与归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本能反应。沐琳的病因,也是安全及爱与归属需求得不到满足。耗子是爱与归属得不到满足。还有我也碰到事业失败后,因为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关系妄想的病人。这些病人,吃药基本没用,只能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第五层:自我实现,也就是通过自己内部的训练和改变,实现安全、爱与归属及尊重等需求的满足,才能提升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完善他们的人格,从而拥有更好的心身素质,根除疾病。只是自我实现是什么意思,绝大多数人不了解,能让人接受自我实现的训练,这样的人就更少,甚至基本上没有,所以精神疾病很难根除。我能帮助耗子和哲丰很快恢复正常,无非是借助了禅修的技术,让他们从自己内心的改变,实现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等需求的满足,只是这个过程,要以心理行为三因素抉择模型为指导,对病人的内心世界和信念追求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塑造。
  希望天下精分患者早日康复,希望医生给人希望!
  @沦落人在人涯
10:13:00  希望天下精分患者早日康复,希望医生给人希望!  -----------------------------  阿弥陀佛!
  六、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大多数父母对精神分裂症知之甚少,一旦发现子女得了此症,反应往往各不相同。有个父亲,上高中的孩子告诉他自己患了强迫手淫,每天生不如死,他给了孩子一顿胖揍,从此孩子不敢再说此事,心中总想着要自杀。有的父母怕花钱,怕治不好,怕被骗,怕外人眼光,各种各样的怕,拖延不决,常常自我安慰,自己的孩子只是一时的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疾病,或者就算是精神疾病,也有可能慢慢自愈。更多的父母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试图一次性解决问题。他们不了解精神临床的现状,道听途说,上很多当,受很多骗,走很多弯路,最终只能接受孩子心身残疾的结局:一辈子吃药,没有一点活力,内心找不到一丝愉悦。  自然,父母不应该对孩子放任不管或者粗暴对待。在矫正过程中,父母需要保持平稳豁达的情绪和态度,避免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要多花时间了解精神疾病,找到孩子发病的原因和症结所在,主动想办法解决,不焦急,也不拖延,以十二分的耐心,去重新塑造孩子的心灵,精神分裂症并非不治之症。
  七、成长中的误区  精神分裂症的产生和预后,家长的影响十分巨大。很多病孩家长往往都存在如下情况:1、小孩有点事,比如私自外出,会特别紧张或者做不到情绪平和——父母经常这样,小孩会比较胆小。2、赶着小孩吃东西,希望他吃得好,尽快长大——从小这样,小孩就会不爱吃东西,挑食。3、感冒发热就吃药挂水,平时衣服穿得很多——从小就会体质不好。4、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事事指教,提要求,做不好就要批评指正——小孩会无所适从,形成不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为精神问题打下了基础。5、在小孩面前,夫妻常有不同意见,都想争取小孩认同自己——小孩往往人格多变,情绪不稳定。6、父母老吵架,情绪不好,因而对孩子关爱不够——小孩缺乏安全感,就会变得胆小、敏感、内向、多疑、易情绪冲动,但又会本能地自我保护,所以又会性格很犟,身上长了一层厚厚的壳一样,处理不好人际关系。7、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时,过早无节制地接触网络——孩子裸露于黄祸和游戏之下,很容易失去人生正确的方向。8、过分骄纵或好高骛远——孩子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唯我独尊,难以承受挫折。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叠加,父母无所适从,容易诱发孩子精神分裂。  有些父母在孩子生病前,对孩子要求很严,生病以后,又觉得孩子只要开心就好,什么都不要求孩子,可以随意玩游戏,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人生意义等等全都随意,失去了做人基本的教养和原则,使得孩子的康复更加困难。有的父母不明白精神分裂的严重性,一边治疗,一边还对孩子的学习、工作和未来有太多的期待,做出一些不切实际不顾后果的安排,都只会加重病情不利康复。  人的心理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和演化,和大自然所有复杂系统一样,都遵循耦合——反馈的基本过程(《混沌理论》)。大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把握原则性和安全,其它东西,都应由小孩自己去完成,干扰越少越好。也就是,你不能打扰他耦合——反馈的心理演化过程。大人只应适度地对小孩施加影响,比如生活作息理念、学习兴趣、经验、人生信念、价值追求和人际交往,不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事事管束干扰。要明白小孩也是一个生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和过程,人为干扰越多,越不利于他们成长。大人可以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但完成的过程越少干扰越好,只需给予适度的鼓励就好。千万不要一点点小事都追求完美,严格要求。越放手越好,在父母手下长大的小孩,往往越没出息。比如吃饭,只要教育他按时吃饭饮食营养的道理就行,吃多少吃什么完全不要去管。读书只要让他知道意义,培养兴趣。父母平时态度平和,少吵架,不一惊一乍,小孩一般不会胆小。还有小孩有什么问题,父母千万别紧盯着,每天挂在嘴上。或者对小孩不信任,总觉得他做不好。这是最糟糕的事情,小孩在紧张状态下,总会走向大人担忧的方向,与大人的期望背道而驰,就算是最普通和日常的事,比如吃饭、作息、人际交往,都是这样。  所以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和人格,而不是追求完美的细节。虽然也说“细节决定成败”,但那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绝不应该代办。
  八、保密  孩子得了精神分裂症,自然不愿意被别人知道,于是保密也成了很多孩子家长心头的大问题。
  公开了,担心孩子受人歧视,影响婚姻、就业等等。保密吧,一家人常跟做了贼一样,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加重被监听、被洞悉等病态心理。  从长远和康复的角度,我以为保密的意义不大。首先过度在意保密,不利于疾病康复。其次如果疾病得不到良好康复,考虑孩子婚姻、就业、受歧视等等都毫无意义。如果疾病得到康复,孩子的内心必然变得强大,也不必担心孩子的婚姻、就业和人际交往。
  九、是否应该让病人了解病情  是否应该让孩子了解病情,很多家长也常常把握不定。
  把病情告诉孩子吧,怕孩子在心理上接受不了,出现心理创伤或者自暴自弃。很多父母因此哄着孩子去看病,甚至不敢让孩子住在精神科,想方设法住到其它相关的科室。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和人格存在扭曲,对精神疾病了解越少,对自己问题的认识就会越差,自我改变的意愿也越差。  前面训练的几个孩子就是这种情况。耗子父母是医务人员,孩子得病后,就让他学习精神病学知识,虽然不愿意住院,但治疗的意愿很强烈,服药、训练都十分主动。哲丰父亲有精神病样症状,从小就对精神疾病有深刻的认识,高二的一个晚上,他在学校操场上散步,大脑一下一片混乱,后来一直好不起来,他就知道自己得了精神病,不抗拒治疗和训练。反观若晨与沐枫,前者控制不了情绪和行为,可以一个人在半山腰,从下午一直站到晚上八点,挪动不了自己。后者出现幻听和被害妄想,却总认为自己很好,不承认自己有任何问题,对服药和训练也十分排斥。他们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对治疗和训练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导致最终的结局完全不同。
  十、精神分裂是否危险  有些精神分裂病人一开始就会打人砸物,有些病人则是在三五年之后,出现人格障碍和打人砸物。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担心家人的安危,不知道如何应对。
  如果不能站到病人的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他们做有效的交流,一旦他们情绪爆发或者思维进入死角,确实会有风险。反过来看,精神分裂病人常常什么事都正确,别人都是错误,这是心理上的自我保护,但是也使得他们的内心十分不爽。家人如果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不对他们责备求全,理解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的困难,包容他们的问题,舒缓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他们就没有风险。前面说的耗子和哲丰,都存在打人砸物等现象,但是我和他们单独住一个房间,从来不会感觉有什么危险。
  十一、娇惯纵逸  带小孩也怕不讲做人道理,急功近利;寄予厚望,事事娇宠;或者没有规距,一味纵逸。小孩长大后,容易自我中心,倔犟偏执;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或者浑浑噩噩,无所追求。这些性格的小孩,心理僵化不容易塑造,或者缺乏自我塑造的意愿,难以形成强大稳定的心理内核,思想容易出偏或者崩溃,易发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生病以后,又容易偏执己见,或者不思改变,矫正起来比较困难。
  十二、偏激与极端  大人偏激和极端的处事方式,容易诱导孩子产生偏激的思维方式。偏激思维与自我中心共同作用,是精神分裂发病的重要因素。
  @无名工匠
20:52:00  从这几个病例来看,精神分裂症的控制和停药并不困难,只要病人愿意接受训练,一般二个月之内就可完全停用药物,达到临床痊愈的状态。尤其是初次发病患者,根本不需要担心复发,不应该大剂量用药,以免造成心身伤害。不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伴有较为明显的人格缺陷,如果人格不能得到矫正和完善,疾病就难以断根。所以应该认真接受标准时程的矫正训练,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情绪、行为控制力,恢复记忆力和体能,不断完......  -----------------------------  能这样,也是患者的万幸了。能告知你的联系方式吗。我是患者的父亲,想跟你深度交流下 , 万谢
  楼主,求联系方式,我已加你了,或你加我都可以。已给你私发QQ号了。谢谢
  只有一个方面我们的认识不太一样,就是指病人的人格,谁的人格十全十美,事实许多孩子性格外向,平时父母教育也很开明与正确。  还有,几岁的孩子也有得此病的怎么解释?所以,此病就是脑部客观出现了问题,虽然说病因不明。  就我知道的一个小男孩,父母是农村人没给特殊教育,对孩子跟从前一样,孩子只是吃药治,现在,孩子又跳又蹦,活泼可爱,跟病前一样了,不再发呆僵化了。  纯交换意见,当然我是门外汉。望不见怪。
  有一阵没来了,相互交流
  @沦落人在人涯
10:11:00  只有一个方面我们的认识不太一样,就是指病人的人格,谁的人格十全十美,事实许多孩子性格外向,平时父母教育也很开明与正确。  性格内向、外向,多血质、胆汁质、沾液质或者抑郁质,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优劣的区分,也不存在哪一种性格的人不会出现精神问题。  人的精神走向取决于三个方面:信念(包括价值观念、人生追求、道德水准、性格等等,决定一个人对外来信息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和反应特点)、倾向(当时的兴趣、态度等,影响一个人当时的关注重点和对某事物的重视程度)和环境影响。这三个方面出现异常,都可以诱发精神问题,而任何精神问题,都可以从上述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找到原因。  您说的小孩的情况,如果三方面因素齐全,也应该可以分析他的发病及其转化过程。
  能否告知一下您的联系方式,我是患者的家属,拜托您了,真的拜托您了。  
  我家小孩14岁被判诊为精神分裂,晚上经常做恶梦:女巫师,女鬼之类,平时不爱讲话,但说起梦境淘淘不绝,尚未服药,想多跑几家医院再判诊下,您有好的建意吗,怎么联系您接受训练?
  @失土村民
09:08:00  我家小孩14岁被判诊为精神分裂,晚上经常做恶梦:  -----------------------------  相互交流 Q Q
1916 + 766 + 078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您的当前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安坦”使用的两个误区
来源:原创
作者:回信医生北大六院 文炳龙
尊敬的康复中心老师:您好!我是陕西的一名患者,今年19岁,是一名大学生。2015年秋天,我出现严重的幻听,一个人待着的时候能听到声音夸我漂亮,这个声音总跟着我,对我指手画脚。有时候我觉得周围不安全,怀疑同学挤兑我,曾经跟我舍友大吵一架。后来我在当地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医生给开了利培酮。根据医生的安排,我第一天吃1片,第3天加到两片。第4天的时候我开始出现两只手不停地颤抖,肌肉发僵,整个人非常的迟缓,好像被冻住了。我感觉非常的恐慌,万一一辈子都这样那可怎么办!在同学的帮助下我马上去医院找到之前给我看病的医生,他说这是利培酮的药物副作用,让我不要太恐慌,给我开了安坦,让我自己调整着吃,一天不要超过5片就好。果然吃了两片安坦之后当天就见效了,整个人跟以前一样灵活。医生,现在我服药大概半年时间了,每天吃着利培酮3片、安坦3片,病情很稳定,能正常上学。当地医生说利培酮得继续吃着,安坦可以慢慢停掉,但是我还是非常担心再次出现第一次吃药时候的难受劲,所以一直不敢停。别人都说安坦是针对药物副作用的“解药”,这个“解药”真的可以不吃吗?而且,解药不是应该有好处吗?为什么要停?&风铃(化名)风铃:您好,感谢来信!您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临床中经常遇到,很多患者都存在跟你相同的困惑。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解答如下:安坦(盐酸苯海索)是精神科常用药物,主要用于缓解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EPS),其中包括震颤、肌肉僵直、双眼上翻和静坐不能等等。因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副作用发生率较高,所以安坦在精神科被普遍应用。很多患者和家属,甚至一些精神科医生,都认为使用抗精神病药就要预防性使用安坦,而且一旦用上安坦就要长期使用。真的是这样吗?这其实是安坦使用的两个误区。误区一:预防性使用安坦。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确实容易导致锥体外系症状。有研究报道,约50%到70%的患者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锥体外系症状。因此,我们很能理解患者、家属及医生预防性使用安坦的心情。但是,随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的问世,这种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大约30%到40%的患者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大部分病人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后,并不会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因此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症服用药物,避免预防性使用安坦。误区二:长期使用安坦。很多患者和家属担心如果停用安坦,锥体外系症状又会再次出现,因此不敢停止使用安坦。其实,很多研究发现,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如果出现锥体外系症状,人体会自动进行调节,一般经过1—2周时间便能耐受这些副反应。也就是说,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即使不服用安坦,患者的这些反应也能自行缓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长期使用安坦。另外,我们建议使用安坦1-3个月后,逐渐减停。减停过程缓慢,避免出现焦虑抑郁、乏力、睡眠障碍等撤药反应。&&& 中国人常说“是药三分毒”,安坦的应用以能够控制锥外反应的最小剂量为宜。安坦虽然是用来对抗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药物,但安坦本身也有副作用。安坦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抗胆碱作用,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尿潴留、心动过速、记忆力障碍等。有研究认为,安坦还会增加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风险。既然安坦也有副作用,因此我们应慎重使用安坦,避免预防性使用,仅在必要时使用。所以,根据您目前的情况,我觉得您应该试着将安坦逐渐减量,最终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利培酮 有停药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