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阴自由之战希帝的休闲群指是什么意思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高考调研》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强化训练-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转)_资治通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858贴子:
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转)
御史台、都察院等古代监察机构并不是专门、独立的监察机构。其经费来源、官员任免都由行政部门掌握,其监察权力往往受到权贵的控制,监察官员人格也不具备独立的条件。所谓在皇权控制下的“独立性”只是一种空想和假设。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建立早,机构完备,制度健全。因而论者大都认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具有较充分的独立性,甚至颇有现代西方分权式政治结构的意味。监察制的独立性,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机构独立、权力独立和监察官员的人格独立。然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并不具备这些要素。中国古代自秦始,设立御史府,到东汉时改称为御史台,明代改称为都察院。这些就是现代学者所说的监察机构。然而这些并非现代政治学意义的纯粹的监察机构,它们包含有行政、人事、司法、监察等多重职能,既是监察机构,同时也是行政的、司法的机构。监察职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司法职能来说,御史台、都察院与其他司法部门分别或共同处理刑事案件。在汉代,剌史有“断治冤狱”的权力。御史台对于“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这种职能一直沿袭到以后各代,并逐步有所加强。从隋唐至明清,御史台或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同为中央最高司法机关,称为“三法司”,隋唐时三部门长官共同审理案件,称为“三司推事”。宋代的刑狱“州郡不能决而付之大理,大理不能决而付之刑部,刑部不能决而后付之御史台。”御史台“与夺刑名,事体重大”。御史台、都察院的行政职能远比司法职能广泛得多。从建议政事、封驳诏书到推荐整个行政系统内的官员人选,以及朝廷授予的行政、军事、经济事务都由其完成。秦汉时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并担任副丞相,御史府与丞相府合称“二府”,共同管理国家政务。部州史则在周行郡国、以六条问事的同时,“省察治状,黜陟能否”。可见其中包含有行政职能。唐代韦氏灭后,御史大夫毕构与丞相一起奏停斜封官;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曾多次建议对官员的任免事宜。御史还分赴各地监军。明代御史巡行的事由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内容从理刑、恤民、查桥梁道路、税粮、户口等等,无不属于行政范围之内。御史台、都察院在行使监察职能时,也不能完全独立行动,而常常需要与其他部门分工或合作。例如晋代御史台与司隶校尉共督百僚,“中丞专纠行马内,司隶专纠行马外。虽制如是,然亦更奏众官,实无其限。”宋代,“中书省掌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中外无法式事应取旨事。”明代,科道官与刑部共同纠弹怠职者,并与吏部会同考察官吏,吏部考察有失后,科道官方可指名纠劾。由此可见,若将御史府、御史台、都察院仅仅称为监察机构,是不够准确的。更不能把它们等同于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监察机构。做为独立的机构,必须有完全独立的经费来源供其运转,其中包括办公费用和支付工资等全部开支。这些经费应该不属于任何政治集团或财团。道理很简单,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在经济上有了控制权,就在意志上和行为上有了控制权。中国古代主管监察的机构,并没有单独的财政收入,因而显然不具备独立的基础。这也是监察官员的意志和行为受到行政官员的控制和影响的根本原因。至于各项监察制度的制订、更改和废弛,也不是主管监察的机构可以独自决定的。例如唐代、宋代都曾有丞相决定或更改御史台的弹劾上报制。宋代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即多次奏议御史台机构设置、官员任期及其具体案例。监察制度要由被监察对象来制订,这也充分说明了监察制的不独立性。监察官员的任免,也不是由主管监察的机构独立决定的。历代任用监察官员的途径大体有皇帝直接选用、吏部考选、行政长官推荐、监察长官推荐等。行政官员掌握了监察官员的任免权,就可以合法地安插亲信,排斥异己。这也很能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不是独立的。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古代的监察官员与行政官员在身分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同属于一个社会等级和政治利益集团,也同处于一个人事管理体系中。行政官员与监察官员不仅可以相互流动,而且主管监察的机构是官员从下向上流动的一个过渡性中间环节。一般来说,监察官员由行政官员中选任,任满以后,便调到行政部门担任地位更高的职务,汉代、唐代常从地方官中选任剌吏、御史。宋代御史多由太常博士等以上的官中选用。清代科道人员多由翰林编修、检讨、内阁中书、各部郎中等官员中考诠选用。更为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历代都有不少高级行政官员兼任御史台长官。唐代,萧至忠以吏部侍郎兼任御史中丞,第五琦以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而且节度使常常被授予御史之职。宋代,温仲舒以礼部尚书兼任御史中丞,王嗣宗以工部侍郎兼任御史中丞,尚书左右丞也都有兼任御史中丞者。明代,“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及总理巡视抚治等员,皆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监察制的运行有一定的程序,很多朝代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大致讲,监察官员须首先上报弹劾的建议,建议或经皇帝或经中书门下等最高行政部门以及本机构的长官批准后,才能正式提出弹劾,有的在朝堂上当众宣读,有的写成奏章上报朝廷。御史弹奏先上报最高行政长官的制度各代都有。唐代曾一度规定,弹奏高级官员如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尚书省四品以上,诸司三品以上,须“书而进之,并送中书门下。”唐玄宗时,李林甫、杨国忠尤其强调御史向他们汇报的“关白之制”。宋代仁宗曾下诏令“自今如台官相率上殿并先申中书门下取旨。”宋代权臣也都尽力控制对弹劾的审批权。如北宋蔡确在中书省时,使朝廷制度有利于自己专权,“动议官制,益仿唐六典,事无大小,并中书取旨”,但他离开中书任尚书省官员后,皇帝“始诏三省,凡取旨事及台谏官章疏,并执政同进拟,不专属中书。益确畏失权,又复改制也。”南宋贾似道专权时,朝中大小事务,包括台谏诸事,“不关白不敢行”。明代张居正专权时,制定了令六科和六部向其汇报的制度,因而具有对部分科道官监察工作的审批权。监察弹劾制是以行政官员为主要对象的,但是弹劾的建议却要经被弹劾的对象批准。行政部门的最高长官,尤其是权臣,往往使用他手中掌握的合法审批权,将弹劾在正式公布之前制止,这其中自然包括对他本人的弹劾。这不但使监察权力失去独立性,而且使监察制的意义丧失殆尽。当然,行政部门的审批权有时也被取消,例如唐代后期,肃宗、德宗都曾下令取消御史上报中书门下的程序和“关白之制”。但是,这只不过是皇帝和行政官员争夺控制监察部门的斗争,无论是否取消,都不能保证监察权力独立。因为皇帝并不是公正的化身,而同样是监察官员独立工作的最大障碍。弹劾如果不能得到批准,监察权力自然无法行使。但是弹劾即使能正式提出,监察权力同样难以保证实现。这类情况一般是皇帝或权臣对弹劾不采纳,不理睬。如晋代大司马桓温擅权逞威,有一次“屯中堂,夜吹警角”,御史中丞王恬“奏劾温大不敬,请理罪。明日,温见奏事,叹曰:‘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然而对弹劾并不理睬。再如明代宦官李广纳贿赂、夺民田、专盐利,“给事叶绅、御史张缙等交章论劾,帝不问。”清代庆亲王“及入军机,老而黩货,屡遭弹劾,而倚任不衰。”此类事例,数不胜数。更严重的情况是将御史贬责、体罚、下狱,甚至迫害致死。如明代监察御史韩宜可弹劾不避权贵,劾丞相胡惟庸等三人,“帝怒曰:‘快口御史,敢排陷大臣耶?’命下锦衣卫狱”。明代御史蒋钦三次疏劾刘瑾,遭三次廷杖,最后被活活打死。劾奏严嵩的御史也都遭到打击报复,“先后劾严嵩者皆得祸,中外摄其威,益箝口。”宋代黄潜善执政,迫害弹劾他的言谏官,“台谏一言,随陷其祸。”唐代侍御史王义方奏弹李义府,“上释义府不问,而谓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莱州司户。”(有删节)
好不容易又混完一次月考...
太监自述:净身一般选春...
腾讯文化 陈文嘉 发自北...
我收集了一些古典发型教...
大家猜猜啊
妖气娘镇楼
想知道么!快来快来小伙...
有几个君主可以绕过政府...
如题。。不洁套真难出。...
不会一拔剑,就把剑鞘给...
典型如室町幕府,简直是...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中国古代的监察官员和其他行政、司法等系统的官员,身份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频繁地在不同等级、不同系统的职位上流动,监察官的职位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他们的个人命运,任免、升降,都掌握在权臣及其他大员手中。他们只有去迎合、去依附、去投靠,除此外再无其他的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如果得罪了谁,或被贬官,或遭体罚,甚至性命难保。一个人的利益乃至身家性命都在别人手中掌握着,这个人必然不可能有什么独立的人格,他的所作所为,必然处处体现着别人的意愿。事情的另一面,则是他在顺从别人意愿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利益,所丧失的当然是独立的人格和法律的公正。如时,御史陈瑛“为都御史数年,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皆阴希帝指。”表面看起来是按照皇帝意旨办的,但进一步考察就可发现,陈瑛更多地是借皇权以扩充个人权力,借残酷打击他人来树自己的声威。他办理胡闰之狱时,“所籍数百家,号冤声彻天,两列御史皆掩泣,瑛亦色惨,谓人曰:‘不以叛逆处此辈,则吾等无名。’”在中国古代,岂止是监察官员,可以说一切官员都没有独立的人格。这种可悲的状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所造成的。
现在才刚刚开始改变吧
有影射之意
专制时代的议事机构多半就是走个形式。奥古斯都及以后的元老院不过是个橡皮图章,像西塞罗这种主张自由的人早已被从肉体上消灭或者被放逐。至于监察,在古代很难真正实行,很多人动机不良,要么就是借机捞一把,要么就是公报私仇,再不就是树立自我权威,难有公心。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初高中在线教育,对中高考命题有独到的见解,在线分享,分享快乐。为教育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2015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2015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4:33:0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2015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试题(word
官方公共微信明成祖时.陈瑛“为都御史数年.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皆阴希帝指 .这说明明代的监察机关A.有效制约着宰相权力 B.具有非常大的独立性C.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 D.有利于官僚集团稳定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明成祖时,陈瑛“为都御史数年,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皆阴希帝指”。这说明明代的监察机关A.有效制约着宰相权力 B.具有非常大的独立性C.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 D.有利于官僚集团稳定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天津七校高三四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从此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也从根本上打破了国际封锁。为这一重大历史变化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 B.李四光C.钱学森 D.袁隆平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河北山西省高三高考前质监02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史记》记载,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掌副丞相”,监察百官。在地方上设监御史,其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这说明A.御史的选任体现了皇权至上 B.监察系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C.其目的在于树立御史的权威 D.御史掌握的监察权逐步扩大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西南昌十所省高三二模冲刺文综历史08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其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的经济功能在增强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高密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折射了不同社会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材料三 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方思想领域的现象,分析两种文明朝着“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简要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10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高密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观吾国今处之形,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这说明严复关注自由主要是基于( )A.救亡图存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B.实现民主以确保国民政治权利C.发展经济以改善普通民众生活D.解放思想以破除社会变革禁锢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安徽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其“伟大”是通过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而表现出来。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②“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和实践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④ 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和深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西南昌十所省高三二模冲刺文综历史04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韩非子说:“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A.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C.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662 / 674 页
明 史(张廷玉 纂修)
 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至十八年,李存义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蓝玉征沙漠,获封绩,善长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发,捕绩下吏,讯得其状,逆谋益大著。会善长家奴卢仲谦首善长与惟庸往来状,而陆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惟庸共谋不轨。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书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淮安纳款,奉命徵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明年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蠹弊,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宁,初名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人止宁毋入。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俄拜右御史大夫。八月遣释奠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其在苏州徵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陈烙铁。及居宪台,益务威严。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捶之数百,竟死。太祖深恶其不情,曰:“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陈瑛,滁人。洪武中,以人才贡入太学。擢御史,出为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调北平佥事。汤宗告瑛受燕王金钱,通密谋,逮谪广西。燕王称帝,召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院事。
 瑛天性残忍,受帝宠任,益务深刻,专以搏击为能。甫莅事,即言:“陛下应天顺人,万姓率服,而廷臣有不顺命、效死建文者,如侍郎黄观、少卿廖升、修撰王叔英、纪善周是修、按察使王良、知县颜伯玮等,其心与叛逆无异,请追戮之。”帝曰:“朕诛奸臣,不过齐、黄数辈,后二十九人中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皆宥而用之。况汝所言,有不与此数者,勿问。”后瑛阅方孝孺等狱词,遂簿观、叔英等家,给配其妻女,疏族、外亲莫不连染。胡闰之狱,所籍数百家,号冤声彻天。两列御史皆掩泣,瑛亦色惨,谓人曰:“不以叛逆处此辈,则吾等为无名。”于是诸忠臣无遗种矣。
 永乐元年擢左都御史,益以讦发为能。八月劾历城侯盛庸怨诽,当诛,庸自杀。二年劾曹国公李景隆谋不轨,又劾景隆弟增枝知景隆不臣不谏,多置庄产,蓄佃仆,意叵测,俱收系。又劾长兴侯耿炳文僭,炳文自杀。劾驸马都尉梅殷邪谋,殷遇害。三年,行部尚书雒佥言事忤帝意,瑛劾佥贪暴,佥坐诛死。又劾驸马都尉胡观强取民间女子,娶娼为妾,预景降逆谋,以亲见宥不改。帝命勿治,罢观朝请。已,又劾其怨望,逮下狱。八年劾降平侯张信占练湖及江阴官田,命三法司杂治之。
 瑛为都御史数年,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皆阴希帝指。其他所劾顺昌伯王佐,都督陈俊,指挥王恕,都督曹远,指挥房昭,佥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少卿袁复,御史车舒,都督王瑞,指挥林泉、牛谅,通政司参议贺银等,先后又数十人,俱得罪。帝以为能发奸,宠任之,然亦知其残刻,所奏谳不尽从。中书舍人芮善弟夫妇为盗所杀,心疑其所亲,讼于官。刑部验非盗,纵之。善白帝刑部故出盗,帝命御史鞫治,果非盗。瑛因劾善妄奏,当下狱。帝曰:“兄弟同气,得贼惟恐逸之,善何罪,其勿问。车里宣慰使刀暹答侵威远州地,执其知州刀算党以归。帝遣使谕之,刀暹答惧,归地及所执知州,遣弟刀腊等贡方物谢罪。瑛请先下刀腊法司,且逮治刀暹答。帝曰:“蛮僚之性稍不相得则相仇,改则已。今服罪而复治之,何以处不服者。”遂赦弗问。知嘉兴县李鉴廷见谢罪,帝问故。瑛言:“鉴籍奸党姚瑄,瑄弟亨当连坐,而鉴释亨不籍,宜罪。”鉴言:“都察院文止籍瑄,未有亨名。”帝曰:“院文无名而不籍,不失为慎重。”鉴得免。户部人材高文雅言时政,因及建文事,辞意率直,帝命议行之。瑛劾文雅狂妄,请置之法。帝曰:“草野之人何知忌讳,其言有可采,奈何以直而废之。瑛刻薄,非助朕为善者。”以文雅付吏部,量材授官。海运粮漂没,瑛请治官军罪,责之偿。帝曰:“海涛险恶,官军免溺死,幸矣。”悉释不问。瑛之奸险附会,一意苛刻,皆此类也。
 帝北巡,皇太子监国。瑛言兵部主事李贞受皁隶叶转等四人金,请下贞狱。无何,贞妻击登闻鼓诉冤。皇太子命六部大臣廷鞫之,自辰至午,贞等不至,惟叶转至。讯之,云贞不承,不胜拷掠死,三皁录皆笞死三日矣,贞实未尝受金。先是,袁纲、覃珩两御史俱至兵部索皁隶,贞猝无以应,两御史衔之,兴此狱。于是刑科给事中耿通等言瑛及纲、珩朋奸蒙蔽,擅杀无辜,请罪瑛。皇太子曰:“瑛大臣,盖为下所欺,不能觉察耳。”置勿问,械系纲、珩,以其罪状奏行在。又有学官坐事谪充太学膳夫者,皇太子令法司与改役,瑛格不行,中允刘子春等复劾瑛方命自恣。皇太子谓瑛曰:“卿用心刻薄,不明政体,殊非大臣之道。”时太子深恶瑛,以帝方宠任,无如何。久之,帝亦浸疏瑛。九年春,瑛得罪下狱死,天下快之。
 帝以篡得天下,御下多用重典。瑛首承风旨,倾诬排陷者无算。一时臣工多效其所为,如纪纲、马麟、丁珏、秦政学、赵纬、李芳,皆以倾险闻。纲在《佞幸传》。
 麟,巩人。洪武末为工科给事中,建文时坐罪谪云南为吏。成祖即位,悉复建文朝所罢官,麟得召还。寻进兵科都给事中。麟无他建白,专以讦发为能。帝久亦厌之,谕麟等曰:“奏牍一字之误皆喋喋,烦碎甚矣。伪谬即改正,不必以闻。”麟等言:“奏内有不称臣者,不可宥。”帝曰:“彼亦偶脱漏耳。言官当陈军国大务,细故可略也。”久之,擢右通政。帝一日顾侍臣曰:“四方频奏水旱,朕甚不宁。”麟遽进曰:“水旱天数,尧、汤不免。一二郡有之,未害。”帝曰:“《洪范》恒雨恒暘,皆本人事,可委天数哉?尔此言,不学故也。”麟惭而退。麟居言路,纠弹诸司无虚日。尝署兵部事,甫一日,辄有过,为人所奏,自是稍戢。居通政八年,卒于官。
 珏,山阳人。永乐四年,里社赛神,诬以聚众谋不轨,坐死者数十人。法司因称珏忠,特擢刑科给事中。伺察百僚小过,辄上闻。居官十年,贪黩不顾廉耻。母丧未期,起复视事,辄随众大祀斋宫,复与庆成宴,为御史俞信等所劾,论大不敬当死。帝曰:“朕素疑其奸邪,若悉行所言,廷臣岂有一人免耶?”遂谪戍边。
 政学,慈谿人。永乐二年进士。历行在礼部郎中,务掇人过失,肆为奸贪。十六年春,有罪伏诛。
 纬初为大兴教谕,燕兵起,与城守有劳。擢礼科给事中,坐罪谪思南宣慰司教授。永乐七年,复原官,务捃摭朝士过。久之,迁浙江副使。后入朝,仁宗见其名曰:“此人尚在耶!是无异蛇蝎。”遂谪嘉兴典史。
 芳,颍上人。永乐十三年进士。历刑科给事中。宣宗数御便殿,与大臣议事。芳言:“洪武中,大臣面议时政,必给事中二人与俱,请复其旧。”帝是之。芳辄自矜,百司所为,少不如意,即诣帝前奏之,人比之纪纲。久之,帝亦恶其奸,黜为海盐丞,弃官归。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长身戍削,疏眉目,大音声。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奉世宗命祭告显陵,还言:“臣恭上宝册及奉安神床,皆应时雨霁。又石产枣阳,群鹳集绕,碑入汉江,河流骤涨。请命辅臣撰文刻石,以纪天眷。”帝大悦,从之。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帝将祀献皇帝明堂,以配上帝。已,又欲称宗入太庙。嵩与群臣议沮之,帝不悦,著《明堂或问》示廷臣。嵩惶恐,尽改前说,条画礼仪甚备。礼成,赐金币。自是,益务为佞悦。帝上皇天上帝尊号、宝册,寻加上高皇帝尊谥圣号以配,嵩乃奏庆云见,请受群臣朝贺。又为《庆云赋》、《大礼告成颂》奏之,帝悦,命付史馆。寻加太子太保,从幸承天,赏赐与辅臣埒。
 嵩归日骄。诸宗籓请恤乞封,挟取贿赂。子世蕃又数关说诸曹。南北给事、御史交章论贪污大臣,皆首嵩。嵩每被论,亟归诚于帝,事辄已。帝或以事谘嵩,所条对平无奇,帝必故称赏,欲以讽止言者。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遂倾言,斥之。言去,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
 二十一年八月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时嵩年六十余矣。精爽溢发,不异少壮。朝夕直西苑板房,未尝一归洗沐,帝益谓嵩勤。久之,请解部事,遂专直西苑。帝尝赐嵩银记,文曰“忠勤敏达。”寻加太子太傅。翟銮资序在嵩上,帝待之不如嵩。嵩讽言官论之,銮得罪去。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同入阁,皆不预闻票拟事,政事一归嵩。赞尝叹曰:“何夺我吏部,使我旁睨人。”嵩欲示厚同列,且塞言者意,因以显夏言短,乃请凡有宣召,乞与成国公硃希忠、京山侯崔元及赞、璧偕入,如祖宗朝謇、夏、三杨故事,帝不听,然心益喜嵩,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
662 / 674 页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希帝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