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良好会和正常人血糖是多少一样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3578|回复: 23
血糖控制得好就不会有并发症吗?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这是我刚从网上查到的,感觉很有启发,转载给大家参考。以前我以为只要血糖控制的好就不会有并发症,现在看来虽然不那么绝对,但是,血糖控制的好,还是有好处!
稍微编辑了一下,希望各位能看得方便些。
血糖控制得好就不会有并发症吗?
& & 在我们身边有些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控制得不理想,但没出现眼底病、肾病等并发症;有的患者尽管血糖控制得不错,但依然出现并发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控制血糖没有意义呢?
& && &&&首先要明确的是,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均已证实,控制高血糖能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分三类: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肾病和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若血糖不高,前两者都不会发生,而大血管并发症并非糖尿病患者特有,即使没有高血糖,这些并发症照样可以发生发展。所以,严格控制高血糖能够预防的只是大部分并发症。
& && &&&其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一定遗传背景有关。例如,在同样长的病程和同样高的血糖条件下,有的患者发生了眼底病、肾病,有的则没有。
& && &&&第三,现在通常检查的血糖,只是反映患者当时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高血糖的影响同样是长期的。假如初发病时高血糖没有控制好,若干年后才引起重视,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屡见不鲜。假如出现了严重的眼底病、肾病、心血管疾病,此时即使控制好血糖,并发症也难以逆转。当然,控制血糖仍然要比不控制的结果好得多。
& && &&&第四,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中,血糖波动也很重要。研究证实,血糖波动大,容易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尽管这个血糖波动幅度靠空腹血糖或从糖化血红蛋白均难以反映,但结合临床还是能看出端倪。如空腹血糖多次检查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始终很高,这就说明,患者餐后或其他时间段的血糖是高的,只有加强血糖监测才能观察到。
& && &&&第五,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中,高血糖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还有一些重要因素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我们的研究观察到,高血压在糖尿病眼底病、肾病、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怕收缩压、舒张压仅仅高出几个毫米汞柱,人群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就会有明显差异。因此,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应建立在控制多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
& && &&&第六,在降血糖的过程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除了可以致残甚至致死以外,还可以加重并发症的发展。例如,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引起严重的眼底出血,诱发高血压而导致心衰 。
& && &&&所以,血糖正常,并不意味着就不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况且,我们许多患者是自以为血糖“正常”,实际上,这个正常或是仅仅建立在空腹血糖正常的基础上,或是建立在偶尔测1—2次血糖的基础上。很多血糖“正常”是在并发症已经发生之后,而患者本人可能还不知情。
& && &&&因此,要想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在治疗中,必须贯彻安全、尽早、长期、有效降糖的原则,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加强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在我们身边有些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控制得不理想,但没出现眼底病、肾病等并发症;有的患者尽管血糖控制得不错,但依然出现并发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控制血糖没有意义呢?
& && &&&首先要明确的是,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均已证实,控制高血糖能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分三类: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肾病和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若血糖不高,前两者都不会发生,而大血管并发症并非糖尿病患者特有,即使没有高血糖,这些并发症照样可以发生发展。所以,严格控制高血糖能够预防的只是大部分并发症。
& && &&&其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一定遗传背景有关。例如,在同样长的病程和同样高的血糖条件下,有的患者发生了眼底病、肾病,有的则没有。
& && &&&第三,现在通常检查的血糖,只是反映患者当时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高血糖的影响同样是长期的。假如初发病时高血糖没有控制好,若干年后才引起重视,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屡见不鲜。假如出现了严重的眼底病、肾病、心血管疾病,此时即使控制好血糖,并发症也难以逆转。当然,控制血糖仍然要比不控制的结果好得多。
& && &&&第四,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中,血糖波动也很重要。研究证实,血糖波动大,容易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尽管这个血糖波动幅度靠空腹血糖或从糖化血红蛋白均难以反映,但结合临床还是能看出端倪。如空腹血糖多次检查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始终很高,这就说明,患者餐后或其他时间段的血糖是高的,只有加强血糖监测才能观察到。& && && && &&&
& && & 第五,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中,高血糖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还有一些重要因素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 高血压在糖尿病眼底病、肾病、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怕收缩压、舒张压仅仅高出几个毫米汞柱,人群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就会有明显差异。因此,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应建立在控制多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在降血糖的过程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除了可以致残甚至致死以外,还可以加重并发症的发展。例如,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引起严重的眼底出血,诱发高血压而导致心衰 。
& && &&&所以,血糖正常,并不意味着就不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况且,我们许多患者是自以为血糖“正常”,实际上,这个正常或是仅仅建立在空腹血糖正常的基础上,或是建立在偶尔测1—2次血糖的基础上。很多血糖“正常”是在并发症已经发生之后,而患者本人可能还不知情。
& && &&&要想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在治疗中,必须贯彻安全、尽早、长期、有效降糖的原则,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加强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 。
[ 本帖最后由 garitian 于
22:16 编辑 ]
很受益!谢谢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好好学习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内容能不能给编辑编辑?!
注册:,精华:,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8:21签到天数: 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这样的科普文章太及时了,希望有更多的朋友看到学习到
注册:,精华:,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8:21签到天数: 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希望斑竹把这篇文章设置为精品,让更多的朋友学习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学到知识了,感谢!!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这很明显是摘自许樟荣院长的〝血糖不高,为啥还得糖尿病并发症?〞,如果要全文引,建议LZ得注明来源与出处,这是对原作者的一种尊敬和礼貌。
原文出处: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 #7 microjuh 的帖子
还真是许先生的文章,看来许先生是原文作者,版主真行,这都能找到原文出处。
& & 我是在这个网址上看到的,看来许先生的文章已经被好心人整理编辑过了。在此一并谢过许先生和其文章的编辑者,让我们能系统的考虑血糖与并发症的关系。也谢谢小柱子的提醒。
& & 附上本文摘自地址:
[ 本帖最后由 garitian 于
22:06 编辑 ]
这样的态度可嘉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回复 #8 garitian 的帖子
不管怎样还是谢谢LZ的一片热心。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看了 谢过 并发症与一定遗传背景有关& &是啊 咋办呢? 我血糖不是很高 却出了并发症了
Powered by→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好后能和正常人寿命一样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好后能和正常人寿命一样
健康咨询描述: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好后能和正常人寿命一样吗平常注意哪些能熬夜吗不能吃饱吗期待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对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疑难杂症有特殊的
帮助网友:27101称赞:2480
&&&&&&病情分析:&&&&&&一般来说是不能和正常人的寿命一样的,因为就算血糖控制很好,并发症依然是有的。&&&&&&指导意见:&&&&&&现在能做到的就是你的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延期了,比如现在糖尿病肾病就是比较危险的,所以在吃西药控制血糖的同时最好吃中药,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回答的让患者的心理很不舒服,一个好的医生是不会给患者压力的
21:03医生回答:
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如实告诉患者病情,而不是等患者并发症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时候再抱怨医生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告诉他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控制好的话,结果怎么样
13:39医生回答:
能检测的指标稳定的话,就是血糖控制还可以了,这样子就是并发症是几十年后出现的,如果你能吃中药的话,也许并发症一辈子也不会i出现
帮助网友:5933称赞:138
&&&&&&病情分析:&&&&&&你好,血糖控制稳定七八十岁的年龄是很正常的,熬夜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患者都是不可取的。&&&&&&指导意见:&&&&&&吃饱是必须的,饮食控制的是饮食的种类选择,选择正确的食品,少喝汤,不吃甜食,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蔬菜是不计量的,多吃为宜。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参考价格:3.6
参考价格:10
参考价格:1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8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血糖控制到正常并能维持还会有并发症吗_百姓问医生
扫描二维码
血糖控制到正常并能维持还会有并发症吗
来自:山东省 威海 浏览 864 次
提问时间: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4876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饮食规律,心态平和是可以有效的预防或者是延迟并发症的出现的。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均衡的饮食控制都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TA帮助了2851人
回答列表(3)
TA帮助了596人
病情分析:
如果血糖控制到正常并能维持一般极少会出现并发症的。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2996人
病情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血糖经过服药,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那么基本就不会有并发症。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131人
病情分析:
你好 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很有效的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但是不能完全避免 控制好血糖 加强运动 如果有合并症的症状及早就医这样就可以 也有很多患者是糖尿病20多年依然没有并发症 也建议你可以用我们菌类中药调理 一般春秋就服用可以防治并发症
回答时间:
热门关键词
您可能还关注
疾病大全自助查询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每一个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指标一样吗?
诊断:血糖控制讲究“5678”,也就是沿用空腹5.6mmol/L,餐后7.8mmol/L这个标准,但这主要界定的是成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群。有很多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一般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孕妇、老年人,都有自己控制糖尿病的指标。青少年讲究控制达标,但又不能为了追求达标而不顾营养的摄入;孕妇也有这个特点,至于老年人,在有糖尿病的同时往往还有其他基础病变,所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标准不一样。理想的血糖水平是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即空腹血糖4.0mmol/L~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6.0mmol/L~7.8mmol/L,任何随机时间血糖在8.0mmol/L,同时又不发生低血糖,就可以认为血糖控制良好了。由于个体的差异,血糖控制目标也因人而异,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制定的血糖标准可略高一点。糖尿病孕妇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血糖要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另外,一定要定期(3~4个月)到医院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如能保持在6.5%~7.0%,可以说血糖的控制处于理想状态了。青少年的血糖控制标准和年龄相关0-6岁的患儿,餐前血糖要在5.6mmol/L~10mmol/L之间,睡前(夜间)则要控制在6.1~11.1mmol/L。6~12岁的餐前血糖要控制在5.0mmol/L~10mmol/L,睡前(夜间)则在5.6mmol/L~10mmol/L。13~19岁则是餐前5.0mmol/L~7.2mmol/L,睡前(夜间)5.0mmol/L~8.3mmol/L。可以明显看出,比起成人,青少年的糖尿病指标要显得略微宽松些,这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有密切关系。孕妇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这包括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两类人群。对于孕妇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前与睡前血糖应该控制在5.5mmol/L,餐后1小时在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6.6mmol/L,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要引起注意。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标准也比成人相对宽松,要求空腹8.0mmol/L以下,餐后12.0mmol/L以下,应用胰岛素者<15.0mmol/L。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人血糖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